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诊治指南2006

合集下载

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

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瘘: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瘘: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肛瘘中医诊疗方案分析

肛瘘中医诊疗方案分析

肛漏病(肛瘘)中医诊疗方案及优化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

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2)疾病分类单纯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瘘: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单纯高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瘘: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硬条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肛瘘诊疗规范

肛瘘诊疗规范

肛瘘诊疗规范【诊断】一、临床表现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 辅助检查:(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1)国内分类:A.低位肛瘘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B.高位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2)Parks分类:肛瘘的分类取决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方型、括约肌外型。

当瘘管穿越外括约肌的30-50%以上(高位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女性前侧瘘管,多个瘘管,复发性瘘管,或伴有肛门失禁,治疗后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肛瘘均认为复杂性肛瘘。

二、鉴别诊断肛瘘需与结核性肛瘘、炎症性肠病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周皮下囊肿感染、会阴部尿道瘘、骶尾部囊肿或畸胎瘤合并感染脓肿、藏毛窦感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巴氏腺囊肿感染等鉴别。

另外,不常见的结核或放线菌等感染亦可表现为特异性肛瘘,临床详细的病史和相关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辨证】1.湿毒内蕴肛周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红肿灼热,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肛瘘诊疗方案

肛瘘诊疗方案

肛瘘诊疗方案肛瘘是指直肠壁与肛管之间发生异常通道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肛瘘常常会伴随着疼痛、脓液排泄、痔疮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

为了有效治疗肛瘘,并减轻患者的痛苦,设计出了以下诊疗方案。

一、病史记录和初步检查在治疗肛瘘之前,医生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肛瘘的发生时间、症状的持续时间以及诱发因素等。

此外,医生还需进行肛门直肠检查,通过外观观察和指检来确定肛瘘的类型和程度。

二、影像学检查为了更准确地了解肛瘘的情况,医生通常会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

其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和MRI(磁共振成像)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看到肛瘘通道的位置、长度和走向,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三、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进一步明确肛瘘的类型和程度的重要手段。

医生通过肛门将内窥镜插入直肠,观察肛瘘口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

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肛瘘是内肛瘘还是外肛瘘,并评估炎症程度和瘘管的复杂程度。

四、肛瘘治疗方案肛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选择哪种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肛瘘炎症轻微的患者,主要通过局部药物和饮食调理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消炎药、抗生素和止痛药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遵循恰当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保持大便通畅。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愈肛瘘的最常用方法,特别适用于复杂性肛瘘和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a. 切开引流术:通过手术切开肛周组织,彻底清除瘘管并进行引流。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为单纯的肛瘘病例。

b. 封闭性择期开放术:在此手术中,医生会进行切除肛瘘管,并将伤口暂时缝合起来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复杂性肛瘘病例。

c. 瘘管结扎术:通过手术将肛周肌肉与瘘管之间的通路闭合,防止脓液进入肛瘘。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内瘘的肛瘘病例。

以上仅为常见的几种手术治疗方法,具体的手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生的判断来确定。

肛瘘的诊疗常规

肛瘘的诊疗常规

肛瘘的诊疗常规肛瘘又谓肛门直肠瘘,是指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周围邻近组织因病理性原因所形成的不正常通道,多继发于肛门和直肠周围脓肿。

以反复肛旁流脓、疼痛、瘙痒为临床特征。

中医学称“肛瘘”或“肛漏”。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症状(1)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史。

(2)具有肛旁流脓或脓血、肛门胀痛、肛周皮肤瘙痒等典型的症状。

2.体征肛旁有一个或多个瘘口与肛管相通。

肛门周围有外口与瘘道相通,或直肠有内口与瘘道直通,或肛门周围的外口借隧道与直肠内口相通,外口周围皮肤可见红斑、丘疹。

3.肛瘘分类(1)按病原分类①化脓性肛瘘:多由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

②结核性肛瘘:由结核菌引起。

(2)按病变程度分类①单纯性肛瘘1)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2)高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②复杂性肛瘘1)低位复杂性肛瘘:具有2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2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2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2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3)马蹄形肛瘘:瘘管环行,外口在肛门部两侧,内口多在截石位6点或12点处。

(二)中医证候分类结合临床,本病可分为湿热下注、正虚邪恋、阴液亏虚等证型。

(三)鉴别诊断1.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瘘管在皮肤和皮下组织,范围广而瘘口多,呈弥漫性或结节状。

