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1 平面设计1.1初选两个方案路线起点A点,终点B点,分别选择方案一、方案二如地形图所示。

地形图比例尺1:20501.2两方案粗算方案一:JD1:量得α=63°设 Ls=60 R=120mJD2:量得α=35°设 Ls=80 R=300mAC=299.30m CD=625.25m DB=504.30m AB=1301.75m计算的JD1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29.94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1.25m切线长T=(R+P)tanα/2+q=104.24m缓和曲线角β。

=90Ls/πR=14.32°平曲线长L=(α-2β。

)πR/180+2Ls=191.96m外距E=(R+p)secα/2-R=22.21m校核数D=2T-L=16.52m校核:Ls :Ly =1:1.2 满足。

2β。

﹤α满足。

计算的JD2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39.98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0.89m切线长T=(R+P)tanα/2+q =134.85m缓和曲线角β。

=90Ls/πR =7.64°平曲线长L=(α-2β。

)πR/180+2Ls=263.25m外距E=(R+p)secα/2-R =15.49m校核数D=2T-L =6.45m校核:Ls :Ly =1:1.29 满足。

2β。

﹤α满足。

AC段直线长=299.3-104.24=195.06mCD段直线长=625.25-104.24-134.85=386.16mDB段直线长=504.3-134.85=369.45m路线总长=195.06+386.16+369.45+191.96+263.25=1405.88m延长系数=1405.88/1301.75=1.08转角平均度数=(63°+35°)/2=49°每公里平均转角数=2/1.41=1.42总转角数:2个圆曲线最小半径:120m方案二:JD1:量得α=72°设 Ls=60 R=120mJD2:量得α=21°设 Ls=60 R=400mAC′=420.25m C′D′=604.75m D′B=479.70m AB=1301.75m 计算的JD1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29.94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1.25m切线长T=(R+P)tanα/2+q=118.03m缓和曲线角β。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

起点到 JD 连线的方位角: 1 =138.49° JD 到终点连线的方位角: 2 =184.57° 路线转角:转角α= 2 - 1 =46.08° ②要素的计算 取 R=280m、 Ls =90m、基本型曲线
L2 p= s =1.20m 24 R L q= s =44.96m 2 L s =315.08m L= R 180 T= ( R p ) tan q =164.55m 2 E= ( R p ) sec R =25.58m 2
校 核:JD=QZ+D/2=K0+816.05 满足 6、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L =K0+809.04 2
交点坐标 交点号 起点 JD 终点 N 4014.28 3404.08 2757.14 E 4045.92 4587.76 4534.69 交点桩号 K0+000.00 K0+816.05 K1+451.92 右 46.08° 138.49° 184.59° 转角值 方位角
--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5、 路基设计表.................................................................................................16 6、 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16
①从延长系数来分析:延长系数最优在 1.02—1.05 段,路线 1 的延长系数 1.076 与路线 2 的 延长系数来比,1.082 值偏大,离 1.02—1.05 范围远,所以应选路线 1。 ②从转角个数来分析:转角数越小,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弯次数越小,尤其在不平坦地区,应 适宜设置转角数小的路线,那样行驶比较舒适,所以应选路线 1. ③从转角平均度数与圆曲线最小半径来分析:转角度数越小,圆曲线半径越大,转弯幅度越 小,行车比较方便,从以上列表的数据来看,路线 1 明显优于路线 2,所以应选路线 1. ④从路线长度来分析:路线 1 的路线长度小于路线 2 的路线长度,选择路线 1 比较经济,而 且经过的地区地形起伏程度相差不多,所以应选路线 1. 综上分析:从各项技术指标来分析,都应选择路线 1。 所以选择方案:路线 1 5、选定方案的精算 ①转角的计算 坐标:起点(N:4014.28 JD(N:3404.08 终点(N:2757.14 E:4045.92) E:4587.76) E:4534.69)

