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教案标题:城市与城市化教案目标:1. 了解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3. 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城市的照片,引起学生对城市的兴趣;2. 提问:你们都住在城市里吗?你们喜欢城市生活还是乡村生活?为什么?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讲解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2. 分析城市化的原因,如人口增长、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3.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城市化的影响(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城市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汇报,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城市化案例,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美国的城市化问题等;2.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城市化问题和解决方法;3. 每个小组汇报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五、解决问题(15分钟)1. 提出一个城市化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2. 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3. 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2. 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可持续城市化发展。

教案延伸活动:1. 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2. 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城市化项目或城市规划展览;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探讨城市化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如城市化与教育、城市化与医疗等。

教案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3. 学生对城市化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4. 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拓展:1. 将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结合起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2. 分析城市化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如农民工、城市贫困人口等;3. 进一步研究城市化的国际比较,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模式和经验。

2.12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

2.12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

课题: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2课时教案编号010 备课人徐进芬使用时间2012-03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2.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概括城市起源的条件、城市化的表现和特点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利用文字材料、数据、图表等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和表现及主要标志。

2.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教学难点城市化的新特点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教学过程【承转】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地理学中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城市化。

下面我们就以腾冲为例一起来学习一下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本P33页找出城市化的概念。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板书)1、城市化概念(板书):一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二是农村地转化为城市地区,三是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讲解】我们学校及周边地区在2003年以前还一片耕地,随着腾冲县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加快,原来的耕地慢慢就被学校、住宅区所取代了,这个地区就由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这里的的人们也就不在从事从农业生产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或去工厂工作或经商、从事旅游服务等。

这就是所谓的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承转】那么衡量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呢?2、城市化的三个表现(板书)(学生回答)略【讲述】在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等表现。

在这些表现中,我们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提问】为什么我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不用城市总人口的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呢?例如:十年前一个地区它的城市人口有10万,总人口100万;十年后,城市人口增加到20万,这一时期的总人口为300万,我们能说这一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吗?显然不行,所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不用城市总人口的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更加科学一些。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案 1.doc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教案 1.doc

2、 3、4城市2. 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目标一:了解城市形成的条件,城市的发展阶段与原因。

目标二: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认识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目标三:理解城市化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能够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分析城市 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目标四:学会利用文字资料、数据、图表分析问题教学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教具准备:有关图表,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城市风光图片,学生讨论,什么是城市? 点拨:1、人曰高度集中建筑物高大密集 工商业集中而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承转: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等地。

阅读图2—1—2,思考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点拨:出现剩余农产品社会生产力发展 产生商品生产和交赖 --------- ■集市导致社会分工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产业革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时间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例题:读世界早期城市分布图(图2. 1-2),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城市分布区A B C (2)归纳总结早期城市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转:那城市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阅读课木图2-1-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发展与城市规划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发展与城市规划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发展与城市规划引言城市化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进。

作为地理学科的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学在城市化发展与城市规划这个话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城市化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城市规划,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城市化的定义与原因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面貌、社会结构和经济特征的转变。

它通常伴随着农村的破土动员、城市建设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城市化的原因1.经济发展:城市作为经济中心,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创造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2.教育与卫生资源: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这也是吸引农村居民迁往城市的原因之一。

3.社会保障: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这也是农村居民选择城市生活的原因。

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城市化导致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这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农村人口逐渐减少。

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住房、交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发展的推动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发展,城市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引擎。

城市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投资,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

城市环境的压力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活动。

它具有以下重要性: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布局城市的功能区,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

通过规划,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可以平衡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环境的保护。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规划可以通过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4)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5)逆城市化是指,是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在提高。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出现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大
起步时间
城市化
水平
目前速度
主要表现或问题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国家实现、
(2)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规模,功能。
(3)“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和出现,还出现了。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 概念:人口转化为人口
即三个转化过程:地区转化为地区
活动转化为活动
(2)主要表现为:①增加;
②比重上升;
③增加;
④规模扩大;
(3)主要标志:比重上升,衡量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
D.城市化的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
5、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回答6~7题。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2、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课前预习: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出现
(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及商业的出现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莘县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化(课时1)莘县第一中学2014年4月20日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化【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课标解读】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有关资料”,行为动词是“概括”,认知内容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从行为动词的描述,可以确定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层次。

为了达到标准要求,教学应当选取典型的资料作为概括和解释的对象。

同时,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因素等是达成该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教材分析】本节从城市的起源入手,介绍了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依据课标要求,重点论述了城市化、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

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城市的起源,主要介绍了城市产生的基本条件:二是城市的发展,教材将其分了三个历史阶段可对比说明。

第二目是本节的重难点内容。

首先介绍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内涵,然后图文结合讲述了当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可为学生搜集材料,提高学生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

