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解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为单元导语,开启了小说之旅。
这个单元围绕“小说”这一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桥》和《穷人》,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语文园地以及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单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旨在引导学生在读小说的时候,学会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激发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语言品鉴能力。
本单元安排了两项语文要素:一项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另一项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四、五年级要求学生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而高年级要求学生此基础上关注环境和情节变化,感受人物形象。
从关注人物本身的细节,到关注人物与事件的联系,以及人物所处的周围环境,引导学生认识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学生感受人物的能力。
在本单元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而且要注意情节和环境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感受人物的丰富立体感。
“发挥想象编故事”这一要素,中段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童话和神话故事,而高年级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力,学会编故事。
小说与想象不同,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加工,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在某种程度上,现实中仍然存在着生活的影子。
积累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通过小说创作生活故事,塑造典型人物。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在创造性表达时要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展开丰富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两项内容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是阅读训练要素;“发挥想编生活故事。
”是表达训练要素。
本单元以“感受人物形象”为统领——学习人物品质需要感受人物形象;创编故事,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和人物品质。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文中的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其中的人物特点和事件。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和革命战士的坚韧不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引导学生理解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会感恩和奉献。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和战士们的精神风貌。
•感受人物之间的深厚情谊,理解“金色的鱼钩”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在极端困难环境下的内心活动,感受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
四、教学资源•课文《金色的鱼钩》的文本材料。
•多媒体课件,包括红军长征的相关图片、视频片段等。
•黑板或白板等教学工具。
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展示红军长征途中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入课题:《金色的鱼钩》,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跟读并识记。
•通过词语接龙、填空等形式进行生字新词的巩固练习。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开头至“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可是为了弄一点儿鱼给大家吃……”):介绍老班长和鱼钩的由来,以及红军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
•第二部分(“一天……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描写老班长钓鱼、煮鱼汤给战士们吃的情景,以及“我”发现老班长只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秘密。
•第三部分(“快走出草地了……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写老班长牺牲,“我”把鱼钩保存起来,以教育后代。
六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六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小说《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内容。
2.掌握《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感情变化等方面。
3.能够理解《红楼梦》中的一些比喻、典故、诗句等,了解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提高阅读能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内容。
2.《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感情变化等方面。
3.《红楼梦》中的比喻、典故、诗句等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1.故事讲述法:教师用简单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把《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讲给学生听。
2.快速阅读法:教师为学生讲解如何快速阅读文章,获取正确的信息。
3.分组讨论法: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发挥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程安排第一课:《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内容1.教师讲解《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从何而来,让学生明白这部小说对中国文学的重要作用。
2.分组讨论《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等方面,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小说中的人物。
第二课:《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1.教师给学生讲解《红楼梦》中主要的几个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性格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各自分组所积累的人物性格特点,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红楼梦》中的比喻、典故、诗句等内容1.教师讲解《红楼梦》中的比喻、典故、诗句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文学元素在小说中的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各自分组所积累的比喻、典故、诗句等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方式1.能够准确理解《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内容等要素。
2.能够准确掌握《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感情变化等方面。
3.能够准确理解《红楼梦》中的比喻、典故、诗句等内容,了解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教学设计
3.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结构混乱、语言表达不准确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写作水平。
4.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如认真审题、构思、修改等,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则生动的故事《小木偶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中小木偶的生动形象和丰富情感,为学生展示了写作的魅力。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同学们,故事中的小木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自己的情感?”
