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4课时 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三 (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3.4.2生态系统的稳态课时提能演练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4.2生态系统的稳态课时提能演练 苏教版必修3

"【全程复习方略】2013版高中生物 3.4.2生态系统的稳态课时提能演练苏教版必修3 "(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南京模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就获得了兔的部分能量B.当狼捕食兔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能量只能由兔流向狼,不能由狼流向兔2.(预测题)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丙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应该包括通过丙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3.(易错题)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各代表一定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能量关系来看①=②+⑤B.⑥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D.③/②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4.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兔通过摄食获得的储存在草中的化学能,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的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5.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6.(预测题)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

2019-2019 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对于该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经过光合作用储藏的能量B.多门路利用农作物可提升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2.以下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 电磁波B. 植物分泌的物质C. 蜜蜂跳舞 D. 昆虫的性信息素3.实践证明:混交林要比纯种林生长优秀,其实质原由是()A. 混交林适应性强B.混交林抵挡力稳固性高C. 混交林恢复力稳固性高D. 混交林营养构造复杂,自动调理能力强4.红树林拥有调理天气、保护海岸等作用,以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此中 A 是一种气体, B,C,D,E 和 F 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红树林调理天气的功能表现其直接价值B. 达成红树林碳循环的两个重点成分是 A 和 EC. 碳循环过程中,能量也随之循环流动D. CO2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5.以下对于碳循环及其应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碳在食品链的各营养级之间是能够循环流动的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与在生物群落内的传达形式不一样C.“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D.应用“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可提升能量转变效率,减少环境污染6.以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对于该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经过光合作用储藏的能量B.多门路利用农作物可提升该系统中能量的传达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能够促使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7.初级花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含()A. 用于自己的生命活动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余生物获取C. 经过呼吸作用耗费D. 被分解者分解8.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A. 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B.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C. 能量与个体数目的关系D. 能量与生物代谢种类的关系9.以下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绘的是()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耗费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品链中,鼠是初级花费者、第二营养级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经过“跳舞”动作“告诉”伙伴去采蜜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变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从头回到大气中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②③④10.推断在以下 4 个密闭的生态瓶中,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A. B. C. D.11.某生物小组观察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时期,农民拔草、治虫;而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部分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拥有的能量最多B.稻秆作为饲料饲养牲畜,提升能量的利用率C.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D.农民拔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许多地流向水稻,提升能量传达率12.以下信息传达的实例中,属于利用信息调理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A. 莴苣在适合波长下才能萌生生长B. 昆虫发散性外激素传达信息C.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供给信息D.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夸耀13.以下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达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任何生命形式,假如没有接受信息、办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没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达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单能够提升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C.延伸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升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行分的1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达、转变和消散过程B. 系统内生物体能量被利用的过程C. 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D. 能量从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的过程15.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 二氧化碳B. 碳酸C.碳酸盐 D.碳水化合物二、填空题16.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表示能量流经 F 营养级的表示图( a、b、 c 表示能量),请据图回答:(1)用图甲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品链 ________ ;图中缺乏的箭头是 ________ (用图中字母表示).(2)图乙中能量 a 是指 ________ ,能量 b 用于 ________ .(3)若被 F 摄取的能量为 m 千焦,其粪便中的能量为 n 千焦, c l中的能量为e 千焦, b 中的能量为f 千焦,则最后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 ;产生 c1生理过程的场所是 ___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中, D 和 F 的行为活动互被对方感知,以利于捕食和反捕食,这表现出生态系统拥有 ________ 的功能.多代选择的结果使反响矫捷的 F 与跑得快的 D 得以生计,这共同进化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_ .17.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经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自己呼吸作用耗费掉,剩下的可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这部分能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下表列出四个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入射日光量、生产者呼吸耗费量与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玉米田荒地Meadota 湖 Ceder Bog 湖总初级生产量 /总入射日光量 1.6% 1.2%0.4%0.1%生产者呼吸耗费 /总初级生产量 23.4%15.1% 22.3%21.0%(1)四个生态系统中,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是 ________ ,总初级生产量转变为净初级生产量比率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________(2)图 1 表示一个相对稳固的生态系统中四个种群和分解者的能量相对值.请绘制由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形成的食品网简图________(3)在图 2 顶用箭头和文字增补达成能量流经丙种群的状况________18.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理能力的基础.三、解答题19.(2019?江苏卷)某地因采矿致使地表下沉,成为没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类状况,有关部门就地取材,经过引水等举措,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渐渐形成相对稳固的生物群落.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品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 ________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 ________.(3)在黑斑蛙的生殖季节,雄蛙经过喊声这类 ________信息求偶;雌蛙往常在近岸水深 10~30cm 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纳 ________法认识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致使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化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初迅速增殖的是 ________.(5)图中既含有初级花费者,又含有次级花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_______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 1 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 2 类不一样纲的生物:________.四、综合题20.生活在一片稻田里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1)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应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 .栽种者因发现大量杂草而使用了除草剂,在这个活动中,杂草的外形给人供给了________ 信息.(2)碳元素主要以 ________ 的形式进、出生物群落.研究碳循环________(填“能”或“不可以”)仅以此片稻田为研究范围.(3)某人昨天早饭吃了从这片稻田收获的大米,他将从这餐米饭中同化的能量用于 ________(选择填写以下对应项前的序号).①以粪的形式排出②经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消散③用于生长发育、生殖等④以遗体遗物的形式被分解⑤ 被下一营养级摄人(4)有人倡始“多吃斋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增援粮食欠缺地域的难民.“多素食少肉食”可节俭粮食的生态学依照是 ________ .(5)这片稻田被城市规划为商业用地,未改建前停止栽种已有 2 年,在这 2 年间,这片弃耕稻田的自动调理能力比弃耕前要________ .21.资料:在一阴湿山洼丛中,有一堆长满葫芦藓的腐木,此中齐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请依据资料,从生命系统的构造层次上试剖析各自对应于哪个层次.