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摘要】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类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临床特点包括部位特异性表现、慢性炎症过程、易误诊等特点;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小淋巴细胞发生增生,具有典型的外边缘区B细胞特征;影像学表现可见边缘清晰的软组织肿块;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等。
综合研究发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在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精准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关键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结论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疾病概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的B 细胞。
该疾病通常发生在消化道、呼吸道、泪腺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处,极少数也可发生在其他器官。
MALT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有关。
MALT淋巴瘤病变通常较为局限,生长缓慢,临床症状轻微,易被忽略或误诊。
早期症状常表现为局部不适、轻微疼痛等,晚期可出现出血、溃疡等严重症状。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但效果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MALT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但值得重视的恶性肿瘤,在临床工作中应谨慎对待。
了解其临床和病理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进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更多希望与机遇。
1.2 研究背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淋巴瘤,通常发生在淋巴结结外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
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肿块,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以及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
如何解读淋巴瘤的病理报告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生于淋巴结或结外部位,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后者较为常见。
病理诊断是确定恶性淋巴瘤类型的关键步骤。
同时,一份明确的病理报告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病理报告中的淋巴瘤类型第五版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列举的淋巴瘤类型有60余种,这些淋巴瘤类型名称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如下内容:1.细胞起源大多数淋巴瘤名称直接体现了细胞起源,如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淋巴结滤泡辅助T 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等。
2.生长方式部分淋巴瘤类型名称直接体现了显微镜下主要组织学特征,比如:慢性炎症相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单形性侵上皮性肠T细胞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等。
3.特异发生部位一些淋巴瘤有部位特异性,如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纵隔灰区淋巴瘤、肝脾T 细胞淋巴瘤、原发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等。
4.生物学行为一些淋巴瘤名称已经在提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了,如胃肠道惰性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原发皮肤CD8阳性侵上皮性细胞毒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等。
5.病因淋巴瘤发病机制复杂,但某些淋巴瘤类型有独特的病因,如KSHV/HHV8阳性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EBV阳性皮肤黏膜溃疡、免疫出生错误相关淋巴瘤等,这些淋巴瘤直接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治疗方向。
6.涉及分子改变随着研究进展,淋巴瘤发生涉及的分子机制逐渐被证实,有些淋巴瘤名称中直接体现了主要的分子机制,如伴IRF4重排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MYC和Bcl-2重排、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11q异常等。
病理报告中的免疫组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是病理诊断中最常用的技术,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判断细胞起源、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1.细胞起源淋巴细胞主要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前者的主要免疫标记有CD20、CD19、CD79a、PAX-5等,后者的免疫标记主要有CD3、CD4、CD8、CD2等。
92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与预后的关系
好: 比较 放疗 与 未放疗 者 的平均 生存 时 间 , 放疗 者 为 5 .1 月 , 放疗 者 为 5 . 个 月( 0 5。 据细胞 类 型 比较 3 个 6 未 09 5 . )根 0
1 统 计 学 处 理 . 4
但相 关性 研 究报 道 甚少 。本研 究 是通 过 对 9 2例 恶性 淋 巴瘤 的病 理 切 片重 新 分 类 及 通 过 电话 与家 访 等 探 讨 其 临 床病 理 因素 与预 后 之 间的相 关 性 , 临 床有 效 诊治 恶 性淋 巴瘤提 供 为
帮助 。
平均生存时间, B细胞类型者为 6 . 个月, 22 0 T细胞类型者为 3.个月, 9 6 B纽胞淋 巴瘤的预后 比T细胞淋巴瘤有好。结
论: 恶性 淋 巴瘤 患者 中性别 、 内外 、 结 放疗 与否 对预 后影 响 不大 , AB症 状 、 期 、 分 化疗 与 否 、 理类 型对 淋 分期 I、 Ⅱ期 者 、 化疗 者 及 B细胞 淋 巴瘤 预后 较 好 。
【 章编 号】 17 — 2 0 2 0 )4 c - 4 - 3 文 6 3 7 1 (0 7 0 ()0 6 0
奇金 淋 巴瘤 中 B细胞 淋 巴瘤 5 6例 ,占 6 . %( 泡 性 淋 巴 43 7 滤 瘤2 5例 、 漫性 大 B细胞 淋 巴瘤 2 弥 0例 、 核 B细 胞 淋 巴瘤 单 4例 、 膜相 关 淋 巴瘤 3例 、 巴浆 细胞 淋 巴瘤 4例 )T细胞 黏 淋 ; 淋巴瘤 3 1例 , 3 .3 外 周 T细胞 淋 巴 瘤 1 占 56 %( 8例 、 变 性 间 大细 胞 淋 巴瘤 1 0例 、 外 N / 胞 淋 巴瘤 2例 、 管 免 疫 结 K T细 血 母 细胞 性 T细胞 淋 巴瘤 1 ) 例 。
25例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
胞 型 2例 , 未分 化 型 4例 。不除外 淋 巴瘤 6例 , 断 诊
作 者 单 位 : 3 0 I 山 西 医 科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消 化 科 0 0 0
・ 8 1 ・ 8
国际 消 化 病 杂志 2 1 0 0年 6月 第 3 卷 第 3期 I t g Di, u e2 ,2 1 , ( ) n Di s J n 5 0 0 J
病 变 部 位 例 数
( 5) 2
内
镜 表 现
巴瘤 病例 的 临床 与病理 , 此做 出如 下分 析 。 对
l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临床 资 料 .
