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认知过程(记忆)..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1.学生随手涂画有助其集中注意力学生听课时若在本子上乱涂乱画,教师通常会认为他们注意力不集中。
但是,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随手涂画可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杰姬·安德雷德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心理学家,她邀请40名成年男女参与实验,所获结果2月26日由英国《应用认知心理学》杂志刊载。
安德雷德让受试者听一段2分半钟模拟电话录音,内容单调乏味,涉及策划一场聚会。
录音提及参加和缺席聚会者的姓名、地点和一些不相关信息。
她让所有受试者听录音时写下参加聚会者的姓名,要求其中一半人同时在纸上随意涂画,对另一半人没有这项要求。
放音结束后,安德雷德发现,随意涂画的人所记姓名多于另一半人。
而且,他们大脑中平均记住的人名和地名比其他人多29%。
这些结果显示,随手涂画或许能让人记住更多细节,提高记忆效率。
安德雷德认为,人们之所以能边涂画边记住更多信息,首先是因为随手涂画简单得不用动脑,丝毫不影响大脑完成主要任务;另外,随手涂画能让人避免走神,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她说:“人们做一项枯燥工作时,如听单调的电话录音,注意力可能开小差,影响工作效率。
随手涂鸦之类简单方法既不会影响主要工作,又足以让人不再走神。
”她认为,学生在课堂上随手涂画是好事。
如果在涂画和开小差之间选择,前者更能让教师放心。
2.双耳分听实验和鸡尾酒会效应心理学家Cherry曾做过一个双耳分听的实验:他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任务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项目,但对非追随耳的项目则不能报告出任何东西;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从法文改为德文、英文或拉丁文,被试也觉察不到这种变化;即使把录制语文材料的磁带倒过来放,他们也不知道;不过,对非追随耳的刺激的一些物理特征,被试还是能够觉察的,他们能报告语音的变化以及男声换为女声等。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1.简述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观点,并将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异同进行比较。
(1)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观点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的。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但这种比较是在人脑与计算机的行为水平上的类比,而非其物质构成上的比较。
(2)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异同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相同之处: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一个智能系统,都具有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储存信息、复制信息、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的功能,同样,具有这些功能的系统一定会表现出智能的行为。
人脑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
感受器接受外界信息,效应器做出反应,记忆可以存储和提取各种信息,加工器则进行信息的各种处理活动,包括进行辨别、比较、整合信息等。
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不同之处:计算机对输入的信息,只能按照全或无的规律进行保存或处理,而人脑则可以对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计算机加工信息基本上不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而人脑的信息加工则要大量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计算机的操作要从具体指令发出,人脑则更多地从整体角度出发。
2.分别用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解释人的注意机制,并分别举实例来说明。
(1)过滤器模型过滤器模型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
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
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而其余的通道的信息则不能通过。
例如,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和某人谈话时,你对周围人们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
(2)衰减模型特瑞斯曼对过滤器模型进行改进,提出衰减模型。
第四章 认知过程——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二) 根据思维的过程是否被清晰的意识到,把思维分
为:
1、分析思维:主体能明确地意识到思维的过程并按一 定的程序进行的思维。如做几何证明题、科学研究等。 2、直觉思维:主体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却对某些问题,直接迅速地作出判断的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三)根据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方向性,可分为: 1、集中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根据一定的知
与文化有密切关系。
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的深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
2、概念的种类
(1)根据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① 日常概念:也叫前科学概念,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 中形成的概念。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的属性,而忽略了 本质属性。 如,把“鸟看成是会飞的动物”,“活的东西是能动的物 体”等。 ② 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 形成的概念。个人主要是通过书本或课堂学来的概念。其内涵是确切和 明确的。
识或事实以求某一问题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对于一个问题从多方面探
求答案的思维形式。从问题的多种角度着眼,搜寻各种
可能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它是创造力重要组成部分, 是主导成分。
二、思维的种类
(四)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分为: 1、习惯性思维(常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 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运用新颖的、独创的方法解决问 题的思维。科学的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包括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
2、概念的种类
(2)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 度,可分为: ① 具体概念:(concrete concept)按事物的外 在属性形成的概念。 ② 抽象概念:(abstract concept)按事物的内 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对感觉记忆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视觉和听觉这两方面,视觉和听 觉的感觉记忆被分别称为图像记忆(iconic memory)和声像记忆 (echoic memory)。
美国心理学家斯珀林(Sperling)证明了视觉感觉记忆 的存在。
