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进展-总结
外科学总结
1、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2、痈:多个相邻的毛囊、皮肤腺或汗腺的急性脓性感染。
3、纵膈扑动:4、股骨颈骨折:5、反常呼吸运动:吸气时,软化区的胸壁内陷,而不随同其余胸廓向外扩展,呼气时则相反,软化区向外鼓出称之。
6、肾衰指数:=Una/U/PCr(Una为钠尿,U/PCr为尿肌酐/血浆肌酐)7、脓毒症:是指全身性验证反应表现,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8、脑疝: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相邻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区想低压区移位,导致组织血管及颅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9、乳房橘皮正:乳腺癌细胞造成皮下林半管柱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橘皮样外观。
10、结肠充气试验:病人仰卧位,用手压迫左下腹,再用手挤压金策结肠,结肠内气体可船只盲肠和烂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11、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合并症,主要表现为高热、脉快,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
本病史因甲状腺素释放过量引起的爆发性肾上腺素能兴奋现象。
12、功能性细胞外液:是指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病区的平衡,在维持机体的水和电介质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组织间液。
13、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者,如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14、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压力高于正常值,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进而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和黑便,以及腹水等症状。
15、小脑幕切迹疝:颞叶的海马、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挤向幕下称之。
1、简述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答: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意识障碍及生命征变化;其他症状和体征:头晕,猝倒,头皮静脉怒张。
治疗原则:一般处理:病因治疗,降低颅内压,激素应用,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脑脊液体外引流,巴比妥治疗,辅助过度换算,抗生素治疗,症状治疗。
外科全年技术进程工作总结_外科月度工作总结
外科全年技术进程工作总结_外科月度工作总结在过去一年中,我还主刀了许多外科手术,并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复杂病例。
在手术中,我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进行操作,并随时保持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通过这些努力,我成功地完成了很多复杂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在和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加强了与护士、麻醉师以及其他医疗人员的沟通与合作,提高了整个手术团队的效率和协作能力。
在外科领域工作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要长时间地站立和集中注意力,给身体和精神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在一些复杂手术中,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来应对各种意外情况,这对于医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我还经常需要面对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焦虑,这需要我具备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患者沟通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通过持续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展望未来,我希望在外科领域中继续进步和发展。
我将继续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保持对最新外科技术和手术方法的了解,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我还计划积极参与外科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外科领域的发展。
我还会继续加强和团队成员的合作与沟通,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过去一年,我在外科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我也认识到在外科领域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我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外科医疗服务。
外科全年技术进程工作总结_外科月度工作总结
外科全年技术进程工作总结_外科月度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时光如梭,转眼间已经到了本年度的年末。
经过一年来的辛勤努力,我司外科技术进程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和成绩。
在此,我将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展望。
一、技术进展情况1.开展新技术研究本年度,我司外科团队积极投入新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
我们成功引进了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技术不仅缩短了患者恢复的时间,减少了住院时间,还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
2.优化手术流程为了提高手术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对手术流程进行了全面的优化。
通过精细化的手术计划、科学化的术前准备和严谨的手术实施,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我们还采购了一些先进的手术设备,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3.加强团队建设今年,我司外科团队加强了团队建设,培训了一批优秀的年轻医生和技术人员。
他们熟练掌握了各项手术技术,并能胜任复杂的手术操作。
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我们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手术器械使用不规范由于手术器械的更新换代较快,有时医护人员对新器械的使用不够熟练,导致手术中出现了一些操作失误。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新器械的培训不够充分,没有给医护人员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熟悉和掌握新器械的使用方法。
