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预习-导学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飞来峰》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飞来峰》导学案1.易错字千寻塔(xún)自缘(yuán)1.词语释义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
千寻:极言塔高。
古以八尺为一寻(一说为七尺),形容高耸。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1世纪*教育网缘:因为。
眼:视线。
塔:铁塔。
最高层:最高处,有两层含义。
一指千寻塔的最高层,二指政治的最高层。
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文题解说】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浙江绍兴城外有一座塔山,此山又称宝林山。
山上有一座应天塔。
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得飞来山之名。
越王勾践曾在山上筑游台以观天象。
塔山始建于晋末,高30余米,分七层,塔山因此而得名。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登飞来峰预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登飞来峰一、学习目标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1.利用想象和联想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最后两句蕴含的哲理。
三、预习案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2. 给加点字注音千寻.塔( ) 自缘.( )3.词语积累。
千寻:缘:眼:最高层:探究案一、自主探究1.解读1、2句。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释词寻:闻说:鸡鸣见日升:(2)整句诗的意思:2.解读第3、4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理解词语。
不畏:缘:(2)整句诗的意思:二、合作探究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答: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五、拓展延伸从艺术创作角度谈谈这首诗在哪些地方值得你去借鉴?答:六、训练案一、基础训练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二、提升训练1、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答:2、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3、这首诗中,“泘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答:4、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答:5、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6、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答:参考答案预习案2. xún yuán3.古以八尺为一寻,极言塔高。
因为。
视线。
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诵读欣赏《登飞来峰》教案(3)
6、探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
预习
朗读诗歌
小组合作学习
理解诗歌意思
思考问题
交流
三、达标训练当堂反馈
1、《登 飞来峰》中表现看问题要站得高看的远的是:
2、诗中透着哲理,看问题要全面的诗句是:
齐读教学目标
2、 设疑探究精讲点拨
(1)检测预习 :
1、朗 读诗歌。
(二)问题导学:
1、朗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注意感情。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文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
3、表现山峰陡是诗句是:
4、背诵课文。
练习、巩 固
四、小结提升、拓展延伸
1.小结提升: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两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登飞来峰》教案(3)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时
主备教师:
《登飞来峰》
授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背诵并理解诗歌。
2、学会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 眼前的小事 所羁绊。
教学
重难
13-3登飞来峰
2.小组自由读,共同解决生字。
二
情境
助学
达成目标: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教师播放飞来峰的图片,学生欣赏。
2、师导:孩子,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看后的感受吗?
3、、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通过反复读文,识记生字。
1、投影古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最好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2)谁能代替诗人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2人读,并正音)。
(3)我们一起做王安石,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1.小组汇报朗读
2.小组汇报识字情况。
五
指导练学
达成目标: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你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从这首诗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想像出什么样的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六学开放导学流程
一
前
导测
学
达成目标:以“游戏活动”为思路,创设竞赛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联想,乐于识记生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语:孩子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被人们称为“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的杭州飞来峰走走看看。
十一高兴华学校小学部“体验课堂、思维课堂、创新课堂”导学案
班级:三年班
学科:语文
编制人:
课时:13-3
课题:登飞来峰
进
三维复合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登飞来峰--预习-导学篇
《登飞来峰》教学研究案学习目标1、流利地朗读、背诵诗歌,并能用自己的话疏通诗意。
2、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描述诗歌的情景,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预学篇一、课前助读:1、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嘉祐三年(1058)上书,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
他积极推行新法,抑制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写作背景:此诗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3、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期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从东武县飞来,故因此而得名。
宋有王安石题诗《登飞来峰》,从此闻名天下。
二、预习检测:1、解释粗字的意思。
①千寻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只缘身在最高层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的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3、《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篇一、自学交流,解释诗句。
出示自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用“ / ”划出诗句的节奏。
2、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3、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二、品读,体会诗的含义。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2、前两句写景,突出了飞来峰的什么?请用一字概括。
3、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有什么样的感受?4、结尾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道理?四、诵读,表达情感。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登飞来峰》导学案
《登飞来峰》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登飞来峰》,了解诗句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并默写诗。
