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选择题词
2019版语文课程标准100道选择题
2019版语文课程标准100道选择题一、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1分,共70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A )的形成和发展。
A 语文素养B 阅读能力C 写作能力2.语文教学应在( A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A 生本B 师生C 师本3.(A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A 学生教师B 教师学生C 课程课堂4.课程目标按(A )整体设计。
A 九年一贯B 五四制C 六三制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 A )”。
A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B 日记 C 写景状物作文6.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7.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8.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9.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0.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多练习。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11.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1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14.(B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最新高中教师英语新课标考试测试题及答案(共八套)
高中教师英语新课标考试测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1、高中英语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是:()A、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C、科学发展观D、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2、高中英语新课改的基本目标是:()A、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B、能听懂有关部门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
C、能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用英语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D、在用英语与各国人士进行交谈。
3.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A、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B、价值观和文化意识C、学习策略和价值观D、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4. 高中英语课程按水平分为()A、五、六、七、八、四个等级B、六、七、八、九四个等级C、七、八、九、十四个等级D、八、九、十、十一四个等级5. 情感态度指()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A、在学习中较强的合作精神B、爱国主义意识和国际视野C、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D、克服困难的意志,与他人合作,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6. 《新课程标准》中学习策略可分为哪几类?()A、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
B、认知策略,语言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
C、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社会策略。
D、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合作策略和资源策略。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学活动类型的是:()A、调查和采访活动B、即兴发言与讨论C、合作学习活动D、规划文章结构8.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要体现()A、学生学习的效果。
B、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C、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
D、适合学生自己的评价方式。
9. 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A、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它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
B、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C、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D、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10. 教材编写原则包括时代性原则、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及()。
2024届全国新课改省区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 英语试题(3)
一、听力选择题二、听力选择题1. What does the man dislike about Professor Scott's class?A .The lectures.B .The books.C .The tests.2. 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A .On Friday.B .On Saturday.C .On Sunday.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At a hotel.B .At a laundry.C .At a clothing store.4.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next?A .Visit a friend.B .Pick up Billy.C .Buy some beans.5. What is the man’s attitude towards the plant?A .Supportive.B .In different.C .Disapproving.6. 听下面一段较长对话,回答以下小题。
1. What makes the woman feel uncomfortable?A .A sea plant.B .The seawater.C .The diving suit.2. What is the most exciting activity for the man?A .Diving.B .Rock climbing.C .Bungee jumping.3.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in the end?A .She loves bungee jumping.B .She will never dive again.C .She decides to go rock climbing.7. 听下面一段较长对话,回答以下小题。
新课改瘦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含解析
课时检测(二十)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晏子春秋》中的“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韩非子·说林下》中的“买椟还珠”,肯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推行“重农抑商”B.商业意识增加C.社会转型加快D.经济管理规范解析:选B “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农业生产,压制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商业活动的记载,可知当时商业意识增加,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当时的商业活动,不能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商业活动,没有涉及经济管理规范,故D项错误。
2.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产铁地置铁官约50处,其中有6处在今日河南境内;迄今发掘出汉代冶铁遗址近60处,河南地区有38处且规模较大。
这反映出汉代( ) A.冶铁技术趋于成熟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C.中原地区经济领先D.起先进入铁器时代解析:选C 材料中并没有对冶铁技术的相关提及,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官营手工业总数的提及,也就不存在对比关系,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产铁地置铁官约50处……河南地区有38处且规模较大”可知,中原地区的经济在汉武帝时期领先全国,故C项正确;古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3.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
违者师身死,主子门诛。
