读、析、悟、写

合集下载

品字析句赏读悟情——————苏教版第八册《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谈

品字析句赏读悟情——————苏教版第八册《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谈
举例: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中的拟人手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来表现生命的伟大。
(3)情感体验与表达:深入理解课文所传达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悟。
举例:讨论课文中动物们的行为背后所体现的生命力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分享自己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4)写作实践: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词语理解与运用: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和短语,如“壮歌”、“坚韧”、“无私奉献”等,理解其内涵并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语境,让学生理解“壮歌”在这里指的是生命在逆境中展现的顽强与伟大。
(2)句子分析与品鉴:课文中具有表现力的句子,如“它们以自己的生命,为同伴们争取到了生存的权利”,学会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命壮歌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生命伟大和坚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尊重生命的价值。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让学生以“生命的瞬间”为主题进行写作,锻炼其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难点
(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对课文主题“生命的壮歌”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
突破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提问“课文中的生命壮歌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的壮歌》教学设计围绕以下核心素养目标展开: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鉴赏力,提高文学素养;通过课文学习,强化学生提取信息、形成观点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深化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尊重;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技巧,提升写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符合新教材对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核心素养培养。

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联姻之"四步法"

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联姻之"四步法"
- 怀戚 的《 散步》悟得它是一 曲真 ,

啄蚯蚓等一一写来 ,让学生敬畏 生命 , 领悟到生命的短暂而美好 。 借鉴要在读懂值得借鉴 的佳作 、 认清其超越 自己的佳处 、在领会 其精神和风格的基础上有选择地 “ 拿来 ” ,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借
鉴。
一者 , 物之 精也 ” 其 中的 “ ”就是 。 意 , 能 : “ ” 在 阅读 中学生 经过 思考 , 悟 。 : 将 个人 体验 与文 本相 结 合 ,加深 : 理解 ,形成 理 I 生的认 识 ,这 就是 : “ ”那 么如 何获 得感 悟 呢? 悟 。 正如
: 关 ,当然 ,也 跟语 文 素养 紧密 相 正所谓 “ 一千 个读 者就 有一 千 :联 ,
: 个 哈姆 雷 特” 。 : 体 悟 文本 ,学生 可 以获取 审 ・ 美愉 悦 。但 学生 的审 美指 向 不确 :定, 审美情趣 比较肤浅 , 教师应适 : 当 引领 , 真 、 、 ” 审美 为 以“ 善 美 的 一 基础 , 引导 学 生 去 发 现 、 感 受 、 去
笔者在教学 《 童趣》 生命 ・ 《 生命》 : 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
时 ,引导 学 生打 开童年 记忆 的闸 门 , 童 年 时期 看 到 、 察 到 、 将 观 感 悟 到 的生命 现象 ,哪 怕是微 不 足 道 的诸 如蜘 蛛结 网 、 蚂蚁 搬 家 、 鸡 : 古人 十分 重视 语 文学 习 中的 悟” - “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孟子认 说 要 以 , : 为 “ 诗 者 ” “ 意逆 志 ”庄 子 : 则 说 “ 意 而忘 言 ”“ 以意 致 得 、可
( 者 单位 - 雄市 黄坑 中学 ) 作 南
3 7—
谨文教 学 支 21年 期 01 第7 又掌握 了一 : 再借助前面的“ , 般 的写作方 法 和技巧 。 接下 来 , 就 ・ =、 析 出大股高高的水柱,似一座冰峰, : 是指导学生如何在模仿和借鉴的 析 ,即把文本上适合学生模 : 周围比它略低的水柱像群峰环绕 : 基础 上进 行个 性化 的加 工重 组 的 悟 仿 的课文看作是 “ 范文 ”分析它 : 着它 。小 喷头吐 出缕缕 银线 , 弯 : “ ” , 弯 悟 的思维 活 动 。学 生 可以“ ” 的遣词 用句 、构 思立 意和 谋 篇布 - 地不断落入池中, 池里的水泛起层 : 篇章结构技巧 ,读时要看文本的 层涟漪 , 宛如金片。” 几个 比喻 , : 行 文顺序 、 使 自然段 起讫 , 层次 间衔 局 ,从文本教学中找到写作的方 : 法。 : 喷 水池 的景 象深 深地呈 现 在读 者 : 接等 , 会 其精妙 之处 ; 以 “ ” 体 可 悟 识积 累和情感 体验对 于写作 而 : 池好 比一个墨绿色 的盘子 ,托着 言 , 用甚 大 。 作 ・ 圆 圆的 晶莹 的珍珠 。”大花 座 喷 “ 首先 , 教学生模仿。 比如 ,行 《 道树》 中首段“ 我们 是一列树 , 立 在 城 市的 飞尘里 ” 到尾 段 “ 立在 城 市 的飞尘 里 ,我 们是 一列 忧 愁而 又快乐的树” 这种言简意赅的语 。 句首尾呼应 、 交相辉映 , 很值得模 仿。把教材中适合学生模仿的文 ・ 的脑海 里 。同时 , 作者还在 对景物 - 开 头结 尾技 巧 ,看 文本 选用 开 门 的描写 中注入 了 自己 的深厚感情 。 : 见 山 、 开一 笔 、 境 切 入 , 宕 环 还是 : 抒 恰 : 这段文字借鉴了朱 自清运用比喻 : 巧 妙 铺 陈 、 发 情 感 、 切 比兴 、