(1)腐木中的一个腐生细菌 ________.(2)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全部葫芦藓 ________.(3)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苔藓、蚂蚁、蜘蛛、老鼠等生物 ________.(4)这一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以及齐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 ________.答案分析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分析】【剖析】微生物也能经过分解作用利用农作物经过光合作用储藏的能量;多门路利用农作物可提升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而能量不可以循环利用;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B. 某生态系统中某个种群数量的增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仍保持河水清澈说明其恢复力稳定性强【答案】A【解析】A项生物在维持生态系统方面体现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B项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种类有关而提高某个种群的数量食物网没有变复杂因此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项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项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仍能保持清澈说明其具有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属于抵抗力稳定性故选A2.有一种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竹类植物、毒蚊幼虫的关系是()A. 竞争、捕食B. 捕食、竞争C. 寄生、捕食D. 捕食、寄生【答案】C【解析】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属于捕食关系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竹类植物属于寄生关系 ABD不符合题意 C正确故选C3.群居动物中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它一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有人将一只饥饿的苍鹰放出使之向鸽群袭击观测鸽的种群数量与报警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自然界中鸽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B. 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物理信息C. 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多D. 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答案】B【解析】解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鸽子的种群数量因变量是报警的平均距离图中显示随着鸽子种群数量的增加报警的平均距离也不断增加A.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鸽子可能处于第二营养级或第三营养级苍鹰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或第四营养级等 A错误B.鸽对苍鹰的大声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B正确C.鸽种群密度越大报警的平均距离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 C错误D.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 D错误故选 B4.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物种丰富下列与白洋淀的全部芦苇处在同一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A. 白洋淀中所有的鱼B. 白洋淀中所有的鲤鱼C. 白洋淀中的全部生物D. 白洋淀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答案】B【解析】A.白洋淀的全部芦苇是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属于种群白洋淀中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因此不属于种群或群落 A不符合题意B.白洋淀中所有的鲤鱼属于种群 B符合题意C.白洋淀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 C不符合题意D.白洋淀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D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a、b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b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 M时b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 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解析】解 A.在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趋势捕食者呈现后增加者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图中a种群为被捕食者 b种群为捕食者 A正确B.M点时 b种群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应大于死亡率 B正确C.图中 a种群增长时促进b种群不断增长但是当b种群增长大一定程度后就会抑制a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可以看出两个种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C正确D.两种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逐渐趋于稳定 D错误故选 D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kJ)甲、乙、丙代表三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只有一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B. 甲所固定的能量是乙、丙的能量之和C. 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67%D. 甲、乙、丙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答案】D【解析】解 A.甲的个体数量可能少于乙的个体数量 A错误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甲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之和 B错误C.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 C错误D.甲、乙、丙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如遗体残骸中的能量 D正确故选 D7.稻鳅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入泥鳅为主虾、黄鳝、蚯蚓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营养关系体现了一田多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B. 泥鳅、虾、黄鳝、蚯蚓等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 “鳅粪肥田”实现了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多级利用D. 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解 A.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 A正确B.泥鳅、虾、黄鳝、蚯蚓等生物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正确C.“鳅粪肥田”实现了物质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 C错误D.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正确故选 C8.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 B=2 1调整为1 1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 1.875倍B. 1.375倍C. 0.575倍【答案】D【解析】9.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同定期向该池塘投放一定的鱼类饲料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 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 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D. 该池塘中的所有藻类构成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营养级【答案】D【解析】解 A.鲫鱼在食物链藻类→鲫鱼→鳜鱼中是初级消费者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鲫鱼→鳜鱼中是次级消费者 A正确B.鳜鱼的营养级高于鲢鱼所以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B正确C.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放的饲料中的能量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 C正确D.池塘中不一定只有藻类还有其他植物所以还有其他的生产者 D错误故选 D10.长瓣兜兰姿态美观花形优雅为观赏花卉之上品其花瓣基部长有形似蚜虫的小突起能吸引昆虫前来助其传粉某种雌性食蚜蝇(其幼虫以蚜虫为食雌蝇一般会将卵产在蚜虫的附近)受长瓣兜兰花瓣基部突起吸引也会前来产卵但长瓣兜兰不能为食蚜蝇幼虫提供营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 长瓣兜兰和蚜虫、食蚜蝇幼虫和蚜虫之间都是捕食关系B. 食蚜蝇将卵产于长瓣兜兰其幼虫寄生在长瓣兜兰花瓣处C. 长瓣兜兰给食蚜蝇传递物理信息促进了食蚜蝇种群的繁衍D. 食蚜蝇对产卵地的选择、长瓣兜兰突起的形成都是进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解 A.根据题意长瓣兜兰和蚜虫之间没有捕食关系 A错误B.长瓣兜兰没有给食蚜蝇幼虫提供营养两者不是寄生关系 B错误C.雌性食蚜蝇看到长瓣兜兰花瓣基部形似蚜虫的小突起前来产卵这个过程中长瓣兜兰给食蚜蝇传递了物理信息但此信息的传递并没有促进食蚜蝇种群的繁衍 C错误D.食蚜蝇将卵产于蚜虫处长瓣兜兰形成形似蚜虫的突起都是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经长期进化形成的 D正确故选 D11.如图为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某山洼中的食物网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②辛占据3个营养级③丁和辛、丙和乙、乙和丁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④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身上的太阳能⑤此生态系统中甲和戊都是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⑥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 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A. ①②⑤B. ③⑥C. ②③⑤D. ①④【答案】D【解析】解①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分别为甲→乙→辛、甲→乙→丁→辛、甲→丙→乙→辛、甲→丙→乙→丁→辛、甲→丙→丁→辛、甲→丙→己→庚、戊→己→庚、戊→丁→辛①错误②辛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据第三、四、五共3个营养级②正确③在食物网中丁和辛、丙和乙、乙和丁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③正确④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④错误⑤此生态系统中甲和戊都是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⑤正确⑥含辛的食物链有多条因此丙种群数量下降20%对辛种群不会有太大影响即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⑥正确故选 D12.如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B. 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均参与过程①和②C. 可以通过增强过程②减少大气中CO_2的含量D.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答案】B【解析】13.骡子是马和驴交配产生的后代但是骡子不能繁殖后代其原因是马和驴之间存在()A. 地理隔离B. 生殖隔离C. 相同的基因库D. 相同的基因频率【答案】B【解析】解骡子不能繁育后代是由于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选 B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4.多花黑麦草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且适口性较好的牧草品种蚜虫等的取食会影响多花黑麦草的生长多花黑麦草感染内生真菌后内生真菌在叶和茎的细胞间生长从中获得营养和保护其代谢产物也可以帮助多花黑麦草抵御昆虫的采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受害植株上的蚜虫数量多时宜采用目测估计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 多花黑麦草与内生真菌、蚜虫的种间关系分别是寄生、捕食C. 