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精品教案 《项脊轩志》说课
(完整版)项脊轩志 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时间: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15周说课者:阮华钦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项脊轩志》,它是粤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必修2第四单元的第3篇课文。
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而《项脊轩志》是明中叶古文家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本文以“志”的文体写成,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它借书斋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本文属于浅易性文言文,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已能大概疏通文意。
并且本文抒发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学生可以较轻易地领悟。
这对探索后面几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2,本文记叙的是家庭琐事,抒的是亲情,这对高一学生来说,熟悉而容易理解,切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且可以启发他们观察生活,珍惜亲情。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前段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课文思路的探讨也可交给学生,而课文的思想内容则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可以结合对文章细节的分析。
《项脊轩志》是浅易文言文,抒发的是亲情,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三位一体”的理念,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在教学方式上提倡采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A、理解和掌握:a、“顾、视、稍、置、胜、始、抚、过、去、故、凡、比、殆”等一般实词;b、“垣墙、乳、手”等活用词;c、“然、之、而”等虚词;d、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文特殊句式。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项脊轩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言文,写于公元819年后。
全篇以“项脊轩”为主题,通过描写“项脊轩”的具体情景和细节展示了作者对自由、追求道德、崇尚清谈等价值观的追求和表达。
1.2 教材特点1.语言优美:韩愈的文风生动,言简意赅,极具美感。
2.内容丰富:文中所涉及的主题和意象广泛,如自由、道德、清谈等。
文中展示了一个人如何追求自由并通过自由获得生活的质感。
1.3 教学目的1.理解《项脊轩志》中的主题和意象。
2.理解韩愈的文学风格,尤其是如何使用象征和比喻手法。
3.教学学生如何分析一篇文言文。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1.《项脊轩志》的主题和意象分析。
2.韩愈的文学风格:象征和比喻手法。
3.如何分析一篇文言文。
4.文学鉴赏方法与技巧。
2.2 教学方法1.阅读分析:由老师带领学生读完、讨论文本,先分析文字上的地位、情感信息、主题发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事件的背景。
2.独立思考: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结合课上所学知识自主分析文字中的象征意义,了解文本深层含义。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并分享不同的理解,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并且培养学生的思考驾驭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2.3 教学过程1.阅读分析: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场景和情节,并找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2.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文本背后的象征和隐喻,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3.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一起探究文本所表达的主题,交流分析学习心得。
4.整合讨论:由学生汇报分析结果,然后讨论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分析一个作者的写作风格,如何揭示一个文本的文化与历史背景等问题。
2.4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阅读《项脊轩志》并写一篇分析文章,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对韩愈的文化内涵、文学艺术和意义进行分析。
这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和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16【教学设计】《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
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意脉,将生活琐碎事串为一个整体。
善于拮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学习本课,注意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2、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对故居亲人的眷恋2、领会细节,把握课文“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2、领略本文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坦,悱恻动人的散文艺术之美。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一座房子因为有了人,才有了故事,因为有了故事,才让人感念。
项脊轩也一样。
小小的项脊轩承载着归家太多的往事。
归有光的内心也许永远有着一份不堪触摸的酸楚。
今天就让我们凭借《项脊轩志》这篇文章继续走近项脊轩,走进归有光孤落的内心世界。
二、知人论世: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安亭江上,读书讲学达二十余年之久,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项脊轩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教学内容:1. 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生平。
2. 阐述《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
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志”的意义。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归有光及其生平,阐述创作背景。
2. 提问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志”的意义。
章节二:作者归有光简介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文学家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作者归有光的生平事迹。
2. 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成就。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章节三: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 使学生对《项脊轩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大意及结构。
2. 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大意及结构,分析重点词句。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章节四:分析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举例法: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
章节五:品味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 使学生感受《项脊轩志》的语言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辞藻及修辞手法。
2. 品味语言特色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辞藻及修辞手法。
2. 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感受。
六、深入解读课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深层含义的把握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项脊轩志》的篇章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珍视家庭,热爱生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以及对家庭、生活的感慨。