- “你们觉得这些修辞手法对故事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讨论中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一道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记叙文六要素进行写作。
2.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
3.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习作互评,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4.针对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如语言表达不准确、结构混乱等,给予具体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结合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记叙文六要素进行讨论。
2.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文构思,互相交流想法,形成共识。
3.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在本单元所学的修辞手法的基础上,结合记叙文六要素进行作文构思和表达,使文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4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四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为小说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已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金色的鱼钩》则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另外本单元选编小说中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着重要作用。
如《桥》一课,在一波三折戏剧式的情节和对山洪灾难的环境描写下老支书的形象赫然挺立;《穷人》一课则从对话和心理描写中树立起人物形象。
二、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语言运用:让学生通过读中悟的方式,发挥想象,尝试创编生活故事。
思维能力:观察身边的人、事,学会创编生活故事。
审美创造:让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了解小说的特点及魅力,体会小说的语言魅力和人物形象的鲜明。
单元要素分解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方法单元任务群设计教法策略建议1.结合具体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情节,留心环境、心理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如《桥》,用大量笔墨写情况的危急,从而突出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又如《穷人》,通过对桑娜屋内的环境描写,可以看出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人。
2.体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妙处。
如《桥》一文的结尾部分“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在小说的最后才点明小伙子和老汉的关系,才发现老汉“揪”的大公无私,“推”的伟大父爱。
3.要联系学生的阅读和生活经验,从理解内容、揣摩表达,再到体会人物形象,循序渐进,适时点拨,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本单元习作是笔尖流出的故事。
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
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
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12.桥…………………………………………………………………2课时13.穷人………………………………………………………………2课时14*在柏林……………………………………………………………2课时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1课时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2课时语文园地一…………………………………………………………2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12 桥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
3.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领悟课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草原》2. 《枫桥夜泊》3. 《观书有感》4. 《月光曲》生字词1. 草原:草原、辽阔、牧羊、奶牛等。
2. 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江村、寒山等。
3.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窗前、明月等。
4. 月光曲:月光、钢琴、旋律、和谐等。
成语与谚语1. 成语:一望无际、水平如镜、自由自在等。
2. 谚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以及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四、教学措施1.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
2. 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3.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写一段话。
4.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小作文。
六、集体备课安排1. 第一周:讨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
2. 第二周:讨论教学措施、课后作业设计等。
3. 第三周:试讲、评课、完善教学方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寻找“小说家”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单元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
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桥》塑造了一位老支书在山洪爆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金色的鱼钩》以鱼钩为线索,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
关于“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范畴的阅读训练要素,部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了循序渐进的编排。
纵观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四、五、六年级都有落实“感受人物形象”这一阅读要素,但是只有本单元题及小说题材,这就是本单元的落脚点不仅仅是“体会人物形象”,还有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学会如何阅读小说。
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
这次专门编排小说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动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桥》为让学生体会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课后练习先引导学生感受一波三折的情节中老支书的形象,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穷人》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从对话和心理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再启发学生思考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金色的鱼钩》则结合红军长征背景,根据人物对话和心理的描写来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交流平台”通过回顾课文,梳理总结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这三本小说,讲述的都是成长故事,不仅主题贴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在阅读方法上也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课文阅读学到的方法,加强品析和鉴赏小说的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与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有一定的联系,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集体备课
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集
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语文
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内容:本单元包括《两小儿辩日》、《寓言四则》、
《古诗十九首》等课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
2. 语文知识:本单元将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如
词语的用法、句式的变化等。
3. 阅读训练: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方法
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通过教师间的交流和讨论,共同制定教
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计划
1. 第一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相关
语文知识。
2. 第二课时:学习《寓言四则》,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相关语
文知识。
3. 第三课时:学习《古诗十九首》,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相关
语文知识。
4. 第四课时: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5. 第五课时:进行单元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阅读训练的结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关于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计划一、单元概述第四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最后一课》、《灯光》和《慢性子与急性子》四篇课文。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同时,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对比阅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体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会珍惜时光,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对比阅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技巧。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教师提前备课,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
(3)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单元所学内容,为新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出本单元主题。
3. 课文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自然美景。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对比阅读:(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建议书模板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建议书模板尊敬的老师:您好!针对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语文水平,我特别整理了以下建议书,并希望能得到您的参考和支持。
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文体特点,能分析感受散文的意思。