瘘道浅,一般无内口。

病变区皮肤常见色素沉着。

2.肛周毛囊炎和疖肿初起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突起。

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脓肿栓,红、肿、痛范围扩大,待脓栓脱落分泌物排出,诸症便逐渐消失而愈。

若多个疖肿同时发生,形成瘘管,病变表浅,不与肛门相通。

3.骶尾部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常见为表皮囊肿和皮样囊肿,位于骶骨前直肠后间隙。

多在青春期20~30岁发病。

其鉴别要点是:囊肿常有骶尾部胀痛,其瘘口多在臀中缝或附近,距肛缘较远而尾骨尖较近,有上皮组织向瘘口延伸,瘘口陷入,不易闭合,若囊肿较大,直肠指诊时可发现骶前膨隆,可触到囊肿物,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探针检查可向骶骨前肛门后方深入,深者可达10cm。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瘘(TCD:BWG050,ICD10:K60.3);行肛瘘切开\挂线术(ICD9CM-3:49.73)。

(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必要时行瘘道造影、直肠腔内超声、CT或MRI定位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见附件)。

1、诊断明确:肛瘘。

2、禁忌症:肛门周围皮肤病;严重的肺结核、梅毒;严重心、脑、肺疾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并发的肛瘘。

3、对于有明确禁忌症者,先治疗原发病,可予以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3肛瘘疾病编码;2、无手术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粪三大常规;2、凝血功能检查;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4、肝肾功能;5、血糖;6、电解质检查;7、心电图;8、胸部X线片;9、肝胆脾B超检查。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抗菌药物;2、术前按感染性疾病选择使用抗菌药物;3、术后视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必要时肛瘘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腰麻或鞍麻。

2、手术方式:肛瘘切开\挂线术。

肛瘘诊疗规范(参考模板)

肛瘘诊疗规范(参考模板)

肛瘘诊疗规范【诊断】一、临床表现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 辅助检查:(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1)国内分类:A.低位肛瘘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B.高位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2)Parks分类:肛瘘的分类取决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方型、括约肌外型。

当瘘管穿越外括约肌的30-50%以上(高位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女性前侧瘘管,多个瘘管,复发性瘘管,或伴有肛门失禁,治疗后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肛瘘均认为复杂性肛瘘。

二、鉴别诊断肛瘘需与结核性肛瘘、炎症性肠病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周皮下囊肿感染、会阴部尿道瘘、骶尾部囊肿或畸胎瘤合并感染脓肿、藏毛窦感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性肛瘘,临床详细的病史和相关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辨证】1.湿毒内蕴肛周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红肿灼热,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正虚邪恋肛周间断流脓水,脓水稀薄,外口皮色暗淡,瘘口时溃时愈,肛门隐隐疼痛,可伴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

肛瘘诊治指南

肛瘘诊治指南

肛瘘诊治指南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2009年09月30日【大中小】标签:肛瘘诊治指南寻医问药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在参考《肛瘘的诊断标准(2002年,试行草案)》等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制订《肛瘘临床诊治指南》,供中国临床医师参照试行。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

中医称为“肛漏”。

「诊断」一、临床表现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 辅助检查:(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1)国内分类:A.低位肛瘘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B.高位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2)Parks分类:肛瘘的分类取决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方型、括约肌外型。

当瘘管穿越外括约肌的30-50%以上(高位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女性前侧瘘管,多个瘘管,复发性瘘管,或伴有肛门失禁,治疗后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肛瘘均认为复杂性肛瘘。

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肛漏病(肛瘘)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 Y/ )(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

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纯真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瘘: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高位肛瘘:纯真高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瘘: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联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肛瘘诊断标准”。

(1)症状:频频发生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地点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四周可涉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涉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协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状况。

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立内口地点。

瘘道造影:可采纳泛影葡胺等造影剂,特别关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照价值。

直肠腔内超声:察看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 或 MRI :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常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显然,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常常流脓,脓质稀疏,肛门隐约作痛,外口皮色黯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备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四周皮肤颜色昏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肛瘘的诊治