重、难点:
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自研自探环节
1、看英才教程第60页,了解作者简介。
2、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3、结合资料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写出以下字词的意思:
闻听日升畏
浮遮缘
眼
5、我能不参考任何资料说出整首古诗的意思。
6、诗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的诗句是
,。
从中我得出一条人生哲
理,从而体会到了诗人的。
7、本首诗的写作特点是。
8、背诵古诗。
二、合作探究
由各组组长主持,围绕自研自探环节的学习内容进行交流。
方法:先让学困生发言,学困生不会或答得不全面,再让中等生补充,最后优等生点评。
温馨提示:
1、小组合作要有序高效。
2、组长将大家都不会的问题记下来。
三、展示提升
1、各组将困惑的问题提出来,会的同学帮助。
发言的同学要大大方方,声音洪亮,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
2、背诵古诗。
四、巩固练习英才教程第63页
第一题第二(1)题第三题
五、整理学案
六、自悟自得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我掌握不太好的是。
《望岳》《登飞来峰》导学稿
《望岳》《登飞来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两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两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重点难点】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两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两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资料链接】1、《望岳》的背景:杜甫青年时期先游吴越,次游齐赵,可以认为是增加阅历、开扩眼界的必不可少的行动。
天宝三年秋,杜甫和李白、高适在河南洛阳相识,随后,结伴到河南东部和山东游历,并与李、高二人同宴于北海太守李邕家。
在他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2、王安石:字介甫,后“半山老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当过宰相,在宋神宗支持下坚持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
我的计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在北宋文坛上有要的地位。
了的诗继承的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主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岱.宗()决眦.()啄.()堤.()千寻.()2.填空。
⑴杜甫字,自号,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世尊称为,杜甫与李白合称,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⑵王安石字,号,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造化钟.神秀⑵会当凌.绝顶⑶飞来峰上千寻.塔4.古诗文默写。
①《望岳》中描绘泰山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②《登飞来峰》中借景物描写来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自主合作探究】5.⑴《望岳》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⑵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登飞来峰》复习笔记整理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今属江西)人,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作品简介
《登飞来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1050 年夏,他在浙江为官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登上此山,触景有感,写下该诗。
(3)炼字
①“千寻”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塔高,
②“浮云”是双关语,既写眼前实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③“不畏”是整首诗的诗眼,表现了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情感:作者登高远望,表现了他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5)修辞方法
①“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以夸张的修辞方法形容塔高,寓意诗人站位高远,为后文“不畏浮云遮望眼”做铺垫。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浮云”是双关语.既写眼前实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使诗歌更具深意。
(6)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表现塔高。
“千寻”从正面说明了塔的“尺寸”之高;“鸡鸣见日升”暗含因果关系。
只有“塔高”才能在鸡鸣时早早地“见日升”,也从侧面表明了塔高。
(7)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教案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教案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登飞来峰》教案(精选15篇)
《登飞来峰》教案(精选15篇)《登飞来峰》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2、赏读品析:以诗言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回味人生:书写壮志,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走进文本感知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导课:在浩瀚的中国古文库里,有大漠孤烟的塞北,有杏花春雨的江南,从山水田园的牧歌,有金戈铁马的阳关,今天我们来到杭州的飞来峰上,看看北宋诗人王安石会写下怎样壮丽的诗篇?二、推测诗人,品题目(一)诗人登上飞来峰,猜测诗人是以何种气势来“等”飞来峰的?他会写到什么内容?孔子曰:登高必赋。
《登飞来峰》是北宋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皇佑二年夏,他在浙江鄞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当时年仅30岁,也是诗人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飞来峰被人们称为是“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的。
(二)诵读古诗,悟气势。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
(2)感悟诗人磅礴的登高气势。
(学生自由读,教师点拨,教师范读,学生再读)(三)走进文本,品意境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运用了哪些意象?(交流要点:峰、塔、云、日等)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第二句用了“闻说”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
三、以诗言志,悟哲理。
师:诗人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志向,诗中哪句话强烈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呢?“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
”——陆贾《新语慎微篇》。
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师:诗人借助“浮云”,想要表达什么?(在政治上高瞻远瞩和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总结:作者借“登飞来峰”一事,巧妙地借用飞来峰和千寻塔,有巧妙的加入联想,抒发了一个政治改革家,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与斗志,让我们重新领略了“只有站的高才能望的远”的哲理。
登飞来峰导学案
登飞来峰导学案一、引言飞来峰,位于中国江西省井冈山市,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飞来峰因其险峻的地势而得名,景色秀丽,是众多登山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飞来峰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提供给登山者们更全面的了解,并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旅行。
二、飞来峰的历史飞来峰作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飞来峰作为根据地的主要据点之一,曾经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
在这里,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积极组建军队,进行对抗国民党军队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飞来峰的地理飞来峰位于井冈山地区的最高峰,海拔1760米,峰顶平缓宽阔,是进行登山活动的理想地点。