胃窦 胃体
胃底
1 1 5
2
可 见 隆 起 、 疡 , 膜 粗 糙 溃 黏 有 隆 起 、 烂 、 溃 疡 、 血 痂 附 着 糜 深 有 有 巨大 肿 物 、 溃 疡 、 附 污 秽 苔 及 出 血 深 上 球 部 、 后 及 降 部 多 发 隆 起 、 心 凹 陷 、 疡形 成 球 中 溃 胃体 大 弯 数 个 结 节 隆 起 、 面 充 血 糜烂 表 胃体 及 胃底 黏 膜 散 在 息 肉 样 隆 起 、 溃疡 , 面 充血 表 贲 门小 弯 及 胃窦 黏 膜 明 显 结 节 样 隆 起 、 面糜 烂 表 巨 大 不 规 则 溃 疡性 肿 物 散 在 糜烂 、 疡 及结 节 溃
现 是腹痛 、 体重下 降 、 血 、 块 、 贫 腹 消化 道 出 血 , 与慢
性 胃炎 、 溃 疡 、 胃 胃癌 等 病 变 相 似 , 原 发 性 淋 巴瘤 肠
还 可 出 现 肠 梗 阻 症 状 , 生 穿 孔 机 会 较 多 。 这 些 症 发
状和体 征虽无 特异 性 , 在鉴 别 诊 断 时需 考 虑 到本 但 病 。胃 MAI T淋 巴瘤早期 多局 限于黏膜 层 内 , 随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分析
部位 , 由于 其临床症 状与一般的 消化病表现 相似, 临床, X 线, 内 镜表现 多样化 , 极 易误诊 .本组 15 例经 内镜及 X 线 确诊 2 例, 疑 诊 4 例, 误诊 9 例, 误诊率 60% , 分别误诊 为胃肠 道肿 瘤, 溃疡, 息肉等.分析其原因: �本病的发病率低, 认识不足; �临 床, X 线, 内镜表现多 样化, 与一般 的消化病表 现相似; � 内镜活检取材浅, 坏死组织较 多, 难以确诊; �因出血, 穿孔, 梗 阻而急诊手术不允许详细检查. 2.2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 临床误诊率甚高 . 现将 19 9 6 年至 2006 年收 治的经内 镜, 病理, 免疫组化 证实的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18 例, 分析如下. 1 1 .1 临床资料 性别与 年龄 本组患 者 1 8 例, 男 1 2 例, 女 6 例, 年
癌和无腺样结构的未分化腺癌 不易区别, 须用免疫组化加以鉴
1 例, 息肉 1 例.肠镜检查 4 例, � 表现为局 限性隆起 2 例, 多发 镜检查可进一步确定诊断.通常采用 Da son 19 61 年提出的胃 溃疡 1 例, 浸润型 1 例.肠镜检查活检病理疑诊为恶性淋巴瘤 2 例, 误诊为肠癌 1 例, 黏膜下肿瘤 1 例. 1 .5 X 线检查 有 X 线检 查资料 8 例,疑诊 为恶性淋巴 肠道原发性恶性 淋巴瘤诊断标准 : � 无浅表淋 巴结肿大; �无 肝脾肿大; �周围血白细 胞分类正常 ; � 胸片无纵 隔淋巴结肿 大; �手术时除区域淋巴结受累外, 未发现其他肿块. 2.4 B超, CT 对 了解胃肠恶 性淋巴瘤 病变范围及 程度有
粘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预后分析及分子指标研究的开题报告
粘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预后分析及分子指标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其病变部位可以包括各种淋巴组织。
其中,粘膜相关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淋巴瘤亚型,主要指发生在鼻咽、口腔、胃肠等粘膜组织中的淋巴瘤。
早期识别和治疗对其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指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粘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同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3. 研究方法3.1临床资料搜集:从2000年至今,据表述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粘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的病历数据将被收集并接受详细信息的记录和统计分析,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程和治疗情况等。
3.2 病理检测:淋巴瘤组织包括活检和大体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分子遗传学检测方法,分析粘膜相关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及分子特征。
3.3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研究目的设计统计学分析方案,包括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等。
4. 预期结果通过对粘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分子指标的分析,我们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1 粘膜相关淋巴瘤在不同粘膜部位的表现及治疗4.2 探索粘膜相关淋巴瘤的病理分类、免疫表型和分子特征4.3 预测粘膜相关淋巴瘤的预后因素4.4 研究相关分子指标的表达,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5. 结论及意义通过该研究的进行,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粘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分子指标,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同时,可为该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促进淋巴瘤的治疗及病因的深入研究。
胃肠淋巴瘤的病理
胃肠淋巴瘤的病理
淋巴瘤是一种人们非常恐惧的疾病,淋巴系统的病变是不容易治疗的,为什么现代人这么容易患上一些过去很难见到的疾病呢?这个问题虽然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但是大家还是应该思考一下。
