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中考数学总复习 十三 平面直角坐标系精练精析2 华东师大版
2015届中考数学总复习 六 分式精练精析1 华东师大版
数与式——分式1一.选择题(共9小题)1.某工厂第二季度的产值比第一季度的产值增长了x%,第三季度的产值又比第二季度的产值增长了x%,则第三季度的产值比第一季度增长了()A.2x% B.1+2x% C.(1+x%)•x%D.(2+x%)•x%2.下列三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A.4(m﹣n)x B.2(m﹣n)x2C.D.4(m﹣n)x23.化简÷的结果是()A.m B.C.m﹣1 D.4.化简的结果是()A.x+1 B.x﹣1 C.﹣x D.x5.化简:﹣=()A.0 B.1 C.x D.6.若(+)•w=1,则w=()A.a+2(a≠﹣2)B.﹣a+2(a≠2)C.a﹣2(a≠2) D.﹣a﹣2(a≠﹣2)7.已知:a2﹣3a+1=0,则a+﹣2的值为()A.+1 B.1 C.﹣1 D.﹣58.当a=2时,÷(﹣1)的结果是()A.B.﹣C.D.﹣9.一个代数式的值不能等于零,那么它是()A.a2B.a0C.D.|a|二.填空题(共7小题)10.若分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X围是_________ .11.代数式有意义时,x应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 .12.若分式的值是0,则x的值为_________ .13.化简:=._________ .14.计算:÷= _________ .15.计算:= _________ .16.化简:= 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小题)17.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y=2﹣.18.计算:•.19.计算:•.20.计算(﹣)÷.21.计算:(﹣)÷.22.化简:(x2﹣2x)÷.23.已知非零实数a满足a2+1=3a,求的值.24.先化简,再求值:÷(2+),其中x=﹣1.数与式——分式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某工厂第二季度的产值比第一季度的产值增长了x%,第三季度的产值又比第二季度的产值增长了x%,则第三季度的产值比第一季度增长了()A.2x% B.1+2x% C.(1+x%)•x%D.(2+x%)•x%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专题:增长率问题.分析:根据题意列出正确的算式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第三季度的产值比第一季度增长了(2+x%)•x%,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下列三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A.4(m﹣n)x B.2(m﹣n)x2C D.4(m﹣n)x2考点:最简公分母.分析: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单独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一个因式;(3)同底数幂取次数最高的,得到的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解答:解:分式、、的分母分别是2x2、4(m﹣n)、x,故最简公分母是4(m﹣n)x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及求法.通常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字母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一般方法:①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都写在积里.②如果各分母都是多项式,就可以将各个分母因式分解,取各分母数字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凡出现的字母(或含字母的整式)为底数的幂的因式都要取最高次幂.3.化简÷的结果是()A.m B.C.m﹣1 D.考点:分式的乘除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m.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乘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4.化简的结果是()A.x+1 B.x﹣1 C.﹣x D.x考点:分式的加减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将分母化为同分母,通分,再将分子因式分解,约分.解答:解:=﹣===x,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运算.分式的加减运算中,如果是同分母分式,那么分母不变,把分子直接相加减即可;如果是异分母分式,则必须先通分,把异分母分式化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相加减.5.化简:﹣=()A.0 B1 C.x D.考点:分式的加减法.分析:原式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x.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6.若(+)•w=1,则w=()A.a+2(a≠﹣2)B.﹣a+2(a≠2) C.a﹣2(a≠2)D.﹣a﹣2(a≠﹣2)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变形后,计算即可确定出w.解答:解:根据题意得:w===﹣(a+2)=﹣a﹣2.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7.已知:a2﹣3a+1=0,则a+﹣2的值为()A.+1 B.1 C.﹣1 D.﹣5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已知等式变形求出a+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a2﹣3a+1=0,且a≠0,∴同除以a,得a+=3,则原式=3﹣2=1,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8.当a=2时,÷(﹣1)的结果是()A.B.﹣ C D.﹣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通分、因式分解后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约分即可.解答:解:原式=÷=•=,当a=2时,原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悉因式分解和分式除法是解题的关键.9.一个代数式的值不能等于零,那么它是()A.a2B.a0C D.|a|考点:零指数幂;绝对值;有理数的乘方;算术平方根.分析:根据非0的0次幂等于1,可得答案.解答:解:A、当a=0时,a2=0,故A错误;B、a0=1(且a≠0),故B正确;C、当a=0时,=0,故C错误;D、当a=0时,|a|=0,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零指数幂,非0的0次幂等于1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共7小题)10.若分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X围是x≠5.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专题:计算题.分析:由于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x﹣5为分母,因此x﹣5≠0,解得x.解答:解:∵分式有意义,∴x﹣5≠0,即x≠5.故答案为:x≠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分母不能为0.11.代数式有意义时,x应满足的条件为x≠±1.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分母等于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1≠0,解得x≠±1.故答案为:x≠±1.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1)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2)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3)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12.若分式的值是0,则x的值为 2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得到x﹣2=0且x≠0,易得x=2.解答:解:∵分式的值是0,∴x﹣2=0且x≠0,∴x=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分子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13.化简:=.a+b .考点:约分.分析:先将分式的分子因式分解,再约分,即可求解.解答:解:==.故答案为:a+b.点评:本题考查了约分的定义:约去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由约分的概念可知,要首先将分子、分母转化为乘积的形式,再找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式并约去,注意不要忽视数字系数的约分.14.计算:÷=.考点:分式的乘除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乘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5.计算:= a﹣2 .考点:分式的加减法.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即可求解.解答:解:==a﹣2.故答案为:a﹣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分母分式加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6.化简:= x+2 .考点:分式的加减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先转化为同分母(x﹣2)的分式相加减,然后约分即可得解.解答:解:+=﹣==x+2.故答案为:x+2.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把互为相反数的分母化为同分母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8小题)17.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y=2﹣.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将原式第一个因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分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第二个因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分子提取﹣1并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约分得到最简结果,然后将x与y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中计算,即可得到原式的值.解答:解:原式=•=•(﹣)=4xy•=,则当x=2+,y=2﹣时,原式==﹣=﹣4.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的加减运算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找出最简公分母;分式的乘除运算关键是约分,约分的关键是找公因式,约分时分式的分子分母出现多项式,应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后再约分,此外化简求值题要先化简再代值.18.计算:•.考点:分式的乘除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乘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9.计算:•.考点:分式的乘除法.专题:计算题.分析:把式子中的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求解.解答:解:•=•=x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乘除法,解题的关键是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20.计算(﹣)÷.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分析:首先把除法运算转化成乘法运算,然后找出最简公分母,进行通分,化简.解答:解:原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通分、因式分解和约分是解答的关键.21.计算:(﹣)÷.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x﹣1.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2.化简:(x2﹣2x)÷.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x(x﹣2)•=x.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3.已知非零实数a满足a2+1=3a,求的值.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已知等式两边除以a变形后求出a+的值,两边平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即可求出所求式子的值.解答:解:∵a2+1=3a,即a+=3,∴两边平方得:(a+)2=a2++2=9,则a2+=7.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4.先化简,再求值:÷(2+),其中x=﹣1.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把括号内通分,再把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然后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约分后得到原式=,再把x的值代入计算.解答:解:原式=÷=÷=•=,当x=﹣1时,原式==.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先把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因式分解,再进行通分或约分,得到最简分式或整式,然后把满足条件的字母的值代入计算得到对应的分式的值.。
2015届中考数学总复习 十五 一次函数精练精析2 华东师大版
函数—一次函数2一.选择题(共8小题)1.已知点M(1,a)和点N(2,b)是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的两点,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a>b B.a=b C.a<b D.以上都不对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m)在第一象限,若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在直线y=﹣x+1上,则m的值为()A.﹣1 B.1 C.2 D.33.若点(3,1)在一次函数y=kx﹣2(k≠0)的图象上,则k的值是()A.5 B.4 C.3 D.14.若点A(﹣2,m)在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上,则m的值是()A.B.﹣C.1 D.﹣15.如图,A点的坐标为(﹣4,0),直线y=x+n与坐标轴交于点B,C,连接AC,如果∠ACD=90°,则n的值为()A.﹣2 B.﹣C.﹣D.﹣6.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两点A(x1,y1)、B(x2,y2),且x1<x2,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A.y1+y2>0 B.y1+y2<0 C.y1﹣y2>0 D.y1﹣y2<07.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k=2 B.k=3 C.b=2 D.b=38.将函数y=﹣3x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A.y=﹣3x+2 B.y=﹣3x﹣2 C.y=﹣3(x+2) D.y=﹣3(x﹣2)二.填空题(共8小题)9.如图,已知函数y=2x+b与函数y=kx﹣3的图象交于点P,则不等式kx﹣3>2x+b的解集是_________ .10.将直线y=2x+1平移后经过点(2,1),则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_________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点P(1,1),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且tan∠ABO=3,那么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 .12.如图,直线y=kx+b过A(﹣1,2)、B(﹣2,0)两点,则0≤kx+b≤﹣2x的解集为_________ .13.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kx+b>x+a的解集是_________ .14.过点(﹣1,7)的一条直线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且与直线平行.则在线段AB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 .15.直线y=k1x+b1(k1>0)与y=k2x+b2(k2<0)相交于点(﹣2,0),且两直线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那么b1﹣b2等于_________ .16.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已知点A(2,3)、B(4,7),直线y=kx﹣k(k≠0)与线段AB有交点,则k的取值X围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小题)17.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安装净水设备的百姓家庭越来越多.某厂家从去年开始投入生产净水器,生产净水器的总量y(台)与今年的生产天数x(天)的关系如图所示.今年生产90天后,厂家改进了技术,平均每天的生产数量达到30台.(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该厂家去年平均每天的生产数量与今年前90天平均每天的生产数量相同,求厂家去年生产的天数;(3)如果厂家制定总量不少于6000台的生产计划,那么在改进技术后,至少还要多少天完成生产计划?18.小李从某某通过某快递公司给在某某的外婆寄一盒樱桃,快递时,他了解到这个公司除收取每次6元的包装费外,樱桃不超过1kg收费22元,超过1kg,则超出部分按每千克10元加收费用.设该公司从某某到某某快递樱桃的费用为y(元),所寄樱桃为x(kg).(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已知小李给外婆快寄了樱桃,请你求出这次快寄的费用是多少元?19.甲、乙两支清雪队同时开始清理某路段积雪,一段时间后,乙队被调往别处,甲队又用了3小时完成了剩余的清雪任务,已知甲队每小时的清雪量保持不变,乙队每小时清雪50吨,甲、乙两队在此路段的清雪总量y(吨)与清雪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乙队调离时,甲、乙两队已完成的清雪总量为_________ 吨;(2)求此次任务的清雪总量m;(3)求乙队调离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0.快、慢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路程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先相向而行,途中慢车因故停留1小时,然后以原速继续向甲地行驶,到达甲地后停止行驶;快车到达乙地后,立即按原路原速返回甲地(快车掉头的时间忽略不计),快、慢两车距乙地的路程y(千米)与所用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请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慢车的行驶速度和a的值;(2)快车与慢车第一次相遇时,距离甲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3)两车出发后几小时相距的路程为200千米?请直接写出答案.21.已知,A、B两市相距260千米,甲车从A市前往B市运送物资,行驶2小时在M地汽车出现故障,立即通知技术人员乘乙车从A市赶来维修(通知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到达M地后又经过20分钟修好甲车后以原速原路返回,同时甲车以原速1.5倍的速度前往B市,如图是两车距A市的路程y(千米)与甲车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甲车提速后的速度是_________ 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_________ 千米/时,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 ;(2)求乙车返回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X围;(3)求甲车到达B市时乙车已返回A市多长时间?22.一辆慢车与一辆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两车在途中相遇后都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分别按原速一同驶往甲地后停车.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图中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象解决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 千米;(2)求快车和慢车的速度;(3)求线段DE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X围.23.如图①,底面积为30cm2的空圆柱形容器内水平放置着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现向容器内匀速注水,注满为止,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圆柱形容器的高为_________ cm,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_________ cm3/s;(2)若“几何体”的下方圆柱的底面积为15cm2,求“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和底面积.24.为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某自行车俱乐部利用周末组织“远游骑行”活动.自行车队从甲地出发,途径乙地短暂休息完成补给后,继续骑行至目的地丙地,自行车队出发1小时后,恰有一辆邮政车从甲地出发,沿自行车队行进路线前往丙地,在丙地完成2小时装卸工作后按原路返回甲地,自行车队与邮政车行驶速度均保持不变,并且邮政车行驶速度是自行车队行驶速度的2.5倍,如图表示自行车队、邮政车离甲地的路程y(km)与自行车队离开甲地时间x(h)的函数关系图象,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各题:(1)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_ km/h;(2)邮政车出发多少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多远?函数——一次函数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已知点M(1,a)和点N(2,b)是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的两点,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a>b Ba=b C.a<b D.以上都不对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解答.解答:解:∵k=﹣2<0,∴y随x的增大而减小,∵1<2,∴a>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求解更简便.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m)在第一象限,若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在直线y=﹣x+1上,则m 的值为()A.﹣1 B.1 C.2 D.3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可得B(2,﹣m),然后再把B点坐标代入y=﹣x+1可得m的值.解答:解:∵点A(2,m),∴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2,﹣m),∵B在直线y=﹣x+1上,∴﹣m=﹣2+1=﹣1,m=1,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凡是函数图象经过的点必能使解析式左右相等.3.若点(3,1)在一次函数y=kx﹣2(k≠0)的图象上,则k的值是()A. 5 B.4 C.3 D.1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待定系数法.分析:把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点(3,1)在一次函数y=kx﹣2(k≠0)的图象上,∴3k﹣2=1,解得k=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4.若点A(﹣2,m)在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上,则m的值是()A.B.﹣C.1 D.﹣1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代入正比例函数y=﹣x可得m的值.解答:解:∵点A(﹣2,m)在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上,∴m=﹣×(﹣2)=1,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凡是函数图象经过的点必能满足解析式.5.如图,A点的坐标为(﹣4,0),直线y=x+n与坐标轴交于点B,C,连接AC,如果∠ACD=90°,则n的值为()A.﹣2 B.﹣C.﹣D.﹣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直角三角形.分析:由直线y=x+n与坐标轴交于点B,C,得B点的坐标为(﹣n,0),C点的坐标为(0,n),由A点的坐标为(﹣4,0),∠ACD=90°,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n的值.解答:解:∵直线y=x+n与坐标轴交于点B,C,∴B点的坐标为(﹣n,0),C点的坐标为(0,n),∵A点的坐标为(﹣4,0),∠ACD=90°,∴AB2=AC2+BC2,∵AC2=AO2+OC2,BC2=0B2+0C2,∴AB2=AO2+OC2+0B2+0C2,即(﹣n+4)2=42+n2+(﹣n)2+n2解得n=﹣,n=0(舍去),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及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n.6.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两点A(x1,y1)、B(x2,y2),且x1<x2,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A.y1+y2>0 B.y1+y2<0 C.y1﹣y2>0 D.y1﹣y2<0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k<0,正比例函数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解答.解答:解:∵直线y=kx的k<0,∴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x1<x2,∴y1>y2,∴y1﹣y2>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主要利用了正比例函数的增减性.7.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k=2 B.k=3 C.b=2 D.b=3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直接把点(2,0),(0,3)代入一次函数y=kx+b(k≠0),求出k,b的值即可.解答:解:∵由函数图象可知函数图象过点(2,0),(0,3),∴,解得.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将函数y=﹣3x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A.y=﹣3x+2 B.y=﹣3x﹣2 C.y=﹣3(x+2)D.y=﹣3(x﹣2)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专题:几何变换.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平移规律,“上加下减”进而得出即可.解答:解:∵将函数y=﹣3x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平移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3x+2.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练记忆函数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共8小题)9.如图,已知函数y=2x+b与函数y=kx﹣3的图象交于点P,则不等式kx﹣3>2x+b的解集是x<4 .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把P分别代入函数y=2x+b与函数y=kx﹣3求出k,b的值,再求不等式kx﹣3>2x+b的解集.解答:解:把P(4,﹣6)代入y=2x+b得,﹣6=2×4+b解得,b=﹣14把P(4,﹣6)代入y=kx﹣3解得,k=﹣把b=﹣14,k=﹣代入kx﹣3>2x+b得,﹣x﹣3>2x﹣14解得,x<4.故答案为:x<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求出k,b的值求解集.10.将直线y=2x+1平移后经过点(2,1),则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2x﹣3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根据平移不改变k的值可设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2x+b,然后将点(2,1)代入即可得出直线的函数解析式.解答:解:设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2x+b.把(2,1)代入直线解析式得1=2×2+b,解得 b=﹣3.所以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2x﹣3.故答案为:y=2x﹣3.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及待定系数法去函数的解析式,掌握直线y=kx+b(k≠0)平移时k的值不变是解题的关键.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点P(1,1),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且tan∠ABO=3,那么点A的坐标是(﹣2,0)或(4,0).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已知tan∠ABO=3就是已知一次函数的一次项系数是或﹣.根据函数经过点P,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函数解析式,进而可得到A的坐标.解答:解:在Rt△AOB中,由tan∠ABO=3,可得OA=3OB,则一次函数y=kx+b中k=±.∵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点P(1,1),∴当k=时,求可得b=;k=﹣时,求可得b=.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或y=﹣x+.令y=0,则x=﹣2或4,∴点A的坐标是(﹣2,0)或(4,0).故答案为:(﹣2,0)或(4,0).点评:本题考查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交点坐标.12.如图,直线y=kx+b过A(﹣1,2)、B(﹣2,0)两点,则0≤kx+b≤﹣2x的解集为﹣2≤x≤﹣1 .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先确定直线OA的解析式为y=﹣2x,然后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2≤x≤﹣1时,y=kx+b的图象在x 轴上方且在直线y=﹣2x的下方.解答:解:直线OA的解析式为y=﹣2x,当﹣2≤x≤﹣1时,0≤kx+b≤﹣2x.故答案为:﹣2≤x≤﹣1.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X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13.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kx+b>x+a的解集是x<﹣2 .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专题:整体思想.分析:把x=﹣2代入y1=kx+b与y2=x+a,由y1=y2得出=2,再求不等式的解集.解答:解:把x=﹣2代入y1=kx+b得,y1=﹣2k+b,把x=﹣2代入y2=x+a得,y2=﹣2+a,由y1=y2,得:﹣2k+b=﹣2+a,解得=2,解kx+b>x+a得,(k﹣1)x>a﹣b,∵k<0,∴k﹣1<0,解集为:x<,∴x<﹣2.故答案为:x<﹣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本题的关键是求出=2,把看作整体求解集.14.过点(﹣1,7)的一条直线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且与直线平行.则在线段AB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的坐标是(1,4),(3,1).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分析:依据与直线平行设出直线AB的解析式y=﹣x+b;代入点(﹣1,7)即可求得b,然后求出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列举才符合条件的x的取值,依次代入即可.解答:解:∵过点(﹣1,7)的一条直线与直线平行,设直线AB为y=﹣x+b;把(﹣1,7)代入y=﹣x+b;得7=+b,解得:b=,∴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令y=0,得:0=﹣x+,解得:x=,∴0<x<的整数为:1、2、3;把x等于1、2、3分别代入解析式得4、、1;∴在线段AB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的坐标是(1,4),(3,1).故答案为:(1,4),(3,1).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以及直线上点的情况,列举出符合条件的x的值是本题的关键.15.直线y=k1x+b1(k1>0)与y=k2x+b2(k2<0)相交于点(﹣2,0),且两直线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那么b1﹣b2等于 4 .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解析式求得与坐标轴的交点,从而求得三角形的边长,然后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解答:解:如图,直线y=k1x+b1(k1>0)与y轴交于B点,则OB=b1,直线y=k2x+b2(k2<0)与y轴交于C,则OC=﹣b2,∵△ABC的面积为4,∴OA•OB+=4,∴+=4,解得:b1﹣b2=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16.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已知点A(2,3)、B(4,7),直线y=kx﹣k(k≠0)与线段AB有交点,则k的取值X围为≤k≤3.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由于当x=1时,y=0,所以直线y=kx﹣k过定点(1,0),因为直线y=kx﹣k(k≠0)与线段AB有交点,所以当直线y=kx﹣k过B(4,7)时,k值最小;当直线y=kx﹣k过A(2,3)时,k值最大,然后把B点和A 点坐标代入y=kx﹣k可计算出对应的k的值,从而得到k的取值X围.解答:解:∵y=k(x﹣1),∴x=1时,y=0,即直线y=kx﹣k过定点(1,0),∵直线y=kx﹣k(k≠0)与线段AB有交点,∴当直线y=kx﹣k过B(4,7)时,k值最小,则4k﹣k=7,解得k=;当直线y=kx﹣k过A(2,3)时,k值最大,则2k﹣k=3,解得k=3,∴k的取值X围为≤k≤3.故答案为:≤k≤3.点评: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由这两条直线相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若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关系,那么他们的自变量系数相同,即k值相同.三.解答题(共8小题)17.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安装净水设备的百姓家庭越来越多.某厂家从去年开始投入生产净水器,生产净水器的总量y(台)与今年的生产天数x(天)的关系如图所示.今年生产90天后,厂家改进了技术,平均每天的生产数量达到30台.(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该厂家去年平均每天的生产数量与今年前90天平均每天的生产数量相同,求厂家去年生产的天数;(3)如果厂家制定总量不少于6000台的生产计划,那么在改进技术后,至少还要多少天完成生产计划?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段函数.分析:(1)本题是一道分段函数,当0≤x≤90时和x>90时由待定系数法就可以分别求出其结论;(2)由(1)的解析式求出今年前90天平均每天的生产数量,由函数图象可以求出去年的生产总量就可以得出结论;(3)设改进技术后,至少还要a天完成不少于6000台的生产计划,根据前90天的生产量+改进技术后的生产量≥6000建立不等式求出其解即可.解答:解:(1)当0≤x≤90时,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由函数图象,得,解得:.则y=20x+900.当x>90时,由题意,得y=30x.∴y=;(2)由题意,得∵x=0时,y=900,∴去年的生产总量为900台.今年平均每天的生产量为:(2700﹣900)÷90=20台,厂家去年生产的天数为:900÷20=45天.答:厂家去年生产的天数为45天;(3)设改进技术后,至少还要a天完成不少于6000台的生产计划,由题意,得2700+30a≥6000,解得:a≥110.答:改进技术后,至少还要110天完成不少于6000台的生产计划.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段函数的运用,待定系数法起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列不等式解实际问题的运用,解答时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分析函数图象的意义是关键.18.小李从某某通过某快递公司给在某某的外婆寄一盒樱桃,快递时,他了解到这个公司除收取每次6元的包装费外,樱桃不超过1kg收费22元,超过1kg,则超出部分按每千克10元加收费用.设该公司从某某到某某快递樱桃的费用为y(元),所寄樱桃为x(kg).(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已知小李给外婆快寄了樱桃,请你求出这次快寄的费用是多少元?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根据快递的费用=包装费+运费由分段函数就,当0<x≤1和x>1时,可以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由(1)的解析式可以得出x=2.5>1代入解析式就可以求出结论.解答:解:(1)由题意,得当0<x≤1时,y=22+6=28;当x>1时y=28+10(x﹣1)=10x+18;∴y=;(2)当x=2.5时,y=10×2.5+18=43.∴这次快寄的费用是43元.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段函数的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由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的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19.甲、乙两支清雪队同时开始清理某路段积雪,一段时间后,乙队被调往别处,甲队又用了3小时完成了剩余的清雪任务,已知甲队每小时的清雪量保持不变,乙队每小时清雪50吨,甲、乙两队在此路段的清雪总量y(吨)与清雪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乙队调离时,甲、乙两队已完成的清雪总量为270 吨;(2)求此次任务的清雪总量m;(3)求乙队调离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由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乙队调离时,甲、乙两队已完成的清雪总量为 270吨;(2)先求出甲队每小时的清雪量,再求出m.(3)设乙队调离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把A,B两点代入求出函数关系式.解答:解:(1)由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乙队调离时,甲、乙两队已完成的清雪总量为 270吨;故答案为:270.(2)乙队调离前,甲、乙两队每小时的清雪总量为=90吨;∵乙队每小时清雪50吨,∴甲队每小时的清雪量为:90﹣50=40吨,∴m=270+40×3=390吨,∴此次任务的清雪总量为390吨.(3)由(2)可知点B的坐标为(6,390),设乙队调离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k≠0),∵图象经过点A(3,270),B(6,390),∴解得∴乙队调离后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40x+15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甲队每小时的清雪量.20.快、慢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路程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先相向而行,途中慢车因故停留1小时,然后以原速继续向甲地行驶,到达甲地后停止行驶;快车到达乙地后,立即按原路原速返回甲地(快车掉头的时间忽略不计),快、慢两车距乙地的路程y(千米)与所用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请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慢车的行驶速度和a的值;(2)快车与慢车第一次相遇时,距离甲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3)两车出发后几小时相距的路程为200千米?请直接写出答案.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速度=路程÷时间及路程=速度×时间就可以得出结论;(2)由(1)的结论可以求出点D的坐标,再由题意可以求出快车的速度就可以求出点B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求出AB的解析式及OD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结论;(3)根据(2)的结论,由待定系数法求出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和直线EF的解析式,再由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建立方程就可以求出结论.解答:解:(1)由题意,得慢车的速度为:480÷(9﹣1)=60千米/时,∴a=60×(7﹣1)=360千米.答:慢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a的值为360千米;(2)由题意,得5×60=300,∴D(5,300),设y OD=k1x,由题意,得300=5k1,∴k1=60,∴y OD=60x.∵快车的速度为:(480+360)÷7=120千米/时.∴480÷120=4小时.∴B(4,0),C(8,480).设y AB=k2x+b,由题意,得,解得:,∴y AB=﹣120x+480∴,解得:.∴480﹣160=320千米.答:快车与慢车第一次相遇时,距离甲地的路程是320千米;(3)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 BC=k3x+b3,由题意,得,解得:,∴y BC=120x﹣480;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 EF=k4x+b4,由题意,得,解得:,∴y EF=60x﹣60.当60x﹣(﹣120x+480)=200时,解得:x=;当60x﹣(﹣120x+480)=﹣200时解得:x=;当120x﹣480﹣(60x﹣60)=200时,解得:x=>9(舍去).当120x﹣480﹣(60x﹣60)=﹣200时解得:x=<4(舍去);当120x﹣480﹣60x=﹣200时解得:x=.综上所述:两车出发小时、小时或小时时,两车相距的路程为200千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运用,解答时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21.已知,A、B两市相距260千米,甲车从A市前往B市运送物资,行驶2小时在M地汽车出现故障,立即通知技术人员乘乙车从A市赶来维修(通知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到达M地后又经过20分钟修好甲车后以原速原路返回,同时甲车以原速1.5倍的速度前往B市,如图是两车距A市的路程y(千米)与甲车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甲车提速后的速度是60 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96 千米/时,点C的坐标为(,80);(2)求乙车返回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X围;(3)求甲车到达B市时乙车已返回A市多长时间?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由甲车行驶2小时在M地且M地距A市80千米,由此求得甲车原来的速度80÷2=40千米/小时,进一步求得甲车提速后的速度是40×1.5=60千米/时;乙车从出发到返回共用4﹣2=2小时,行车时间为2﹣=小时,速度为80×2÷=96千米/时;点C的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80;(2)设乙车返回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y=kx+b,代入点C和(4,0)求得答案即可;(3)求出甲车提速后到达B市所用的时间减去乙车返回A市所用的时间即可.解答:解:(1)甲车提速后的速度:80÷2×1.5=6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80×2÷(2﹣)=96千米/时;点C的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80,坐标为(,80);(2)设乙车返回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y=kx+b,代入(,80)和(4,0)得,解得,所以y与x的函数关系式y=﹣96x+384(≤x≤4);(3)(260﹣80)÷60﹣80÷96=3﹣=(小时).答:甲车到达B市时乙车已返回A市小时.点评: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实际运用,结合图象,理解题意,正确列出函数解析式解决问题.22.一辆慢车与一辆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两车在途中相遇后都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分别按原速一同驶往甲地后停车.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图中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象解决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560 千米;(2)求快车和慢车的速度;(3)求线段DE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X围.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直接得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2)根据题意得出慢车往返分别用了4小时,慢车行驶4小时的距离,快车3小时即可行驶完,进而求出快车速度以及利用两车速度之比得出慢车速度;(3)利用(2)所求得出D,E点坐标,进而得出函数解析式.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560千米;故答案为:560;(2)由题意可得出:慢车和快车经过4个小时后相遇,相遇后停留了1个小时,出发后两车之间的距离开始增大知直到快车到达甲地后两车之间的距离开始缩小,由图分析可知快车经过3个小时后到达甲地,此段路程慢车需要行驶4小时,因此慢车和快车的速度之比为3:4,∴设慢车速度为3xkm/h,快车速度为4xkm/h,∴(3x+4x)×4=560,x=20∴快车的速度是80km/h,慢车的速度是60km/h.(3)由题意可得出:快车和慢车相遇地离甲地的距离为4×60=240km,当慢车行驶了7小时后,快车已到达甲地,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240﹣3×60=60km,∴D(8,60),∵慢车往返各需4小时,∴E(9,0),设DE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线段DE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60x+540(8≤x≤9).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D,E点坐标是解题关键.23.如图①,底面积为30cm2的空圆柱形容器内水平放置着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现向容器内匀速注水,注满为止,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