”这主要反映出( )A.政府注意爱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C.官府对工匠人身限制特别严格D.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解析:选C 据材料“违者师身死,主子门诛”可知官府对工匠人身限制特别严格,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政府注意对工匠的管控,既不是为了爱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也不是传承手工业技术,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不听私立学校”专指手工业技术学校,并不是针对全部的私立学校,故D项错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第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四(四川2007年10月自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西方,最早使用“课程”这个词的是(C)A.赫尔巴特B.亚里士多德C.斯宾塞D.夸美纽斯2.实施新课程改革,多一门或少一门课程并不重要,关键是课程的(D)A.内容要充实B.方法要现代C.对象要明确D.结构要合理3.“课程标准应有准确的界定,用每一个儿童在完成一个特定年级或教育阶段后所必须达到的学习能力来加以描述”。
这句话阐述的是课程标准的(B)A.可评估性B.可理解性C.可完成性D.可伸缩性4.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A)A.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B.把该讲的知识讲深讲透C.把学生真正调动起来D.真正实行启发式的教学5.不由外部事规定,而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来提出相应的目标。
这样的课程目标叫做(B)A.行为目标B.展开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验证性目标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科的课程标准实验颁发于(C)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7.在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一般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开设到(B)A.小学六年级B.初中三年级C.高中二年级D.高中毕业8.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起源于20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然而,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课堂并逐渐风行于欧美的时间,则是在(B)A.5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9.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熟练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计划――习得――练习”的教材,叫做(D)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10.学习方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策略和(D)A.学习目标B.学习方法C.学习计划D.学习倾向性11.以发展学生的自然能力为原则的教材是(D)A.知识中心式教材B.社会中心式教材C.生活中心式教材D.人本中心式教材12.在校本教研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的教育科研项目13.教育测量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其时间是在20世纪的(A)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14.“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句话阐述了学生发展的(D)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15.理想的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的体现,我们把它叫做(B)A.校本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学科课程16.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师范生,经历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
课程改革考试卷
新课改复习试题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A.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B.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D.大力培养精英人才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3.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①一切以学生为本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5.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7.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9.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A.认知发展阶段理论B.有意义学习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信息加工理论10.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A.人自身的B.经济的C.社会的D.科学的二、多项选择题1.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C.教育要面向世界D.教育要面向未来E.党的教育方针政策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包括()A.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B.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C.注重以学生为本D.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E.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3.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D.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E.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是()A.多样性B.均衡性C.综合性D.选择性E.地方性5.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A.改变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B.关注学生的兴趣C.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D.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E.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意识三、填空题1.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内成语集合(练习版含答案)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内成语集合(练习版)《氓》1( ):二三:不专一。
形容三心二意。
2( ):夙:早;兴:起来;寐:睡。
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3( ):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
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4( ):边笑边说话。
《离骚》1( ):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
形容色彩多样、斑斓绚丽。
2(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3( ):九:表示极多。
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
形容意志坚定,不论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4( )(九:泛指多数)指历尽艰险,死里逃生;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5( ):举:全;混浊:不清明。
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
比喻世道昏暗。
6( ):溘:忽然。
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词。
7( ):意思是显露自己的才能。
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8( ):云程:青云直上的路程,比喻远大的前程。
轫:阻止车轮动的木头。
发轫:车轮启行先去掉轫,故称启程为发轫。
青云直上的道路刚刚启程。
比喻美好远大的前程刚刚开始。
多用作颂辞。
9( ) :踵:追随,继续。
继续前人的事业,并使更加完善美好。
10( ):瞻:向前看;顾:回头看。
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
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
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11( ):踵:脚跟。
