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中国公共行政中的NGO

合集下载

新时代我国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优势与不足

新时代我国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优势与不足

新时代我国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优势与不足新时代我国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优势与不足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长,我国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种类越来越多。

但是由于县乡(镇)政府财(物)力有限,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公共服务需求多元化,政府必须考虑如何分解这些繁重的社会事务。

借鉴国际经验,输出政府职能——在政府严格监控下,由非政府组织以伙伴的形式承担不断增多的社会职能,提供更多的服务,解决各类难题,协助政府进行社会治理,成为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一、非政府组织的内涵及主要功能(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作用及类别。

非政府组织的英文缩写NGO。

是一个不由国家建立、独立于政府的组织。

它通常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绝大部分的活动经费来自于个人自愿集资和捐款。

由于各国文化、法律等的差异,各国家对其定义的适用对象、范围也各有差异。

非政府组织大多是为了推广其成员所信仰的政治理念,或实现其社会目标,大致可分为包括人权团体、环保组织、学术团体等。

(二)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主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非营利性。

非政府组织是以公益事业,服务人民群众,提供生活便利,增加幸福感为目的的,挣钱不是目的。

经费来源于会员缴纳会费或社会捐赠。

但是,非营利性并不是不可以从事商业活动,实际上有一大部分非政府组织直接或者间接从事商业行为并且营利。

但是它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用于组织的正常活动和公益事业,不能允许经营者谋取私利。

二是社会性。

非政府组织是来自社会、服务于社会或其成员的自治组织,是为了表达、维护群众利益或社会公益而自愿组织起来的组织。

从服务对象区分,可以相互利益组织)和公共利益组织。

三是志愿性。

成员除一些工作、生活津贴外,不取得任何薪酬,但可以从其他岗位取得工薪,临时的人员则多是志愿性质的。

他们主要来自具有政府工作经验的官员、专业技术人才或者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其他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学生、社会群众、商人等各类阶层。

四是服务性。

NGO的发展与我国公共行政治理方式的转型

NGO的发展与我国公共行政治理方式的转型
维普资讯
管 理论 评
N 0 发 我国 共行 理 的 型 G 的 展与 公 政治 方式 转
陈 敏 娜
( 深圳 大 学 "代 中国政 治研 究所 广 东 深 圳 5 8 6 ) 3 - - 10 0
摘 要 非 营利 组织 ( O) 中 国 的兴起 引起 了 中 国行政 环 境 发 生 了一 系列 的 变 化 , 政 府 唯 一 行政 主 体 NC 在 如 地 位 的 改 变 , 益 主 体 的 多元 化 的 趋 势 , 民参 - 意 识 的 增 强 , 共 行政 治 理 范 围的 扩 张 等 。 通 过 分 析 这 些 变 化 利 公 b ' 公
中图类号
D 3 68
文献标识码

l N Go 发 展 的现 状
如 绿 能。 而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同时 , 国的 然 我 为 目标 的 环 境 保 护 组 织 , 自然 之 友 、 色 公 共 行 政环 境也 发 生 了 变 化 ,这 些 都 对 我 江 河 等 :这 些 形 形 色色 的利 益集 团 不 断 地 通 过 各 种 形 式 参 与 到政 策 过 程 中 ,试 图 使 自 己 的主 张 和 意 愿 得 以 实 现 。 这 种 利 益 多
随着社会经济 、 文化 生 活 的 发 展 , 家 元 化 的趋 势 是 现 代 公共 行 政 环 境 变 化 的一 国
也 可 以分 为 三 类 , 即政 府 组 织 、 利 组 织 和 职 能 日益增 多 , 政 的活 动 领 域 日渐 扩 张 , 个 重 要 的 特 点 。 营 行 非 营利 组 织 。非 营 利 组 织 也 称 为 非 政 府 组 单 纯 的 国 家 行 政 已 经 不 能 适 应 现 代 社 会 的 23 公 民政 治 参 与 的 要求 增 加 . 织 、 三部 门 、 民社 会 、 民社 会 , 我 国 第 公 市 在 需 求 ,非 营 利 组 织 也 就 是 在 这 种 形 式 下 发 泛 称为 “ 团 ” 社 。 2 世 纪 以后 . 多 学 者 注 意 到 中 国 最 l 许