2015届中考数学总复习 十七 二次函数精练精析2 华东师大版
函数——二次函数2一.选择题(共9小题)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4ac﹣b2<0;②4a+c<2b;③3b+2c<0;④m(am+b)+b<a(m≠﹣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2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是直线x=1.①b2>4ac;②4a﹣2b+c<0;③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x≥3.5;④若(﹣2,y1),(5,y2)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则y1<y2.上述4个判断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D.②③④3.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c>﹣1 B.b>0 C.2a+b≠0D.9a+c>3b4.如图,二次函y=ax2+bx+c(a≠0)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为直线x=,且经过点(2,0),下列说法:①abc<0;②a+b=0;③4a+2b+c<0;④若(﹣2,y1),(,y2)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则y1<y2,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③④ C.①③④D.①②5.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一部分,且过点A(3,0),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2>4ac B.ac>0 C.a﹣b+c>0 D.4a+2b+c<06.二次函数y=ax2+bx﹣1(a≠0)的图象经过点(1,1),则代数式1﹣a﹣b的值为()A.﹣3 B.﹣1 C.2 D.57.将抛物线y=x2平移得到抛物线y=(x+2)2,则这个平移过程正确的是()A.向左平移2个单位 B.向右平移2个单位 C.向上平移2个单位 D.向下平移2个单位8.将抛物线y=(x﹣1)2+3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A.(0,2)B.(0,3)C.(0,4)D.(0,7)9.如果将抛物线y=x2向右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A.y=x2﹣1 B.y=x2+1 C.y=(x﹣1)2D.y=(x+1)2二.填空题(共6小题)10.某厂今年一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为a元,以后每月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与上月相比增长率都是x,则该厂今年三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y(元)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_________ .11.如图是一个横断面为抛物线形状的拱桥,当水面宽4米时,拱顶(拱桥洞的最高点)离水面2米,水面下降1米时,水面的宽度为_________ 米.12.如图的一座拱桥,当水面宽AB为12m时,桥洞顶部离水面4m,已知桥洞的拱形是抛物线,以水平方向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选取点A为坐标原点时的抛物线解析式是y=﹣(x﹣6)2+4,则选取点B为坐标原点时的抛物线解析式是_________ .13.某种商品每件进价为20元,调查表明: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20≤x≤30,且x为整数)出售,可卖出(30﹣x)件.若使利润最大,每件的售价应为_________ 元.14.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一部分,其对称轴为直线x=1,若其与x轴一交点为A(3,0),则由图象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_________ .15.请写出一个以直线x=﹣2为对称轴,且在对称轴左侧部分是上升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可以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小题)16.如图,抛物线y=ax2+2x+c经过点A(0,3),B(﹣1,0),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的顶点为点D,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E,连接BD,求BD的长.注: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坐标是(﹣,).17.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和B(1,0)两点,交y轴于点C(0,3),点C、D是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对对称点,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B、D.(1)请直接写出D点的坐标.(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使一次函数值大于二次函数值的x的取值X围.18.已知二次函数y=x2﹣4x+3.(1)用配方法求其图象的顶点C的坐标,并描述该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情况;(2)求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A,B的坐标,及△ABC的面积.19.如图,抛物线y=﹣x2+2x+c与x轴交于A,B两点,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N,过顶点M作ME⊥y轴于点E,连结BE交MN于点F,已知点A的坐标为(﹣1,0).(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2)求△EMF与△BNF的面积之比.20.实验数据显示,一般成人喝半斤低度白酒后,1.5小时内其血液中酒精含量y(毫克/百毫升)与时间x(时)的关系可近似地用二次函数y=﹣200x2+400x刻画;1.5小时后(包括1.5小时)y与x可近似地用反比例函数y=(k >0)刻画(如图所示).(1)根据上述数学模型计算:①喝酒后几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②当x=5时,y=45,求k的值.(2)按国家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百毫升时属于“酒后驾驶”,不能驾车上路.参照上述数学模型,假设某驾驶员晚上20:00在家喝完半斤低度白酒,第二天早上7:00能否驾车去上班?请说明理由.21.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前夕,某体育用品店购进一批单价为40元的球服,如果按单价60元销售,那么一个月内可售出240套.根据销售经验,提高销售单价会导致销售量的减少,即销售单价每提高5元,销售量相应减少20套.设销售单价为x(x≥60)元,销售量为y套.(1)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月销售额为14000元;(3)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才能在一个月内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参考公式: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坐标是].22.某研究所将某种材料加热到1000℃时停止加热,并立即将材料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工艺做降温对比实验,设降温开始后经过x min时,A、B两组材料的温度分别为y A℃、y B℃,y A、y B与x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y A=kx+b,y B=(x﹣60)2+m(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当x=40时,两组材料的温度相同.(1)分别求y A、y B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当A组材料的温度降至120℃时,B组材料的温度是多少?(3)在0<x<40的什么时刻,两组材料温差最大?23.某经销商销售一种产品,这种产品的成本价为10元/千克,已知销售价不低于成本价,且物价部门规定这种产品的销售价不高于18元/千克,市场调查发现,该产品每天的销售量y(千克)与销售价x(元/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X围;(2)求每天的销售利润W(元)与销售价x(元/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销售价为多少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3)该经销商想要每天获得150元的销售利润,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函数——二次函数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4ac﹣b2<0;②4a+c<2b;③3b+2c<0;④m(am+b)+b<a(m≠﹣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相关知识与函数系数的联系,需要根据图形,逐一判断.解答:解:∵抛物线和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4ac﹣b2<0,∴①正确;∵对称轴是直线x=﹣1,和x轴的一个交点在点(0,0)和点(1,0)之间,∴抛物线和x轴的另一个交点在(﹣3,0)和(﹣2,0)之间,∴把(﹣2,0)代入抛物线得:y=4a﹣2b+c>0,∴4a+c>2b,∴②错误;∵把(1,0)代入抛物线得:y=a+b+c<0,∴2a+2b+2c<0,∵b=2a,∴3b+2c<0,∴③正确;∵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y=a﹣b+c的值最大,即把x=m(m≠﹣1)代入得:y=am2+bm+c<a﹣b+c,∴am2+bm+b<a,即m(am+b)+b<a,∴④正确;即正确的有3个,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在解题时要注意二次函数的系数与其图象的形状,对称轴,特殊点的关系,也要掌握在图象上表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的方法,同时注意特殊点的运用.2.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是直线x=1.①b2>4ac;②4a﹣2b+c<0;③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x≥3.5;④若(﹣2,y1),(5,y2)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则y1<y2.上述4个判断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可得b2﹣4ac>0,进而判断①正确;根据题中条件不能得出x=﹣2时y的正负,因而不能得出②正确;如果设ax2+bx+c=0的两根为α、β(α<β),那么根据图象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x<α或x>β,由此判断③错误;先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x=﹣2与x=4时的函数值相等,再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即可判断④正确.解答:解:①∵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b2>4ac,故①正确;②x=﹣2时,y=4a﹣2b+c,而题中条件不能判断此时y的正负,即4a﹣2b+c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也可能小于0,故②错误;③如果设ax2+bx+c=0的两根为α、β(α<β),那么根据图象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x<α或x>β,故③错误;④∵二次函数y=ax2+bx+c的对称轴是直线x=1,∴x=﹣2与x=4时的函数值相等,∵4<5,∴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在对称轴的右边,y随x的增大而增大,∴y1<y2,故④正确.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图象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根的判别式的熟练运用.3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c>﹣1 Bb>0 C.2a+b≠0D.9a+c>3b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专题:压轴题;数形结合.分析: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点(0,﹣1)的下方得到c<﹣1;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得a>0,再由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得a、b异号,即b<0;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若x=1,则2a+b=0,故可能成立;由于当x=﹣3时,y>0,所以9a﹣3b+c>0,即9a+c>3b.解答:解:∵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点(0,﹣1)的下方.∴c<﹣1;故A错误;∵抛物线开口向上,∴a>0,∵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x=﹣>0,∴b<0;故B错误;∵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若x=1,即2a+b=0;故C错误;∵当x=﹣3时,y>0,∴9a﹣3b+c>0,即9a+c>3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为抛物线,当a>0,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c);当b2﹣4ac>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b2﹣4ac=0,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b2﹣4ac<0,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4.如图,二次函y=ax2+bx+c(a≠0)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为直线x=,且经过点(2,0),下列说法:①abc<0;②a+b=0;③4a+2b+c<0;④若(﹣2,y1),(,y2)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则y1<y2,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专题:数形结合.分析:①根据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位置、抛物线与y轴交点位置求得a、b、c的符号;②根据对称轴求出b=﹣a;③把x=2代入函数关系式,结合图象判断函数值与0的大小关系;④求出点(﹣2,y1)关于直线x=的对称点的坐标,根据对称轴即可判断y1和y2的大小.解答:解:①∵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a<0,∵二次函数的图象交y轴的正半轴于一点,∴c>0,∵对称轴是直线x=,∴﹣=,∴b=﹣a>0,∴abc<0.故①正确;②∵由①中知b=﹣a,∴a+b=0,故②正确;③把x=2代入y=ax2+bx+c得:y=4a+2b+c,∵抛物线经过点(2,0),∴当x=2时,y=0,即4a+2b+c=0.故③错误;④∵(﹣2,y1)关于直线x=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y1),又∵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3,∴y1<y2.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系数的关系的应用,注意:当a>0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当a<0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5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一部分,且过点A(3,0),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2>4ac B.ac>0 C.a﹣b+c>0 D.4a+2b+c<0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有b2﹣4ac>0可对A进行判断;由抛物线开口向下得a<0,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得c>0,则可对B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1,0),所以a﹣b+c=0,则可对C选项进行判断;由于x=2时,函数值大于0,则有4a+2b+c>0,于是可对D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即b2>4ac,所以A选项正确;∵抛物线开口向下,∴a<0,∵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c>0,∴ac<0,所以B选项错误;∵抛物线过点A(3,0),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1,∴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1,0),∴a﹣b+c=0,所以C选项错误;∵当x=2时,y>0,∴4a+2b+c>0,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为抛物线,当a>0,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c);当b2﹣4ac>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b2﹣4ac=0,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b2﹣4ac<0,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6.二次函数y=ax2+bx﹣1(a≠0)的图象经过点(1,1),则代数式1﹣a﹣b的值为()A.﹣3 B﹣1 C.2 D.5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整体思想.分析:把点(1,1)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a+b,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二次函数y=ax2+bx﹣1(a≠0)的图象经过点(1,1),∴a+b﹣1=1,∴a+b=2,∴1﹣a﹣b=1﹣(a+b)=1﹣2=﹣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7.将抛物线y=x2平移得到抛物线y=(x+2)2,则这个平移过程正确的是()A.向左平移2个单位 B.向右平移2个单位C向上平移2个单位D.向下平移2个单位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分析:根据图象左移加,可得答案.解答:解:将抛物线y=x2平移得到抛物线y=(x+2)2,则这个平移过程正确的是向左平移了2个单位,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函数图象平移规律是:左加右减,上加下减.8.将抛物线y=(x﹣1)2+3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A.(0,2)B.(0,3)C.(0,4)D.(0,7)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专题:几何变换.分析:先根据顶点式确定抛物线y=(x﹣1)2+3的顶点坐标为(1,3),再利用点的平移得到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0,3),于是得到移后抛物线解析式为y=x2+3,然后求平移后的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解答:解:抛物线y=(x﹣1)2+3的顶点坐标为(1,3),把点(1,3)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的坐标为(0,3),所以平移后抛物线解析式为y=x2+3,所以得到的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由于抛物线平移后的形状不变,故a不变,所以求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通常可利用两种方法:一是求出原抛物线上任意两点平移后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二是只考虑平移后的顶点坐标,即可求出解析式.9.如果将抛物线y=x2向右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A.y=x2﹣1 B.y=x2+1 C.y=(x﹣1)2D.y=(x+1)2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专题:几何变换.分析:先得到抛物线y=x2的顶点坐标为(0,0),再得到点(0,0)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的坐标为(1,0),然后根据顶点式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解答:解:抛物线y=x2的顶点坐标为(0,0),把点(0,0)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的坐标为(1,0),所以所得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1)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由于抛物线平移后的形状不变,故a不变,所以求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通常可利用两种方法:一是求出原抛物线上任意两点平移后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二是只考虑平移后的顶点坐标,即可求出解析式.二.填空题(共6小题)10.某厂今年一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为a元,以后每月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与上月相比增长率都是x,则该厂今年三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y(元)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a(1+x)2.考点: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专题:计算题.分析:由一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为a元,根据题意可以得到2月份研发资金为a×(1+x),而三月份在2月份的基础上又增长了x,那么三月份的研发资金也可以用x表示出来,由此即可确定函数关系式.解答:解:∵一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为a元,2月份起,每月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与上月相比增长率都是x,∴2月份研发资金为a×(1+x),∴三月份的研发资金为y=a×(1+x)×(1+x)=a(1+x)2.故填空答案:a(1+x)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二次函数列解析式,此题是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可以用公式a(1±x)2=b来解题.11.如图是一个横断面为抛物线形状的拱桥,当水面宽4米时,拱顶(拱桥洞的最高点)离水面2米,水面下降1米时,水面的宽度为米.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专题:函数思想.分析:根据已知得出直角坐标系,进而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再通过把y=﹣1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出水面宽度,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横轴x通过AB,纵轴y通过AB中点O且通过C点,则通过画图可得知O为原点,抛物线以y轴为对称轴,且经过A,B两点,OA和OB可求出为AB的一半2米,抛物线顶点C坐标为(0,2),通过以上条件可设顶点式y=ax2+2,其中a可通过代入A点坐标(﹣2,0),2+2,当水面下降1米,通过抛物线在图上的观察可转化为:当y=﹣1时,对应的抛物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直线y=﹣1与抛物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把y=﹣1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出:2+2,解得:x=,所以水面宽度增加到米,故答案为: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根据已知建立坐标系从而得出二次函数解析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如图的一座拱桥,当水面宽AB为12m时,桥洞顶部离水面4m,已知桥洞的拱形是抛物线,以水平方向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选取点A为坐标原点时的抛物线解析式是y=﹣(x﹣6)2+4,则选取点B为坐标原点时的抛物线解析式是y=﹣(x+6)2+4 .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题意得出A点坐标,进而利用顶点式求出函数解析式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y=a(x+6)2+4,将(﹣12,0)代入得出,0=a(﹣12+6)2+4,解得:a=﹣,∴选取点B为坐标原点时的抛物线解析式是:y=﹣(x+6)2+4.故答案为:y=﹣(x+6)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利用顶点式求出函数解析式是解题关键.13.某种商品每件进价为20元,调查表明: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20≤x≤30,且x为整数)出售,可卖出(30﹣x)件.若使利润最大,每件的售价应为25 元.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专题:销售问题.分析:本题是营销问题,基本等量关系:利润=每件利润×销售量,每件利润=每件售价﹣每件进价.再根据所列二次函数求最大值.解答:解:设最大利润为w元,则w=(x﹣20)(30﹣x)=﹣(x﹣25)2+25,∵20≤x≤30,∴当x=25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25,故答案是:25.点评:本题考查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实际应用.此题为数学建模题,借助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4.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一部分,其对称轴为直线x=1,若其与x轴一交点为A(3,0),则由图象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1<x<3 .考点: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得出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结合图象可得出ax2+bx+c<0的解集.解答:解:由图象得:对称轴是x=1,其中一个点的坐标为(3,0)∴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1,0)利用图象可知:ax2+bx+c<0的解集即是y<0的解集,∴﹣1<x<3故填:﹣1<x<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很好地利用数形结合,题目非常典型.15.请写出一个以直线x=﹣2为对称轴,且在对称轴左侧部分是上升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可以是y=﹣(x+2)2等.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专题:开放型.分析:在对称轴左侧部分是上升的抛物线必然开口向下,即a<0,直线x=﹣2为对称轴可直接利用配方法的形式写出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答:解:根据题意得:y=﹣(x+2)2.(答案不唯一).点评:配方法:将解析式化为顶点式y=a(x﹣h)2+k,顶点坐标是(h,k),对称轴是x=h.二次函数当a >0,函数开口向上,当a<0,函数开口向下.三.解答题(共8小题)16.如图,抛物线y=ax2+2x+c经过点A(0,3),B(﹣1,0),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的顶点为点D,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E,连接BD,求BD的长.注: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坐标是(﹣,).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1)将A与B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出a与c的值,即可确定出抛物线解析式;(2)利用顶点坐标公式表示出D点坐标,进而确定出E点坐标,得到DE与OE的长,根据B点坐标求出BO的长,进而求出BE的长,在直角三角形BE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解答:解:(1)∵抛物线y=ax2+2x+c经过点A(0,3),B(﹣1,0),∴将A与B坐标代入得:,解得:,则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2)点D为抛物线顶点,由顶点坐标(﹣,)得,D(1,4),∵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E,∴DE=4,OE=1,∵B(﹣1,0),∴BO=1,∴BE=2,在Rt△BE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2.点评: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的关键.17.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和B(1,0)两点,交y轴于点C(0,3),点C、D是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对对称点,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B、D.(1)请直接写出D点的坐标.(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使一次函数值大于二次函数值的x的取值X围.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专题:待定系数法.分析:(1)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来求点D的坐标;(2)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a≠0,a、b、c常数),把点A、B、C的坐标分别代入函数解析式,列出关于系数a、b、c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它们的值即可;(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和B(1,0)两点,∴对称轴是x==﹣1.又点C(0,3),点C、D是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对对称点,∴D(﹣2,3);(2)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 x+c(a≠0,a、b、c常数),根据题意得,解得,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3)如图,一次函数值大于二次函数值的x的取值X围是x<﹣2或x>1.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应用.另外,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也可以采用顶点式方程.18.已知二次函数y=x2﹣4x+3.(1)用配方法求其图象的顶点C的坐标,并描述该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情况;(2)求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A,B的坐标,及△ABC的面积.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配方后求出顶点坐标即可;(2)求出A、B的坐标,根据坐标求出AB、CD,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解答:解:(1)y=x2﹣4x+3=x2﹣4x+4﹣4+3=(x﹣2)2﹣1,所以顶点C的坐标是(2,﹣1),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解方程x2﹣4x+3=0得:x1=3,x2=1,即A点的坐标是(1,0),B点的坐标是(3,0),过C作CD⊥AB于D,∵AB=2,CD=1,∴S△ABC=AB×CD=×2×1=1.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题目比较典型,难度适中.19.如图,抛物线y=﹣x2+2x+c与x轴交于A,B两点,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N,过顶点M作ME⊥y轴于点E,连结BE交MN于点F,已知点A的坐标为(﹣1,0).(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2)求△EMF与△BNF的面积之比.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分析:(1)直接将(﹣1,0)代入求出即可,再利用配方法求出顶点坐标;(2)利用EM∥BN,则△EMF∽△BNF,进而求出△EMF与△BNE的面积之比.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1)2+2×(﹣1)+c=0,解得:c=3,∴y=﹣x2+2x+3,∵y=﹣x2+2x+3=﹣(x﹣1)2+4,∴顶点M(1,4);(2)∵A(﹣1,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点B(3,0),∴EM=1,BN=2,∵EM∥BN,∴△EMF∽△BNF,∴=()2=()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EMF∽△BNF是解题关键.20.实验数据显示,一般成人喝半斤低度白酒后,1.5小时内其血液中酒精含量y(毫克/百毫升)与时间x(时)的关系可近似地用二次函数y=﹣200x2+400x刻画;1.5小时后(包括1.5小时)y与x可近似地用反比例函数y=(k >0)刻画(如图所示).(1)根据上述数学模型计算:①喝酒后几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②当x=5时,y=45,求k的值.(2)按国家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百毫升时属于“酒后驾驶”,不能驾车上路.参照上述数学模型,假设某驾驶员晚上20:00在家喝完半斤低度白酒,第二天早上7:00能否驾车去上班?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专题:应用题;数形结合.分析:(1)①利用y=﹣200x2+400x=﹣200(x﹣1)2+200确定最大值;②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2)求出x=11时,y的值,进而得出能否驾车去上班.解答:解:(1)①y=﹣200x2+400x=﹣200(x﹣1)2+200,∴x=1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200(毫克/百毫升);②∵当x=5时,y=45,y=(k>0),∴k=xy=45×5=225;(2)不能驾车上班;理由:∵晚上20:00到第二天早上7:00,一共有11小时,∴将x=11代入y=,则y=>20,∴第二天早上7:00不能驾车去上班.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综合应用,根据图象得出正确信息是解题关键.21.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前夕,某体育用品店购进一批单价为40元的球服,如果按单价60元销售,那么一个月内可售出240套.根据销售经验,提高销售单价会导致销售量的减少,即销售单价每提高5元,销售量相应减少20套.设销售单价为x(x≥60)元,销售量为y套.(1)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月销售额为14000元;(3)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才能在一个月内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参考公式: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坐标是].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专题:销售问题.分析:(1)根据销售量=240﹣(销售单价每提高5元,销售量相应减少20套)列函数关系即可;(2)根据月销售额=月销售量×销售单价=14000,列方程即可求出销售单价;(3)设一个月内获得的利润为w元,根据利润=1套球服所获得的利润×销售量列式整理,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解答.解答:解:(1),∴y=﹣4x+480(x≥60);(2)根据题意可得,x(﹣4x+480)=14000,解得,x1=70,x2=50(不合题意舍去),∴当销售价为70元时,月销售额为14000元.(3)设一个月内获得的利润为w元,根据题意,得w=(x﹣40)(﹣4x+480),=﹣4x2+640x﹣19200,=﹣4(x﹣80)2+6400,当x=80时,w的最大值为6400∴当销售单价为80元时,才能在一个月内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6400元.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并涉及到了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公式,熟练记忆公式是解题关键.。
2015届中考数学总复习-二十六-图形的平移精练精析1-华东师大版