整体报告法(whole report)和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 达尔文(Darwin)等人用类似于斯珀林(Sperling)的
第一节 记忆概述
沃和诺尔曼(Waugh & Norman)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模型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彼得森(Peterson,1959)等人的实验结果
第一节 记忆概述
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短时记忆存在的另一个实验证据:
沃和诺尔曼 (Waugh & Norman)也开展了短时记忆的研 究,他们用由16个数字组成的序列探索初级记忆中项目的记忆 特点。这些项目以每秒钟1个数字的速度呈现给被试。最后,给 出探测数字,它是序列中某一位置上曾出现过的数字。探测数 字出现时伴随有一个声音,此声音提示被试回忆数字序列中紧 跟在探测数字之后第一个出现的数字(目标数字)。例如,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二)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
1.情节记忆 是指接收和存储发生于个体特定时间的情节或事件, 以及有关该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2.语义记忆 是指运用语言进行的记忆,是一个人所掌握的相关字 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隐含的意义和所指的事物、它们彼此之间的联 系,以及有关公式、法则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等有组 织的知识。
CONTEXT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第三节 临床应用——遗忘症的评定与康复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感觉的含义
要点: ❖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 个别属性 ❖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知觉的含义
要点: ❖ 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 ❖ 整体反映 ❖ 不仅有赖于知觉对象,而且有赖于知觉的主体,具
有一定倾向性,受到主体已有知识经验和各种心理 特点如兴趣、需要、动机、情绪等等的影响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12-Dec-2020.12.12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2.1213:57:3812 December 202013:57
• 第一节 注意 • 第二节 感知觉 • 第三节 记忆 • 第四节 思维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主观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拟定目标计划并执行的意志行动
心理现象
个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三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角度
基于信息加工观点 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一个智能系统 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用信息加
2020 1:57:38 PM13:57:382020/12/12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2/
谢 谢 大 家 2020 1:57 PM12/12/2020 1:57 PM20.12.1220.12.12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2-Dec-2012 December 202020.12.12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认知过程_精品文档

认知过程1. 简介认知过程是指人类获取、处理和理解信息的心理过程。
它涵盖了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方面。
认知过程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思考和决策,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主要阶段和影响因素。
2. 认知过程的主要阶段2.1 知觉知觉是认知过程的首要阶段,它是指通过感官系统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
人类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知觉的过程涉及感知、选择、注视和识别等子过程。
2.2 注意注意是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特定刺激或任务上的能力。
注意力的分配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注意力可以是外向的,即集中在外部环境中的刺激上;也可以是内向的,即集中在内部思考和感受的过程中。
2.3 记忆记忆是指将之前获取的信息存储、保持并在需要时检索出来的能力。
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类型。
短时记忆是对信息的短暂存储,容量有限,需要通过加工、复述等方法将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则是对信息的永久存储,它对于学习、思考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2.4 思维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核心环节,它是指通过内部加工和组织信息来生成新的认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过程。
思维涉及概念形成、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技巧会对认知过程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3. 影响认知过程的因素3.1 遗传因素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与智力、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能力有关。
然而,遗传并不是唯一决定认知能力的因素,环境和经验同样对认知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3.2 环境因素环境对认知过程具有塑造和促进作用。
良好的环境刺激有助于提高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能力。
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认知过程产生差异性影响,例如,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认知过程的发展和表现。
3.3 外界刺激外界刺激对认知过程具有直接影响。
简述记忆的认知过程

简述记忆的认知过程
记忆是人类对经验和知识的存储和提取过程,它涉及多个认知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可供记忆系统处理的形式的过程。
在编码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注意和理解来接收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心理表征。
这些心理表征可以是图像、声音、语义或情感等形式,它们在记忆系统中被存储为记忆痕迹。
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长期保留在记忆系统中的过程。
存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信息的重要性、情感强度、重复暴露等因素。
信息可以存储在不同的记忆系统中,如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检索是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存储的信息的过程。
检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有意识的检索需要我们主动地回忆或识别存储的信息,而无意识的检索则是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自动进行的,例如在感知和运动控制中。