道路勘测毕业设计的计算书

道路勘测毕业设计的计算书

目录目录 (1)1 绪论 (3)1.1 工程概况 (3)1.2 设计任务 (3)1.3 主要设计指标 (3)1.4 主要技术标准 (4)2 平面设计 (5)2.1 设计原则 (5)2.2 设计总要求 (5)2.3 平曲线设计 (6)2.4 超高设计 (8)3 路线纵断面设计 (9)3.1 纵断面设计的总原则及方法 (9)3.2 纵断面设计计算 (11)3.3 纵断面的绘制 (12)4 路基横断面设计 (13)4.1 横断面设计时应收集的资料 (13)4.2 路基横断面形状及高度确定的依据 (13)4.3 路基横断面图绘制 (14)4.4 土石方数量计算 (14)4.5 处理工程 (14)5 路面设计 (15)5.1 路面结构设计原则 (15)5.2 结构层组合设计原则 (15)5.3 路面设计 (15)5.4 路面接缝的设计 (24)6 挡土墙设计 (25)6.1 挡土墙设计原则 (26)6.2 挡土墙施工方法 (26)6.3 挡土墙计算示例 (26)7 涵洞的设计 (27)7.1 涵洞设计的原则 (27)7.2 涵洞洞口加固与防护 (28)7.3 涵长的计算 (28)参考文献 (30)致谢 (31)1 绪论1.1工程概况1.1.1概述路线起点K0距离河岸约23m ,终点K1+898.731,全长1.899km 。

路线按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路基宽10m ,设计车速60Km/h ,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为20年。

1.1.2沿线自然情况设计路段为平原微丘区,部分地区纵坡起伏较大,地表植被为稻田、树林,间有水塘。

沿线所出自然区划为IV3区,属东南湿热区,雨量充沛集中,台风暴雨多,水毁、冲刷、滑坡是道路的主要病害,该区水稻田多,土基湿软,夏季炎热。

全线地质条件良好,土壤为砂性土。

1.2设计任务本设计共分五个阶段:(1)路线设计:绘制路线平面图,进行路线纵断面设计。

(2)路基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及土石方计算,路基排水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一技术标准概述1.1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3)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3)二平面设计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4)2.2路线方案比选 (6)2.3 选定方案的精算 (6)2.4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8)2.5逐桩坐标计算 (9)三纵断面设计3.1 中桩地面高程 (11)3.2 厘米格坐标纸点绘地面线 (12)3.3进行纵坡设计 (12)3.4竖曲线要素计算 (12)3.5 设计高程计算 (12)3.6 竖曲线计算表 (14)四横断面设计4.1技术指标 (16)4.2道路的组成及尺寸 (16)4.3加宽超高计算 ..................................................... .64.4视距验算 ......................................................... .184.5横断方向地面高程 (18)4.6路基设计表 (18)4.7 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8)五结束语.............................................................. 19.六参考文献. (20)七附表............................................................... -.21一、技术标准概述设计公路为三级道路,设计时速为40Km/h1.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1)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100 m极限值60 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 m最大半径10000 m(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40 m —般值50 m(3)平曲线间插入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长度宜大于6V(240 m)方向宜大于2V(80m)(4)平曲线最小长度70 m(5)直线段最长距离宜小于20V(800米)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1)最大纵坡度:7%最小纵坡:0.5% (2)最小坡长:120m(3)不同纵坡最大坡长(4)竖曲线半径:凸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极限值450m凹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极限值450m竖曲线长度一般值90m 极限值35m(5)平纵配合满足“平包竖”,或者错开距离不小于3s的行程(33.33m)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1)宽度行车道宽度:2X 3.5m 土路肩宽度:2X 0.75m 路基总宽度:8.5⑵ 视距 ①停车视距:40m ②会车视距:80m ③超车视距:200m(3)路拱及土路肩横坡度:路拱横坡度取用 2% 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二平面设计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2.1.1方案A(1)粗略量取转角量取:-E =20° : F =30°① 假定交点F Ls=50 m由基本型曲线要素要求 Ls :Ly :Ls 在1: 1: 1与1: 2: 1之间假定Ly=70 m—R901 S则 L= Ly +2Ls=170 m 又 L =(: -2 :0)- 2L S : =30° :0 :180兀 R得 R=229.18 m 取 R=230 maT =(R p )tanq =86.75 m2住。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_课程设计 精品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_课程设计 精品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计算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学生:王莉云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 年12 月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计算书)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总计:课程设计(计算书)23页(左侧空白栏目按实际情况填写。

