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农学专业招生难的思考

合集下载

高职涉农专业招生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职涉农专业招生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识 ,政府 要切 实转变 观念 ,摒弃 “ 重 普轻 职”思想 ,树立 “ 普职协调发展 ”
的热 门专 业 ,高职 涉农专 业 的发 展面
临着严 峻 的挑 战 。笔者 根据 自己在高 职 院校 的招生 经验 ,分 析 了 目前 涉农 专 业招 生 困难 的原 因 ,提 出 了相 应 的
职工 编制标 准及 编制管 理 办法 ,实现 编制 的动 态管理 ,定期 调整 、不 断优
真正 的技术 ,致使 学生离 校 后进行 反
面宣传 ,造成恶性循环。
( 五 ) 就 业瓶 颈
目中 ,职业 教育 招收 的都 是差 生 ,教
学质量 也 不行 。因此 ,多 数家 长都 希
望 孩 子 就 读 于 普 通 高 校 而 不 是 高 职 学
职 教 研 究
zH王J o YAN J I U
高职 涉农专业 招 生难 的原 因及 对策分析
河 南职 业技 术 学 院环 艺 系

司 志 国
要 :高等职业教育培 养与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 , 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服务一线
工作的 高素质 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基础 。分析 了高职涉农专业招生困难 的原 因,提 出了相应的对策。
造成 这种 局面 出现 的主要 原 因在 于农
人才 。但是 ,目前 “ 人 人分 地 ,户户
耕 田”的经 营模 式与农 村 吸纳人 才之 间存在 着天 然 的矛盾 。没有 足够 数量
高职 教师 素质提 高计划 ,通 过校 本培
训 、上级 培训 、企业 实践 培训等 多种
业是 弱势 产业 ,工作 环境 较差 ,待 遇

农村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党 的十八 大报 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 近年来 , 国家 出台许多优 惠政策 . 加大 中职 教育投入 . 引导各部 门重视 中职教 育 。 特别 是对 2 0 1 2年秋 季入学 的农村 中职学 校学 生 ,三年 免学费 且有 2 0 %的家庭 困难学生可享 受每年 1 5 0 0 元 的生活补 助。然而 , 农村中 职学 校的招生形势依然 严峻 。大家都 知道 ,一所学校若 是没有 了学 生. 也就失去了其存在 的意义 . 学生是 学校的生命线 。造 成招生 困难 的原 因何在? 如何加强对策确保学 生招得来 ? 则成 了农村 中职学校领 导和教师们时常思考 的问题 笔 者在此提 出“ 农村 中职学校招生 困难 的原因及对策” . 旨在抛砖 引玉 . 愿 与同仁们共同商讨 。
26招生范围限制农村中职学校一般招收的都是本地农村的学生只有个别专业可以招收外地学生而不如城市中职学校招生范围可以面向全市甚至全省13家庭方面因素131家庭经济困难为保证中职学生安心在校学习国家给中职学生每年15生活补助但仍有部分学生因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特别是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为数不少部分学生因父母年老或疾病缠身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来源无法得到保障导致学生被迫出外打工而不能进入中职学校就读132家长错误观念不少家长认为中职学校名声不好学习风气不好打架抽烟喝酒常有自己子女如果到中职学校念书会使子女好的变坏坏的更坏倒不如自己身边看着稍微放心点14学生方面因素141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当前经济环境下一些学生认为本科专科毕业生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到工作更何况是中职学校毕业生而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通过打工成了富人在急功近利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与其花钱上学不如弃学赚钱的想法142学生缺乏学习信心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因素一些初中毕业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惯在初中甚至在小学就开始欠学习帐造成了学生实际上在初中就开始分流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平甚至初三就已经到社会上打工了一段时间他们缺乏继续学习的信心因而这部分学生根本不会考虑继续上学只想着尽早进入社会缓解农村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对策21与高校联合办学提升中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农村中职学校应充分认识当前就业形势与高校联合办学建立高校教学点尝试大中专连读使中职生在三年内能同时拿到中专大专学历文凭提升中职学生的学历层次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和职务晋升22打造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农村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做好规划避免闭门造车打造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做好订单培养为联办企业定向培养和持续输送毕业生让学生看到就业的前景积极就读中职学校23建立地方特色的品牌专业农村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体现农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农村资源优势围绕农村支柱产业培养农村急需人才充分体农村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原因及对策上杭职业中专学校福建上杭364200要如何吸引学生来中职学校就读当前招生困难一直是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经常讨论的热点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业相关专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却逐渐陷入困境,各大高校纷纷面临着招生不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究如何有效解决这一困境,推动我国农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1. 招生人数持续下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选择到城市读书,导致农村学校的招生人数持续下降。