家畜摄食多花黑麦草后其粪便中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属于家畜的同化量D. 感染内生真菌有利于多花黑麦草固定的太阳能更多地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答案】A, B, C【解析】解 A.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 A错误B.多花黑麦草与内生真菌是互利共生关系 B错误C.家畜摄食多花黑麦草后其粪便中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属于多花黑麦草的同化量 C错误D.感染内生真菌后真菌的代谢产物可以帮助多花黑麦草抵御昆虫的采食这样多花黑麦草固定的太阳能就能更多地流向家畜更多地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 D正确故选 ABC15.下图是人工鱼塘中某动物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流动的去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动物同化的能量约为其摄入量的10%~20%B. 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C. 若D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则F表示未利用的能量D. 图中B的能量等于A-C-粪便中的能量【答案】B, C【解析】解 A.该动物只是某营养级中的一个个体其摄入的能量不会只有10%~20%被同化 A错误B.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B正确C.若D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则F表示未利用的能量 C正确D.图中B代表呼吸散失的热能等于同化量(A)-储存量(C) D错误故选 BC16.我国西北某山区陡坡地经过封山育林后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优势物种分别是甲、丙、乙它们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陡坡地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 三个物种在共存期间存在竞争关系在竞争中最占优势的是乙C. 在O→b年份丙种群数量增加是由于丙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 在b→c年份甲、丙种群密度的变化与丙更能耐受弱光有关【答案】B, C, D【解析】解 A.由题可知该陡坡地含有多种植物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A错误B.曲线图显示物种乙比物种甲、丙出现的晚随着时间递增当物种甲、丙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时物种乙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说明三个物种在共存期间存在竞争关系在竞争中最占优势的是乙 B正确C.在O→a年内物种丙的出生率>死亡率所以物种丙的种群密度不断上升 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在b→c年份植物甲由于不能适应弱光环境逐渐消失物种丙较能耐受弱光条件而使种群密度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D正确故选 BC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群落水平上对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17.(2)研究表明与传统稻田相比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可显著抑制虫害发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不断循环传统稻田中往往需要施加氮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可有效减少氮肥的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入饲料中的能量, 丰富度、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等【解析】解(1)稻一鸭一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包括投入饲料中的能量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或各种种群的集合丰富度、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种间关系等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内容【答案】(2)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强【解析】(2)由于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强所以该生态农业模式可显著抑制虫害发生【答案】(3)组成生物体的C、H、O、N、P等元素, 农产品从生态系统中不断输出土壤中的氮不能满足稻田生产所需, 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中绿萍与固氮菜类共生增加了土壤中氮含量【解析】(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不断循环传统稻田中农产品从生态系统中不断输出土壤中的氮不能满足稻田生产所需所以往往需要施加氮肥由题干信息可知稻—鸭—萍共作生态农业模式中绿萍与固氮藻类共生增加了土壤中氮含量可有效减少氮肥的使用18.(1)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丙的作用是________18.(2)从生态系统成分来看图中丁中的各种生物统称________18.(3)鼠种群减少后 ________(填“会”或“不会”)使鹰的种群数量随之明显减少原因是________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答案】(1)光合, 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解析】解(1)如图所示甲为生产者乙为无机环境丙为分解者丁为消费者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可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答案】(2)消费者【解析】(2)丁为消费者【答案】(3)不会, 鹰可通过捕食其他生物来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3)鼠种群减少后不会使鹰的种群数量随之明显减少原因是鹰可通过捕食其他生物来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力19.(1)太湖蓝藻疯长的主要原因是太湖入湖水体的污染导致水体中________等含量增多使水体富营养化蓝藻与苦草、睡莲等太湖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的不同是________19.(2)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蓝藻同化的能量的3个去处有 ________19.(3)若太湖中“聚泥成岛”后岛上长满植被从群落演替角度考虑这属于________演替19.(4)太湖的“生态清淤和蓝藻离岸打捞处置”治理实例体现了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19.(5)请你提出一项能增加经济效益的蓝藻无害化处理的合理措施 ________【答案】N、P, 反应场所和光合色素种类不同【解析】【答案】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和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答案】次生【解析】【答案】速度与方向【解析】【答案】引入能食用的水生植物(如莲藕)等与蓝藻竞争营养物质引入能捕食蓝藻的鱼类【解析】20.(1)下图是对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该池塘生态系统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各组分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信息传递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其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 上图生物中所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 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短时间内鲈鱼的产量将________ 由图可知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是①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②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_______________ 该池塘生态系统每年夏季易发生鱼类浮头、甚至死亡的现象可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0.(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生产者体内其余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_1过程表示________ 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属于________(用图中字母作答)图中_____________过程表示通过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用图中字母作答)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kg 则生产者最少应有____________才能维持该种群的稳定【答案】(1)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自我调节能力, 鲈鱼, 上升, 细胞呼吸散失, 气温太高、水中的溶解氧减少【解析】解(1)该生态系统各组分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所以该池塘生态系统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其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上图生物中鲈鱼所处的能量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鲈鱼营养级降低则短时间内鲈鱼的产量将上升由图可知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是①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②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细胞呼吸散失该池塘生态系统每年夏季易发生鱼类浮头、甚至死亡的现象可能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太高、水中的溶解氧减少【答案】(2)自身细胞呼吸散失、流向分解者, 光合作用, \ Z_1, Z、\ Y_1、Y_2、Y_3, 6000kg【解析】(2)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生产者体内其余能量的去向是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 X_1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是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属于 Z_1 图中Z、 Y_1、 Y_2、Y_3过程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60×20)÷4=300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kg 则初级消费者为300×4=1200kg 至少消耗按20%传递因此生产者最少应有1200÷20%=6000kg21.(1)该生态农场建设依据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21.(2)为提高果树产量果农不仅需要适量施肥和浇水还要进行除草和灭虫工作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进行施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进行除草灭虫工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提高了能量 _________________(填“传递效率”或“利用率”)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解析】解(1)该生态农场建设依据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答案】(2)本系统不断向外输出农产品和畜产品,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2)为提高果树产量果农不仅需要适量施肥和浇水还要进行除草和灭虫工作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进行施肥的原因是本系统不断向外输出农产品和畜产品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进行除草灭虫工作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3)利用率,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再度被人利用【解析】(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原因主要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再度被人利用。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4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三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4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三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4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三[目标导读]1•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了解两种稳定性的含义和关系。