周围环境优美,山脉连绵起伏,植被茂密,特别适合喜欢户外运动的人士。
从峰顶可以俯瞰整个井冈山地区的壮丽景色,景色宜人,让人心旷神怡。
四、飞来峰的文化飞来峰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也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
在历史上,飞来峰曾是红军的后方指挥中心,多个红军指挥部驻扎于此。
登山者在爬山的过程中,可以参观和了解红军指挥部的遗址,感受革命英雄的伟大事迹。
此外,飞来峰还有许多文化景点,如红色文化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等,都是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五、登山攻略1. 登山装备爬山是一项需要注意安全的户外活动,合适的装备是必不可少的。
建议携带背包、登山鞋、防晒霜、太阳帽等基本装备,并根据自身的需求携带食品、水和急救箱等。
2. 登山路线飞来峰有多个不同的登山路线可供选择,如南线、西线、北线等。
每个路线都有不同的难度和观赏点。
爬山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 登山安全在登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安全。
注意遵守导游人员的指导,不要离开指定路线,避免发生意外。
登山者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并根据自身体力和天气条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六、总结飞来峰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山峰。
《登飞来峰》自主预习课件
《登飞来峰》
王安 石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 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 蕴含的哲理
四、读诗情
明确:
表现了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 远大的政治理想。
六、板书设计
日 升
浮云
鸡鸣
最高层
七、作业布 置
能够背诵古诗, 并正确默写在作 业本上。
八、课堂小结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那豪迈的气势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 为之喝彩,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 活中,努力为自己储备知识,积蓄能量,提高自己, 因为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远。最后让我们齐声朗 读这首诗来结束本课。
四、读诗情
➢ 根据对作者写作背景的了解,小组 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这首诗,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读诗情
明确:
诗句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 那是因为我站的最高。
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三、读诗意
➢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读 出诗中所写,大家齐声说出 对应的诗句。
四、读诗情
写作背景:
王安石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 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他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 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 略。此时,他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 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 下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 展望。
登飞来峰_导学案
登飞来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全诗,弄清大意。
2.把握主旨、了解手法。
3.赏析诗中的重要句子。
【学习重点】1.熟读、背诵全诗,弄清大意。
2.赏析诗中的重要句子。
【学习难点】把握主旨、了解手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晚号,(朝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为:、、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二)默写。
1.《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传闻之景、象征诗人美好前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课中学习(一)解释下列字词。
寻:闻说:自缘:(二)请按照你的理解,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三)合作探究。
1.“闻说鸡鸣见日升”中“鸡鸣日升”的灿烂图景象征什么?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这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进取精神?3.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现也常说“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
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
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态度?此诗句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4.《登飞来峰》中的“浮云”暗指什么?联系作者生平与历史知识,谈谈它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八年级古诗登飞来峰导学案
八年级古诗登飞来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登飞来峰》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难点(1)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2)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 年 12 月 18 日-1086 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
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2、写作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 30 岁时所作。
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此时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四、朗读诗歌1、听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五、诗歌解读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千寻塔”:极言塔高。
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飞来峰上有一座极高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3)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写出了塔的高耸。
“闻说”一词,表明诗人是听别人说的,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2)“望眼”:视线。
(3)“缘”:因为。
(4)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的最高层。
(5)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登飞来峰导学案
登飞来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译文 (3)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学习《登飞来峰》,首要目标是理解并背诵这首诗歌,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句,领悟诗歌的基本含义。
通过深入研读,体会诗人王安石在攀登飞来峰时所展现的豪情壮志与高远抱负。
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即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鼓励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有高远的志向和广阔的视野。
同时,学习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通过学习这首诗,提升我们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登飞来峰》一诗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_______,字介甫,号_______,是杰出的_______家、_______家、文学家、改革家。
2. 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使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浮云”一词的寓意是_______。