图形的变化——图形的平移1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2cm得到△DEF,若△ABC的周长为16cm,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A.16cm B.18cm C.20cm D.22cm2.如图,如果把△ABC的顶点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1格到达A′点,连接A′B,则线段A′B 与线段AC的关系是()A.垂直 B.相等 C.平分 D.平分且垂直3.已知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A.(1,2)B.(2,9)C.(5,3)D.(﹣9,﹣4)4如图,将边长为4个单位的等边△ABC沿边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A.12 B.16 C.20 D.245如图,已知∠EFD=∠BCA,BC=EF,AF=DC.若将△ABC沿AD向右平移,使点C与点D重合,则所得到的图形形状是()A.梯形 B.平行四边形C.矩形 D.等边三角形6.如图将等腰直角△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A1B1C1,若BC=3,△ABC与△A1B1C1重叠部分面积为2,则BB1=()A.1 B.C.D.27.如图,EF是△ABC的中位线,AD是中线,将△AEF沿AD方向平移到△A1E1F1的位置,使E1、F1落在BC 边上,此时点A1恰好落在EF上,已知△AEF的面积是7,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7 B.14 C.21 D.288如图,在Rt△ABC中,∠C=90°,AC=4,将△ABC沿CB向右平移得到△DEF,若四边形ABED的面积等于8,则平移距离等于()A.2 B.4 C.8 D.16二.填空题(共8小题)9.如图,将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沿其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A′B′C′,当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2时,它移动的距离AA′等于_________ .10.如图,在△ABC中,AB=4,BC=6,∠B=60°,将△ABC沿射线BC的方向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连接A′C,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 .1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1),点B(﹣2,1),平移线段AB,使点A落在A1(0,﹣1),点B落在点B1,则点B1的坐标为_________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1,3),将线段O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O′A′,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 的坐标是_________ .14如图,矩形ABCD中,AB=3cm,BC=4cm.沿对角线AC剪开,将△ABC向右平移至△A1BC1位置,成图(2)的形状,若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cm2,则平移的距离AA1= _________ cm.15.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_________ .16.如图,已知A(﹣3,1),B(﹣1,﹣1),C(﹣2,0),曲线ACB是以C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把此曲线沿x轴正方向平移,当点C运动到C′(2,0)时,曲线ACB描过的面积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小题)17.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AOB的顶点均在格点上,(1)B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_________ ;(2)将△AOB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1O1B1,请画出△A1O1B1;(3)在(2)的条件下,A1的坐标为_________ .18.如图,△ABC中,AB=BC,将△ABC沿直线BC平移到△DCE(使B与C重合),连接BD,求∠BDE的度数.19.如图,在方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的三个顶点均为格点,将△ABC沿x轴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根据所给的直角坐标系(O是坐标原点),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平移后的△A′B′C′,并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2)求出在整个平移过程中,△ABC扫过的面积.20.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16,BC=8.现将△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a个单位到△DEF的位置.(1)当a=4时,求△ABC所扫过的面积;(2)连接AE、AD,设AB=5,当△ADE是以DE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a的值.21.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再把△ACD沿CA方向平移得到△A′C′D′.(1)证明△A′AD′≌△CC′B;(2)若∠ACB=30°,试问当点C'在线段AC上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并请说明理由.2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C,若将△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BC长的距离,得到△CEF,连接AE.(1)试猜想,AE与CF有何位置上的关系?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2)若BC=10,tan∠ACB=时,求AB的长.23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3,且AB=AC,现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长度得到△EFA.(1)求四边形CEFB的面积;(2)试判断AF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BEC=15°,求AC的长.图形的变化——图形的平移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2cm得到△DEF,若△ABC的周长为16cm,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A.16cm B.18cm C.20cm D.22cm考点:平移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得出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F+DF=2+AB+BC+2+AC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将周长为16cm的△ABC沿BC向右平移2cm得到△DEF,∴AD=CF=2cm,BF=BC+CF=BC+2cm,DF=AC;又∵AB+BC+AC=16cm,∴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F+DF=2+AB+BC+2+AC=20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得到CF=AD,DF=AC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如果把△ABC的顶点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1格到达A′点,连接A′B,则线段A′B 与线段AC的关系是()A.垂直B.相等C.平分D.平分且垂直考点:平移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网格型.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利用勾股定理结合网格结构即可判断线段A′B与线段AC的关系.解答:解:如图,将点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1格到达A′点,连接A′B,与线段AC 交于点O.∵A′O=OB=,AO=OC=2,∴线段A′B与线段AC互相平分,又∵∠AOA′=45°+45°=90°,∴A′B⊥AC,∴线段A′B与线段AC互相垂直平分.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勾股定理,正确利用网格求边长长度及角度是解题的关键.3.已知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A.(1,2)B(2,9)C(5,3)D.(﹣9,﹣4)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点A、C的坐标确定出平移规律,再求出点D的坐标即可.解答:解:∵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平移规律为向右5个单位,向上3个单位,∵点B(﹣4,﹣1),∴点D的坐标为(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4如图,将边长为4个单位的等边△ABC沿边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A.12 B.16 C.20 D.24考点:平移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易得AD=BE=2,那么四边形ABFD的周长即可求得.解答:解:∵将边长为4个单位的等边△ABC沿边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AD=BE=2,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均为4.∴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E+FE+DF=1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移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关键是找到所求四边形的各边长.5.如图,已知∠EFD=∠BCA,BC=EF,AF=DC.若将△ABC沿AD向右平移,使点C与点D重合,则所得到的图形形状是()A.梯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D.等边三角形考点:平移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首先根据平移后点C与点D重合,AF=DC,得到点A和点F重合,然后根据∠EFD=∠BCA,得到BC∥EF,从而判定所得到的图形形状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解:∵平移后点C与点D重合,AF=DC,∴点A和点F重合,∵∠EFD=∠BCA,∴BC∥EF,∵BC=EF,∴所得到的图形形状是平行四边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难度不大.6.如图将等腰直角△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A1B1C1,若BC=3,△ABC与△A1B1C1重叠部分面积为2,则BB1=()A. 1 B.C.D.2考点:平移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重叠部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B1C=2x,则B1C边上的高为x,根据重叠部分的面积列方程求x,再求BB1.解答:解:设B1C=2x,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重叠部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1C边上的高为x,∴×x×2x=2,解得x=(舍去负值),∴B1C=2,∴BB1=BC﹣B1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关键是判断重叠部分图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斜边长.7.如图,EF是△ABC的中位线,AD是中线,将△AEF沿AD方向平移到△A1E1F1的位置,使E1、F1落在BC 边上,此时点A1恰好落在EF上,已知△AEF的面积是7,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7 B14 C.21 D.28考点:平移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知S△ABC=4S△AEF,再根据平移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可知S△A1E1F1=S△AEF,然后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EF是△ABC的中位线,∴S△ABC=4S△AEF=4×7=28,∵△AEF沿AD方向平移到△A1E1F1,∴S△A1E1F1=S△AEF=7,∴阴影部分的面积=28﹣7﹣7=1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把三角形分成的小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的.8如图,在Rt△ABC中,∠C=90°,AC=4,将△ABC沿CB向右平移得到△DEF,若四边形ABED的面积等于8,则平移距离等于()A. 2 B 4 C.8 D.16考点:平移的性质.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可得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将△ABC沿CB向右平移得到△DEF,四边形ABED的面积等于8,AC=4,∴平移距离=8÷4=2.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二.填空题(共8小题)9.如图,将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沿其对角线AC剪开,再把△ABC沿着AD方向平移,得到△A′B′C′,当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2时,它移动的距离AA′等于4或8 .考点:平移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动点问题.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阴影部分是平行四边形,△AA′H与△HCB′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若设AA′=x,则阴影部分的底长为x,高A′D=2﹣x,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列出方程求解.解答:解:设AC交A′B′于H,∵∠A=45°,∠D=90°∴△A′H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AA′=x,则阴影部分的底长为x,高A′D=12﹣x∴x•(12﹣x)=32∴x=4或8,即AA′=4或8cm.故答案为:4或8.点评: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解决本题关键是抓住平移后图形的特点,利用方程方法解题.10.如图,在△ABC中,AB=4,BC=6,∠B=60°,将△ABC沿射线BC的方向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连接A′C,则△A′B′C的周长为12 .考点:平移的性质.分析:根据平移性质,判定△A′B′C为等边三角形,然后求解.解答:解:由题意,得BB′=2,∴B′C=BC﹣BB′=4.由平移性质,可知A′B′=AB=4,∠A′B′C=∠ABC=60°,∴A′B′=B′C,且∠A′B′C=60°,∴△A′B′C为等边三角形,∴△A′B′C的周长=3A′B′=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移的性质,熟知图形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1),点B(﹣2,1),平移线段AB,使点A落在A1(0,﹣1),点B落在点B1,则点B1的坐标为(1,1).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1、B1的位置,然后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B1的坐标即可.解答:解:通过平移线段AB,点A(﹣3,﹣1)落在(0,﹣1),即线段AB沿x轴向右移动了3格.如图,点B1的坐标为(1,1).故答案为:(1,1).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1,3),将线段O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O′A′,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1,3).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点向左平移a个单位,坐标P(x,y)⇒P(x﹣a,y)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点A坐标为(1,3),∴线段O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1﹣2,3),即(﹣1,3),故答案为:(﹣1,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关键是掌握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 的坐标是(2,﹣2).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首先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可得B点坐标,然后再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符号改变可得答案.解答:解: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B的坐标为(﹣1+3,2),即(2,2),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2,﹣2),故答案为:(2,﹣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以及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变化规律.14如图,矩形ABCD中,AB=3cm,BC=4cm.沿对角线AC剪开,将△ABC向右平移至△A1BC1位置,成图(2)的形状,若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cm2,则平移的距离AA1= 2 cm.考点:平移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假设AA1=x,DA1=4﹣x,再利用平移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求出x的值即可.解答:解:∵矩形ABCD中,AB=3cm,BC=4cm.沿对角线AC剪开,将△ABC向右平移至△A1BC1位置,成图(2)的形状,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cm2,设AA1=x,∴DA1=4﹣x,∴NA1×DA1=3,∴NA1=,∵NA1∥CD,∴,∴,解得:x=2则平移的距离AA1=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10 .考点:平移的性质.分析: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将周长为8的△ABC沿边BC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AD=1,BF=BC+CF=BC+1,DF=AC,又∵AB+BC+AC=10,∴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F+DF=1+AB+BC+1+AC=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得到CF=AD,DF=AC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已知A(﹣3,1),B(﹣1,﹣1),C(﹣2,0),曲线ACB是以C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把此曲线沿x轴正方向平移,当点C运动到C′(2,0)时,曲线ACB描过的面积为8 .考点:平移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连接AB和A′B′,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平行四边形ABB′A′的面积即是曲线ACB描过的面积,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连接AB和A′B′,过点B作BD⊥AA′,如下图所示: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平行四边形ABB′A′的面积即是曲线ACB描过的面积,∵S▱ABB′A′=AA′×BD=CC′×BD=4×2=8.∴曲线ACB描过的面积为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平移的性质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将曲线ACB描过的面积转化为求平行四边形ABB′A′的面积.三.解答题(共7小题)17.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AOB的顶点均在格点上,(1)B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3,2);(2)将△AOB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A1O1B1,请画出△A1O1B1;(3)在(2)的条件下,A1的坐标为(﹣2,3).考点:作图-平移变换;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专题:作图题.分析:(1)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解答;(2)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O、B向左平移后的对应点A1、O1、B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3)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即可.解答:解:(1)B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3,2);(2)△A1O1B1如图所示;(3)A1的坐标为(﹣2,3).故答案为:(1)(﹣3,2);(3)(﹣2,3).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平移变换作图,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ABC中,AB=BC,将△ABC沿直线BC平移到△DCE(使B与C重合),连接BD,求∠BDE的度数.考点:平移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平移的性质得AB=DC,AB∥CD,AC∥DE,利用AB=BC可判断四边形ABCD为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得AC⊥BD,而AC∥DE,所以BD⊥DE,则∠BDE=90°.解答:解:∵△ABC沿直线BC平移到△DCE(使B与C重合),∴AB=DC,AB∥CD,AC∥DE,∴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BC,∴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而AC∥DE,∴BD⊥DE,∴∠BDE=9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也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19如图,在方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的三个顶点均为格点,将△ABC沿x轴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根据所给的直角坐标系(O是坐标原点),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平移后的△A′B′C′,并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2)求出在整个平移过程中,△ABC扫过的面积.考点:作图-平移变换.专题:作图题.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即可;(2)观图形可得△ABC扫过的面积为四边形AA′B′B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的和,然后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平移后的△A′B′C′如图所示;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5)、(﹣4,0)、(﹣1,0);(2)由平移的性质可知,四边形AA′B′B是平行四边形,∴△ABC扫过的面积=S四边形AA'B'B+S△ABC=B′B•AC+BC•AC=5×5+×3×5=25+=.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平移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16,BC=8.现将△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a个单位到△DEF的位置.(1)当a=4时,求△ABC所扫过的面积;(2)连接AE、AD,设AB=5,当△ADE是以DE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a的值.考点:平移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1)要求△ABC所扫过的面积,即求梯形ABFD的面积,根据题意,可得AD=4,BF=2×8﹣4=12,所以重点是求该梯形的高,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2)此题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AD=DE时,根据平移的性质,则AD=DE=AB=5;②当AE=DE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进行计算.解答:解:(1)△ABC所扫过面积即梯形ABFD的面积,作AH⊥BC于H,∴S△ABC=16,BC•AH=16,AH===4,∴S梯形ABFD=×(AD+BF)×AH=(4+12)×4=32;(2)①当AD=DE时,a=5;②当AE=DE时,取BE中点M,则AM⊥B C,∵S△ABC=16,∴BC•AM=16,∴×8×AM=16,∴AM=4;在Rt△AMB中,BM===3,此时,a=BE=6.综上,a=5,6.点评:熟悉平移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21.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再把△ACD沿CA方向平移得到△A′C′D′.(1)证明△A′AD′≌△CC′B;(2)若∠ACB=30°,试问当点C'在线段AC上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并请说明理由.考点:平移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根据已知利用SAS判定△A′AD′≌△CC′B;(2)由已知可推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只要再证明一组邻边相等即可确定四边形ABC′D′是菱形,由已知可得到BC′=AC,AB=AC,从而得到AB=BC′,所以四边形ABC′D′是菱形.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C′D′由△ACD平移得到,∴A′D′=AD=CB,AA′=CC′,A′D′∥AD∥BC.∴∠D′A′C′=∠BCA.∴△A′AD′≌△CC′B.(2)解:当点C′是线段AC的中点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矩形,△A′C′D′由△ACD平移得到,∴C′D′=CD=AB.由(1)知AD′=C′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在Rt△ABC中,点C′是线段AC的中点,∴BC′=AC.而∠ACB=30°,∴AB=AC.∴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评:本题即考查了全等的判定及菱形的判定,注意对这两个判定定理的准确掌握.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2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C,若将△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BC长的距离,得到△CEF,连接AE.(1)试猜想,AE与CF有何位置上的关系?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2)若BC=10,tan∠ACB=时,求AB的长.考点:平移的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专题:探究型.分析:(1)由平移可得,∠ACB=∠FEC,AC=CE=EF=AF,那么四边形ACEF是菱形,由邻边相等可得到是菱形,所以对角线互相垂直;(2)作出BC边上高AD,利用AC,及tan∠ACB的值,求得AD,CD长,进而得到BD长,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1)AE⊥CF证明:如图,连接AF,∵AC=BC,又∵△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BC长的距离,∴AC=CE=EF=AF.∴四边形ACEF是菱形.∴AE⊥CF.(2)如图,作AD⊥BC于D.∵tan∠AC B=,设AD=3KDC=4K,在Rt△ADC中,AC=10,∵AD2+DC2=AC2∴K=2.∴AD=6cm,DC=8cm.∴BD=2cm.在Rt△ADB中,根据勾股定理:AB=2cm.点评:平移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作高构造已给三角函数所在的直角三角形是常用的辅助线作法.23.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3,且AB=AC,现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长度得到△EFA.(1)求四边形CEFB的面积;(2)试判断AF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BEC=15°,求AC的长.考点:平移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专题:综合题.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S△EFA=S△BAF=S△ABC,从而便可得到四边形CEFB的面积;(2)由已知可证得平行四边形EFBA为菱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到AF与BE的位置关系为垂直;(3)作BD⊥AC于D,结合三角形的面积求解.解答:解:(1)由平移的性质得AF∥BC,且AF=BC,△EFA≌△ABC∴四边形AFBC为平行四边形S△EFA=S△BAF=S△ABC=3∴四边形EFBC的面积为9;(2)BE⊥AF证明:由(1)知四边形AFBC为平行四边形∴BF∥AC,且BF=AC又∵AE=CA∴四边形EFBA为平行四边形又已知AB=AC∴AB=AE∴平行四边形EFBA为菱形∴BE⊥AF;(3)如上图,作BD⊥AC于D∵∠BEC=15°,AE=AB∴∠EBA=∠BEC=15°∴∠BAC=2∠BEC=30°∴在Rt△BAD中,AB=2BD设BD=x,则AC=AB=2x∵S△ABC=3,且S△ABC=AC•BD=•2x•x=x2∴x2=3∵x为正数∴x=∴AC=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移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及推理计算能力.。
中考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知识点汇总及典例分析
中考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知识梳理】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 坐标平面上的点与 有序实数对 构成一一对应;2. 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3. 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4. 点P (a ,b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5.两点之间的距离二、函数的概念1.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 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使解析式 (2)实际问题具有 意义3.函数的表示方法; (1) (2) (3) 三、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1.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k≠0). 2.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是经过( , )和( , )两点的一条直线.4.若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中,k 相等,表示两直线 ;若两直线垂直,则 。
5.的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直线越 ;四、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1.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 或 或 (k 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k >0,b >0k >0,b <0k <0,b >0k <0,21212211P P )0()0()2(y y y P y P -=, ,,,21212211P P )0()0()1(x x x P x P -=, , ,, 3.k 的几何含义:反比例函数y =k x(k≠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 =k x(k≠0)上任意一点P 作x 轴、y 轴垂线,设垂足分别为A 、B ,则所得矩形OAPB 的面积为 。
【例题精讲】 例1.函数22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例2.已知点(13)A m -,与点(21)B n +,关于x 轴对称,则m = ,n = . 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是(10,0),点B 的 坐标为(8,0),点C 、D 在以OA 为直径的半圆M 上,且四边形OCDB 是平行四边形,点C 的坐标为例4.一次函数y=(3a+2)x -(4-b),求满足下列条件的a 、b 的取值范围。
平面直角坐标系2--华师大版
·
·
·B ·
3
( 2, 3 ) ( 3,2 )
·
1
2
4
5
x
横轴
D ( -4,- 3 )
·
· E
( 1,- 2 )
-4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4,3), B(-2,3),C(-4,-1),D(2,-2), E(0,-1) 。
纵轴 y 5 4 3 2 1
B
·
-1
A
·
4 5 x 横轴
C
-4
作业
1、写出已知坐标的点所在的象限或坐标轴。 ⑴A(-3,0); ⑵B(2,-4);⑶C(1,2);⑷D(-1,-3);⑸E(0,2);⑹ F(-1.2,+1) 2、写出下列各点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⑴A(1,2); ⑵B(2,-3);⑶C(-3,-4);⑷D(-4,5);
3、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以P(3,0),为圆心,5为半径的 圆,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D两点,并求出 A、B、C、D的坐标。 4、抄两个性质。
第一象限
横轴
x
水平向右为正方面的数轴 为横轴或x轴; 垂直向上为正方面的数轴 为纵轴或y轴;
③
0 -4 -3 -2 -1 -1 -2 原点 -3 第三象限 -4
1 2 3 4 5
第四象限
结构:象限
注 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纵轴 y
5 4 3 2
A点在x 轴上的坐标为3 A点在y 轴上的坐标为2 A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坐标为(3, 2) 记作:A(3,2)
由此得出:任何一个在y轴 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
作业:
(1)《课本》P79#2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组的分别顺 次连接,看觉得它象什么?
2015届中考数学总复习-十六-反比例函数精练精析1-华东师大版
函数——反比例函数1一.选择题(共8小题)1.关于x的函数y=k(x+1)和y=(k≠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A.B.C.D.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mx+m与y=(m≠0)的图象可能是()A.B.C.D.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1与y=﹣(k≠0)的图象大致是()A.B.C.D.4.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kx﹣k+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那么正比例函数y=kx和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A. B. C.D.6.反比例函数y=在每个象限内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A.m<0 B.m>0 C.m>﹣1 D.m<﹣17.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取值范围是()A.k>1 B.k>0 C.k≥1 D.k<18.关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象经过点(1,1) B.两个分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C.两个分支关于x轴成轴对称 D.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二.填空题(共8小题)9如图,一次函数y=m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M⊥x轴,垂足为M,连接BM,若S△ABM=3,则k的值是_________ .10双曲线y=所在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则满足条件的一个数值k为_________ .11.若函数y=的图象在同一象限内,y随x增大而增大,则m的值可以是__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12.下列关于反比例函数y=的三个结论:①它的图象经过点(7,3);②它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③它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内.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13.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点,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点B,线段AB交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于点C,则△OAC的面积为_________ .14.如图,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Rt△OAB的斜边OA于点D,交直角边AB于点C,点B在x轴上.若△OAC的面积为5,AD:OD=1:2,则k的值为_________ .15.如图,M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一点,MA垂直y轴,垂足为A,△MAO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_________ .16.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Rt△OAB的顶点A,D为斜边OA的中点,则过点D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9小题)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M(0,2)的直线l与x轴平行,且直线l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x>0)和y=(x<0)的图象交于点P、点Q.(1)求点P的坐标;(2)若△POQ的面积为8,求k的值.18.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M(2,1)(1)求该函数的表达式;(2)当2<x<4时,求y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系原点,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其中OA=6,OC=3.已知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BC边上的中点D,交AB于点E.(1)k的值为_________ ;(2)猜想△OCD的面积与△OBE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请说明理由.20.已知反比函数y=,当x=2时,y=3.(1)求m的值;(2)当3≤x≤6时,求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21如图,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且k≠0)经过点A(1,3).(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在x轴正半轴上有一点B,若△AOB的面积为6,求直线AB的解析式.22.如图,函数y=的图象过点A(1,2).(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2)过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为B和C,求四边形ABOC的面积;(3)求证:过此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这两条垂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矩形的面积为定值.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1,0),与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相交于点B(2,1).(1)求m的值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x>0时,不等式的解集.24已知: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交于点A(1,4)、点B(﹣4,n).(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OAB的面积;(3)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5.如图,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点P(﹣,0),且与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相交于点A(﹣2,1)和点B.(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B的坐标,并根据图象回答:当x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函数——反比例函数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关于x的函数y=k(x+1)和y=(k≠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A.B C.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可得经过的象限,一次函数的比例系数和常数项可得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解答:解: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一三象限;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故A、C错误;当k<0时,反比例函数经过第二、四象限;一次函数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B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1)反比例函数y=:当k>0,图象过第一、三象限;当k<0,图象过第二、四象限;(2)一次函数y=kx+b:当k>0,图象必过第一、三象限,当k<0,图象必过第二、四象限.当b>0,图象与y轴交于正半轴,当b=0,图象经过原点,当b<0,图象与y轴交于负半轴.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mx+m与y=(m≠0)的图象可能是()A.B. C.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专题:压轴题.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出m取值,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出m的取值,二者一致的即为正确答案.解答:解:A、由函数y=mx+m的图象可知m>0,由函数y=的图象可知m>0,故A选项正确;B、由函数y=mx+m的图象可知m<0,由函数y=的图象可知m>0,相矛盾,故B选项错误;C、由函数y=mx+m的图象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0,而该直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则m>0,相矛盾,故C选项错误;D、由函数y=mx+m的图象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0,而该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则m<0,相矛盾,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们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1与y=﹣(k≠0)的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得到k的范围,然后根据k的范围判断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解答:解:A、对于y=kx+1经过第一、三象限,则k>0,﹣k<0,所以反比例函数图象应该分布在第二、四象限,所以A选项错误;B、一次函数y=kx+1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所以B选项错误;C、对于y=kx+1经过第二、四象限,则k<0,﹣k>0,所以反比例函数图象应该分布在第一、三象限,所以C选项错误;D、对于y=kx+1经过第二、四象限,则k<0,﹣k>0,所以反比例函数图象应该分布在第一、三象限,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反比例函数y=(k≠0)为双曲线,当k>0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也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4.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kx﹣k+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 C. 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判定k的符号,然后根据k的符号判定一次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解答:解:A、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k>0,所以一次函数图象必定经过第一、三象限,与图示不符,故本选项错误;B、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则k<0.﹣k+2>0,所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与图示不符,故本选项错误;C、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则k<0.﹣k+2>0,所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与图示不符,故本选项错误;D、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k>0,所以一次函数图象必定经过第一、三象限,与图示一致,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们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那么正比例函数y=kx和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A. B.C.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可以确定k、b的符号,根据k、b的符号来判定正比例函数y=kx 和反比例函数y=图象所在的象限.解答:解: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k>0,b<0.∴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图象是C选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们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6.反比例函数y=在每个象限内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A.m<0 B.m>0 C.m>﹣1 D.m<﹣1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m+1<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m+1<0,解得m<﹣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是双曲线;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7.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取值范围是()A.k>1 B.k>0 C.k≥1D.k<1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反比例函数的系数大于0时,在每一支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可得k﹣1>0,解可得k的取值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每一支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可得k﹣1>0,解得k>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①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 <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②当k>0时,在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同一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8.