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³、1厘米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根据《课标》的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7至28页的内容,安排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第三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教材安排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及其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它们是本课时学习的基础。
同时,“体积和体积单位”又是小学阶段进一步学习容积,学习圆柱体、锥体等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立体几何及高等数学的基础,是学生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知识保障,还是逐步发展学生关于客观事物、几何形体大小关系等空间观念的重要环节。
二、教材地位“体积与体积单位”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下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
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
“体积”概念的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只有正确感知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才能理解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形成其大小观念。
因此,引领学生正确全面地感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引导学生关注物体是“立体的、整体的”,而不局限于某个长度或某个面的大小是其中特别要注意的。
三、教学重难点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意义及对“实验验证、类比、迁移”思想方法的感悟。
【学情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当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正处于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全国优质课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第28页的内容及练习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体会并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大小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单位,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难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具学具: 课件、量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课题1、提问: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生汇报:(重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2、教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总结:在我们生活中每一种计量单位意义都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计量单位。
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探究体验学习新知1、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学生: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3、教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学生:石子占了水的空问,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4、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找两名学生合作。
实验一、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个土豆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里。
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杯子里装不下这些水?学生:(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
实验二、学生分组实验,按分工实践操作。
小组长分配:记录、放物体、观察、汇报、完成学习任务单。
总结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说明土豆和石子的大小不同,它们占的空间也不同!5、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土豆和石子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只是土豆占的空间比较大,石子占的空间比较小。
小学数学_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大小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体会并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毫米。
3. 初步掌握计量物体的体积的方法,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一、比赛激趣,揭示概念。
师:今天老师想跟大家一起玩一个游戏——“比比谁喝得快”,这里有两杯饮料,请大家选一名平时喝饮料比较快的同学来跟老师比一比,看谁先喝完?师:你输了,服吗?预设:不服气!预设:你的杯子里原来是有别的东西,只有很少的饮料,你耍赖!预设:你放了柠檬进去,杯子里的饮料会变少!因为柠檬会占杯子里面的位置。
师:原来是这样,因为柠檬放在杯子里,占了杯子里面的空间,使得饮料变少了,所以我才会赢得这么顺利,有道理!师谈话:为了公平起见,也要在另一个杯子里放入些东西。
我就在第二杯里加上“葡萄”,这时两个杯子都有东西,公平了吧!预设:不公平!预设:因为它们的大小不一样。
师:也就是说,“柠檬”与“葡萄”比,谁占的空间大一些呢?(柠檬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师小结:在这里,“柠檬”占了一定空间,“葡萄”也占了一定空间,只是“柠檬”所占的空间比较大,而“葡萄”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像这样,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
师:请看屏幕,谁能说说什么是冰箱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学生比较。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不好比较)2.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如果左边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3.师小结: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分析例6的教学,可以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活动。
第一层次,可以先出示一个空杯,给空杯倒满水,再出示另一个同样大的空杯,提问:这两个杯子同样大,能装的水是否相同?接着,在空杯中放入一个桃,提问:如果把这杯水倒入装有桃的杯里,结果会怎样?然后,将杯里的水倒入装有桃的杯中,直至倒满,再问:为什么还剩下一些水?明确: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桃占去了。
进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第二层次,可以先出示分别装有桃和荔枝的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提问:如果把两个杯里都加满水,倒进哪个杯里的水多一些?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进行相应的实验,并通过交流明确:桃占的空间大;荔枝占的空间小。
进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第三层次,出示荔枝、桃、圣女果这三个水果,让学生说一说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入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的水所占的空间大,明确:圣女果占的空间最小,桃占的空间最大;装有圣女果的杯里水占的空间最大,装有桃的杯里水占的空间最小。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上面的活动过程,说一说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并指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比较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
教学例7时,要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书盒的容积就是它所能容纳的书的体积。