淋巴瘤里面又有一种叫做胃肠淋巴瘤的病症,这种淋巴瘤的危害更加严重。
下面就来看看介绍吧。
需与浸润型胃癌鉴别。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占胃恶性肿瘤0.5%~8%,多见于青壮年,好发胃窦部,临床表现与胃癌相似,约30%~50%的该病患者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热,钡餐检查可见弥漫胃粘膜皱襞不规则增厚,有不规则地图形多发性溃疡,溃疡边缘粘膜形成大皱襞,单个或多发的圆形充盈缺损,呈“鹅卵石样”改变。
胃镜
见到巨大的胃粘膜皱襞,单个或多发息肉样结节,表面溃疡或糜烂时应首先考虑为胃淋巴瘤,活检多能鉴别。
本病有初次胃部分切除术5~10年的病史,病理证实。
有残胃淋巴瘤的病变由残胃黏膜下浸润至食管下端,但临床上食管下端贲门却无狭窄梗阻现象,此征较肯定地排除了其他的癌肿。
黏膜下平滑肌瘤多发病于胃底贲门区,病变多大于3cm,呈多发性,可融合而呈分叶状,黏膜形成“桥形”皱襞,肿瘤表面产生坏死可见钡斑,可与残胃淋巴瘤鉴别。
胃肠淋巴瘤这种淋巴瘤是比较难治疗,因为淋巴瘤发
生在胃肠,这给治疗胃肠淋巴瘤带来了许多的难度,因为淋巴本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胃肠淋巴瘤不仅是淋巴系统的疾病,还是消化道系统的疾病,所以,治疗起来难度颇高,这个问题序号患者了解。
胃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
,
,
Dp r etfP t l y Te o i l f it a t g Clg , atn 20 1 C ia p r n o P t l y4 4H s t eat n o ah o ,h s t dae N n n ol eN nog26 0 , hn ; at tf ah o 。5 o i l m og H pa A d o e e D e m og pa o f
注 : 恶性 两 组 闻 比较 ( 0 0 ) 良 P< . 5
断乳腺 肿瘤 的敏感 性 为 7 . %; 1 1 特异性 6 . % ; 5 5 准确 性为 6.% ; 8 9 阳性 预测 值为 7 . % ; 6 2 阴性预测值 为 5 . % ; R 94 以 I > . , 断敏感 性 为 8 . % ; 07 诊 8 9 特异性 为 4 . % ; 确性 为 83 准 7 . %; 3 0 阳性 预测值 为 7 . % ; 2 2 阴性 预测 值为 7 . % ; 3 7 有报 道H P V受肿瘤大小的影 响, P V>1 c / 作 为临 界值 , S 以 S 2m s 对直 径 2 m 以下 乳 癌 诊 断 敏 感 性 为 9 . % ; 异 性 为 c 52 特 10 ; 0 % 准确性为 9 .% ; 66 但是 当直径为 2 m以上肿瘤的鉴别 c 诊断时则有较 高的假 阳性 , 其流 速也会 随之加快 , 因此要 结
夺 白 血 病 ・淋 巴 瘤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成人淋巴瘤,它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泪腺、甲状腺等部位。
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了解这些特点对于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取决于病变部位。
常见的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以及特定部位的症状,如消化道MALT淋巴瘤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呼吸道MALT淋巴瘤可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在临床上,MALT淋巴瘤有时被误诊为炎症性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因此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
病理学上,MALT淋巴瘤的特点是肿瘤细胞起源于边缘区B细胞,表现为细胞浆较少、淋巴浆细胞样的外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通常表现为CD20和CD79a阳性,CD5、CD10、CD23、CD43等T细胞标记阴性。
MALT淋巴瘤还可表现为淋巴滤泡结构的扩张,伴有淋巴细胞的肿大和增生,以及异型淋巴样细胞的出现。
在组织学形态上,MALT淋巴瘤的特点是肿瘤细胞侵袭淋巴结边缘区、滤泡周围组织和黏膜下组织,形成小型的结节状浸润,有时还可形成瘤样病灶。
有时,MALT淋巴瘤还可与炎症组织相混杂,形成所谓的淋巴瘤样反应。
治疗方面,MALT淋巴瘤的治疗原则是局部控制和系统治疗相结合,局部控制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和内镜治疗等方式,系统治疗主要是通过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方式。
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干扰素等新治疗手段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MALT淋巴瘤,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有些患者肿瘤即可完全消退,无需进一步治疗。
MALT淋巴瘤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淋巴瘤,临床医生在面对此类疾病时,应该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淋巴瘤患者临床分析报告
淋巴瘤患者临床分析报告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起源于淋巴组织,常见于淋巴结、脾脏和骨髓等部位。