记忆的认知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编码的质量会影响存储的效果,而存储的效果又会影响检索的效率。
同时,记忆的认知过程也受到情绪、情境和注意力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记忆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信息的接收、处理、存储和提取等多个环节。
了解记忆的认知过程对于提高记忆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和促进认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第四章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05
思维
思维的定义
总结词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过程,它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认知活动。
详细描述
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反映,它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通过概念、判断和推 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过程,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帮助人们更 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情境。
听到一首歌。
记忆
个体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回忆 ,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思维
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关系 和规律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如
分析和推理。
语言
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和 表达思想的过程,是人类特有
的认知功能。
02
感知
感知的定义
感知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 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 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活动的总和。
认知的过程
信息获取
信息处理
信息储存
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 信息,如听觉、视觉、
触觉等。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分析和整合,形成有意
义的信息单元。
将处理后的信息储存于 大脑中,以便日后回忆
和应用。
信息应用
将储存的信息应用于实 际情境中,解决问题或
完成任务。
认知的功能
01
02
03
04
知觉
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属性 的直接反映,如看到一幅画或
记忆的种类
陈述性记忆
指对事实、事件、概念等信息 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
来表达。
非陈述性记忆
指对技能、习惯、直觉等非语 言信息的记忆,通常需要通过 实践和经验来获得。
情景记忆
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特定事件 或场景的记忆。
第四章记忆

环节
二、记忆的作用
1.记忆在个体生存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 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统一、发展的过程 2.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3.记忆是知觉、思维、创造的基础
• 记忆可以使你回忆过去, • 比如看过的电影,你的身份证号。 • 记忆还能使你每天的经验具有连贯性, • 例如:当你驾驶一辆汽车的时候,是记忆的
•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来自于感 觉记忆并对其进行操作、加工, 是正在操作的、活动的记忆, 只有当那些被加工、处理和编 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时 记忆中存储,否则就会遗忘
1.短时记忆是 信息在感觉记 忆之后的高一 级加工水平阶 段
• 具有以下基 本特点
• 第一,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 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 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 1分钟
• 感觉记忆好比是整个记忆系统的“接待室”, 从感官输入的所有信息都要在这里登记并进行 初步加工以后才能进入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
(二)短 时 记 忆
• 短时记忆是 指人脑中的 信息在一分 钟之内的加 工与编码的 记忆
• 与感觉记忆在功能上的区别是,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无意识的, 也是未经加工的感觉痕迹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 LTM: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深度的加工 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 日常生活中随时表现出的动作、技能、语言、 文字、态度、观念,以至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 等,均属长时记忆。
2.长时记忆的编码
• 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的容量与时 间,都是无限的。
1.什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觉记忆
• 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 存器或瞬时记忆
• 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 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 其映象的记忆
• 如:输入短信验证码
第四章 人类认知过程1

(三)增进记忆的方法
• • • • • • • 一、感觉记忆重在集中注意 1.减少分心刺激 2.使目的单纯化 二、短时记忆有四项原则 1.善用声码为先的原则 2.扩大组块与记忆广度 3.发挥运作记忆的特征(在短时记忆时限内集 中注意和思考) • 4. 及时复习后输入长时记忆
• 1.主要的感觉 • 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 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 (1)视觉:是可见光作用于视觉分析器 产生的。可见光为波长400-760毫微米的 电磁波。视觉中的色调、明度、饱和度由 光波的性质决定。
眼球的结构:
折光系统 感光系统
• 1)彩色与非彩色 • 所有颜色可以分为彩色和非彩色两大 类。非彩色包括黑色、白色以及介于两 者之间深浅不同的灰色。彩色是除了黑、 白、灰以外的所有颜色。 • 颜色有三种属性,即明度、色调 和饱和度。
• • • • • •
影响遗忘的因素: 1.时间,先快后慢 2.材料的重要性 3.材料的性质 4.学习程度,过度学习 5.系列位臵效应,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 (二)遗忘理论 • 1.衰退论 •完形心理学家们,提出记忆痕迹 (memory trace或engram)的理念,用 以解释遗忘。他们认为,经由学习时的 神经活动,在大脑中产生变化,留下各 种痕迹,即为记忆痕迹。如学习后经常 练习,记忆痕迹,就继续保持;如学习 后长期不练习,记忆痕迹,就随时间的 推移而衰退。
第四章 认知过程
[内容摘要]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 记忆、思维、言语等,它是人类其他 心理活动的基础。本章主要阐述认知 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应用。
• • • • • • • •