这使得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招生压力。

2. 学生选择就业困难由于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下降,导致相应专业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甚至出现了就业率下降的情况,这对学校的声誉和吸引力造成了影响。

3. 缺乏吸引力的专业形象一些涉农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形象缺乏吸引力,未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导致学生对农业类专业的兴趣和认知存在偏差,这也成为影响招生的重要因素。

二、【对策】1. 多种渠道招生涉农类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招生,包括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开展校园招生活动,扩大招生宣传范围,增加学生的接触面。

2. 优化专业设置通过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使专业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满足社会对涉农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加对学校的认可度。

3. 积极开展合作交流涉农类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农业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开展实习、科研项目合作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 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优化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保障。

5. 加强就业服务涉农类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用人单位的联系,开展就业对接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帮助,增加学生的就业渠道和机会。

三、【总结】当前,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困境,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摘要】当前,涉农类高职院校在招生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从背景介绍、问题概述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探究了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的原因。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包括政策支持和专业优化。

政府应加大对涉农类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以提升招生质量和数量。

高校应优化专业设置,开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以吸引更多学生报考。

在总结回顾中,展望未来,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招生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对策研究、新形势、原因分析、解决方案、政策支持、专业优化、总结、展望、建议、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农类高职院校在培养农村人才和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涉农类高职院校在招生方面遇到了一系列困境,严重影响了院校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质量。

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如何有效化解招生困境,提升院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涉农类高职院校不仅要面对来自城市高校的竞争压力,还需要应对农村学生选择继续升学的观念转变和就业需求的巨大变化。

传统涉农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急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政府对于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也亟待加大,为院校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在当前背景下,对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解决对策,促进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对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为涉农类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概述在当前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报考热情下降、招生规模受限、专业设置不合理等方面。

随着农村人口流失、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认真分析和解决。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困境。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农村人口减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村人口显著减少。

这导致了农村学生数量减少,进而减少了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招生基础。

涉农类高职院校受就业压力影响。

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涉农类专业就业前景较为狭窄,选择更具就业竞争力的专业。

这导致了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招生热度不高。

针对这些困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寻找对策:加大对农村学生的招生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向农村学生介绍涉农类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就业前景,引导他们重视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提高他们报考涉农类高职院校的积极性。

优化涉农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

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生产技术,培养符合现代农业需求的人才。

开设新型农业经营专业、农村发展规划管理专业等,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加该类院校的吸引力。

加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与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他们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农村生产与管理环境,增加他们对涉农类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建立起完善的毕业生评价体系,对未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困难,增加该类院校的信誉和口碑。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困境,需要通过加大对农村学生的宣传力度、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育质量管理等对策来应对。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为农业农村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浅谈职校招生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浅谈职校招生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浅谈职校招生工作的难点与对策第一篇:浅谈职校招生工作的难点与对策浅谈我校招生工作的难点与对策我作为技工学校的老职工,陪伴技工校一起成长,长期以来,我校在招生形势发生变化时,不能适应形势和环境的变化,主要集中表现在:一是招生形式单一,招生时间集中,没有长期、周密的招生计划;二是我校办学形式单一,专业设置没有特色,软、硬件基础设施薄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坝职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他们享有一些教体局给予的特殊政策支持,让我们的招生工作遇到一些暗流的阻力。

四是现实氛围不利于我校招生。

生源竞争的不平等性,造成我校在招生宣传方面无法加大力度,明显处于劣势。

另外师资水平和教学设施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更冲击了我校的生源。

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观念也是我校招生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普遍较高,望子成龙心切,不管子女的学习成绩如何,仍希望通过读普高实现上大学的愿望;二是招生体制和分配体制及市场用工制度的改革,让学生及学生家长不知所措,使新一轮“读书无用论”抬头,认为上技校最终还是出门打工,还不如告别校园外出打工赚钱,学生直接成为无一技之长的低层次社会劳动者或闲散人员;三是家庭经济拮据,由于我市周边贫困落后乡镇较多,许多家长对培养子女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就读技工校或继续完成学业。