还可补充一些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容积概念的感知,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再将这一杯水倒入另一个玻璃杯中,比较出它们容积的大小。
第1题可以借助示意图直接判断,再通过操作验证,并让学生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块石子的体积。
第2题可以让学生看图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要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盒子里装的是同样大的圆柱形杯子,左边盒子里装了4个,右边盒子里装了6个,所以左边盒子的容积小,右边盒子的容积大。
例8的教学,要在课前准备好例题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反思2017-07-19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反思1《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反思张敏茹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的教学,在概念上的教学我认为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精心安排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联想、猜测、观察、对比、类推、验证过程中总结出概念,并通过实际应用,在巩固练习中悟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的,同时教师还要参与到学生的整个活动之中,不时地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
从开始相知的复习,到新知识的主动探究;从例题的尝试练习,到习题的巩固深化,无处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处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
不论是学生对概念的语言描述,还是方法的总结,教师都要营造一种探求新知的氛围,整节课都要为学生都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心,在不断地探索中不断获得新知,一次次享受成功的乐趣。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反思2上课前,观摩了名师的这节课,对我感受颇深。
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教学时切忌把自己和学生都捆绑在教科书上,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下面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故事引入,引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
这样的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厘米。
3.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样大小的烧杯4个、鹅卵石1块、土豆1个、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正方体模型及实物若干个,收纳盒。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播放视频动画)请大家观看短片后想一想:(1)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石头真的占据了水的空间吗?我们来做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大家仔细观察,结果怎么样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使学生明确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板书“空间”(2)只有石头可以占据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另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个土豆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大家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生:杯子里剩的水更多了,因为土豆比石头大。
引导学生归纳:土豆大所以占据空间大,剩下的水就多;石块小占据空间小,剩下的水就少。
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板书“大小”)(3)引出体积概念,比较实物大小。
①除了刚刚的石头和土豆占了一定的空间外,你还能说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也占了一定空间吗?小结: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后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后反思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授了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本文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在本次教学中,我设定了以下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体积,以及如何计算体积;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常见的体积单位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概念在教学开始之初,我向学生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体积的概念,即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我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水杯、盒子等)来引导学生对体积的理解。
第二步:计算体积为了使学生掌握计算体积的方法,我在黑板上绘制了一个长方体的示意图,并解释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体积 = 长 × 宽 × 高。
我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第三步:体积单位在学生掌握了计算体积的方法后,我向他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体积单位,例如立方厘米(cm³)、立方米(m³)和升(L)。
我对每个单位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练习题,以便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步:应用实例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提供了一些实例,例如计算一个饮水机的水箱容量、计算一个房间的体积等。
学生通过这些实例,更好地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上,我注意到有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1. 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我在教学中更多地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解和练习题。
下次我希望能够探索一些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讨论或者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学生的难点理解:有些学生在计算体积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出现了一些常见的错误。
下次我会在讲解体积计算公式时,提供更多的例子和练习题,以便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
3. 实例的数量和质量:尽管我在课堂上提供了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但数量还不够,并且有些例子可能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及板书)
五、说教学法
教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 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 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 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 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 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二、说学情
本节课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与
