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认知过程(上)..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1.学生随手涂画有助其集中注意力学生听课时若在本子上乱涂乱画,教师通常会认为他们注意力不集中。

但是,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随手涂画可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杰姬·安德雷德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心理学家,她邀请40名成年男女参与实验,所获结果2月26日由英国《应用认知心理学》杂志刊载。

安德雷德让受试者听一段2分半钟模拟电话录音,内容单调乏味,涉及策划一场聚会。

录音提及参加和缺席聚会者的姓名、地点和一些不相关信息。

她让所有受试者听录音时写下参加聚会者的姓名,要求其中一半人同时在纸上随意涂画,对另一半人没有这项要求。

放音结束后,安德雷德发现,随意涂画的人所记姓名多于另一半人。

而且,他们大脑中平均记住的人名和地名比其他人多29%。

这些结果显示,随手涂画或许能让人记住更多细节,提高记忆效率。

安德雷德认为,人们之所以能边涂画边记住更多信息,首先是因为随手涂画简单得不用动脑,丝毫不影响大脑完成主要任务;另外,随手涂画能让人避免走神,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她说:“人们做一项枯燥工作时,如听单调的电话录音,注意力可能开小差,影响工作效率。

随手涂鸦之类简单方法既不会影响主要工作,又足以让人不再走神。

”她认为,学生在课堂上随手涂画是好事。

如果在涂画和开小差之间选择,前者更能让教师放心。

2.双耳分听实验和鸡尾酒会效应心理学家Cherry曾做过一个双耳分听的实验:他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任务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项目,但对非追随耳的项目则不能报告出任何东西;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从法文改为德文、英文或拉丁文,被试也觉察不到这种变化;即使把录制语文材料的磁带倒过来放,他们也不知道;不过,对非追随耳的刺激的一些物理特征,被试还是能够觉察的,他们能报告语音的变化以及男声换为女声等。

第四章认知心理——感知觉

第四章认知心理——感知觉

3、错觉
(1)内涵: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 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2)意义:

理论: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现实: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利 用错觉为人类服务。

(3)错觉种类:
• (一)对人的错觉: • 1、首因效应。首应效应是指在对人的知觉中,最早获得 的第一印象产生的影响最大。 • 2、近因效应。对一个人近期的印象影响人们对他人长期 形成的看法的现象叫近因效应。 • 3、光环效应。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以对所具有的某个 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的特性上,也就是以所知 觉到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到的特征,以局部信息形成完整 印象。 • 4、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一类人 所持的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 (二)对物的错觉:视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 错觉、颜色错觉、方位错觉等。
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
月亮错觉
這是一個螺旋嗎?
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
你看到的是誰?
看起來像是美國總統克林頓及副總統柯爾對不對? 那您就錯了... 這只是將克林頓總統的臉複製二次,只有髮 型不同罷了。
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
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
注視著中央的黑點。過一段時間後黑點周圍 的灰色薄暈就會漸漸縮小。
不可能图形——三齿叉、两齿叉?
感觉与知觉关系:
共同之处:感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 不同之处: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 种最简单、低级的心理过程,而知觉是对事物各 种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即对事物整体的反映,要借助过去经验对感觉信 息进行解释,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是较为复杂 的认识过程。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知觉的整体性
梦露还是爱因斯坦? ——知觉识别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A
B
C
D
闭合原则
闭合原则:客观缺失的东西主观上进行补充
❖ 知觉的选择性:对客观刺激 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 行加工。表现为对象和背景 的关系。
❖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分出对象 的过程。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可以相互转换。
❖ 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更容 易被知觉。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 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 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A
B
C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 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 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 直(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 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 也不尽相同。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3:57:3 813:57: 3813:5 7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13:5 7:3813: 57:38D ecembe r 12, 2020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2 日星期 六下午 1时57 分38秒1 3:57:38 20.12.1 2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下午 1时57 分20.12. 1213:5 7December 12, 2020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1.简述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观点,并将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异同进行比较。

(1)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观点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的。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但这种比较是在人脑与计算机的行为水平上的类比,而非其物质构成上的比较。

(2)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异同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相同之处: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一个智能系统,都具有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储存信息、复制信息、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的功能,同样,具有这些功能的系统一定会表现出智能的行为。

人脑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

感受器接受外界信息,效应器做出反应,记忆可以存储和提取各种信息,加工器则进行信息的各种处理活动,包括进行辨别、比较、整合信息等。

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不同之处:计算机对输入的信息,只能按照全或无的规律进行保存或处理,而人脑则可以对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计算机加工信息基本上不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而人脑的信息加工则要大量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计算机的操作要从具体指令发出,人脑则更多地从整体角度出发。