面对严酷的难招生、招生难现实,我校在招生工作中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把招生任务摊到每一位教职员工身上,未完成招生指标扣减工资及奖金,即使这样,也很难完成招生任务。

因此,技工学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可做的工作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转变我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树立大招生的观念。

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密切关注企业用工信息,结合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例如:在招生时间上不拘泥于一年一度的常规招生,把定期招生与常年招生结合起来;二、开展多种培训,扩展技校生源。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涉农类高职院校在培养专门为农村发展服务的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涉农类高职院校在招生方面面临着一些困境,急需有效的对策来应对。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招生困境的表现1. 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农业技术与服务类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农村的发展需求,对于新型农村经济、农村社会管理、乡村振兴规划与实施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涉农类高职院校必须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与时俱进。

2. 涉农类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明朗传统的农业技术与服务类专业在当前就业市场上面临着竞争激烈、就业前景不明朗的问题,很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这也让很多考生和家长对涉农类高职院校的专业选择产生了疑虑,从而影响了招生情况。

3. 招生政策的变化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调整,以及对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下沉式支持,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招生面临着政策的不确定性。

学校需要根据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招生方针和策略,以保证招生任务的完成。

二、对策研究2.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涉农类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农业企业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校还应加大力度开展实习实习实训教育,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供就业保障学校应积极开拓学生的就业渠道,与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和社会各界联手进行就业对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

学校还应当提供更多的就业保障措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减轻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4. 完善招生政策,吸引优质生源学校要根据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招生政策,提高对农村优秀学生的吸引力,通过加大奖学金、补贴、学费减免等形式,吸引更多优秀的农村学生报考涉农类高职院校。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化、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不断落地,对农业领域人才需求也愈发突出。

尽管国家对于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政策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与倾斜,但在实际招生中,涉农类高职院校仍然面临着招生困境。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现状、困境原因及其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农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现状目前,我国涉农类高职院校数量众多,涵盖了农业、林业、环保、园林等领域。

在政策的支持下,这些高职院校在招生规模、招生专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与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潜在招生资源相比,实际招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相对较小。

虽然近年来有所增加,但是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口规模相比,仍然无法满足对农业人才的需求。

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着就业环境不佳的问题。

由于农业领域的就业相对较为困难,导致了学生对于涉农专业的选择不够积极,影响了院校的招生情况。

涉农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相对单一。

虽然在政策的支持下,高职院校在不断扩大专业设置范围,但仍然缺乏一些前沿性和实用性强的专业,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1. 就业压力大。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导致农村地区的人才减少,为农村高职院校的招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农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农业人才需求也不同,这就导致了一些涉农类高职院校在招生工作中无法精准把握需求,造成了供求不平衡。

1. 完善招生政策。

政府应该加大对于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提高招生计划的规模,同时对于就读涉农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就业政策支持,鼓励更多的学生选择农业相关专业。

2. 拓宽专业设置。

涉农类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于新兴农业领域的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读。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国大力发展了涉农类高职院校,为农村地区培养了大量具有实际技能的中等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困境,急需采取有效对策。

1.1 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随着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村地区对高素质、专业化的中等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涉农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技能偏低,不足以满足这一需求。

1.2 高校扩招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政策使得普通高中生的升学压力逐渐增大,一些普通高校也开始向农村地区倾斜,吸纳了大量原本应该进入涉农类高职院校上学的学生,直接导致了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难。

1.3 农村人口减少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人口逐渐减少,导致了涉农类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招生对象减少,进而导致了招生困难。

二、对策研究2.1 加强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涉农类高职院校应该注重与当地产业需求相结合,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应新形势的中等专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毕业生能够适应当地产业的需要。

2.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知名度涉农类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报考。

可以通过举办招生宣传活动、增加招生宣传的投入等方式来提高宣传力度。

2.3 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涉农类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机会,培养更适应当地产业需求的人才,同时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