2.2 教学重点掌握《项脊轩志》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悟作者对家庭、生活的感情,以及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询问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
3.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3.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项脊轩志》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项脊轩志》原文。
5.2 参考资料有关《项脊轩志》的解析、评论等资料。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运用讲授法,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6.2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6.3 比较教学法将《项脊轩志》与其他相关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语文ⅱ粤教版第16课(项脊轩志)教案2
语文ⅱ粤教版第16 课( 项脊轩志 ) 教课设计 2教课目的:指引学生侧重领会本文怎样擅长从平时生活杂事中选用富裕特点的生活细节书写自己的心里感情。
要点和难点:指引学生掌握从课文中捕捉重要信息,举一反三,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教具:录音机。
教课步骤:【一】导语清代的袁枚在他的《祭妹文》中抒写了对于亡妹的追忆,但是那种“死者已矣,生者何堪”的心里的伤痛是不易言明的,所以只管全文无一“泪”字,却不由让人潸然泪下。
或许在特别多人的心中都有一种难言的伤痛。
明朝的归有光在他的《项脊轩志》中也诉说了他对于亲人的想念,下边请听此文的配乐朗读,让我们来领会一下归有光心中的那一种难言的伤痛。
下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开。
在《项脊轩》中记录了作者一世中的几个期间?〔幼年、少年、成年,以束发、成婚为界〕【二】幼年归有光的伤痛问题:让我们以时间为序,看幼年的归有光心中能否有伤痛,有什么伤痛?提示:联系自己,在孩子的经历中谁是印象最深刻的人?〔母亲〕作者是怎么样写母亲的?〔学生找课文〕◆“先大母婢也。
乳二世。
”——他的家中有一个老妪,经过老妪的回想写母亲,这说明归有光自己对于幼年的状况其实不记得,对于母亲的音容笑容是没有印象的,幼年丧母。
提示:母亲是怎么样的人?〔学生查找课文〕◆老妪说,“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
——问寒问饥,关爱儿女,慈母心肠。
增补:议论要知人论世,要将人物放到当时的背景中去理解,这样的母爱有否独出心裁之处?或许我们以为母亲对儿女的照料是理当如此的,但是在过去的封建大伙庭中,儿女的生活杂事一般有特意的保姆或奶妈负责,无需母亲费心,这与此刻有所不一样,而归母一听孩子呜咽,就来嘘寒问暖,可见归母对孩子的关爱到了体贴入微的程度。
概括:作者八岁丧母,特别早失掉了慈母的关爱,对于母亲的音容笑容是没有印象的,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重,以致于成为一种暗影笼盖在心头。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项脊轩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洵的《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赏析。
关于文言文阅读欣赏,《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要钩玄,精辟地指明主要内容;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因声求气”的具体方法是反复朗诵;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散文,核心词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本单元所取角度是古代散文中最能显示其纯文学特征的一些方面。
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于情趣。
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因为本单元的选文在阅读上难度不大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赏析,教师挑选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引导,多让学生活动,引发学生兴趣。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一种创造,他的文章比以往的散文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他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文特色,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并把: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和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三、说教法学法本文拟采用诵读法、翻译法、点拨法、讨论法进行教学,通过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方案.doc
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方案案例名称《项脊轩志》科目语文年级高一提供者xx一、教材内容分析《项脊轩志》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第16课,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虽然书斋很小却很能打动人心。
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事细而情深”,构成了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
二、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跨越式发展的理念3.语文学科教学“以读促写”的理念4.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程理念。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能够概括出作者写了那些人物和平凡琐事。
2.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快速阅读拓展资料,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3.能够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品读真情,感悟亲情的能力。
4.能够围绕教师所给主题,进行打写。
过程与方法:1.能够让学生通过课前探究、课上交流展示和课堂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把握本文的要点。
2.能够根据所给的归有关的简要生平年表,以归有关的年龄为序,编写一张“项脊轩”的纪事年表。
3.阅读《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补充材料,体会归有光的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
4.能够把握本文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借助网络,在多种学习方法的运用下,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够把握归有光通过记录平凡琐事和细节描写来表达的内心深沉情感3.能够感受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内容摘要1.学生是广州市荔湾区汾水中学高一(1)班“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
通过两个月的实验,学生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网络查寻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学会了在MOODLE环境中的跟着教师的指令进行学习和互动。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3)能够把握文中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家庭、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文本,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3)运用写作技巧,尝试进行文学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人、故土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2)领悟人生百态,珍惜当下,追求真善美;(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2)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3)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准确理解与翻译;(2)文中丰富情感的把握;(3)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项脊轩志》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合作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文本分析:(1)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2)品味关键字词,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3)探讨文本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悟。