3. “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缘”的意思是_______,“最高层”字面上指_______,实则暗喻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对《登飞来峰》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B. 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C.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 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2. 下列对《登飞来峰》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B. 这首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3《登飞来峰》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3《登飞来峰》优秀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体会王安石表达的思想情感。
3.理解该诗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体会王安石表达的思想情感。
理解该诗的哲理教学过程:导入我爱积累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2.飞来峰: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
我会鉴赏(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导。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你觉得这首诗的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如:千寻:三尺为一米,七八尺为一寻,千寻也就是两千多米。
极言塔高。
夸张手法。
不畏:不害怕,体现诗人的勇气与自信。
浮云:其实指困难、障碍,也比喻奸邪小人。
(课件超链接资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哲理?(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资料链接:古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西汉陆贾《新语.慎微篇》“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写作背景:王安石30岁时所作。
皇佑二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1058年,37岁)的先声,实行新法(1069年,48岁)的前奏。
我来朗读1.假如我是王安石,我这样读……(抽学生朗读,找学生点评,再读。
学生读了放朗读视频。
)2.我得到了启发:,我这样读……(抽学生朗读,先说得到了什么启发。
)课件呈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师:年轻气盛的王安石,他有着一腔热血,想要在政治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抱负,于是他自信的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导学案 (学生版)
《登飞来峰》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容。
2.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的高贵品质。
[学习重点]1.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的高贵品质。
[学习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学习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登山临水是古人的乐趣。
当年杜甫望泰山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王安石登上被人们称为“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的飞来峰有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的《登飞来峰》。
二、有关资料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背景资料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yín )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触景有感,写下《登飞来峰》一诗。
时年王安石三十岁,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三、预习设计1.请把杜甫的的《望岳》一诗补写完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根据课文填空⑴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导学案
《登飞来峰》导学
课 登飞来峰教案
题
课 新授课
型
教 学 内 容
总课时
1 课时
登飞来峰
1 课时 授课人
XXX
教
学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目
2 、理解古诗的意思 ,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标
教
学
理解古诗的意思 ,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达
2 、《登飞来峰》中
标 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分小组进行比赛
表扬获胜者 激励落后者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 诗,作于王安石 29 岁时。 总 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 结 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 反 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 思 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 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 诗的主题。
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
情
?
讨论交流
2
1、①②描写景物——
引充
满
生
机
导
③④抒发情怀——踌
点躇
满
志
拨2Biblioteka 、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总结、汇报、交流
给出 参考答 案
1、王安石 _______(朝
代 ) 杰 出 的 ______家 ,
训 ______家, ______家,为
练 ______ 之 一 。
3
登飞来峰
千寻塔
板
见日升
站得高
书
不畏
望得远
设
只缘
计
课 后 反 思
4
么看的?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 1 、分小组讨论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飞来峰》教学研究案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背诵诗歌,并能用自己的话疏通诗意。
2、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描述诗歌的情景,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预学篇
一、课前助读:
1、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嘉祐三年(1058)上书,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
他积极推行新法,抑制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
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写作背景:此诗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3、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期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从东武县飞来,故因此而得名。
宋有王安石题诗《登飞来峰》,从此闻名天下。
二、预习检测:
1、解释粗字的意思。
①千寻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的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3、《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篇
一、自学交流,解释诗句。
出示自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用“ / ”划出诗句的节奏。
2、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3、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二、品读,体会诗的含义。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前两句写景,突出了飞来峰的什么?请用一字概括。
3、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4、结尾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四、诵读,表达情感。
五、学生自主复习整理。
六、作业布置:完成《登飞来峰》慧学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