2.4 减少学习压力,保障就业率针对普通高中生升学压力大的问题,涉农类高职院校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例如放宽招生条件、增加生源补贴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学生上学。

学校应该关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供更多就业帮扶服务,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就业。

2.5 发展具有特色的招生项目涉农类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发展具有特色的招生项目,比如针对某一产业的特种人才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项目等,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

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解析与思考

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解析与思考

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解析与思考安徽省宣城市职业教育中心任大宝内容摘要招生难,几乎是所有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问题。

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原因主要有:普通高中持续升温,引起人们更高的心理期待;招生中的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形象;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等。

扭转中职招生困难局面的对策有:加强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确保形成规范有序的招生环境,走联合办学之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突出办学特色,让中职教育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关键词招生难原因对策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都面临着招生越来越难的问题。

虽然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各种激励、扶持、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力求使普职比实现1:1,特别是2007年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办法,自2007年秋季开始,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生每年可以获得1500元的助学金。

主要用于资助受助学生的生活开支。

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全民动员,八仙过海,试图在招生上寻求突破,但在目前社会大环境下,中职招生的困难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招生形势依然严峻,招生工作开展得异常艰难,每年招生数量与在校生人数均呈下降趋势。

我们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如此困难?招生困难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怎样才能解决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这一“瓶颈”问题呢?笔者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并结合我校实际,谈一谈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的原因和扭转困难局面的对策。

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解析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1、普通高中持续升温引起人们更高的心理期待由于教育与职业选择具有相关性,选择了何种程度与类型的教育就预示着选择了在未来社会中处于何种阶层的职业,进而就预示了学生成长为哪个社会阶层的人。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对于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的需求越来越高。

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高职院校的不断增多,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困境,影响了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本文旨在探讨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对策,为涉农类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专业设置狭窄大多数涉农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比较狭窄,缺乏新兴专业,没有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调整专业设置,缺乏吸引力,面临学生数量偏少的情况。

二、教学质量下降大多数涉农类高职院校缺乏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数量不足,专任教师水平不高,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尤其是缺乏和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机会。

这样的情况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学生技能不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高校缺乏知名度涉农类高职院校缺乏知名度,对于学生来说,对学校不太熟悉,容易被高校的品牌影响,导致学生数量不足。

对策涉农类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让企业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增加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三、加强宣传推广涉农类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校的宣传推广,增加高校的知名度。

可以采取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如电视、广播、网络等,让学生和家长熟悉学校,提高招生人数。

四、加强高校品牌建设涉农类高职院校应该注重高校品牌建设,增加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学校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和塑造品牌形象。

可以通过组织比赛、举办研讨会、开展科技项目研究等形式提高高校的品牌价值。

结论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的招生困境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应对,这样才能实现涉农类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知名度和品牌建设是其中关键的一步,只有牢牢占领学生和家长的心智,才能让涉农类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探索中职涉农教育发展的困扰与对策

探索中职涉农教育发展的困扰与对策

探索中职涉农教育发展的困扰与对策一、目前中职学校涉农教育发展的困扰( 一)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招生难。

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城乡差距大,轻视农业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

大多数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根本不愿意让孩子学习和农业有关的专业。

子女也深受其影响,对涉农教育的认识存在偏颇。

选择专业时,首先考虑的是哪些专业学了以后,能够去大城市从事经济收入好的非农行业就业。

国家为了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涉农专业,对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了减免学费、补贴生活费的政策,这对涉农专业招生和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中职涉农教育还是没有受到涉农专业潜在生源的农村学生及家长的充分认可,他们大多数心理上还在排斥涉农专业,从近几年中职学校招生情况看,涉农专业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呈下降的趋势。

可见,传统观念导致中职涉农专业招生难,严重束缚了涉农专业的发展。

( 二)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建设缺乏活力。

涉农专业招生困难一直困扰着设有涉农专业的中职学校。

由于多年来涉农专业人数少,开办的班级十分有限,导致学校对涉农类专业重视不够,在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实验基地等方面投入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需求不匹配,专业建设缺乏活力,成为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这些关键要素的缺失都严重制约了中职涉农专业的发展。

受其影响,教师教改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改革意识不强,重理论、轻实践,加上教师本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造成涉农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社会对中职涉农专业办学情况认可度不高。