4.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本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项脊轩志》;2. 分析并总结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作文写作:评价学生在感悟文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3)能够解读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3)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人生的思考和感悟;(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 分析并欣赏文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3. 解读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的学习;2. 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的理解;3. 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联想、想象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作品《项脊轩志》的背景;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探讨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的作用;4. 讲解解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分析课文内容;5.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分享自己的感悟;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掌握文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解读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亲情和人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等环节;2. 知识掌握情况:检查学生对《项脊轩志》全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以及对文中意境和修辞手法的欣赏能力;3. 思维发展情况: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以及对作者观点和情感的解读能力;4.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项脊轩志粤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
项脊轩志粤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
该文章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
以下是整理的项脊轩志粤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项脊轩志》教案教学目的:1 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2 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4 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归有光散文的特点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三读法第一课时目标:解题,介绍作者,认读课文,讲解第一段。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本课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作。
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至深。
二.介绍作者: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
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
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
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
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
《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本单元的《登泰山记》(姚鼐)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
项脊轩志说课稿赛用
《项脊轩志》说课稿高三年级薛丽芳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1.教学思路《项脊轩志》是粤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基本阅读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情动于衷而行于言”。
本文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感情线索,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正是一篇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典范之作。
所以我把第二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学习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厚感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设计为: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教学思路重难点设计说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情动于衷而行于言”,也就是在学习内心中丰富的感情通过语言文字恰当贴切地表达现出来,这就要求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和想象力,去贴近古人的情感世界,领悟和掌握古人的创作技巧,因此,我把“学习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厚感情的写作技巧”定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因此如何使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有有所启发,从而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也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2.设计理念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3.教学目标根据以上设计理念,在第一课时学生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
2、学会体验生活,懂得感恩。
二、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和习惯,鼓励学生发现、想象、质疑、创新。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抒情手法;(3)能够解读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厚感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3)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关爱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2. 文中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抒情手法的鉴赏;3. 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抒情手法的深入分析;3. 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探讨文中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抒情手法;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句子,分析课文结构,解读文化内涵和作者情感;5. 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课堂写作练习;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评价;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大意;3. 教学资源:课件、教案、参考资料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难点、分析人物描写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实践法:课堂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项脊轩志》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分析文学作品的情节和文化内涵。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情节和内涵的理解。