2.团队合作不够默契虽然我们在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手术中,仍然存在着医生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不畅、配合不够默契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没有充分重视团队合作的训练,导致医生和护士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
3.术后康复指导不到位对于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指导,我们的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
有时,我们只简单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而没有进行详细的指导和解答。
这导致一些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术后效果。
三、下一年的工作展望我们将继续保持对新技术的关注,并积极主动地引进和研究相关的先进技术。
中医外科学学科进展综述4-新版.pdf
中医外科学学科进展综述海南省中医院外一科吕生辉随着临床学科的发展,中医外科学在临床实践中逐渐走向专科化,甚至有发展至专病专治的趋势。
如中医皮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泌尿男科、中医疮疡科等等。
在其诊治方面,临床特色鲜明,强调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强调辨证论治,这是其区别于西医外科学的显著特点。
西医外科学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去除病灶,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
更重视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的技巧与方法、手术的并发症与预后等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问题。
现就中医外科学近5年来的学科进展情况综述如下:一、中医外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1.中医外科学内治法的哲学思辨:当前中医外科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病种结构严重分化。
对中医外科学现状进行哲学层次上的分,有益于完善中医外科学理论的科学性,从而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内治法是中医外科学临床实践中整体观的表现,其立论依据不但包含有整体辨证思想,亦具有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观念融合的影子,充分体现了中医传统外科学重视由表及里、以里达表的外科学术思想,与哲学系统论中的联系性原理和有序性原理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内治法依据不同疾病和疾病的不同阶段,结合辨证确定的治疗原则,选择适宜的方药施治。
例如外科疾病病程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相应的局部辨证病灶为肿疡、脓疡、溃疡,而结合整体辨证立有消、托、补三法,这种内治法体现了哲学系统里有序性原理,这是中医外科这一系统科学进行科研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但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具体运用以上治法,又是极其灵活的,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外科病期的划分也不是绝对有明显界限的,病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键取决于疾病病程的变化和发展。
2.煨脓长肉在中医外科方面的研究进展“煨脓长肉”首见于《外科启玄》,“在凡疮毒已平,脓水来少,,肌肉未生,,故将太乙膏等贴之则偎脓长肉,,诸疮岂能致于败坏乎?”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煨脓长肉机制研究逐渐深人,逐渐从伤口局部变化向分子水平进展。
外科全年技术进程工作总结_外科月度工作总结
外科全年技术进程工作总结_外科月度工作总结今年,外科科室的技术进步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些成绩离不开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兢兢业业的努力,以下总结一下本年度的技术进步:一、手术技术1、微创手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微创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微创手术具有伤口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疝气手术、胆囊切除术、小肠切除术、膀胱切除术等手术。
2、术中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日益完善的术中超声引导技术,使肿瘤、囊肿等病变的定位和切除更加准确,减少了手术中的误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同时,术中超声引导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心脏手术、颈动脉手术、颅内手术等领域。
3、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手术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经取代了传统手术技术,成为外科手术的主流技术。
机器人手术具有高精度、高灵活性、高安全性、高视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前列腺癌、子宫颈癌、食管癌、胃癌等手术。
另外,机器人手术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二、诊疗技术1、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学技术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本年度中,影像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尤其是CT、MRI和超声等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光学技术在外科诊疗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光学技术的应用,使手术更加精准,术后恢复更加快速,同时也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手术风险。
三、护理技术1、病人康复护理技术的不断创新病人康复护理技术是外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年度中,专业的护理工作者不断创新,研究出更为有效的康复护理技术,使病人的康复和恢复更加快速和顺利。
2、特殊护理技术的应用外科病人需要特殊护理,如伤口护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病情观察等。
本年度中,专业的护理工作者应用先进的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特殊护理服务,使病人能够更加舒适和安心。