本报告旨在对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李某性别:男年龄:61岁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已合并多年),淋巴瘤(2019年确诊)【2. 主诉】李某主诉体重下降、乏力、盗汗、发热等症状已持续数月,并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3. 临床表现】李某的体格检查显示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淋巴结明显肿大,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光滑。
患者无肝大、脾大等其他器官异常。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CRP)水平轻度升高。
淋巴瘤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滤泡性淋巴瘤。
【4. 辅助检查】4.1 定位检查:颈部、胸部、腹部和盆腔CT示多处淋巴结明显异常肿大。
4.2 骨髓活检:示骨髓组织浸润。
【5. 诊断】李某被确诊为滤泡性淋巴瘤(FL),并分期为Ⅱ期B期,同时伴有骨髓浸润。
【6. 治疗方案】李某接受了以下治疗方案:6.1 化学治疗:标准化R-CHOP方案,包括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鲁培新和泼尼松。
6.2 放射治疗:针对颈部、胸部等主要病灶进行了放疗。
【7. 治疗效果】李某在接受化疗和放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全身淋巴结肿大明显减轻。
血常规和CRP水平恢复正常。
随访期间,患者情况稳定,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现象。
【8. 随访建议】8.1 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疗效和病情进展情况。
8.2 关注可能出现的治疗并发症,例如感染、心脏毒性等。
8.3 加强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提高生活质量。
【9. 结论】本报告对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李某的临床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综合医学干预包括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综合方案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合作,深入了解患者的特定情况,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参考文献】暂无(以上为模拟报告,无真实患者资料)。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又称MALT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胃、肠、甲状腺、肺、眼部及皮肤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临床表现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消瘦、体重下降、发热、盗汗、疲乏、贫血等全身症状,以及局部侵犯所致的相应器官症状。
胃MALT淋巴瘤患者最常表现为上腹疼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眼部MALT淋巴瘤患者可表现为眼部肿胀、外观异常等。
二、病理特点1. 组织形态学:MALT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是在边缘区淋巴组织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增生,呈现淋巴滤泡结构。
典型的MALT淋巴瘤病变呈现为小体状增生的淋巴细胞,有时可见到成簇的淋巴细胞形成。
2. 免疫组化:MALT淋巴瘤常表达B细胞标记物,如CD20、CD79a、CD19,也可能表达CD5、CD10、CD23等。
3. 分子遗传学:病变组织可常见到t(11;18) (q21;q21)和t(1;14) (p22;q32)等染色体易位。
4. 免疫组织化学:MALT淋巴瘤组织中常见到大量的IgM和IgA分泌,部分病例还可见到IgG和IgE的分泌。
5. 其他特点:MALT淋巴瘤组织中还可出现淋巴滤泡的脱落和破坏,以及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三、诊断要点MALT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常见的检查包括病变组织的组织切片检查和特定免疫组化标记物的检测。
放射学检查(如CT、MRI)、内镜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等也可辅助诊断。
四、治疗方案MALT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种,具体治疗方案因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异。
一般局部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局部化疗,而全身治疗则主要包括化疗和免疫治疗。
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MALT淋巴瘤治疗的新方向,如采用靶向B细胞的药物进行治疗。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内镜及病理特征
2.3 肝硬化损害程度(肝功能child 分级)与肝硬化肝静脉频谱波形的关系见表2,下表显示二者关系密切(P <0.05)表2 肝功能分级的肝中静脉血流频谱分布Child 分级总计HV 0HV 1HV 2A 2212(55%)10(45%)0B 484(8%)37(77%)7(15%)C88(100%)3 讨 论以上结果显示,健康人肝静脉频谱波形多呈双向三峰波[2],S 波为收缩波,即在心脏的收缩期,右室收缩右房被动扩张血流快速回流所致;D 波为舒张波,是舒张早期房室瓣开放血流快速由右房流入右室形成的静脉回流波;A 波为心房收缩波,是舒张晚期右房收缩形成的静脉逆流波。