2.分别用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解释人的注意机制,并分别举实例来说明。

(1)过滤器模型过滤器模型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

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

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而其余的通道的信息则不能通过。

例如,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和某人谈话时,你对周围人们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

(2)衰减模型特瑞斯曼对过滤器模型进行改进,提出衰减模型。

第四章 认知过程——思维

第四章  认知过程——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二) 根据思维的过程是否被清晰的意识到,把思维分
为:
1、分析思维:主体能明确地意识到思维的过程并按一 定的程序进行的思维。如做几何证明题、科学研究等。 2、直觉思维:主体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却对某些问题,直接迅速地作出判断的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三)根据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方向性,可分为: 1、集中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根据一定的知
与文化有密切关系。
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的深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
2、概念的种类
(1)根据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① 日常概念:也叫前科学概念,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 中形成的概念。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的属性,而忽略了 本质属性。 如,把“鸟看成是会飞的动物”,“活的东西是能动的物 体”等。 ② 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 形成的概念。个人主要是通过书本或课堂学来的概念。其内涵是确切和 明确的。
识或事实以求某一问题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对于一个问题从多方面探
求答案的思维形式。从问题的多种角度着眼,搜寻各种
可能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它是创造力重要组成部分, 是主导成分。
二、思维的种类
(四)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分为: 1、习惯性思维(常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 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运用新颖的、独创的方法解决问 题的思维。科学的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包括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
2、概念的种类
(2)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 度,可分为: ① 具体概念:(concrete concept)按事物的外 在属性形成的概念。 ② 抽象概念:(abstract concept)按事物的内 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认知过程_精品文档

认知过程_精品文档

认知过程1. 简介认知过程是指人类获取、处理和理解信息的心理过程。

它涵盖了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方面。

认知过程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思考和决策,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主要阶段和影响因素。

2. 认知过程的主要阶段2.1 知觉知觉是认知过程的首要阶段,它是指通过感官系统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

人类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知觉的过程涉及感知、选择、注视和识别等子过程。

2.2 注意注意是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特定刺激或任务上的能力。

注意力的分配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注意力可以是外向的,即集中在外部环境中的刺激上;也可以是内向的,即集中在内部思考和感受的过程中。

2.3 记忆记忆是指将之前获取的信息存储、保持并在需要时检索出来的能力。

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类型。

短时记忆是对信息的短暂存储,容量有限,需要通过加工、复述等方法将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则是对信息的永久存储,它对于学习、思考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2.4 思维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核心环节,它是指通过内部加工和组织信息来生成新的认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过程。

思维涉及概念形成、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技巧会对认知过程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3. 影响认知过程的因素3.1 遗传因素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与智力、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能力有关。

然而,遗传并不是唯一决定认知能力的因素,环境和经验同样对认知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3.2 环境因素环境对认知过程具有塑造和促进作用。

良好的环境刺激有助于提高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能力。

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认知过程产生差异性影响,例如,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认知过程的发展和表现。

3.3 外界刺激外界刺激对认知过程具有直接影响。

实用心理学知识点复习(完整版)

实用心理学知识点复习(完整版)

2013年——2104年第2学期《实用心理学》复习范围填空(15分)、判断(15分)、选择(20分)、简答(20分)、案例分析(20分)、论述(10分)第一章认识心理学一、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把自然科学使用的实验法用于心理学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三、心理活动的内容1、心理过程主要指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人心理现象从开始到结束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心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1)个性倾向性是关于人的行为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最核心的因素就是需要】(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四、心理学的研究取向1、动力心理学研究取向2、行为主义研究取向3、人本主义研究取向4、认知心理学研究取向5、生物心理学研究取向6、进化心理学研究取向7、积极心理学研究取向8、文化心理学研究取向五、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第三章认知过程(上)一、注意的概述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心理学第四章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第四章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等因素的影响。
05
思维
思维的定义
总结词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过程,它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认知活动。
详细描述
思维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反映,它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通过概念、判断和推 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过程,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帮助人们更 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情境。
听到一首歌。
记忆
个体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回忆 ,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思维
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关系 和规律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如
分析和推理。
语言
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和 表达思想的过程,是人类特有
的认知功能。
02
感知
感知的定义
感知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 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 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活动的总和。
认知的过程
信息获取
信息处理
信息储存
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 信息,如听觉、视觉、
触觉等。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分析和整合,形成有意
义的信息单元。
将处理后的信息储存于 大脑中,以便日后回忆
和应用。
信息应用
将储存的信息应用于实 际情境中,解决问题或
完成任务。
认知的功能
01
02
03
04
知觉
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属性 的直接反映,如看到一幅画或
记忆的种类
陈述性记忆
指对事实、事件、概念等信息 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
来表达。
非陈述性记忆
指对技能、习惯、直觉等非语 言信息的记忆,通常需要通过 实践和经验来获得。
情景记忆
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特定事件 或场景的记忆。

