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检查——触诊
心脏视诊、触诊检查考核评分表

体检内容
分值
得分
准备
衣着得体,洗手,与患者沟通,自我介绍。站于患者右侧。
5
心脏视
诊
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坐位),正确暴露胸部,上肢及以下,下至中上腹,两侧至腋中线。
10
观察心前区: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仔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活动,然后正俯视整个前胸,观察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
15
心尖搏动: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在锁骨中线内侧还是外侧。
口述:正常人心尖搏动在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心尖搏动范围直径为2.0-2.5cm。
15
心脏触诊
考生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食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也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15
口述:心尖波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在锁骨中线内或外。
(正常人心尖波动与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面0.5—1cm)
10
心脏震颤触诊:考生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贴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10
心包摩擦感触诊: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诊。
10
提问
胸膜摩擦感与心包摩擦感的区别?
前者于胸廓下侧部及呼、吸两相均可触及,以吸气相明显;后者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以收缩期、前倾体位和呼气末更为明显。
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分
100
如何给患者做心脏触诊[临床实践技能考试]
![如何给患者做心脏触诊[临床实践技能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dcd3857fb84ae45c3b358cd1.png)
【星恒教育】临床实践技能考试:体格检查
十八、心脏触诊
【如何给分】
心脏触诊(7分)
(1)触诊手法正确(3分);
①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始触诊(1分)。
②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1分)。
③触诊时手掌按压力度适当(1分)。
(2)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搏动所在体表位置(2分);
(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2分);
①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1分)。
②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
或说出如何能使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吸末、摒住呼吸(1分)。
)
【考官常见提问】
1、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考虑什么情况?
答:右心室增大
2、心尖搏动触不到,有什么可能?
答:胸壁过厚。
3、如何辨别收缩期震颤和舒张期震颤?
答:可通过心尖搏动触及胸壁的时间确认为收缩期的开始。
4、心前区触到舒张期震颤即肯定有器质性心脏病,对不对?
答:对。
5、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哪些情况?答: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左室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贫血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大于直径2cm,尤其是左室肥大,心尖搏动明显增强。
心脏查体幻灯:视诊、触诊、叩诊、听诊(苍松书屋)

2-3
II
2-3
2-3
III
3.5-4.5
3-4
IV
5-6
V
7-9
记录时应注明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的cm数
专业课件
25
专业课件
26
Clinical value of cardiac dullness border心浊音界的改变及其意义
Displacement of heart 心脏位置移位的因素
✓ 浊音界向病侧移位 如肺不张、肺组织纤维 化及胸膜粘连增厚等
✓ 心浊音界向健侧移位 如一侧胸腔积液、气 胸
✓ 心浊音界向左上移位 当腹内压力升高时, 因横膈位置抬高可将心脏推向左上方,如腹 水、腹内巨大肿瘤、妊娠
专业课件
27
Clinical value of cardiac
dullness border心浊音界的改变及其意义
专业课件
15
Cardiac Palpation----Thrill
概念 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
专业课件
16
震颤的临床价值
时相
收缩
部位
常见疾病
2nd intercostal space of left 肺动脉瓣狭窄
parasterm
2nd intercostal space of right parasterm
专业课件
40
心律
概念: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的刺激来自窦房节点与常规的节奏
常见的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不齐
专业课件
41
Auscultation2—Rhythm
Premature beat
✓ bigeminy(二联律) ✓ trigeminy(三联律)临床价值:偶尔早搏没有重
心脏体格检查