本组资料显示肝硬化患者肝静脉血流频谱波形与正常健康组对照有明显变化,其中79%呈HV 1或HV 2型,且此变化与肝功能c hild 分级关系密切,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肝静脉波形由HV 0→HV 1→HV 2演变,这是因为肝硬化肝实质弥漫性损害,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改建,肝顺应性减低,致肝静脉受压变窄、扭曲,弹性减弱或消失所致。
本对照分析表明,肝硬化肝静脉多普勒频谱与正常人比较有明显差异,对肝静脉频谱波形改变的观察,有助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估计,肝硬化肝静脉频谱波形的改变,可作为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指标。
参考文献1 叶任高.内科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8.2 曹铁生,段云太.多普勒超声诊断[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0.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内镜及病理特征 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凯里556000) 谢玉华 黄秀红 彭 红3 注本院病理科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744X (2007)0620566202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 GIL)是原发于胃肠道淋巴结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低,但文献[1]报道有逐年上升趋势。
淋巴瘤的临床分析报告
淋巴瘤的临床分析报告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细胞或淋巴滤泡细胞。
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
为了对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进行全面了解,我们进行了对一位患者的临床分析。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位53岁男性,主诉发现颈部肿块及进行性疲劳、体重下降3个月。
门诊体格检查示淋巴结肿大,质地硬实,质地坚硬,无压痛,直径约2厘米。
全血细胞计数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但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约45%。
淋巴结活检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分析:1. 病史:本病例患者出现进行性疲劳、体重下降及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恶性病变。
需注意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药物使用史,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2. 体格检查:患者体格检查时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质地硬实,质地坚硬,无压痛,直径约2厘米。
这种淋巴结肿大的特点提示了可能存在淋巴瘤的可能性,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3. 辅助检查:在全血细胞计数检查中,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但淋巴细胞计数升高。
这一结果也是淋巴瘤的常见表现之一,但仍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作出综合判断。
4. 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检结果提示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瘤中的一种亚型,其特点为淋巴结内霍奇金和里德斯特恩斑。
病理学检查是淋巴瘤确诊的关键步骤,通过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以便制定出最佳治疗策略。
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淋巴瘤的类型,制定出了以下治疗策略:1. 化疗:霍奇金淋巴瘤常采用化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常用的方案为ABVD方案(多西他赛、布伦特胺、长春碱和达卡巴嗪)。
化疗的目的是杀死恶性淋巴瘤细胞,阻断其无限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 放疗:对于部分病灶局限的霍奇金淋巴瘤,放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放疗的目的是通过破坏淋巴瘤细胞的DNA结构来达到治疗效果。
3. 免疫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可以考虑免疫治疗,如单克隆抗体治疗。
胃肠道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
方法:应用多种抗体标记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
结果:12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中,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48.5岁。
mact淋巴瘤8例,大β细胞淋巴瘤3例,伯基特氏淋巴瘤1例。