[学习目标] 1.掌握注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掌握感觉的发生、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3.掌握知觉的特性及其类型。 4.能正确理解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5.掌握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6.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能领会运用。 7.掌握思维的概念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以 及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和问题解决策略。
心理学第四章记忆 教学课件

三、记忆的分类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1. 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以 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 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 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又称为
语义- 逻辑记忆,是个 体对主要以词语为表达 方式的知识的记忆。
3. 情境记忆
情境记忆是指对 个人亲身经历过的、 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 点的事情的记忆。
三、记忆的分类
2. 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是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主要包括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等内容。这种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 逐渐获得,而且在提取、使用时可以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三)根据记忆时有无意识的参与划分
根据记忆时有无意识的参与划分,记忆可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 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
第四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 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 现(再认和回忆)的心 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理 论的角度看,记忆就是 对外界信息的输入、编 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测量方法
人脑记忆的容量惊人。据估计,人脑约有 140 亿个神经细胞,可以存储全世界图书馆 所有的图书信息;而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 10% 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潜能尚待开发。 常用的记忆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4. 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对曾经体验过的 情绪或情感为内容。
5. 动作记忆
动作记忆又称为运动记忆,是以个 体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状态或动作形 象为内容的记忆。
(二)根据信息加工处理与储存的方式划分
1. 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
医学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医学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今天今天带领大家学习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一)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是人们熟悉的心理现象。
如果没有记忆,个体将一直处于新生儿状态,难以适应一切活动。
所以说记忆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记忆分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嗔觉的、味觉的或触觉的形象。
例如,科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声音、气味、软硬、冷热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是对概念、公式、判断、推理等抽象内容的记忆,
这些记忆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以语言或符号的形式表现出事物的意义、本质和规律,这种记忆形式是人类所独有的。
(3)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
例如,失去亲人后的痛苦心情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忘怀,就是情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的广度是7士2个创克。
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人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又称二级记忆,.是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
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和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保持时间长,从1
分钟。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生学习心里--认知过程(讲义+笔记)

第一节:认知过程第二节:学习概述第三节:学习理论第四节:学习心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注意二、感觉三、知觉四、记忆五、思维六、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七、想象一、注意P111一、注意(一)注意的概念【单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的。
P111一、注意(二)注意的分类【单选】P112练一练1.(2021上)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进来一只小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小鸟。
这种现象属于()。
A.随意前注意B.随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2.(2019上)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P113一、注意(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时间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3.注意的分配一边……一边……4.注意的转移主动的由A到B补充:注意的起伏(动摇):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
P112练一练1.(2022上)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反映了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稳定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转移2.(2020下)建华在听课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或做小动作。
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集中B.注意分散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P113一、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简答】(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口诀:注意有无新欢(五)中小学注意力的培养【简答】(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感知和认知过程的科学。