2•探究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生态系统的反馈调控。

3•认识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重难点击] 两种稳定性的含义和关系、生态系统的反馈调控。

知识,储备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成分有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 _________________ 费者、分解者,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的种类。

2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其中单向流动的是能量流动,循 环流动的是物质循环,双向传递的是信息传递。

3 .人体就像一个精密的自动控制系统(如图)。

自动控制系统由接收、控制、受控和监测等装置构成闭合回路。

输出信息被监测装置检测后,发出反馈信息输送回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对反馈信息和输入信息进行比较, 并调整自身的活动状态, 从而使受控装置的功能状态得到 精确的调节,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如果反馈信息使输出进一步增强,称为正反馈; 如果反馈信息使输出减弱,称为负反馈。

徽发信与---- J 接收毂捏输人悄总[曲酬卜—'押制伯H4.面对各种干扰,群落都有自我维持能力,这种自我维持也称群落稳定性,包括对干扰的抵抗能力和复原能力两个方面。

如果一个群落能够抵抗住干扰,那么就不会发生演替。

如果一个群落具有复原能力,那么在受到干扰后,它就会借助于演替过程恢复稳定的平衡。

课堂导入2013年7月19日安徽巢湖东半湖蓝细菌爆发,双桥河入湖口、巢湖湿地及孙村、温村一 带湖岸沿线蓝细菌聚集, 水体发出阵阵腥臭, 部分水域蓝细菌粘稠,几成冻湖。

如何让巢湖 恢复它的结构和功能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探讨解决巢湖污染的方法。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稳态》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3

第2节生态环境的稳态1.谚语“一山不容二虎”,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应是()A.虎的个体太大,生活的空间也大B.虎的性情孤僻,不喜欢群居C.虎的性情凶残,把幼虎吃掉了D.虎是营养级很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答案:D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

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答案:D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应采取下列哪种食物结构()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禽类的肉和蛋白为主答案:C4.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因为上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不可能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为食B.能量逐级递减流动的原因之一是呼吸消耗C.能量的流动特点说明自然界中的能量是不守恒的D.能量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答案:C5.农民经常拔除稻田里的稗草,人们要不断地清除鱼塘中食肉的“黑鱼”。

用生态学的观点分析,这样做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D.使物质和能量能尽快地流动答案:C6.能量在生态系统内单向流动的原因不包括()A.各营养级利用的能源物质不同B.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以呼吸散失C.生产者不能固定呼吸热D.食物链中各营养级关系不可逆转答案:A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N1·M1> N2·M2B.N1·M1=N2·M2C.N1·M1<N2·M2D.N1·M1≥N2·M2答案:A8.关于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固定的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C.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时,大气中的CO2即可维持稳定D.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答案:C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能量B.当狼把兔子肉同化为自身有机物时,能量便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C.当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当物质循环进行时,能量流动早已开始了答案:C10.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精品专题课后练习【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9分后)右图1就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提问以下问题:(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碳在甲、乙、丙之间以_________形式传递。

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2)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较之,图2右图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

原因就是。

图2中属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存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分,每空1分)(1)生产者呼吸作用(细胞体温)有机物轻易(2)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2分,对1点给1分)食用菌、蚯蚓(2分,对1点给1分)【考点】高中生物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试题分析:(1)在图1中,甲能固定二氧化碳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生理过程代表的是呼吸作用,碳在生物群落间以有机物形成传递。