结论:胃肠道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发,mact 淋巴瘤最多见,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关键词胃肠道淋巴瘤 mact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207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与胃肠道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其发生率较低,临床对其特点及组织学分类和发生等问题了解不多。
本文报告12例,并结合文献对其病理学分型、免疫表型和诊断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资料与方法1998~2008年收治胃肠道淋巴瘤患者12例,所有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应用多种抗体标记ema、cea、lca、cd20、cd45ra、cd10、ki-67。
胞浆着浅黄色至棕黄色为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数>50%即认为该病例阳性。
结果12例患者中,男12例,女2例,年龄36~76岁,平均48.5岁,男女之比5:1,其中胃及回肠肿瘤性穿孔各2例;病程6个月~5年,至今随访仍健在。
12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中,胃8例,回肠3例,结肠1例。
临床分期:结外淋巴瘤的分期按musshoff的annarbor改良分类。
以胃肠道淋巴瘤为例:①ⅰe期:瘤组织局限在胃肠道管壁;②ⅱ1e期:瘤组织累及邻近的淋巴结;③ⅱ2e期:瘤组织累及远处的淋巴结;④ⅲ期:瘤组织累及横膈两侧;⑤ⅲs期:瘤组织累及脾;⑥ⅲe+s期:瘤组织累及脾和横膈两侧:⑦ⅳ期:瘤组织累及骨髓和其他非淋巴器官。
临床表现:胃肠道淋巴瘤属于淋巴结外淋巴瘤的一部分,β细胞性淋巴瘤和t细胞性淋巴瘤都可发生,β细胞性淋巴瘤发病率远高于t细胞性淋巴瘤,而b细胞性淋巴瘤又以mact淋巴瘤最为多见,占结外淋巴瘤的30%~50%。
淋巴瘤的病理检查报告
淋巴瘤的病理检查报告概述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系统。
病理检查在确诊和分型淋巴瘤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淋巴瘤病理检查的步骤和相关指标。
淋巴瘤病理检查的步骤淋巴瘤的病理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标本采集淋巴瘤病理检查的第一步是采集病变组织标本。
标本可以是淋巴结、骨髓或其他受累器官的组织。
标本采集需要遵循无菌操作和规范,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组织固定和包埋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和包埋,以便进行后续的切片和染色。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等,固定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
之后,组织标本被包埋在蜡块中,以便切片。
3. 切片和染色经过固定和包埋后的组织标本被切片成非常薄的切片,并在玻片上固定。
切片通常厚度为3-5微米,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之后,切片需要进行染色,以便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4. 组织学分析染色后的切片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析。
组织学分析是淋巴瘤病理检查的关键步骤,可用于确定病变类型和分级。
根据淋巴瘤的特征,可以使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如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5. 分子病理学检测分子病理学检测是现代淋巴瘤病理学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检测特定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可以帮助确定淋巴瘤的亚型和预后。
分子病理学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PCR、FISH等。
6. 诊断和报告根据组织学分析和分子病理学检测的结果,病理学家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撰写病理检查报告。
报告中通常包括淋巴瘤类型、分期、分级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相关指标淋巴瘤病理检查中的一些常见指标包括:1. 淋巴瘤类型根据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形态特征,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不同类型。
淋巴瘤类型的确定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2. 分期和分级淋巴瘤的分期和分级用于确定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分期通常使用Ann Arbor分期系统,分级则根据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异常程度进行。
3.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帮助确定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
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n ntl m ph a y om a w e e s m e a he a t oi t s i a s a e . The bi ps ho l b a n t a i g t r a s ot r g s r n e tn ldie s s o y s u d e t ke o m k n he d fn t a o i n s pe t d c s s e i iedign s s i us c e a e .