怎么写读后感悟200字

怎么写读后感悟200字

怎么写读后感悟200字怎么写读后感悟作为一名语言学者,我认为读后感悟是我们读书后所需要进行的一项总结性的工作。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读书籍的内容,并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探讨五个写作案例,并归纳总结出怎样写好读后感悟。

1. 如何对于小说进行读后感小说是我们生活中欣赏最多的一种文学作品,读者应该从小说的情节,主题,文笔等方面去进行分析。

例如,读者可以述说小说中主角面临的挑战和困境,阐述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反思,以及用词的质量和表现效果等方面,来展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总结:对于小说的读后感,应该分析到情节主题,用词质量与表现效果,更好的描绘主角以及作者为之感叹的社会问题以及人性价值。

只有这些能够完美的诠释读者对于小说的思索。

2. 如何对于散文进行读后感散文是一种文学作品,它通过叙述生活、点题、叙事、议论等元素来陈述观点和表达情感。

阐述自己对于散文的理解,以及为何被其中所描述的思想或者情感动容。

同时,从作者的视角和写作风格等方面去解析散文的内涵和意义。

总结:对于散文的读后感,应该分析到阐述主题所描述的情感,以及在哪些方面表达散文的意义。

同时在作者的视角和文笔等方面去读写,对使用语言的相关考虑值得探讨和分析。

3.如何对于人文类书籍进行读后感人文的题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 需要读者阐述书中所表现的人性价值,思想问题,以及对于社会的思考和对社会人类的需要。

同时可以从历史、社会和文化等角度去解读其中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总结:对于人文类书籍的读后感,应该注重表达人性的价值和思考问题,并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去解析。

同时体现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并阐明自己是如何感受的。

4. 如何对于科学类书籍进行读后感科学类书籍是一种具有科学性质相对明显的书籍,它需要读者能够理解运用相应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术语。

在写作中应该从科学理论和方法上去阐述书籍中所阐述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性,同时揭示科学对于人类或者社会的发展,以及它们如何为人类带来繁荣和进步。

读·析·悟·写——浅谈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

读·析·悟·写——浅谈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

读·析·悟·写——浅谈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发布时间:2023-01-09T08:58:10.89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7期作者:王丽[导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语文老师认为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王丽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语文老师认为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很少会对语文文本阅读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进行感悟。

在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整合性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做出改变,所以本文从读·析·悟·写阐述了浅谈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文本阅读:写作教学:写作素材引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写作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要在教学中做好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才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通过“读”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文素养可能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当中都会出现无从下笔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多么的重要。

写作素材的积累是需要通过阅读来完成的,因此写作和阅读有着很大的联系,只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及阅读的效果,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写作。

在语文这门学科学习的过程当中,语文教材内有很多文本阅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文本阅读效果,并提升整体的阅读质量,在教学时还需要通过相关的例子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练习文本阅读中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高一语文必修部编版《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为例,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们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作者是如何记录家乡的人和事,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描写人和事的方法,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二、通过“析”分析课文结构及主体在高中阶段引导学生对语文文本进行阅读,以后就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文章的结构和选题布局等。

