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合集下载

校政企合作方案

校政企合作方案
会设理事长(由卫生局担任),副理事长(学校、医院、企业代表担
任),理事由三方相关领导和部门领导担任。每届任期五年。理事长、
副理事长由学校与卫生局共同提名,由理事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理事会负责制定和审议合作办学战略规划;负责制定和审议合
作项目规划;负责审批下级委员会制定的相关制度;负责对下级委
员会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负责协调卫生局、学校、医院、医药
2.学校创新校政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需要
(1)学校在“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中明
确提出,创建校政企合作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事会,创新校政企合作办学体制机
制。
(2)目前学校在校院(企)合作办学体制中,缺少政府参与;
随着校院(企)深度合作项目的开展,校院(企)合作相关机制需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的原则与80余所医院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能满足2000多学
生的顶岗实习。
2.存在的问题
(1)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合作的层次较浅;
(2)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引导、鼓励和扶持缺乏有效的措施保障;
(3)校政企合作协调的机制不够完善等。
(三)建设目标
充分运用国家、重庆市大力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结合学校办
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专兼结合的督导委员会,负责对合作办学的过程、
成果等各方面进行督查、指导;负责对合作形式进行评价和考核;
负责对项目进展进行检查和评价。
2.完善制度建设,构建“五共”合作办学机制
实现“资源共建、过程共管”建立运行机制;实现“人才共育”
建立保障机制。其内容如下:
(1)运行机制
1)校政企合作办学战略协议。
(医卫职教集团、医药职教集团)、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相互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合作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活动。

校企合作的建设是推动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明确责任主体。

学校与企业作为合作的主体,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学校要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安排专人负责校企合作的协调与推进工作。

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岗位,并与学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

责任主体的明确可以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和资源。

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网站或平台、举办校企合作交流会等形式,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沟通,增强双方合作的互信和合作意愿。

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可以提高双方的合作效率,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三,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建立合作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

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如产教融合、科技合作、创新创业等。

校企合作合同和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并规范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合作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合作效率,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激励机制的支持。

学校与企业合作需要双方都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利益和回报。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形式获取经费支持和技术支持。

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取更好的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

激励机制的建设可以增强双方的合作热情,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第五,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培养合作人才。

学校与企业合作需要有专门的合作人才来推动和管理。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选拔等方式,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校企合作工作。

企业也可以通过培训和选拔,选拔合适的人员来参与校企合作。

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方案

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方案

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以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等文件精神,学校继续坚持国有公办行业管理的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和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等单位共同参与的理事会体制的职业教育集团管理模式,构建校院合作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进一步促进校院(企)深度合作,实现多元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质改革。

一是简政放权,促进学校管理重心下移。

扩大系部自主权,强化系部办学的主体地位,逐渐形成系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良性机制。

二是激发活力,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稳步推行定编定岗工作,建立岗位分类分层管理模式和动态以调整机制,岗位与业绩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及绩效工资运行机制。

三是促进学生发展,实行学分制改革。

制定适应学分制改革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形成按学年注册、按学分选课、按学分毕业的管理模式。

一、建设基础(一)建设背景按照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部署,依据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院校主体、企业参与、科研推进”的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完善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在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就业共担、教学研基地建设、订单培养、专升本对口贯通、国际交流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构健“政行校院(企)多方参与,多元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经验与特色1.校院(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不断深化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国家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联合政府机构、行业、医院、制药企业、科研机构、医学院校、国外医疗单位等300余家单位,于2013————2017年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和“山东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政、行、企、科研机构、中高职及本科院校等多元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的突破。

通过完善校院(企)合作理事会制度,使成员单位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学校与企业合作与校企联动机制建设方案

学校与企业合作与校企联动机制建设方案

学校与企业合作与校企联动机制建设方案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它不仅是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人才与促进产学融合的有效途径。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联动的机制,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设立一个合作委员会,由学校和企业高层领导共同组成。

该委员会旨在加强沟通与协调,明确双方合作的目标和方向,落实合作计划,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委员会每年召开几次会议,进行全面的工作汇报与研讨。

二、制定合作协议学校与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

合作协议可以包括实习就业安排、人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合作等内容。

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的范围和目标,有助于双方更好地发展合作关系。

三、开展实习就业项目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就业项目。

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期间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项目选拔和培养人才,为自身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四、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探索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

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有助于学校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促进产学融合,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五、推进产学研结合学校与企业可以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通过学校的科研力量和企业的资源实力,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共建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方式,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产业化。

六、组织校企交流活动学校与企业可以定期组织校企交流活动,增加双方的了解与合作机会。

可以举办企业招聘会、技术讲座、企业参观等活动,使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企业也可以宣传自身品牌和文化。