肛瘘的诊治

鉴别诊断
骶尾部结核:骶尾部结核由皮肤溃破
后,可形成久不收口的瘘道,有清稀 脓液流出,具有发病缓慢、低热、盗 汗、咳嗽及结核病的症状,x线可见骶 尾部骨质损害或发现结核病灶。
鉴别诊断
化脓性大汗腺炎:为发生于腋窝、会阴部及
肛周等大汗腺丰富部位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常形成穿通性窦道,顽固难治,迁延不愈
肛瘘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内口高于齿线上的肛瘘治疗原则:
1、在排除了癌性肛瘘的前 题下,可以缝合关闭内口。 2、符合腺源性肛瘘的,仍 需寻找位于齿线高度的真内 口,并处理内口。
观点1:不管瘘管的高点高于 内口还是平行于内口,只要处 理了内口就可以了。而高于内 口平面以上的瘘管部分不做处理。 观点2:除了内口处理外,瘘管 有多高就要切开多高,否则肛瘘 是不会痊愈的。
肛瘘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瘘管位臵高于内口时的处理原则
观点三:内口要处理。高于内口的瘘管 可做部分切开,以遗留的盲端为依据 ,原则上不超过1.0cm。越是纤维化明 显(盲端管壁坚硬),遗留的盲端越 要短。相对柔软有靠合生长可能的, 盲端可留的稍长一些。
寻找内口的方法:
7、染色法:从肛瘘的外口注入美兰,肛内的纱布 可着色,溢蓝的位臵即是内口。 8、挤压法:如术中挤压管壁,有时可见脓液溢出 ,溢出点即是内口所在方向。 9、如切开管壁(纵向),可见半凹形的纤维化的 管壁,且搔刮后管壁光滑,可刮出炎性肉芽样组 织。如已做美兰染色,可轻易刮掉蓝色。
肛瘘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常见的手术方法
肛瘘切开搔扒术:切开瘘管,搔扒管
壁及腐烂组织以根治之。适应于初发 低位瘘,疤痕组织较少者。
常见的手术方法
肛瘘截根术:适应于多发外口肛瘘,数个外口通 于一个内口者。只解决一个主管道,其他分支作 引流,肛门损伤面小,对保存括约肌和术后恢复 有利。

肛肠科肛瘘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肛瘘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肛瘘临床诊疗指南【概述】肛瘘是肛管(很少是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常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术后或自行破溃的后遗症,可反复发作、长年不愈。

肛瘘由三部分组成,即原发性内口、瘘管道及继发性外口。

根据瘘管与肛管直肠环的关系可以分为高位或低位肛瘘;根据瘘管的多少分为单纯性肛瘘和复杂性肛瘘;现在较常用的是根据肛瘘与括约肌的关系而分为4类:1.括约肌间肛瘘;2.经括约肌肛瘘;3.括约肌上肛瘘;4.括约肌外肛瘘。

肛瘘大多为化脓眭细菌感染,少数为先天|生、结核、克罗恩病和癌肿所引起。

【临床表现】1.多数病人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史。

2.如瘘管外口暂时封闭,则重新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症状,并可再次破溃流脓。

3.肛瘘外口经常有分泌物排出,可引起肛门周围皮肤湿疹、瘙痒。

【诊断要点】1.有上述临床表现。

2.肛门视诊观察瘘外口的位置、数目、距肛缘的距离,以及瘘外口周围有无红肿、分泌物。

3.肛管直肠指检自瘘外口至肛管可扪及条索状物,即瘘管,挤压瘘管时可见脓性分泌物从瘘外口溢出,并有疼痛。

4.肛门镜检查肛瘘的内口常在肛隐窝,局部可有充血、水肿,有时可见分泌物。

5.注射亚甲蓝可先将白纱布置人肛管内,再从瘘外口注入亚甲蓝,以了解瘘内口的大概位置。

6.探针检查用软质探针从瘘外口插入,可以探明瘘管的走行及瘘内口的位置。

7.瘘管造影对高位或复杂性肛瘘可以用碘油或泛影葡胺做瘘管造影,以了解瘘管的走行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治疗方案及原则】1.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理疗、热水坐浴,只适用于脓肿形成初期及术前准备。

2.手术治疗(1)挂线疗法:用于单纯性高位肛瘘。

手术在局麻或鞍麻下进行,先明确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然后再挂线。

(2)瘘管切开术:用于单纯低位肛瘘。

手术在局麻或鞍麻、骶麻下进行,将瘘管全部切开,切除瘢痕组织,通畅引流。

(3)肛瘘切除术:用于单纯低位肛瘘,将瘘管全部切除直至正常组织。

切除瘘管后遗留的创面,一般以开放换药为原则。

肛瘘诊治指南

肛瘘诊治指南

肛瘘诊治指南-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肛瘘诊治指南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2009年09月30日【大中小】标签:肛瘘诊治指南寻医问药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在参考《肛瘘的诊断标准(2002年,试行草案)》等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制订《肛瘘临床诊治指南》,供中国临床医师参照试行。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