心脏体格检查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生命的质量和延续。
心脏体格检查是评估心脏功能和发现潜在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心脏体格检查的相关内容。
心脏体格检查通常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这四个主要部分。
视诊,就是用眼睛观察。
首先,我们会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比如是否有呼吸困难、发绀(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或者水肿等情况。
然后重点观察心前区,看看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和范围。
正常情况下,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 05 10cm 处,搏动范围直径约为20 25cm。
如果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或范围发生了异常改变,可能提示心脏存在问题。
比如,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能是左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减弱,可能是心肌收缩力减弱。
触诊,这需要医生用手指去感受。
触诊心尖搏动时,除了要确定其位置、强度和范围外,还能感知其是否有抬举性搏动。
如果有抬举性搏动,往往提示左心室肥厚。
另外,医生还会通过触诊来检查心前区是否有震颤。
震颤是一种细微的震动感,出现震颤通常意味着存在器质性心脏病,而且震颤出现的时期、部位和强度对于判断心脏病的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收缩期震颤,可能提示主动脉瓣狭窄。
叩诊,主要是为了判断心脏的大小和形状。
通过叩诊,可以确定心界的范围。
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在胸骨右缘第 2 肋间位于距胸骨中线约 2 3cm 处,在第 3 肋间位于距胸骨中线约 35 45cm 处,在第 4 肋间位于距胸骨中线约 5 6cm 处,在第 5 肋间位于距胸骨中线约 7 9cm 处。
如果心界扩大,可能是心脏肥大或者心包积液等原因导致的。
听诊,这是心脏体格检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医生会使用听诊器在心脏的各个听诊区听取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等。
心音包括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第一心音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主要由房室瓣关闭产生,听起来比较低沉、长而响亮。
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主要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产生,听起来比较清脆、短而高。
心脏体格检查顺序及内容

心脏体格检查顺序及内容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而了解心脏的健康状况,则需要进行心脏体格检查。
下面将介绍心脏体格检查的顺序及内容。
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准备在进行心脏体格检查之前,医生首先会进行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症状及可能的风险因素,以便更好地进行检查。
同时,医生会让患者做好准备,如脱掉上衣,保持身体放松等。
2. 观察与触诊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肤色、呼吸状况等来初步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随后,医生会进行触诊,用手按压患者的胸部,以感知心脏的位置、大小和搏动情况。
3. 听诊听诊是心脏体格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使用听诊器,将听诊器的膜头放在患者的胸部不同位置,依次听诊心脏的不同区域。
通过听诊,医生可以判断心脏的心音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杂音等。
4. 敲诊敲诊是通过敲击患者的胸部来判断心脏的边界和心脏壁的厚度。
医生会使用敲诊锤轻轻敲击患者的胸部,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心脏的状况。
5. 胸部X光检查胸部X光检查是通过拍摄胸部的X光片来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以及周围的组织结构。
这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脏扩大、肺水肿等情况。
6.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节律。
医生会将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手臂和腿部,然后将电信号传输到心电图仪上进行分析。
这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的节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脏肥厚、缺血等情况。
7. 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是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医生会在患者的胸部涂上一层凝胶,然后将超声探头轻轻放在胸部上,通过观察超声图像来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心脏瓣膜的状态。
8. 心血管影像学检查心血管影像学检查包括心脏核磁共振成像(MRI)、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心脏结构信息,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异常情况。
通过以上的心脏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任何心脏问题。
心脏体格检查内容

心脏体格检查内容一、望诊心脏的望诊主要观察心脏的外观形态、运动情况和心前区有无异常。
正常心脏呈圆锥形,位于胸腔前纵隔内,紧靠胸骨后方。
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增大时,可在心前区看到或触及心尖搏动。
左、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左、右心房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
二、触诊心脏的触诊主要检查心脏的震颤和心包摩擦感。
震颤是由于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环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脏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多见于左、右心室肥厚,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
心包摩擦感是由于急性心包炎时,心包积液或纤维素渗出物使脏层与壁层心包变得粗糙,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而出现呈抓刮样粗糙的心音,听诊时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三、叩诊心脏叩诊是用来确定心脏的大小和形状。
正常情况下心脏叩诊为心浊音界,左侧第2肋间相当于肺动脉段,稍向下外相当于左心房,向上相当于二尖瓣听诊区,向外相当于左心室,右侧第2肋间相当于主动脉段,向外相当于主动脉瓣听诊区,向上相当于右心室。
四、听诊心脏的听诊是用来听心脏的异常声音。
正常心脏可听到心率和节律均正常的心脏搏动音。
若二尖瓣狭窄时,可听到二尖瓣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若主动脉瓣狭窄时,可听到主动脉瓣区收缩期粗糙而响亮的射流样杂音;若肺动脉高压时,可听到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呈叹气样;若心包积液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
五、触脉心脏的触脉是通过触摸脉搏来了解心脏的跳动情况。
正常脉搏强而有力,节律均匀一致,指端清楚。
若出现心率增快或减慢、节律不齐、脉搏短绌(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均为异常征象。
六、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是通过给心脏施加电刺激来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
它包括窦房结功能检查、房室传导功能检查、窦房传导功能检查等。
若窦房结功能不良或房室传导阻滞均为电生理异常征象。
七、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显像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形态、运动情况以及心肌供血情况等。
心脏专科查体