外科月度工作总结本月外科科室全体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继续不断地努力,下面总结一下本月的工作:1、积极参加培训和研讨会本月,我们积极参加了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水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功能神经外科学研究的进展
功能神经外科学研究的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功能神经外科学研究的进步已经为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功能神经外科学着重于帮助患者改善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各种障碍和症状。
这种新技术的出现,已经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贡献。
一、深脑刺激术深脑刺激术是针对一些神经系统的疾病,如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症等病症的一种新疗法。
该技术主要通过植入电极到患者的大脑深层神经核,以发放高频电信号,从而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深脑刺激术通过增加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或者认知功能。
二、脑膜病变病的治疗脑膜病变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肌肉瘫痪、肌肉无力等症状。
目前,功能神经外科学中的微创手术技术已经成为治疗脑膜病变病的主要方法。
该技术通过利用显微镜、外科器械和电生理技术,切除受影响的脑膜病变部分,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三、脑动脉瘤的治疗脑动脉瘤是一种能够导致患者死亡的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功能神经外科学的发展,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治疗脑动脉瘤的新技术。
这些治疗方法包括经皮内镜治疗、微创血管手术、射频消融和植入支架等方法。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不仅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长,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
四、脊髓损伤的治疗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通过微创手术技术和脊髓电刺激技术,功能神经外科学已经为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一些有效方法。
脊髓电刺激术是通过神经电刺激技术,刺激患者脊髓周围的神经和肌肉,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总体来说,功能神经外科学的发展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不仅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而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随着新的技术的不断涌现,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也将有着更为光明的前景。
外科学,个人总结
外科学,个人总结
外科学是医学中的一门专科学科,主要研究和应用手术技术来治疗和修复人体各个系
统的疾病和损伤。
个人总结如下:
1. 外科学的发展:外科学起源于古代,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从最初的原始手术
到现代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外科学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率大大提高。
2. 外科学的疾病范围:外科学涉及的疾病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
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骨科疾病等等,几乎涵盖了人体所有系统的疾病。
3. 手术技术的应用:外科学是以手术技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学科,外科医生通过手术
操作来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包括切除病变组织、修复断裂骨折、移植器官等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和恢
复时间。
4. 外科医生的素质要求:外科医生需要掌握扎实的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精
通各种手术技术,并具备良好的审美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能力。
同时,外科医生还需
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其他医生、护士和患者进行有效的协作。
5. 外科学面临的挑战:外科学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手术
风险、手术并发症、术后康复等问题。
此外,外科医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责任,需要长时间坚守在手术台前,经常加班加点。
总的来说,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科学科,对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外科学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
的治疗效果。
但同时也需要外科医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和追求卓越。
外科全年技术进程工作总结2篇
外科全年技术进程工作总结外科全年技术进程工作总结精选2篇(一)作为外科医生,在全年的工作中我负责从事外科手术和疾病治疗工作。
在这一年里,我积极努力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技术进步,下面我将对这些进展进展总结。
首先,在手术技术方面,我在今年积极学习和掌握了一些新的手术技术。
例如,我学习了微创手术技术,并在临床理论中运用到了一些常见手术中。
通过使用微创技术,我们可以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并进步手术治疗的平安性。
此外,我还学习了一些复杂手术的新技术,如胃肠吻合技术和血管吻合技术。
这些技术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可以进步手术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其次,在疾病治疗方面,我积极参与了一些最新疾病治疗方法的推广。
例如,我积极学习了肿瘤治疗的新进展,特别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可以通过靶向癌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免疫治疗可以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
我在理论中运用了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一些晚期癌症患者中获得了显著的疗效,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进步。
此外,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获得了一些进展。
作为外科医生,团队合作对于工作的顺利进展非常重要。
在今年,我加强了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合作,特别是与麻醉科、内科和影像科的合作。