第四章 认知过程——想象

第四章 认知过程——想象
头脑中也会出现阿Q的形象。这两种情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四、简答题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关系是什么?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五节 想象
第五节 想象
一、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 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种类 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目的分为两大类: (一)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第五节 想象
(二)有意想象:有目的的、自觉产生的想象。根据想象的 新颖性和创造性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头脑中产生新形 象的心理过程。 2、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产生 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人们的生活愿望相联 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幻想称为理想。 凡是脱离客观现实发展规律的的幻想称为空想。
第五节 想象
三、想象的加工方式 (一)粘合 (二)夸张 (三)拟、名词解释 想象、创造想象 二、填空 1、想象的核心特征是——。 2、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和——两大类。 3、想象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大脑主要借助于——、——、拟人化、——等方式来
实现对已有表象进行认知加工。 4、“猪八戒”、“美人鱼”等的形象就是通过想象的——方式而形成的。 5、——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三、辨析题 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时,头脑中出现阿Q的形象;读者在阅读《阿Q正传》时,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生学习心里--认知过程(讲义+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生学习心里--认知过程(讲义+笔记)

第一节:认知过程第二节:学习概述第三节:学习理论第四节:学习心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注意二、感觉三、知觉四、记忆五、思维六、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七、想象一、注意P111一、注意(一)注意的概念【单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的。

P111一、注意(二)注意的分类【单选】P112练一练1.(2021上)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进来一只小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小鸟。

这种现象属于()。

A.随意前注意B.随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2.(2019上)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P113一、注意(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时间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3.注意的分配一边……一边……4.注意的转移主动的由A到B补充:注意的起伏(动摇):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

P112练一练1.(2022上)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反映了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稳定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转移2.(2020下)建华在听课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或做小动作。

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集中B.注意分散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P113一、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简答】(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口诀:注意有无新欢(五)中小学注意力的培养【简答】(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感知和认知过程的科学。

认知过程是指个体通过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重要方面:感知、注意和记忆。

二、感知过程感知是人类获取环境中信息的过程,从而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感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信息传导到大脑和对刺激做出认知反应等步骤。

1.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人类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每个感觉器官都能接收特定的刺激,如眼睛接收光线、耳朵接收声音等。

2.感觉信息传导到大脑感觉器官接收到刺激后,会通过神经传递感觉信息到大脑中的感觉皮层。

大脑中的感觉皮层对不同的感官输入进行处理和解码,使我们能够感知到世界。

3.认知反应感知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认知反应。

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解读和理解,从而使个体能够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三、注意过程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注意过程主要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久注意等不同形式的注意力。

1.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众多感觉信息中选择并集中注意力于某些特定的刺激。

个体根据自身的兴趣、任务需求或目标来决定注意的方向和对象。

2.分配注意分配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多个刺激之间进行切换和分配。

个体能够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快速地切换注意力,以适应不同的认知需求。

3.持久注意持久注意是指在感知过程中,个体能够长时间保持对某个刺激的集中注意力。

这种注意力的延续可以使个体更好地处理复杂的认知任务。

四、记忆过程记忆是指个体对经历过的事物和经验的存储、再现和使用。

记忆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和工作记忆到长时记忆等阶段。

1.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感知信息首先进入个体的短时记忆,也称作工作记忆。

在短时记忆阶段,个体可以对信息进行短暂的存储和处理。

2.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经过个体的注意和加工,就会进入工作记忆。

第四章 认知过程(上)

第四章  认知过程(上)