七、设立校友企业联盟学校可以与校友企业建立联盟,通过校友企业资源的整合,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基地。

校友企业联盟有助于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八、加强教师企业交流学校可以鼓励教师与企业进行交流,参与企业实践项目、参访企业、担任企业顾问等。

《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指的是在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中,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而建立的一套合作机制和运作模式。

这种机制建设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机构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组织机构,确保校企合作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

2.合作协议签订: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目标等。

3.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利用企业资源,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验。

5.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6.学生管理与就业指导:建立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同时,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7.合作项目研发:鼓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8.校企文化交流:通过举办企业文化讲座、校园招聘会等活动,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流融合。

9.质量保障与评估:建立校企合作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10.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为校企合作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校和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通过这些机制的建设和实施,校企合作可以更加深入和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企业发展,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共赢。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以济南职业学院为例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以济南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 、本科衔接专业 。 ( 四 )订单培 养 ,内涵 日趋扩 大
合 作。成 立首席技 师工 作室 、名师 工作 室 ,引领 教 师 队伍建 设 ;成立 教师发 展 中心 ,突 出教师 培训 个 性化 ;实施 校 内 “ 特聘 讲师 ”制 度 ,解 决年 轻教师 职 称评聘 问题 ;实施 “ 三级辅 导 员竞聘 ”制度 ,解 决 了辅导 员晋升之 困。
多方 介入 ” 紧 密型 校 企 合 作 体 制 机 制 建设 为例 ,对 校 企 合 作 体 制 机 制 的 创 新 进 行 了探 讨 和 思 考 。
关键 词 :校企合作 ;高职 院校 ;办学体制 中图分类号 :G5 2 2 .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4 2 7 0 ( 2 0 1 5 ) 0 5 — 0 0 1 3 — 0 2

职业 学院 、烟 台职业 学院 、山东职 业学院 、东营职 业学 院 、山东 畜牧兽 医职业 学院 、青岛港湾 职业技
术学 院等 7 所骨 干建 设院校 自愿组 成了非 营利性 、

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举措
非法人 的 高职院校 “ 七校联 盟 ”。构 建了 山东省 国
家骨 干高职 院校交 流与合作 平 台,实现 地域 和空 问 优势互补 , 起到连接政府 、 学 校与社会 的桥 梁作 用。 2 0 1 4 年 9月 ,我院加入 山东 省经 信委 “ 山东省校 企 合作指导 委员会 ” ,与全省 1 1 8 9家企业 、院校 、科 研 院所 、行办 ( 协会 ) 等之 间搭 建集 人才 培 养 、实 习实 训 、技术 协作 创新 、互动 交流 与合作 等工作 。
2 0 1 5年第 5 期 《 总第 1 1 2期 )
济 南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摘要:以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为例,分析了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文章提出了依托职教集团,整合校企、校际优势资源,建立专门从事校企合作管理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以及建立校二级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制度等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举措。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理事会二级管理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院校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2009年《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企业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实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

校企合作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上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不乏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

本文以辽宁省葫芦岛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通过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已与50多家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在充分享受校企合作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如下问题,使之难以向纵深推进:1.缺乏合理运行的保障机制。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在教育事业中选择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进程,但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进程中,依然缺乏一个合理运行的保障机制。

2.缺乏必要的激励政策。

目前,在校企合作制度化进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政策,致使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校企合作的顺利进展。