如果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2)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较之,图2右图生态系统因为生物种类太少,营养结构直观,自我调节能力强,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图2中属分解者的就是食用菌和蚯蚓。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下面就是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出现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以下描述错误的就是a.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b.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c.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物质③最有可能就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彰显了它具备辨识功能【答案】c【考点】高中生物知识点》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试题分析: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两者正在进行抗原信号的呈递,a正确;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以利于后续信号的传递,b正确;病原体进入细胞①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c错误;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功能,d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B. 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C. 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B【解析】解 A.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 A错误B.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 B正确C.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C错误D.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 D错误故选 B2. 下列与信息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动物的特殊行为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B.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C. 下丘脑与垂体之间可通过激素分子传递调节信息D.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答案】D【解析】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气中CO_2浓度增加有利于碳反应固定CO_2B. 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推测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所获得兔的能量约为10%D. 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体内浓缩的有害物质含量最高【答案】A【解析】A、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_2浓度增加有利于碳反应固定CO_2 A正确B、各级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错误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D、由于富集作用 D错误4.有关图示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 图中有两条食物链B. 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C. 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 该图表示生物群落狐为第三、四营养级【答案】A【解析】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狐草→昆虫→鸟→狐 A正确B、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B错误C、细菌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C错误D、该图有阳光和二氧化碳等非生物成分它们与图示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错误故选A.5.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上层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 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D. 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答案】C【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上层6.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 C_1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此部分能量不包括第二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B. \ D_1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这部分能量除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外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C. \ W_1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 D_1/W_1D. 由于捕食关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方向只能是单向的【答案】C【解析】解 A.若 C_1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由于第二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并未被第二营养级生物同化仍然属于第一营养级生物而这部分能量要被分解者利用所以 C_1包括第二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A错误B. D_1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这部分能量除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外和流入下一营养级外还有被分解者利用的以及未被利用的 B错误C. W_1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总同化量的比值所以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 D_1/ W_1 C正确D.由于捕食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两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只能是单向的但是彼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错误故选 C7.农田生态系统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出现的其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季节规律B. 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C. 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少营养结构简单D. 灭虫和除草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答案】D【解析】解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其群落结构受季节影响随季节呈现出有规律的改变 A正确B.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 B正确C.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较少营养结构简单 C正确D.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固定的灭虫和除草能调整能量的流动方向但并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错误故选 D8.(2020·山东德州模拟)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6kg 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海洋鱼的食物有 1/3来自植物 \dfrac1来自食草鱼类 1/3来自以食草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那么按能量流动效率 20\%来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A. 310kgB. 240 kgC. 180kgD. 150kg【答案】A【解析】答案A9.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 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 蘑菇可参与丁过程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D. 图示中d的能量全部来自b生物同化的能量【答案】D【解析】解分析题图图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呼吸作用散失丁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图中d为分解者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B.蘑菇是一种真菌属于分解者参与图中的丁过程 B正确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 C正确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还来自a生物(b粪便中的能量是b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a) D错误故选 D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了生物圈B. 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C.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植物体再利用D. 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答案】B【解析】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A正确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输入和散失 B错误C.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正确D.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 D正确故选 B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 当鹿吃草时鹿和草间进行了信息传递B. 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人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D.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逐级递减、循环流动的【答案】D【解析】解 A.鹿吃草属于捕食关系当鹿吃草时鹿和草间进行了信息传递 A正确B.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B正确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 C正确D.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时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而物质循环是往复进行的不会减少 D错误故选 D1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食物网中含有4条食物链B. 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 鹰和鼬、兔和鼠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D. 大量捕杀鼬不会导致鹰的数量明显下降【答案】B【解析】解 A.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鼬→鹰、草→鼠→鹰、草→鼠→鼬→鹰共4条 A正确B.草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B错误C.鹰和鼬竞争兔和鼠兔和鼠竞争草 C正确D.鹰的食物种类有多种故大量捕杀鼬不会导致鹰的数量大幅下降 D正确故选 B14.稻鳅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入泥鳅为主虾、黄鳝、蚯蚓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营养关系体现了一田多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B. 泥鳅、虾、黄鳝、蚯蚓等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 “鳅粪肥田”实现了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多级利用D. 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解 A.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 A正确B.泥鳅、虾、黄鳝、蚯蚓等生物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正确C.“鳅粪肥田”实现了物质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 C错误D.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正确故选 C15. 某一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绿色植物→昆虫→小鸟→鹰” 若一只鹰增重2kg 则在此食物链中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A. 125kgB. 250kgC. 1000kgD. 2000kg【答案】B【解析】16.下列各项分别表示一组概念的从属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A、ATP不属于RNA A错误B、淀粉不属于还原糖 B错误C、原核生物包括蓝细菌蓝细菌包括发菜等 C正确D、细胞膜不包括溶酶体膜溶酶体膜属于细胞器膜 D错误17.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A. 亚马逊热带雨林B. 呼伦贝尔草原C. 湘江D.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答案】A【解析】解 A.热带雨林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A正确B.温带草原中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恢复力稳定性最强 B错误C.湘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C错误D.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人工干预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D错误故选 A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B. 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三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C. 生态系统的能量随着物质循环被循环利用D. 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答案】A【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A正确B.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二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B错误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 C错误D.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20%的能量会被下一营养利用 D错误故选 A19.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环境容纳量也称 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种群的最大数量C.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D. 在沙丘、火山岩、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解 A.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B错误C.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C正确D.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火山岩、沙丘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原来有植被存在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错误故选 C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B.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C. 该食物网中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D. 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的数量将会减少【答案】B, C, D【解析】A、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A错误B、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 B正确C、由图可知蛇与鼠存在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都捕食食虫昆虫二者存在竞争关系 C正确D、植食性昆虫是食虫昆虫的唯一食物来源所以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的数量将会减少 D正确故选BC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21.(1)沙地经过改造成为林场使生态系统的组分增多食物网变复杂使其________能力增强其中的土壤小动物由于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一般采用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类群丰富度21.(2)林场在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________也有差别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它们常呈________的特点群落的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1.(3)生态学家不会以林场的一片森林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 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________ 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答案】(1)自我调节, 取样器取样法【解析】(1)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沙地经过改造成为林场生态系统的组分增多食物网变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能力增强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类群丰富度【答案】(2)种群密度, 镶嵌分布, 物种组成【解析】(2)由于地形起伏、光照明暗、湿度、酸碱度等的不同林场在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别不同生物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同群落物种组成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答案】(3)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即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物质循环一片森林生态系统单独不能完成物质循环其中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由于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能的形式散失且热能不能被生物体同化部分流向分解者只有部分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所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2.(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kJ.22.(2)从A到B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22.(3)欲使C增加3 kg 需A________kg.22.(4)如图2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则①图中A表示________ B表示________ 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②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250【解析】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即175+ 200+ 875= 1250 KJ【答案】16%【解析】(2)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本营养级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所以从A到B传递效率是\dfrac2001250\times 100\% = 16\% 从B到C的传递效率是\dfrac30200\times 100\% = 15\%【答案】125【解析】(3)C增加3 KJ 需要A的量是 3\div 15\% \div 16\% = 125 KJ【答案】初级消费者同化,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以热能形式散失,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解析】(4)图示为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析 A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 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相当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由于一部分用于各级生物呼吸消耗一部分随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会很少又由于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流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3.(1)建立生态农业可以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渣用来肥田沼渣肥田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牲畜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_____(填“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或“第二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23.(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 生态农业往往选择豆科植物和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进行轮作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农业控制害虫数量时往往通过喷施性引诱剂干扰昆虫交尾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__信息该实例说明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23.(3)人类对受到严重破坏而退化的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主要利用的是_____________理论在不同的阶段种植不同的植物并采用生态工程的办法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答案】(1)物质循环, 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解析】解(1)沼渣肥田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牲畜以秸秆为食牲畜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秸秆同化的能量是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答案】(2)(互利)共生, 使豆科植物中根瘤菌所固定的氮肥得到合理利用减少对氮肥的施加, 化学, 种群繁衍【解析】(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生态农业往往选择豆科植物和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进行轮作主要目的是使豆科植物中根瘤菌所固定的氮肥得到合理利用减少对氮肥的施加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用性引诱剂杀灭害虫说明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答案】(3)群落演替【解析】(3)利用群落演替的理论在不同的阶段种植不同的植物并采用生态工程的办法使受到严重破坏而退化的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24.(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24.(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24.(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4.(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答案】(1)J【解析】解(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答案】(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解析】(2)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答案】(3)捕食【解析】(3)天敌和山鼠之间是捕食关系【答案】(4)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25.(1)这个食物网包括________条食物链?25.(2)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________营养级?狮子和野狗的种间关系________ 25.(3)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25.(4)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减少其他的生物都减少这种生物是________ 若蛇的数量减少狮子和鼠的数量变化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案】(1)5【解析】解(1)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羚羊→狮子草→羚羊→野狗→狮子草→斑马→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答案】(2)第三、第四和第五, 捕食和竞争【解析】(2)根据(1)中的5条食物链可知狮子占据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狮子捕食野狗且狮子和野狗都可以羚羊为食因此两者属于捕食和竞争关系【答案】(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解析】(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产者、消费者以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答案】(4)草, 蛇的数量减少狮子可以更多的捕食野狗、斑马、羚羊狮子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蛇数量减少鼠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后趋于相对稳定【解析】(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在图示食物网中草减少其他生物都减少若蛇的数量减少狮子可以更多的捕食野狗、斑马、羚羊狮子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蛇数量减少鼠因缺少天敌一段时间内数量会增多但因食物等因素的影响鼠的数量又会减少最后趋于相对稳定26.(1)森林、草原、湖泊都属于生态系统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着________进行的26.(2)西藏那曲地区降雨少蒸发量大气候寒冷、干燥分布着广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那曲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 其原因是 ________ 26.(3)西藏林芝地区降雨较多气候湿润森林生态系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森林中的云杉、松树上常常挂满“松萝” “松萝”吸附在这些植物上并从中吸取汁液“松萝”与这些植物的关系为________ “松萝”还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抗原虫的功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26.(4)西藏各地区也分布着很多湖泊某一湖泊的食物网如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KJ/(m^2•a)据图分析该食物网中裸鲤位于________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答案】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答案】较低, 那曲草原生态系统的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解析】【答案】寄生, 直接【解析】【答案】第二和第三, 19.8%【解析】27.(1)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鼠为________消费者27.(2)鹰和蛇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7.(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生产者通过________作用来实现的能量从草传递到鸟和鼠的过程中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答案】(1)4, 初级【解析】解(1)图中食物链有草→鸟→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鸟→蛇→鹰共4条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因此鼠为初级消费者【答案】(2)捕食和竞争【解析】(2)鹰捕食蛇鹰和蛇又都捕食鼠所以鹰和蛇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答案】(3)光合, 10%~20%【解析】(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28.某松林受到新型松毛虫的危害引起松林成片死亡人们通过向松林引入灰喜鹊从而有效控制虫害下图为该松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示意图单位:吨/ (公顷·年)(1)图中途径①是指________ 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________ 研究表明新型松毛虫繁殖力很强在定条件下新型松毛虫短时间内可呈J型增长假设迁入某地的新型松毛虫初始种群数量为a只每天可增加b% 10 天后新型松毛虫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2)向松林引入灰喜鹊以控制新型松毛虫危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_灰喜鵲捕食新型松毛虫摄入体内的能量大于灰喜鹊从新型松毛虫处同化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3)碳在松林植破和无机环境中转移的同时往往伴随能量的转移那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答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8吨/公顷, \ ale left( 1+b% right) ^10, 生物防治, 灰喜鹊摄入的新型松毛虫未被完全消化吸收有一部分能量随粪便排出后被分解者利用,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解析】(1)图中途径①是指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图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图中的生产者的同化量为35.9 生产者的呼吸为12.1 生产者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4 生产者残枝落叶中的能量。