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 生体会、感受、理解概念、恢复概念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能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知体积的存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体积的计量单位。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的知识,对生活中的体积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体积概念和进行体积计算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突破体积计算的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2.难点: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和体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知体积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体积的计量单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的计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物模型、体积计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学习用品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杯、水果等,引导学生感知体积的存在。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体积吗?体积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体积的概念,讲解体积的计量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小节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最后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兴趣浓厚;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和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不强;学生对体积概念比较生疏。
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学校数字校园平台,通过比较网络上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设计出适合本班学情的教学设计。
1.(一)故事激趣策略: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2.自主学习策略:采用实验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合作学习策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的概念。
2.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3.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教学准备玻璃杯,水,鹅卵石,三根1米长的木条,生活用品实物模型,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模型、1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答:l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l平方米、l 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二、新知学习1.认识体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2. 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正确测量和计算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理解体积的含义。
2. 体积单位:介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种体积单位,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大小和应用。
3.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授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能够进行单位转换。
4. 测量体积:教授如何使用体积测量工具(如量筒、体积箱等),引导学生正确测量物体的体积。
5. 计算体积:教授如何运用体积单位计算物体的体积,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体积的概念及常用体积单位。
2. 体积单位的换算。
3. 测量和计算物体的体积。
难点:1. 体积单位的换算。
2. 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体积,提高操作能力。
3. 采用问题解决法,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问题。
4.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实物和模型,如立方体、球体等,用于展示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2. 准备体积测量工具,如量筒、体积箱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体积。
3. 准备体积单位的卡片或板书,用于教学单位换算。
4. 准备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_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理解体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二、学习重难点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三、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出示乌鸦喝水的图片,你会想到哪个小故事呢?让学生说一说。
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3、试验验证第一次实验:两个杯子原来都是半杯水,在1号杯子放入鹅卵石,比较水面高度可以发现(1号杯水面升高了),说明(鹅卵石占了一部分空间)。
第二次实验:在1号杯和2号杯中放入大小不同的鹅卵石,比较水面高度,发现(2号杯水面上升的高度比1号杯高),说明(大鹅卵石比小鹅卵石所占的空间大)。
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1、学习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分析空间与大小。
出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枣,让学生比较体积的大小,并说一说。
回顾学习目标一,已完成学习目标一。
2、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出示两个长方体,学生不能直观的看出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的大小,那怎么办?学生交流讨论,组织汇报。
小结:我们可以把两个长方体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看一看哪个长方体所含有的小正方体多,哪个的体积就大,出示分成小正方体的图,学生比较大小。
由此引出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直接出示: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1)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cm3。
出示体积为的学具1cm3 的学具,让学生直观理解。
生活中你见过那些物体的体积是1cm3(2)学生试着理解1d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dm3。
出示教师准备的教具,体积接近于1dm3的小盒子,让学生直观感受。
生活中你见过那些物体的体积是1dm3(3)学生试着理解1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1长发体和正方体是最根本的立体图形。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材供应了很好的资源。
“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试验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供应丰富的感性阅历。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上学生就接触到“乌鸦喝水”的故事,于是教师将这个故事再现出来,让学生明确乌鸦从刚开头喝不到水到最终喝到水是什么缘由造成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石头放入盛水杯中的试验,通过观看发觉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放有石头的”杯子中不能全部倒入,这是什么缘由呢?引发学生思索这个问题。
究其缘由是由于石头占据了一局部空间,所以无法倒入。
继而让学生观看教室里的电视机、电脑主机、教师的手机,将这三件物品进展比拟,发觉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
虽然知道了物体的体积概念,但还要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