我们共同讨论和制定手术方案,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展并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平安。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与护士、手术室技术人员等的协作,进步了手术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总之,这一年来,我在外科技术方面获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通过学习新的手术技术和治疗方法,我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效劳。
与此同时,我也加强了与其他科室和团队成员的合作,以进步整个医疗团队的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在将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并与团队成员一起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效劳。
外科全年技术进程工作总结精选2篇(二)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外科技术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医学进展的总结
医学进展的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医学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医学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不辞辛劳地努力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对医学领域的一些重要进展进行总结。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CRISPR-Cas9技术的问世,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精确地编辑和修改基因,为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可行的途径。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已经成功治愈了一些罕见遗传性疾病,并在肿瘤治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二、人工智能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
例如,医学影像诊断中的自动化算法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肿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精准医学的发展精准医学是根据个体的具体基因组信息和环境因素,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方案。
通过对个体基因组的分析和了解,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防治疾病。
精准医学的发展,不仅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准确的方法,也为药物的研发和选择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四、干细胞研究的突破干细胞研究是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力。
干细胞可以不断分裂和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可以为组织再生和器官移植提供新的方法。
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将干细胞应用于心脏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为患者带来了希望。
五、先进的药物研发和治疗方法在药物研发和治疗方法方面,医学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新型药物的研发使得一些原本无法治愈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例如针对癌症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
此外,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手术治疗更加安全、准确,术后恢复期缩短。
综上所述,医学领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断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精准医学、干细胞研究和先进的药物研发和治疗方法等领域的突破,为疾病的治疗和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外科学进展复习总结
外科学进展复习总结(Dor.D)1.神经外科进展1开展神经外科技术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显微神经外科器械(如显微镜,头架,显微手术操作器械等);经过严格训练的医务人员:神经外科医师,神经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神经影响技术和设备。
2鞍区的显微解剖结构2.1鞍区的血管:双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前穿动脉(即回返动脉),后交通动脉及穿动脉2.2脑组织:垂体,垂体柄和下丘脑2.3脑神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2.4双侧海绵窦:颈内动脉C4,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3蛛网膜下腔出血除高血压病主要有那些疾病?如何进行病因诊断?3.1蛛网膜下腔出血除高血压病主要疾病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及烟雾病。
3.2诊断方法:CT和CTA,MRI和MRA,DSA;CT和CTA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在诊断上有逐步取代DSA可能;目前DSA仍然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金标准。
2.心外科进展1心脏瓣换瓣手术的生物瓣及机械瓣的优缺点及选择原则1.1生物瓣及机械瓣的优缺点比较:1.2生物瓣及机械瓣的选择原则:2未来几年冠心病外科的技术演变趋势: 优 点结构故障少无须再次手术缺 点 需终身抗凝 抗凝相关并发症优异的血流动力学无需抗凝治疗 瓣膜钙化 瓣膜衰败需再次手术 VS. 不需抗凝的机械瓣或安全的抗凝药物发 展 更为耐久的生物瓣;经皮植入,可多次植入。