论NGO在中国的发展

论NGO在中国的发展

NGO在中国的发展摘要:在国际上,以非营利、非官方为特色的NGO组织在环保、卫生、慈善和公共事务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NGO在我国的出现时间还相对较短,在政策法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上不甚明确,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在本文中,通过分析我国NGO 组织的发展历程、现行状况,找出阻碍NGO发展的障碍,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NGO 问题分析组织发展路径探讨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社会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NGO与政府的区别在于:它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

它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NGO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 世纪80 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 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大量的社会学家将NGO称为政府和社会之外的第三部门,认为NGO 的兴起是对传统的政府——社会二元社会结构的颠覆,从而形成了新的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三元社会结构,而且未来社会中NGO 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甚至在很多领域分担政府的职能,比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这些变革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正面效用,但也由此带来新的社会问题与矛盾。

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社会问题与矛盾,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1。

为此,必须探索新的治理模式。

NGO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它的发展与完善在协调社会利益主体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具有政府与市场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经济、政治、社会变革中的助推器一、NGO在我国的发展概述NGO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总的来看还不很发达,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有相当的差距。

浅谈NGO在中国的发展

浅谈NGO在中国的发展

浅谈NGO在中国的发展作者:郝亚萍来源:《各界·下半月》2018年第08期摘要:不论是外部环境影响还是NGO自身的改革,NGO在中国的快速成长大家都有目共睹。

当然,打破笼罩在NGO身上的德行完美神话,加强现代公益伦理的研究,加强现代公益慈善文化的再造和传播还是必不可少。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益;社会组织;发展非政府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译,英文缩写NGO。

2014年12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

草案规定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和开展一次性临时活动的申请登记许可程序,还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多元化。

特别是在一些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尖锐的领域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尤为活跃和集中,它们往往发挥着政府和企业所没有或难以充分发挥的作用,当然由于我国的NGO发展较为初步,现在主要的项目集中于环境保护和扶助贫困。

关于为什么要选择NGO发展的项目来谈,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比较知名的志愿者服务组织比如greenway、gapper、AIESEC等相关公益组织,他们在选择自己的合作方的时候大部分都会选择NGO来取代传统的公益政府组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简单总结一下原因主要如下:1.通过直接提供包括资金、物资等。

相比起传统的政府组织来说,这样直接的物资投入省去了大量的程序递办时间。

2.NGO的组织人员大多数较为年轻、工作能力强且效率高,头脑灵活适应能力强,且对公益抱有极大的热情,适应现代公益的发展。

3.据我的了解,NGO一个的优势是注重项目结果的汇报,相比起传统的公益组织,它们的过程更透明,活动产物也让人一目了然。

4.在长期开展项目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逐步积累经验和知识、技能,成为各个扶贫领域的专家,他们比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更熟悉业务。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当前我国存在着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可能性,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我国政府需要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作为其有益的补充,两者之间的合作存在着现实的基础。

1、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公共机构都有相同的公共价值目标。

在为社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这一共同目标上,双方是共同的、不冲突的。

任何一方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都会直接影响公共物品供给的多样性、质量和效率。

我国政府对公共管理的根本理念定位是公众满意。

从政府角度来看,在利益分化的时代,实现公共利益是政府治理的价值目标,其最终利益是体现大多数民众的意志,保障他们的公共利益,同时又必须尊重个人、少数人、小集体的合法利益,谋求公共政策的公益目标与最大多数集体成员的私人利益相一致。

从社会角度来看,普通公众作为多元利益主体之一,有着日益清晰的利益诉求。

公众要求政务公开,以便对政府的公共政策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行使作为国家主人的民主权利。

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也强烈的要求向公共政策系统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公共政策能够更为充分的代表自己的利益。

2、在全球化时代,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趋势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现代政府的权力,一方面要向下级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分权,另一方面又要向上转移到超国家机构或者国际组织中去。

这种政府公共权力的转移为追求公共目标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奠定了基础。

我国应当开始放开公共服务的治理边界,在那些管的太多又管不好的领域主动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治理的格局。

3、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治理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资源互补势必形成两者之间合作的动力。