应当结合实物演示进展教学,知道分别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有了这个熟悉还不够,还要乘胜追击,让学生去估一估身边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体,利用身体估摸出1立方米的大小,同时还要将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进展区分,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熟悉。
只有这样,学生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时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21、对教材处理缺乏自己的思索与见解。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体积的概念,加之活阅历缺乏、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力量不强,教学难度较大。
教材不熟时间又紧,我便在网上观看了几位教师的教学视频,便实行“拿来主义“依葫芦画飘的`在自己的课堂上用,却没有深入思索每个环节的活动该占的比重,通过这一环节我要到达一个什么目的或者说我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导致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缺少了水到渠成的学问生成。
2、课堂教学不够严谨,细节处失误较多。
平常教学我重算理轻算法,导致局部学生心里明白,说不出来。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解读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及解读本文从“ 课前谈话→演示导学,感知、形成体积概念→迁移类推,教学体积单位→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全课总结,诱发探究”的教学流程对《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的教学进行了设计。
挖掘教材中的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实验、观察与感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和常用体积单位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发展数学思考。
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概念的知识不在少数,其中与图形相关的概念教学是及其丰富的。
《体积和体积单位》就属于概念教学,虽然前面已经学过了长度、长度单位,面积、面积单位,但是由面积概念过渡到体积概念,由面积单位到体积单位,由认识平面图形上升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又一次发展,知识跨度大。
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的确立等问题,都不易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
”基于以上理解,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扩展学生思维,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究、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其中“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是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表象”是教学重点。
对教材进行细致分析后,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征及学习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再创造性地使用,注重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
一是将教材中两个杯子的实验改为一个杯子,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和感知。
五年级数学下第3单元(体积和体积的单位)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第3单元(体积和体积的单位)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材分析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
从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飞跃。
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社会性和实践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发展。
因此我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探究、研究发现的过程上。
学情分析
我班都是农村学生,许多是留守儿童,他们好动,课堂上时常走神。
课程设计和安排了大量的活动,是基于考虑班里学生的特点。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的教学,遵循了小学生的认
知规律,体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而活动恰是这个过程的再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使学生能初步掌握计量体积物体体积的方法,能选择恰当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比较与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8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四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橡皮泥,杯子,石头,土豆,三把米尺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师: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知道。
(预设)师;我们一起重温这个故事。
(播放乌鸦喝水的图片)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生:把石头放进瓶里,水升高了,乌鸦就喝到了水。
(预设)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里,瓶子里的水会上升?【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据一定的空间,把水挤了上来。
【设计意图:借助“乌鸦喝水”这样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引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回忆故事情节的同时初步感知“空间”的存在。
】二、合作探究学习(一)认识体积1、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据一定的空间吗?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活动】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
师:大家仔细观察,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学生活动】学生发言。
(预设)生: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再次在第二个空杯子里放入一个比石头大许多的物体。
师: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生:剩余的水更多。
生:土豆大,占得空间就大;石头小,占得空间就小。
出示图片:下面的冰箱、电视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生答。
师(总结):像这样,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体积)师: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指名学生回答]师拿起粉笔和一个文具盒,谁的体积大?那你们和文具盒比?生笑答。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形象的感知了“空间”的存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整个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初步感知——实验验证——实物比较层层深入的过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
】(二) 引出体积单位师:(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生:不好比较。
生:可以测量。
师:对,可以测量。
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但测量体积前,我们还有件事要解决。
师:咱们在计量长度时,要用上长度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预设: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重复:计量长度时,我们经常用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
师:那计量面积时,要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过渡到体积单位。
起到迁移的作用。