高中生物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一)同步试题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一)同步试题 苏教版必修3

2013年高二生物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一)同步试题苏教版必修3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B.当狼捕食兔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解析:选C。

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并不能获得兔的全部能量,如兔子的骨骼、毛等中的能量不能被同化。

狼捕食兔,狼不属于第二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不能循环。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解析:选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这种运动带有全球性,它不局限于陆地生态系统,更不局限于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体内,也不同于能量在流经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过程。

3.右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是初级消费者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选C。

依题意,Ⅰ是生产者,Ⅱ是初级消费者,Ⅲ是次级消费者,Ⅳ是三级消费者,E1为生产者利用的能量,应是太阳能,E2为各营养级的生物释放出的能量,应为热能。

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解析:选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但物质可循环利用,而能量不可以。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多种方式,如寄生关系、腐生关系,沿食物链流动只是其中一种。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检测(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1)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检测(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1)

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之间是相互独立的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等C.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2.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结构的是()。

A.树→虫→鸟B.在某一群落食物网中,鹰占据两个营养级C.狼属于消费者D.有些金丝桃,因能分泌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4.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 D.乌鱼上升5.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b、c、d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如下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7.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8.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9.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4.2生态系统的稳态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解析兔子摄取了草,其中一部分被同化了,兔子同化的能量可以流向下一营养级——狐,可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也可流向分解者。

在兔子摄入的能量中,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的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答案B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那么该人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 )A.10 kgB.40 kgC.100 kgD.280 kg解析由题意知人的能量来源于三条食物链,分别是①植物→人,②植物→羊→人,③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人。

设通过①②③三条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a、b、c,则a×20%=1×1/2 kg,b×20%×20%=1×1/4 kg,c×20%×20%×20%=1×1/4(kg),求出a=5/2(kg),b=25/4(kg),c=125/4(kg),进而求出a+b+c=40(kg)。

答案B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循环形式是CO2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B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解析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判断,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初级消费者,丁为次级消费者。

高中生物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模拟练习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模拟练习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生态系统的稳态》一、选择题1.某池塘有藻类植物、水草、浮游动物、吃浮游动物的鱼类等生物.由于大量排入污水(pH 近中性),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无机盐B.藻类刚爆发时,若清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D.藻类刚爆发时大量注入清水,清除污泥有利于生态修复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传递一定与消化吸收有关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散失一定与细胞呼吸有关D.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总是大于输出3.近年来,雾霾天气经常袭扰我国中东部地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以下关于雾霾的叙述正确的是A.雾霾使生态系统的我调节能力丧失殆尽B.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C.雾霾属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D.在生态系统中,雾霾可作为化学信息影响种群的生命活动4.用经过处理后的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一种真核藻类植物),以降低沼液中的氨、氮、磷等无机物的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鸡粪便中的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属于鸡的同化量B.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用鸡粪沼液培养小球藻符合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能量来自鸡粪沼液中的能量5.某陆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玉米、田鼠、腹蛇和猫头鹰等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玉米 B.田鼠 C.腹蛇 D.猫头鹰6.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7.如果一个人食物有来自绿色植物,来自小型肉食动物,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A.10千克 B.28千克 C.100千克 D.280千克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9.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线粒体与染色体 B.叶绿体与线粒体C.叶绿体与核糖体 D.线粒体与内质网10.黑核桃树能向外界释放抑制邻近乔本植物生长发育的克生物质——阿魏酸,它能使邻近乔本植物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并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在一周内减少一半。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练习题(苏教版必修三)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练习题(苏教版必修三)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练习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解析:选D。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信息传递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二是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种间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光C.菜粉蝶飞向十字花科植物D.孔雀开屏解析:选D。

孔雀开屏是雄孔雀求偶的一种行为信息。

3. “国宝”大熊猫虽然性情温顺,行动迟缓,胆小如鼠。

但是,在野生环境中,无论是人还是其他一些大型动物都很难找到它,即便是专门的野生动物考查人员,也是如此。

然而,它却能在2公里以外的地方,发现人或其他动物,进而逃避保生。

它发现人类或动物的依据可能是()A.声音B.颜色C.气味D.地表的振动解析:选C。

人和动物各自均有特殊的气味,它可以随空气向远处传播,这在生态系统中是一种化学信息,若大熊猫的嗅觉较为敏感,即可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人和动物,故C符合题意。