关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象经过点(1,1) B.两个分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C.两个分支关于x轴成轴对称D.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k=2>0,函数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解答:解:A、把点(1,1)代入反比例函数y=得2≠1不成立,故A选项错误;B、∵k=2>0,∴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故B选项错误;C、图象的两个分支关于y=﹣x对称,故C选项错误.D、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k≠0)的性质:①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②当k>0时,在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同一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二.填空题(共8小题)9.如图,一次函数y=m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M⊥x轴,垂足为M,连接BM,若S△ABM=3,则k的值是 3 .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分析:由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和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得:△ABM的面积为△AOM面积的2倍,S△ABM=2S△AOM=|k|.解答:解:由题意得:S△ABM=2S△AOM=3,S△AOM=|k|=,则k=3.故答案为:3.点评: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及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10.双曲线y=所在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则满足条件的一个数值k为3(答案不唯一).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专题:开放型.分析:首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k+1>0,再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双曲线y=所在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k+1>0,解得:k>﹣1,∴k可以等于3(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3(答案不唯一).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对于反比例函数(k≠0),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11.若函数y=的图象在同一象限内,y随x增大而增大,则m的值可以是0 (写出一个即可).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专题:开放型.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得到m﹣1<0,通过解该不等式可以求得m的取值范围,据此可以取一个m值.解答:解:∵函数y=的图象在同一象限内,y随x增大而增大,∴m﹣1<0,解得 m<1.故m可以取0,﹣1,﹣2等值.故答案为:0.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于反比例函数y=,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增大.12.下列关于反比例函数y=的三个结论:①它的图象经过点(7,3);②它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③它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内.其中正确的是①②.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可得①正确;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可得②正确,③错误.解答:解:①∵7×3=21,∴它的图象经过点(7,3),故①正确;②∵k=21>0,∴它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②正确;③它的图象应在第一三象限,故③错误;故答案为:①②.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横纵坐标之积=k.13.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点,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点B,线段AB交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于点C,则△OAC的面积为 2 .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分析:由于AB⊥x轴,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S△AOB=3,S△COB=1,然后利用S△AOC=S△AOB﹣S△COB进行计算.解答:解:∵AB⊥x轴,∴S△AOB=×|6|=3,S△COB=×|2|=1,∴S△AOC=S△AOB﹣S△COB=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k≠0)系数k的几何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14.如图,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Rt△OAB的斜边OA于点D,交直角边AB于点C,点B在x轴上.若△OAC的面积为5,AD:OD=1:2,则k的值为8 .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S△ODE=S△OBC=k,S△AOB=k+5,=,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过D点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E点,∵△ODE的面积和△OBC的面积相等=,∵△OAC的面积为5,∴△OBA的面积=5+,∵AD:OD=1:2,∴OD:OA=2:3,∵DE∥AB,∴△ODE∽△OAB,∴=()2,即=,解得:k=8.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运用,关键是知道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和坐标轴构成的三角形面积的特点以及根据面积转化求出k的值.15.如图,M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一点,MA垂直y轴,垂足为A,△MAO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 4 .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k|=2,然后去绝对值得到满足条件的k的值.解答:解:∵MA垂直y轴,∴S△AOM=|k|,∴|k|=2,即|k|=4,而k>0,∴k=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16.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Rt△OAB的顶点A,D为斜边OA的中点,则过点D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题意设点A坐标(x,),由D为斜边OA的中点,可得出D(x,),从而得出过点D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答:解:设点A坐标(x,),∵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Rt△OAB的顶点A,D为斜边OA的中点,∴D(x,),∴过点D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故答案为:y=.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本知识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同学们应高度关注.三.解答题(共9小题)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M(0,2)的直线l与x轴平行,且直线l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x>0)和y=(x<0)的图象交于点P、点Q.(1)求点P的坐标;(2)若△POQ的面积为8,求k的值.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专题:计算题.分析:(1)由于PQ∥x轴,则点P的纵坐标为2,然后把y=2代入y=得到对应的自变量的值,从而得到P点坐标;(2)由于S△PO Q=S△OMQ+S△OMP,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k|+×|6|=8,然后解方程得到满足条件的k的值.解答:解:(1)∵PQ∥x轴,∴点P的纵坐标为2,把y=2代入y=得x=3,∴P点坐标为(3,2);(2)∵S△POQ=S△OMQ+S△OMP,∴|k|+×|6|=8,∴|k|=10,而k<0,∴k=﹣10.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也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18.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M(2,1)(1)求该函数的表达式;(2)当2<x<4时,求y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专题:待定系数法.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把(2,1)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可得k的值,进而得到解析式;(2)根据y=可得x=,再根据条件2<x<4可得2<<4,再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M(2,1),∴k=2×1=2,∴该函数的表达式为y=;(2)∵y=,∴x=,∵2<x<4,∴2<<4,解得:<y<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正确确定函数解析式.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系原点,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其中OA=6,OC=3.已知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BC边上的中点D,交AB于点E.(1)k的值为9 ;(2)猜想△OCD的面积与△OBE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请说明理由.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矩形的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点D的坐标,从而可得出k的值;(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点D,E在函数的图象上,可得出S△OCD=S△OAE,再由点D为BC的中点,可得出S△OCD=S△OBD,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OA=6,OC=3,点D为BC的中点,∴D(3,3).∴k=3×3=9,故答案为9;(2)S△OCD=S△OBE,理由是:∵点D,E在函数的图象上,∴S△OCD=S△OAE=,∵点D为BC的中点,∴S△OCD=S△OBD,即S△OBE=,∴S△OCD=S△OBE.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以及矩形的性质,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中等.20.已知反比函数y=,当x=2时,y=3.(1)求m的值;(2)当3≤x≤6时,求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专题:代数综合题.分析:(1)把x、y的值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通过方程来求m的值;(2)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进行解答.解答:解:(1)把x=2时,y=3代入y=,得3=,解得:m=﹣1;(2)由m=﹣1知,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当x=3时,y=2;当x=6时,y=1.∴当3≤x≤6时,由于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1≤y≤2.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1)题,实际上是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待定系数的方程.21.如图,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且k≠0)经过点A(1,3).(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在x轴正半轴上有一点B,若△AOB的面积为6,求直线AB的解析式.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专题: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把A(1,3)代入反比例函数y=可得k的值,进而得到解析式;(2)根据△AOB的面积为6求出B点坐标,再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把A、B两点代入可得k、b的值,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且k≠0)经过点A(1,3),∴3=,解得:k=3,∴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设B(a,0),则BO=a,∵△AOB的面积为6,∴•a•3=6,解得:a=4,∴B(4,0),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经过A(1,3),B(4,0),∴,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关键是正确求出B点坐标.22.如图,函数y=的图象过点A(1,2).(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2)过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为B和C,求四边形ABOC的面积;(3)求证:过此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这两条垂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矩形的面积为定值.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析:(1)将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出k值;(2)由于点A是反比例函数上一点,矩形ABOC的面积S=|k|.(3)设图象上任一点的坐标(x,y),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函数y=的图象过点A(1,2),∴将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2=,解得:k=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点A是反比例函数上一点,∴矩形ABOC的面积S=AC•AB=|xy|=|k|=2.(3)设图象上任一点的坐标(x,y),∴过这点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矩形面积为|xy|=|k|=2,∴矩形的面积为定值.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y=中k的几何意义,注意掌握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1,0),与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相交于点B(2,1).(1)求m的值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x>0时,不等式的解集.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分析:(1)将B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求出m的值,将A和B的坐标分别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中,得到关于k与b的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集得到k与b的值,确定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由B的横坐标为2,将x轴正半轴分为两部分,找出一次函数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时x的范围,即为所求不等式的解集.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B(2,1),∴将B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m=1×2=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1,0)、B(2,1)两点,∴将A和B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由图象可知:当x>0时,不等式kx+b>的解集为x>2.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以及待定系数法的运用,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本题第二问的关键.24.已知: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交于点A(1,4)、点B(﹣4,n).(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OAB的面积;(3)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分析:(1)把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的坐标,把A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即可;(2)求出直线AB与y轴的交点C的坐标,分别求出△ACO和△BOC的面积,然后相加即可;(3)根据A、B的坐标结合图象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把A点(1,4)分别代入反比例函数y=,一次函数y=x+b,得k=1×4,1+b=4,解得k=4,b=3,∴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一次函数解析式是y=x+3;(2)如图,设直线y=x+3与y轴的交点为C,当x=﹣4时,y=﹣1,∴B(﹣4,﹣1),当x=0时,y=+3,∴C(0,3),∴S△AOB=S△AOC+S△BOC==;(3)∵B(﹣4,﹣1),A(1,4),∴根据图象可知:当x>1或﹣4<x<0时,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一次函数的图象等知识点,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用了数形结合思想.25.如图,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点P(﹣,0),且与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相交于点A(﹣2,1)和点B.(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B的坐标,并根据图象回答:当x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函数解析式;(2)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得函数图象的交点,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位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下方,可得答案.解答:解:(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点P(﹣,0)和A(﹣2,1),∴,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3,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过点A(﹣2,1),∴,解得m=﹣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解得,或,∴B(,﹣4)由图象可知,当﹣2<x<0或x>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是求函数解析式的关键.。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卷:平面直角坐标系(含解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1, 2)所在的象限是()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点 P( x﹣ 1, x+1)不行能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 x2+1)所在的象限是()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有一点,点到轴的距离为3,到轴的距离为 4,则点的坐标是()A. B. C. D.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对称中心,把点 A (3, 4)逆时针旋转90°,获得点 B ,则点 B 的坐标为()A.( 4, -3)B.( -4, 3)C.( -3, 4)D. ( -3, -4)6. 抛物线(m是常数)的极点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对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 B. C. D.8. 已知 a、b、 c 为常数,点P(a, c)在第二象限,则对于x 的方程 ax2 +bx+c=0 根的状况是()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没有实数根D. 没法判断9.假如直线AB 平行于 y 轴,则点 A ,B 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A. 横坐标相等B. 纵坐标相等C. 横坐标的绝对值相等D. 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10.如图, CB=1 ,且 OA=OB , BC⊥ OC,则点 A 在数轴上表示的实数是()A. B.﹣ C. D.﹣11. 小莹和小博士下棋,小莹执圆子,小博士执方剂.如图,棋盘中心方剂的地点用(﹣1, 0)表示,右下角方剂的地点用( 0,﹣ 1)表示.小莹将第 4 枚圆子放入棋盘后,全部棋子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他放的地点是()A. (﹣ 2,1)B. (﹣ 1, 1)C. ( 1,﹣ 2)D. (﹣ 1,﹣ 2)12.如图,小手遮住的点的坐标可能为()A. ( -4, -5)B. ( -4, 5)C. (4,5)D. ( 4, -5)二、填空题13.假如在 y 轴上,那么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14.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 3, -4)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___15.已知直角坐标系内有四个点O(0,0),A(3,0),B(1,1),C(x,1),若以O,A,B,C为极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x=________.16.如图,在中国象棋的残局上成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假如“相”和“兵”的坐标分别是(3,-1)和( -3,1),那么“卒”的坐标为________。
2015届中考数学总复习 二十一 四边形精练精析2 华东师大版
图形的性质——四边形2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在▱ABCD中,点E是AD的中点,延长BC到点F,使CF:BC=1:2,连接DF,EC.若AB=5,AD=8,sinB=,则DF的长等于()A. B. C. D.22.如图,在菱形ABCD中,M,N分别在AB,CD上,且AM=CN,MN与AC交于点O,连接BO.若∠DAC=28°,则∠OBC 的度数为()A.28° B.52° C.62° D.72°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此菱形的边长是()A.10 B.8 C.6 D.54.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H为AD边中点,菱形ABCD的周长为28,则OH的长等于()A.3.5 B.4 C.7 D.145.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B边上一点,且∠A=∠EDF=60°,有下列结论:①AE=BF;②△DEF是等边三角形;③△BEF是等腰三角形;④∠ADE=∠BEF,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3 B.4 C.1 D.26.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对角线AC=6.若过点A作AE⊥BC,垂足为E,则AE的长为()A.4 B.C.D.57.如图,已知AC、BD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ABD与△ABC的周长相等B.△ABD与△ABC的面积相等C.菱形的周长等于两条对角线之和的两倍D.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之积的两倍8.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4cm,把它沿着对角线AC方向平移1cm得到菱形EFGH,则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与四边形EMCN的面积之比为()A.4:3 B.3:2 C.14:9 D.17:99.如图,两个连接在一起的菱形的边长都是1cm,一只电子甲虫从点A开始按ABCDAEFGAB…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爬行,当电子甲虫爬行2014cm时停下,则它停的位置是()A.点F B.点E C.点A D.点C二.填空题(共7小题)10.如图,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点F为BE延长线与AD延长线的交点.若DE=1,则DF的长为_________ .11.若菱形的周长为20cm,则它的边长是_________ cm.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_________ .13.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过点E作EG⊥AD于G,连接GF.若∠A=80°,则∠DGF的度数为_________ .14.如果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为a和b,且a,b满足(a﹣1)2+=0,那么菱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 .15.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cm,∠ADC=120°,点E、F同时由A、C两点出发,分别沿AB、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到点B为止),点E的速度为1cm/s,点F的速度为2cm/s,经过t秒△DEF为等边三角形,则t的值为_________ .16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的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则A′C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小题)17.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在AC上,且AE=C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18.如图,在▱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点E是边CD的中点,点F在BC的延长线上,且CF=BC,求证:四边形OCFE是平行四边形.19.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为对角线AC上两点,连接ED,EB,FD,FB.给出以下结论:①BE∥DF;②BE=DF;③AE=CF.请你从中选取一个条件,使∠1=∠2成立,并给出证明.20.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BC、AB上,且DE∥AB,EF∥AC.(1)求证:BE=AF;(2)若∠ABC=60°,BD=6,求四边形ADEF的面积.2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60°,M、N分别是AD、BC的中点,BC=2CD.(1)求证:四边形MNCD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BD=MN.2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是对角线BD上的点,∠1=∠2.(1)求证:BE=DF;(2)求证:AF∥CE.23.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为AD,BC的中点,连结AF,DF,BE,CE,AF与BE交于G,DF与CE交于H.求证:四边形EGFH为菱形.24.如图:在▱ABCD中,AC为其对角线,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E.(1)求证:△ABC≌△DCE;(2)若AC=BC,求证:四边形ACED为菱形.图形的性质——四边形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在▱ABCD中,点E是AD的中点,延长BC到点F,使CF:BC=1:2,连接DF,EC.若AB=5,AD=8,sinB=,则DF的长等于()A.B.C.D.2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推知AD∥BC,且AD=BC;然后根据中点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推知四边形CFDE的对边平行且相等(DE=CF,且DE∥CF),即四边形CFDE是平行四边形.如图,过点C作CH⊥AD于点H.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和勾股定理求得CH=4,DH=3,则在直角△EH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CE的长度,即DF的长度.解答:证明:如图,在▱ABCD中,∠B=∠ADC,AB=CD=5,AD∥BC,且AD=BC=8.∵E是AD的中点,∴DE=AD.又∵CF:BC=1:2,∴DE=CF,且DE∥CF,∴四边形CFDE是平行四边形.∴CE=DF.过点C作CH⊥AD于点H.又∵sinB=,∴sin∠CDH===,∴CH=4.在Rt△CDH中,由勾股定理得到:DH==3,则EH=4﹣3=1,∴在Rt△CEH中,由勾股定理得到:EC===,则DF=E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凡是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知识证明的问题,不要再回到用三角形全等证明,应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去解决问题.2.如图,在菱形ABCD中,M,N分别在AB,CD上,且AM=CN,MN与AC交于点O,连接BO.若∠DAC=28°,则∠OBC 的度数为()A.28°B.52°C.62°D.72°考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以及AM=CN,利用ASA可得△AMO≌△CNO,可得AO=CO,然后可得BO⊥AC,继而可求得∠OBC的度数.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D,AB=BC,∴∠MAO=∠NCO,∠AMO=∠CNO,在△AMO和△CNO中,∵,∴△AMO≌△CNO(ASA),∴AO=CO,∵AB=BC,∴BO⊥AC,∴∠BOC=90°,∵∠DAC=28°,∴∠BCA=∠DAC=28°,∴∠OBC=90°﹣28°=6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注意掌握菱形对边平行以及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性质.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此菱形的边长是()A.10 B.8 C.6 D.5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菱形的边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BD=6,∴OB=OD=3,OA=OC=4,AC⊥BD,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5,即菱形ABCD的边长AB=BC=CD=AD=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关键是求出OA、OB的长,注意: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4.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H为AD边中点,菱形ABCD的周长为28,则OH的长等于()A. 3.5 B.4 C.7 D.14考点: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根据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求出A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OB=OD,然后判断出OH是△ABD的中位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OH=AB.解答:解:∵菱形ABCD的周长为28,∴AB=28÷4=7,OB=OD,∵H为AD边中点,∴OH是△ABD的中位线,∴OH=AB=×7=3.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熟记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B边上一点,且∠A=∠EDF=60°,有下列结论:①AE=BF;②△DEF是等边三角形;③△BEF是等腰三角形;④∠ADE=∠BEF,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 3 B.4 C.1 D.2考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首先连接BD,易证得△ADE≌△BDF,然后可证得DE=DF,AE=BF,即可得△DEF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可证得∠ADE=∠BEF.解答:解:连接BD,∵四边形ABCD是菱形,∴AD=AB,∠ADB=∠ADC,AB∥CD,∵∠A=60°,∴∠ADC=120°,∠ADB=60°,同理:∠DBF=60°,即∠A=∠DBF,∴△ABD是等边三角形,∴AD=BD,∵∠ADE+∠BDE=60°,∠BDE+∠BDF=∠EDF=60°,∴∠ADE=∠BDF,∵在△ADE和△BDF中,,∴△ADE≌△BDF(ASA),∴DE=DF,AE=BF,故①正确;∵∠EDF=60°,∴△EDF是等边三角形,∴②正确;∴∠DEF=60°,∴∠AED+∠BEF=120°,∵∠AED+∠ADE=180°﹣∠A=120°,∴∠ADE=∠BEF;故④正确.∵△ADE≌△BDF,∴AE=BF,同理:BE=CF,但BE不一定等于BF.故③错误.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6.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对角线AC=6.若过点A作AE⊥BC,垂足为E,则AE的长为()A. 4 B.C.D.5考点:菱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连接BD,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C⊥BD,AO=AC,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BO长,再算出菱形的面积,然后再根据面积公式BC•AE=AC•BD可得答案.解答:解:连接BD,交AC于O点,∵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5,∴AC⊥BD,AO=AC,BD=2BO,∴∠AOB=90°,∵AC=6,∴AO=3,∴B0==4,∴DB=8,∴菱形ABCD的面积是×AC•DB=×6×8=24,∴BC•AE=24,AE=,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菱形的性质面积,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7.如图,已知AC、BD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ABD与△ABC的周长相等B.△ABD与△ABC的面积相等C.菱形的周长等于两条对角线之和的两倍D.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之积的两倍考点:菱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分别利用菱形的性质结合各选项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A、∵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AD,∵AC<BD,∴△ABD与△ABC的周长不相等,故此选项错误;B、∵S△ABD=S平行四边形ABCD,S△ABC=S平行四边形ABCD,∴△ABD与△ABC的面积相等,故此选项正确;C、菱形的周长与两条对角线之和不存在固定的数量关系,故此选项错误;D、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之积的,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应用,正确把握菱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8.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4cm,把它沿着对角线AC方向平移1cm得到菱形EFGH,则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与四边形EMCN的面积之比为()A.4:3 B.3:2 C.14:9 D.17:9考点:菱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首先得出△MEC∽△DAC,则=,进而得出=,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ME∥AD,∴△MEC∽△DAC,∴=,∵菱形ABCD的对角线AC=4cm,把它沿着对角线AC方向平移1cm得到菱形EFGH,∴AE=1cm,EC=3cm,∴=,∴=,∴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与四边形EMCN的面积之比为:=.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是解题关键.9.如图,两个连接在一起的菱形的边长都是1cm,一只电子甲虫从点A开始按ABCDAEFGAB…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爬行,当电子甲虫爬行2014cm时停下,则它停的位置是()A.点F B.点E C.点A D.点C考点:菱形的性质;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规律型.分析:观察图形不难发现,每移动8cm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4除以8,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最后停的位置所在的点即可.解答:解:∵两个菱形的边长都为1cm,∴从A开始移动8cm后回到点A,∵2014÷8=251余6,∴移动2014cm为第252个循环组的第6cm,在点F处.故选:A.点评:本题是对图形变化规律的考查,观察图形得到每移动8cm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7小题)10.如图,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点F为BE延长线与AD延长线的交点.若DE=1,则DF的长为.考点: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求出EC,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D∥BC,得出相似三角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比例式,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DE=1,DC=3,∴EC=3﹣1=2,∵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DEF∽△CEB,∴=,∴=,∴DF=,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菱形的对边互相平行.11.若菱形的周长为20cm,则它的边长是 5 cm.考点:菱形的性质.分析:由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根据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即可求得其边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边长为:20÷4=5(cm).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注意掌握菱形四条边都相等定理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比较容易解答.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5,4).考点:菱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出DO的长,进而求出C点坐标.解答:解:∵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AB=5,∴DO=4,∴点C的坐标是:(5,4).故答案为:(5,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得出DO的长是解题关键.13.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过点E作EG⊥AD于G,连接GF.若∠A=80°,则∠DGF的度数为50°.考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分析:延长AD、EF相交于点H,根据线段中点定义可得CF=DF,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H=∠CEF,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C EF和△DH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F=FH,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GF=FH,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DGF=∠H,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C=∠A,CE=CF,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CEF,从而得解.解答:解:如图,延长AD、EF相交于点H,∵F是CD的中点,∴CF=DF,∵菱形对边AD∥BC,∴∠H=∠CEF,在△CEF和△DHF中,,∴△CEF≌△DHF(AAS),∴EF=FH,∵EG⊥AD,∴GF=FH,∴∠DGF=∠H,∵四边形ABCD是菱形,∴∠C=∠A=80°,∵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CE=CF,在△CEF中,∠CEF=(180°﹣80°)=50°,∴∠DGF=∠H=∠CEF=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4.如果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为a和b,且a,b满足(a﹣1)2+=0,那么菱形的面积等于 2 .考点:菱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由题意得,a﹣1=0,b﹣4=0,解得a=1,b=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为a和b,∴菱形的面积=×1×4=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需熟记.15.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cm,∠ADC=120°,点E、F同时由A、C两点出发,分别沿AB、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到点B为止),点E的速度为1cm/s,点F的速度为2cm/s,经过t秒△DEF为等边三角形,则t的值为.考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动点型.分析:延长AB至M,使BM=AE,连接FM,证出△DAE≌EMF,得到△BMF是等边三角形,再利用菱形的边长为4求出时间t的值.解答:解:延长AB至M,使BM=AE,连接FM,∵四边形ABCD是菱形,∠ADC=120°∴AB=AD,∠A=60°,∵BM=AE,∴AD=ME,∵△DEF为等边三角形,∴∠DAE=∠DFE=60°,DE=EF=FD,∴∠MEF+∠DEA═120°,∠ADE+∠DEA=180°﹣∠A=120°,∴∠MEF=∠ADE,∴在△DAE和△EMF中,∴△DAE≌EMF(SAS),∴AE=MF,∠M=∠A=60°,又∵BM=AE,∴△BMF是等边三角形,∴BF=AE,∵AE=t,CF=2t,∴BC=CF+BF=2t+t=3t,∵BC=4,∴3t=4,∴t=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运用三角形全等得出△BMF是等边三角形.16.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的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则A′C长度的最小值是﹣1 .