公共部门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则是积聚双方的资源和力量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必须将其大力发展的原因。

ngo组织是什么意思

ngo组织是什么意思

NGO组织: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译,英文缩写NGO。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各种场合越来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组织(NGO)与非营利组织(NPO),把非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看作在公共管理领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

2014年12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

草案规定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和开展一次性临时活动的申请登记许可程序,还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自治性非政府组织还是一个自治性组织,它的行为是在法律和公共制度约束规范基础上产生的,因而,其自治性程度非常高。

由于它们所做的公益事业是在志愿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它们不像其他的社会私人组织和政府组织那样具有很大的被动性,这种自主、自愿、自律的主观意愿使非政府组织自身有了很高的自治性。

2、非政治性非政府组织不参与政治活动,它属于一种中介性组织。

因此,非政治性是非政府组织的一个基本特点。

非政府组织的非政治性,使得它们有了非常宽松的环境创造性地为社会提供公益活动和公共产品。

3、组织性非政府组织活动是一种团体性的活动,它不是分散的个人行为。

因此,非政府组织消除了个人行为的单打独斗的缺陷,为其组织的发展和为社会公众作一些有益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同时,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性,为规范非政府组织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

因为是组织性的活动,其活动目标与活动范围都是引人注目的,这就客观上形成了社会、法律对非政府组织的有效监督。

4、公益性非政府组织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活动的公益性。

这种公益性不仅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是一个补充,而且,它们能够为社会尽最大的可能提供一些社会所有公众都可以使用的公共产品。

浅论我国NGO组织的发展

浅论我国NGO组织的发展

浅论我国NGO组织的发展摘要:本文首先对NGO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我国NGO 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管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加以分析,主要从政府管理改革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NGO 发展政府管理改革近几年自然灾难的频繁发生,尤其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之后,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体开始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并逐渐被接受与关注。

大量的非政府组织(NGO)以其组织迅速、行动高效、关注人性的特点,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目前,我国NGO在环保、维权、扶贫、教育、助残等很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多数还不被社会公众所认知。

随着社会的多元性和流动性增加,许多行政机构在管理和服务方面都显得过分刚性化,两者之间产生了大量隙缝。

NGO组织的灵活性,最有利于填补这些隙缝,将服务、救助、慈善甚至管理措施等等,送达到真正有需要的目标群体当中。

作为当代公共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NGO对提高社会公共治理,弥补政府失败与市场失灵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与公民社会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合作管理,促成国家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实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成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发展趋势。

伴随着我国政府的管理改革,“小政府、大社会”理念的进一步落实,会有更好的外部条件,NGO在我国会有更快的发展,会在社会体系中承担更重要的作用。

一、NGO的介绍NGO作为一个外来词汇,是英文词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

翻译成中文即“非政府组织”。

NGO在现实当中还演绎出很多不同称谓,如“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组织”、“志愿者部门”、“免税部门”、“草根组织”等等。

我们国家根据习惯代称是“民间组织”。

在我国民政部设有专门的民间组织管理局对其进行管理。

关于NGO的特征,受到大多学界认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莱斯特?萨拉蒙(LesteroSalamon)教授提出的五特征,即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公共服务领域我国政府与NGO关系的变迁与思考

公共服务领域我国政府与NGO关系的变迁与思考

公共服务领域我国政府与NGO关系的变迁与思考内容摘要: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我国政府与NGO(非政府组织)关系的发展方向,有必要对公共服务领域二者的关系变迁进行客观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形势、经济任务、社会环境的不同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公共服务领域我国政府与NGO关系经历了“政府替代、垄断供给”,“政府支配、协作供给”,“政府主导、合作供给”三个阶段。

现阶段,我国政府与NGO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依附性合作关系,未来二者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NGO独立自主基础上的互动合作。

关键词:公共服务政府NGO 变迁目前学界对我国NGO的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等都有了较多研究,但对于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NGO关系变迁的具体分析却鲜有涉及。

近年来,我国NGO得以迅速发展,正是基于公共服务领域政府的选择性退出和社会的主动跟进。

据此,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与NGO在公共服务中的关系变迁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政府替代、垄断供给: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府成为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国家计划是资源配置的核心手段,各种经济活动都被严格地纳入计划的渠道。