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解析:选B。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养鸡场在秋季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

B选项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高二生物同步试题: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苏教必修3

高二生物同步试题: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苏教必修3

章末综合检测 (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解析:选A。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即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②越小,说明分解者越少,那么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呼吸消耗量仅是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因此,不能用③表示消费者同化作用大小;从柱形图看不出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之间的精确关系。

2.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单向流动的,且逐级递减。

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蓝藻是N、P含量过多导致的。

3.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

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解析:选C。

“多吃素食、少吃肉食”能节约粮食,其生态学原理在于降低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水平,从而节约更多的粮食。

故正确答案为C。

4.下图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限制因子图解,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高考资源网]A.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除了光、水、CO2、矿质营养外还有温度等B.对于所有生态系统的植物来说,水都是它们固定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C.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总生产量的10%~20%D.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被分解者分解后植物再利用的无机营养解析:选B。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第4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自养生物均能进行光合作用C. 病毒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 腐生真菌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A【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A正确B.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自养生物生产者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B错误C.病毒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错误D.腐生真菌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错误故选 A2.某人工生态系统中碳流动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蘑菇作为生产者可为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有机物B. 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离不开能量的驱动过程C. 碳元素在各种生物之间的流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及CO_2D. ③、④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答案】B【解析】A、蘑菇是分解者而不是生产者 A错误B、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个功能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同时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离不开能量的驱动 B正确C、碳元素在各种生物之间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C错误D、过程③、④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利用效率不能提高传递效率 D错误故选B.3.下列组合中都属于自养型生物的是()A. 小麦和青霉B. 小麦和硝化细菌C. 乳酸菌和青霉D. 乳酸菌和硝化细菌【答案】B【解析】解自养型生物是指能将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同时储存能量的生物包括光合作用型和化能合成作用型两大类小麦能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故两者都是自养型生物乳酸菌和青霉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两者都不是自养生物都属于异养生物必需从环境中直接获取有机物故选 B4.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 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C. 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 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答案】B【解析】解 A.单作时烟粉虱种群的若虫数量小于成虫数量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邻作后烟粉虱种群的若虫数量大于成虫数量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A正确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并未发生改变均为集群分布 B错误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C正确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D正确故选 B5.如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 10^2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表中的丙为生产者B. 表中的种群最有可能构成2条食物链C. 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减少时戊的数量短期内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 乙同化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会以其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答案】D【解析】略6.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渔业捕捞后应该使鱼种群数量维持在 K/2B. 农田中的杂草不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长远发展D. 鱼塘种萍养鸭的立体养殖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B【解析】解 A.渔业捕捞后应该使鱼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此时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A正确B.农田中杂草的存在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错误C.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C正确D.鱼塘种萍养鸭的立体养殖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有利于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人类 D正确故选 B7.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错误的是()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实际上体现了物种间的竞争关系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能反映出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青蛙C.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体现了草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D. “银烛秋光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答案】C【解析】解 A.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体现了竞争关系 A正确B.诗句中说的是青蛙捕食水稻的害虫使水稻增产因此反映出的食物链是水稻→害虫→青蛙 B正确C.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反映出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错误D.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求偶信号以此与异性取得联系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D正确故选 C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依赖于外界能量输入B. 依靠自我调节实现生态系统稳态C. 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于稳态D. 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答案】D【解析】A项生态系统必须有能量的输入否则无法存在故A正确B项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B正确C项自然生态系统常常是向稳定阶段发展的故C正确D项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故D错误故选D9.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B. 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C. 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B【解析】解 A.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 A错误B.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 B正确C.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C错误D.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 D错误故选 B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相关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B. 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因此应大力开发和利用森林C.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输人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D. 在制作生态缸时应尽可能多地投人生产者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越强如冻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与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 A错误B.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虽然比较强但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应合理开发和利用 B 错误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输入的能量包括人工输入的能量(如人为添加鱼饲料)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其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 C正确D.在制作生态缸时要注意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错误故选 C11. 某一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绿色植物→昆虫→小鸟→鹰” 若一只鹰增重2kg 则在此食物链中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A. 125kgB. 250kgC. 1000kgD. 2000kg【答案】B【解析】12.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和分解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产者都属于第一营养级一定能固定\ CO_2B. 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C. 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长期存在的必需成分D. 植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答案】D【解析】解 A.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能利用 CO_2和 H_2O制造有机物 A正确B.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 B正确C.一个生态系统中必须要有生产者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有机物分解者分解残体消费者不是必须有的生物成分 C正确D.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但不是植物植物中的菟丝子属于消费者 D错误故选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3.下图是人工鱼塘中某动物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流动的去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动物同化的能量约为其摄入量的10%~20%B. 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C. 若D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则F表示未利用的能量D. 图中B的能量等于A-C-粪便中的能量【答案】B, C【解析】解 A.该动物只是某营养级中的一个个体其摄入的能量不会只有10%~20%被同化 A错误B.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B正确C.若D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则F表示未利用的能量 C正确D.图中B代表呼吸散失的热能等于同化量(A)-储存量(C) D错误故选 BC14.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处于静息状态B. ab段和bc段钠离子通道开放C. 