心脏检查—触诊
检查方法: 内容: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察感。
心脏检查—叩诊
叩诊方法:
正常心浊音界:
右界(cm)
肋间
左界(cm)
2—3
II
2—3
2—3
III
3.5—4.5
2—3
IV
5—6
V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心脏检查—听诊
听诊部位: 听诊顺序:按逆时针听诊;按瓣膜病变好发部
心脏专科查体 (Cardiac examination)
概论(introductio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念:检查者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 (听诊器、叩诊锤等)检查人体状况的方法。
意义: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诊断的线 索或依据,疗效评价,发现治疗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副作用。
基本方法:视、触、叩、听、嗅
基本要求
1)仪表端庄,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 德修养。
2)手法轻柔,规范有重点,站在患者的右侧, 一般用右手进行检查。
3)舒适的环境。 4)按顺序检查:视、触、扣、听 5)过程中关心体贴被检查者。
心脏检查—视诊(Cardiac examination)
心前区:隆起或凹陷 心尖搏动:位置、范围
位听诊。 防止漏听:根据听诊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体位
如:二尖瓣狭窄:左侧卧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宜取坐位且上身前倾 心包摩擦音:坐位、前倾、摒住呼吸较明显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心脏查体顺序及内容

心脏查体顺序及内容
《心脏查体顺序及内容》
嘿,咱今天来聊聊心脏查体那点事儿哈!这心脏查体啊,就像是给咱心脏这个小家伙来个全面大检查。
咱先从望诊开始,就像咱平常观察一个人一样,看看胸口这儿有没有啥奇怪的起伏呀。
然后呢,就是触诊啦,用咱的小手轻轻摸摸胸口,感受一下心脏跳动的节奏,是不是像个小鼓在“咚咚咚”地敲。
记得有一次啊,我去看医生给一个病人做心脏查体。
医生特别认真,先望了望,然后就开始触诊了。
那手放上去的样子,就好像在和心脏打招呼呢!接着是叩诊,医生拿着个小锤子似的东西,在胸口这儿敲敲那儿敲敲,听听声音,判断心脏的大小啥的。
当时那个病人还特别紧张,医生还笑着安慰他说:“别担心,我这是在给你的心脏做检查呢,它会好好配合的。
”哈哈,把大家都逗笑了。
再说说听诊吧,把听诊器往耳朵上一挂,就像个小侦探在听心脏的秘密呢。
听听有没有杂音啊,节律对不对呀。
我那次看着医生听诊的时候,那专注的表情,感觉他能听懂心脏在说啥悄悄话一样。
最后就是周围血管的检查啦,看看手腕啊、脚踝啊这些地方的血管情况。
这就像是给心脏的“小伙伴们”也做个体检。
总之呢,心脏查体的顺序和内容就是这么一步步来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哦!通过这些检查,就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心脏的健康状况啦。
就像给心脏这个小家伙拍了个全身照,让我们知道它好不好,有没有啥小毛病。
所以啊,大家都要重视心脏查体哦,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小心脏呀!这样它才能一直有力地跳动,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动力呢!嘿嘿,大家记住了不?。
心脏触诊知识点总结