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空间、规范,这个时期我国NGO数量非常少,且成为政府机关的附属或者国家政治动员的工具。

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包大揽,基本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计划定价,财政支出覆盖了全社会各类教育、医疗和自然垄断的公共事业部门,政府与NGO之间形成了政府替代、垄断供给的独特局面。

(一)政府是公共服务唯一的供给主体在这个时期,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政府建立了公共服务计划垄断型供给制度,政府将整个社会资源完全垄断,并且建立了网格化的管理体制,为社会提供全部公共服务俨然成为政府天经地义的职能。

国家一般通过政府部门自身、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直接生产的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

虽然公共服务市场上消费者众多,但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政府完全替代了其他供给主体。

浅谈非政府组织管理论文

浅谈非政府组织管理论文

浅谈非政府组织管理论文篇一:行政管理论文(非政府组织)《行政管理学》课程论文(2009 - 2021 学年第2学期)论文成绩:简述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所在院系: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所在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任维德完成日期:2021 年 6月 15日简述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内容摘要]:非政府组织(NGO)是泛指除政府、市场之外的各种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双重的意义。

其正常存在和健康发展所发挥出来的积极作用对中国和谐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是无可估量;但其非正常存在和无序发展又会给社会和民众造成不少危害。

因此,重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功能,将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列入国家的社会发展规划勉励和健全非政府组织发展体系在我国目前非政府组织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非政府组织 NGO 发展在当今中国,“NGO”还不是一个被很多人知晓的名词。

它的全称是“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意为“非政府组织”,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愿者的组织。

它们对社会运行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更显重要和突出,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更有特定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社会学理论认为,当国家体系中的政府不能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市场体系中的企业又囿于利润动机不愿提供公共物品时,NGO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弥补了政府和企业这两种主要的资源配置体制的不足。

“中国NGO才刚刚起步,它们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在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之后,中国NGO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说。

在我们国家“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下,NGO已经成为调节社会关系不可或缺的社会自治组织,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外的大量空间,正是NGO的用武之地。

举个例子来说,孟加拉国政府曾经计划让95%以上的儿童都能接种牛痘,但依靠政府的力量,很多年仅完成了5%~10%,于是意识到政府既没有这个动力也缺乏基础设施来做这件事,因此求助于非政府组织,由它们来执行计划,最后达到了80%。

浅析政府在中国NGO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政府在中国NGO发展中的作用
尽管ngo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国市民社会发育不健全政府管理的幅度和范围过宽过严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社会上公民对ngo的认知度较低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是通过政府来解决并没有考虑过ngo这样就影响到了ngo自身运转所需要的社会捐款的募集社会地位相当尴尬
浅 析 政 府在 中国 N G O发展 中的作 用
邓 威 威
摘 要 :当前 N G O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一只重要 力量 ,但是受到 了主客观 内外环境的影响 ,其 自身的发展 出现 了多重 困境,这 就需要我 国政府利用 自身资源优 势解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问题 ,并通过赋权 ,合法 ,改革和 互动等方式来 实现。 关键词 :N G O;发展 困境 ;政府 ;体制改革
N G O( N o n—G o v e r n m e n t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是 指在 一定的法 定意义上 不被视为政府部 门的协会 , 社团, 基金会 ,慈善信托 ,非营利公 司或其 他法人 ,不 以营利为 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非政府组 织介 于政府 和市场主体之间 ,其所具有 的创新 ,公平和效率等优势 可以 被用来弥补 国家宏观调控的缺失 和市场调节失灵所带来的不利影 响 , 学 术领域一般把 N G O定 义为 “ 第 三部 门” 。在 当前 的中国 ,N G O一般是 分 为两种 ,一种是具有官办色彩由政府发起 的非政府组织 ,而另一种就 是 由民间 自发组织成立起来 的非政府组织。而二者也 因为构成因素 的不 同而具有不一样的社会功能。 改革开放前 ,中国政府事 实上是个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 ,从而抑制 了中国 N G O的成 长 ,社会 公共 治理 的主要职 责也 一直 由政府来 承 担。 但到 了 1 9 7 8年 以后 ,我 国的政治 ,经 济 ,文化 和观念 有 了巨 大变化 , N GO也在这一时期得 以逐渐发展起来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 的一只重要力 量 ,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 ,有效弥补政府 在社会管理的不足 , 促进政府 内部改革 ,推动政府与社 会间的交流与互 动 ;二 ,推动社会改革 发展 ,整合社 会群体利益 ,提供公 民服务 ;三 , 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 , 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尽管当前中国 N G O发展 的前景一致被 看好 ,但是 不可否 认 ,在长 期的大政府 ,小社会的体系影 响下,我国 N G O的生存发展 困境依 然存 在。 过分依赖政府 ,自主性发展缺失