( 三)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许多学生认为涉农事业属艰苦行业,就业单位一般位于偏远的农村,工作环境差,薪酬不高,地位低,所以对所学涉农专业兴趣淡漠,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学农而不爱农,属于被动式学习。

基于这种学习态度,从学生本身来讲,专业基础薄弱,加之实习期间,企业从自身的经济效益考虑,对实习学生缺乏热情,不能提供完整的实习流程,所以学生得不到全面的专业训练,应用技能水平不高,经验极少,综合素质与社会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因而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

解决高职农科专业招生难的对策思考

解决高职农科专业招生难的对策思考

解决高职农科专业招生难的对策思考摘要高职农科专业建设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招生难。

以转变办学思想、改进招生方式来扩大生源;以优化教学环境、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来吸引和稳定生源;以拓宽就业渠道、搞好毕业生跟综服务来赢得和感召生源是解决高职农科专业招生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科专业;招生;对策高职农科专业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它在建设和发展中的困难是众所周知的,突出表现在招生难。

正视、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每一位农业专业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为此,笔者就解决高职农科专业招生难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转变办学思想,改进招生方式,扩大生源在目前高职生源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高职农科专业要扩大生源,就必须转变办学思想,不断拓宽办学渠道,改进招生方式。

一是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办学。

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集约化发展,使农民依靠提高科技素质和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走向富裕,这需要农业教育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这是农业职业教育能否立足于农村市场的关键,也是检验农业职业教育能否满足农村经济社会需求的试金石,更是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措施。

高职农业教育机构应当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一村一户农民的致富入手,定向吸纳一大批农家子女,将他们培养成既有专业技术,又有创业精神,更有创业能力的毕业生或新型农民,通过他们创业开发,带动广大农民科技致富,把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由此吸引全社会对农业教育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二是要加强同农业各部门的联合。

如开展和农业局、畜牧水产局、蔬菜局、扶贫开发办、乡镇企业等管理部门的合作,发挥各业务部门在生源组织上的优势,形成招生办学上的整体合力。

三是增加办学层次。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积极推行多样化办学,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初中生和高中生同招、成教与职教并蓄的办学格局。

在招生中,对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考生,继续实行免试录取,并随到随注册,坚持“宽进严出”的原则,为一切愿意学习农科专业的学生敞开大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对不能考入普通高等学校的高中生,要积极动员他们报考高职农科专业,并在同批次录取中适当降低分数线;对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有关部门要采取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的方式,促进他们向高等职业院校有序流动,鼓励他们选学农科专业。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农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农业人才的重要渠道,承担着培养农村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人口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困境。

招生人数逐渐减少,专业需求逐渐下降,导致部分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生存压力。

为了解决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出可行的实施建议,并对效果进行评估。

只有找准问题症结,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有效应对当前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字数:214】1.2 问题说明在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困境,主要表现在招生规模不断减少、招生质量不断下降以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趋势明显,导致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来源减少。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对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很多学生对涉农和农村发展的了解不足,导致招生质量下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农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毕业生就业困难也影响了学校的招生情况。

如何应对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提高招生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结合现状分析,探讨应对策略,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招生困境分析涉农类高职院校在招生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这类院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于涉农类专业的就业前景存在疑虑,导致招生人数不断下降。

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和设施相对落后,无法与其他院校竞争,这也影响了招生情况。

由于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招生群体也在减少,这也是招生困境的原因之一。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结构的调整,农村地区对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涉农类高职院校应运而生。

近年来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招生人数不断下降,学校发展陷入困境。

本文将对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1. 就业形势不明朗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和大规模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农村地区对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所下降。

许多家庭更加倾向于让孩子接受普通高中教育,以求在城市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招生难题。

2. 教育资源不足相比于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农村地区的高职院校往往教学条件较为欠缺,这给学生和家长在学校选择上造成了一定的犹豫,从而导致招生人数不断下降。

3. 形象和地位问题涉农类高职院校的地位和声誉相对较低,很多人对农村地区的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些刻板印象,认为这些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就业前景不好,这也是影响招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对策研究1. 拓宽就业渠道针对涉农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校应该与当地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可以引导学生创业,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提高就业竞争力。