武:足迹。
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
比喻效法前人。
12( ):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
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13(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
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14(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15( ):偭:违背;越:逾越;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
谓违背改变正常的法则。
16( ):金、玉:比喻美好;质:本质;相:外貌。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
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17( ):犹言雕虫小技。
亦作“雕虫末伎”。
18( ):鸷鸟:猛禽。
鸷鸟不合群。
比喻忠正刚强的人不合于世俗。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一、选择题1.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A. 将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B.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C.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D. 以上都是2.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核心理念是:A. 学科主干课程B. 教学目标多样化C. 学生主体性D. 学校自主权3. 新课程改革中的“素质培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文化素质B. 学术素养C. 生活技能D. 健康素养E. 社会实践F. 创新能力G. 社会责任H. 心理健康I. 全面发展4. 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科整合”是指:A. 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形成有机整体B. 学科知识的优先级关系C. 学科课程的重组和综合D. 学科学习的跨学科性5. 新课程改革中,“学科的重心向学生转移”意味着:A. 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B. 学科知识的减少C. 教师的角色被削弱D. 学科评价方式的改变6. 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师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B. 强调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实践能力C.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德建设D.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二、判断题1. 新课程改革采取了“一学期一选修课”的方式。
()2. 新课程改革中的“学校自主权”是指学校有权决定是否实施新课程改革。
()3. 新课程改革中,学科的整合意味着各学科之间没有了界限。
()4. 新课程改革中,学科的重心向学生转移意味着教师的角色被削弱。
()5.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主体性。
()三、简答题1.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
2. 简述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科整合”和“学科的重心向学生转移”。
3. 你认为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有哪些积极影响?4. 你觉得新课程改革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四、论述题请就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科整合和学科重心向学生转移等方面,从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角度,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
以上为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请根据试题要求,完成题目要求的回答。
新课改测试题
一、填空(35分)1、根据新课程计划,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等课程。
2、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
学科的、及构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另外,对、、、等也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不再包括、、等具体内容。
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和,教学过程是、过程。
4、课程教材体系、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兼顾的要素是、、。
二、简答题。
(30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2、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本质区别是什么?3、新课程将给我们每位教师带来新的挑战,那么教师的角色、工作方式、新的技能、教学策略应发生哪些改革?二、简述题(35分)面对新课程的实施,你将怎样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标准培训测试题姓名:_______ 分数_______一、填空(40`)1,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纲要》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程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依据。
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5,_________________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6,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课内成语汇编
部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课内成语集合《沁园春·长沙》峥嵘岁月: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指点江山:意思是评论国家大事中流砥柱:原指立于黄河之中的砥柱山(中流:河流中央。
砥柱:砥柱山,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后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意气风发: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风华正茂:意为外表或面色明亮,通常反映出光明和欢快的内在精神。
形容朝气蓬勃,才华横溢。
《致云雀》酣畅淋漓: 形容极其畅快。
霞蔚云蒸: 意思是比喻景物灿烂绚丽。
瞻前顾后: 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百合花》《哦,香雪》东张西望: 形容各处张望或向四周寻找察看。
断断续续: 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磕磕绊绊: 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形容事情遇到困难、挫折,不称心,不顺利。
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这里。
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五彩缤纷: 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杨》刻骨铭心: 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
义无反顾:意为从道义上讲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挺身而出: 勇敢地站出来面对危难或担当重任。
自给自足: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身需求。
某人或某物能维持自身而不用外界帮助。
鹤立鸡群: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亦步亦趋: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 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形容拘谨,守旧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体贴入微: 形容关心照顾得十分细心周到。
和颜悦色: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全神贯注: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全力以赴: 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
座无虚席: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戛然而止: 形容突然停止。
【新课改、课程流派、课程分类】
【新课改、课程流派、课程分类】1.课程(常考题型:选择题)广义: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