读至真悟至美行至纯——以《桥》说课为例

读至真悟至美行至纯——以《桥》说课为例

中学生作文指导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中的动词。

陶渊明用一个“见”字将他所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闲适恬淡与随意悠然生动地表达了出来,自然与人的完美统一跃然眼前;李白通过运用“随”和“入”二字,将群山与平原旷野的位置变换与推移以及江水奔流之势写的逼真如实,给人以真切的空间感和流动感。

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诗句形神兼备,意韵全出。

(二)发掘文化,感悟内涵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古诗词篇目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因素,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习俗与风貌。

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古诗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整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品味文化的意韵,从而使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修养,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中秋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以“中秋”为主题的古诗词专题教学活动,以苏轼在中秋节所写的经典之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秋瑾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满江红》(小住京华)作为主要教学材料,通过学习诗词内容了解中秋传统习俗,结合两人所处时代和人生经历的不同对两人在中秋节产生的不同情感进行对比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诗词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对比品读,分析差异《比较文学》中提到,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鉴赏的可比性来源于其内容的同源性,也就是说具有可比性的每一首古诗词都有着一脉相传的共同文化根基,这些具有不同之处的古诗词实质上是具有文化共性的。

这种文化共性不仅体现在诗词的思想情感上,还有其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

通过对具有不同特征的诗词进行对比品读,探寻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使古诗词在其共同文化根基上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古诗词脉络系统。

比如,对于傍晚太阳即将落山时这一情境的描绘,就有多种不同的语言表达。

《天净沙•秋思》中写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使至塞上》中描绘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送友人》中写“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野望》中写“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中则写“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优秀的读后感心得感悟怎么写

优秀的读后感心得感悟怎么写

优秀的读后感心得感悟怎么写优秀的读后感心得感悟怎么写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优秀的读后感心得感悟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的读后感心得感悟怎么写 1一、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题目可以用《xxx读后感》,也可以用《读xxx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

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

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

阅读感悟是读后感怎么写的好

阅读感悟是读后感怎么写的好

阅读感悟是读后感怎么写的好近年来,阅读感悟作为一种新型的读后感写作形式,逐渐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了热门话题。

阅读感悟与传统的读后感不同,它并不是对书中情节的简单描述和评价,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探究所读书籍所带来的情感、思想及生活启示。

那么,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阅读感悟呢?一、写作思路阅读感悟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享自己与书中人物、情节的共鸣,以及取得的情感收获和生活启示。

写作思路如下:1. 阅读书籍时的感受:介绍自己阅读该书时的心态和感受,如初次接触书籍的背景、自己的期待和热情等。

2. 深入阅读与分析:对书中的情节、人物、语言等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探讨自己的阅读心路历程和取得的感悟。

3. 感性理解与生活启示:在理性的分析探讨后,产生的感性领悟以及对自己生活的启示,这不仅可以反映出读者的阅读修养和思考能力,也能深化读者对书籍的理解和感悟。

4. 文字表达与优化:通过优秀的文笔和文字表达技巧,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娓娓道来,达到文字的修辞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二、写作技巧在写作阅读感悟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精彩。

1. 突出自己的感遇: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暴露自己的感情与心理,并突出与书中的联系,达到读者与作者思想情感共鸣的效果。

2. 深入分析与探讨:写作阅读感悟时,需要深入剖析书中情节、人物、观点,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以达到更好的启示效果。

3. 抓住生活细节与问题:读者需要自觉地将所读书籍中的观点、情感与生活相融合,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与问题,达到以书籍启迪生活的目的。

4. 精细化语言表达:在文章的语言表达上,需要精美、精细,言之有物,字字珠玑。

这样可以达到良好的修辞效果,吸引读者的眼球。

阅读感悟不同于读后感,它需要读者更多的理性思考和感性领悟,通过对书籍中情节、人物和观点的深入分析,达到对读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启迪。