考点:菱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题意得出A′的位置,进而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出A′C的长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MA′是定值,A′C长度取最小值时,即A′在MC上时,过点M作MF⊥DC于点F,∵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为AD中点,∴2MD=AD=CD=2,∠FDM=60°,∴∠FMD=30°,∴FD=MD=,∴FM=DM×cos30°=,∴MC==,∴A′C=MC﹣MA′=﹣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等知识,得出A′点位置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共8小题)17.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在AC上,且AE=C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对角线互相平分,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式平行四边形,可得证明结论.解答:证明:如图,连接BD设对角线交于点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AE=DF,OA﹣AE=OC﹣DF,∴OE=OF.∴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8.如图,在▱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点E是边CD的中点,点F在BC的延长线上,且CF=BC,求证:四边形OCFE是平行四边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专题:证明题.分析: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判定OE∥BC,且OE=BC.结合已知条件CF=BC,则OE CF,由“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证得结论.解答:证明: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O是BD的中点.又∵点E是边CD的中点,∴OE是△BCD的中位线,∴OE∥BC,且OE=BC.又∵CF=BC,∴OE=CF.又∵点F在BC的延长线上,∴OE∥CF,∴四边形OCFE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此题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和“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9.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为对角线AC上两点,连接ED,EB,FD,FB.给出以下结论:①BE∥DF;②BE=DF;③AE=CF.请你从中选取一个条件,使∠1=∠2成立,并给出证明.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欲证明∠1=∠2,只需证得四边形EDFB是平行四边形或△ABF≌△CDE即可.解答:解:方法一:补充条件①BE∥DF.证明:如图,∵BE∥DF,∴∠BEC=∠DFA,∴∠BEA=∠DF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BAE=∠DCF,在△ABE与△CDF中,,∴△ABE≌△CDF(ASA),∴BE=DF,∴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ED∥BF,∴∠1=∠2;方法二:补充条件③AE=CF.证明:∵AE=CF,∴AF=CE.∵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BAF=∠DCE,在△ABF与△CDE中,∴△ABF≌△CDE(SAS),∴∠1=∠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0.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BC、AB上,且DE∥AB,EF∥AC.(1)求证:BE=AF;(2)若∠ABC=60°,BD=6,求四边形ADEF的面积.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1)由DE∥AB,EF∥AC,可证得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ABD=∠BDE,又由BD是△ABC的角平分线,易得△BDE是等腰三角形,即可证得结论;(2)首先过点D作DG⊥AB于点G,过点E作EH⊥BD于点H,易求得DG与DE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1)证明:∵DE∥AB,EF∥AC,∴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ABD=∠BDE,∴AF=DE,∵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DBE,∴∠DBE=∠BDE,∴BE=DE,∴BE=AF;(2)解:过点D作DG⊥AB于点G,过点E作EH⊥BD于点H,∵∠ABC=60°,BD是∠ABC的平分线,∴∠ABD=∠EBD=30°,∴DG=BD=×6=3,∵BE=DE,∴BH=DH=BD=3,∴BE==2,∴DE=BE=2,∴四边形ADEF的面积为:DE•DG=6.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等知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60°,M、N分别是AD、BC的中点,BC=2CD.(1)求证:四边形MNCD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BD=MN.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与BC的关系,根据MD与NC的关系,可得证明结论;(2)根据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DN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DBC的度数,根据正切函数,可得答案.解答:证明:(1)∵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M、N分别是AD、BC的中点,∴MD=NC,MD∥NC,∴MNCD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连接ND,∵MNCD是平行四边形,∴MN=DC.∵N是BC的中点,∴BN=CN,∵BC=2CD,∠C=60°,∴△NCD是等边三角形.∴ND=NC,∠DNC=60°.∵∠DNC是△BND的外角,∴∠NBD+∠NDB=∠DNC,∵DN=NC=NB,∴∠DBN=∠BDN=∠DNC=30°,∴∠BDC=90°.∵tan,∴DB=DC=MN.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切函数.2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是对角线BD上的点,∠1=∠2.(1)求证:BE=DF;(2)求证:AF∥CE.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5=∠3,∠AEB=∠4,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CF,进而得出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5=∠3,∵∠1=∠2,∴∠AEB=∠4,在△ABE和△CDF中,,∴△ABE≌△CDF(AAS),∴BE=DF;(2)由(1)得△ABE≌△CDF,∴AE=CF,∵∠1=∠2,∴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AF∥CE.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得出△ABE≌△CDF 是解题关键.23.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为AD,BC的中点,连结AF,DF,BE,CE,AF与BE交于G,DF与CE交于H.求证:四边形EGFH为菱形.考点:菱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式平行四边形,可证明四边形AECF、BEDF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GF与EH、EG与FH的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得EGFH的形状,根据三角形全等,可得EG与FG的关系,根据菱形的定义,可得证明结论.解答:证明:∵在矩形ABCD中AD=BC,且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E=DE=BF=CF又∵AD∥BC,∴四边形AECF、BEDF是平行四边形.∴GF∥EH、EG∥FH.∴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在△AEG和△FBG中,,∴△AEG≌△FBG(AAS)∴EG=GB,AG=GF,在△ABE和△BAF中∵,∴△ABE≌△BAF(SAS),∴AF=BE,∵EG=GB=BE,AG=GF=AF,∴EG=GF,∴四边形EGFH是菱形.点评:考查了菱形的判定,牢记有关菱形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24.如图:在▱ABCD中,AC为其对角线,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E.(1)求证:△ABC≌△DCE;(2)若AC=BC,求证:四边形ACED为菱形.考点:菱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利用AAS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即可;(2)首先证得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然后证得AC=AD,利用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即可.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D,AB=CD,∴∠B=∠1,又∵DE∥AC∴∠2=∠E,在△ABC与△DCE中,,∴△ABC≌△DCE;(2)∵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即AD∥CE,由DE∥AC,∴ACED为平行四边形,∵AC=BC,∴∠B=∠CAB,由AB∥CD,∴∠CAB=∠ACD,又∵∠B=∠ADC,∴∠ADC=∠ACD,∴AC=AD,∴四边形ACED为菱形.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难度不大.。
2015届中考数学总复习 十八 图形的认识初步精练精析1 华东师大版
图形的性质——图形认识初步1一.选择题(共9小题)1.下面四个图形每个都是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将其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的是()A.B.C.D.2.如果一个多面体的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那么这个多面体叫做棱锥.如图是一个四棱柱和一个六棱锥,它们各有12条棱.下列棱柱中和九棱锥的棱数相等的是()A.五棱柱B.六棱柱C.七棱柱D.八棱柱3.过正方体中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的中点切出一个平面,形成如图几何体,其正确展开图正确的为()A.B.C.D.4.如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小正方形顶点A,B围成的正方体上的距离是()A.0 B.1 C.D.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你”字一面相对面上的字是()A.我B.中C.国D.梦6.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六个面上各有一字,连起来的意思是“预祝中考成功”,把它折成正方体后,与“成”相对的字是()A.中B.功C.考D.祝7.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垂线段最短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8.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等于()A.3 B.2 C.3或5 D.2或69.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垂线段最短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二.填空题(共7小题)10.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为6cm,高为10cm,则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_________ cm2(结果保留π).11.有一个正六面体骰子,放在桌面上,将骰子沿如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滚动,每滚动90°算一次,则滚动第2014次后,骰子朝下一面的点数是_________ .12.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AB、CB均落在对角线BD上,得折痕BE、BF,则∠EBF=_________ °.13.计算:50°﹣15°30′=_________ .14.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的图形.已知∠CEB′=50°,则∠AEB′=_________ °.15.如图,将一幅三角尺叠放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绕点O任意转动其中一个三角尺,则与∠AOD始终相等的角是_________ .16.已知∠A=43°,则∠A的补角等于_________ 度.三.解答题(共8小题)17.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它的俯视图为菱形.请写出该几何体的形状,并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求出它的侧面积和体积.18.如图,已知M是线段AB的中点,P是线段MB的中点,如果MP=3cm,求AP的长.19.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标注了字母“a”的面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代数式的值相等,求x、y的值.20.已知:点A、B、C在同一直线上,BC=AB,D为AC的中点,DC=14cm,求线段AB的长.21.如图,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若AC=6cm,且AD=DB,BE:EF:FC=1:1:3,求DE、DF的长.22.已知,如图,∠AOB+∠BOC=180°,OE平分∠AOB,OF平分∠BOC.求证:OE⊥OF.23.如图所示,OE是∠AOB的平分线,OD是∠BOC的平分线,∠AOB=100°,∠EOD=80°,求∠BOC的度数.24.如图,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1)当∠AOB=80°时,∠MON=_________ ;(2)猜想∠MON与∠AO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图形的性质——图形认识初步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下面四个图形每个都是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将其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的是()A.B.C.D.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答:解:选项A,B,D折叠后都有一行两个面无法折起来,而且缺少一个面,所以不能折成正方体.故选:C.点评:只要有“田”和“凹”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2.如果一个多面体的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那么这个多面体叫做棱锥.如图是一个四棱柱和一个六棱锥,它们各有12条棱.下列棱柱中和九棱锥的棱数相等的是()A.五棱柱B.六棱柱C.七棱柱D.八棱柱考点:认识立体图形.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棱锥的特点可得九棱锥侧面有9条棱,底面是九边形,也有9条棱,共9+9=18条棱,然后分析四个选项中的棱柱棱的条数可得答案.解答:解:九棱锥侧面有9条棱,底面是九边形,也有9条棱,共9+9=18条棱,A、五棱柱共15条棱,故A误;B、六棱柱共18条棱,故B正确;C、七棱柱共21条棱,故C错误;D、八棱柱共24条棱,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关键是掌握棱柱和棱锥的形状.3.过正方体中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的中点切出一个平面,形成如图几何体,其正确展开图正确的为()A.B.C.D.考点:几何体的展开图;截一个几何体.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答:解:选项A、C、D折叠后都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B折叠后两个剪去三角形与另一个剪去的三角形交于一个顶点,•与正方体三个剪去三角形交于一个顶点符合.故选:B.点评:考查了截一个几何体和几何体的展开图.解决此类问题,要充分考虑带有各种符号的面的特点及位置.4.如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小正方形顶点A,B围成的正方体上的距离是()A.0 B.1 C.D.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分析:根据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可得正方体,A,B是同一棱的两个顶点,可得答案.解答:解;AB是正方体的边长,AB=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正确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你”字一面相对面上的字是()A.我B.中C.国D.梦考点: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答: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我”与面“中”相对,面“的”与面“国”相对,“你”与面“梦”相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6.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六个面上各有一字,连起来的意思是“预祝中考成功”,把它折成正方体后,与“成”相对的字是()A.中B.功 C 考D.祝考点: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答: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成”与面“功”相对,面“预”与面“祝”相对,“中”与面“考”相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7.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垂线段最短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考点: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答即可.解答:解: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此操作的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直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此类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8.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等于()A. 3 B.2 C.3或5 D.2或6考点:两点间的距离;数轴.专题:压轴题.分析:要求学生分情况讨论A,B,C三点的位置关系,即点C在线段AB内,点C在线段AB外.解答:解:此题画图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即点C在线段AB内,点C在线段AB外,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计算.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AB=4.第一种情况:在AB外,AC=4+2=6;第二种情况:在AB内,AC=4﹣2=2.故选:D.点评: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9.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垂线段最短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专题:应用题.分析: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肯定要尽量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解答:解:要想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尽量是两地在一条直线上,因为两点间线段最短.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牢记线段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共7小题)10.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为6cm,高为10cm,则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60πcm2(结果保留π).考点:几何体的表面积.分析:直接利用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解答:解:∵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为6cm,高为10cm,∴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πd×10=60π(cm2).故答案为:60π.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柱体侧面积求法,正确根据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是解题关键.11.有一个正六面体骰子,放在桌面上,将骰子沿如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滚动,每滚动90°算一次,则滚动第2014次后,骰子朝下一面的点数是 3 .考点: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规律型.分析:观察图象知道点数三和点数四相对,点数二和点数五相对且四次一循环,从而确定答案.解答:解:观察图象知道点数三和点数四相对,点数二和点数五相对且四次一循环,∵2014÷4=503…2,∴滚动第2014次后与第二次相同,∴朝下的点数为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及图形的变化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发现规律.12.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AB、CB均落在对角线BD上,得折痕BE、BF,则∠EBF=45 °.考点:角的计算;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是矩形,得出∠ABE=∠EBD=∠AB D,∠DBF=∠FBC=∠DBC,再根据∠ABE+∠EBD+∠DBF+∠FBC=∠ABC=90°,得出∠EBD+∠DBF=45°,从而求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根据折叠可得∠ABE=∠EBD=∠ABD,∠DBF=∠FBC=∠DBC,∵∠ABE+∠EBD+∠DBF+∠FBC=∠ABC=90°,∴∠EBD+∠DBF=45°,即∠EBF=45°,故答案为:45°.点评:此题考查了角的计算和翻折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图形翻折后,哪些角是相等的,再进行计算,是一道基础题.13.计算:50°﹣15°30′=34°30′.考点:度分秒的换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度化成分乘以60,可得度分的表示方法,根据同单位的相减,可得答案.解答:解:原式=49°60′﹣15°30′=34°30′.故答案为:34°30′.点评:此类题是进行度、分、秒的加法计算,相对比较简单,注意以60为进制即可.14.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的图形.已知∠CEB′=50°,则∠AEB′=65 °.考点:角的计算;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折叠前后对应部分相等得∠AEB′=∠AEB,再由已知求解.解答:解:∵∠AEB′是△AEB沿AE折叠而得,∴∠AEB′=∠AEB.又∵∠BEC=180°,即∠AEB′+∠AEB+∠CEB′=180°,又∵∠CEB′=50°,∴∠AEB′==65°,故答案为:65.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以及折叠问题.图形的折叠实际上相当于把折叠部分沿着折痕所在直线作轴对称,所以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部分就是对应量.15.如图,将一幅三角尺叠放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绕点O任意转动其中一个三角尺,则与∠AOD始终相等的角是∠BOC.考点:余角和补角.分析:因为是一幅三角尺,所以∠AOB=∠COD=90°,再利用∠AOD=∠AOB﹣∠BOD=90°﹣∠BOD,∠BOC=∠COD﹣∠BOD=90°﹣∠BOD,同角的余角相等,可知与∠AOD始终相等的角是∠BOC.解答:解:∵∠AOB=∠COD=90°,∴∠AOD=∠AOB﹣∠BOD=90°﹣∠BOD,∠BOC=∠COD﹣∠BOD=90°﹣∠BOD,∴∠AOD=∠BOC.故答案为:∠BO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用到同角的余角相等.16.已知∠A=43°,则∠A的补角等于137 度.考点:余角和补角.分析:根据补角的和等于180°计算即可.解答:解:∵∠A=43°,∴它的补角=180°﹣43°=137°.故答案为:137.点评:本题考查了补角的知识,熟记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8小题)17.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它的俯视图为菱形.请写出该几何体的形状,并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求出它的侧面积和体积.考点:几何体的表面积;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由已知三视图可以确定为四棱柱,首先得到棱柱底面菱形的对角线长,则求出菱形的边长,从而求出它的侧面积和体积.解答:解:该几何体的形状是直四棱柱,由三视图知,棱柱底面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4cm,3cm.∴菱形的边长为cm,棱柱的侧面积=×4×8=80(cm2).棱柱的体积=×3×4×8=48(cm3).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几何体的表面积及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关键是先判断几何体的形状,然后求其侧面积和体积.18.如图,已知M是线段AB的中点,P是线段MB的中点,如果MP=3cm,求AP的长.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点M的线段AB中点,AM=MB,点P是线段MB的中点,所以MP=PB,由此可得:AM=2MP,所以AP=3MP.解答:解:∵P是MB中点∴MB=2MP=6cm又AM=MB=6cm∴AP=AM+MP=6+3=9cm.点评:本题考点: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中点将线段分成两个相等的线段,根据题意和图形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AP=AM+MP得出,然后结合已知条件求出AM和MP的长度,从而求出线段AP的长度.19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标注了字母“a”的面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代数式的值相等,求x、y的值.考点: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3与a是相对,5﹣x与y+1相对,y与2x ﹣5相对.解答:解:根据题意,得(4分)解方程组,得x=3,y=1.(6分)点评:注意运用空间想象能力,找出正方体的每个面相对的面20.已知:点A、B、C在同一直线上,BC=AB,D为AC的中点,DC=14cm,求线段AB的长.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先根据D为AC的中点,DC=14cm求出AC的长,再根据BC=AB得出AB=AC,由此可得出结论.解答:解:∵D为AC的中点,DC=14cm,∴AC=2CD=28cm.∵BC=AB,∴AB=AC=×28=cm.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如图,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若AC=6cm,且AD=DB,BE:EF:FC=1:1:3,求DE、DF的长.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根据BC=2AB,AC=6c m,得出AB,BC的长,再由AD=DB,BE:EF:FC=1:1:3,得出BD,DE,EF的长,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BC=2AB,AC=6cm,∴AB=2cm,BC=4cm,∵AD=DB,∴AD=BD=1cm,∵BE:EF:FC=1:1:3,∴BE=EF=BC=×4=cm,∴DE=BD+BE=1+=cm,DF=BD+BE+EF=1++=cm.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注意各线段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2.已知,如图,∠AOB+∠BOC=180°,OE平分∠AOB,OF平分∠BOC.求证:OE⊥OF.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证明题.分析:利用∠AOB+∠BOC=180°,由OE、OF分别是∠AOB和∠BOC的平分线,求出∠EOB+∠BOF=90°,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OB+∠BOC=180°,∵OE、OF分别是∠AOB和∠BOC的平分线,∴∠AOE=∠EOB,∠BOF=∠FOC,∵∠AOE+∠EOB+∠BOF+∠FOC=180°,∴∠EOB+∠BOF=90°,∴OE⊥O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及垂线,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角平分线求解.23.如图所示,OE是∠AOB的平分线,OD是∠BOC的平分线,∠AOB=100°,∠EOD=80°,求∠BOC的度数.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E的大小,根据角的和差,可得∠BOD的大小,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OE是∠AOB的平分线,∠AOB=100°,∴∠BOE=∠AOB=50°.∵∠BOE+∠BOD=∠EOD=80°,∴∠BOD=∠EOD﹣∠BOE=80°﹣50°=30°.∵OD是∠BOC的平分线,∴∠BOC=2∠BOD=60°.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利用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和差.24.如图,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1)当∠AOB=80°时,∠MON=40°;(2)猜想∠MON与∠AO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1)设∠CON=∠BON=x°,∠MOC=y°,则∠MOC=∠MOB+∠BOC=2x°+y°,由∴∠AOB=∠AOM+∠MOB=2x°+y°+y=2(x+y)°=80,可得∠MON=∠MOB+∠NOB,即可求解.(2)由∠AOB=∠AOM+∠MOB=∠MOC+∠MOB=∠MOB+2∠BON+∠MOB=2(∠BON+∠MOB)=2∠MON可得结论.解答:解:(1)∵ON平分∠BOC,∴∠CON=∠BON,设∠CON=∠BON=x°,∠MOB=y°,则∠MOC=∠MOB+∠BOC=2x°+y°,又∵OM平分∠AOC∴∠AOM=∠=2x°+y°,∴∠AOB=∠AOM+∠MOB=2x°+y°+y=2(x+y)°∵∠AOB=80°∴2(x+y)°=80°,∴x°+y°=40°∴∠MON=∠MOB+∠NOB=x°+y°=40°故答案为:40°.(2)2∠MON=∠AOB.理由如下:∠AOB=∠AOM+∠MOB=∠MOC+∠MOB=∠MOB+2∠BON+∠MOB=2(∠BON+∠MOB)=2∠MO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图中各角之间的和差关系,难度中等.。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第九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初步+
类型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整式型
全体实数
分式型
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
二次根式型 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实数
混合型
各个代数式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提醒: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24
【变式训练】
1.(2024·龙东中考)在函数y=
2.(2024·牡丹江中考)函数y=
例如,动点从原点出发,沿着x轴负方向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着y轴正方向平移1个
单位长度,记作{-2,1}.
②加法运算法则:{a,b}+{c,d}={a+c,b+d},其中a,b,c,d为实数.
若{3,5}+{m,n}={-1,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
A.m=2,n=7
B.m=-4,n=-3
(C )
A.-8
C.2
B.2或-8
D.8
5
知识要点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
在第一象限⇔x>0,y>0
在第二象限⇔________
x<0,y>0
点P(x,y)
在第三象限⇔________
x<0,y<0
在第四象限⇔________
x>0,y<0
6
对点练习
2.(教材再开发·人教七下P84 T1变式)点P(-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在的象限
A.(1,1)
B.(3,1)
C.(3,-1)
D.(1,-1)
22
考点3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3】(2024·齐齐哈尔中考)在函数y=
1
1
九年级中考总复习(华师大版)精练精析:十三、平面直角坐标系2(13页)
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2一.选择题(共8小题)1.若a是2的相反数,|b|=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M(a,b)的坐标为()A.(2,3)或(﹣2,3)B.(2,3)或(﹣2,﹣3)C.(﹣2,3)或(﹣2,﹣3)D.(﹣2,3),(﹣2,﹣3),(2,3)或(2,﹣3)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则这样的点P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已知点A(a+2,a﹣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为()A.﹣2<a<1 B.﹣2≤a≤1 C.﹣1<a<2 D.﹣1≤a≤24.某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若点(a,n)在第三象限,则这个数可能是下列的()A.3200000 B.﹣3200000 C.0.0000032 D.﹣0.00000325.在第一象限的点是()A.(2,﹣1)B.(2,1)C.(﹣2,1)D.(﹣2,﹣1)6.如图,矩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A(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 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3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A.(2,0)B.(﹣1,1)C.(﹣2,1)D.(﹣1,﹣1)7.如图,在一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A1A2,△A2A3A4,△A4A5A6,△A6A7A8,…,都是一边在x轴上、边长分别为1,2,3,4,…的等边三角形.若△AA1A2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0,0),A1(),A2(1,0),则依如图所示规律,A2013的坐标为()A.(504,0)B.()C.()D.(0,﹣504)8.若点M的坐标是(a,b)在第二象限,则点N(b,a)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二.填空题(共7小题)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0,3),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1)、(2)、(3)、(4)…,那么第(7)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_________,第(2014)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_________.10.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5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11.点P(a,a﹣3)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4)在第_________象限.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位于第_________象限.14.已知点M(m﹣1,m)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5.若0<a<1,则点M(a﹣1,a)在第_________象限.三.解答题(共7小题)16.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5,2+b)在x轴上,N(3﹣a,7+a)在y轴上,求b和ON的值.。
2015届中考数学总复习-十六-反比例函数精练精析2-华东师大版
函数——反比例函数2一.选择题(共8小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y1>y2,则x1﹣x2的值是()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D.不能确定2.如图,双曲线y=与直线y=kx+b交于点M、N,并且点M的坐标为(1,3),点N的纵坐标为﹣1.根据图象信息可得关于x的方程=kx+b的解为()A.﹣3,1 B.﹣3,3 C.﹣1,1 D.﹣1,33.如图,一次函数y1=k1x+b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交于A(1,2),B(﹣2,﹣1)两点,若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2 C.﹣2<x<0或x>1 D.x<﹣2或0<x<14.已知如图,一次函数y=ax+b和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不等式ax+b>的解集为()A.x<﹣3 B.﹣3<x<0或x>1 C.x<﹣3或x>1 D.﹣3<x<15.如图,反比例函数y1=和一次函数y2=k2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2,﹣3.通过观察图象,若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A.0<x<2 B.﹣3<x<0或x>2 C.0<x<2或x<﹣3 D.﹣3<x<06.正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交点位于()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一、三象限7.若ab<0,则一次函数y=ax+b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数中的大致图象是()A.B.C.D.8.函数>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函数图象的交点A坐标为(2,2)B.当x>2时,y1<y2C.当x=1时,BC=3D.当x逐渐增大时,y1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y2随着x的增大而减少二.填空题(共6小题)9.如图,函数y=和y=﹣的图象分别是l1和l2.设点P在l1上,PC⊥x轴,垂足为C,交l2于点A,PD⊥y轴,垂足为D,交l2于点B,则△PAB的面积为_________ .10.如图,菱形OABC的顶点O是原点,顶点B在y轴上,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则k的值为_________ .11.已知点P(1,﹣4)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k的值是_________ .12.已知双曲线y=经过点(﹣2,1),则k的值等于_________ .13.若点P1(﹣1,m),P2(﹣2,n)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则m _________ n (填“>”“<”或“=”号).14.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2,3),则当x=﹣3时,y= 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9小题)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2,0),与y 轴交于点C,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交于点B(m,n),连结OB.若S△AOB=6,S△BOC=2.(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4,AB=5.点D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DA⊥OA,点P在y轴负半轴上,OP=7.(1)求点B的坐标和线段PB的长;(2)当∠PDB=90°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17.如图,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D点,且C、D两点关于y轴对称.(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18.如图①,△OAB中,A(0,2),B(4,0),将△AOB向右平移m个单位,得到△O′A′B′.(1)当m=4时,如图②.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求反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及A′B′的中点M,求m的值.19.如图,一次函数y=ax+b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坐标为(m,2),点B 坐标为(﹣4,n),OA与x轴正半轴夹角的正切值为,直线AB交y轴于点C,过C作y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D,连接OD、BD.(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四边形OCBD的面积.20.如图,直线y=mx与双曲线y=相交于A、B两点,A点的坐标为(1,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当mx>时,x的取值范围;(3)计算线段AB的长.21.如图,正比例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m,2),B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点B的坐标;(2)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2x>时,x的取值范围.22.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点A(2,5)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过点A的直线y=x+b交x轴于点B.(1)求k和b的值;(2)求△OAB的面积.23.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交于点A(m,﹣2).(1)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两函数图象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2)试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kx的解集;(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C,使△OAC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函数——反比例函数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y1>y2,则x1﹣x2的值是()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不能确定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数形结合.分析:由于点A、B所在象限不定,那么自变量的值大小也不定,则x1﹣x2的值不确定.解答: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当点A(x1,y1)、B(x2,y2)都在第二象限时,由y1>y2,则x1﹣x2>0;当点A(x1,y1)、B(x2,y2)都在第四象限时,由y1>y2,则x1﹣x2>0;当点A(x1,y1)在第二象限、B(x2,y2)在第四象限时,即y1>0>y2,则x1﹣x2<0;则x1﹣x2的值不确定.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增减性只指在同一象限内.2.如图,双曲线y=与直线y=kx+b交于点M、N,并且点M的坐标为(1,3),点N的纵坐标为﹣1.根据图象信息可得关于x的方程=kx+b的解为()A.﹣3,1 B.﹣3,3 C.﹣1,1 D.﹣1,3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数形结合.