※在中国,孔颖达最早使用“课程”一词。
※在西方,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出现“课程”一词。
2.课程类型(常考题型:选择题)根据课程内容的属性(1)学科课程根据知识体系编排课程,强调学习间接经验优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缺点:忽视儿童兴趣和需要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2)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实践,强调学习直接经验优点:有利于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有利于加强教育与社会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缺点:忽视了教师地位,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代表人物:杜威、卢梭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1)分科课程从某一学科领域选择知识,实际上等于学科课程(2)综合课程(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打破学科界限,组合两个或以上学科知识(例:社会、科学)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1)国家课程属一级课程,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制定,是必修课程(2)地方课程属二级课程,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制定,可选修可必修(3)校本课程属三级课程,由学校教师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或学校资源,是选修课或特色课根据课程的任务(1)基础型课程以培养“三基(读写算)”为中心(2)拓展型课程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比如唱歌跳舞、播音主持。
(3)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比如实验课、社会调查课。
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1)必修课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2)选修课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可以自由选择的从性质上/呈现方式上(1)显性课程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主要特征之一是有计划性。
比如课程表里的课程(2)隐性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
学校的物质环境;舆论、风气、仪式、制度;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团体文化等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常考题型:选择题)社会、知识和儿童(学生)是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2020教师专题资料教育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编1练习)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改革带来了教学方式上的转变,主要表现在( )方面。
A.探究式教学
B.师生、生生交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C.教材选择自主化
D.教师自主选择教学方法
2.下列属于探究学习的特征的有( )。
A.主动性
B.开放性
C.创造性
D.问题性
3.下列符合当代“教学”的新观念的是( )。
D.及时干预,向学生澄清最佳方案
15.新课程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而重视学生发展,体现了其实现( )的变革。
A.评价主体
B.评价指标
C.评价功能
D.评价方法
16.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
程性。
A.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
B.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C.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A.生活课
B.活动课
C.品德课
D.综合课(程)
9.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
A.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10.当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以( )课程为主。
A.综合
B.分科
C.实践
D.理论
11.下面哪一观点符合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观?( )。
刘老师班级开展的课外活动,基本上都是与学习有关的主题,如成语接龙比赛、速算比赛、 历史知识竞赛、背诵化学元素表等。在教研活动中,刘老师的选题基本上集中在如何使用多媒体, 实现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进程控制等话题上。
请以三维课程目标、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刘老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24-2025学年北京课改新版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25
2024-2025学年北京课改新版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2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针对某——文学艺术流派,有人指出,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是其核心思想"。
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A. 《哈姆雷特》B. 《百年孤独》C. 《人间喜剧》D. 《巴黎圣母院》2、“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
”这番言论反映的文学流派A. 热情地讴歌国家和民族的独立B. 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C. 以独特的个性化视野描绘感觉D. 强调真实客观地再现典型人物3、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
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
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A. 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B. 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C. 不相信表象,转而探索背后的真相D. 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4、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A. 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B. 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 维新派的民权意识D. 维新派的民主共和主张5、1861年冯桂芬在《校那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制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
该主张A. 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B. 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落篱C.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D. 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6、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晚年的革命思想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观(bēi wān)沉默(chén mò)欣慰(xīn wèi)B. 珍惜(zhēn xī)竭力(jié lì)立刻(lì kè)C. 炽热(chì rè)翻译(fān yì)珍贵(zhēn guì)D. 摧毁(cuī huǐ)模糊(mó hú)恢复(huī fù)2.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调整(tiáo jiù)慢条斯理(màn tiáo sī lǐ)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B. 拼搏(pīn bó)精神抖擞(jīng shén dǒu sǒu)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C. 摧毁(cuī huǐ)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D. 调整(tiáo jiù)拼搏(pīn bó)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小明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使他的体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C. 由于我国大力推广环保,我们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D. 因为他的勤奋学习,所以他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 下列成语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表示不断追求更好)B. 画龙点睛(表示关键的一笔)C. 画蛇添足(表示多此一举)D. 一丝不苟(表示非常认真)5. 下列诗句中,描述自然景象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新课标高中成语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高中成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风声鹤唳:形容非常害怕,听到一点声音就惊慌失措。