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政 行校企 合作 办学 体制机制 创新
“ 政行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是一种政府、行业 、学校和企业 四方 ①务 本 性 原 则 ・ 联动的合作办学模式 ,是实 现合作办学 、共 同培养人 才、合作研 发 、 “ 政行企校” 四方合作机制 的构建 不能脱离其 根本 目的 ,即为 了 共享资源 、人员交流 、信息互 通 和共 同发展 的一 种有 效 模式 。教 育 促 进 “ 政 行 企 校 ” 四 方 的共 同发 展 ,不 能 偏 重 于 某 一 方 ,如 学校 的发 部 、财政部提出 :“ 地方政府 与行业企业 共建高职 院校 ,探索建 立高 展或企业 的发展 。机制的建立使行业企业在与学校合作 的过程中 ,自 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 ,形 成人才共育 、过程共管 、成果共享 、责任 身也得 到发展,企业发展增加了人才的需求量 、促进 了区域 经济的繁 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 娄底职业 技术学 院以 国家 骨干高 荣 ,政府 的税 收也得到 了提高 ,从而形成一个 良性 的 自我适 应和调节 职院校建设为契机 ,组建了 “ 娄底 职业 教育集 团” ,创新 了 “ 政 行校 的 过 程 。 企 ” 四方联动的合作办学体 制机制 ,促进 了校企间的 “ 合作办学 、合 ②可持续发展原则 作 育人 、合作就业 、合作研 发、合作发展 ” ,实现了多方共赢 。 机制 的建立要注重政行企校四方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 。不 能通过牺 1 .高等职业教育 “ 政行校企”合作 办学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牲某一方 的利益来换取另一方的利益 ,要掌握好一个 度的问题 ,如果 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政行校企 ” 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的研 牺牲了某一方 的利益 ,机制的运行将 缺乏持续发展 的动力 ,即使建立 究和实践起步较晚 ,高职院校与教育行政主管部 门积极性 高 ,关注较 起 来 也很 难 坚 持 。 多 ,而企业主动参与的 比较少 ,职业 教育仍 以学校教育 为主 ,校企合 ③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 作仍处于浅层次水平 ,学校与生产企业之 间还存在较大鸿 沟。主要体 要求政行企校 四方机制建立的时候要有一个预期 ,即对 未来 的科 现在 : 学的预见性。如果预期工作没有做好 ,当外部环境发 生变化时 ,机制 ( 1 )地方政府 和主管部 门的认识和角色定 位不明 , 校企合作缺乏 的运行将会 陷入 困境 。机制的构建又是 一项长期 的工 作,也有不断创 政府引导和制度保 障 ,职业 教育 的法律 法规 中指令 性条 款较 少。 同 新 的 过程 ,社 会 环 境 不 断 发 展 ,人 的认 识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机 制 也 要 随 时,缺乏政策激励 ,政府在政策支持、经 费资助 、宏观协 调和质量认 时 作 出 相 应 的调 整 J 。 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 3 )牵头组建 “ 娄底职业教育集团” ( 2)企业 与学校 价值取 向不一致 ,利润最大化 、提高经济效益是 为使校企合作 深入开展 ,学院于 2 0 1 1 年l 1月牵 头组建 了包括 2 9 其 根 本 目的 ;而 学 校 的 主 要 目的 是 培 养社 会 需 要 的人 才 ,追 求 人 才 培 家行业企业 、科研 院所 、职业院校在 内的 “ 娄底 职业教 育集团 ” 。集 养质量和办学的社会效益 。双方在合作动机 和合作利益 的追求上存在 团成立后 ,依托 产业 ,联合企业 ,加强学校 与企业 、 学 校与学校 、学 较大差距 ,导致校企合作办学出现 “ 学校一方热 、企业一方冷” 的现 校与地方政府的联 系,整合 教育 资源 ,实 现资 源共 享。按 照平 等 自 象 ,校 企 合 作 难 以 深 入 。 愿 、互惠互 利、共 同发展 的原则 ,继 续 发展 和扩 大集 团理事 成 员单 ( 3 )学校缺乏主动服务 意识 ,服务企业的能力弱 ,企业缺少合作 位 。先后在我院召开了集 团第一届 、第二届 理事大 会 ,新增企业成员 育人 的责任感 ,校企 普遍 缺乏源 动力 ,导致校 企合 作难 以达 到高水 单位 6家 ,日前该集 团成员单位 3 2家 。 平 、深 层 次 。 按照高等职业 教育 的 实践性” 、“ 职业性 “ 和”开放性” 特点 , ( 4)没有有效 发挥行 业指 导作用 ,行业 及行业 协会 等在合 作办 职教集团和企业 在各方 面开展 了全方位的合作 。