二、感觉的意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低级的心理现象。然而一 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 上产生的。感觉是个体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是个 体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个体获得一切知识的 源泉。 感觉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如果离开感觉, 人的心理活动很难正常维持的。而且对于每一个 正常的人来讲,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这个问题已为“感觉剥夺”实验所证实。
(三)感觉适应
当感官受到刺激的持续作用时,感受性 (感觉能力)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 感觉适 应。 感受性的变化有可能是提高,也有可能是 降低。 各种感觉都有适应现象,适应在视觉和嗅 觉中最为明显,而在痛觉中最不明显。
视觉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视觉适应 明适应是从暗处到亮处,开始感觉到很耀眼, 明适应 很快就能看清周围的物体了,明适应是感受性 的降低; 暗适应从亮处走到暗处,刚开始什么都看不见, 暗适应 过一会儿便能看见了周围的物体了,暗适应是 感受性的提高。 听觉适应有对静的适应和对闹的适应之分。 听觉适应 嗅觉适应是对气味的适应,所谓“入芝兰之室, 嗅觉适应 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就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痛觉是机体的一种警报系统,一般难以适应。
经典实验: 经典实验:感觉剥夺实验
一个典型的感觉剥夺实验是:让被试躺在 一张舒适的小床上,眼睛蒙上眼罩,耳朵 被堵住,手也被套上,这样他的基本感觉 就被剥夺了。要求被试在这样的条件下 (除了进食与排泄)生活尽可能的长的时 间。结果,很少有人愿意在这种环境中生 活一周。
感觉剥夺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实验期间注意力 不能集中,不能进行连续而清晰的思考,有的人 还产生幻觉,有的人变得神经质,有的人甚至恐 怖起来,他们都感到时间过得特别长而难以忍受。 对刚从实验室出来的被试进行了心理测验,发现 他们的精细活动能力、识别图形的知觉能力、连 续集中注意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均受到严重的影 响。 感觉剥夺实验的结果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 漫不经心地接受的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觉是 多么重要。没有刺激、没有感觉,人不仅不会产 生新的认识,而且正常的心理生活也不能维持。

第四章 学习的认知过程

第四章  学习的认知过程
外表,包括他的衣着、相貌、表情、姿势、 眼神、体态和手势等。
2.间接获知信息的影响 2.间接获知信息的影响 间接获知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教师的某些信息。 例如,教师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工作 态度,教学方法等。
(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观察的兴 趣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 观察时善辨多思 ; 做好观察总结 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注意是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与认 识过程难以分开的、有时与意志相关 联的一种意识活动状态,其基本特征 是指向状态和集中状态。 注意是人类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成分。 没有注意的参与,信息的编码、存储 和提取都将是不可能的。注意是人们 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取得劳动成果 的必要条件。
(三)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 面前出现时,在头脑中仍然能够再现 出事物的形象。 特征 形象性 概括性
二、记忆的过程
分为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 环节,也是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 的过程。
(一)识记
识记是通过对事物反复感知而获得事物 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 过程。这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 按照目的性和意向程度---有意识记和无 意识记。 按照性质和理解程度---机械识记和意义 识记。
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 (1)感觉的适应 )感觉的适应 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的对比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 对比 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
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 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 性,而强刺激则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