选择机械瓣 •年龄< 65 岁 •并发房颤 •有血栓栓塞的风险 • 首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 选择生物瓣• 年龄> 65 岁 • 不伴有房颤 • 无血栓栓塞的风险 •进行三尖瓣置换时 • 具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患者◆提高疗效全动脉化CABG(冠脉搭桥术)全动脉化(TACB):提高CABG疗效的有效途径提高远期移植桥通畅率继续保持CABG对于PCI的优势尽管全动脉化OPCAB组患者术前病情更重但二次住院治疗率更低但生活质量更好◆减少创伤off-pump(非体外循坏下)CABG;微创化是未来CABG技术发展的主流之一全内镜下CABG: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CABG优点:▪有良好的视野▪完全游离IMA(乳内动脉)及离断所有分支,避免冠脉窃血现象▪获取足够长度的血管,避免血管扭转及张力▪不需切断肋骨▪不需为取内乳动脉而延长胸壁切口Hybrid CABG:学科融合,优势互补Robert CABG:Robotic Assisted CABG:未来MICAB的基本技术平台现代科技进步给予的机遇细胞移植全球已经又300余例患者接受了细胞移植治疗◆在细胞来源、移植途径、细胞分化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其疗效正等待更大规模的临床实验的证实◆“CABG + Heart Cell Therapy”◆由于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自2000年来很可能成为未来外科治疗弥漫性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方兴未艾的心肌再生手段◆Holly Graft:极富有想象力的移植桥体系◆采取6mm ePTEE材料为移植桥◆Graft 从升主动脉至上腔静脉,然后沿途向狭窄冠脉远端供血◆2005年开始临床使用心室内支架:一种即可介入也可外科植入的新型血运重建手段3.肿瘤外科进展1保乳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1.1保乳适应症肿瘤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如除外炎性乳腺癌;肿瘤最大直径≤3cm;钼靶X线提示乳房无广泛沙粒样钙化;临床检查及B 超和钼靶片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单发肿瘤,无皮肤和胸壁受累征象;肿瘤距乳晕≥2cm;肿瘤/乳房比例适当,估计保留乳房术后能保持较好外形;局部晚期癌治疗后降至Ⅰ、Ⅱ期者。
外科总结范文
外科总结外科总结引言外科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负责对人体各个部位的疾病进行手术治疗。
它涵盖了广泛的临床领域,包括心脏外科、神经外科、胃肠外科等等。
本文将对外科学进行总结,介绍其相关的概念、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
外科学概述外科学是一门治疗疾病的学科,其主要方法就是手术。
外科手术可以对各个部位的疾病进行切割、修补和移植等操作来恢复病人的健康。
外科手术一般需要在手术室内进行,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外科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科手术技术:标准手术技术标准手术技术是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标准化操作方法,包括手术部位的准备、消毒、麻醉、切割、缝合等。
标准手术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显微外科技术显微外科技术是利用显微镜进行手术操作的技术。
它可以放大手术场景,使外科医生能够更清楚地观察和操作细小的组织和器官。
显微外科技术常用于显微修复手术、组织移植手术等。
视频辅助技术是利用摄像设备和视频传输技术来辅助外科手术操作。
外科医生可以通过观看手术过程的实时视频,更好地了解手术情况,并进行指导和决策。
视频辅助技术在教学、培训和远程手术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外科手术的风险虽然外科手术在治疗疾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科手术风险:- 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导致出血,尤其是在切割和组织修复时。
- 感染:手术切口可能被细菌感染,导致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 麻醉问题:麻醉对患者的生命也有一定的风险,包括过度麻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事件等。
- 术后恢复问题:手术后恢复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肿瘤复发、手术创伤愈合问题等。
为了降低手术风险,外科医生通常会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选择最恰当的手术方案,并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范。
外科学的进展外科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外科学的进展与未来
伴 随技 术 的发展 , 的腹 腔镜 手 术 入路 也 应 运 新 而生 。用 于进 入 腹 腔 的 1 m 套 管 可 以被 称 为 针 0m 头镜技术 的 2 m m套管 所 代替 。如果 不需 要 较 大 的套管取 出标 本 , 使用 这种 2 m 套管 就 已足 够 。 单 m 进 入腹腔 的通 道大小 逐 渐缩 小 , 孔 腹腔 镜 (ige 单 s l- n p r l aocpcsrey S L ) 术 的 出 现 则 标 ot a rso i ugr , P S 技 p
1 外 科 手 术 学 的 发 展
有 待进一 步解 决 。随着 腹腔镜 技 术 的成熟 和进一 步 发 展 , 腔 镜 技 术 正 在 大 跨 步 的 拓 展 其 手 术 领 腹
域 。 1 2 机 器人 及远程 手术 . 正是 因 为腹腔镜 手 术 的缺 点 和 不 足 ,9 4年美 19 国 C m ue t n公 司 首 先 获 得 F A 的 批 准 , o p trMo o i D 允许 其在 手术 室使 用 能 自动控 制 腔镜位 置 的机器 臂
中 图分 类 号 : 6 R1
文 献 标 识 : A
文 章 编 号 :0 9—6 0 2 0 0 10 6 4( 0 9) 1—0 7 0 3—0 3
随着 信息 时代 的 来 临 , 外科 学 正 经 历 着 翻 天 覆 地 的 变化 。微 创 、 无创 的手 术 异军 突 起 , 镜 手术 、 腔 机器 人和 远程 手术逐 渐成 为很 多外科 手 术 的标 准 术 式 。手术 室等 配套设 施也 正发 生着 巨大 变化 。本 文 将外 科学 未来 发展特 点与 方 向综述 如下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 年 1 09 月第 9 卷笙 塑
近年来中国外科学的成就和今后发展
近年来中国外科学的成就和今后发展
近年来,中国外科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在医学领域崭露头角。
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手术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上,还表现在医疗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医生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面。
未来,中国外科将继续努力,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外科在手术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的外科医生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术技术。
例如,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新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手术更加精确、安全和有效。
此外,中国外科医生还在器官移植、肿瘤切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国外科在医疗设备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市场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越来越多的高端医疗设备进入中国市场,为外科手术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中国企业也在积极研发自主创新的医疗设备,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中国外科医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加强。