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公共危机管理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重视的领域之一。

公共危机有着广泛的定义,包括自然灾害、疫情爆发、恐怖袭击、经济危机等各种类型。

在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NGO)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中NGO的作用。

什么是NGO?非政府组织,即NGO,是指不依赖于政府官方权力、由社会组成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发形成、具有组织形式的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不仅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NGO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提供人力资源和物资支持在公共危机管理中,NGO可以为政府提供人力资源和物资支持。

当灾难发生时,政府面临着救援和恢复的巨大压力,而NGO可以调动社会资源,提供必要的人员和物资支持。

例如,在中国2008年汶川地震中,许多NGO为受灾地区提供了救援物资和医疗救助。

发挥信息传递作用NGO可以发挥信息传递的作用,为政府提供关于危机情况的准确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政府和公众面临的信息过载问题越来越严重。

与政府机构不同,NGO 通常具有更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能够快速了解到危机的发生情况,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政府和公众,起到及时警示的作用。

增强公众参与和危机应对能力NGO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危机应对能力,促进公共意识的提高。

NGO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社会效益显著。

在公共危机中,NGO通过宣传、组织、协调和参与救援等多种方式,让公众更深刻地认识到危机的威胁和后果,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社会的抗灾能力。

监督政府行动NGO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组织,不受政府控制,可以对政府的危机管理行动进行监督和评估。

NGO可以反映公众的意见和诉求,向政府提出建议和批评,促进政府更好地应对危机。

NGO存在的问题虽然NGO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包括:资金缺乏NGO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捐赠,很难像政府和企业一样拥有充足的财力。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近年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NGO的快速发展不仅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受到人们对环境问题、社会公益事业的日益关注所推动。

本文将对中国NGO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一、中国NGO的现状中国的NGO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兴起,起初为民间社会组织,虽然发展缓慢,但经过30年的积累和发展,走过了一段漫长且艰辛的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NGO日益增多。

目前,中国的NGO数量已经达到万千计,涵盖了教育、环保、健康、文化、社区服务等领域。

中国的NGO分布不均。

大多数NGO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农村地区的NGO相对较少。

此外,同时也存在一些大规模的NGO如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这些NGO在社会服务领域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二、中国NGO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的NGO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政策环境不够友好。

中国的国家管理部门对NGO的监管相对较严格,尤其是在一些敏感领域如人权、民主等方面。

这使得许多NGO面临着行政审批、资金来源受限等问题。

其次,资金支持不足。

相比于企业或政府部门,中国的NGO在资金来源上始终面临一定的困境。

一方面是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导致企业和个人对NGO的捐款态度保持谨慎;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NGO来说,自身运营和项目开展所需的资金也总是捉襟见肘。

此外,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由于过去时间较短,许多NGO在组织机构、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方面仍较为欠缺。

这直接影响了它们在工作推进、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

三、中国NGO的未来发展尽管中国的NGO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从一些发展势头来看,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首先,近年来政府对NGO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

政府通过发布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为NGO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公共管理视角下中国N GO 的作用