在省教育厅 和省煤炭 学 、育 人及专业建设 中的指导地位不突出。 行业协会的关心 、帮助 和支持下 ,在集团理事会 的领 导下 ,在全体理 由于这些 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校企之 间始终 难以真正形成 事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 娄底职业教育集 团” 积极主动 与企业 、行业 良胜互动 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 进 而制约 了高等 职业教育工学 沟通 ,实现职业 资格和培训考核鉴定以及实训 室、实训基 地等短缺资 结合人才培养 目标 的实现 。 源 的共享 ,成员企业为成员校学生实习 、实训及双 师素质教师培训提 2 .“ 政行企校” 四方联 动机制 的创新 供支持 ,建立新 型的校企 合作实训基 地 ,在企业生 产允许 的情况下 , 然而 ,要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 不容易 ,很多学校 成员企业尽可能为成员 院校提供学生实习岗位和专业 教师社会实践 岗 已经作 了不懈 的努力 ,但始终摆脱不 了 “ 学校热 、企业冷 ” 的局 面, 位 ,成员企业及时向成员 院校反馈毕业生的需求信 息 ,配合院校做好 多数校企合作仍停 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 供、员工培训 的层 毕业生就业工作 ,成员 院校为 成员 企业提 供企业 文化 宣传 、员 工培 面上 。从根本上来讲 ,学校和企业是相互平等的单 位 ,如果单靠学校 训 、人力资源及科研开发支持 。 努力是不可能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是关系 国家技 3 .“ 政行校企” 四方联动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成效 能型人 才培养 的一个社会公共命题 ,并非仅仅是一个教育命题 ,应将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骨 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 ,创新 ”政 行 其放在更高 的国家 战略、国家制度层面上去审视 和完善 。因此 ,必须 校企” 四方联动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合作育人新 途 建立起一个政府 、行业 、企业 、学校四方联动的长效机制 ,即 “ 政行 径 ,培养 了大批高技能技 术型人 才,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 企校 ” 四方联动机制 ,才有可能使这一问题得 到根本 的解决 。 ( 1 )合作育人途径 明显增多 在 “ 娄底 职业 教育 集 团”推 动下 ,校 企共建 了 4个 “ 校 中厂 ” ( 1 )建立 “ 政 行企 校 ” 四方 联 动 机 制 的 必 要性 机制是事 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是 以一 标 准化生产基地 、3个 “ 厂 中校”教学 基地 、5个 “ 教师工作站”,3 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 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 ,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 个 “ 企业技师工作站 ” 。在 “ 校中厂” 、“ 厂中校”基地完成学生 的专 用。按机制运 作的形式划分 , 可将机制分为三种 :一是行政计划式 的 业教学和顶 岗实 习等 ,在 “ 教师工作站 ” 、“ 企业技 师工作站 ” 实现 运行机制 ,即以计划 、 行政 的手段把各个部分统一起来 ;二是指导 式 学 院教师 的企业锻炼 、企业技师的教学能力培养 、共享人力 资源 、共 的运 行机制 ,即以指导 的方式去协调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是 监 同培养人才等 。 督式的运行机制 ,即以监督式 的方式去协调各部分之间 的关 系。机 制 2 0 1 3年 ,企业技术 骨干 进驻技 师工 作站完 成专 业教 学 2 9 3 1 8学 建立的载体 ,一靠体 制,二靠制度 。也就是说 ,通过建立适 当的体 制 时 ,共接纳学生实习实训 1 9 1 0 0 8人时 。校企 共建 了校企合 作信息 管 和制度 ,可以形成 相应的机 制;同理 ,通过改革体制和制度 ,可 以达 理 平台 , 搭建 “ 双线 管理 、多元 评价” 的校 企合作 教学质 量保 障体 到 转 换 机 制 的 目的 。 系, 保 障校企合作教学质量 ,全面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 。 政行企校四方 联动机制 正是 为了协调政府 、��

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

政策保障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学校与 企业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 ,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
资金保障
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为合作 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
人才保障
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 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共同培养适 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校 企合作提供人才保障。
技术保障
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技术优势 ,共同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技 术难题,为合作项目的实施提供 技术支持。
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的案例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校企合作 模式,这种合作方式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的案例也有很多,比如腾讯和 中山大学共建的“腾讯-中山大学互联网大数据实验室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人才 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
成多元化的合作格局。
深度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推动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
03
校企合作将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产
业升级和社会进步。
02
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建设
制定合作规划与计划
01
02
03
明确合作目标
制定具体的合作规划,明 确合作的目标、任务、重 点领域和预期成果。
建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由学校和企业领导组成,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校企合作各项工 作。
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
由学校和企业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校企合作计划,跟 进合作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与协作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共同 推进校企合作工作。

基于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架构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架构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为支 持河 源 职业 技 术学 院的 内涵 建设 ,河 源 市 政 府 办公 室 先后 两 次 发 文 ( 河政 办 发 [ 2 0 1 0 】7 7号
和8 0号 ) ,引导 和鼓 励 地方 行 业企 业 积极 参 与 学 校 建 设 和 发 展 ,形 成 了 由政 府 有 关 部 门 、行 业 组 织 、
项 经 费并 纳 入 年度 财务 预 算 ,制 定 了校 企 合 作项 目 经 费管 理 和使 用办 法 ,保 证 了专 项 经 费用 于 外 聘企 业 专 家 、订 单 培养 、科 技 项 目攻 关 和科 技 成 果转 化
“ 校 外 实 习 实训 基 地 管 理 办法 ” 等校 企 合 作 管理 制 度 ,规 范 了校 企合 作 工作 要 求 。安 排 了校 企 合 作专
务 等方 面 的优势 ,不 断提 高人 才 培养 质 量 与 办学 水 平 、社 会 服 务能 力 ,提升 学校 的办 学活 力 ,为 当地 经 济社 会 发 展提 供 人才 和智 力 支 撑 ,为 高 职 院校 的 校企 合 作办 学体 制机 制改 革提供 示 范 。 ( 二 )目标 。 第 一 ,创 新 校 企 合 作 办 学 体 制 。坚 持 开 放 办 学 ,构建 校 企合 作 办学 理 事会 、二级 学 院 校 企合 作 委 员会 和 专业 建 设 指导 委 员会 三 级校 企 合 作组 织 架 构 ,整合 “ 政 、企 、行 、校 ”各 方 资源 ,形成 “ 政 府 主导 、学校 主 体 、行 业 指导 、校企 共 建 ” 的充 满 活力 的校企合 作 办学体 制 。
企 业 、学 校 多 方 联 动 ,共 同合 作 办 学 的工 作 机 制 。
在 政 府 主导 下 ,行 业 、企 业 、学 校 根据 区域 经济 社 会 发 展 的需 求 ,以产业 定 专业 ,共 同制 定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共 同参 与人 才培 养 过程 ,初 步做 到 了合 作 育 人 ,共 享 共赢 。为 确保 校 企合 作 的顺 利 进行 ,学 校 成 立 了校 企 合作 组 织机 构 ,建 立 了校 级 ( 校企 合 作 工 作 指导 委 员会 ) 、二 级 学 院 ( 校企 合 作工 作 小组 ) 及 专业 ( 专 业建 设 指导 委 员会 )分级 管 理 、分 级 负 责 的校企 合 作 管理 体制 机 制 ,为校 企合 作 的 健康 发 展 奠定 了基 础 。

高职院校“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 G 7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5 7 2 7 ( 2 0 1 4 ) 0 2 — 0 0 0 5 — 0 4
“ 政 行校 企 ” 深度 合 作 办学 是 一 种 政府 、 行业 、 学 校 和 企 业 四方 联 动 的合 作 办 学模 式 .是 实 现 合作 办 学、 共 同培养 人 才 、 合 作研 发 、 共 享 资源 、 人员 交 流 、 信
职 院校 深度 校 企合作 体制 机制 创新研 究” ( 项 目编 号 : D J Z Wl 1 0 4 5 ) ;江 苏省 高等教 育教 学改 革研 究课
题“ 基 于实训基 地 的高职 院校 校企合 作 体制机 制 创新研 究” ( 项 目编 号 : 2 0 1 1 J S J G 3 3 6 )
作者 简介 :  ̄
( 1 9 7 8 -) , 男, 湖 南江永人 , 硕士, 江 苏畜牧兽 医职 业技 术 学 院讲 师 , 研 究 方 向为 高职教 育 教 育部 高职 高专动 物 生产 类专 业教 学指 导委 员会教 育教 学改革研 究项 目2 0 1 1年度 立项 课题 “ 农业高
息 互通 和共 同发 展 的一 种有 效模 式 。教 育部 、 财 政部
水平 . 学 校 与生产 企 业之 间还 存在 较 大鸿 沟 。主要 体
现在 :

是 地方 政 府 和 主 管部 门 的认 识 和 角色 定 位 不
明. 校 企 合 作 缺乏 政 府 引 导 和制 度保 障 , 职业 教 育 的 法律 法规 中指 令性 条款 较少 。 同时, 缺乏 政策 激励 , 政
/ … …… 省 … … …。
泰 州市 政府 泰 州市农 委 / / . . . .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也进入了新的时期。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是当前教育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式传统等。

因此,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并推进教育发展的关键。

首先,需要深化教育,打破教育行政化束缚,推行校长和教师的职务任免制度,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其次,要加强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实施绩效评估制度,促进学校内部竞争和外部评价的有效结合,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此外,还应加强多元评价的推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要加强教育投入和管理,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优化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推动教育设施和师资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为了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具体举措。

首先,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鼓励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

其次,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最后,要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制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是教育的重要方面。

通过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校企合作制度的建设,可以推动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推进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

办学模式创新建设方案

办学模式创新建设方案

办学模式创新建设方案一、政校行企联手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1.组建职教集团,践行理事会管理体制牵头组建由政府主导,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参与的职教集团,探索与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集团成员签订协议合同,采取理事会制,理事会是职教集团最高决策机构,也是学院层面校企合作的主要组织。

理事会下设秘书处,明确职教集团内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与功能,在主要合作企业设立专业教师企业工作站。