(二)感知觉的作用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环境与信息的平衡。 3、感知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种类和感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的刺激。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接身肌体内部的刺激。 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④深度知觉
●深度线索: 1)生理线索(肌肉线索) ●眼睛的调节 ●双眼视轴的轴合 2)双眼线索 ●双眼视差: 3)单眼线索 a、对象的大小 b.对象重叠(遮挡) c. 明暗和阴影 d.空气透视 e.线条透视 f.运动视差
2、时间知觉
①概念: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 映。 ②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4)对时间的预测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 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 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 反比关系。
韦伯定律:K=△I/I
(I为原有刺激量,△I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I为常数) 即:刺激的增加量与原则激I之间存在着一 定的关系。即△I/I=K,K为一个常数, 整个公式所表达出来的规律叫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只适宜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刺激 过强或过弱,韦伯常数发生变化。 ③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怎样知道自己注意力的好坏? 仔细阅读下面的问题,认为 符合自己情况的,在括号内画 “O”,不符合的打“×”。
(1)听别人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 ( ) (2)学习时,往往急于想干另外的一项工作。 ( ) (3)一有担心的事,便终日萦绕在心。 ( ) (4)学习时,常常想起毫无关联的其他事情。 ( ) (5)学习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 ( ) (6)被别人指责时的情景始终也不会忘记。 ( ) (7)有时忙这忙那,什么都想干似的度过一天.( ) (8)想干的事情很多,却不能专心于一样事情。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器官接受刺激信息 传导神经传递刺激信息
中枢神经对信息进行加工
2018/10/6
11
四、感觉现象及其规律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分为绝对感受
性和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
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
觉阈限。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成反比例关系。
2018/10/6
12
(二)感觉后效与闪光融合现象
感觉后效
痛觉的后效最明显,其次是视觉后效
视觉后效也叫视觉后像
视觉后像有正、负两种
2018/10/6
13
测试1 注视图中的灯泡至少三十秒, 然后将视线移到屏幕上的白色区域或 者是一张白纸上,你会看見什么?
测试2 注视图中的花至少三十秒,然 后将视线移到屏幕上的白色区域或者 是一张白纸上,你还会看見一株一样 的花吗?
2018/10/6 3
本章重难点
本章重点是感觉、知觉和注意的 概念;感受性变化的规律、知觉的基
本特征、注意的种类和品质;难点是 知觉的基本特征和注意的规律。
2018/10/6
4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2018/10/6 5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什 么 是 感 觉?
19
(五)感觉对比
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其感
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2018/10/6
20
2018/10/6
21
(六)联觉现象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联觉现象反映的是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说,弱的刺激能够提高另一感觉的感
受性,而强刺激则降低另一感觉的感受性
2018/10/6
18
(四)感觉适应
当感官受到刺激的持续作用时,感受性(感觉能力) 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嗅觉的适应 触压觉的适应 肤觉适应 听觉的适应不甚明显(静的适应和对闹的适应) 痛觉的适应则极难产生(警报系统)
2018/10/6
第四章
认知过程(上)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本章主要内容
感觉
知觉
注意
2018/10/6
2
本章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感觉的意义和种类;了解 知觉的种类 2、使学生掌握感觉、知觉和注意的概念; 掌握感受性变化的规律、知觉的基本 特征、注意的种类和品质 3、使学生学会运用感知觉的规律和注意 的规律于学习和生活中
2018/10/6
31
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空间位置和
方向的知觉,是通过对视觉、触觉、动 觉、平衡觉和听觉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综
视 知 觉
2018/10/6
听 知 觉
触 知 觉
嗅 知 觉
味 知 觉
空 间 知 觉
时 间 知 觉
运 动 知 觉
28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
性的反映,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 方位、深度的知觉。所以,空间知觉又
可分为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
和深度知觉等。
2018/10/6 29
形状知觉
2018/10/6
22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
2018/10/6
23
第二节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知觉
人脑对作用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反映。
形状知觉是视觉、动觉、触觉协同活动
的结果。通过视觉,人们获得物体在网膜上
的投影形状;通过动觉和触觉,人们获得物 体的外形。它们协同活动,提供了物体形状 的信息,加上已有的知识经验,于是人们就 获得形状知觉。
2018/10/6
30
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也是视觉、动觉、触觉协同活 动的结果。同等距离时,大的物体在网膜上 的视像大,小的物体在网膜上的视像小。据 此,我们可以判断物体的大小和远近。在实 际生活中,我们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网膜的 视像,以及动觉和触觉的信息来获得大小知 觉的。
2018/10/6 26
三、知觉中的两种加工
依赖于 刺激物 的特性 例: 物体的 颜色知 觉依赖 于光的 波长
2018/10/6

自 下 而 上 的 加 工
自 上 而 下 的 加 工
依赖于 知觉的 主体 例: 人的知 识和经 验会影 响知觉 的过程 和结果
27
四、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 起主导作用的 感官的特性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8
感觉剥夺实验
2018/10/6
9
二、感觉的分类
(一)根据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
远距离感觉(视、听)
近距离感觉(嗅、味、皮肤)
内部感觉(内脏、平衡、运动)
(二)根据获取信息的接受器不同
外部感觉(视、听、嗅、味、皮肤)
内部感觉(内脏、平衡、运动)
2018/10/6
10
三、感觉的过程 刺激作用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觉察
2018/10/6
分辨
确认
24
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一)联系
同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 客观现实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018/10/6
25
(二)区别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 物整体的反映 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知 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 者本身的特点 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 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2018/10/6 6
2018/10/6
7
(一)感觉定义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神经系统的 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意义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 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2018/10/6
2018/10/6 14
2018/10/6
15
2018/10/6
16
闪光融合现象
后象可以使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
但是断续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刚刚 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闪光频
率。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是闪光融合现象。
2018/10/6
17
(三)颜色视觉
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的眼睛所产生的视觉 经验 颜色基本特性:色调 明度 饱和度 颜色混合规律:互补律 间色律 替代律 色觉缺陷按照辨色能力的缺损程度分为: 色弱 局部色盲 全色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