同时,写作阅读感悟需要善于运用文学修辞手法,达到更丰富、精美的表达效果。

读后感要写哪几部分内容

读后感要写哪几部分内容

读后感要写哪几部分内容读后感是读者阅读完一本书或者文章之后的感悟和所得,它是一个读者思考和分析的结果。

作为一种写作形式,读后感旨在记录读者读后的个人体验和文本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话虽如此,但是很多读者都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来写读后感,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话题。

在语言学者的角度看来,读后感的写作有以下几部分需要注意:引言、主体、总结、感想、落笔。

一、引言——简单介绍该作品引言是读后感的开关,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这里的任务是引入读者,并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籍。

通过引言,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可能会在读者心目中激发出更多的共鸣,帮助读者从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中获得更多的发现和启示。

写作案例:1. 简述一下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的主要作品,例如《百年孤独》这本书由哪位作家所著,以及这本书的主题和叙事方式。

2. 另一个例子是根据文章的主题介绍该文所涉及的关键词,例如,某个形式主义作家分析了一篇文学理论文章,读者应该就可以在引言部分了解到有关形式主义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二、主体——分析作品的主要内容在主体部分,读者应该找到自己的主题和观点,并进行深入分析。

这部分也是读后感的重点之一。

在主体部分,读者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撰写:1.提出事件,提取关键字并梳理起来,例如在书评中,可以从情节和角色方面进行分析,这样读者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所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2.过程分析——例如,在经济学的文章中,读者可从供求曲线的阐明,产业链的描画等方面来分析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3.探讨文本的意义——在象征意义方面,读者可以从文本的隐喻意义、意象意义以及寓意方面来考虑文章或书籍的主题。

写作案例:1. 对作品的角色和情节进行分析,提取并列出关键词和主题,例如,角色和事件的人物刻画和发展是小说的关键点,这也是读者在主体部分可以进行分析的方面。

2. 在诗歌、散文和故事的分析中,读者可以从主题、词汇和句型的探讨来指导读者的分析思路。

3. 小说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学形式,读者可以在小说中深入探讨风格和主题,例如在《红楼梦》中,读者需要对具体描写细节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进行深入分析。

《白杨》“析、读、悟” 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通用15篇)

《白杨》“析、读、悟” 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通用15篇)

《白杨》“析、读、悟” 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通用15篇)《白杨》“析、读、悟” 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篇1【教学要求】1.使同学熟悉白杨的特点,教育同学学习建设者那种喜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同学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同学查字典自同学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父亲对孩子叙述的那段话。

【课时支配】两课时。

【教具预备】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同学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板书:白杨)2.导语。

3.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了解主要内容。

(抓中心)(1)老师范读。

让同学思索: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争论明确: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发现白杨引起了谈论的事。

4.同学自由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划: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3)讲:同学相互沟通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老师作重点指导)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留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摩挲”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楚: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

可举出反义词(清楚—模糊),近义词(清楚—清晰,分明)。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

指导同学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同学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5.同学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抓思路)(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争论,然后沟通。

(老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谈论白杨树的。

)(2)争论明确: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读、悟、品、析”四步法提高散文阅读的实效性

“读、悟、品、析”四步法提高散文阅读的实效性

“读、悟、品、析”四步法提高散文阅读的实效性作者:胥文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文本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加强学生文本阅读的实效性这不仅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更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

散文作为文本阅读中重要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阅读读什么?散文阅读教什么?关键词:散文阅读;内容;情感;语言;技法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67-01散文阅读读什么?散文阅读教什么?这是学生和教师都感到困惑的问题。

以前的阅读教学只知道唱独角戏,一心想着将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脑儿的全倾注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自己整天沉浸在自我满足的状态之中,而学生却是一脸的茫然。

几年的教学实践让自己渐渐的能安静下来思考、总结,于是写了以下四点拙见:1.读文章读文章,强调一个"读"字。

当我们拿着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读什么?在我看来读两样东西:读字词,读内容。

字词是语文的根基,字词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希望将这一个过程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让积累字词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时候用上一个月的时间来专攻枯燥乏味的字词复习。

内容是散文分散于全文各处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聚",而在散文阅读中对于学生而言最难的就是如何能有效的概括这篇散文是由哪些内容来组成。