2. 加强课程建设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加强相关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可以开设与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科技推广等相关的课程,引导学生走上农业科技推广的道路。

3. 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应加大对师资力量的输送,吸引更多优秀的农业专业人才加入教学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与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可以通过与当地农业企业合作举办技能培训班、实习实践基地等形式,增加学生与企业的互动机会,推动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5. 宣传校园文化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校园文化和学校风貌,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学校的吸引力。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困境。

本文将从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涉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流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口减少。

这导致了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下降。

城市化进程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选择进城学习,而不愿选择涉农类高职院校。

这也是导致招生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就业前景也是招生困境的重要原因。

由于涉农类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在农村及农业领域,其教学内容大多与农业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选择。

农业在经济的发展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农业产业链的升级也限制了涉农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选择高职院校时转向其他的专业方向。

改变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多样性。

涉农类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与农业相关的新兴领域的专业。

可以加强与农业科技、农村经济管理等相关的专业设置,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涉农类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学到更多实际操作技能,并增加就业机会。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涉农类高职院校的知名度。

涉农类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通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涉农类高职院校。

加强与农村中小学的合作,提高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招生基础。

涉农类高职院校可以与农村中小学合作,开展职业规划和职业介绍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涉农类高职院校的认知度。

涉农类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学生的奖励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报考涉农类高职院校。

招生困境是涉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涉农类高职院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改变教学内容,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农村中小学的合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职学校农学专业招生难的思考
摘要:农学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我校的一个弱势专业,农学类学生少,招生困难。

跳出“农门”,是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愿望,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家长几乎不支持,学生也不愿意选择农学专业。

而在农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教学与农业生产实际相脱节、校内实训基地欠缺等诸多弊端。

现有农学专业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理论,缺乏基本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不能主动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服务。

因此农学中职生就业面临巨大困难,创业路子少,造成涉农专业学生不愿从事农业生产。

诸多原因导致农学专业招生困难,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咱们农学教师该做些什么呢?
关键词:中职农学招生困难教学条件实训建设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被社会广泛认可,不易,“农”字当头的农学专业,要被一心想要跳出“农门”的莘莘学子和家长们认可,那是难上加难。

怎样才能把学生和家长吸引到农学专业来?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能不能对接,指导农业生产和发展?对于解决招生困难的问题,作为农学教师,咱们该做些什么?
农学专业招生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们学农存着偏见,个别家长非但支持还极力阻挠,跳出“农门”的愿望已根深蒂固。

中职学校招农学专业学生的时候,虽然免学费,但响应的学生不多,招生情况不如其他专业。

二是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中职农学专业要进一步发展,师资力量成了一个制约,新教师理论功底不错,动手能力却不尽人意。

老教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理论知识不是很好,同时由于农学专业中断了几年,改行的较多,专业教师流失严重,而新教师的培养又有待时日,专业教师有断层的危机。

师资不强,课程建设能力就弱,无法形成强大的专业能力,真正能指导农业企业改进技术的专业师资则更少。

目前,我省还没有一套优秀的中职农学专业教材,老教材难以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

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一蹴而就。

不仅如此,很多中职学校以前都有农业基地,但现在所剩无几。

有些中职学校已
经没有一个校内农学实训基地,农学专业学生实习面临无场地可找的尴尬境地。

而恢复校内农学实训基地投资巨大,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困难重重。

校外实训基地分散,规模大的少,安排学生实习时难以解决吃住问题,成本也高,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三是就业难,每年的涉农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回农村,都外出打工,实现简单就业,且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涉农专业知识无关,学生拿到涉农专业毕业文凭等于没有拿,与其它专业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因而,选择涉农专业的学生逐年下降。

四是创业难,涉农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不敢创业,害怕失败;有的虽有创业激情,但无明确的创业方向,缺乏创业的资金和技术,创业的路子窄,创业成功的少。

要想解决中职学校农学专业招生困难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转变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坚定学生学习农学专业的信心。

学校应该组织宣传队伍,深入初级中学和村镇,利用发传单、贴海报、招生宣讲会等方式,宣讲国家对学农学生的政策,了解国家现代化农业对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说明将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现代化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展示大量通过农业创业而致富的例子,通过这些方式来改变家长和学生看待农学专业的观念,使学生们积极的报读农学类专业。