认知过程是指个体通过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重要方面:感知、注意和记忆。
二、感知过程感知是人类获取环境中信息的过程,从而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感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信息传导到大脑和对刺激做出认知反应等步骤。
1.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人类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每个感觉器官都能接收特定的刺激,如眼睛接收光线、耳朵接收声音等。
2.感觉信息传导到大脑感觉器官接收到刺激后,会通过神经传递感觉信息到大脑中的感觉皮层。
大脑中的感觉皮层对不同的感官输入进行处理和解码,使我们能够感知到世界。
3.认知反应感知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认知反应。
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解读和理解,从而使个体能够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三、注意过程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注意过程主要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久注意等不同形式的注意力。
1.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众多感觉信息中选择并集中注意力于某些特定的刺激。
个体根据自身的兴趣、任务需求或目标来决定注意的方向和对象。
2.分配注意分配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多个刺激之间进行切换和分配。
个体能够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快速地切换注意力,以适应不同的认知需求。
3.持久注意持久注意是指在感知过程中,个体能够长时间保持对某个刺激的集中注意力。
这种注意力的延续可以使个体更好地处理复杂的认知任务。
四、记忆过程记忆是指个体对经历过的事物和经验的存储、再现和使用。
记忆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和工作记忆到长时记忆等阶段。
1.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感知信息首先进入个体的短时记忆,也称作工作记忆。
在短时记忆阶段,个体可以对信息进行短暂的存储和处理。
2.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经过个体的注意和加工,就会进入工作记忆。
认知心理学 第四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Atkinson & Shiffrin,1968)的记忆存储库理论 示意图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修订的记忆系统模型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补充)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二)记忆的加工水平模型
克雷克和洛克哈特(Craik & Lockhart)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二)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
1.情节记忆 是指接收和存储发生于个体特定时间的情节或事件, 以及有关该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2.语义记忆 是指运用语言进行的记忆,是一个人所掌握的相关字 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隐含的意义和所指的事物、它们彼此之间的联 系,以及有关公式、法则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等有组 织的知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三)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按记忆的意识维度,长时记忆还可分为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和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
内隐记忆:又称非陈述性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却能 在特定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换言之,内隐记忆是指人们既 没有觉察到自身拥有,也不需要有意识地提取,但在特定的任务操作 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识获得的经验对当前任务的 顺利完成产生易化的作用。
部分报告法证实了声像记忆的存在。
第一节 记忆概述
2.短时记忆 是指人脑对刺激信息保持在1分钟左右的加工处理 和编码,是信息的感觉接受器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中间环节。
詹姆斯(James)提出记忆的二元理论,将记忆分为 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类。 沃和诺尔曼(Waugh & Norman)提出两种记忆系统模型。 彼得森(Peterson)等人通过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存在。 支持短时记忆存在的另一个证据,是源自自由回忆实验的系列 位置效应。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 第一节

(3)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 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能够感受刺激之间 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觉的适应 感觉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 化。 (2)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 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4.注意的转移 影响注意转移的条件: (1)原有注意的紧张度 (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3)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 转换的灵活性 (4)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 节作用
四、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二)记忆的种类★★★ 1.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和词语—逻辑记 忆 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两种。 图像记忆是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两种, 主要是听觉编码。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认知( cognition )指 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 , 也指获得知识的过程 , 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 理过程之一,通常与 情感和意志并列提出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记忆、想象、 思 维 和 语 言 等 。
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
语言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最简单 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二)感觉的类型★★