如果我们把散文比喻成一串糖葫芦,内容就应该是串在竹签上的一颗颗的山楂。

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作者对南国之秋与故都之秋的对比,对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的描写就是作者散布在全文的一颗颗"山楂"。

2.悟情感我们在上面将散文的内容比做成串在竹签上的山楂,那情感就是串起这一颗颗"山楂"的"竹签"。

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一直以来,这是为数不少的师生心中难以解开的一个死结,也似乎是语文教学很难突破的一个瓶颈。

而在现今的作文教学中,又确确实实存在着“两怕”现象――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

究其原因:一、学生对作文的“怕”,更多的是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怕。

其实,对于如何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学生们的认识并不肤浅。

他们也知道,想要写好作文,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积淀,即所谓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限,因为在我们农村“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十分强盛的今天,绝大多数的学生依旧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即便是有的学生特别喜欢写作,也只能是浅尝辄止,而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只有望而生畏的份了。

二、教师对作文的“怕”,最主要的则是工作任务太繁重的缘故。

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进行阅读教学,这是一个“硬任务”,是必须要认真教完教好的。

另一方面还得设计作文教学。

从作文的审题、立意到构思、选材再到修改、润色等等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训练、指导,这等于是又一个阅读教学的工作量。

再加上若是一路拼杀过后,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无明显提高,教师自然也就会“心有余悸”了。

《新课标解读(二)》中强调:初中阶段的写作指导还应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沟通,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大量的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其实,我认为,如果能用科学而且合理的方法打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通道,完全可能开辟出一条既正确又易于操作的作文教学之路,也非常有希望解除学生和教师对作文的“畏惧”心理。

在近两年的课改中,我正研究着一个课题――“读、析、悟、写”阅读教学法。

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读”与“写”联通起来,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创新之路,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后感悟是什么意思啊怎么写的

读后感悟是什么意思啊怎么写的

读后感悟是什么意思啊怎么写的作为语言老师,我们经常会让学生进行读后感悟的写作练习。

但是,有些学生可能并不很了解读后感悟的意思和写作方式,所以在这里,我想从语言老师的角度,对读后感悟进行一些分析和讲解。

首先,读后感悟,顾名思义,就是指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等作品后,对其内容、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所产生的感觉和体验。

读后感悟并不单纯地讲述作品的内容,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思考,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那么,如何写一篇好的读后感悟呢?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个人感受。

读完作品后,不妨先停下来,回想一下自己的感受:是感动、是震撼、是悲伤、是愤怒,还是其他感觉?在写作中,要尽量用准确、精练、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感受表达出来。

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在读作品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思考和提问的状态,思考作者的写作手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还可以更深入地挖掘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最后一点,要注意观点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注意与作品的实际情况相符,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跟从别人的观点。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展示一篇好的读后感悟文章:读完了《活着》这本书,我深受震撼。

在这部小说中,作家余华以老百姓的视角,深刻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贫穷和苦难。

从主人公福贵的一生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家庭、生命、爱情等多个层面的考验和扭曲,孤独、悲痛、无助、绝望等多种人性的显现。

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性的关注,其艺术描述手法非常丰富和生动,读起来让人热泪盈眶。

同时,作者通过福贵的命运反映了一代农民的命运,展现了人民在大时代中的悲欢离合。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领悟到了生命的可贵和要珍视,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读完之后,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优秀和具有深度的小说,值得大家去品味和思考。

总之,读后感悟是一种非常有用和有价值的写作方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感性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读后感是什么意思?怎么写

读后感是什么意思?怎么写

【导语】读后感是指读了⼀本书,⼀篇⽂章,⼀段话,⼏句名⾔,⼀段⾳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写成的⽂章。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种常⽤的应⽤⽂体,也是应⽤写作研究的⽂体之⼀。

那么读后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呢?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读后感频道!1.读后感是什么意思 读后感是指读了⼀本书,⼀篇⽂章,⼀段话,⼏句名⾔,或⼀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写成的⽂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种常⽤的应⽤⽂体,也是应⽤写作研究的⽂体之⼀。

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激发的决⼼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读后感的表达⽅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般议论⽂,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2.写好读后感需要注意以下⼏点 ⾸先,要读好原⽂。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引起的。