中职学校学农的学生越来越少,刚入学时学习兴趣提不起来,看不到前途和希望。

所以,学生入学军训后,首先需要应用学生班会、上课的时间、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国家政策、国家发展形势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在农业发展上的方针政策。

其次学校里的任课老师组织学生到学校农场、果园、科技园区参观,让学生亲自体验采用高科技种植,但风味独特,销路不错,效果与利益可观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学生们参观回来之后,改变了他们对农业学习的看法,认为学农依旧前途光明,尤其科技园的品牌农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果与利益,使同学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大大刺激了同学们学农的积极性,并增强了对专业思想的认知,学农照样可成才。

二、更新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实施信息化教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并且和班级课程授教的可行、完美联合成为教育改进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亮点。

相对而言,农学作为过去优势学科应走在别的学科的前头。

在教学上,应放弃曾经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洋洋洒洒一节课”、“在黑板上种水稻、栽果树”的教学方法,尽大概多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并创建农业网站为专业教学办事。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农学教学中。

可以把农学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生理现象和实践操纵等,若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教学,就可以在屏幕上模拟其具体整个过程,把生理现象更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农业发展规律,充实刺激引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联系本地生产实际,开发校本教材
开设农学专业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实用性,但现在的教材系统知识讲得过多,和本地生产实践联系的内容很少,甚至有些内容已经过时,不能满足本地农业生产的需要,学生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有本领和条件的学校和教师,需要立足本地的生产实际,开发适合本地的校本教材,这样既能满足本地生产实际,又能刺激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园林实训校园化
园林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条件。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功能专业实验室。

其次,校园是一个典型的园林区,校园绿化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教学及实习场所,以培养学生园林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的,以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与园林建设、管理要求相统一,形成真实的园林职业环境,有意识的增加树种及设计类型,突出实用性,成为集教学、科研、实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型实基地。

园林规划设计、施工、植物造景等课程实践教学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园林绿地养护与校园绿化美化相结合。

与此同时,结合第二课堂,成立花草树木识别、花卉种植、绿地养护等课外兴趣小组,丰富实践教学,使之真实化、生产化、多元化,以校园四季景观效果作为学生养护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评定依据,考核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条出路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校企合作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既稳定
又贴近现实社会需求的实践平台的重要途径。

学校要联合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本着优势互补,各取所需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行工学交替,有偿实习,创建双赢模式,实现培养过程与生产实际的“对接”,学校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对接”的良性循环。

中职学校农学专业的恢复与发展面临众多困境,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要想在短期内改变现状并不太现实。

一位中职学校校长认为,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依托农业企业办农学专业,因为农业企业直接面对市场,最了解农产品市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为学校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也可以派技术员直接走进课堂,给学生讲课。

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农业企业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危险,因此对中职农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关注,愿意投入人力与财力。

不过,目前农业龙头企业并不多,真正的现代农业企业就更少了,很多还是技术含量不高,粗放经营,规模也很小,就业吸纳能力有限,有些农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想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困难。

比如在贺州市,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个体农业企业占大多数,农业专业户很多,收入也不错。

如果农学专业毕业生愿意跟着父母一起干,农村的创业机会还是非常多的。

不过农学专业毕业生却很少有人愿意做一个农业专业户,这就造成了农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因此,中职学校要积极促进校企联动的合作机制,深入了解农业企业的发展趋向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实行订单培养。

同时,加强对农业企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农学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毕业后更愿意在农村大地上创业,而不仅仅局限于在农业企业里寻找一个工作岗位。

只要培养的学生有好出路,家长也就看到了希望,招生难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齐绍武,刘逊,屠乃美;构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4期
[2]胡守强,张朗山,张献龙,曹凑贵;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关春云.农业专业《农学实践》课程的设置[J].高等农业教育,1999,(08).
[4]曹敏建,郭玉华,刘恩才,等,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施.高等农业教育,2004 (2):66-68.
[5]齐绍武,刘逊,屠乃美;构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4期
[6]胡守强,张朗山,张献龙,曹凑贵;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关春云.农业专业《农学实践》课程的设置[J].高等农业教育,1999,(08).
[8]曹敏建,郭玉华,刘恩才,等,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施.高等农业教育,2004 (2):66-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