2.教学难点:古文阅读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讲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简单介绍《项脊轩志》的背景和作者。
3.引导学生思考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4.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阅读理解(30分钟)1.分段朗读《项脊轩志》的文本,讲解生僻字词和句子结构。
2.指导学生用重点词语和句子概括文章的主旨。
3.分组合作,解决文中难句,提取故事情节。
4.整理答案,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3. 文化内涵(30分钟)1.分析《项脊轩志》中的文化内涵,如人性、道德、美学等。
2.带领学生感受文化内涵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发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4. 语言运用(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辨析古汉语中的词语,如“项羽”和“泽畔”等。
2.带领学生感知初中语文必修一中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3.分组练习仿写文言文短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借助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5. 课堂小结(10分钟)1.归纳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
2.解答学生关于文学作品阅读和文化内涵的疑问。
3.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学习笔记,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四、教学评估1.以作业、小测、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阅读理解、文化内涵和语言运用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对学生作品进行回阅评估,检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掌握程度和阅读分析能力。
五、课后拓展1.让学生读《旧唐书.孟贲传》、《史记.孔子世家》等相关文章,做好和《项脊轩志》的对比分析。
2.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电子资源,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校或社区开展主题活动,如古代文学阅读分享、文学作品创作和文化交流等,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认知能力。
粤教版《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一必修二)
粤教版《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一必修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理解文言实词;掌握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等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掌握归纳积累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在日常生活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感受亲情,理解作者对家道2.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当”“洞”“凡”“过”“竟”“比”“殆”等实词,并归纳积累积累归纳“而”“之”“以”“于”等虚词的义项。
2.积累及整理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教学难点:1.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2.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学生自主学习法3.讲授法●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猜谜:衣锦还乡(打一古代作家名)答案:归有光二.作者简介(以PPT课件展示)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
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1506年 1岁)生于江苏昆山;1510年 5岁)开始读书;1513年 8岁)丧母;1528年 23岁)娶妻魏氏;1533年 28岁)丧妻;1540年 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1565年 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 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1570年 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1571年 66岁)病逝三.释题: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
粤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文言文-16 项脊轩志 说课一等奖
《项脊轩志》合作探究1.文章的第二段共写了几件事,这几件事都是写“悲”的,其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否一致?探究:文章的第三段共写了三件事,叙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追念祖母,长号不自禁。
这三件事在情感的表达上不一致。
写分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只在客观的记叙中寄寓深深的感叹。
忆母亲,“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却只是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
思祖母,“令人长号不自禁”,则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去了控制。
由内抑转为外露,由委婉渐趋强烈,感情的抒发层次清楚,感情的发展脉络清晰。
2.最后两段是以后补写的,就全文而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探究:这一部分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欢乐和悲痛的感情。
妻“时至轩中”“述诸小妹语”等写得如在眼前,而“今已亭亭如盖矣”感慨尤深,让人落泪。
这部分与前一部分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绕项脊轩写家庭生活琐事,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线索是贯串材料的主线,关于本文的线索可以有多种理解,你能作出哪些理解?探究:①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每当回忆起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庭琐事时,作者就会激起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轩与情熔为一炉,相伴而行。
②以项脊轩为线索。
项脊轩是本文感情所依托的具体事物,没有“轩”,也就引不出与“轩”有关的思想感情,一切材料都是围绕着“轩”展开的。
③以时间为线索。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有关项脊轩的人和事,在人和事的叙述中抒发了感情。
4.文章第三段段末一句,为何祖母平平常常一句话,会使作者“长号不自禁”呢?这与全文的风格是否一致?探究:祖母的一句话,看似平常之语,却蕴含极深的叮咛,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作者阅历的丰富,作者的体会也愈加深刻,祖母之嘱,言犹在耳,而自己考场连连失意,对祖母的思念愈深,愧疚之情愈烈。
“瞻顾遗迹”,怎不令人“长号不自禁”呢?此处作者虽是直抒胸臆,但由于作者在结构上的安排,构思巧妙,由分家而忆母,再到追忆祖母,历历写来,渐渐营造出一个“悲”的氛围,直至悲不自胜,可谓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和全文融为一体。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词语、感受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作品《项脊轩志》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词语,感受作者情感。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验学习效果。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表现。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六、教学内容分析1. 课文内容分析:详细解读《项脊轩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情感表达等。
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便进行拓展阅读。
2. 教学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项脊轩志(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整理