为了提高外科医生的专业水平,中国政府和医疗机构加大了对外科医生培训的投入。
许多优秀的外科医生被派往国外学习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世界各国的外科专家共同探讨医学问题,推动外科领域的发展。
外科学重要研究进展概述新技术新药物与新治疗策略
外科学重要研究进展概述新技术新药物与新治疗策略外科学重要研究进展概述:新技术、新药物与新治疗策略新技术是医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外科学的研究进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近几年,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新药物的研发,不仅改善了外科手术的效果,还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患者复苏时间。
同时,新的治疗策略的出现为外科学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对外科学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概述,重点介绍新技术、新药物和新治疗策略的应用。
一、微创手术技术微创手术技术是外科学领域的新兴技术,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进展。
微创手术通过利用腔镜和其他微小工具,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创伤和术后恢复时间。
其中,腹腔镜手术是最常见的微创手术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常见手术中。
此外,新型的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也在外科学领域得到了应用。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二、干细胞应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重建和修复组织的潜力。
近年来,干细胞的应用对外科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干细胞治疗可以用于组织重建,如骨折愈合和各种创伤的修复。
此外,干细胞还可以用于器官移植,改善移植医学中的短缺问题。
干细胞技术的应用为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三、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用于修改基因组的技术,近年来在外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准确地修复或删除异常基因,并改善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疗常见的遗传疾病,如囊肿性纤维化等。
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了新型的抗癌疗法,如基因编辑CAR-T细胞治疗。
四、精准医学精准医学是一种基于个体化信息的医疗模式,旨在提供更准确、高效的治疗方案。
在外科学领域,精准医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组、表达谱和病理特征等信息,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外科全年技术进程工作总结_外科月度工作总结
外科全年技术进程工作总结_外科月度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感谢您过去一年对我外科技术进程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外科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就。
以下是我对这一年工作的总结。
我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步。
通过参加培训和学习,我提升了自己在外科手术技术方面的水平。
我学习了一些新的手术技术和操作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外科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效果。
我积极参与了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参与了一项外科手术技术改进的研究项目,并对相关手术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研究。
通过这项研究,我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并在实践中进行了验证。
这些改进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我还积极参与了外科团队的协作工作。
我与护士、麻醉师、影像科等科室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手术方案和操作流程。
在手术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通过与团队的协作,我更好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合作。
我还积极参加了有关外科技术的学术交流和会议。
通过这些交流和会议,我了解了最新的外科技术发展动态,并与其他专业人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更加了解了前沿的外科技术和研究方向。
过去一年中,我在外科技术进程工作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和成就。
我在技术水平、科研成果、团队协作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学术能力,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关心!此致敬礼。
外科学【外科学进展
外科学【外科学进展1 肩痛的发生机制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痛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被广泛接受的有以下两种。
1.1 碳酸对于膈神经的直接刺激作用肩部疼痛的解剖学基础是由于支配膈神经和肩部皮肤的神经的同源性,当膈神经受到刺激时,会反射性的引起肩部的疼痛。
而在腹腔镜过程中需要建立气腹,一般使用CO2气体,当术后腹腔内有CO2残留时,积聚在腹腔中CO2与水作用生成的碳酸,对于膈神经有着直接的刺激作用。
因此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便出现了肩痛的现象。
1.2 气腹张力对膈肌的牵拉作用我国学者王振显等在其研究中通过O2置换CO2发现,肩痛的发生率并不减轻,因此并不能单纯用碳酸来解释疼痛的原因。
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高气腹压对膈肌作用产生了牵拉的作用,造成肌纤维和血管的断裂,炎症介导因子释放,同时分布在膈肌中央部腹膜上的膈神经受到了刺激而产生了肩痛。
气腹压力的大小与肩痛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有研究证明肩痛的程度与气腹作用的时间无关。
2 危险因素 2.1 体位腹腔镜手术体位可以影响术后肩痛的发生率。
在腹腔镜手术时上肢外展,会牵拉肩部肌肉,韧带和神经,引起肩痛。
有研究发现上肢外展>90°时会伤害臂丛神经,增大肩痛的发生率。
而上肢外展60-70°比外展80-90°的患者术后肩痛疼痛减轻,因此建议手术中上肢外展角度应该在60-70°之间。
也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术后早期采用头颈下垫软枕并抬高床头10°-15°的低半卧位配合呼吸训练,能够有效减少术后肩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2.2 手术持续时间有研究证明,手术持续时间越长(>45min),术后肩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越高。