公共管理视角下中国N GO 的作用
1 、政府角色定位,将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分离,把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交由市场和第三部门来提供。
2 、取消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在政府公共管理领域中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公民力量广泛参与。
3 、政府引入成功的企业管理方法。
4 、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管理。
5 、政府采取分权化管理。
1、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N GO最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特定是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性群体。在以新公共管理模式为导向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政府的许多职能将转交给市场和第三部门(N GO) 来完全,政府在宏观或全局的关键事件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微观的管理更多的交给社会其他公共管理组织完成,从而提高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在此范畴下,NGO 作为新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具有市场和政府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以弥补和解决政府和市场失灵问题,因此N GO 发展有更大空间,能够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中参与的广度更大,程度更深,提供的服务种类更多。特别在服务质量难以监督的行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 ,中国NGO 大有可为,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1990 年美国的医疗行业的服务百分之六十四是由NGO 提供的,而目前在中国这个比例是微乎其微的。
5、倡导公益意识,促进社会和谐。N GO 由于其自身的非营利性和自愿性,给公民提供了参与公益事务,为社会大众提供无偿服务,回报社会的机会。N GO 作为公民社会基础结构、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其宽容、关怀、合作、参与、利他、公益的精神,唤醒和培养公民参与的热情,公民自尊、自主、自治和志愿服务的意识,达成社会道德风尚和人文素质的完善和提升,促进社会和谐。
6 、以“顾客满意”为导向。
概括其核心内容,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向社会提供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共服务都应由政府直接提供,新公共管理提倡将政府的部分转交给市场和第三部门来完成,从而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更好地实现“顾客满意”社会价值。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经验,中国政府在建设“有限政府”、“小而能”政府的过程,可以考虑将部分公共服务的职能交给社会和企业,让其他公共机构、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参与到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服务中来。这一变革为中国NGO 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更加广泛的基础,中国NGO 在在社会体系中将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

浅论我国NGO的角色定位

浅论我国NGO的角色定位

浅论我国NGO的角色定位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人民群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监督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社会力量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非政府组织(NGO)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我国NGO的角色定位,并举出五个实例加以证明。

NGO一般被认为是非营利性、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的组织。

在我国,NGO的发展经历了艰难而又复杂的历程。

早在1980年代,中国政府开放了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注册,但是在“610”事件之后,中国政府对于NGO的审控日益严格。

但是,正是由于社会生态的多元化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而又得不到政府很好的满足,NGO在中国的发展又重新得到机遇。

在中国NGO的发展中,其角色定位既受到了国际经验的启示,又受到了中国国情的制约。

一、人权监督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中,社会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地浮现出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对公民个体权利的维护。

由于政府机构中对于人权的保护常常受到制约和限制,因此,NGO在维护公民个体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中国的法制建设和人权保障方面,中国维权NGO的发展是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

北京市庆阳路27号的“中国妇女之声”,是中国最早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和妇女权益保护活动的机构。

该机构成立于1995年,在中国南方的广州、成都、重庆、昆明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该机构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妇女权益的保护和性别平等的传播。

与此同时,亦有针对其他群体的NGO,比如“绿色和平”对于环境治理的努力。

二、社会服务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方面,我国政府的力量还有待加强,这也为NGO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NGO参与到社会服务工作中来。

成都市天府新区的“阳光儿童行动”是一家致力于为残障儿童提供教育和康复服务的NGO组织。

该组织联合医院、学校、专家等资源,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义务服务,已经为1200名残障儿童提供过全程康复救助。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形式,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对中国NGO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特点、动力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本文将回顾中国NGO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阶段,到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分析不同历史阶段NGO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国NGO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角色和功能,包括其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也将关注中国NGO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社会信任度不高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中国NGO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探讨其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以及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NGO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中国NGO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NGO的发展历程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步伐而逐渐展开的。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8-1988年)。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这一阶段,一些以公益为目标的民间组织开始出现,但数量较少,影响力有限。

这些组织主要以社区为基础,为居民提供基本的服务和帮助。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89-2000年)。

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NGO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NGO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逐步放开了对NGO的限制,鼓励其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从政治学角度看待NGO

从政治学角度看待NGO

从政治学角度看待NGO倘若从政治学角度看待NGO,首先我们需要了解NGO的发展过程,以中国为例,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和政府所领导的全民灾害救助中,非政府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在向全社会发出行动倡议的同时,积极捐款捐物、组织志愿力量投入到救灾行动中,非政府组织悍然跃进人们视野,甚至有人称2008年为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新的历史元年。

所谓非政府组织,是指合法的、非政府的、致力于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非赢利的社会组织。