项脊轩志(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整理项脊轩志三维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2、深刻理睬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肤浅情感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采纳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渐渐深化,点滴理解。
2、采纳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同学理解感悟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合作学习,以同学为本,注意师与生的亲和力2、在教授学问的同时,注意德育教育,有意识培育同学从微小的“举动”中品尝“人情美”教学重点:1、狠抓朗读和背诵。
在老师指导下,让同学放声朗读,分段背诵。
2、辨析多义词:“顾、稍、置、去、归”等。
理解和把握“每、然”等虚词以及相应的词类活用。
3、体会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深刻理睬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肤浅情感的技巧。
2、体会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法学法: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转变同学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舞同学想象、质疑、发觉、创新,所以尝试使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1、情景教学法;2、诵读法;3、导读法;4、同学自主学习法;5、争论法;6、多媒体教学法;等等。
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父爱、母爱,亲情无限。
在我们身边,永久流淌着家人的关爱。
爱,在文人笔下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学校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虽然,有大约二十年的时间我没有再品读这篇精致的散文,但我的脑海中总会出现出那肥胖的、慈祥的身影,每到此时,便心潮澎湃,不能自己。
是啊,亲情就是植物体渗出的汁液,看起来微乎其微,其实,那是爱的博大,那是心的折射。
我敢说,世界上最纯洁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亲情……今日,我们来学习一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再来感悟一下那份浓浓的眷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出示课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项脊轩志》是《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言文。
《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由于文言文距今年代较远,阅读困难较大,所以大多技校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就必须考虑文言文教学的“古为今用”,必须面向学生实际。
我在日常教学中比较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感情共鸣。
《项脊轩志》是浅易文言文,抒发的是亲情,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从我校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小环境出发,我想通过本文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以教材为例子,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使他们克服对文言文的陌生感,愿意学习文言文。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在第一堂课学生已理解文意和掌握篇章结构的基础上,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
2.德育目标:解读归有光难言的伤痛,培养学生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完成能力目标。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完成德育目标。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上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将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通过讨论、课堂剧演出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5个步骤:
(一)、新课导入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先出示一个谜语:以成语“衣锦还乡”为谜面,猜一位明代作家名。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积极思考作答。
谜底:归有光。
通过新课导入融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教学上来。
(二)、新课讲解
1.教给学生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训练学生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明确文言文阅读同现代文一样,第一步要整体把握文意。
这便启示我们:阅读文言语段,要把它当作文章来读,而不能把它当作古汉语材料来阅读。
按照这个阅读理念阅读古文选段,首先不要死扣字、词、句,要先整体理清思路,特别要注重把握其人、事、理(情)。
所谓人,是指语段中写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人物间的关系怎样。
所谓事,是指语段中写了几件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所谓情,是指文段围绕主要人物所叙述的事件里蕴涵的感情。
(1)指导学生找出本文所记叙的人。
学生明确:本文所记叙的人物主要有归有光、老妪、母亲、祖母和妻子;其中归有光的形象可分为幼年、少年和成年。
(2)指导学生找出本文所记叙的事。
学生明确:本文所记叙的事情主要是家庭琐事,依次有修缮项脊轩、诸父异爨、回忆母亲、回忆祖母、项脊轩遭火未焚、怀念亡妻等生活画卷。
(3)指导学生透过这些人和事找出作者流露的情。
学生明确:
修缮项脊轩——喜
诸父异爨、回忆母亲、回忆祖母——悲
项脊轩遭火未焚——悲喜交加
怀念亡妻——悲
通过以上3个步骤的训练,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能力,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文言文阅读理念,完成教学重点,并为话题讨论做好铺垫。
2.教师出示话题: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
(1)幼年归有光的伤痛
(2)少年归有光的形象
(3)少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4)成年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把全班分为4个组进行讨论比赛,每组讨论解决一个话题;每组由学生推选1名组长来搜集组员讨论的信息,然后归纳作答。
如有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补充,最后读懂归有光的内心世界。
板书如下:
幼年的伤痛:想像和怀念母亲
难言的伤痛少年形象:好静、、勤奋
不老的亲情少年内心世界:悲凉
成年内心世界:人亡物在,无限伤心
通过本话题讨论,突破教学难点。
(三)、拓展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剧演出,每组选出2名演员,要求3男5女。
角色分工:学生1——幼年归有光学生2——少年归有光学生3——成年归有光学生4——母亲学生5——老妪学生6——祖母
学生7——妻子学生8、9、10——诸小妹
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领悟文章中流露出的真情,唤醒学生对亲人的感激意识。
(四)归纳总结(5`)
一间百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但老屋却见证了作者家境的变迁,也记录了他家人的音容笑貌。
寄托了作者的绵绵哀思,读之令人心酸掉泪。
联想我们现在的技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辛勤付出,缺乏感激之情,缺乏感恩之心。
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才知道可贵。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爱家庭、爱父母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我们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珍惜亲情,从感恩开始,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
愿本文就是一面镜子,时刻照见同学们感激的面容、感恩的心灵!
(五)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借老屋写亲情的写作技巧,想想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请同学们作文《感受母爱》。
(六)板书设计
文言文阅读方法:整体把握人、事、情(理)
幼年的伤痛:想像和怀念母亲
难言的伤痛少年形象:好静、、勤奋不老的亲情内心世界:悲凉
成年的内心世界:人亡物在,无限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