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孟子》SY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孙丑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 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由是 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 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 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尽心上》: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所见已大,则小者不足观。
元稹《悼亡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杜甫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 君。突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 ‘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 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 ‘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 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 苗勃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 下之人君,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 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 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 之?’”(《梁惠王上》)
曹丕《典论·论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 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 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孟子的个性人格,对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所谓“文如其人”,当然不 是指文章的优劣与作家道德品质的好坏有 确定的联系,而是指作家的个性人格与其 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有一定的关系。 孟子甚有英气,有光耀,锋芒显露,不同 于孔子之如美玉,有温润含蓄气象,而无 许多光耀。
孟子与《孟子》
一、孟子的个性人格 二、《孟子Baidu Nhomakorabea选讲
一、孟子的个性人格
读其书,论其世,可想见其人。
中国思想史上,孟子是一位大思想家。他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奠定了儒学成 为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基础。他也是一位 身体力行的大儒。他把仁义之道融进于自 己的生命中,成为人格修养,而展现于社 会政治实践之外。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 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 皆已惮籍矣。
于是项籍遂拔剑斩会稽守头。项梁持守头, 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 十百人。一府中皆慑(shè )伏,莫敢 起。……众乃皆服。
语(yù):告。
恶(wū):如何。
与:归。
槁(gǎo):枯。
油然:云盛的样子。沛然:雨盛的样子。
御:禁。引领:伸长脖颈。就:趋向。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 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 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 “昔者。”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 不亦宜乎?”曰:“舍馆未定。”曰: “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曰:“克有罪。”
孟子周游列国时,众多弟子跟从,“后车 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转)食于诸 侯”(《滕文公下》),颇为壮观。 孟子的游说之途是困窘的。守死善道,决 不枉道从势,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不屈不 挠的独立人格。孔子曰:“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
孟子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诸侯兼并最为激 烈的战国后期。各国诸侯富国强兵,相互 混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离娄上》)。孟子的富民 教民与仁政思想,不合统治者的要求,也 不能适应以征伐为贤的时代要求,被认为 是“迂阔(迂远而阔于事情)”。
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 智?”(《里仁》)
里,居民住处,居。仁者所居之处,谓 之里仁。人之择居,居于仁者之里,是 为美。后也作为对别人所居的美称。
孟子一生的主要事迹:一是授徒讲学;二 是游说诸侯;三是著书立说。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 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 不怍(z u ò )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 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 下不与存焉。(《尽心上》)
《梁惠王上》: 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 色,野有饿莩(piǎo),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 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杜甫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二、《孟子》选讲
《梁惠王下》: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 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 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狱吏)不能治士,则如之 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 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公孙丑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欲就见 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 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 疾,不能造(至)朝。”明日,出吊于东 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 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 如之何不吊?”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 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 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 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以有为也。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 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 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 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 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 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 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 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离娄上》)
苟合取容,阿谀奉承;枉道从势,曲学 阿世。 《滕文公下》: 枉尺而直寻(一寻八尺)。 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 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 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 寇仇。”(《离娄下》)
西汉大儒董仲舒说:
君不名恶,臣不名善,善皆归于君,恶皆 归于臣。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kē,邹 人(今山东邹县)。 他生于没落的贵族之家,但仍有机会接受 贵族子弟的教育。他的父亲去世甚早,少 孤,与母亲相依为命。他的母亲颇为知书 识礼,见解也较通达。
刘向《列女传》,“三迁”之事:
孟子之母懂得存在环境对小孩子成长的重 要影响。第一次住家靠近墓旁,孟子嬉游 墓间,踊跃筑埋。这有可能使儿子成为不 仁之人。第二次住家在市场旁,孟子模仿 商人,做一些生意游戏。这有可能使孟子 成为逐利之徒。第三次住家靠近学宫,孟 子用心读书,且学习礼仪之事。
(四)情感激烈,好辩且善辩
《滕文公下》: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 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 也。……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杨氏为我,是无 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 是禽兽也。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 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 食人。……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放 淫辞,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 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 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 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 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文天祥《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 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 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叮。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梁惠王下》: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 诸?”孟子对曰:“有之。”曰:“臣 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 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 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 ‘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 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 交征(求)利,而国危矣。”
濯(zhuó):洗。缨:冠。
水之清浊有以自取之。
祸福之来,皆其自取。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 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 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 人焉廋哉?”(《离娄上》) 眸子:目瞳子。瞭(liǎo):明。 眊(mà o):眼睛昏花。 廋(sōu):匿,隐藏。
孟子晚年,知道之不行,结束了他游说诸 侯的失意生活,回到邹国,一边教学,一 边与弟子万章等著述,结集成《孟子》一 书,得以流传于后世。 《孟子》与《论语》、《荀子》,成为先 秦儒家的经典文献。
《孟子》七篇,分为上下。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 娄》,《万章》,《告子》,《尽心》。
语录体,较《论语》有很大的发展,篇幅 加长,议论增多,且围绕一定的中心思想, 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离娄下》: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 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 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 月之间雨集,沟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 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亟(q ì ):屡次。取:取喻。科:坎。澮 (kuài):田间的水道。
(一)浩然之气
《公孙丑上》: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 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 也,配义与道。无是,馁(něi)也。”
气盛,气势充沛,无所畏惧。气馁,失去 勇气。
浩然之气是生理之气与仁义之道相结合的 产物。生理之气,即血气,展现出生命的 力量。生理之气不强,就没有强大的生命 力,即使行仁义,也萎靡不振。仁义之道 不与生理之气结合,则是观念的东西,没 有生命力。生理之气不与仁义之道相结合, 则易流于残忍而令人恐惧。
自尊自信;自暴自弃。
《离娄上》: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 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 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暴,害。不知礼义之为美而非毁之。知仁 义之为美,但懈怠而自谓比不能行。
《尽心下》: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因为大人所拥有的富贵权势,并不是我所 追求的。我所拥有的是圣人之道,道是高 于政治权势的。“吾何畏彼哉?”
(二)自尊自信,以天下为己任
《公孙丑下》: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 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 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 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万章上》: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 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 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一是有担当精神;二是自信其才具。
天才之英雄,气盛强盛,尽气之精神。不 与仁义之道结合,不经过理性反省,难以 成就大业。 圣人,尽理之精神。
项羽是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乱世英 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量,但因没有与道 义结合,而暴戾残忍,令人畏惧。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 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本纪》: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 哺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哺啜也。” 哺啜(chuò):吃饭。
乐正子:孟子的弟子,名克。子敖:逐利 之臣。 馆:客舍。 强辩饰非,愈谏愈甚。 乐正子从子敖,有失身之罪,且是志在求 食,又不先见长者,故孟子责之。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 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 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 下。”(《告子上》) 湍(tuān)水:急流的水。诸:之于。信: 确实。就:趋向。
刘基《卖柑者言》: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 烨然,玉质而金色。剖其中,干若败絮。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而饫(yù ,吃)肥 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也?又何往而不金 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三)独立自主的人格
《滕文公下》: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