建立政策保障机制、互惠互利动力机制、合理激励机制、资源共享交流机制、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形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与职教集团内部有序的运行机制,实现校企融合、资源集成、工学交替、产学结合,实现集团成员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品牌共创,互利共赢。

职教集团成员间有效协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交融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联盟,成为平等合作、互惠共赢的办学联合体、产教结合体和利益共同体,集团加盟企业达到120家。

2.共建3个合作学院,搭建合作发展平台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3个专业群为主,联合广铁集团及各站段、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企业,共建3个合作学院。

校企双方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制定章程,明确双方在办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责权利。

建立企业主动参与学院人才培养、企业深入学院教学与科研领域、校企双方受益的动力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保障机制,形成多形式并存,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合作办学模式。

2023年,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及专业群与广州供电段等企业共建电气化合作学院;2024年,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为主的轨道交通车辆驾驶与检修类专业群、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主的轨道交通车辆运营管理类专业群,与地铁集团、深圳地铁等多家企业合作分别共建机车司机学院、现代运输学院,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导、以订单培养为主体、多方参与的多元主体合作办学模式。

二、动态优化专业结构,重点打造 4大专业群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继续做优轨道交通类专业,做强先进制造类专业,做精电子信息类专业,做实现代服务类专业,动态调整与优化现有专业结构,形成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特色的专业群。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

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

“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

“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摘要]文章梳理了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现状,提出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建立第三方牵头的校企合作协调、监督和评价机制,建立各级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并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高职院校放眼世界上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无论是德国、美国,还是日本、澳大利亚,不管他们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办学模式,但基本方法和路径都是一致的,即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的开展和创新,并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积极调动和发挥行业、企业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产学脱节的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但总体而言,我国高职院校面向市场办学、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紧密度不够,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制约着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现状1.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长,校企合作教育还处在探索过程中,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制定了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德国的《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等,其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和地方还有配套的实施办法,为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和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而在我国,目前有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上还处在真空状态,更没有配套的政策措施,校企合作还处于一种自发和应付的状态,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的指引和约束,尽管有《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但并没有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责任,校企合作怎么管理、谁来管理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校企合作所涉及的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等多个方面的关系还没有理顺,目前校企合作主要是学校和企业互动,行业组织、政府基本不参与校企合作,这样的校企合作是一时的、不可能深入的。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

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的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基本保障,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都在积极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

文章结合目前我院电子信息分院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目前农业高职类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多数内容局限于按企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

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定岗实习协议。

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理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职业教育仍以学校教育为主,校企联合办学尚处于浅层次水平,学校与生产企业之间还有较大的鸿沟。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距离企业实际需要还存在差距,课堂教学不能反映一线生产的实际状况,实践教学不能保证,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不能合拍。

当前校企合作多数是学院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没有从深层次考虑到这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

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行为短期,学校偏重利益,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

1、农业高职类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制约因素1.1 国家的政策与指导因素国际上校企合作模式典型的当属日本和德国。

这两个国家之所以校企合作能够长盛不衰,效果明显,主要应归功于国家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校企结合的框架。

反过来看,我国在这方面主要依靠《职业教育法》。

制度环境的不完善,强制性惩罚措施和引导性鼓励措施同时缺乏,要建立起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稳定机制根本就无从谈起。

职业院校与企业能否很好的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而法律法规保障是其最重要的保障因素。

邯山区职教中心畜牧专业校企合作方案

邯山区职教中心畜牧专业校企合作方案

邯山区职教中心畜牧专业校企合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方向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示范专业的基础上,努力将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成办学思想先进、教学质量高、工学结合紧密、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品牌专业。

二、合作目的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同特点,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的一种培养模式。

正确认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有助于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和进一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

三、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校企合作应重点从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入手,统一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标准,将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融入学生社会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中。

通过校企合作突出培养学生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社会适应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将这种校企对接后的社会能力贯穿于学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

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

培养学生具备“职业人”、“社会人”的良好行为规范。

2、坚持专业建设,注重使学生的专业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些专业知识的更新要更具有导向作用。

因此,职业学校必须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岗位的需求调控和优化专业结构。

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过剩专业,企业全程参与。

3、坚持课程体系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最优化结合。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共同开发专业职业能力体系标准。

即专业职业能力理论知识标准和专业职业能力职业技能标准、专业职业能力理论知识相关课程体系和专业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实践课程体系、理论知识考核标准和职业能力考核标准、理论知识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校企合作专项资金

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校企合作专项资金

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校企合作专项资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专项资金的管理,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与环境,促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校企合作机制制度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安排专款,作为校企合作的专项经费。