( 军总医院感染内科 , 京 空 北 10 3 ; 勤 科 ) 0 0 6 空
摘要 : 目的
提 高 胃肠 恶 性 淋 巴 瘤 的 临 床 诊 断 水 平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1 9 90年 ~ 2 0 年 1 07 6例 原 发 性 胃肠 恶 性 淋 巴
瘤 患 者 的 临 床状 况 。 结 果
g s r i t s i a a i na t y ph a t o n e tn lm lg n l m om a nc u d bd m i a pan, a e v m ii g, i l de a o n l i n us a, o tn bec a or x a, n l h, n e i a d l s fw eght Ther nt n c y a n os o y w e e t e p i ee m i a i . T h e i t i g ss由 a o so i . oe ge os op nd e d c p r h rm xa n ton e d fnie d a no i s m a p n n n t op y dede e di g o he bi s . Co c u i n T h lnia e e t to f p i a y ga t o n e tn 1m a i — n l so e ci c lpr s n a i n o rm r s r i t s i a lg
肠道淋巴瘤的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肠道淋巴瘤的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摘要肠道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点与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肠道淋巴瘤的病理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的探讨,旨在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病理特点1.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肠道淋巴瘤的病理特点之一是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
这些增殖的淋巴细胞会形成肿块,并在肠道内蔓延。
2.异常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肠道淋巴瘤的淋巴细胞通常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即细胞形态异常。
这种异常形态的淋巴细胞有时被称为淋巴瘤细胞。
3.肠道黏膜浸润:肠道淋巴瘤会导致黏膜的浸润和破坏,使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并可能引起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腹痛等。
4.淋巴瘤的分型:肠道淋巴瘤按照病理特点及肿瘤细胞的类型进行分类,常见的分型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以及T细胞淋巴瘤等。
治疗方法1.化疗:化疗是治疗肠道淋巴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干扰异常增殖的淋巴细胞,以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2.放疗:针对部分局部进展的肠道淋巴瘤,放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杀灭肿瘤细胞,以达到控制淋巴瘤的目的。
3.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靶向药物抑制淋巴瘤细胞特定的生物过程,以达到治疗效果。
4.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针对肠道淋巴瘤,免疫疗法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帮助清除恶性细胞。
结论肠道淋巴瘤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疾病,其病理特点与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肠道淋巴瘤的病理特点对于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需要结合病理特点和个体化因素综合考虑,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是一种罕见的、来自肠壁原始神经反射
性细胞的恶性肿瘤。
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病理形态特征
GIST呈球形或卵圆形,透明勉部密度不均,切面呈灰白色或
黄白色,直径一般小于10cm。
肿瘤的组织结构呈现出不均质性,主要由肿瘤细胞和基质构成,肿瘤细胞大多数为梭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胶原纤维密集,细胞核多呈现小的规则性核仁。
2.免疫组化学特征
GIST强烈表达KIT原癌基因蛋白,这是GIST诊断的重要标志,而且表达率高达95%以上。
此外,GIST还可表达CD34、PDGFRA和CD117等蛋白,这些蛋白的表达对于GIST的诊
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3. GIST与其他肠道肿瘤的区别
GIST通常位于肠系膜区域,瘤体较大,生长速度较快,多数
为恶性肿瘤。
GIST的肿瘤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学特征有别于肠
道其它肿瘤。
4. GIST的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GIST在较晚的时间才被发现。
GIST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腹泻、腹胀等症状,常常被误诊为胃肠道功能性疾病。
当GIST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肿瘤就会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及器官,所产生的症状包括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消瘦等。
此外,GIST还有可能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总之,GIS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病理特征表现比较典型,包括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学特征、GIST与其他肠道肿瘤的区别以及其临床表现等方面。