2.理解并背诵诗词,并能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散文的分析和理解散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来理解其意义和情感。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背诵与理解通过背诵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并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但是,背诵诗词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老师合理激励学生,并提供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教学法,将散文和诗词融入到生活中的场景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散文的意义和诗词的情感。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教材选取1.针对散文的分析和理解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和意义。
2.针对诗词的背诵和理解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如陆游的《秋夕》等,通过背诵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针对写作的培养和提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写一封信、写一篇日记等,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过程安排1.散文的分析和理解首先,通过导入问题引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然后展示散文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
接下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意义和情感。
2.诗词的背诵和理解首先,选择一首优秀的古诗词进行背诵,然后进行解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提供背诵的技巧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古诗有声》一、教学目标1. 熟悉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的内容和意境。
2. 学会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的诗意。
3. 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2. 学会正确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的课本和教师用书。
2. 录音设备,播放古诗的音频。
3. 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以便更好地展示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音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入《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15分钟)分别让学生跟读《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并解读其中的意境。
鼓励学生自己发表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 练习朗读(15分钟)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语调和节奏朗读两首古诗,并进行个别纠正和指导。
4. 感受意境(15分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5. 创作活动(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幅画或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6. 总结(5分钟)回顾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
五、课后作业1. 自主朗读《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 画一幅描绘《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的图片,并配上自己的文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正确朗读古诗。
通过创作活动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古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草原》、《月光曲》、《金色的鱼钩》、《伯牙鼓琴》四篇课文。
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篇,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人生的真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标注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详细列出每个环节的内容、要求和时间安排。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提高写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13.桥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语文要素】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8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谈话导入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将会是一座怎样的桥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交流)(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2.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梳理课文结构。
(第1~6自然段:山洪逼近;第7~13自然段:疏导撤离;第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第24~27自然段:祭奠亲人)三、深入学习,感受洪水的狂野1.洪水来了,洪水要摧毁这座让村民安全逃生的桥,老汉为了村民,舍生忘死,这座桥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谈话交流:(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①仔细分析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像泼。
像倒。
”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②平时我们写作,都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像泼。
像倒”,可以怎么说?用一个句子又怎么说呢?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句子写具体呢?(突出当时情况危急)(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洪水来势凶猛)②思考:“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篇1知识与技能1、根据给出的情境找出编故事的关键词,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2、学习构建故事框架以及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将想象延伸。
3、学习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想象编故事,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塑造人物。
重点创编出合理、有新意、有波折的故事情节,并能将故事写具体、写精彩。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会讲故事吗?很多精彩的故事都是人们精心编造、虚构出来的,大人们能编,小朋友也可以编,你们想编故事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创编简单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二、设置情景,展开思路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精彩的故事。
我们还一起给这些故事定了这样一个标准:要素齐全、故事完整、情节曲折、人物鲜明。
(学生齐读)要素齐全就是说故事中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除了这几条,你觉得好的故事还要具备什么?(出人意料? 合情合理。
)这节课,就让我们对照这个标准一起来编一个故事。
2、(课件出示)早晨起来,丁丁向窗外一看,发现屋外神奇地出现了一座城堡。
他跑到城堡前,听到里面传出了奇怪的声音。
里面是谁?这时,城堡的门吱吱呀呀地开了,丁丁走了进去……(1)对照好故事的标准,看看这段话已经有了些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
)接下来思考:①这段话里已经有了一个人物——丁丁,那故事中除了丁丁还有谁吗?从哪里知道的?(奇怪的声音。
)②好,那我们往下想想!我们要想象眼前真的出现了一座城堡。
突然听到里面传出了奇怪的声音(播放三种奇怪的声音),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你觉得这种声音奇怪吗?过渡:同学们,城堡里奇怪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奇怪的事情也有一大堆!丁丁进去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畅想吧!③丁丁听到了什么声音?他进去后循着声音看见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用三四句话简要地在小组内说一说。
(2)同学们都是想象的高手,编故事就像我们向着不同的方向走能看到不同的美景一样,那我们向着不同的思路就能编出各不相同的故事。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
元
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
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研究策略。
以下是我
们计划采取的方法:
1. 阅读理解:我们将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重点。
通过选
择合适的课文和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
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2. 词汇研究:我们将注重学生的词汇积累。
通过教授重要的词
汇和短语,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写作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将进行写作训练。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实践,如日记、作文等,帮助
他们培养良好的写作惯和表达能力。
4. 听力练:我们将注重学生的听力能力。
通过进行听力练和听
力理解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技巧和理解能力。
5. 口语表达:我们将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
通过角色
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提高他们的口
语流利度和表达能力。
我们将采用以上方法来设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培养学
生语文能力的目标。
我们相信这些简单而无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将对
学生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请大家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教学资源。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教案
11、长征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试读
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
2.指名四人轮读,试读课文。
3.讲述(介绍时代背景):
△讲读第一、二两句。
4.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
(出示: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10、生提出疑难。
三、带入情境,读讲3--8句。
(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通过《长征》这首歌曲的节奏--这音乐的语言,从总体上体会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
)
1.指点:要解决这些疑难,先要体会体会诗歌的整个意境。
现在请你们听用这首诗谱成的歌曲。
听着歌曲的旋律来体会红军怎么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
2.播放长征歌。
3.描述:听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歌,好像我们也看到了红军
岭会怎么样(难)
6、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7"腾"是什么意思?"走"呢?