为加强对校企合作专项经费的规范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行业企业投入资金及集团自筹资金。

主要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第三条校企合作专项资金由集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实行统一规划、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规范实施。

任何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私自挪用、挤占、截留。

第四条集团理事会对专项资金的投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排等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建设任务的完成。

第二章校企合作专项资金使用方向第五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经费用于集团校企合作理事会体制建设,区域合作委员会建设,校中厂、厂中校、企业专家工作站、教师工作站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第六条校企合作机制制度建设的经费用于动力机制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制度建设,保障机制制度建设,评价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所发生的费用,并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

第三章校企合作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第七条校企合作专项资金使用规定如下:1.调研开发费:主要用于调研交通费、研讨费、专家咨询费、评审费、论证费、购买资料、材料印制等项目开发建设所发生的费用;2 .会议费:主要用于参加理事会及相关会议的会务费、资料费等所发生的费用;3 .资料购置费:用于购买相关资料、书籍、参考教材等费用;4 .印刷出版费:用于材料印刷、制作、出版等费用;5 .运行管理费:主要用于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运行管理和监督检查所发生的相关支出。

第四章校企合作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监督第八条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挪作它用。

如发现有截留、挤占或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以及因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浪费、资产毁损、效益低下的,将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出处理,情节严重者,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一、建设基础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依靠行业,服务社会,育才树人,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

(一)建立了“院、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体制1.学校内部建立了三级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建立了院、系及专业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机制,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理事会、系校企合作办公室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三级组织机构。

2.制定了一系列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先后制定了《学院产学合作管理办法》、《校企联谊会议制度》、《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暂行规定》、《关于依托行业和企业加强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专业建设理事会工作章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产学研结合工作考核办法》等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规范了校企合作相关质量标准和工作要求。

3.合理运用校企合作专项经费近三年,学校到账订单、定向合作培养资金1100万元并纳入年度财务预算管理,建立了校企合作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确保专项资金用于订单培养、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校企合作工作中的奖励,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初步形成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1.建立了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机制政府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

省级相关税收、工伤保险政策,市级相关政策学院规范校企合作的文件。

制定了规范校企合作管理的文件、协议文本等,指导学校与合作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规范合作行为,保证了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

强化了统筹校企合作的功能。

牵头成立了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了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

秦皇岛市教育局、市人保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科委、市发改委等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规划,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搭建了学院与知名企业合作对接的平台。

2.建立了市场导向的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初步建立了优秀人才输送机制。

深化“三对接一贯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任务引领型课程改革,完善“练岗、轮岗、顶岗”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创新竞赛活动,培养“零对接”的优秀人才,增强企业参与合作的吸引力。

初步建立了技术服务体系。

成立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和产学研创新团队,加强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能力与意识培养,形成了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推广、调整优化工艺结构等技术服务方式。

建立了以服务企业促发展的联动机制。

一是联合知名企业,举办企业产品技术、企业文化专题讲座;二是与企业联合举办企业冠名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三是在社会实践中增设企业产品营销内容,为企业赢取直接利益;四是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展示企业相关信息和合作业绩,扩大企业影响;五是学校有限购买合作单位的产品,优先安排合作单位的工程项目,为企业增加直接利益。

3.建立互惠共赢的校企共担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了校企合作的课程与教材开发团队。

依托神龙公司、秦皇岛轴承、旺前集团、东芝公司、正大公司、秦皇岛市中心医院、秦皇岛市一医院、中医院等大型企事业单位,组建课程和教材开发团队,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制定课程标准。

建立了校企双向兼职制度。

学校有组织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企业兼职,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与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营销策划,为企业创造直接价值和经济利益;学校有计划聘请企业领军人物和技术能手担任系(院)管理干部和实践教师共同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并从经费、培训、管理、服务等方面建立有效机制,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

实施了校企双向培训计划。

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主动为企业员工和中层干部开展技术、知识水平和素质提升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践锻炼和技术培训,提升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实践能力。

开展了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

利用学校拥有的学生人力资源,企业拥有的技术及设备资源,实施有效结合,在企业地域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灵活开展了人才订单培养。

实施订单培养,学校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制定工作教学计划,为企业需求人才“量身”,完成培养的学生随后进入相应企业实现就业。

(三)构建了“四级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紧密依托秦皇岛市支柱产业,全面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初步建立起“政府推动、行业对接、校企融合、项目嵌入”的四级校企合作模式。