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0mVD. ce段外向电流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答案】A, B, D【解析】解 A.a点之后细胞存在内向电流即 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推测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没有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电位 A正确B.ab段和bc段存在内向电流钠离子通道开放导致 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B正确C.c点时动作电位达到峰值膜内外表现为外负内正的电位 C错误D.ce段的外向电流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是由 K^+外流引起的 D正确故选 ABD15.生态学家对某弃耕田的一条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能量的单位是 J·hm^-2·a^-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田鼠摄入后未同化的能量为3.00×10^8\ J·hm^-2·a^-1B. 流经该弃耕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不会被分解者利用C. 鼬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5.00×10^5\ J·hm^-2·a^-1D. 该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答案】B, C【解析】解 A.田鼠摄入的能量中未同化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1.05×10^9-7.50×10^8=3.00×10^8 J·hm^-2·a^-1 A正确B.流经该弃耕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如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B错误C.鼬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2.25×10^7-2.18×10^7=7.00×10^5 J·hm^-2·a^-1 C错误D.该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如捕食者的数量会随着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捕食者数量的增加却会抑制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 D正确故选 BC16.在繁殖季节雄性眼镜蛇根据雌性个体的气味锁定并到达其位置看到雌性个体时会扭动身体向对方传递求偶信号雌性个体通过改变自身斑纹的形状对其进行回应当二者都确定是求偶信号后开始进行交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雌性个体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雄性个体的细胞含有识别气味分子的受体B. 雄性个体通过行为信息向雌性个体进行求偶雌性个体也通过行为信息进行回应C. 求偶过程体现出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不能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答案】B, C, D【解析】解 A.雌性个体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雄性个体的细胞含有识别气味分子的受体 A正确B.雄性个体向雌性个体传递的求偶信息属于行为信息雌性个体进行回应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错误C.求偶过程体现出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 C错误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 D错误故选 BC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7.(1)湿地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 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17.(2)湿地生态系统夏天蚊虫甚多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遗传学家将显性致死基因插入到蚊子的基因组中形成转基因蚊子再放飞到野外以达到调控蚊子种群数量的目的主要原理如下图所示直接决定蚊子种群密度的因素是________ 人工饲养的上述转基因蚊子其食物中应添加________ 它们能够存活到生殖阶段但是其后代会在成年之前死去所以为了达到最住的调控效果放飞到野外的蚊子应该是________性这种方法是通过提高种群的________来降低种群密度17.(3)生活污水流经城市湿地时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会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作用还可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1)生物群落, 水平和垂直【解析】解(1)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故湿地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个方面【答案】(2)出生率和死亡率, 四环素, 雄, 自然死亡率【解析】(2)种群密度直接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据图分析可知四环素可抑制转录激活因子的与基因的结合进而tet0序列会启动致死基因从而导致转基因蚊子死亡故人工饲养的转基因蚊子其食物中应添加四环素蚊子种群数量的控制严格通过性别比例来实现且据题干信息“该类蚊子能够存活到生殖阶段但是其后代会在成年之前死去” 因为雄性个体可以产生较多的精子可以使更多后代在成年前死去从而使死亡率极大提高所以放飞的蚊子性别是雄性该方法是通过增加种群的自然死亡率来降低种群密度的【答案】(3)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间接和直接【解析】(3)当受到轻微污染时城市湿地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故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作用还可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和直接价值两个方面18.(1)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进入草原群落的途径是________(填图甲中字母)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则这一过程中生产者 CO_2的吸收量将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 CO_2量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18.(2)据图乙分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 J/(hm^2·a)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18.(3)据图中的能量值分析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18.(4)在该生态系统中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的气味属于________信息狼和鼠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信息的作用是________【答案】(1)a, 大于, 抵抗力【解析】(1)图甲中a表示光合作用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通过该过程进人草原群落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则这一过程中生产者 CO_2的吸收量将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 CO_2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答案】(2)\ 2.5×10^11, 3%【解析】(2)图乙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即 2.5×10^11J/(hm^2·a)能量从第二营养级(鼠)到第三营养级(狼)的传递效率为(2.25×10^7)÷(75×10^7)×100\% =3\%【答案】(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3)据图中的能量值分析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4)化学, 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4)在该生态系统中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狼和鼠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信息的作用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9.(1)消涨带首次经历水陆生境交替变化后原陆生群落中的大多数植物因不适应这种环境骤变而消亡请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叙述其原因________ 与此同时样地上出现了49种“新种”植物这些“新种”植物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意义上的“新种”吗?________ 19.(2)三峡库区因人为控制水位涨落而形成的消涨带进行着逆向演替属于退化的生态系统请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分析退化生态系统的共同变化特征________ 19.材料二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因此现今首要任务是重建消涨带植被并恢复其功能(3)一些濒危植物如疏花水柏枝因三峡工程而导致其生态环境丧失应该对其实施________措施重建消涨带植被你认为适合在海拔162m区域生长的植物应具备的特点是________(多选)A.耐水淹B.不耐水淹C.耐旱D.不耐旱19.(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三峡消涨带植被的恢复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答案】(1)陆生植物在淹水缺氧情况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毒害细胞使其死亡, 不是【解析】解(1)消涨带首次经历水陆生境交替变化后原陆生群落中的大多数植物因不适应这种环境骤变而消亡这是因为陆生植物在淹水缺氧情况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毒害细胞使其死亡这些“新种”植物并不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因为他们并没有发生变异【答案】(2)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减少食物链、食物网被破坏营养结构变得简单②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受阻信息传递受阻【解析】(2)三峡库区因人为控制水位涨落而形成的消涨带进行着逆向演替属于退化的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分析退化生态系统的共同变化特征为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减少食物链、食物网被破坏营养结构变得简单②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受阻信息传递受阻【答案】(3)易地保护, AC【解析】(3)一些濒危植物如疏花水柏枝因三峡工程而导致其生态环境丧失应该对其实施易地保护在图2海拔162处既有长时间的水位超过162的水淹状态又有长时间无水的干旱所以适合在海拔162m区域生长的植物应具备耐水淹、耐旱的特点【答案】(4)环境的干扰强度和干扰频率(淹水的深度和频率)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三峡消涨带植被的恢复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干扰强度和干扰频率(淹水的深度和频率)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0.(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________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20.(2)该生态系统中养鱼可促进水稻生长一方面是鱼的排遗物可提高土壤肥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是鱼能翻松泥土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水稻根系腐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3)和单一种植水稻相比“稻—萍—鱼”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_20.(4)某地区大力发展“稻—萍—鱼”立体农业不仅实现了粮、鱼的增产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 空间和资源【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一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二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空间结构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答案】(2)鱼的排遗物排入田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无机物可被水稻吸收利用, 通过翻松泥土可提高水和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从而减少根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避免腐烂【解析】(2)鱼的排遗物经分解者分解变成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被水稻吸收利用因此鱼的排遗物可提高土壤肥力水稻根系腐烂主要是由于根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的通过翻松泥土可提高水和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从而减少根系无氧呼吸【答案】(3)高【解析】(3)“稻—萍—鱼”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稻—萍—鱼”生态系统比单一种植水稻抵抗力稳定性更高【答案】(4)直接【解析】(4)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因此“稻—萍—鱼”立体农业实现了粮、鱼的增产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4课时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高
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答案 C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2.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
答案 B
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强
C.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答案 A
解析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

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

如下图所示:
(1)甲昆虫是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关系。

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何种稳定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植肉捕食具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2)相对稳定抵抗力自我调节(3)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逐渐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