中医称为“肛漏”。

「诊断」一、临床表现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3. 辅助检查:(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1)国内分类:A.低位肛瘘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B.高位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2)Parks分类:肛瘘的分类取决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方型、括约肌外型。

当瘘管穿越外括约肌的30-50%以上(高位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女性前侧瘘管,多个瘘管,复发性瘘管,或伴有肛门失禁,治疗后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肛瘘均认为复杂性肛瘘。

肛瘘的诊治

肛瘘的诊治
性激素的影响与肛瘘的发生有关,在青春期, 人体自身的性激素开始活跃,特别是肛腺开 始发育增殖,由于分泌旺盛,若加上肛腺排 泄不畅或肛腺管阻滞,则易感染引起肛腺炎。
病因
腺隐窝的的化脓性感染,在内外扩约肌间隙 蔓延,进入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形成脓肿。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自然破溃或经手术切开排 脓后,脓腔缩窄、腔壁肉芽增生形成管道, 破溃之处或切口处形成外口,内口作为感染 源而不愈形成肛瘘。
分类 Parks分类
3、括约肌上型肛瘘:为高位 肛瘘,较少见,约占肛瘘不足 5%。瘘管穿破内括约肌后向上 蔓延,到达外括约肌上方,最 后穿破肛提肌在肛门周围远处 皮肤上穿出。由于瘘管常累及 肛管直肠环,故治疗较困难。
分类 Parks分类
4、括约肌外型肛瘘:很少见, 为骨盆直肠脓肿或坐骨肛门窝 脓肿的后果,占肛瘘不足1%。 内口不在齿状线附近,而在齿 状线上方的直肠壁,瘘管在内 括约肌外方经肛提肌而下开口 于肛门周围远处的皮肤上。这 种瘘管常由cohn病、肠癌或外 伤造成,治疗时需注意其原发病灶而选择相应办法。
如瘘管引流通畅,则局部无疼痛,仅有轻微 发胀不适,病人常不介意。
临床表现
外口呈乳头状突起或肉芽组织的隆起, 压之有少量脓液流出。
低位肛瘘常只有一个外口,若瘘管位置 较浅,可在皮下摸到一硬索条,自外口 通向肛管。
高位肛瘘位置常较深,不易摸到瘘管, 但外口常有多个。
由于分泌物的刺激,出现肛周皮炎或湿 疹,引起肛门瘙痒。
口两侧边缘的瘢痕组织充分切除,使引流通畅, 切口逐渐愈合。适合于低位肛瘘。
成功的要点:(1)正确探查内口,如仔细探查仍 不能找到内口,可将疑有病变的肛窦作为内口处 理。(2)切开瘘管并充分切除边缘组织,瘘管切 开后应检查有无支管,如发现也应切开。最后修 剪伤口边缘,使伤口呈底小口大的“V”字形,便 于伤口深部先行愈合。

肛漏诊疗方案

肛漏诊疗方案

肛管直肠瘘(anal fistula)肛管直肠瘘(anal fistula)是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

中医称为瘘痔或肛漏。

一般为肛门腺体感染形成直肠周围脓肿,在脓肿破溃或切开后形成的瘘道。

其特征为瘘管内口多位于肛窦内,管道穿过肛门直肠周围组织,外口位于肛周皮肤,经常在有脓性分泌物由外口流出,每因外口闭合而致局部肿痛;继而在原外口处或附近重新破溃出脓,如此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肛瘘示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发病年龄在20~40岁,婴幼儿亦不少见。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5:1~6:1。

在我国占肛肠疾病发病人数的1.67%~3.6%,国外约8%~25%。

祖国医学认为,凡孔窍内生成瘘,脓水淋漓不止,久不收口,称之为漏。

生于肛门者,叫做瘘痔或肛漏。

我国是认识“瘘”病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成书于战国以前的《山海经》已明确提出了瘘的病名,并记载乐治疗瘘疾的方法。

中医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论述,如宋代《太平圣惠方》将痔于痔瘘从概念上进行乐区分。