分析:首先把M点代入y=中,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利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N 点坐标,求关于x的方程=kx+b的解就是看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交点横坐标就是x的值.解答:解:∵M(1,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m=1×3=3,∴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N也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N的纵坐标为﹣1.∴x=﹣3,∴N(﹣3,﹣1),∴关于x的方程=kx+b的解为:﹣3,1.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问题,关键掌握好利用图象求方程的解时,就是看两函数图象的交点横坐标.3.如图,一次函数y1=k1x+b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交于A(1,2),B(﹣2,﹣1)两点,若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2 C.﹣2<x<0或x>1 D. x<﹣2或0<x<1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位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下方,可得不等式的解.解答:解:一次函数图象位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下方,由图象可得x<﹣2,或0<x<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一次函数图象位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下方是解题关键.4.已知如图,一次函数y=ax+b和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不等式ax+b>的解集为()A.x<﹣3 B.﹣3<x<0或x>1 C.x<﹣3或x>1 D.﹣3<x<1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数形结合.分析: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3<x<0或x>1时,一次函数图象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即有ax+b>.解答:解:不等式ax+b>的解集为﹣3<x<0或x>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两函数解析式.也考查了观察函数图象的能力.5.如图,反比例函数y1=和一次函数y2=k2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2,﹣3.通过观察图象,若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A.0<x<2 B.﹣3<x<0或x>2 C.0<x<2或x<﹣3 D.﹣3<x<0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两函数的交点A、B的横坐标和图象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1=和一次函数y2=k2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2,﹣3,∴通过观察图象,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0<x<2或x<﹣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图形的能力,用了数形结合思想.6.正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交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一、三象限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方程组即可得到两函数的交点坐标,然后根据交点坐标进行判断.解答:解:解方程组得或,所以正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1,6),(﹣1,﹣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两函数解析式.7.若ab<0,则一次函数y=ax+b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数中的大致图象是()A. B C.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确定b的符号,结合已知条件求得a的符号,由a、b的符号确定一次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解答:解:A、如图,反比例函数y=经过第一、三象限,则b>0.所以a<0.则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应该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B、如图,反比例函数y=经过第二、四象限,则b<0.所以a>0.则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应该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故本选项错误;C、如图,反比例函数y=经过第一、三象限,则b>0.所以a<0.则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应该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D、如图,反比例函数y=经过第二、四象限,则b<0.所以a>0.则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应该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一次函数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们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8.函数>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函数图象的交点A坐标为(2,2)B.当x>2时,y1<y2C.当x=1时,BC=3D.当x逐渐增大时,y1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y2随着x的增大而减少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首先求出两函数的交点坐标再利用交点坐标比较函数的大小关系以及利用两函数的增减性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A.将y1=x与y2=联立得:,解得:,,故两函数图象的交点A坐标为(2,2),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两函数图象的交点A坐标为(2,2),当x>2时,y1>y2,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当x=1时,y=CD=1,BD=4,故BC=BD﹣CD=4﹣1=3,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x逐渐增大时,利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得出,y1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y2随着x的增大而减少,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以及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求法,利用数形结合得出答案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9.如图,函数y=和y=﹣的图象分别是l1和l2.设点P在l1上,PC⊥x轴,垂足为C,交l2于点A,PD⊥y轴,垂足为D,交l2于点B,则△PAB的面积为8 .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专题:数形结合.分析:设P的坐标是(a,),推出A的坐标和B的坐标,求出∠APB=90°,求出PA、PB的值,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解答:解:∵点P在y=上,∴|x p|×|y p|=|k|=1,∴设P的坐标是(a,)(a为正数),∵PA⊥x轴,∴A的横坐标是a,∵A在y=﹣上,∴A的坐标是(a,﹣),∵PB⊥y轴,∴B的纵坐标是,∵B在y=﹣上,∴代入得:=﹣,解得:x=﹣3a,∴B的坐标是(﹣3a,),∴PA=|﹣(﹣)|=,PB=|a﹣(﹣3a)|=4a,∵PA⊥x轴,PB⊥y轴,x轴⊥y轴,∴PA⊥PB,∴△PAB的面积是:PA×PB=××4a=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P点的坐标得出A、B的坐标,本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10.如图,菱形OABC的顶点O是原点,顶点B在y轴上,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则k的值为﹣6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C点坐标,再把C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得出k的值.解答:解:∵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4,∴C(﹣3,2),∵点C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2=,解得k=﹣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即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满足此函数的解析式.11.已知点P(1,﹣4)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k的值是﹣4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将点P(1,﹣4)代入y=,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点P(1,﹣4)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4=,解得k=﹣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点在函数图象上,则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12已知双曲线y=经过点(﹣2,1),则k的值等于﹣1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待定系数法.分析:直接把点(﹣2,1)代入双曲线y=,求出k的值即可.解答:解:∵双曲线y=经过点(﹣2,1),∴1=,解得k=﹣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即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13若点P1(﹣1,m),P2(﹣2,n)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则m <n(填“>”“<”或“=”号).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1•m=k,﹣2•n=k,解得m=﹣k,n=﹣,然后利用k>0比较m、n的大小.解答:解:∵P1(﹣1,m),P2(﹣2,n)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1•m=k,﹣2•n=k,∴m=﹣k,n=﹣,而k>0,∴m<n.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14.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2,3),则当x=﹣3时,y= 2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先把点A(﹣2,3)代入y=求得k的值,然后将x=﹣3代入,即可求出y的值.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2,3),∴k=﹣2×3=﹣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当x=﹣3时,y=﹣=2.故答案是:2.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一次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9小题)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2,0),与y 轴交于点C,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交于点B(m,n),连结OB.若S△AOB=6,S△BOC=2.(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1)由S△AOB=6,S△BOC=2得S△AOC=4,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2•OC=4,解得OC=4,则C点坐标为(0,4),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2)由S△BOC=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4×m=2,解得m=1,则B点坐标为(1,6),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答:解:(1)∵S△AOB=6,S△BOC=2,∴S△AOC=4,∴•2•OC=4,解得OC=4,∴C点坐标为(0,4),把A(﹣2,0),C(0,4)代入y=ax+b,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4;(2)设B为(m,2m+4),∵S△BOC=2,∴×4×m=2,解得m=1,∴B点坐标为(1,6),把B(1,6)代入y=得k=1×6=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两函数解析式.也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4,AB=5.点D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DA⊥OA,点P在y轴负半轴上,OP=7.(1)求点B的坐标和线段PB的长;(2)当∠PDB=90°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即可得出答案;(2)设D的坐标是(4,y),证△BDM∽△DPM,得出比例式,代入即可求出y,把D的坐标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1)∵AB=5,OA=4,∠AOB=90°,∴由勾股定理得:OB=3,即点B的坐标是(0,3),∵OP=7,∴线段PB的长是7+3=10;(2)过D作DM⊥y轴于M,∵PD⊥BD,∴∠BDP=∠DMB=∠DMP=90°,∴∠DBM+∠BDM=90°,∠BDM+∠MDP=90°,∴∠DBM=∠PDM,∴△DBM∽△PDM,∴=,∵OA=4,AD⊥x轴,∴设D的坐标是(4,y)(y>0),∴=,解得:y=1,(y=﹣5舍去),即D点的坐标是(4,1),把D的坐标代入y=得:k=4,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题目比较典型,难度不大.17如图,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D点,且C、D两点关于y轴对称.(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得到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即可得到A、B两点的坐标;(2)先利用x轴上点的坐标特征确定D点坐标,再利用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得到C点坐标,然后利用S△ABC=S△ACD+S△BCD进行计算.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解方程组得或,所以A点坐标为(﹣1,3),B点坐标为(3,﹣1);(2)把y=0代入y=﹣x+2得﹣x+2=0,解得x=2,所以D点坐标为(2,0),因为C、D两点关于y轴对称,所以C点坐标为(﹣2,0),所以S△ABC=S△ACD+S△BCD=×(2+2)×3+×(2+2)×1=8.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把两个函数关系式联立成方程组求解,若方程组有解则两者有交点,若方程组无解则两者无交点.18.如图①,△OAB中,A(0,2),B(4,0),将△AOB向右平移m个单位,得到△O′A′B′.(1)当m=4时,如图②.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求反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及A′B′的中点M,求m的值.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平移的性质.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A′点的坐标为:(4,2),B′点的坐标为:(8,0),进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2)首先得出A′B′的中点M的坐标为:(m+4﹣2,1)则2m=m+2,求出m的值即可.解答:解:(1)由图②值:A′点的坐标为:(4,2),B′点的坐标为:(8,0),∴k=4×2=8,∴y=,把(4,2),(8,0)代入y=ax+b得:,解得:,∴经过A′、B′两点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x+4;(2)当△AOB向右平移m个单位时,A′点的坐标为:(m,2),B′点的坐标为:(m+4,0)则A′B′的中点M的坐标为:(m+4﹣2,1)∴2m=m+2,解得:m=2,∴当m=2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及A′B′的中点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坐标的平移等知识,得出A′,B′点坐标是解题关键.19.如图,一次函数y=ax+b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坐标为(m,2),点B 坐标为(﹣4,n),OA与x轴正半轴夹角的正切值为,直线AB交y轴于点C,过C作y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D,连接OD、BD.(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四边形OCBD的面积.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压轴题;待定系数法.分析:(1)根据正切值,可得OE的长,可得A点坐标,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点的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可得B点坐标,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一次函数解析式;(2)根据面积的和,可得答案.解答:解:(1)如图:,tan∠AOE=,得OE=6,∴A(6,2),y=的图象过A(6,2),∴,即k=1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B(﹣4,n)在 y=的图象上,解得n==﹣3,∴B(﹣4,﹣3),一次函数y=ax+b过A、B点,,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2)当x=0时,y=﹣1,∴C(0,﹣1),当y=﹣1时,﹣1=,x=﹣12,∴D(﹣12,﹣1),s OCBD=S△ODC+S△BDC=+|﹣12|×|﹣2|=6+12=18.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的关键,利用面积的和差求解四边形的面积.20.如图,直线y=mx与双曲线y=相交于A、B两点,A点的坐标为(1,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当mx>时,x的取值范围;(3)计算线段AB的长.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分析:(1)把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求出答案;(2)求出直线的解析式,解组成的方程组求出B的坐标,根据A、B的坐标结合图象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A、B的坐标.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OA、OB,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把A(1,2)代入y=得:k=2,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y=;(2)把A(1,2)代入y=mx得:m=2,即直线的解析式是y=2x,解方程组得出B点的坐标是(﹣1,﹣2),∴当mx>时,x的取值范围是﹣1<x<0或x>1;(3)过A作AC⊥x轴于C,∵A(1,2),∴AC=2,OC=1,由勾股定理得:AO==,同理求出OB=,∴AB=2.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图象的能力,题目比较典型,难度不大.21.如图,正比例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m,2),B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点B的坐标;(2)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2x>时,x的取值范围.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先把A(m,2)代入y=﹣2x可计算出m,得到A点坐标为(﹣1,2),再把A 点坐标代入y=可计算出k的值,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利用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确定B点坐标;(2)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x<﹣1或0<x<1时,一次函数图象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解答:解:(1)把A(m,2)代入y=﹣2x得﹣2m=2,解得m=﹣1,所以A点坐标为(﹣1,2),把A(﹣1,2)代入y=得k=﹣1×2=﹣2,所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所以B点坐标为(1,﹣2);(2)当x<﹣1或0<x<1时,一次函数图象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2x>.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两函数解析式.也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以及观察函数图象的能力.22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点A(2,5)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过点A的直线y=x+b交x轴于点B.(1)求k和b的值;(2)求△OAB的面积.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答案;(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1)把A(2,5)分别代入y=和y=x+b,得,解得k=10,b=3;(2)作AC⊥x轴于点C,由(1)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3,∴点B的坐标为(﹣3,0),∴OB=3,∵点A的坐标是(2,5),∴AC=5,∴=5=.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利用了待定系数法,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3.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交于点A(m,﹣2).(1)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两函数图象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2)试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kx的解集;(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C,使△OAC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代数综合题;数形结合.分析:(1)把点A的坐标代入y=求出m的值,再运用A的坐标求出k,两函数解析式联立得出B点的坐标.(2)把k的值代入不等式,讨论当a>0和当a<0时分别求出不等式的解.(3)讨论当C在第一象限时,△OAC不可能为等边三角形,当C在第三象限时,根据|OA|=|OC|,求出点C的坐标,再看AC的值看是否构成等边三角形.解答:解:(1)把A(m,﹣2)代入y=,得﹣2=,解得m=﹣1,∴A(﹣1,﹣2)代入y=kx,∴﹣2=k×(﹣1),解得,k=2,∴y=2x,又由2x=,得x=1或x=﹣1(舍去),∴B(1,2),(2)∵k=2,∴≥kx为≥2x,根据图象可得:当x≤﹣1和0<x≤1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恒在正比例函数y=2x图象的上方,即≥2x.(3)①当点C在第一象限时,△OAC不可能为等边三角形,②如图,当C在第三象限时,要使△OAC为等边三角形,则|OA|=|OC|,设C(t,)(t<0),∵A(﹣1,﹣2)∴OA=∴t2+=5,则t4﹣5t2+4=0,∴t2=1,t=﹣1,此时C与A重合,舍去,t2=4,t=﹣2,∴C(﹣2,﹣1),而此时|AC|=,|AC|≠|AO|,∴不存在符合条件的点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求出点C的坐标,看是否构成等边三角形.。
中考数学总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压轴题》专题训练(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压轴题》专题训练(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如图,在平面直角系中,点A的坐标是(0,4)在x轴上任取一点B连接AB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1l过点B作x轴的垂线2l记1l2l的交点为P.设点P的坐x y.标为(,)(1)用含x y二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PA的长度.(2)当点B在x轴上移动时点P也随之运动请求出点P的运动路径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2.如图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的坐标是(0,2)动点A从原点O出发沿着x轴正方向移动ABP是以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A B P顺时针方向排列).(1)当点A 与点O 重合时 得到等腰直角OBC △(此时点P 与点C 重合) 则BC =______.当2OA =时 点P 的坐标是______; (2)设动点A 的坐标为(,0)(0)t t ≥.①点A 在移动过程中,作PM y ⊥轴于M PN OA ⊥于N 求证:四边形PMON 是正方形;①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点P 的坐标为:(______ ______);(3)在上述条件中,过点A 作y 轴的平行线交MP 的延长线于点Q 如图2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A 使得AQB 的面积是AOB 的面积的3倍?若存在 请求出A 的坐标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 直线3y x分别交x 轴 y 轴于点A B .(1)求ABO ∠的度数;(2)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 连接OC 以OC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OCD 其中OC OD=且点D在第三象限连接AD.设点C的横坐标为t ACD的面积为S 求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点E为x轴正半轴上的一点连接BE点F是BE的中点连∥交x轴于点H若接CF并延长交x轴于点G过点D作DH CFCG DH=求点D的坐标.∠-∠=︒345AEB ADH4.如图,在直角平面坐标系中,ABC的边AB在x轴上且3AB=点A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2,5).(5,0)(1)求这样的ABC一共几个?并写出符合条件的点B的坐标;(2)试求ABC的面积.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1,0B 和y 轴上一动点(0,)A a - 其中0a > 以点A 为直角顶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 设点C 的坐标为(,)c d .(1)当2a =时 点C 的坐标为 .(2)动点A 在运动的过程中,试判断+c d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 若不变 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 请说明理由.(3)当3a =时 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P (不与点C 重合) 使PAB 与ABC 全等?若存在 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2,0A - ()0,3B .(1)如图1 以A 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 过点E 作EF x ⊥轴于点F 求点F 的坐标;(2)如图2 点()0,P P y 为y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 以AP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C 点(),C C C x y 在第一象限 90APC ∠=︒ 当点P 运动时 P C y y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 求出其值;若变化 请说明理由.(3)如图3 点P 在y 轴负半轴上 以AP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C 90APC ∠=︒ 点C 在第一象限 点H 在AC 延长线上 作HG x ⊥轴于G 当(),2H m 探究线段PH AG OP 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7.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4003A B ,,, 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90ABC AB AC BAC =∠=︒,,.(1)直接写出OA OB ⋅的值. (2)求点C 坐标.(3)若点A B ,是x y ,轴正半轴上的动点 BQ AQ ,分别是ABy ∠和BAx ∠的角平分线 交点为Q 求Q ∠的大小.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分别在x 轴负半轴 y 轴正半轴上运动 且满足AB BC = 90ABC ∠=︒ 点C 在第二象限.(1)如图1 当点()()4002A B -,,,时 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 (2)以OB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90OBD OB BD OBD =∠=︒,△ 如图2 连接AD 和OC 且相交于点P 判断AD 和OC 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3)以OB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90OBD OB BD OBD =∠=︒,△ 如图3 连接CD 交y 轴于点Q 在点,A B 的运动过程中,判断BQ 与OA 的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4A .(1)直接写出B 点坐标;(2)如图2 若C 为x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 以AC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ACD =90ACD ∠︒ 连接OD 求AOD ∠度数;(3)如图3 过点A 作y 轴的垂线交y 轴于E F 为x 轴负半轴上一点 G 在EF 的延长线上 以EG 为直角边作等腰Rt EGH 过A 作x 轴的垂线交EH 于点M 连接FM 等式1AM FMOF-=是否成立?若成立 请证明;若不成立 说明理由.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24y x =-+交坐标轴于A B 两点 过x 轴负半轴上一点C 作直线CD 交y 轴正半轴于点D 且AOB DOC △≌△.(1)OC =________ OD =________.(2)点()1,M a -是线段CD 上一点 作ON OM ⊥交AB 于点N 连接MN 求点N 的坐标;(3)若()1,E b 为直线AB 上的点 P 为y 轴上的点 请问:直线CD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EPQ △是以E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 请直接写出此时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则点b点D在第一象限作等腰直角BDE△c ABO,=∠(1)如图1 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P 点 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 当PB 最短时 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结果均用a 表示)(2)如图2 当AB y ⊥轴 且垂足为点A 时 以OA 为边作正方形ABQO M 在x 轴的正半轴 且OM OA < 以OM 为边在x 轴上方作正方形OMNH 连接AN 若6QM = 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为20 求AHN 的面积;(3)如图3 当AB y ⊥轴 且垂足为点A 时 点F 在线段OB 上运动(不与端点重合) 点C 是线段BF 的中点 连接AF AC , 以A 为直角顶点 AF 为直角边在第二象限内作等腰Rt EAF △ 连接OE 交AC 于点G 探究线段OE 与AC 的关系 并说明理由.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都在坐标轴上 08A BO CO BC ===,.(1)点A 坐标为(______ _______).(2)过点C 作x 轴的垂线l 动点Р从点C 出发 沿着直线①向上运动 若点Р的速度是1个单位/秒 时间是t 连接PA PB , 请用含t 的式子表示PABS.(3)在(2)的条件下 连接AP 以AP 为斜边 在AP 下方作等腰直角APD △ 连接BD 并延长至点Q 连接PO QC , 当点D 为BQ 中点时 请判断PCQ △的形状 并说明理由.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2)A (3,0)B 过点B 作直线ly 轴 点P 是直线l 上的动点 以AP 为边在AP 右上侧作等腰直角APQ △ 使90APQ ∠=︒.(1)如图1当点P 落在点B 时 则点Q 的坐标是________; 学生甲认为点Q 的坐标一定跟点P 有关 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2)如图2 小聪同学画草图时 让点P 落在1P 2P 3P 不同的特殊位置时(1P 在x 轴上 2P A 与x 轴平行 当Q 落在x 轴上时对应点3P ) 画出了几个点对应的1Q 2Q 3Q 三个不同的位置 发现1Q 2Q 3Q 在同一条直线上 请你根据学生甲的猜测及题目条件 求出点Q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3)在(2)中,虽然求出了点Q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但是小明同学认为几个特殊点确定解析式是一种猜测 当点P 在l 上运动时 所有的Q 点都在一条直线上吗?就解设了点Q 的坐标为(,)x y 希望用一般推理的方式求出x 和y 满足的关系式 请你帮助小明给出解答.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6,0A - 与y 轴交于点B 且45ABO ∠=︒.(1)求点B 坐标和ABO 的面积;(2)如图2 点D 为OA 上的一条延长线的一个动点 以BD 为直角边 以点D 为直角顶点 作等腰三角形BDE 求证AB AE ⊥;(3)如图3 AF 平分OAB ∠ 点M 是射线AF 上一动点 点N 是线段AO 上一动点 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N 使得OM NM +的值最小 若存在 求出此时点N 的坐标 并加以说明;若不存在 则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1.(1)解:过点A 作2AH l ⊥于点H 如图所示:①点A 的坐标是(0,4) 点P 的坐标为(,)x y①4OA = ||OB x =①||AH OB x == 4BH OA ==①|4|HP y =-根据勾股定理 得()2222224816PA AH HP x y x y y =+=+-=+-+ 即22816PA x y y =+-+;(2)根据题意 可知点B 坐标为(,0)x①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①PA PB =①222816y x y y =+-+①2128y x =+ 2.(1)解:①O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①,90BC AC C =∠=︒①2OB BC =①点B 的坐标是(0,2)①2OB =①22OB BC ==;①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B①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P∠=∠∠=∠OBP四边形OAPB==BP OA点P的坐标为①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B90∠=∠MPB在BPM△和APN中∠=∠=︒ANP BMP90≌△△BPM APNPMON是正方形;△△BPM≌①2AN t AN +=-①22t AN -=①22t OM ON +==①点P 的坐标为22,22t t ++⎛⎫⎪⎝⎭;故答案为:22t +;22t +(3)解:存在设点A 的坐标为()(),00m m ≥ 则OA m =①11222AOB S OA OB m m =⨯=⨯=由(2)①得:点P 的坐标为22,22m m ++⎛⎫ ⎪⎝⎭ 则22m OM +=根据题意得:90OMP AOB OAQ ∠=∠=∠=︒①四边形OAQM 是矩形①2,2m MQ OA m AQ OM +====①()2112122224ABQ m S AQ OA m m m +=⨯=⨯=+①AQB 的面积是AOB 的面积的3倍①()21234m m m +=解得:10m =或0(舍去)即存在点()10,0A 使得AQB 的面积是AOB 的面积的3倍. 3.(1)解:在3y x 中,当0x =时 3y = 当0y =时 03x =+ 解得3x =-①()30A -, ()0,3B①3OA OB ==①BAO ABO ∠=∠①90AOB ∠=︒①45BAO ABO ∠=∠=︒.(2)解:如图1 过点C 作CR y ⊥轴于点R .Rt BCR 中,90BCR =︒-∠BR CR t ==-2BC BR =+COD AOB =∠在ACD 中,12S AD =⨯3)解:如图所示①90BOE ∠=︒ BF EF =①OF BF EF ==①FOE FEO ∠=∠设ADH a ∠=①45AEB a ∠=+︒①45FOE FEO a ∠=∠=+︒ 45AHD OAD ADH a ∠=∠-∠=︒- ①DH CG ∥①45CGO AHD a ∠=∠=︒-①454590CFO FOG FGO a a ∠=∠+∠=︒++︒-=︒取OC 的中点K 连接FK 交OB 于点P 过点F 作FL OB ⊥于点L过点K 分别作KM OB ⊥于点M KN FL ⊥交FL 的延长线于点N 连接KL . ①四边形KMLN 是矩形;①90CFO ∠=︒ CK OK =①FK OK CK ==①BF OF = FL OB ⊥①BL OL =①KL BC ∥①45OLK OBC ∠=∠=︒①904545NLK NLO OLK ∠=∠-∠=︒-︒=︒①KM KN =①Rt Rt KOM KFN ≌△△①KOM KFN ∠=∠又①OPK FPL ∠=∠①90KOM OPK KFN FPL ∠+∠=∠+∠=︒①90OKP ∠=︒①FK OC ⊥①CF OF =①45CFK OFK ∠=∠=︒①45OCF ∠=︒①90COD ∠=︒ OC OD =在Rt ODS △中,()22223910()44OS OD DS =-=-= ①点D 的坐标为93,44⎛⎫-- ⎪⎝⎭. 4.1)解:如图所示 符合条件的ABC 有两个 分别为1AB C 2AB C 其中12(2,0)(8,0)B B --、;(2)点C 的坐标为(2,5)115|2(5)|57.522ABC S ∴=⨯---⨯==△. 5.(1)解:如下图 过点C 作CE y ⊥轴于点E 则CEA AOB ∠=∠①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①,90AC BA BAC =∠︒=①90ACE CAE BAO CAE ∠+∠=︒=∠+∠①ACE BAO ∠=∠.在ACE △和BAO 中CEA AOB ACE BAO AC BA ∠=∠⎧⎪∠=∠⎨⎪=⎩①ACE BAO≌(AAS)①(0,1),(0,2)B A-①12BO AE AO CE====,①123OE=+=①2,3C-();(2)解:动点A在运动的过程中,+c d的值不变.理由如下:由(1)知ACE BAO≌①(0,1)B(0,)A a-①1,BO AE AO CE a====①1OE a=+①(,1)C a a--又①点C的坐标为(,)c d①11c d a a+=--=-即+c d的值不变;(3)解:存在一点P使PAB与ABC全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是(4,)1-或(3,2)--或(2,1)-分为三种情况讨论:①如下图过点P作PE x⊥轴于点E则90PBA AOB PEB∠=∠=∠=︒①90,90EPB PBE PBE ABO∠+∠=︒∠+∠=︒①EPB ABO∠=∠在PEB△和BOA△中EPB OBAPEB BOAPB BA∠=∠⎧⎪∠=∠⎨⎪=⎩①PEB BOA△≌△(AAS)①1,3PE BO EB AO ====①314OE =+=即点P 的坐标是(4,)1-①如下图 过点C 作CM x ⊥轴于点M 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则90CMB PEB ∠=∠=︒.①CAB PAB △≌△①45,PBA CBA BC BP ∠=∠=︒=①90CBP ∠=︒①90,90MCB CBM CBM PBE ∠+∠=︒∠+∠=︒①MCB PBE ∠=∠在CMB 和BEP △中MCB EBP CMB BEP BC PB ∠=∠⎧⎪∠=∠⎨⎪=⎩①CMB BEP △≌△(AAS )①,PE BM CM BE ==.①3,4),10C B -((,)①2,413PE OE BE BO ==-=-=即点P 的坐标是(3,2)--;①如下图 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则90BEP BOA ∠=∠=︒.①CAB PBA △≌△①,90AB BP CAB ABP =∠=∠=︒①90,90ABO PBE PBE BPE ∠+∠=︒∠+∠=︒①ABO BPE ∠=∠.在BOA △和PEB △中ABO BPE BOA PEB BA PB ∠=∠⎧⎪∠=∠⎨⎪=⎩①BOA PEB △≌△(AAS )①1,3PE BO BE OA ====①312OE BE BO =-=-=即点P 的坐标是(2,1)-综上所述 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是(4,)1-或(3,2)--或(2,1)-. 6.(1)三角形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 AB ∴= 90EAB ∠=︒90FAE BAO ∴∠+∠=︒.EF x ⊥轴90EFA ∴∠=︒90AEF FAE ∴∠+∠=︒AEF OAB ∴∠=∠.90AOB ∠=︒EFA AOB ∴∠=∠.在AEF △和BAO 中,,,AEF BAO EFA AOBAE BA ∠=∠⎧⎪∠=∠⎨⎪=⎩()AAS AEF BAO ∴≌3AF BO ∴==235OF ∴=+=()5,0F ∴-;(2)不变 理由如下:如图2 作CF y ⊥轴于FC y OF ∴=90PFC CFO ∴∠=∠=︒90FPC FCP ∴∠+∠=︒.三角形AP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90APC ∠=︒ PA PC ∴=90APO OPC ∴∠+∠=︒.APO PCF ∴∠=∠.又90AOP PFC ∠=∠=︒.在AOP 和PFC △中,,,APO PCF AOP PFC PA CP ∠=∠⎧⎪∠=∠⎨⎪=⎩()AAS AOP PFC ∴△≌△AO PF .2P C y y OP OF PF AO ∴-=-===;(3)AG PH OP =+ 证明如下:在OG 上取一点M 使MG OP = 连接HM 并延长交AP 的延长线于N 如图3所示()2,0A -2AO ∴=HG x ⊥轴于G (),2H m2HG ∴=AO HG ∴=90AOP HGM ∠=∠=︒ MG OP =()SAS APO HMG ∴△≌△PAO MHG ∴∠=∠ AP HM =AMN HMG ∠=∠90ANM HGM ∴∠=∠=︒90APC ∠=︒ PC AP =45PAC ∴∠=︒AH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PAH MHA ∴∠=∠=︒又AP HM = AH HA =()SAS APH HMA ∴△≌△PH MA ∴=AG AM MG =+AG PH OP ∴=+.7.(1)解:()()4003A B ,,,4∴=OA 3OB =4312OA OB ⋅=⨯=∴;(2)解:如图,作CD x ⊥轴于点D 则90AOB CDA ∠=∠=︒90ACD CAD ∴∠+∠=︒90BAC ∠=︒90CAD BAO ∴∠+∠=︒ACD BAO ∴∠=∠在BAO 和ACD 中90AOB CDA ACD BAOAB CA ∠=∠=︒⎧⎪∠=∠⎨⎪=⎩()AAS BAO ACD ∴≌3AD OB ∴== 4CD OA ==437OD OA AD ∴=+=+=()74C ∴,;(3)解:如图BQ 平分ABy ∠ AQ 平分BAx ∠12ABQ ABy ∴∠=∠ 12BAQ BAx ∠=∠ABO∠+∴∠=ABy∴∠+ABQ(1180=︒21︒=-180∠+∠Q ABQ ∴∠=Q180 8.(1)解:作①()SAS CBO ABD ≌△△①AD OC = BCO BAD ∠=∠①BCO ABC BAD APC ∠+∠=∠+∠又90ABC ∠=︒①90APC ∠=︒ 即AD OC ⊥;(3)解:2OA BQ = 理由如下:作CF y ⊥轴于点F同理 ()AAS BAO CBF ≌△△ ①CF OB = BF OA =①90OB BD OBD =∠=︒,①=CF BD CF BD ∥①QCF QDB ∠=∠ 90QFC QBD ∠=∠=︒①()ASA QCF QDB ≌△△ ①BQ FQ =①1122BQ BF OA == 即2OA BQ =. 9.