心脏触诊知识点总结一、心脏触诊的适应症心脏触诊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以下情况:1. 体格检查:心脏触诊是临床医生体格检查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触诊心脏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情况,并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或心脏功能异常。
2. 心脏病患者复查:对已经确诊为心脏疾病的患者进行随访复查时,心脏触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 临床诊断:心脏触诊作为临床医生判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临床医生对心脏疾病进行初步诊断有重要帮助。
二、心脏触诊的操作方法1. 触诊部位:心脏触诊可以通过胸前、胸侧、背部等部位进行操作,常用的触诊部位包括心尖搏动位、胸骨左缘、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气管下、胸骨上缘等部位。
2. 患者取体位:患者取坐位、半卧位或左侧卧位,以便于医生进行触诊操作。
3. 触诊手法:心脏触诊可以采用平面触诊、击诊、震颤触诊等手法,掌握好触诊手法对于了解患者的心脏情况十分重要。
三、心脏触诊的技巧1. 触诊手指选择:通常采用食指、中指、拇指等手指进行触诊操作,注意手指指腹与患者皮肤接触要柔和均匀。
2. 触诊力度:触诊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轻或过重,以免影响触诊结果。
3. 触诊速度:触诊时速度要适中,不宜过快或过慢,以免影响触诊结果。
4. 触诊频率:触诊时可以采用逐个部位触诊或同时多部位触诊,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触诊频率。
四、心脏触诊的临床意义1. 判断心脏形态:通过触诊可以了解患者心脏的形态、大小、位置等情况,帮助临床医生判断心脏的基本情况。
2. 诊断心脏疾病:通过触诊可以发现心脏肿块、心脏肿大等情况,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3. 判断心脏功能:通过触诊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搏动情况、心脏收缩功能、心脏震颤等情况,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
4. 判断病情变化:通过触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五、心脏触诊的注意事项1. 注意患者隐私:在进行心脏触诊时,要尊重患者的隐私,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心脏体格检查步骤

心脏体格检查步骤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心脏体格检查这档子事儿!你可别小瞧了这一步步的检查,那可真是跟侦探破案似的,得细心又仔细呢!首先啊,咱得先看看这“心门”,也就是视诊啦。
得瞅瞅这胸口有没有啥异样,有没有隆起啊、凹陷啊之类的。
就好像你去看房子,先得瞅瞅大门是不是端正的嘛。
这要是有啥奇怪的地方,那可得多留个心眼儿。
然后呢,就是触诊啦。
这就像用手去摸摸一个宝贝,感受感受它的质地、温度啥的。
咱得摸摸这心脏跳动得规不规律,有没有啥异常的搏动呀。
就好比你摸摸一个水果,看看它是不是新鲜的,有没有坏的地方。
要是感觉不对劲,那肯定有问题呀!接下来,听诊可就重要咯!这就跟听音乐似的,得仔细听听这心跳的节奏、声音啥的。
有没有杂音呀,节律对不对呀。
你想想,要是一首曲子听起来乱七八糟的,那肯定不正常嘛。
咱得听听这心脏的“乐章”是不是优美动听的。
再说说叩诊吧。
这就像是在敲鼓,得通过不同的声音来判断里面的情况。
看看心脏的大小呀、位置呀是不是正常。
这要是敲出来的声音不对劲,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是咋回事儿。
这每一步检查都不能马虎呀,就跟串珠子似的,少了哪一颗都不行。
咱得把这些步骤都做好了,才能对心脏的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
你说,这心脏多重要啊,它就像咱身体里的一个小发动机,不停地工作着。
要是它出了啥问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呀,做心脏体格检查的时候,可千万得认真仔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就好像你去挑一件重要的礼物,你不得仔细看看它好不好嘛。
这心脏体格检查也是一样的道理,咱得对自己的心脏负责呀!要是检查得马马虎虎,万一错过了啥问题,那后悔可就来不及啦!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可不能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呀!总之呢,心脏体格检查的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都得认认真真地去做。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心脏健康状况,才能让我们的小发动机一直稳稳地工作着呀!。
心脏查体课PPT课件