“夫瘘疾者,由诸痔毒气,结聚肛边,有疮或作鼠乳,或生结核,穿穴之后,疮口不合,时有脓血,肠头肿痛,经久不差,故名痔瘘也。

”所言痔瘘,则为肛瘘。

并记载了将砒霜容于黄蜡之中,捻为条子纳于痔漏疮窍之中治疗瘘疾的方法,这是应用药捻脱管法治疗肛瘘的最早记载。

明代徐春甫所著《古今医统》中引用元朝医术记载的肛瘘挂线法,并详述了挂线的具体方法和原理。

明《外科启玄》中详细介绍了脱管药捻的制作方法,确定了施捻办法和换药的原则。

清代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关于肛瘘的专篇论述,对肛瘘分类、病因、治疗等的阐述要详尽、系统。

如《外科图说》绘制了弯刀。

钩刀、柳叶刀、银线、过肛针等治疗肛瘘的器械。

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医治疗肛瘘的传统方法得到了更好的发掘和继承,并不断有所创新,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迅猛治疗肛瘘的新术式,如切开挂线术、内口缝合药捻脱管术等,将肛瘘的治疗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肛 瘘

肛    瘘

肛瘘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肛瘘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肛瘘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肛瘘anal rectum fistula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

本病中医称“肛漏”。

3诊断。

3。

1 诊断要点3.1.1临床症状3.1.1.1流脓流脓是肛瘘的主要症状。

分泌物刺激皮肤可引起瘙痒不适。

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液积存时,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热。

3.1.1.2疼痛瘘管通畅无炎症时,常不感疼痛,只感觉局部发胀和不适,行走时加重。

当瘘管感染或脓液排出不畅而肿胀发炎时,可引起疼痛。

3.1.1.3瘙痒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周皮肤,常感觉瘙痒,肛周潮湿不适,皮肤变色,表皮脱落,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有时形成湿疹。

3.1.1.4排便不畅复杂性肛瘘经久不愈,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形成纤维化瘢痕或环状的条索,影响肛门的舒张和闭合,大便时常感到困难,有便意不尽的感觉。

3.1.1.5全身症状在急性炎症期和复杂性肛瘘反复发作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或伴有消瘦、贫血、体虚等长期慢性消耗症状。

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3.1.2体征、3.1.2.1肛门视诊肛门视诊可见肛瘘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3.1.2.2肛管直肠指诊肛管直肠指诊是诊断肛瘘的重要的检查方法。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1.3分类诊断3.1.3.1低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3.1.3.2低位复杂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

3.1.3.3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10ZYYXH/‘r325—20123.1.3.4高位复杂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肛 瘘诊疗规范

肛 瘘诊疗规范

肛瘘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多数病人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病史。

2.肛旁反复流脓、出血。

3.局部常有瘙痒。

【体格检查】
1.肛门周围见1个或多个瘘口,挤压有少量脓性或黄水样分泌物溢出,常可扪及一条索状物进入肛管内。

2.直肠指检大多数于肛管或直肠下方可触及内口,用探针自外口探入,手指可有感觉,此为完全性肛瘘。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胸部透视或照片,以排除有无肺结核,如有肺结核应检查局部是否为结核性肛瘘,瘘管造影有助于诊断。

2.直肠镜检查,注意有无内口和内口距肛缘距离。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病史,体格检查或辅助检查较易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1.如肛瘘外口有炎症,可用高锰酸钾坐浴,每晚和便后各一次,待炎症消失后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应找到瘘道内口,切除或切开全部瘘管,才能根治。

(1)瘘管切开术:适用于瘘管在提肛肌和肛管直肠环下方和通过环下1/3的瘘管。

(2)挂线疗法:适用于瘘管在肛管直肠环上方或通过环上2/3的肛瘘。

(3)肛瘘切除术: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全部切除瘘管。

3.结核性肛瘘:先治愈肺结核后,再行肛瘘的治疗,否则手术后易复发。

【疗效标准】
1.治愈:去除病灶,症状体征消失。

切口愈合良好。

2.好转:病因明确,治疗后症状好转。

【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好转标准,切口愈合,可出院。

肛漏病诊疗方案

肛漏病诊疗方案

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1 一、概述: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

肛瘘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在肛肠疾病发病中占第三位。

中医称为“肛漏”,难自愈。

如手术不当可致肛门功能受损。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十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