B. 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很有分量,一句话就能决定事情。
C. 目不识丁:形容人非常愚笨,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
D. 画龙点睛:形容在文章或讲话中加上关键的一笔,使内容更加生动鲜明。
2. 成语“杯弓蛇影”的意思是:A. 比喻疑神疑鬼,无中生有。
B. 比喻事情复杂,难以解决。
C. 比喻事情发展迅速,变化多端。
D. 比喻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
3.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告诉我们:A. 做事要认真细致,不能马虎。
B. 做事要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
C. 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D.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凭空想象。
二、填空题4. “_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固执,不知变通。
5. 成语“________”形容事情发展得非常快,超出了预期。
三、解释题6. 解释成语“对牛弹琴”的含义。
四、应用题7. 请用“画龙点睛”这个成语造句。
答案:1. D2. A3. B4. 固执己见5. 一日千里6.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口舌。
7. 他在演讲的结尾处引用了一句名言,真是画龙点睛,使整个演讲更加深刻。
结束语:通过本次成语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确使用成语能够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运用成语,丰富自己的语言宝库。
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提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要求1.在职业道德要求上,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师专业精神发展2.在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3.在劳动形态上要求从“教书匠”到“创造者”二、教案反思主要从哪几方面入手?1.反思教学策略和学科目标是否一致。
学科目标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
显性的如:学生的学习热情、发言的质量、课堂练习的正确率等;隐性的包括:学习方法习得、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提升等。
2.反思预设与生成是否有机融合,师生是否实现了互动双赢,共同成长。
3.反思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否同构共生,即学科教学的工具性跟人文性是否有机整合,学生学习潜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掘,学习能力与人格品质能否实现同生共长。
小三门与案例试卷16
小三门与案例测试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一部分新课改、师德、法规(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列教育政策法规文献中属于教育政策的是()A.《教师资格条例》B.《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C.《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D.《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力制定和发布()A.教育法律B.教育行政法规C.教育政府规章D.教育单行条例3.教育法规的主要渊源是()A.教育法律B.宪法C.教育行政法规D.教育行政规章4.在我国教育法体系中,法的效力层次最低的是()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单行法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行政规章5.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职责,或者虐待、歧视未成年人,或者在办理收留抚养工作中牟取利益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A.依法给予行政处罚B.依法追究民事责任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依法给予行政处分6.在民族地区或偏远贫困地区任教的教师享有()A.特殊岗位补助B.生活补助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D.特殊奉献补助7.下列选项中属于学生享有的教育权利是()A.隐私权B.获得公正评价权C.肖像权D.发表文章署名权8.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9.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关系。
这体现的新课程结构特征是()A.均衡性B.选择性C.独立性D.综合性10.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B.培养优秀学生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 “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A. “环境教育”B. “艺术学习”C. “研究性学习”D. “网络教育”12.下列不属于课程现代化代表人物的是()A.布鲁纳B.怀特海C.瓦•根舍因D.赞科夫13.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是()A.学校文化的重建B.教师角色的改革C.学习方式的变革D.评价方式的改革14.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它体现了()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内成语集合(练习版)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内成语集合(练习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永远消失不了。
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2():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3():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4():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
5():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长征胜利万岁》1():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2():成千上万匹万在奔跑腾跃。
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3():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万钧雷霆:形容力量强大。
4():是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5():意思是人喊叫,马嘶鸣。
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
6():指疲惫,形容极度疲乏或过度劳累。
7():意思是拍掌叫好;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8():形容非常高兴。
9():意思是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
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
10():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11():指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拟定作战策略。
12():多用来指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形容极端艰难困苦。
13():意思是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14():意思是从来没有过的。
15():意思是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16():一种作战方法,意为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围剿消灭。
17():指道路行进中的危险、困难、障碍。
亦借指所经历的艰险。
18():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19():意思是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