(1)解:如图,作AE OB ⊥于点E①()4,4A①4OE =①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E OB ⊥①=2=8OB OE①()8,0B ;①A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DC =即ACF ∠+∠FDC ∠+∠ACF ∠=∠又①DFC ∠①()DFC CEA AAS ≌EC DF = FC =()4,4A4AE OE ===FC OE 即OF +①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AOB ∠==AOD ∠∠AM FM -①()4,4A ①4AE OE ==又①==90EAN EOF ∠∠︒ AN OF =①()EAN EOF SAS ≌①=OEF AEN ∠∠ EF EN =又①EGH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45GEH ∠=︒ 即=45OEF OEM ∠+∠︒ ①=45AEN OEM ∠+∠︒又①90AEO ∠=︒①=45=NEM FEM ∠︒∠又①EM EM =①()NEM FEM SAS ≌①MN MF =①==AM MF AM MN AN --①=AM MF OF -即1AM FM OF-=.10.(1)解:把0x =代入24y x =-+得:4y =①点()04B ,①4OB =把0y =代入24y x =-+得:2x =①点()20A ,①2OA =①AOB DOC △≌△①(ASA OBN OCM ≌OM ON =分别过点M N 作ME①OFN OEM ∠=∠①BON COM OM ON ∠=∠=,①()AAS OFN OEM ≌①312OF OE FN EM ====, ①点N 的坐标为312⎛⎫ ⎪⎝⎭,; (3)解:直线CD 上存在点Q 使EPQ △是以E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①()1E b ,为直线AB 上的点①2142b =-⨯+=①()12E ,①当点P 在点B 下方时 如图,连接DE 过点Q 作QM DE ⊥ 交DE 的延长线于M 点①()02D ,①DE y ⊥轴 1DE = 点M 的纵坐标为2 90M EDP ∠=∠=︒ ①EPQ △是以E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①(AAS DEP MQE ≌1MQ DE ==Q 点的纵坐标为3把3y =代入12y x =+点()23Q ,;①()AAS EQM PEN ≌1EM PN ==()12E ,①M 点的纵坐标为1①Q 点的纵坐标为1把1y =代入122y x =+中得:2x =- ①()21Q -,; 综上所述 直线CD 上存在点Q 使得EPQ △是以E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Q 点的坐标为()23,或()21-,. 11.(1)解:()2430a b -+-= ()240a -≥ 30b -≥ 40a ∴-= 30b -=4a ∴= 3b =()()00A a B b ,、,4∴=OA 3OB =如图,过点C 作CN y ⊥轴于N则90BNC ∠=︒90ABC AOB ∠︒∠==90CBN ABO 90BAO ABO ∠+∠=︒ CBN BAO ∴∠=∠90BNC AOB ∠=∠=︒ BC AB =()AAS BNC AOB ∴≌4BN AO ∴== 3CN BO ==7ON OB BN ∴=+=()37C ∴,故答案为:()37,; (2)证明:如图,过E 作EF x ⊥轴于F 则90EFD ∠=︒a b =OA OB ∴=90AOB ∠=︒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O BAO ∴∠=∠=︒B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90BDE ∠=︒BD DE ∴=90EDF BDO ∠+∠=︒ 90DEF EDF ∠+∠=︒ BDO DEF ∴∠=∠90EFD DOB ∠=∠=︒()AAS DEF BDO ∴≌EDF DBO ∴∠=∠ DF OB = EF OD = OB OA =DF OA ∴=DF AD OA OD ∴+=+ 即AF OD =AF EF ∴=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EAF AEF ∴∠=∠=︒45EDF EAF AED AED ∠=∠+∠=︒+∠ 45DBO OBA ABD ABD ∠=∠+∠=︒+∠ ABD AED ∴∠=∠;(3)解:如图,过点D 作DM y ⊥轴于M DH x ⊥轴于H DG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G()33D -,3DM DH OM OH ∴====BD 平分ABO ∠ ⊥DM OB DG AB ⊥DM DG ∴=BD BD =()Rt Rt HL BDG BDM ∴≌同理可得:()Rt Rt HL ADH ADG ≌AH AG ∴=OA a = OB b = AB c =a b c OA OB AB ∴-+=-+()()()OH AH BM OM BG AG =+--+-33AH BM BG AG =+-++-6=即6a b c -+=.12.(1)解:①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P 点 ①点P 的坐标为(0,)a -;由垂线段最短 当PB l ⊥时 PB 最短 过点B 作BD y ⊥轴于D 点 如图①直线l 平分坐标系的第二 四象限①45BOD ∠=︒①PB l ⊥①45BOD OPB ∠=∠=︒①OB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B PB =①BD y ⊥轴 OP a =22⎝⎭a a⎛⎫①()ACF QCB SAS △≌△①QB AF AE == QB AF ∥①180QBA BAF ∠+∠=︒又①90EAF BAO ∠=∠=︒①180BAF EAO ∠+∠=︒①QBA EAO ∠=∠又①BA AO =①(SAS)QBA EAO ≌△△①2OE AQ AC == BAQ AOE ∠=∠①90AOE GAO GAO BAQ ∠+∠=∠+∠=︒ ①90AGO ∠=︒①OE AC ⊥13.(1)OB OC = 8BC =4OB OC ∴==4OA OB ==()0,4A ∴故答案为:0 4;(2)4OC =()4,0C ∴.PC BC ⊥()4,P t ∴4OA OB OC ∴=== PC t =①当08t ≤<时 如图1PAB AOB BCP AOCP S S S S =+-梯形PAB PBC AOB SS S S =--梯形1122BC PC OA OB =⨯-⨯(1118444t =⨯⨯-⨯⨯-PAB S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延长PD 至AD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 ∴垂直平分AP AH ∴=90BAC ∠=︒BAH PAC ∴∠=∠在ABH 和ACP △中AH AP BAH CAP AB AC =⎧⎪∠=∠⎨⎪=⎩()SAS ABH ACP ∴≌45ABH ACP ∴∠=∠=︒ BH PC =45ABC ∠=︒∴点H 在BC 上点D 是BD 的中点BD QB ∴=在PDQ 和HDB 中DP DH PDQ HDB BD QD =⎧⎪∠=∠⎨⎪=⎩()SAS PDQ HDB ∴≌PQ BH ∴∥ PQ BH =BH PC =PC PQ ∴=PQ BC ∥ 90BCP ∠=︒90CPQ BCP ∴∠=∠=︒PA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4.(1)解:作QG l ⊥于点G①(0,2)A (3,0)B①2AO = 3BO =①AP PQ = 90APQ ∠=︒①90APO APG QPG ∠=︒-∠=∠①APO QPG ≌△△①2QG AO == 3BG BO ==①点Q 的坐标是()53,故答案为:()53,; (2)解:当点Q 在于直线l 上时 如图2223P Q AP OB ===①点2Q 的坐标是()35,由(1)知点1Q 的坐标是()53,设点Q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5335k b k b +=⎧⎨+=⎩ 解得18k b =-⎧⎨=⎩①点Q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8y x =-+;(3)解:如图,作PM OA ⊥于M QN MP ⊥于N①90APQ ∠=︒①四边形OBPM 是矩形PA PQ = 90APQ ∠=︒①90APM QPN ∠+∠=︒ 90QPN PQN ∠+∠=︒APM PQN ∴∠=∠在PAM △和QPN 中AMP PNQ APM PQN AP PQ ∠=∠⎧⎪∠=∠⎨⎪=⎩PAM QPN ∴≌△△QN PM ∴= AM PN =①点Q 的坐标为(,)x y①MN x = 3PN x =- 3PB y QN y PM y =-=-=- ()2223AM OM PB y =-=-=--①AM PN =①()233y x --=-整理得8y x =-+.15.(1)①()6,0A -①6OA =;①45ABO ∠=︒①6OB OA ==①()0,6B11661822ABO S OA OB ==⨯⨯=. (2)过点E 作EF x ⊥轴①90EDB ∠=︒①90FED ODB FDE ∠=∠=︒-∠①FED ODB EFD DOB ED DB ∠=∠⎧⎪∠=∠⎨⎪=⎩①()AAS EFD DOB ≌①(ASA AGH AOH ≌6AG AO == OH ①O G 是对称点故OM GM =根据垂线段最短故OM NM +最小①()6,0A -①6OA =;①45ABO ∠=︒①6OB OA == 45BAO ∠=︒ ①45AGN ∠=︒①AN GN =①222236AN GN AN +== 解得32,32AN AN ==-(舍去) ①632ON OA AN =-=-. 故()326,0N -.。
华师大版2015届中考总复习精练精析22圆(2)含答案解析(23页)
图形的性质——圆2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在⊙O中,AB是直径,BC是弦,点P是上任意一点.若AB=5,BC=3,则AP的长不可能为()A.3 B.4 C.D.52.如图,线段AB是⊙O的直径,弦CD丄AB,∠CAB=20°,则∠AOD等于()A.160°B.150°C.140°D.120°3.如图,A、B、C、D四个点均在⊙O上,∠AOD=70°,AO∥DC,则∠B的度数为()A.40° B.45° C.50° D.55°4.从下列直角三角板与圆弧的位置关系中,可判断圆弧为半圆的是()A.B.C.D.5.如图所示,点A,B,C在圆O上,∠A=64°,则∠BOC的度数是()A.26° B.116°C.128°D.154°6.如图,在⊙O中,OD⊥BC,∠BOD=60°,则∠CAD的度数等于()A.15° B.20° C.25° D.30°7.如图,已知AB是△ABC外接圆的直径,∠A=35°,则∠B的度数是()A.35° B.45° C.55° D.65°8.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连接OA、OB,∠OBA=50°,则∠C的度数为()A.30° B.40° C.50° D.80°9.如图,点A,B,C,D都在⊙O上,AC,BD相交于点E,则∠ABD=()A.∠ACD B.∠ADB C.∠AED D.∠ACB二.填空题(共8小题)10.如图,△ABC内接于⊙O,∠OAB=20°,则∠C的度数为_________ .11.如图,已知A、B、C三点都在⊙O上,∠AOB=60°,∠ACB=_________ .12.如图,△ABC为⊙O的内接三角形,AB为⊙O的直径,点D在⊙O上,∠ADC=54°,则∠BAC的度数等于_________ .13.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如果∠AOC=100°,那么∠B=_________ 度.14如图,AB为⊙O直径,CD为⊙O的弦,∠ACD=25°,∠BAD的度数为_________ .15.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O上,∠BOD=130°,AC∥OD交⊙O于点C,连接BC,则∠B=_________ 度.16.如图,AB是⊙O的直径,AB=15,AC=9,则tan∠ADC=_________ .17.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AB的延长线上,CD切⊙O于点D,连接AD.若∠A=25°,则∠C=_________ 度.三.解答题(共8小题)18.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以CD为直径作⊙O,⊙O与边BC相交于点F,⊙O的切线DE与边AB 相交于点E,且AE=3EB.(1)求证:△ADE∽△CDF;(2)当CF:FB=1:2时,求⊙O与▱ABCD的面积之比.19.已知:AB是⊙O的直径,直线CP切⊙O于点C,过点B作BD⊥CP于D.(1)求证:△ACB∽△CDB;(2)若⊙O的半径为1,∠BCP=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0.如图,AB是⊙O的直径,过点A作⊙O的切线并在其上取一点C,连接OC交⊙O于点D,BD的延长线交AC于E,连接AD.(1)求证:△CDE∽△CAD;(2)若AB=2,AC=2,求AE的长.21.已知:如图,P是⊙O外一点,过点P引圆的切线PC(C为切点)和割线PAB,分别交⊙O于A、B,连接AC,BC.(1)求证:∠PCA=∠PBC;(2)利用(1)的结论,已知PA=3,PB=5,求PC的长.22.如图,在⊙O中,AB,CD是直径,BE是切线,B为切点,连接AD,BC,BD.(1)求证:△ABD≌△CDB;(2)若∠DBE=37°,求∠ADC的度数.23.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O上一点,AD与过点C的切线垂直,垂足为点D,直线DC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弦CE平分∠ACB,交AB于点F,连接BE.(1)求证:AC平分∠DAB;(2)求证:△PCF是等腰三角形;(3)若tan∠AB C=,BE=7,求线段PC的长.24.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CD与⊙O相切,BD∥AC.(1)图中∠OCD=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 ;(2)⊙O的半径为3,AC=4,求CD的长.25.如图,已知⊙O中直径AB与弦AC的夹角为30°,过点C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OD=30cm.求:直径AB的长.图形的性质——圆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在⊙O中,AB是直径,BC是弦,点P是上任意一点.若AB=5,BC=3,则AP的长不可能为()A. 3 B.4 C.D.5考点: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首先连接AC,由圆周角定理可得,可得∠C=90°,继而求得AC的长,然后可求得AP的长的取值范围,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连接AC,∵在⊙O中,AB是直径,∴∠C=90°,∵AB=5,BC=3,∴AC==4,∵点P是上任意一点.∴4≤AP≤5.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如图,线段AB是⊙O的直径,弦CD丄AB,∠CAB=20°,则∠AOD等于()A.160°B.150°C.140°D.120°考点: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利用垂径定理得出=,进而求出∠BOD=40°,再利用邻补角的性质得出答案.解答:解:∵线段AB是⊙O的直径,弦CD丄AB,∴=,∵∠CAB=20°,∴∠BOD=40°,∴∠AOD=14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以及垂径定理等知识,得出∠BOD的度数是解题关键.3.如图,A、B、C、D四个点均在⊙O上,∠AOD=70°,AO∥DC,则∠B的度数为()A.40°B.45°C.50°D.55°考点:圆周角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分析:连接OC,由AO∥DC,得出∠ODC=∠AOD=70°,再由OD=OC,得出∠ODC=∠OCD=70°,求得∠COD=40°,进一步得出∠AOC,进一步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出∠B的度数即可.解答:解:如图,连接OC,∵AO∥DC,∴∠ODC=∠AOD=70°,∵OD=OC,∴∠ODC=∠OCD=70°,∴∠COD=40°,∴∠AOC=110°,∴∠B=∠AOC=55°.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圆周角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从下列直角三角板与圆弧的位置关系中,可判断圆弧为半圆的是()A.B.C.D.考点:圆周角定理.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直角,∴从下列直角三角板与圆弧的位置关系中,可判断圆弧为半圆的是B.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5.如图所示,点A,B,C在圆O上,∠A=64°,则∠BOC的度数是()A.26°B.116°C.128°D.154°考点:圆周角定理.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直接解答即可.解答:解:∵∠A=64°,∴∠BOC=2∠A=2×64°=12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知道同弧所对的圆周是圆心角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O中,OD⊥BC,∠BOD=60°,则∠CAD的度数等于()A.15°B.20°C.25°D.30°考点: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在⊙O中,OD⊥BC,根据垂径定理的即可求得:=,然后利用圆周角定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在⊙O中,OD⊥BC,∴=,∴∠CAD=∠BOD=×60°=3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以及垂径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7.如图,已知AB是△ABC外接圆的直径,∠A=35°,则∠B的度数是()A.35°B.45°C.55°D.65°考点:圆周角定理.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由AB是△ABC外接圆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求得∠ACB=90°,又由∠A=35°,即可求得∠B的度数.解答:解:∵AB是△ABC外接圆的直径,∴∠C=90°,∵∠A=35°,∴∠B=90°﹣∠A=55°.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8.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连接OA、OB,∠OBA=50°,则∠C的度数为()A.30°B.40°C.50°D.80°考点:圆周角定理.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OB的度数,再进一步根据圆周角定理求解.解答:解:∵OA=OB,∠OBA=50°,∴∠OAB=∠OBA=50°,∴∠AOB=180°﹣50°×2=80°,∴∠C=∠AOB=40°.故选:B.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9.如图,点A,B,C,D都在⊙O上,AC,BD相交于点E,则∠ABD=()A.∠ACD B.∠ADB C.∠AED D.∠ACB考点:圆周角定理.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判断A、B、D,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判断C.解答:解:A、∵∠ABD对的弧是弧AD,∠ACD对的弧也是AD,∴∠ABD=∠ACD,故A选项正确;B、∵∠ABD对的弧是弧AD,∠ADB对的弧也是AB,而已知没有说=,∴∠ABD和∠ACD不相等,故B选项错误;C、∠AED>∠ABD,故C选项错误;D、∵∠ABD对的弧是弧AD,∠ACB对的弧也是AB,而已知没有说=,∴∠ABD和∠ACB不相等,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应用,注意: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二.填空题(共8小题)10.如图,△ABC内接于⊙O,∠OAB=20°,则∠C的度数为70°.考点:圆周角定理.分析:由△ABC内接于⊙O,∠OAB=2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OBA的度数,∠AOB的度数,又由圆周角定理,求得∠ACB的度数.解答:解:∵∠OAB=20°,OA=OB,∴∠OBA=∠OAB=20°,∴∠AOB=180°﹣∠OAB﹣∠OBA=140°,∴∠ACB=∠AOB=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1.如图,已知A、B、C三点都在⊙O上,∠AOB=60°,∠ACB=30°.考点:圆周角定理.分析:由∠ACB是⊙O的圆周角,∠AOB是圆心角,且∠AOB=60°,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圆周角∠ACB 的度数.解答:解:如图,∵∠AOB=60°,∴∠ACB=∠AOB=30°.故答案是:30°.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2.如图,△ABC为⊙O的内接三角形,AB为⊙O的直径,点D在⊙O上,∠ADC=54°,则∠BAC的度数等于36°.考点:圆周角定理.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由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求得∠B的度数,又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即可求得∠ACB=90°,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ABC与∠ADC是所对的圆周角,∴∠ABC=∠ADC=54°,∵AB为⊙O的直径,∴∠ACB=90°,∴∠BAC=90°﹣∠ABC=90°﹣54°=36°.故答案为:36°.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与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定理的应用.13.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如果∠AOC=100°,那么∠B=50 度.考点:圆周角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直接根据圆周角定理求解.解答:解:∠B=∠AOC=×100°=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4.如图,AB为⊙O直径,CD为⊙O的弦,∠ACD=25°,∠BAD的度数为65°.考点:圆周角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构造直角三角形ABD,再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求得∠B的度数,即可求得∠BAD的度数.解答:解:∵AB为⊙O直径∴∠ADB=90°∵相同的弧所对应的圆周角相等,且∠B=25°∴∠ACD=25°∴∠BAD=90°﹣∠B=65°.故答案为:65°.点评: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的推论.构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圆中常见的辅助线之一.15.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O上,∠BOD=130°,AC∥OD交⊙O于点C,连接BC,则∠B=40 度.考点:圆周角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先求出∠AOD,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再由圆周角定理求出∠B的度数即可.解答:解:∵∠BOD=130°,∴∠AOD=50°,又∵AC∥OD,∴∠A=∠AOD=50°,∵AB是⊙O的直径,∴∠C=90°,∴∠B=90°﹣50°=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的内容是解题关键.16.如图,AB是⊙O的直径,AB=15,AC=9,则tan∠ADC=.考点: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再将tan∠ADC转化为tanB进行计算.解答:解:∵AB为⊙O直径,∴∠ACB=90°,∴BC==12,∴tan∠ADC=tan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定义,要充分利用转化思想.17.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AB的延长线上,CD切⊙O于点D,连接AD.若∠A=25°,则∠C=40 度.考点: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连接OD,由CD为圆O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OD垂直于CD,根据OA=OD,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A=∠ODA,求出∠ODA的度数,再由∠COD为△AOD外角,求出∠COD度数,即可确定出∠C的度数.解答:解:连接OD,∵CD与圆O相切,∴OD⊥DC,∵OA=OD,∴∠A=∠ODA=25°,∵∠COD为△AOD的外角,∴∠COD=50°,∴∠C=90°﹣50°=40°.故答案为:40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8小题)18.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以CD为直径作⊙O,⊙O与边BC相交于点F,⊙O的切线DE与边AB 相交于点E,且AE=3EB.(1)求证:△ADE∽△CDF;(2)当CF:FB=1:2时,求⊙O与▱ABCD的面积之比.考点: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C,AD∥BC,求出∠ADE=∠CD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推出即可;(2)设CF=x,FB=2x,则BC=3x,设EB=y,则AE=3y,AB=4y,根据相似得出=,求出x=2y,由勾股定理得求出DF=2y,分别求出⊙O的面积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即可求出答案.解答:(1)证明:∵CD是⊙O的直径,∴∠DFC=90°,∵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AD∥BC,AB∥CD,∴∠ADF=∠DFC=90°,∵DE为⊙O的切线,∴DE⊥DC,∴DE⊥AB,∴∠DEA=∠DFC=90°,∵∠A=∠C,∴△ADE∽△CDF;(2)解:∵CF:FB=1:2,∴设CF=x,FB=2x,则BC=3x,∵AE=3EB,∴设EB=y,则AE=3y,AB=4y,∵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3x,AB=DC=4y,∵△ADE∽△CDF,∴=,∴=,∵x、y均为正数,∴x=2y,∴BC=6y,CF=2y,在Rt△DFC中,∠DFC=90°,由勾股定理得:DF===2y,∴⊙O的面积为π•(DC)2=π•DC2=π(4y)2=4πy2,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BC•DF=6y•2y=12y2,∴⊙O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之比为4πy2:12y2=π:3.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19.已知:AB是⊙O的直径,直线CP切⊙O于点C,过点B作BD⊥CP于D.(1)求证:△ACB∽△CDB;(2)若⊙O的半径为1,∠BCP=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考点:切线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由CP是⊙O的切线,得出∠BCD=∠BAC,AB是直径,得出∠ACB=90°,所以∠ACB=∠CDB=90°,得出结论△ACB∽△CDB;(2)求出△OCB是正三角形,阴影部分的面积=S扇形OCB﹣S△OCB=π﹣.解答:(1)证明:如图,连接OC,∵直线CP是⊙O的切线,∴∠BCD+∠OCB=90°,∵AB是直径,∴∠ACB=90°,∴∠ACO+∠OCB=90°∴∠BCD=∠ACO,又∵∠BAC=∠ACO,∴∠BCD=∠BAC,又∵BD⊥CP∴∠CDB=90°,∴∠ACB=∠CDB=90°∴△ACB∽△CDB;(2)解:如图,连接OC,∵直线CP是⊙O的切线,∠BCP=30°,∴∠COB=2∠BCP=60°,∴△OCB是正三角形,∵⊙O的半径为1,∴S△OCB=,S扇形OCB==π,故阴影部分的面积=S扇形OCB﹣S△OCB=π﹣.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及扇形面积,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弦切角找角的关系.20.如图,AB是⊙O的直径,过点A作⊙O的切线并在其上取一点C,连接OC交⊙O于点D,BD的延长线交AC于E,连接AD.(1)求证:△CDE∽△CAD;(2)若AB=2,AC=2,求AE的长.考点: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由AB是⊙O的直径得到∠ADB=90°,则∠B+∠BAD=90°,再根据切线的性质,由AC为⊙O的切线得∠BAD+∠CAD=90°,则∠B=∠CAD,由于∠B=∠ODB,∠ODB=∠CDE,所以∠B=∠CDE,则∠CAD=∠CDE,加上∠ECD=∠DCA,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即可得到△CDE∽△CAD;(2)在Rt△AOC中,OA=1,AC=2,根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出OC=3,则CD=OC﹣OD=2,然后利用△CDE∽△CAD,根据相似比可计算出CE,再由AE=AC﹣CE可得AE的值.解答:(1)证明:∵AB是⊙O的直径,∴∠ADB=90°,∴∠B+∠BAD=90°,∵AC为⊙O的切线,∴BA⊥AC,∴∠BAC=90°,即∠BAD+∠CAD=90°,∴∠B=∠CAD,∵OB=OD,∴∠B=∠ODB,而∠ODB=∠CDE,∴∠B=∠CDE,∴∠CAD=∠CDE,而∠ECD=∠DCA,∴△CDE∽△CAD;(2)解:∵AB=2,∴OA=1,在Rt△AOC中,AC=2,∴OC==3,∴CD=OC﹣OD=3﹣1=2,∵△CDE∽△CAD,∴=,即=,∴CE=.∴AE=AC﹣CE=2﹣=.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也考查了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1.已知:如图,P是⊙O外一点,过点P引圆的切线PC(C为切点)和割线PAB,分别交⊙O于A、B,连接AC,BC.(1)求证:∠PCA=∠PBC;(2)利用(1)的结论,已知PA=3,PB=5,求PC的长.考点: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连结OC,OA,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O=∠CAO,再由PC是⊙O的切线,C为切点得出∠PCO=90°,∠PCA+∠ACO=90°,在△AO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CO+∠CAO+∠AOC=180°,由圆周角定理可知∠AOC=2∠PBC,故可得出∠ACO+∠PBC=90°,再根据∠PCA+∠ACO=90°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PAC∽△PCB,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连结OC,OA,∵OC=OA,∴∠ACO=∠CAO,∵PC是⊙O的切线,C为切点,∴PC⊥OC,∴∠PCO=90°,∠PCA+∠ACO=90°,在△AOC中,∠ACO+∠CAO+∠AOC=180°,∵∠AOC=2∠PBC,∴2∠ACO+2∠PBC=180°,∴∠ACO+∠PBC=90°,∵∠PCA+∠ACO=90°,∴∠PCA=∠PBC;(2)解:∵∠PCA=∠PBC,∠CPA=∠BPC,∴△PAC∽△PCB,∴=,∴PC2=PA•PB,∵PA=3,PB=5,∴P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圆心角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如图,在⊙O中,AB,CD是直径,BE是切线,B为切点,连接AD,BC,BD.(1)求证:△ABD≌△CDB;(2)若∠DBE=37°,求∠ADC的度数.考点:切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AB,CD是直径,可得出∠ADB=∠CBD=90°,再根据HL定理得出Rt△ABD≌Rt△CDB;(2)由BE是切线,得AB⊥BE,根据∠DBE=37°,得∠BAD,由OA=OD,得出∠ADC的度数.解答:(1)证明:∵AB,CD是直径,∴∠ADB=∠CBD=90°,在Rt△ABD和Rt△CDB中,,∴Rt△ABD和Rt△CDB(HL);(2)解:∵BE是切线,∴AB⊥BE,∴∠ABE=90°,∵∠DBE=37°,∴∠ABD=53°,∵OA=OD,∴∠BAD=∠ODA=90°﹣53°=37°,∴∠ADC的度数为37°.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基础题,难度不大.23.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O上一点,AD与过点C的切线垂直,垂足为点D,直线DC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弦CE平分∠ACB,交AB于点F,连接BE.(1)求证:AC平分∠DAB;(2)求证:△PCF是等腰三角形;(3)若tan∠ABC=,BE=7,求线段PC的长.考点: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由PD切⊙O于点C,AD与过点C的切线垂直,易证得OC∥AD,继而证得AC平分∠DAB;(2)由AD⊥PD,AB为⊙O的直径,易证得CE平分∠ACB,继而可得∴∠PFC=∠PCF,即可证得PC=PF,即△PCF是等腰三角形;(3)首先连接AE,易得AE=BE,即可求得AB的长,继而可证得△PAC∽△PCB,又由tan∠ABC=,BE=7,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PD切⊙O于点C,∴OC⊥PD.又∵AD⊥PD,∴OC∥AD.∴∠ACO=∠DAC.又∵OC=OA,∴∠ACO=∠CAO,∴∠DAC=∠CAO,即AC平分∠DAB.(2)∵AD⊥PD,∴∠DAC+∠ACD=90°.又∵AB为⊙O的直径,∴∠ACB=90°.∴∠PCB+∠ACD=90°,∴∠DAC=∠PCB.又∵∠DAC=∠CAO,∴∠CAO=∠PCB.∵CE平分∠ACB,∴∠ACF=∠BCF,∴∠CAO+∠ACF=∠PCB+∠BCF,∴∠PFC=∠PCF,∴PC=PF,∴△PCF是等腰三角形.(3)连接AE.∵CE平分∠ACB,∴=,∴.∵AB为⊙O的直径,∴∠AEB=90°.在Rt△ABE中,.∵∠PAC=∠PCB,∠P=∠P,∴△PAC∽△PCB,∴.又∵tan∠ABC=,∴,∴.设PC=4k,PB=3k,则在Rt△POC中,PO=3k+7,OC=7,∵PC2+OC2=OP2,∴(4k)2+72=(3k+7)2,∴k=6 (k=0不合题意,舍去).∴PC=4k=4×6=24.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4.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CD与⊙O相切,BD∥AC.(1)图中∠OCD=90 °,理由是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2)⊙O的半径为3,AC=4,求CD的长.考点: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根据切线的性质定理,即可解答;(2)首先证明△ABC∽△CD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求解.解答:解:(1)∵CD与⊙O相切,∴OC⊥CD,(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OCD=90°;故答案是:90,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2)连接BC.∵BD∥AC,∴∠CBD=∠OCD=90°,∴在直角△ABC中,BC===2,∠A+∠ABC=90°,∵OC=OB,∴∠BCO=∠ABC,∴∠A+∠BCO=90°,又∵∠OCD=90°,即∠BCO+∠BCD=90°,∴∠BCD=∠A,又∵∠CBD=∠ACB,∴△ABC∽△CDB,∴=,∴=,解得:CD=3.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是本题的关键.25.如图,已知⊙O中直径AB与弦AC的夹角为30°,过点C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OD=30cm.求:直径AB的长.考点:切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求出∠COD,根据切线的性质知∠OCD=90°,从而求出∠D,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OC,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30°,OC=OA,∴∠ACO=∠A=30°,∴∠COD=60°,∵DC切⊙O于C,∴∠OCD=90°,∴∠D=30°,∵OD=30cm,∴OC=OD=15cm,∴AB=2OC=30cm.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和计算能力,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
(华师大版)中考数学总复习(13)平面直角坐标系(2)及答案(13页)
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2一.选择题(共8小题)1.若a是2的相反数,|b|=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M(a,b)的坐标为()A.(2,3)或(﹣2,3)B.(2,3)或(﹣2,﹣3)C.(﹣2,3)或(﹣2,﹣3)D.(﹣2,3),(﹣2,﹣3),(2,3)或(2,﹣3)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则这样的点P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已知点A(a+2,a﹣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为()A.﹣2<a<1 B.﹣2≤a≤1 C.﹣1<a<2 D.﹣1≤a≤24.某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若点(a,n)在第三象限,则这个数可能是下列的()A.3200000 B.﹣3200000 C.0.0000032 D.﹣0.00000325.在第一象限的点是()A.(2,﹣1)B.(2,1)C.(﹣2,1)D.(﹣2,﹣1)6.如图,矩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A(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3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A.(2,0)B.(﹣1,1)C.(﹣2,1)D.(﹣1,﹣1)7.如图,在一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A1A2,△A2A3A4,△A4A5A6,△A6A7A8,…,都是一边在x轴上、边长分别为1,2,3,4,…的等边三角形.若△AA1A2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0,0),A1(),A2(1,0),则依如图所示规律,A2013的坐标为()A.(504,0)B.()C.()D.(0,﹣504)8.若点M的坐标是(a,b)在第二象限,则点N(b,a)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二.填空题(共7小题)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0,3),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1)、(2)、(3)、(4)…,那么第(7)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_________,第(2014)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_________.10.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5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11.点P(a,a﹣3)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4)在第_________象限.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位于第_________象限.14.已知点M(m﹣1,m)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5.若0<a<1,则点M(a﹣1,a)在第_________象限.三.解答题(共7小题)16.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5,2+b)在x轴上,N(3﹣a,7+a)在y轴上,求b和ON的值.17.已知点P(1﹣x,5﹣x)到x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求该点P的坐标.18.当m为何值时,点A(m+1,3m﹣5)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距离的两倍?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B(a,b),线段BA⊥x轴于A点,线段BC⊥y轴于C点,且(a﹣b+2)2+|2a﹣b﹣2|=0.(1)求A,B,C三点的坐标;(2)若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OD的中点,求△AEC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若已知点P(2,a),且S△AEP=S△AEC,求a的值.20.已知点M(2a﹣5,a﹣1),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点M的坐标.(1)点N的坐标是(1,6),并且直线MN∥y轴;(2)点M在第二象限,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1.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各边均与坐标轴平行或垂直,已知A、C两点的坐标为A(,﹣1)、C(﹣,1).(1)求B、D两点的坐标;(2)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3)将长方形ABCD先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一个单位,所得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多少?2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AO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三角形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A(1,3),A1(3,3),A2(5,3),A3(7,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变化规律再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的坐标是_________,B4的坐标是_________.(2)若按(1)找到的规律将△OAB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OA n B 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 n的坐标是_________,B n的坐标是_________.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若a是2的相反数,|b|=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M(a,b)的坐标为()A.(2,3)或(﹣2,3)B.(2,3)或(﹣2,﹣3)C.(﹣2,3)或(﹣2,﹣3)D.(﹣2,3),(﹣2,﹣3),(2,3)或(2,﹣3)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和绝对值的概念解答.解答:解:∵a是2的相反数,∴a=﹣2,∵|b|=3,∴b=±3,∴点M(a,b)的坐标为(﹣2,3)或(﹣2,﹣3).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的概念,绝对值的定义,这是需要识记的内容.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则这样的点P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到x轴的距离是2可得|b|=2,到y轴的距离是3可得|a|=3,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a|=3,|b|=2,∴a=±3,b=±2,∴这样的点P共有4个,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到x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是横坐标的绝对值.3.已知点A(a+2,a﹣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为()A.﹣2<a<1 B.﹣2≤a≤1 C.﹣1<a<2 D.﹣1≤a≤2考点:点的坐标;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根据第四象限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解.解答:解:∵点A(a+2,a﹣1)第四象限内,∴,由①得,a>﹣2,由②得,a<1,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2<a<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4.某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若点(a,n)在第三象限,则这个数可能是下列的()A.3200000 B.﹣3200000 C.0.0000032 D.﹣0.0000032考点:点的坐标;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分析:第三象限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为负,负;说明此数为负小数.解答:解:∵点(a,n)在第三象限,∴a<0,n<0,∴a×10n为负小数,故只有选项D符合条件.故选D.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为:第三象限的点的符号为(﹣,﹣);科学记数法a×10n中a为负数,n为负数,此数为负小数.5.在第一象限的点是()A.(2,﹣1)B.(2,1)C.(﹣2,1)D.(﹣2,﹣1)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2,﹣1)在第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B、(2,1)在第一象限,故本选项正确;C、(﹣2,1)在第二象限,故本选项错误;D、(﹣2,﹣1)在第三象限,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6.如图,矩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A(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3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A.(2,0)B.(﹣1,1)C.(﹣2,1)D.(﹣1,﹣1)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专题:规律型.分析:先求出一次相遇的时间为4秒,再根据慢的物体甲确定出回到点A时的相遇次数为3,然后用2013除以3,再根据余数的情况确定第2013次相遇的地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解:矩形的周长为2(2+4)=12,所以,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12÷(1+2)=4秒,此时,甲走过的路程为4×1=4,∵12÷4=3,∴第3次相遇时在点A处,以后3的倍数次相遇都在点A处,∵2013÷3=671,。
九年级中考总复习(华师大版)精练精析:十三、平面直角坐标系2(13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若a是2的相反数,|b|=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M(a,b)的坐标为( )
A.(2,3)或(﹣2,3)B.(2,3)或(﹣2,﹣3)
C.(﹣2,3)或(﹣2,﹣3)D.(﹣2,3),(﹣2,﹣3),(2,3)或(2,﹣3)
考点:点的坐标.