•
•
触诊时感到的一种细微颤动
为器质性心脏病的体征之一
2.产生机制
•
血流经过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瓣膜口、 异常通道流到宽广部位而产生湍流, 由此引起血管壁、心壁、瓣膜震动传 到胸壁所致。与杂音产生机制相同。 注意其来源、时相、意义。
一般与病变程度呈正比关系(过分严 重时减弱)
•
二、震颤
3.意义(见下表) • 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 狭窄、先天性心脏病 4.意义与时相 • 收缩期震颤: 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 • 舒张期震颤:二尖瓣狭窄 • 连续性震颤:动脉导管未闭(PDA) 5.影响因素 • 声音频率:有震颤一定有杂音,但有杂音不一 定有震颤。 • 心脏与胸壁的距离
尖搏动。
◇见于: 粘连性心包炎 重度右心室肥大(顺钟转向)并占据心尖时
二、心尖搏动
心前区异常搏动
心底部搏动 1.胸骨左缘第2、3肋间搏动: ◆肺动脉扩张 2.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 ◆升主动脉扩张 图片 3.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 ◆右心室肥大 4.剑突下搏动: ◆右心室肥大 ◆腹主动脉瘤 如何鉴别?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胸骨右缘第2肋间
时期
收缩期 收缩期
常见病变
肺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胸骨左缘第2肋间 心尖区 心尖区
收缩期 连续性 收缩期 舒张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
返回
三、心包摩擦感
1.定义 • 心包脏壁两层摩擦产生的震动,传到胸壁。 2.机理 • 心包炎时,脏、壁二层粗糙,摩擦而产生的震 动。 3.意义 • 各种心包炎(pericarditis) 4.触诊部位 图片 • 心前区。收缩期、舒张期皆可触及。前倾坐位 、呼气末明显。心包积液(pericardiol effusion)时消失。
心脏查体的顺序和内容

心脏查体的顺序和内容首先是心脏听诊。
医生通过听诊可以了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情况,以及心脏瓣膜的开合情况。
在进行心脏听诊时,医生需要使用听诊器,将听诊器的膜片贴在患者的胸部不同位置,分别听取心尖部、主动脉瓣区、肺动脉瓣区和三尖瓣区的心音。
通过心脏听诊可以发现心脏瓣膜的异常声音,如杂音等,从而判断心脏瓣膜是否存在问题。
其次是心脏触诊。
心脏触诊是通过手触摸患者的胸部来感知心脏的搏动情况。
医生在进行心脏触诊时需要让患者保持平躺,然后用手指轻轻触摸患者的胸部,感知心脏的搏动力度和频率。
通过心脏触诊可以初步了解心脏的搏动情况,判断心脏是否存在肥大、增强或减弱等异常情况。
接下来是心脏叩诊。
心脏叩诊是通过手指敲击患者的胸部来感知心脏的边界和大小。
医生在进行心脏叩诊时需要让患者保持坐位或站位,然后用手指轻轻敲击患者的胸部,感知心脏的边界和大小。
通过心脏叩诊可以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增大或缩小等异常情况。
最后是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医生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时需要让患者保持平躺,然后在患者的胸部涂抹透明凝胶,再用超声探头轻轻贴近患者的胸部,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心脏的各个部分,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结构或功能。
综上所述,心脏查体的顺序和内容主要包括心脏听诊、心脏触诊、心脏叩诊和心脏超声检查四个方面。
通过这些查体内容可以全面了解心脏的情况,及时发现心脏疾病,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对于心脏疾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心脏查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疾病,接受治疗,保持心脏健康。
心脏的体格检查