(三)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等四 种。 1.注意的广度(数量的多少) 2.注意的稳定性(维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的条件: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 已经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 (3)集中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认知过程

(二)感知觉的作用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环境与信息的平衡。 3、感知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种类和感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的刺激。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接身肌体内部的刺激。 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④深度知觉
●深度线索: 1)生理线索(肌肉线索) ●眼睛的调节 ●双眼视轴的轴合 2)双眼线索 ●双眼视差: 3)单眼线索 a、对象的大小 b.对象重叠(遮挡) c. 明暗和阴影 d.空气透视 e.线条透视 f.运动视差
2、时间知觉
①概念: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 映。 ②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4)对时间的预测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 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 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 反比关系。
韦伯定律:K=△I/I
(I为原有刺激量,△I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I为常数) 即:刺激的增加量与原则激I之间存在着一 定的关系。即△I/I=K,K为一个常数, 整个公式所表达出来的规律叫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只适宜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刺激 过强或过弱,韦伯常数发生变化。 ③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怎样知道自己注意力的好坏? 仔细阅读下面的问题,认为 符合自己情况的,在括号内画 “O”,不符合的打“×”。
(1)听别人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 ( ) (2)学习时,往往急于想干另外的一项工作。 ( ) (3)一有担心的事,便终日萦绕在心。 ( ) (4)学习时,常常想起毫无关联的其他事情。 ( ) (5)学习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 ( ) (6)被别人指责时的情景始终也不会忘记。 ( ) (7)有时忙这忙那,什么都想干似的度过一天.( ) (8)想干的事情很多,却不能专心于一样事情。 ( )
认知心理学4

“三耳人”实验
实验项目:实验首先让被试带上具有双声道的立体声耳机, 然后同时向双耳分别输送由字母和数字组编的声音刺激,例 如,给左耳输入的是“B”和“5”,同时给右耳输入的是 “M”和“5”,被试主观体验是从左耳听到B,右耳听到M ,而数字“5”似乎来自头部正中(其实是从双耳来的)。这 样就出现“三耳人”,很像斯波林的3行字母。 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1s。应用 部分报告法时,在被试面前的屏幕上打出一个光条,这光条 可在屏幕的左、中、右不同位置出现,被试见到左光条报告 左声道的项目;看到右光条报告右声道项目;看见中光条报 告全声道项目。 即时回忆与延缓回忆:视觉线索与刺激的时距为0、1、2、4s 。
自19世纪末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记忆 研究以来,记忆问题在心理学发展史上都备受关 注。但是直到本世纪50年代,心理学对记忆的研 究,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模式 、实验材料,基本上沿着艾氏的方向进行的,因 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记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长时 记忆研究的水平上。由此带来许多问题。50年代 以后,在记忆领域领域中的研究取得了突破,人 们认识到了短时记忆的存在,时而认识到了感觉 记忆的存在,并由此形成各种记忆信息的加工模 型,解释记忆的结构特点。
Company Logo
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实验
【全部报告法】Whole Report
Sperling在1960年设计的 实验,通过速示器以每张 50ms的速度给被试看一张 有9个字母的卡片,分上、 中、下3行,每行3个字母( 如图)。卡片呈现完之后要 求被试将看到的字母报告出 来,越多越好。 实验结果: 被试一般只能报告4—5 个字母。
本章内容
1. 2. 3. 4. 两种记忆说 感觉登记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加工水平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ngDaiqing
(二) 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
ABC
第四章 记忆
识记
保持 (遗忘)
再认和回忆
WangDaiqing
1、识记
(1)什么是识记
第四章 记忆
(2)识记的种类
(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WangDaiqing
(1)什么是识记
第四章 记忆
WangDaiqing
第四章 记忆
识记是通过对事物反复感知 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 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第四章 记忆
WangDaiqing
2)以记忆的意识维度划分
内隐记忆
第四章 记忆
提取过程的无意识性
外显记忆
提取过程的有意识性
WangDaiqing
内隐记忆现象是在遗忘病人身上首先 发现的。 1854年,一位英国医生(Dunn)报告, 一位因溺水昏迷而患遗忘症的妇女, 虽然她已完全忘了自己曾学过做衣服 这件事,但不久后在学裁剪衣服时却 无意中表现出某些裁剪技艺方面的记 忆痕迹。
识记的目的任务。
第四章 记忆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识记的方式和方法。 识记者是否理解材料
WangDaiqing
2、保持和遗忘
第四章 记忆
(1)保持及其变化规律
(2)遗忘及其规律
WangDaiqing
第四章 记忆
WangDaiqing
(1) 保持及其变化规律
保持内容在质的方面的变化。 表现为:内容更加简洁、概括,不重
形象记忆
第四章 记忆
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 容的记忆。
WangDaiqing
语词逻辑记忆
第四章 记忆
是以概念、公式、定理、规 律等为内容的记忆。
WangDaiqing
情绪记忆
第四章 记忆
是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情感 为内容的记忆。
WangDaiqing
运动记忆
是对过去所做过的动作和运 动的记忆。
第四章 记忆
保持和重现。
经历过的事物会在大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
WangDaiqing
2、记忆的分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 形象记忆
第四章 记忆
逻辑记忆
情感记忆
运动记忆
y=f(x)
喜、怒、哀、乐 数理、公式、规律、文字、概念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实操技能、运动技能
WangDaiqing
第四章 记忆
WangDaiqing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指信息保持的时 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
第四章 记忆
WangDaiqing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 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 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
第四章 记忆
WangDaiqing
种类
感觉记忆 (瞬时记忆)
第四章 短时记忆 记忆
起名字,好象在嘴边但是就是说不出来?