“读”是“感”的基础。

⾛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如果要读的是议论⽂,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个⼈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在哪年哪⽉。

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叙事,揭⽰了⼈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很多。

如对原⽂中⼼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写读后感的5个步骤

写读后感的5个步骤

写读后感的5个步骤剖析读后感,我们不难发现,其内容基本上为:感——悟——析——联——结——五大块,其图示为:①→②→③④⑤→⑥→⑦↓↓↓↓↓感悟析联结所谓“感”即读/观的内容或者感点;“悟”,这里特指在对你感受最深,启迪最大的启示/感悟,即观点。

“析”,分析说理,举例证明;“联”,即联系社会情况或作者自己的实际,说明不该怎么做或应该怎么做。

“结”,即归纳引申。

这五者之间的关系为:“感”是“悟”的基础,“析”是“悟”的根据,“联”是“析”的发挥,“结”是对全文的收束。

那么,怎样写读后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把关:第一,落实“悟”项。

选准感点。

独抒新意。

供料作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因而感点也较宽泛。

所悟一定涉及面广。

但是,,从总体上讲,材料总有一定的倾向,即它要求表述的有一个侧重点。

因而,所悟最应该趋向这一倾向或侧重点。

只是强调一点。

你选择的观点/所悟一定要独抒新意 (因为只有这样,你做的读后感文才有存在的价值),而且要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话题(因为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一篇象样的读后感)。

第二,写好“析”项。

读后感的“析”项一定要从材料中走出来,把古今中外社会生活中与之类似的事例请来,证明自己的“悟”/观点的正确,达到以例证“悟”给读者公理性质的证明印象。

不过要注意如下几点:例证要有针对性;例证的选取应有详有略(有一,二个详例为佳);例证的排列以时序,国别序为佳;在例证前要有引入语言,其后一定要有简要的分析,切忌堆砌例子,给人以开例证展览会的错觉。

一般说来,此部分的常用手法,初学者选正反对比法为最易。

第三,“联”项得当。

此部分一般要回扣材料,结合作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如:学生谈学习,工人讲工作。

教师说教书育人等等)和社会当前的动向。

作出适当的评述重点说明作者自己怎么去做或不应怎么做。

第四,扎好袋子。

读后感的结尾侧重点在于由此及彼,切勿忘了推而广之,点明观点的普遍意义。

但其篇幅最好不超过全文篇幅的六分之一,做到简明扼要。

“读”“悟”“思”三招探析文言文教学

“读”“悟”“思”三招探析文言文教学

课 程·教学新探2021.02(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教材中的文言文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记,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绝佳材料。

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切准目标定位,注重学生的“学”,以学定教,采用多方式、多途径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

一、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旋律,在文言文教学中尤其如此,学生们读得不够自然对文言文的理解较浅,只有读得多了,学生们理解起来才轻松,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教师范读和学生多样朗读的形式来落实读的目标,以促进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的提升。

(一)注重教师范读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会觉得文言文的语言晦涩难懂,朗读兴致不高,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如在教学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的时候,作为学生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们对文言文的朗读特点还难以把握,在这一课的课后练习中特意提出了“跟着老师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的朗读要求,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先范读课文,让学生对如何朗读这篇文言文可以有一个整体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跟着教师一句一句地朗读课文,在学生跟着老师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试着自己朗读课文,这样由扶到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注重多样朗读朗读课文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提升,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优化读的形式,以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朗读兴趣。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教师要能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学习趣味。

如在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们同桌两个一个读旁白,一个读牧童的话。

再如在《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中,根据课文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辩读的形式学习课文,这样引领学生朗读文言文,学生们学习兴致高,学习效果好。

析文悟“道”,为文载“道”

析文悟“道”,为文载“道”

析文悟“道”,为文载“道”摘要: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它肩负着双重使命,只有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教育内容,才能充分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达到“传道授业”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赏析悟道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它肩负着双重使命,只有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教育内容,才能充分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中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题材不同,德育的内容也有差异。

因此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深入挖掘德育因素,确定德育目标,选准德育“切入点”,使德育润物无声。

1.巧设导语,以“先声夺人”之势,激起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是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

有的教师这样设计导语:“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大自然的美融合了所有的美,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真是令人陶醉。