【学情分析】1.高中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2.通过半年多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地理学习的习惯,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3、学生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教师可多放手,多鼓励,善诱导。

【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以境激情,以情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探究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来理解课文中较为难懂的问题,扫平知识理解中的障碍,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活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展示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资料,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阅读课本,说岀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和城市发展的阶段2、结合实例,说出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3、运用图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4、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临沂第二十四中学李东英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第一单元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城市就是人口集中区域,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区域。

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单元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果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本节需要准备的知识有初中地理七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中的《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还有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以及人口迁移等有关内容。

本节学习内容在本单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既是对第一单元知识的回顾应用,也是学习城市区位的知识铺垫。

【课程标准】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的发展;
2.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图表资料,能讨论和分析城市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人类与自然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的意识。

【重点、难点】
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特点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案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案

地理好望角学案第8期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剩余农产品的出现(基本前提)2)社会分工的出现时间特点原因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生产力水平低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大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二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3.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分布: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中美洲等地区。

原因:这些地区大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二、城市化1、定义:城市化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主要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通常以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当代世界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新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原因: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阶段城市化水平特征产业缓慢发展阶段低于30% 城镇人口增长缓慢第一产业比重大加速阶段高于30%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拓展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在活动课堂中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有感于“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的课堂活动设计

在活动课堂中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有感于“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的课堂活动设计
在活动课堂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有感于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的课堂活动设计口郭笑难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江苏兴化225700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设计开放有序之一旨在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能充的活动课堂以帮助学生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行 之 有 效 的办 法 。 所谓 活动 课 堂 , 即在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设 计 一 些 学 生 活 动 , 教 师 的 引 导下 , 学 生 自主 地 学 习 。 达成 课 堂 在 让 以 教 学 目标 。 动 课 堂 不 仅 有利 于学 生 学 习主 动 性 的发 挥 , 活
化” 一课 的教 学 中 , 者 让 学生 阅读 教 材 第 3 笔 2页 图 2 1 —— 2 找 出世 界上 最 早 出现 城 市 的 地 区 后 , 接 给 出问 题 : , 直 为 什 么 这些 地 区会 成 为 世 界 上 最 早 出 现 城 市 的 地 方 ? 引 导
其形式的多样化也促进 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和多样 化。 在课堂教学中 , 巧妙设计各种课堂活动不 仅是突破教 学重点难点 的有效途径 ,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培养学
完整 的结论 , 由小组 长负责汇报 , 由教师作活动 总结 , 再 形 成共识 。 这样 的活动 , 使学 生的 团队意识 、 集体意识显

设 计 问题 情 境 , 养 学 生 主动 学 习的 习惯 培
学 习的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对应于 传统学 习方式 的被 动性 ,我要学” 要我学 ” “ “ 成为 两者 的本质区别 。要我学” “ 是学生迫于外在强制 的被动选择 ,

最新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12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3教学设计456临沂第二十四中学李东英789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10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112本节内容是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第一单元世界人13口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城市就是人口集中区域,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14大的区域。

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单元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15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果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本节需要16准备的知识有初中地理七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中的《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7还有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以及人口迁移等有关内容。

本节学习18内容在本单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既是对第一单元知识的回顾应用,也是学习城19市区位的知识铺垫。

20【课程标准】21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2【教学目标】23(一)知识与技能241.了解城市的发展;252.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2627运用相关图表资料,能讨论和分析城市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2829(三)情感态度价值观30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人类与自然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的意识。

31【重点、难点】32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特点33【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3435【教学手段】36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3738。

B2-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B2-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B2-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 程和特点。
3.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什么是城市?
☆城市是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 的地方,是区别于乡村的高级聚落。 包括城和镇。按人口规模分为特大城 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工业革命后:发展迅速,数量增加, 规模扩大,功能扩展,成为地区政治、 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二战以后:发展迅猛,出现特大城 市、城市群和城市带。还出现科学城、 大学城、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 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城市化的表现有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 市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环境问题 --污染严重,地面下沉
①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和汽车等产生 余热较多,导致城市温度高于郊区,这种 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②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辐合上 升,尘埃杂质提供了凝结核,城市降水比 郊区略多。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环境问题 --污染严重,地面下沉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农业发展,社会分工,社会 组织出现。
●城市的起源
两河流域 黄河流域
墨西哥高原
尼罗河谷地 印度河流域
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都是人类文明的 发祥地,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上,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城市的发展
☆工业革命前:发展缓慢,数量少, 规模小,功能单一,消费型。
●当今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教案标题: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发展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过程。

2. 掌握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城市化的利弊。

3. 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城市发展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过程。