但是也有学者在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不同的患者术后肩痛的发生率时发现没有统计学差异。
因此手术持续时间对肩痛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究证明。
2.3 个体因素疼痛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因此个人的因素如对疼痛的耐受等对术后肩痛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影响。
神经外科学进展
・
・
3 ・ 9
新 技术 新观念 ・
神经外科学进展
辽 宁省 医 外科
技术 以惊 人的速度 向前迈 进 ,传 统的外科 观念 已经 受 到了极 大的挑战 ,神经 外科基 础与 临床 的研 究进 入一个崭新 的时代。
其 目的是要 利用转基 因技术 把神经 营养 因子相关基
因导人 哺乳 动物细胞株 ,然后移植 到脑 内 ,或用逆
・
40 ・
东医药》 20 年第 2 08 期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成 为神经外科 主要治疗手段 之一 。 神经外科手术导航 系统 ( recp) s gsoe,通过无框架 式 u 立 体定向系统引导 外科手术 在三维空 间定 位 、精 确 设计 手术人路 、模 拟最安全 的手术方法 ,极大地 提 高 了手术 的安全性 和准确性 ,并 使微创 向无创定 向 转 变。计算 机和机 器人辅助 立体定 向手术 技术虽然 还 不完 善 ,但将是 今后发展 的方 向。微 电极电生理
生 长因子在 神经元和胶 质细胞 发育成 熟 中关键
所在 ,生 长因子对神经元 和胶 质细 胞的损 伤的保护 作用 ,以及 转移 N F T基因也 是 当前 研究热 点。 G 、N
修复 的新 理念 。同样 ,诱 导细胞程 序性 死亡 ,已成
为治疗 神经系统肿 瘤的新思路 。根据 这个想 法 ,设 计肿瘤程 序性细胞 死亡为 一个 模型靶 ,找 出研究 化
1 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 目前各 国学者对 神经
转 录病毒基 因载体直接感染脑 内神经元 和胶质 细胞 , 使 这些经 过基 因修 饰 的细胞 在局 部表达 相关 蛋 白 , 以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干细胞 体外 分离和培养 已经获 得成功 ,将 干细 胞转 向神经母细胞 、最终 达到神经 多潜能化定 向培 养 ,在今 后将是基础 研究 的重点 。尽 管对 目前 干细 胞在神经 系统康复 中治疗方 法 的作用褒 贬不一 ,但 干细胞 如定向培养成 功将 为神经系统 损伤后 的结 构 重建提供 可能性 。神 经外科领 域多集 中在研究干 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进展复习重点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应用1.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脑室内肿瘤、脑干肿瘤等)2.脑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脑梗塞)3.椎管内疾病(肿瘤、血管畸形)4.功能性疾病(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症等)5.先天性畸形(环枕畸形、环枢椎脱位、扁平颅底等)二.神经外科新技术1.显微神经外科技术2.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3内窥镜神经外科技术 4.血管内介入技术 5.放射神经外科三.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1.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2.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嗜铬细胞瘤)3.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4.肾门淋巴管断流术5.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6.肾切除术7.腹腔镜下肾盂整形术8.肾脏部分切除术9.膀胱全切除术四.肾上腺肿瘤分类: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皮质醇增多症(库兴氏综合症)3.肾上腺性征异常征4.嗜铬细胞瘤5.无功能肿瘤五.肾上腺的解剖髓质:分泌儿茶酚胺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皮质: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树状带:糖皮质激素网状带:性激素。
六.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临床特点:1.HNPCC是来源于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2.遗传这些突变的个体一生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为80%3.与FAP不同的是HNPCC病人极少表现为腺瘤性息肉,但显示结直肠癌的早发和转移,从而显示快速的腺瘤到癌的的过程。
发病特点:(1)早期发生大肠癌,其诊断年龄平均为45岁,易于发生在右半结肠。
这同散发性结直肠癌平均65岁和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相有所区别(2)HNPCC病人多发生同时性或异时性结直肠癌,而且显示黏液比例增加和肿瘤分化低,肿瘤边缘淋巴细胞增生(3)常有大肠外多器官受累,如子宫内膜癌、小肠癌、泌尿系统肿瘤、胰腺癌,胃癌等(4)有较高的生存率,这可能与部分HNPCC病人的早期诊断有关。
七.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诊断Amsterdam标准(Ⅱ)(1) 家族中至少有3个成员确诊患HNPCC相关肿瘤包括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小肠癌、泌尿系统肿瘤;(2) 其中1例为其他2例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3) 至少有连续2代患病;(4) 至少1例在50岁前发病;(5) 排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其他遗传性结肠癌综合征。
特征:发病早,肠外肿瘤多见,肿瘤位于近段结肠,黏液腺癌多见,预后相对较好。
日本HNPCC临床诊断标准:(1) 1级亲属中有3个或3个以上结直肠癌;(2) 1级亲属中2个或2个以上结直肠癌,并符合以下标准之一:①结直肠癌诊断年龄小于50岁;②右侧结肠癌;③同时性或异时性结直肠多原发癌;④伴同时性或异时性结肠外恶性肿瘤八.GIST(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手术治疗原则:定义为包括生物学行为与起源不明的全部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
原则及方法1.GISTs往往质地脆,包膜很薄,血供丰富,且易通过血液及腹膜转移,手术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肿瘤破溃及挤压,对肠道GISTs应先结扎供应和回流血管。
术中对可疑病例一般也不应切取活检,除非肿瘤不能根治。
2.GISTs一般不宜行肿瘤摘除。
胃的GISTs直径< 3cm的可行局部切除或行楔形切除,切缘距肿瘤至少3 cm;肿瘤直径3~5 cm 宜行楔形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术,切缘距肿瘤至少5 cm ;直径>5 cm的应按胃癌D2清扫范围手术。
3.小肠GISTs 因报道的淋巴结转移率达7~14%,故主张常规行淋巴清扫,肠段切除至少距肿瘤10 cm。
4.对于直肠GISTs,特别是下段GISTs,有时手术处理十分困难,由于术前难以判断其恶性程度,对于直径<3 cm,可考虑尽量保肛,对于直径>5cm或术后复发者,应在术前充分征求患者意愿前提下,在保肛与扩大手术中作出抉择。