➢听诊顺序:从二尖瓣区 开始,依次听诊二尖瓣 区(心尖部)一肺动脉 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一主动脉瓣区(胸骨右 缘第2肋间)一主动脉瓣 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 第3肋间)一三尖瓣区 (胸骨左缘第4、5肋间)
间隙为止
2、叩诊右界:
先从第二肋间隙沿右锁骨中线向下叩出肝浊音界
3.测量心界
正常人心脏相对浊音 界
右界(cm) 肋 间 左 界(cm)
2-3 3
Ⅱ 2-
正常成人左2锁-3骨中线至前正Ⅲ中线的距3离.5为-48.-150cm。
3-4
Ⅳ 5-
四、听诊
听诊区: ①二尖瓣区:心尖区,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 线稍内侧。M ②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P ③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A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间。 E ⑤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秒偏左或 稍偏右。T
心脏的体格检查
心脏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对于判断有无心脏病以及心脏病的 病因、性质、部位和程度均有重要
意义。
一、视诊(先侧视,再俯视)
• 侧视内容为心前区隆起及异常搏动 • 俯视内容为心尖搏动范围及位置
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 骨中线内侧0.5-1c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约 为2.0-2.5cm。
• 触诊的最佳条件:坐位、稍前倾、收缩期、 呼气末
• 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与胸膜摩擦感鉴别:嘱 患者住呼吸,若仍存在,则为心包摩擦 感
三、心脏叩诊
16字原则: 先左后右 先下后上 由外向内 逐肋叩诊
1、叩诊左界 从心尖搏动点所在的肋间开始 由心尖搏动点外2~3cm处从外向内叩,
确定心界 按肋间隙顺序向上叩,直至第二肋
二、触诊
方法
右手手掌尺侧(小鱼际)触诊 或食指、中指、环指指腹并拢触诊
临床诊断学:心脏检查(视触叩)

触诊
(Palpation)
补充验证视诊所见 检查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可以确定心脏处于收缩期 (systolic period)或
舒张期 (diastolic period) 用右手全手掌、小鱼际肌及示、中指指腹或单指
进行触诊
心脏触诊
触诊内容
心尖搏动 • 心尖部抬举性搏动: 左心室肥厚特征性体征
体位改变/ 肥胖/小儿/妊娠 体型瘦长
生 理 性
移位
病 理 性
心 脏 原 因:
右心室扩大
左心室扩大
双心室扩大
右
位
心
心脏外原因:
纵膈移位
横膈移位
1. 位置的改变
(1)生理因素 心尖搏动位置主要受体位和体型的
影响
体位
卧位时,隔肌位置较坐位稍上移,心尖搏 动可稍上移;
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左移2~3cm; 右侧卧位时,向右移1~2.5cm。
左、右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 伴心浊音界两侧扩大
(扩张型心肌病)
② 胸部疾病:
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时,心尖搏动移向健侧
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左侧胸膜增厚粘连 右肺纤维化 肺不张或胸膜粘连时,心尖搏动移向患侧。
严重肺气肿等
横膈下移使心脏垂位
③ 腹部疾病:
膈肌位置上抬
大量腹水或腹腔内巨大肿瘤时,心尖 搏动位置上移。
目录
Inspection
palpation
• 正常心前区
• 心尖/心前区搏动
• 心前区隆起 • 心尖搏动 • 心前区异常搏动
• 震颤 • 心包摩擦感
•正常心尖搏动Percussion
•心尖搏动的移•位叩诊法
•强度与范围的•改叩变诊顺序
小儿心脏体格检查标准

小儿心脏体格检查标准
小儿心脏体格检查是评估儿童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小儿心脏体格检查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脏听诊,医生通过听诊可以检查儿童心脏的心音,包括心率、心律、心音强度和心音的分裂情况等。
2. 心脏触诊,医生通过触诊可以检查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心脏搏动情况。
3. 肺部听诊,肺部听诊也是心脏体格检查的一部分,因为肺部和心脏的健康密切相关。
4. 脉搏触诊,医生会检查儿童的脉搏,包括动脉搏动的强度、节律和速率等。
其次,小儿心脏体格检查的标准还涉及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
1. 新生儿,主要关注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包括心脏杂音、心
脏搏动、呼吸困难等症状。
2. 婴儿期,重点观察心脏的大小、位置和心音情况,以及婴儿
的生长发育情况。
3. 幼儿期和学龄前期,除了上述内容外,还需要关注儿童的运
动耐力和体力发育情况。
4. 学龄期和青春期,重点关注心脏的生长发育情况、心率和心律,以及有无体力活动时的心悸、胸闷等症状。
最后,小儿心脏体格检查的标准还包括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评估:
1. 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对有家族史或其他风险因素的儿童需
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
2. 运动员心脏,对于从事高强度体育锻炼的儿童,需要特别注
意心脏的适应性变化和运动性心脏病的筛查。
总的来说,小儿心脏体格检查的标准是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特
点、生长发育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心脏听诊、触诊、肺部听诊和脉搏触诊等手段来全面评估儿童心脏的健康状况。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及早发现心脏问题,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心脏体格检查操作方法