2.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城市化的利弊。

3.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教材或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城市的发展变化,引发学生对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兴趣。

2. 提问:你所居住的城市是否经历了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对你生活的影响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城市发展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过程,包括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和特点。

2. 分析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工业化等。

3. 探讨城市化的利弊,包括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等好处,以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具体的城市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和利弊。

2.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让学生讨论这些影响的正面和负面效果。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城市发展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撰写一份关于该城市发展案例的教案,包括影响因素、利弊分析和对策建议。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教案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小论文,包括对城市发展的看法以及对未来城市化的展望。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讲义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讲义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讲义一、城市发展的历程城市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最初的简单聚居地到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城市主要是作为政治和宗教中心而存在。

例如,古埃及的孟菲斯和底比斯,它们是法老统治的核心区域,拥有宏伟的宫殿和神庙。

古希腊的雅典则以其民主政治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成为了当时欧洲文明的重要中心。

随着贸易的兴起,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

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商业活动,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并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工业革命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工厂的建立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英国的曼彻斯特和伯明翰等城市成为了工业革命的重要据点,工厂烟囱林立,铁路交通繁忙。

进入 20 世纪,城市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些城市成为了金融中心,如纽约和伦敦;一些城市则以科技创新为特色,如旧金山的硅谷。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二、城市化的概念与特征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复杂的过程。

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包括:人口的集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产业结构的转变,从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社会文化的变迁,城市文化逐渐成为主流。

三、城市化的驱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

经济因素是推动城市化的核心力量。

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人们前往城市工作。

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依托城市的人口聚集和市场需求。

社会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吸引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迁移到城市。

政策因素对城市化的进程也产生影响。

政府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户籍制度等都会引导人口和资源的流动。

技术进步也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的辐射范围扩大,加强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本条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具体要求: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城市化,而要了解这个概念,就需要了解什么是城市。

城市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这是前提条件。

2、学生应学会运用横向(纵向)比较法,在比较的过程中来理解城市化的特点。

3、学生学习地理的落脚点应落在实际生活应用中,因此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城市观。

4、上述三个层次需要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本节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从城市的起源入手,阐述了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重点论述了城市化。

城市化的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中第一部分为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是讲第二部分“城市化及其特点”的前提。

第二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一部分的高度归纳和演化,而第三部分则在前两部分基础上的延伸是一种实际影响的体现。

对于第一部分: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以及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并适当了解世界最早发现的城市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主要为下节作铺垫。

对于第二部分:我们可以采用纵向和横向比较法来解决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和城市化的特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本部分在分析时一定要先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城市化的三个标志进行展开分析。

对于第三部分:体现了辨证法的相关知识,城市的合理发展与布局,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要求学生要学会正确分析。

本节地理图形和图表要充分利用,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去分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三个阶段。

(2)掌握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2)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到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掌握城市化的概念、类型、阶段及其特点,能够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5.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图表、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重点:城市化概念、类型、阶段及其特点;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群体:本章节主要面向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知识,对城市概念和基本功能有所了解,但可能对城市化的内涵、影响及规划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
2.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图表阅读、数据分析、问题探究等能力。此外,学生对城市发展、生态环境、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关注度较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类型、阶段及其特点,结合实例进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
2.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强调城市化是双刃剑,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指导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城市发展和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发展和城市化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材中完整地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本节课的所有内容都与生活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环境与人类密切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②城市环境问题;包括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③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教学目标:1.说出与城市起源相关的基本条件,知道世界城市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4.举出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学会运用图表资料来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提高图表分析、绘制能力。

6.通过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

教学重难点:1.理解城市化概念及其主要表现,认识它的新特点。

2.举出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2010上海世博会宣传片( Better City,Better Life)多媒体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图片(城市和乡村)讨论:城市与乡村人们从事的产业有什么根本不同?你认为二者出现的时间有先后之分吗,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探究活动1:城市的起源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阅读课本,填写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读图2-1-2,找出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小结: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探究活动3: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什么是城市化?小结:城市化概念:1.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2.农村地区→城市地区3.农业活动→非农业活动城市化表现: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学生活动:想一想:形成推力和拉力的因素可能会有哪些呢?承转:当代世界城市化有何特点板书:二、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探究活动4:世界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随着时间推移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教师指导)板书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探究活动6:读图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总结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临沂第二十四中学李东英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第一单元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城市就是人口集中区域,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区域。

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单元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果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本节需要准备的知识有初中地理七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中的《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还有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如曲线的斜率)以及人口迁移等有关内容。

本节学习内容在本单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既是对第一单元知识的回顾应用,也是学习城市区位的知识铺垫。

【课程标准】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的发展;
2.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图表资料,能讨论和分析城市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人类与自然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的意识。

【重点、难点】
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特点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