A.(504,0)B.()C.()D.(0,﹣504)
8.若点M的坐标是(a,b)在第二象限,则点N(b,a)在(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0,3),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1)、(2)、(3)、(4)…,那么第(7)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_________,第(2014)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到x轴的距离是2可得|b|=2,到y轴的距离是3可得|a|=3,进而得到答案.
解答:解:∵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
∴|a|=3,|b|=2,
∴a=±3,b=±2,
∴这样的点P共有4个,
A.(2,0)B.(﹣1,1)C.(﹣2,1)D.(﹣1,﹣1)
7.如图,在一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A1A2,△A2A3A4,△A4A5A6,△A6A7A8,…,都是一边在x轴上、边长分别为1,2,3,4,…的等边三角形.若△AA1A2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0,0),A1(),A2(1,0),则依如图所示规律,A2013的坐标为( )
A.3200000B.﹣3200000C.0.0000032D.﹣0.0000032
5.在第一象限的点是( )
初中数学_《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学情分析只有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建立初步的抽象思维去思考问题,对数字与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是本课学习数与形结合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良好基础。
七年级学生积极性高,乐于思考且好表现,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新课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彰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设计本章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充分调动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好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教法:1、演练结合法;2、提问法;学法:1、小组合作探究法;2、动手操作法这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劳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效果分析自主检测部分的题目,五个题目,五个类型。
出现错误较多的是第四题和第五题,第四题是有的学生忽略多解,由距离转化为实际“数”的时候,应该有两种考虑,从而横纵坐标衍生出一共四种情况;第五题作为解答题,学生有的步骤不规范,还有的师典型错误,就是知道AB∥ x轴,所以其纵坐标相等,但是要同时保证横坐标不相等,这是学生忽略的地方。
中考链接的题目,德州这部分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列举的是其他省市的中考题,这三个题目出现错误的很少,主要是第三题的方法,用本节课所拓宽的知识,用左右平移与坐标的关系解决更为简单。
中考预备所设置的这个阅读理解题,是为了以后初三学习中的抛物线中的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做的铺垫,需要记住其中的中点公式。
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看似简单,却忽略了应该说明AB∥ x 轴,否则即使说明DE∥ x轴,,也无法说明EF∥ AB,所以学会审题是关键!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全面促进宁要改革的微词,不要僵化的危机。
恰逢本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五三制”教学改革,我对于传统的复习课如何转为新型的展示课和检测课,如何提高单元复习课的有效性,做了初步的探索。
传统的复习课多以老师对本章知识进行汇总罗列,然后做题巩固,整个过程学生的参与的太少,主动性太差,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详解版2015届九年级中考总复习华师大版精练精析二十五图形对称115页考点分析点评
图形的变化——图形的对称1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点P是∠AOB外的一点,点M,N分别是∠AOB两边上的点,点P关于OA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MN的延长线上.若PM=2.5cm,PN=3cm,MN=4cm,则线段QR的长为()A.4.5 B.5.5 C.6.5 D.72.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的五角星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下列四个图形:其中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的条数为2的图形的个数是()A.1 B.2 C.3 D.44下面几何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5.点A(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1,﹣2)B.(﹣1,2)C.(﹣1,﹣2)D.(1,2)6.点P(2,﹣5)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2,5)B.(2,5)C.(﹣2,﹣5)D.(2,﹣5)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则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3,2)B.(2,﹣3)C.(﹣2,3)D.(﹣2,﹣3)8.已知点A(a,2013)与点B(2014,b)关于x轴对称,则a+b的值为()A.﹣1 B.1 C.2 D.39.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1,图2所示的方向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剪裁得到图4,将图4的纸片展开铺平,再得到的图案是()A.B.C.D.二.填空题(共7小题)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DAC的平分线交DC于点E,若点P、Q分别是AD和AE上的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是_________.11.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12.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13.点P(1,﹣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14.若点A(m+2,3)与点B(﹣4,n+5)关于y轴对称,则m+n=_________.15.如图,在正方形方格中,阴影部分是涂黑7个小正方形所形成的图案,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的新图案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_________种.16.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M、N分别是BC、CD的中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_________.三.解答题(共6小题)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1),B(﹣1,0),C(﹣2,﹣1),请在图中画出△ABC,并画出与△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18.如图,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1,4),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B(0,3),与x轴交于C、D两点,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PA+PB的值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19.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把矩形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与DC的交点为O,连接DE.(1)求证:△ADE≌△CED;(2)求证:DE∥AC.20.如图,将矩形ABCD沿BD对折,点A落在E处,BE与CD相交于F,若AD=3,BD=6.(1)求证:△EDF≌△CBF;(2)求∠EBC.21.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把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CE与AD 相交于点O.(1)求证:△AOE≌△COD;(2)若∠OCD=30°,AB=,求△AOC的面积.22.准备一张矩形纸片,按如图操作:将△ABE沿BE翻折,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M点,将△CDF沿DF翻折,使点C落在对角线BD上的N点.(1)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BFDE是菱形,AB=2,求菱形BFDE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2一.选择题(共8小题)1.若a是2的相反数,|b|=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M(a,b)的坐标为()A.(2,3)或(﹣2,3)B.(2,3)或(﹣2,﹣3)C.(﹣2,3)或(﹣2,﹣3)D.(﹣2,3),(﹣2,﹣3),(2,3)或(2,﹣3)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则这样的点P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已知点A(a+2,a﹣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为()A.﹣2<a<1 B.﹣2≤a≤1C.﹣1<a<2 D.﹣1≤a≤24.某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若点(a,n)在第三象限,则这个数可能是下列的()A.3200000 B.﹣3200000 C.0.0000032 D.﹣0.00000325.在第一象限的点是()A.(2,﹣1)B.(2,1)C.(﹣2,1)D.(﹣2,﹣1)6.如图,矩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A(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3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A.(2,0)B.(﹣1,1)C.(﹣2,1)D.(﹣1,﹣1)7.如图,在一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A1A2,△A2A3A4,△A4A5A6,△A6A7A8,…,都是一边在x轴上、边长分别为1,2,3,4,…的等边三角形.若△AA1A2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0,0),A1(),A2(1,0),则依如图所示规律,A2013的坐标为()A.(504,0)B.()C.()D.(0,﹣504)8.若点M的坐标是(a,b)在第二象限,则点N(b,a)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二.填空题(共7小题)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0,3),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1)、(2)、(3)、(4)…,那么第(7)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_________ ,第(2014)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_________ .10.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5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 .11.点 P(a,a﹣3)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4)在第_________ 象限.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位于第_________ 象限.14.已知点M(m﹣1,m)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5.若0<a<1,则点M(a﹣1,a)在第_________ 象限.三.解答题(共7小题)16.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5,2+b)在x轴上,N(3﹣a,7+a)在y轴上,求b和ON的值.17.已知点P(1﹣x,5﹣x)到x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求该点P的坐标.18.当m为何值时,点A(m+1,3m﹣5)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距离的两倍?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B(a,b),线段BA⊥x轴于A点,线段BC⊥y轴于C点,且(a﹣b+2)2+|2a﹣b ﹣2|=0.(1)求A,B,C三点的坐标;(2)若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OD的中点,求△AEC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若已知点P(2,a),且S△AEP=S△AEC,求a的值.20.已知点M(2a﹣5,a﹣1),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点M的坐标.(1)点N的坐标是(1,6),并且直线MN∥y轴;(2)点M在第二象限,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1.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各边均与坐标轴平行或垂直,已知A、C两点的坐标为A(,﹣1)、C(﹣,1).(1)求B、D两点的坐标;(2)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3)将长方形ABCD先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一个单位,所得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多少?2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AO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三角形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A(1,3),A1(3,3),A2(5,3),A3(7,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变化规律再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的坐标是_________ ,B4的坐标是_________ .(2)若按(1)找到的规律将△OAB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OA n B 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 n的坐标是_________ ,B n的坐标是_________ .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若a是2的相反数,|b|=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M(a,b)的坐标为()A.(2,3)或(﹣2,3) B.(2,3)或(﹣2,﹣3)C.(﹣2,3)或(﹣2,﹣3)D.(﹣2,3),(﹣2,﹣3),(2,3)或(2,﹣3)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和绝对值的概念解答.解答:解:∵a是2的相反数,∴a=﹣2,∵|b|=3,∴b=±3,∴点M(a,b)的坐标为(﹣2,3)或(﹣2,﹣3).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的概念,绝对值的定义,这是需要识记的内容.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则这样的点P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到x轴的距离是2可得|b|=2,到y轴的距离是3可得|a|=3,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a|=3,|b|=2,∴a=±3,b=±2,∴这样的点P共有4个,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到x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是横坐标的绝对值.3.已知点A(a+2,a﹣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为()A.﹣2<a<1 B.﹣2≤a≤1C.﹣1<a<2 D.﹣1≤a≤2考点:点的坐标;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根据第四象限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解.解答:解:∵点A(a+2,a﹣1)第四象限内,∴,由①得,a>﹣2,由②得,a<1,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2<a<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4.某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若点(a,n)在第三象限,则这个数可能是下列的()A.3200000 B.﹣3200000 C.0.0000032 D.﹣0.0000032考点:点的坐标;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分析:第三象限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为负,负;说明此数为负小数.解答:解:∵点(a,n)在第三象限,∴a<0,n<0,∴a×10n为负小数,故只有选项D符合条件.故选D.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为:第三象限的点的符号为(﹣,﹣);科学记数法a×10n中a为负数,n为负数,此数为负小数.5.在第一象限的点是()A.(2,﹣1)B.(2,1)C.(﹣2,1)D.(﹣2,﹣1)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2,﹣1)在第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B、(2,1)在第一象限,故本选项正确;C、(﹣2,1)在第二象限,故本选项错误;D、(﹣2,﹣1)在第三象限,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6.如图,矩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A(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3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A.(2,0)B.(﹣1,1)C.(﹣2,1)D.(﹣1,﹣1)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专题:规律型.分析:先求出一次相遇的时间为4秒,再根据慢的物体甲确定出回到点A时的相遇次数为3,然后用2013除以3,再根据余数的情况确定第2013次相遇的地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解:矩形的周长为2(2+4)=12,所以,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12÷(1+2)=4秒,此时,甲走过的路程为4×1=4,∵12÷4=3,∴第3次相遇时在点A处,以后3的倍数次相遇都在点A处,∵2013÷3=671,∴第2013次相遇地点是A,坐标为(2,0).故选:A.点评:本题是对点的坐标变化规律的考查,求出一次相遇的时间,然后确定出第3次相遇恰好在点A处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一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A1A2,△A2A3A4,△A4A5A6,△A6A7A8,…,都是一边在x轴上、边长分别为1,2,3,4,…的等边三角形.若△AA1A2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0,0),A1(),A2(1,0),则依如图所示规律,A2013的坐标为()A.(504,0)B.()C.()D.(0,﹣504)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已知图象得出A2013的坐标与A1点的横坐标位置相同,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进而得出A点的横纵坐标特点,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A点的坐标变化是4种变化,分别在x轴正半轴和x轴负半轴以及y轴负半轴以及横坐标为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2013÷4=503…1,∴A2013的坐标与A1点的横坐标位置相同,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A1(),△A4A5A6是一边在x轴上,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A5(,),同理可得出:A9(,)…∴A2013的横坐标为:,∵5=1×4+1,9=2×4+1,13=3×4+1,…∴2013=503×4+1,其纵坐标分母为2,分子是连续奇数与的积,∴A2013是与A1点的横坐标相同,且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第504个数据,A2013的纵坐标为:=,∴A2013的坐坐标为:(,).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规律以及勾股定理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点的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8.若点M的坐标是(a,b)在第二象限,则点N(b,a)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考点:点的坐标.专题:常规题型.分析:先根据点M在第二象限确定出a、b的正负情况,再根据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特点解答.解答:解:∵点M的坐标是(a,b)在第二象限,∴a<0,b>0,∴点N(b,a)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正负情况需要熟练掌握.二.填空题(共7小题)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0,3),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1)、(2)、(3)、(4)…,那么第(7)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24,0),第(2014)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8052,0).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分析:观察不难发现,每三次旋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第7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与第6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然后求出一个循环组旋转过的距离,即可得解;用2014除以3,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出直角顶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第4个三角形与第1个三角形的所处形状相同,即每三次旋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一个循环组旋转过的长度为12,2×12=24,∴第7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与第6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为(24,0);∵2013÷3=671…1,∴第(2014)的直角顶点为第671循环后第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12×671=8052,∴第(2014)的直角顶点的坐标是(8052,0).故答案为:(24,0);(8052,0).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是对图形变化规律,观察出每三次旋转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并且下一组的第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上一组的最后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0.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5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2015,2).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已知提供的数据从横纵坐标分别分析得出横坐标为运动次数,纵坐标为1,0,2,0,每4次一轮这一规律,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根据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第4次运动到点(4,0),第5次接着运动到点(5,1),…,∴横坐标为运动次数,经过第2015次运动后,动点P的横坐标为2015,纵坐标为1,0,2,0,每4次一轮,∴经过第2015次运动后,动点P的纵坐标为:2015÷4=503余3,故纵坐标为四个数中第3个,即为2,∴经过第2015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2015,2),故答案为:(2015,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从所给的数据和图形中寻求规律进行解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点 P(a,a﹣3)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0<a<3 .考点:点的坐标;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根据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解答:解:∵点P(a,a﹣3)在第四象限,∴,解得0<a<3.故答案为:0<a<3.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4)在第四象限.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解答:解:点(2,﹣4)在第四象限.故答案为:四.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位于第一象限.考点:点的坐标.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解答:解:点(1,2)位于第一象限.故答案为:一.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14.已知点M(m﹣1,m)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0<m<1 .考点:点的坐标;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根据第二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解答:解:∵点M(m﹣1,m)在第二象限,∴,由①得,m<1,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0<m<1,即m的取值范围是0<m<1.故答案为:0<m<1.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15.若0<a<1,则点M(a﹣1,a)在第二象限.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a的取值范围确定出a﹣1的正负情况,然后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解答:解:∵0<a<1,∴﹣1<a﹣1<0,∴点M(a﹣1,a)在第二象限.故答案为:二.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三.解答题(共7小题)16.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5,2+b)在x轴上,N(3﹣a,7+a)在y轴上,求b和ON的值.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列式求出b,再根据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列式求出a,然后求出ON即可.解答:解:∵(﹣5,2+b)在x轴上,∴2+b=0,解得b=﹣2;∵N(3﹣a,7+a)在y轴上,∴3﹣a=0,解得a=3,所以,点N(0,10),ON=10.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是解题的关键.17.已知点P(1﹣x,5﹣x)到x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求该点P的坐标.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列出方程求出x,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点P(1﹣x,5﹣x)到x轴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5﹣x|=2,∴5﹣x=2或5﹣x=﹣2,解得x=3或x=7,当x=3时,点P(﹣2,2),当x=7时,点P(﹣6,﹣2),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2,2)或(﹣6,﹣2).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8.当m为何值时,点A(m+1,3m﹣5)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距离的两倍?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3m﹣5|=2|m+1|,所以,3m﹣5=2(m+1)或3m﹣5=﹣2(m+1),解得m=7或m=.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并列出绝对值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B(a,b),线段BA⊥x轴于A点,线段BC⊥y轴于C点,且(a﹣b+2)2+|2a﹣b ﹣2|=0.(1)求A,B,C三点的坐标;(2)若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OD的中点,求△AEC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若已知点P(2,a),且S△AEP=S△AEC,求a的值.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a﹣b+2=0,2a﹣b﹣2=0,解得a=4,b=6,则B点坐标为(4,6),由于线段BA⊥x轴于A点,线段BC⊥y轴于C点,易得A点坐标为(4,0),C点坐标为(0,6);(2)利用线段中点坐标公式得到点D的坐标为(4,3),点E的坐标为(2,),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和S△AEC=S△AOC ﹣S△AOE﹣S△COE进行计算;(3)由于点P(2,a),点E的坐标为(2,),则PE=|a﹣|,由于S△AEP=S△AEC,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2•|a﹣|=3,然后去绝对值可计算出a的值.解答:解:(1)∵(a﹣b+2)2+|2a﹣b﹣2|=0,∴a﹣b+2=0,2a﹣b﹣2=0,∴a=4,b=6,∴B点坐标为(4,6),∵线段BA⊥x轴于A点,线段BC⊥y轴于C点,∴A点坐标为(4,0),C点坐标为(0,6);(2)∵点D是AB的中点,∴点D的坐标为(4,3),∵点E是OD的中点,∴点E的坐标为(2,),∴S△AEC=S△AOC﹣S△AOE﹣S△COE=×6×4﹣×4×﹣×6×2=3;(3)∵点P(2,a),点E的坐标为(2,),∴P E=|a﹣|,∵S△AEP=S△AEC,∴•2•|a﹣|=3,∴a=﹣或.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能根据点的坐标表示它到两坐标轴的距离,记住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也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0.已知点M(2a﹣5,a﹣1),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点M的坐标.(1)点N的坐标是(1,6),并且直线MN∥y轴;(2)点M在第二象限,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等列式求出a,然后解答即可;(2)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等于0列出方程求出a,再求解即可.解答:解:(1)∵直线MN∥y轴,∴2a﹣5=1,解得a=3,∴a﹣1=3﹣1=2,∴点M的坐标为(1,2);(2)∵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a﹣5+a﹣1=0,解得a=2,∴2a﹣5=2×2﹣5=﹣1,a﹣1=2﹣1=1,∴点M的坐标为(﹣1,1).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主要利用了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互为相反数的定义,是基础题,需熟记.21.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各边均与坐标轴平行或垂直,已知A、C两点的坐标为A(,﹣1)、C(﹣,1).(1)求B、D两点的坐标;(2)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3)将长方形ABCD先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一个单位,所得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多少?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出B、D两点的坐标;(2)求出AD,CD的长度,即可计算面积;(3)求出各点横坐标减去,纵坐标减去1后的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解:(1)∵长方形ABCD各边均与坐标轴平行或垂直,A(,﹣1)、C(﹣,1)∴点B(,1),点D(﹣,﹣1);(2)AD=2,CD=2,∴S矩形ABCD=AD×CD=4.(3)点A(0,﹣2),点B(0,0),点C(﹣2,0),点D(﹣2,﹣2).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注意掌握平移变换的规律.2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AO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三角形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A(1,3),A1(3,3),A2(5,3),A3(7,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变化规律再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的坐标是(9,3),B4的坐标是(32,0).(2)若按(1)找到的规律将△OAB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OA n B 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 n的坐标是(2n+1,3),B n的坐标是(2n+1,0).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专题:规律型.分析:对于A1,A2,A n坐标找规律可将其写成竖列,比较从而发现A n的横坐标为2n+1,而纵坐标都是3,同理B1,B2,B n也一样找规律.解答:解:(1)已知A(1,3),A1(3,3),A2(5,3),A3(7,3);对于A1,A2,A n坐标找规律比较从而发现A n的横坐标为2n+1,而纵坐标都是3;同理B1,B2,B n也一样找规律,规律为B n的横坐标为2n+1,纵坐标为0.由上规律可知:(1)A4的坐标是(9,3),B4的坐标是(32,0);(2)A n的坐标是(2n+1,3),B n的坐标是(2n+1,0)点评:本题是观察坐标规律的问题,需要分别从横坐标,纵坐标两方面观察规律,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