它的三个核心特征是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等。

在非政府这一概念从国外引入后,初期的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上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也渐渐的发展起来。

政治学讲究对事物的发展以及影响,在我看来非政府组织如果发展的好,可以对政府起到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服务于社会。

根据我的理解我觉得非政府组织有以下一些作用或者是影响,NGO可以弥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不足,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满足一些人的需求;NGO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等,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其效益的最大化,有时会作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这也就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NGO的公益性、志愿性和非营利性,可以培养社会公众的良好美德,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政治学角度同时讲究一个组织的定位,在我看来NGO可以算是政府的搭档和政府的缓冲器。

NGO与政府在服务公众方面是一致的,而且NGO还能及时发现政府往往容易忽视的角落。

政府负责资金动员,NGO负责提供服务使二者的合作可以使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因此,NGO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政府挑选合作伙伴的天然候选人,成为政府的最佳搭档;有时政府作出的决策并不能满足所以人的需要,这时就需要NGO发挥一定的作用,对缓和国家和个人的一些矛盾起到帮助,以此NGO也可以作为政府的一个缓冲器。

因此,综上所述,从政治学角度看待NGO,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NGO,NGO的影响以及NGO在国家社会中的定位,了解其优缺点,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一个组织,以上就是我从政治学对NGO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8卷 第 5期
Vo . 8 12
No. 5
兰 州教 育 学 院学报
J OURN ANZ AL OF L HOU I T T E OF E NS I UT DUC I AT ON
21 0 2年 8月
Au . 2 2 g 01
浅 议新 时 期 中 国公 共 行 政 中 的 N O G