——舌尖现象 ……
WangDaiqing
2005年11月20日,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3岁的研究生吕超用24小时4分背诵到67890 位。
2006年10月3日晨9时,日本千叶县木更 第四章 津市的一个大厅内,60岁的原口秋良开始背 记忆 诵圆周率,到次日清晨1时28分,他以小数 点后10万位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他们如何记住这些神奇的数字?
电击这件事,但当他再次见到电击仪时,
却露出了相应的行为表现。
WangDaiqing
3)按记忆保持的时间分
瞬时记忆
动画片制作的原理:快速地播放连续的画面
第四章 记忆
4 3 2 1 5 9 8 7 6
短时记忆
拨打陌生的电话号码
长时记忆
终身难忘的记忆
WangDaiqing
瞬时记忆
也叫感觉记忆。指刺激物作 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刺激信息 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
WangDaiqing
第四章 记忆(memory)
第四章 记忆
(一)记忆的含义与种类 (二)记忆的过程及规律 (三)记忆的品质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WangDaiqing
(一)记忆的含义与种类
第四章 记忆
1、记忆的含义
2、记忆的分类
WangDaiqing
1、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 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
最健忘男子 记忆只有20秒
2008年12月2日,美国82岁
老翁亨利· 古斯塔夫· 莫莱森逝 世
第四章 记 忆 记忆研究历史上著名的 H.M.
手术后过目就忘
每一天都是新的
大脑留下做研究
WangDaiqing
回想
1、你对自己的记忆状态满意吗? 2、自己能够想起来的最早的事情是什么?
第四章 3、有无遇到熟人,想打招呼却怎么也想不 记忆
WangDaiqing
(2)识记的种类
根据( 有无目的 )分:
第四章 记忆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WangDaiqing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必经过任何 的意志努力,也不使用专门的方法所 进行的识记,称为无意识记或不随意
第四章 记忆
识记。 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方法 和步骤,必要时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所进行的识记,称为有意识记或随意 识记。
WangDaiqing
根据( 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分:
第四章 记忆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WangDaiqing
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和特点,采取多
次机械重复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称
第四章 记忆
为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是在理解材料内在本质的、
因果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
WangDaiqing
(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时间
0.25~2秒
特点
容量相当大,具有形象性
5秒~2分钟
容量7+2个组块
长时记忆
时间无限
容量无限,心理活动的知 识基础
WangDaiqing
第四章 记忆
WangDaiqing
实验一:
第四章 记忆
12919351931918
WangDaiqing
第四章 记忆
WangDaiqing
12919351931918 第四章 129 1935 1931 918 记忆
WangDaiClapaede)报告,一位接 受针灸治疗的遗忘症病人,治疗结束后,
尽管已压根儿忘记了遭受针刺这件事,但
她却拒绝与为她实施治疗的医生握手。
第四章 记忆
1889年,对遗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现象进 行系统调查者(Korsakoff)报告,一位接 受过电休克治疗的遗忘病人早忘了曾受过
要的细节被省略;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具体、
第四章 记忆
合理和有意义;内容变得更为夸张和突出。
保持内容在量的方面的变化。
记忆内容的量变包括记忆回涨和遗忘两个
方面。
WangDaiqing
(2)遗忘及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