8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老师给你一个词"像"。
(例句①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
)
(例句②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动的泥丸。
) 指点: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进一步
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
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
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具有历史意
义的伟大胜利。
13、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14、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么尽开颜?)
指名读。
齐读。
小结:全诗先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然后写越山,山不怕;再写涉过水,水不怕,最后长征全面胜利,全军欣喜若狂。
朗读全诗。
指名读。
四、总结全诗。
最后让我们用毛主席的一段话结束我们这一堂课。
(出示小黑板,先默读一遍,再轮读。
)
师: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12、一夜的工作
教学提示
1.本课教学要抓住重点词句,通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
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一个、两张、一盏、一杯、一小碟……这些数量词突出了总理办公室陈设简陋,说明总理生活简朴。
2.本课教学中要抓住作者感情这条线索。
本文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总理无限的热爱与敬仰,达到了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自豪的真挚情感。
要在分析中让学生产生共鸣。
4.学会生字新词,能辨析“浏览”与“审阅”,“询问”与“咨询”、“简单”与“简朴”几对词语的意思。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定速度地听写最后两节课文。
三、教学重点
弄懂诗句意思,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个大段?各段主要写了什么?总结各段的段落大意。
读后学生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组织发言。
(五)学习第一大段,指名朗读。
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作者有机会看到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请总理审阅稿子)
归纳: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下文的起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从总理办公室的陈设。
(2)从总理工作后吃的东西)
课文是如何进行具体描写的?
(极其简单:“极其”二字强调整了“简单”的程度。
这句
总写印象。
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这些用具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工作条件,确实太简单了。
在高大的办公室里,安放着这样少,这样简朴的用具,似乎不大相称,但就从这不相称中,反映出了办公室主人简朴的生活作风,写“物”正是为了写人。
如此而已,收拢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办公用具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一段。
归纳:本段写了作者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从他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分量、工作的态度等方面,反映出总理工作十分劳苦;又从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和他劳累了一夜所吃的
东西很少,反映出他生活十分简朴。
作者细致、具体、生动的描述,使读者对周总理不由产生敬仰之情,这就为下一段作者抒发情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指名朗读课文第三大段。
1.作者在回家的路上发出什么赞叹?
以小见大的特点。
(2)文章质朴无华。
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普普通通的语言,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是十分浓郁的。
(3)文章集中笔墨,突出中心,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简略。
作业:
1.抄写“读读写写”的词。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
用课件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动情诉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
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
士的英灵筑就的。
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上来板书。
”(估计
方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感动。
”
2.对第7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我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难道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吗?我为什么痛
苦?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会扑,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煎熬着、炙烤着,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
(2)“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也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也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
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撰写的碑文。
3.学生交流以后,用课件呈现:“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
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教师引入:“同学们,这就是邱少云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
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学生起立,齐读。
)
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四字词背诵者。
二、背诵四字词。
1、听教师朗读,学生开始寻找四字词的规律。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反义的四字词的特点。
4、学生自由讨论。
练习背诵。
5、检查。
三、默写四字词。
2、演讲要求
3、学生演讲,评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