在不同层次上均有成功的范例。

(四)校企合作取得较好成效先后吸引企业投资、政府专项扶持资金等2000余万元,与首钢、哈动力、天威集团、富士康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教学实训基地项目、推订单式培养;与万豪动漫集团、秦皇岛市龙腾集团等企业或行业组织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实行产学结合,师生共训。

建立了 xxx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二、建设目标(一)以合作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以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市、学院、系三级开放式、立体化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和保障体系。

(二)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政行企校”责权利,推进政府加大办学的支持力度,促进行业企业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学校和教师积极参加的合作环境,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

(三)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建设,推动政府落实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联合行业制政行企校协作管理制度,创新学校人事分配与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合作、市场调控、校企互动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运行机制,保障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

(四)发挥三级理事会作用,搭建“产教合作、创新创业、合作教学管理平台”三类平台,以数控技术、物流管理、酒店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4个专业实体化建设为重点,将其建成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点和社会服务的窗口。

引领地方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发展,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需要。

校企合作项目进展情况报告 学校配套政策和 经费落实情况调研 分类召开工作研讨会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系部启动合作计划 相关政策跟进内部机制 工作流程 条例 多元参与制度政策工作章程 企业财税政策 实习安全政策 实习保险政策 实习补助政策 兼职教师政策 行业鼓励政策 广泛发动 政府指导 政策支持 合作办学 分层推进 深入宣传 协调政府政策专业试点系部专业建设理事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 学院合作办学理事报纸互联网 工作简报 电视内参记者团落到实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工作思路图三、建设内容(一)建立“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三级理事会办学体制1.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的“合作办学理事会”(1)科学构建理事会。

建立由市政府牵头、行业、企业、学校四方成员共同参加的“市级合作办学理事会”。

理事长由市长担任,分管副市长与学院院长任副理事长。

理事会设秘书处作为日常办事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基地建设与学生就业、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经费筹措等6个工作组,和6个行业(区域)院级校企合作理事会(即二级理事会),市政府秘书长任理事会秘书长,学院副院长任副秘书长。

三级理事会结构图见3图1-1-1。

理事会理事由市政府、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及工信局、旅游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代表,紧密型合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组成。

(2)明确合作办学理事会主要职责。

制订理事会章程及有关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责权利;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专题会议或合作论坛,通过理事会会议形成相关决议、制度、协议等;建立制度落实各自的工作任务,发挥理事会在政策推动、资源整合、规划指导、经费筹措、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决策、咨询、协调、监督和推动作用,扩大社会和行业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参与度;指导学院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引领行、校、企三方共同研究制定学院建设发展规划;推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为社会和行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6个工作组的主要职责是:——人才培养工作组:负责研究行业、产业事业发展规划,根据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指导学院制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和调整规划,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推进政府出台促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相关制度和措施。

——人力资源工作组:负责协调、落实校企之间兼职教师聘任、在职教师实践锻炼,规划“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兼职教师储备基地”建设等工作。

——基地建设与学生就业工作组:负责校内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人才需求信息、指导毕业生就业等工作。

——技术服务工作组:在科技攻关、技术研发与服务、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等方面负责校企之间的协调、规划、组织与实施。

——教育培训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社会与行业企业员工培训的具体实施等。

——经费筹措工作组:负责办学经费与项目经费的筹措与管理、检查与审计等。

(3)建立理事会内部运行机制。

在进一步明确理事会成员各利益主体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理事会成员选任制度》、《理事会会议与报告制度》、《理事会议事制度》、《理事会监督制度》、《理事会工作小组运行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基金会章程》等制度,确保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规范理事会的运行;强化合约意识与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执行力,重点规范信息共享、人员配备、工作机制、互派教师、接纳就业、合作研发等方面的行为;设立校企合作奖励基金,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制,制定考核标准与规则,落实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方案,把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作为各成员单位业绩考核的依据。

2.建立行业(区域)主导的6个院级校企合作理事会(或职业教育集团)(1)组建行业(区域)校企合作理事会。

由行业(区域)牵头,成立由行3图 1-1-1 合作办学理事会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工作组 人力资源工作组 基地建设与学生就业工作组 技术服务工作组 教育培训工作组 经费筹措工作组 物流行业校企合作理事会 旅游职教集团 装备制造业校企合作理事会 高新技术行业校企合作理事会 经济技术开发区校企合作理事会 北戴河新区校企合作理事会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理事会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理事会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理事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理事会 会业管理局、北戴河新区管委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行业协会、龙头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学校相关系等组成的行业(区域)4个行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工业和信息行业、物流行业、旅游与服务行业、高新技术产业)、2个区域校企合作理事会(北戴河新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即二级理事会),具体负责与专业大类(专业群)相关的合作事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