心脏体格检查操作方法
心脏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心脏体格检查操作方法:
1.准备工作:检查者需要洗手并戴上手套,将患者告知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2.体位:患者通常处于卧位或左侧卧位,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听诊心脏区域。
3.观察外貌:检查者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肢体水肿等来初步判断心脏状况。
4.触诊:检查者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心脏区域,包括胸骨左缘第2-5肋间的区域,以检查是否有心脏搏动异常、心包积液等情况。
5.听诊:检查者用听诊器仔细听诊心脏区域,包括主动脉瓣区、肺动脉瓣区、三尖瓣区和二尖瓣区,以评估心脏瓣膜功能和心脏杂音情况。
6.测量心脏尺寸:检查者可以使用心尖搏动位置测量心脏的最大搏动位移,以初步评估心脏大小。
7.观察颈静脉:检查者可以观察患者颈部的颈静脉充盈情况,以判断右心功能。
8.进行其他相关检查:根据需要,检查者可能会进行其他相关检查,例如测量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全面评估心脏状况。
9.记录和分析:检查者需要记录所观察和听到的异常情况,并将其与正常值进行对比,然后根据结果分析患者的心脏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体格检查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培训才能进行,操作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和耐心,以确保准确评估心脏状况。
同时,患者在接受心脏体格检查前要保持放松和舒适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触诊
心脏触诊除可进一步确定视诊检查发现的心尖搏动位置和心前区异常搏动的结果外,尚
可发现心脏病特有的震颤及心包摩擦感。与视诊同时进行,能起互补效果。
触诊方法是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
侧(小鱼际)或示指和中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图2-5-25a,b)。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触诊除可进一步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外,尚可判断心尖或心前区的抬举性搏动。心尖区
抬举性搏动是指心尖区徐缓、有力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与
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增大,为左室肥厚的体征。而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搏动是右心
室肥厚的可靠指征。对视诊所发现的心前区其他异常搏动也可运用触诊进一步确定或鉴别。
另外,心尖搏动的触诊对于复杂的心律失常患者结合听诊以确定第一、第二心音或收缩期、
舒张期也有重要价值。
(二)震颤
震颤(thrill)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
称猫喘。震颤的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
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发现震颤后应首先确定部位及来源(瓣膜、
大血管或间隔缺损),其次确定其处于心动周期中的时相(收缩期、舒张期或连续性),最后分
析其临床意义。
在一般情况下,震颤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病或狭窄性瓣膜病变,而瓣膜关闭不全时,
则较少有震颤,仅在房室瓣重度关闭不全时可触及震颤。除右心(三尖瓣及肺动脉瓣)所产生
的震颤外,震颤在深呼气后较易触及。临床上凡触及震颤均可认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触
诊有震颤者,多数也可所到响亮的杂音。但是,通常触诊对低频振动较敏感,而听诊对高频
振动较敏感,对于某些低音调的舒张期杂音(如二尖瓣狭窄),可能该杂音不响亮或几乎听不
到,听诊不够敏感,但触诊时仍可觉察到震颤,需引起注意。兹将不同部位与时相震颤的常
见相关病变列于表2-5-10。
表2-5-10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 时相 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2肋间 收缩期 主动脉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 收缩期 肺动脉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收缩期 室间隔缺损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连续性 动脉导管未闭
心尖区 舒张期 二尖瓣狭窄
心尖区 收缩期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心包摩擦感
可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多呈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摩擦感,以
收缩期、前倾体位和呼气末(使心脏靠近胸壁)更为明显。心包摩擦感是由于急性心包炎时心
包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的振动传至胸壁所致。随
渗液的增多,使心包脏层与壁层分离,摩擦感则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