早期发现和治疗GIST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MALT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秦皇岛市肿瘤医院康文喜岳秀杰谢芳芳王小聪邮编:066001
【摘要】收集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恶性淋巴瘤24例,全部病例均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CD35、CD20、CD3、CD45等免疫组化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结果显示,22例来自B细胞,2例来自T细胞。
组织学特点是瘤细胞弥漫浸润肠粘膜,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并伴有残存淋巴滤泡和浆细胞浸润。
该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HP感染有关。
【关键词】粘膜;肠道;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
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结外淋巴组织发生的恶性淋巴瘤,诊断较为困难,尤其是低度恶性的MALT淋巴瘤,易和淋巴组织增生相混淆而发生误诊。
未了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本文收集肠道MALT恶性淋巴瘤24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3-71岁,平均29.3岁。
临床表现:腹痛20例,腹部包块21例,呕吐8例,便血12例,消瘦、纳差、乏力13例,发热3例,临床无症状1例。
24例浅表淋巴结均无肿大。
5例出现程度不同的贫血,Hb70-100g/L,RBC(2.0-3.2)X1012/L,14例ESR加快,ESR率在57-29mm/h。
24例胸片(-)。
13例B超腹腔内见实质性肿块。
18例做钡灌肠,其中16例肠腔见充盈缺损,2例肠腔狭窄。
6例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见肿物生长,活检证实为恶性淋巴瘤。
24例中,发生于12指肠1例,空肠6例,回肠8例,回盲部3例,升结肠2例,降结肠3例,直肠1例。
肿块最大直径15Cm,最小直径1.3cm 。
其中溃疡型15例,结节型5例,息肉型2例,浸润性2例。
镜检:瘤细胞自粘膜下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向上浸润上皮隐窝,在腺上皮内聚集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并
破坏肠粘膜,致肠腺消失,粘膜脱落,局部形成溃疡。
向下浸润穿破粘膜下层、肌层达浆膜。
部分病例突破浆膜向周围组织浸润。
有8例上皮下见多少不等的浆细胞浸润。
有15例见残存淋巴滤泡,滤泡周围围绕中心细胞样瘤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2例CD35、CD20(+),2例CD3、CD45(+)。
图:瘤细胞弥漫浸润肠粘膜
病理分期:Ⅰ期13例(瘤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和肌层),Ⅱ期9例(瘤组织侵及浆膜下层和浆膜层),Ⅲ期2例(瘤组织侵及浆膜外或附近脂肪组织)。
24例中有随访结果者仅6例,其中3例于一年内死亡,1例存活3年,1例存活5年3个月,1例目前正在化疗。
2.讨论
肠道MALT淋巴瘤少见,本院共收治肿瘤患者5704例,其中MALT仅见24例,占0.42%。
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其高发年龄在21-50岁之间,本组24例中,25-50岁之间者共16例,占66.7%,男女比例为1.3:1。
本病好发部位为小肠,以回肠和回盲部最多见,其发病率占肠道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本组统计,发生于小肠者18例,占75%,而发生于回肠和回盲部者就有11例,占61.1%。
有人认为小肠之所以发病率高,很可能与这些肠段富于淋巴组织有关。
肠道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部包块和腹痛、便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例可出现不
全性肠梗阻。
上述症状在肠道其他良、恶性病变中也可出现,非本病所特有,所以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常易误诊。
本组24例中,术前2例误诊为肠结核,1例误诊为肾下垂,1例误诊为平滑肌瘤,14例误诊为肠癌,误诊率占75%。
仅6例在纤维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活检确诊为恶性淋巴瘤。
因此,本病确诊主要靠组织学检查。
本瘤的组织学特点与一般常见的淋巴瘤不一样,常伴有残留的淋巴滤泡与浆细胞浸润,易误诊为淋巴组织增生。
但不同的是,MALT淋巴瘤组织中的残留滤泡周围围绕的细胞不是成熟淋巴细胞,而是中心细胞样细胞,浆细胞浸润的部位仅限于上皮下,并不出现在瘤组织内,这两点是淋巴组织增生与MALT淋巴瘤的重要区别。
关于肠道MALT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HP感染有关。
温璐等【1】研究发现,肠道MALT淋巴瘤者HP阳性率达80%以上。
其发病机制可能是HP反复感染后,局部粘膜形成获得性淋巴组织,经抗原刺激后引起基因突变,最后形成MALT淋巴瘤。
有人对胃MALT淋巴瘤给予抗HP治疗,结果发现经HP根除治疗后,淋巴瘤消退率可达41%~100%,此结果进一步证明,胃肠道MALT淋巴瘤的发生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本瘤预后与组织学类型有关,低度恶性B细胞MALT 淋巴瘤因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外科手术后可长期存活。
高度恶性的肠道MALT 淋巴瘤预后差,5年生存率占30%【2-3】。
生存时间长短与肿瘤生长部位、大小、病理分期等有一定关系,据统计,若肿瘤发生在结肠,直径大于10CM,病理分期在Ⅱ期以上,其生存时间很少超过2年。
参考文献
【1】温璐,高峻,王建香。
消化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分析【J】。
中华消化道杂志,2000,20(5):349-350.
【2】王群。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胃MALT淋巴瘤消退的预测因素【J】。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2,22(1):57.
【3】朱梅刚,周志韶。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理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4.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