5.对于有局部浸润或远端转移的应在可根治前提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九.GIST的恶性程度判断1.临床上的局部浸润、转移、复发等因素2.肿瘤部位也是一考虑因素,一般来说胃、食道及直肠的GISTs恶性程度较低,而小肠和结肠恶性程度较高3.肿瘤的大小及核分裂数也是判断GISTs恶性程度的标准之一恶性程度肿瘤大小(最大径,cm)核分裂数/50HPF低度胃≤5 ≤5小肠≤2 ≤2中度胃5~10 ≤5小肠2~5 ≤5高度胃>10 > 5小肠> 5 > 5低中度需两项都符合标准,高度只系一项符合标准即可。
十.肝癌肝移植的选择标准:Milan标准:1.小、单一癌灶直径小于5厘米 2.不超过3个,每个直径小于3厘米3.无血管浸润4.无肝外病灶UCSF标准:1.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6.5厘米2.或肿瘤数目不超过3个,最大直径不超过4.5厘米,总的直径不超过8厘米3.肿瘤无血管、淋巴结侵犯和肝外转移十一.肝移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良性疾病:1 终末期良性肝病,如:HBV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硬化,HCV相关的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血管一场所致的Buddchiari综合征,多囊肝,各种肝炎病毒、药物或毒物所致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
肝脏或胆道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如:终末期的Wilson病,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肝糖原储积病。
遗传性草酸盐沉积症,Crigler-Najiar综合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陷病和各种尿素循环缺陷症所致的肝功能衰竭。
(国外)终末期的自身免疫性肝病,骨髓移植后的肝脏GVHD。
儿童,肝外胆道闭锁是最常见的适应症,其他包括代谢性疾病,暴发性肝衰,肝内胆汁淤滞症。
禁忌症:绝对禁忌:1 肝外存在难以根治的恶性肿瘤 2 存在难以控制的感染3 难以戒除的酗酒或吸毒者4 患有研中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患者5 有难以控制的心理变态和精神病6 HIV携带者还存在争议相对禁忌:1 受体年龄大于等于65岁 2 巨大肝细胞性肝癌和胆管细胞癌或伴有血管侵犯。
十二肝移植的手术方式(8)联合脏器移植十三肝移植的并发症1.排斥反应2.移植肝原发性功能不良和无功能3.移植术后出血4.胆道并发症,包括胆瘘和胆道狭窄5.血管并发症,包括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肝动脉假性动脉瘤、肝动脉破裂、门静脉狭窄和血栓形成、下腔静脉狭窄和梗阻。
6.肝移植晚期并发症,包括高血压、肥胖、痛风、低镁血症、高脂血症、一些骨骼疾病、肌肉疾病、复发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十四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型和手术方式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肿瘤位于肝总管分叉部一下,未侵犯汇合部Ⅱ型:肿瘤位于肝胆管分叉部,即侵犯汇合部但未累计到左右肝管Ⅲ型:Ⅲa型:肿瘤位于肝总管并侵犯右侧一级肝管分支,同侧二级分支阻塞Ⅲb型:肿瘤位于肝总管并侵犯左侧一级肝管分支,同侧二级分支阻塞Ⅳ型:肿瘤位于肝总管同时侵犯双侧一、二级肝管分支以上。
手术方式Ⅰ、Ⅱ型:行肝外胆管、胆囊切除之同时作区域淋巴结清扫,肝门胆管与空肠Roux-Y吻合术;Ⅲ型以上的病变:需要在上述术式的基础再附加左或右肝页部分切除术;Ⅳ型:需行扩大根治术切除包括左或右半肝切除。
十五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1.完整切除2.明确病理性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1.明确诊断(病理诊、临床诊断和分期)2.明确肿瘤外科作用,制订合理治疗方案3.全面考虑,选择合理的术式①必须根据肿瘤生物学特性选择术式②足够的切除范围③根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和伴随疾病选择术式4.防止医源性播散十六无瘤技术要点1.检查肿瘤时要轻柔,避免挤压和反复多次检查。
2.避免对肿瘤局部作不适当治疗,如理疗、中草药外敷、热敷、推拿按摩或局部注射药物等。
3.活检明确诊断后尽早作治愈性治疗。
4.术前制订好综合治疗方案,必要时请其它学科专家会诊共同拟好治疗计划。
5.对伴有其它疾患如糖尿病、心血管疾患等患者,或术前一般情况较差伴有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者,应于术前加以治疗及纠正,作好术前准备。
6.术前必须对病者家属交代有关病情和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致残手术。
另外,对病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解除病者的心理负担。
十七无瘤手术要点:1.切口选择恰当,以能充分暴露术野为原则,不能因切口过小而过分牵拉或挤压肿瘤。
2.探查要轻柔、细致、由远及近。
3.肿瘤要隔离,对破溃的体表肿瘤、侵及浆膜的胃肠肿瘤,均应用纱垫覆盖包裹以免肿瘤细胞脱落引起种植;尽量先结扎肿瘤部位回流的静脉和淋巴管,后扎动脉,以免术中癌栓脱落循环引起远处转移。
4.肿瘤切除后应更换手套、彻底冲洗术野,用氮芥溶液(浓度2mg%)泡浸伤口,以减少癌细胞种植。
5.标本切出后应及时检查,看肿瘤是否已全部切除,边缘有无残留。
十八背阔肌肌瓣的优点:1该肌瓣血管蒂变异少,蒂较长 2.血供可靠丰富,成活率高3.神经同时移位,肌瓣不易萎缩4.组织容量丰富5.供瓣部位隐蔽6.肌瓣附着皮下脂肪层较厚,触感较好7.手术相对简单,不需要吻合血管,手术成功率较高十九肿瘤外科的作用预防作用:先天性或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先天性睾丸未降或下降不全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内分泌增生症II型和III型白斑病乳腺小叶增生黑痣包茎胃息肉诊断作用:细针吸取针穿活检咬取活检切取活检切除活检1.如果临床上拟诊为黑色素瘤时,都不应作针穿、咬取或切取活检,应该在准备彻底切除时作切除活检。
2.还应注意活检切口与进路必须在下一次手术时能整块切除,不要给下次手术造成麻烦,又可以防止切口种植。
治疗作用:1.治愈性手术:是以彻底切除肿瘤为目的,也是实体肿瘤治疗的关键。
凡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和邻近区域淋巴结,或肿瘤虽已侵犯临近脏器但尚能与原发灶整块切除者皆应施行治愈性手术。
治愈性手术最低要求是切缘在肉眼和显微镜下未见肿瘤。
2.姑息性手术:晚期癌瘤已失去手术治愈的机会,但在许多情况下,为了减轻症状、延长寿命,或为下一步其它治疗创造条件,可采用各种姑息性手术。
3.辅助性手术:为了配合其它治疗,需要作辅助性手术,例如喉癌放疗,为了防止放疗中呼吸困难,有时需作放疗前气管切开术;直肠癌放疗有时亦需先作人工肛门术,以免放疗中肠梗阻;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常需作去势手术。
此外,各部位晚期癌瘤局部灌注化疗时常需作动脉插管术。
4.减量手术:为那些单靠手术无法根治的恶性肿瘤做大部切除,术后继以其它非手术治疗,诸如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以期改善并延长患者的生存5.重建与康复手术二十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前哨淋巴结定义:原发肿瘤区域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目的:避免淋巴结无转移而行扩大或改良淋巴结清扫术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活检方法:手术中确定前哨淋巴结,颈丛麻醉或全麻下切开皮肤颈白线,甲状腺外科被膜,显露甲状腺。
在患侧腺叶结节周围注入亚甲蓝1ml,多个结节应多处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