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瘘: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瘘: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2 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__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3 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药外洗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如:苦参汤、祛毒汤等。
(二)粘堵法
对单纯非炎症期肛瘘可行纤维蛋白胶粘堵法治疗,其优点是无括约肌损伤,不影响肛门功能,且操作简便,但复发率较高。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方式
1.肛瘘切开(除)术:适用于单纯性肛瘘。肛瘘切开术较好,肛瘘切除术创面大,愈合时间相对较长,可发生肛门失禁。
二、非手术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分型证治
(1)湿毒内蕴
治则:清热解毒,除湿消肿。
例方:萆薢渗湿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萆薢、苡仁各30g、黄柏12g、茯苓、丹皮、泽泻各15g、滑石30 g(包)、通草6g、金银花9g、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4g.
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恶寒、发热,便秘、小便短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疗」
一、治疗原则
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基本原则是:去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减少肛管括约肌损伤,保护肛门功能。由于肛瘘的复杂性和一些特殊的病理背景,肛瘘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鉴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特殊病理和生理环境及肛门功能的重要性, “带瘘生存”,亦可作为一个原则加以选择,不应为盲目追求手术根治而忽视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中药治疗仅限于患者恢复期的调整和暂不适合手术者。
3. 辅助检查:
(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双氧水或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辨证」
1.湿毒内蕴
肛周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红肿灼热,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正虚邪恋
肛周间断流脓水,脓水稀薄,外口皮色暗淡,瘘口时溃时愈,肛门隐隐疼痛,可伴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
3.火毒蕴结
(2)正虚邪恋
治则:补益气血,托里生肌。
例方:十全大补汤。
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黄芪、肉桂各10g.
(3)火毒蕴结
治则:泻火解毒,祛瘀散结。
例方: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0g、白芷10g、乳香、没药各10g、皂刺10g、归尾10g.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中医称为“肛漏”。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可大体评估肛门括约功能。
(5)CT或磁共振成像: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4.肛瘘的分类:
(1)国内分类:
A.低位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2009年09月30日 【大 中 小】
标签:肛瘘 诊治指南 寻医问药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在参考《肛瘘的诊断标准(2002年,试行草案)》等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制订《肛瘘临床诊治指南》,供中国临床医师参. 克罗恩病肛瘘
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尽量以保守治疗为主。无症状的克罗恩病肛瘘:无需手术治疗;低位克罗恩病肛瘘:采用瘘管切开术;复杂性克罗恩病肛瘘:可长期挂线引泫作姑息性治疗。如真肠粘膜肉眼大体正常可采用推移黏膜瓣闭合内口。
2.强核性肛瘘
需结合全身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配合中药局部使用(包括中药膏剂及坐浴),其成分主要有:黄柏、紫草、马齿苋、苦参、白芷、当归、枯矾、:以表浅瘘为主,有自愈可能,非手术无效可选择切开术。
2. 挂线术:合理选用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一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高位肛瘘涉及到大部分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以上者。二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部分高位肛瘘合并有难以处理的
残腔,或需二次手术及术后引流。长期引流挂线:适用于高位经括约肌克罗恩病肛瘘患者,以预防复发性脓肿的形成和保持肛门功能。短期引流挂线:尽管目前临床报导短期挂线引流治疗肛瘘有效,完全保留了括约肌,不会导致肛门失禁,但因其复发率高,临床应用需慎重。
3.黏膜瓣推移术:适用于高位肛瘘内口明确且不伴严重感染的患者和女性前侧肛瘘。
临床也可采用切开、旷置、挂线、缝合等方法有机结合,减小创伤。
(二)术后并发症
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可能发生肛门移位、黏膜外翻、肛管缺损、肛门失禁等并发症。手术时应尽量减小创面,必要时可行肛门括约肌修补或皮瓣整形术。
二、鉴别诊断
肛瘘需与结核性肛瘘、炎症性肠病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周皮下囊肿感染、会阴部尿道瘘、骶尾部囊肿或畸胎瘤合并感染脓肿、藏毛窦感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巴氏腺囊肿感染等鉴别。另外,不常见的结核
或放线菌等感染亦可表现为特异性肛瘘,临床详细的病史和相关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B.高位肛瘘
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2)Parks分类:
肛瘘的分类取决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方型、括约肌外型。当瘘管穿越外括约肌的30-50%以上(高位括约肌间、括约肌上方、括约肌外方),女性前侧瘘管,多个瘘管,复发性瘘管,或伴有肛门失禁,治疗后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肛瘘均认为复杂性肛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