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大战中的插曲》1():意思是隐约显现出刀的闪光和剑的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2():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3():意思是他地、远离家乡在异地。
多指国外或别的地方。
4():意思是指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
5():意思是离开家乡到外地。
6():意思是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内成语集合(参考答案)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内成语集合(参考答案)《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1.归根到底2.多愁善感《改造我们的学习》1.可歌可泣2.前仆后继3.粗枝大叶4.夸夸其谈5.不以为耻6.若明若暗7.漆黑一团8.哗众取宠9.华而不实 10.徒有虚名 11.有的放矢 12.实事求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滔滔不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五花八门2.自吹自擂3.无稽之谈4.随时随地《修辞立其诚》1.言行一致2.哗众取宠3.错综纷繁《怜悯是人的天性》1.无拘无束2.感同身受3.嗜血成性4.无动于衷5.平安无事6.明目张胆7.动荡不安8.一往无前9.若无其事 10.毫不犹豫 11.充耳不闻《人应当坚持正义》拳拳服膺《记念刘和珍君》1.长歌当哭2.目不忍视3.耳不忍闻4.百折不回5.殒身不恤《为了忘却的纪念》1.素不相识2.人之常情3.明珠暗投4.情随事迁5.损己利人6.急于事功7.不明不白8.明明白白《包身工》不假思索《荷花淀》1.藕断丝连2.欢天喜地3.聚精会神《小二黑结婚》1.面色如土2.莫名其妙3.装神弄鬼4.顺水推舟《党费》1.拐弯抹角2.鸦雀无声3.蹑手蹑脚4.直截了当5.有气无力6.自言自语7.慢条斯理8.赤手空拳《屈原列传》1.博闻强志(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2.不矜不伐3.耳聪目明4.微言大义5.见笑大方6.弹冠相庆7.弹冠振衣8.瑕瑜互见9.怀瑾握瑜10.爽然若失 11.随波逐流 12.泥而不滓 13.释知遗形《苏武传》1.苏武牧羊2.白发丹心3.卧雪吞毡4.雁足留书5.竹帛之功6.屈节辱命7.河梁之谊8.肝脑涂地9.斧钺汤镬 10.人生如朝露《过秦论》1.席卷天下2.包举宇内3.囊括四海4.追亡逐北5.伏尸百万6.流血漂橹7.因利乘便8.金城千里9.万世之业 10.瓮牖绳枢 11.斩木揭竿 12.揭竿为旗13.云集响应 14.赢粮景从 15.云集景从 16.深谋远虑 17.同年而语 18.协力同心19.不可同年而语 20.崤函之固 21.重足而立 22.膏腴之地 23.比权量力 24.相与为一《五代史伶官传序》1.锦囊还矢2.誓天断发3.泣下沾襟1.满招损,谦得益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玩偶之家》1.按捺不住2.过门不入3.装腔作势4.三更半夜5.一心一意6.不知好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选择题1.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 )。
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④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④B. ①②C. ②③④2. 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3. 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 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5. 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
A. 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C.信息化课程资源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
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7. 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8. 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
A. 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B.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C.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9.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考试、选拔方式。
A. 学生自由选择B. 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C. 综合评价的10.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 )。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11. 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 )选择。
A. 必然B. 必要C. 必需12. 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 )。
A. 改革B. 创新C. 变革13.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 )。
A. 发挥B. 发展C. 发扬14.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 )。
A. 变革B. 改变C. 变化1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 )条件。
A. 重要B. 基本C. 必要16. 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 )环节。
A. 重要B. 必要C. 首要17.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 )。
A. 先进的教学观念B.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18.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 )。
A.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B.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C. 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D. 为了一切学生19.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
A. 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B. 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 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 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20.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
A. 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 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 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21. 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
A. 师生对话B. 师生交往C. 共同讨论D. 课堂活动1. A2. ABC3. ABC4. B5. ABC6. AB7. ABC8. ABC9.ABC 10. ABC 11. A 12. B 13. A 14. C 15. B 16. C17. B 18. C 19. D 20. A 21. B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 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
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
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 [案例]“坐下”三例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
谁来帮他?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
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问题:就三位老师不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6、[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
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7、[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
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
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
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8、[案例]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
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
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
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