】师:那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得用上?(体积单位)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在课本中划出来。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生:立方厘米……)板书: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介绍字母表示法)。
(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师: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和同桌说一说。
1、感受1 cm3的大小。
多媒体演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那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到底有多大?教师从教具中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展示给学生看。
师:在你们的学具盒里,也有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现在有任务了,(四人一小组)观察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看一看: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
•量一量:棱长是多少?•找一找: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骰子,花生米)(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感受)师:如果老师给每位同学一些橡皮泥,你能捏出1cm3的大小来吗?(能)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师:现在老师把1cm3的橡皮泥变一变(搓圆),变成汤圆,问:它的体积是多少?(1cm3)师:还是1cm3,如果变成煎饼(压扁),怎样?(还是1cm3)预设:不管什么形状,橡皮泥没变,所以体积是不变的,只是形状变了。
师小结:对了,物体虽然形状改变但体积不变,即体积是与物体的形状无关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
让学生亲手制造 1 cm3的物体,加深对1 cm3的认识,而且通过改变1 cm3橡皮泥的形状,使学生明白物体的体积与形状无关,只跟占有空间的大小有关。
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一定是深刻的。
】2、感受1 dm3的大小。
师谈话:刚才我们一起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捏一捏,认识了1cm3。
师:估计一下,那老师手中的这个橡皮的体积大约是几立方厘米?教师拿出一个纸盒,问:如果要表示纸盒的体积,用立方厘米合适吗?(不合适)师:这就需要更大的单位——立方分米。
师:那1立方分米到底有多大?多媒体演示: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师:从你的学具中找到1 dm3的正方体,用双手握一握感受它的大小并用手比划比划,。
师:估一估,身边物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分米。
教师分别出示物体。
师:在我们身边又有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m3?(一个粉笔盒的大小、一卷纸巾的大小……)【设计意图:通过用cm3表示鞋盒体积不合适,过渡引出另一个更大些的体积单位,过渡自然。
】3、感受1 m3的大小。
师:认识完了1 cm3和1 dm3,接下来我们将认识……(立方米)师:1立方米是?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多媒体演示。
师:那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
师出示3根米尺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 m3有多大?师:“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师:原来1 m3是挺大的,整整一列的人都能挤进去。
在咱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也是1 m3呢?(讲台、冰箱、电视柜……)【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围一围,站一站,感受1m3的大小,加深认识。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师小结:1立方米是这么大,能站10人左右,而1立方分米是这么大,指着模型,1立方厘米又是这么小(指着模型),这三个单位……(大小相差很大),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懂得选择正确的体积单位。
师:测量粉笔时应该用哪个体积单位较合适?(纸盒讲桌)【设计意图:设计这一道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使学生清楚表示大物体的体积应用大单位,表示小物体的体积应用小单位。
】2、书P44第2题。
在横线上填出适当的体积单位。
小结:要考虑填什么体积单位的时候,首先联系实际,想想物体的大小,同时也要联系数字。
【设计意图:这一题与第1题虽然是有些像,但层次与要求有所提高,不但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同时也要结合已给出的数字,一起来表示物体的体积。
】3、师:对了,在生活中要我们也经常使用各种单位名称,下面请看小明写的一篇日记,多媒体出示。
小结:在使用各种单位名称时,首先要考虑是表示物体的什么,是长度、面积、体积……,再考虑物体的大小,这样才不会出笑话!【设计意图:练习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习单位的必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师:大家这节课学了很多内容,有哪些呀?预设:什么是物体的体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在生活中能估一估物体的体积,并能正确地使用体积单位……四、全课总结,埋下伏笔。
多媒体出示练习七第3题。
像上面的图形,是由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组成,我们可以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数量来知道它的体积的大小,但有时不方便分割。
(再次展示前面无法比较的两个长方体)有了今天学习的体积单位,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计算它们的体积,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提前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埋下伏笔,为下一节课的继续学习做好设疑与铺垫,同时也起到激发学生往下学的动机.】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体积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抽象的,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位等问题都不易理解,因此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与理解至关紧要。
教材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使学生初步感知“空间”,再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进一步感知空间有大小之分,使学生在直观、形象、实践中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而体积单位则可以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迁移类推,在各种活动和生活物体的积累下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通过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在体验知识来源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的道理,使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能灵活运用合适的计量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效果分析第1题:测量粉笔的体积时应该用哪个体积单位较合适?一个学生?讲桌?设计这一道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使学生清楚表示大物体的体积应用大单位,表示小物体的体积应用小单位。
在教学立方分米及立方米的引入时,学生对三者的大小有了初步感知,所以此题学生的反应很好。
第2题这一题与第1题虽然是有些像,但层次与要求有所提高,不但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同时也要结合已给出的数字,一起来表示物体的体积。
学生完成的很快,学生对体积单位掌握的不错。
第3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习单位的必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让学生知道在使用各种单位名称时,首先要考虑是表示物体的什么,是长度、面积、体积……,再考虑物体的大小。
此题开始出错不少,原因是学生还停留在刚学的体积上,经过提示,绝大数同学改正过来了。
第4题是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数量来知道它的体积的大小,学生做得很轻松。
通过此题,为下一节课的继续学习做好设疑与铺垫,同时也起到激发学生往下学的动机。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