背 景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 转型 与公 共行 政的 路径依 赖
组 织 的学 习过 程 以及 历 史 上 关 于 这些 问题 所 派 生 的 我 国 自建 国 以来 的公 共 行 政 发 展 大 致 历 经 了 5
“ 会转 型 ” 指社 会 从 一 种 类 型 到 另一 种 类 型 主 观主 义模 型就会 增强 这一进程 ”3。 社 是 _ J
的 中国无疑 正处 于这 样一 个深 刻 的转 型期 , 会利 益 范式可 以打 开 一 个 较新 的研 究 N O 的 视 角 , 够 更 社 G 能
多元化 , 社会 矛 盾也 略显 尖锐 而 多样 。而公 共 行政 既 好地定位 N O在公共行政中所应保有的地位和扮演 G “ 有核 心 的一般 管理 技术 包含 在其行 政能 力 之 中” 又 的角色 。 ,
的过渡 过程 - 。它不 是 指社会 某 个 领域 、 项 制度 的 - 某
变化 , 而是指 社会 生活 具体 结构 形 式 和发 展 形 式 的整 个 循环 ,0年代 以来 平均 4~5年就 要 进行 一次 较 大 8 体 性变 迁 。作 为一种 特定历 史 时 期 的社 会 变迁 , 会 规模 的行政 改革 , 均有 明显 的过 渡性 质 。这样 一 个 社 且 转 型 的原 因包括 物质 环境 、 技术 、 非物 质 文 化 、 文化 进 由历史 所 决 定 的 、 合 当 时 国情 的 制度 选 择 , 得 当 符 使 程 以及 经济 发展 等诸 多 因素 , 内容 至少 应 该包 括 结 代 中 国公 共行 政 的技 术 和 组 织 在 较早 的历 史 瞬 间 就 其 构 转换 、 机制 转 轨 、 益调 整和 观念 转变 。 利
被“ 定型 ” , 至呈 现 出一 种 “ 定 ” 了 甚 锁 的格局 , 表现 为
当代 中国 的社会 转型 , 不是 通 过 暴力 的强 制手 段 新 制度 中掺 杂着 大量 旧制度 的 因素 , 至成 为 旧制 度 甚 或 大规 模 的群众 运动 , 而是 通 过发 展 生产 力 和 确立 新 的变种 。笔者 认 为用 路 径 依 赖 的 范式 能 够 比较 好 地 的社会 经济 秩序来 完 成 的 。但 即使如 此 , 会 转 型过 解 释这 些现象 , 社 因为路径 依赖 本身 倾 向 于将 制度 创 新 程 中往 往仍 会 出现 体 制 、 会 及 文 化 上 的 断裂 , 致 牵 引到 旧的轨道 上来 。其 中单个 因素 的变 化 , 能对 社 导 不 个 人层 次 、 人 层 次 、 则 层 次 的三 种 失 范 。现 在 公 共行 政起 到全 局 性 的触 发变 迁 作 用 。路 径 依 赖 的 法 规
“ 来源于 自我意识并集中体现在我们应 当称之为机关 二、 中国 N O 的兴 起 及 其研 究 与 市 民社 会 理 论 G 观点 之上 ” 因此 , 会 在个 人 层 次 、 人 层 次及 规 则 的合流 , 社 法 层次 上 的失范 都对其 产 生影 响 , 公共 行 政势 必 面 临社 改 革开 放 3 0多 年 来 , 国社 会 的结 构 分 化 大 体 中 会转 型 的深刻 挑 战 。为 此 , 共 行政 的改革 与转 变 也 定型 : 公 以政 府 官员 为 代 表 、 以政 府组 织 为 基 础 的 国家 就显 得必 须而 又迫 切 了 。 系统 ; 以企 业 主 为代 表 、 以企 业 组 织 为基 础 的 市场 系 路径 依 赖 ( ah—D pnec ) 译 为 路 径 依 赖 统 ; Pt eedne 又 以公 民为 代表 , 社会 组 织 或 民 间组 织 为 基 础 的 以 0世 0年代 开 始 , 量 大 性 , 的特定 含义 是指 人类社 会 中 的技 术演 进 或 制 度 公 民社 会 系统 。大约 从 2 纪 9 它 的民间组 织和 民办非 企业 单位 产生 , 个 相对 独 立 的 一 变迁 均类 似 于物理 学 中 的惯 性 , 即一旦 进 入某 一 路 径 ( 无论是“ 还是 “ ” 都 可能对这 种路径产 生依 公 民社 会 开始产 生 , 好” 坏 ) 国家 与社会开 始适 度分 离 。 赖 。一旦 人们 做 了某种 选择 , 好 比走 上 了一 条 不 归 就 自2 世纪 7 0 0年代以来 , 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 之路 , 性 的 力量 会 使 这 一选 择 不 断 自我 强化 , 惯 并让 内得 到 了极 大 的发展 , 相关 研究 也 不 断增 多 。通 过 观 你轻易走不出去。道格拉斯 ・ 诺思在 9 0年代开始研 察可 以发 现 , 有关 非政 府 组织 的研 究 中 , 多 学 者 在 许 究 经济 制度 上 的路 径 依 赖 理 论 。他 认 为 , 一 旦 一 条 对非 政府组 织 的发展 与市 民社 会 的兴 起 、 “ 发展 相 结 合 给予 了很 多 的关 注 。研 究 探 讨 了非 政 府 组 织 和 国家 发 展 路 线沿 着 一 条 具 体进 程 行 进 时 , 系统 的 外部 性 、
的 良性 发 展 提 供 一 点 建议 。
[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 民社 会 ; 市 市民社会理论 ; 国家法 团主义
[ 中图分类号 ]C 1 . 1 [ 922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 -83 2 1 )50 5 -3 [ 0 85 2 (0 2 0 - 20 0 收稿 日期 ]2 1 0 0 2— 4—1 9
袁卫东
( 南京大学 政府 管理学 院, 江苏 南京 2 09 ) 1 3 0
[ 摘
要 ]近年来 , 非政 府组织在 中国得 到 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 关非政府 组织 的研 究文献也在不 断增 多, 有关 N O 有 但 G
的研 究往往 与市民社会理论合 流 , 市民社会理论本质上是在 西方语境 下生成 的, 而 对西方市民社会存在较 大的解释 力, 能否用其来解释 存在 诸 多特殊性的 中国的 N O, G 恐怕存在较大的疑 问。本文通过对 中国N O的产生背景 、 G 兴起 以及相 关研 究成果的研 究 , 总结 了中国 N O的特 点 , G 并从 国家法 团主义的视域探讨 了中国 N O的发展路径 , G 以期为 中国 N O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