今天我们学习一组诗情并茂的散文,领略祖国大自然的美景。

”2.朗读感染,激情悟“道”通过朗读进行情感教育,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有效手段。

语文大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境界等,产生共鸣,同样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那深沉的父子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父亲。

3.文段赏析,启示悟“道”每篇文章都有与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段落。

教学中应抓住这些段落分析启示,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失根的兰花》第九自然段的欣赏,可设计这样几个思考题:本段用到了哪种修辞方法,罗列了哪些丰富的意象,儿童的喧哗笑语和祖宗的静肃墓庐分别指代什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巩固实效,为文载“道”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

读是领悟“道”,写是表达“道”。

如讲完了《失根的兰花》之后,可设计以下两个针对性极强的训练题:(1)进行说的训练——文中作者把人生比作“絮”和“萍”,想象一下还可以把人生比作什么?引导学生学会巧妙地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人生如梦,好梦易醒;人生如戏,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2)以《看云(鱼、树等)》为题写一段话,先说明看的原因、经过,再抒发内心的感受,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

读后感悟怎么写具体格式和范文

读后感悟怎么写具体格式和范文

读后感悟怎么写具体格式和范文读后感悟是一种评价和思考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全面理解文本,认真挖掘文本的深层意义,了解作者的观点,同时,还需要我们围绕主题,把握核心,有条理地进行现象分析、学术论证或别样的阐述。

本文将介绍读后感悟的具体格式和范文,并对这些范文进行分析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一、读后感悟的具体格式1、引言(简要概括文本内容,点明主题、立场及意义)2、阐述作者的基本观点及表达方式,并分析作者运用的表达技法3、结合自己的见解和阅读体验,分析文本所涉及的情境及现象,深度挖掘文本的主题和核心4、举例和论证,展开思考和讨论5、总结归纳,强调自己的观点及影响二、范文下面为大家提供一篇关于读后感悟怎么写具体格式的范文。

《如果这是情书》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写给初恋男友的一封情书,但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寄出。

然而,岁月流转,十五年后,女主角对自己的人生、爱情和情感进行了沉淀,重新书写了这封情书——给自己、给曾经的他、给将来的某个人。

文章在深情而又真挚的情感笔触中,对于爱情、生命、时间的沉思与反思,展现出一种初恋女子走出初恋、前行和自我思考的成熟和魅力。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爱情虽然短暂,但其构成了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人生中的任何时刻都需要有爱、需要有情;时间,它是不会停止、不会等待的,而我们需要珍惜并好好利用每一个时刻,努力不让时间浪费;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和热情,随时放下过去的包袱,向前翻开下一页。

文章采用了新笔触、新视角对初恋的爱情进行了深刻描写,并通过细腻而感人的表达方式,将人生和时间的主题描绘得淋漓尽致。

其中,思维跳跃、古怪幽默的句子,让文本在抒情之余更显生动与有趣。

如:“能让彼此相爱的种子,为何不是用空难、火车相撞、核爆炸的炮火种植?”这句话让人倒吸口气,又让人在微笑中感恩岁月赐予我们的幸福时刻。

作者的语言表达,很好地把握了情感的细腻,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个性化化、反问等修辞手法,为文本增色不少。

在本文悟出的主题与反思中,我对作者的思考与心境非常赞赏,也可以说是深有体会。

读书心得写作要点如何写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观点

读书心得写作要点如何写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观点

读书心得写作要点如何写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观点读书心得是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的总结与感悟,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观点、思想和主题。

写作读书心得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概括书中的内容,更要表达出读者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具有个人特色的观点是写作的核心。

一、整体结构写读书心得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整体结构,这样才能将读书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有机地连接起来。

一个常用的结构是:引言-主体部分-结论。

引言部分可以简单介绍读过的书籍的背景信息、作者的名字以及作者的主要观点和目的。

可以用几句话引起读者对文章的兴趣。

主体部分是整篇文章的重点,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和个人特色的观点。

可以选择一些书中的重要观点或者你认为最有启发性的地方作为论述的重点,可以通过举例、引用、对比等方式进行论述。

结论部分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可以表达对书籍的评价、对作者的赞赏或者对自己阅读过程的感悟和成长。

二、深入分析写读书心得不仅仅是对书中内容的简单描述,还需要对书中的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在分析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要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引入,展示个人的思考和独特观点。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1.主题和观点:书中的主题和观点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思想。

你可以对这些主题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解读,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

2.人物形象与发展:书中的人物形象是否栩栩如生?是否有一定的成长和变化?你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发展,表达出自己对作者思考人性和人生的看法。

3.情节和故事情感:通过对情节的分析,你可以展示出自己对书中故事情感的理解。

是否有悲剧性的冲突和结局?是否有喜剧性的趣味和幽默?你可以通过对情节的解读,表达出自己对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

三、举例与引用在写作读书心得时,可以通过举例和引用的方式,将观点和个人特色更加具体地体现出来。

通过举例,可以引用书中的具体段落、对话或者故事情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析、悟、写
作者:赵晶
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4年第25期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尤其要注重把握阅读与写作间的必然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读与写的有机整合。

让学生在读中析,在析中悟,在悟中写,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根源,而写作是阅读的巩固和延伸。

一、强化文本阅读,提炼文章主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必须立足于课本,强化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引导学生通过认真深入的阅读,提炼文章的主旨,锻炼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例如,在教学食指的《相信未来》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和认识作者的思想,体会文章的意境。

在通读文本后,学生初步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提炼出了线索关键词,从“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三句话中,提炼出文章的主旨“相信未来”。

这几节是表述诗人怎样“相信未来”的,而后三节则是重在分析为什么要“相信未来”,从“之所以”“不管”“坚信”几个关键词中,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最后一节中,每句话都有一个“相信”,这是文章的情感关键词,体现了文章的情感倾向,也折射出诗人在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仍然坚守着对理想和光明的信念。

二、透析文本内容,练习品词析句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还需要让学生透析文本内容,练习品词析句。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通过透析文本,深入理解文本中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情感内涵。

例如,在教学《像山那样思考》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分析文本内容,把握其中的关键词进行进一步的透析,使学生从“狼的嗥叫”中感悟到动物的悲哀和人类的残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由于狼的灭亡直接导致了自然生态链的破坏,而生态链的断裂直接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损坏,这些代价和苦果最终还是人类自己承担和品尝。

另外,从其中的“这种观点”和“新的东西”中可以品析理解到,其中“这种观点”指的是“从前的观点”,而“新的东西”意味着“新的观念,一种对狼的负罪感”。

通过品词析句,抓住“像山那样思考”这个关键句,进一步透析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在文本阅读中注意让学生思考,如何做到比一座山更高明,如何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如何敬畏生命和维持生态链的平衡。

在品词析句中,文本内容和文章主旨跃然纸上。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借鉴,并进一步强化在写作中的有效应用。

三、领悟写作艺术,揣摩表达作用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领学生领悟写作艺术,认真揣摩表达方式的有效运用,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要求。

在阅读练习中,强化对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对表达作用的揣摩,通过对文体的把握和对表达方式的界定,提升学生对文本写作艺术的领悟。

在对优秀作品和经典作品的领悟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和揣摩,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欣赏,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提升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精妙运用字词和句式结构技巧的能力。

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方面,让学生通过学习借鉴明确文本的写作技巧,在迁移模仿中将阅读与仿写练习有效结合,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掌握作者“怎样写”的技巧,并进而延伸到让学生学会在写作中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认知文本内容进而领会作者在文学艺术上的风格和特色。

尤其是在正反对比论证的有效运用中凸显文章的主旨这一表达手法,表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

而先破后立、破立结合手法的运用,以及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思想形象化、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的表达,还有作者作为一代文学大师的犀利、幽默的笔法,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的。

四、延伸文本教学,实现学以致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解惑”之后,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明确文本教学的主要内容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把这些内容延伸到写作练习中去。

强化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拓展,通过做摘抄、写随笔、写读后感、整理读书笔记等方式,实现学生对于阅读的“活学活用”。

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阅读的精髓,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目的。

例如,在对《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延伸能力,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技巧。

很多著名教师都明确提出了《红楼梦》对学生语文能力和水平提升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深入领会其中语言和表达方式方面的精髓,并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以致用,提升学生作文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