)表格:9 个插图:0 幅目录1、平面设计1.1、初选两个方案 (3)1.2、两个方案的粗算 (3)1.3、方案比选............................................................................................................ .4 1.4、选定方案的精算 (5)1.5、填写直曲表............................................................................................................. .62、纵断面设计2.1、中桩地面高程 (7)2.2、纵坡设计............................................................................................................. .7 2.3、竖曲线计算.. (7)2.4、设计高程计算 (8)2.5、厘米格坐标纸点绘设计线 (8)2.6、计算填挖高度 (8)3、横断面设计3.1路幅组成及尺寸........................................ .....................................................................9.3.2、加宽计算......................................................................................... .............. (9)3.3、超高计算......................................................................................... ... . (9)3.4、视距验算 (9)3.5、填中桩填挖高度表 (9)3.6填横断方向高程 (9)3.7、计算超高值 (9)3.8、绘200m横断面图 (10)3.9、填路基设计表 (10)3.10填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10)4、参考文献 (13)5、附表 (14)1、平面设计1.1、初选两个方案已知:路线A 量得α1=39°, 设 Ls=60m R=300m , α2= 27°Ls=65 A 与JD1距离为L1=490m ,JD1与JD2距离为L2=400m ,JD2与B 距离为L3=540m1.2、两个方案的精算1.2.1计算JD1要素内移值 p=R L s 242=0.83m切线增长值 q=2sL =30m 缓和曲线角 ==παβ18020R 9.55°曲线长 L=s 0L 2180R 2-+︒πβα)(=182.52m 切线长 T=q p R ++2tan )(α=94.04m 外距 E=R p R -+2sec)(α=11.83m切曲差 D=2T -L=5.56m1.2.2计算JD2要素内移值p=RL s 242=0.59m切线增长值q=2s L=32.5m缓和曲线角 ==παβ18020R 6.21° 曲线长 L=s 0L 2180R 2-+︒πβα)(=206.34m 切线长T=q p R ++2tan )(α=104.66m外距E=R p R -+2sec )(α=9.13m切曲差D=2T -L=2.98m 1.2.3组合分析JD1与JD2直线段长度:L2-T1-T2=201.3>3V=120m 可以设计为基本型1.2.4校核校核:JD1处 Ls1 :Ly1 :Ls1在1:1:1与1:2:1之间,满足 20β=19.1°<α=39°满足校核:JD2处 Ls1 :Ly1 :Ls1在1:1:1与1:2:1之间,满足 20β=12.42°<α=27°满足路线长度为1421.46m ,延长系数为1.15路线B α=32° R=320m Ls=80m A 与JD 距离为750m JD 与B 距离为570mp=R L s 242=0.83m q=2sL =40m ==παβ18020R 7.16°L=s 0L 2180R 2-+︒πβα)(=258.74m T=q p R ++2tan )(α=132.00mE=R p R -+2sec)(α=13.76m D=2T -L=5.26m路线总长为1314.74m ,延长系数为1.06校核 Ls :Ly :Ls 在1:1:1与1:2:1之间,满足 20β=14.32°<α=32°满足1.3路线方案比选路线方案比选表延长系数 转角个数 转角平均度数圆曲线最小半径 路线长度 路线1 1.15 2 33° 180m 1421.46m 路线2 1.06132°320m1314.74m分析:①从转角个数来分析:转角数越小,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弯次数越小,尤其在不平坦地区,应适宜设置转角数小的路线,那样行驶比较舒适,两者无差别。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一、路线方案比选(1)路线长度及延长系数A 、B 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为1301m ,A 为路线起点,B 为路线终点。

方案一:路线实际长度为1388、5m 0661130351388、、点直线长度、路线实际长度技术延长系数===B A ,之间。

、、在201~051方案二:路线实际长度为1342、7m (2)转角数方案一:两个 方案二:一个 (3)转角总和及转角平均度数方案一:转角总和'''002490 ,转角平均度数'''001245 。

方案二:转角总和'''002430 ,转角平均度数'''002430 。

(4) 平曲线要素方案一: 1JD m R 200= m L s 80= ‘’‘左004851 =α方案一: m R 320= m L s 80= ‘’‘左002430 =α(5) 由上述可知,两方案基本上都满足各技术指标,两条路线的长度基本相同。

从地形图上看,尽管方案一的路线转角个数和转角度数都比方案二的路线多,但是能较好地满足填挖平衡,且在地形相对复杂的地区容易展线,容易施工;而方案二的路线有些路段高差太大,会出现大填大挖的情况,这就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从总体来看,方案一的路线能较好地与周围地形相协调,施工较方便,工程造价可能要低于方案二的路线,比较经济合理,所以优先选用方案一的路线。

二、平面设计 (1)确定交点坐标根据地形图所给的坐标方格网计算路线起终点及交点坐标,如下: A 点坐标:N3984 E4046 1JD 点坐标:N3408 E4058 2JD 点坐标:N3108 E4452 B 点坐标:N2784 E4540 (2)计算方位角和路线转角 纵坐标增量n n N N N -=∆=1 横坐标增量N n E E E -=∆=1 两点间距离22E N D ∆+∆=方位角NE∆∆=-1tanα 根据以上各式计算数值如下表(3)平曲线设计分别计算两平曲线要素,如下 (4)桩号计算起点A 桩号 K0+000 1JD 桩号 K0+576.125 2JD 桩号 K1+56.883 终点B 桩号 K1+388.691 平曲线上各主点桩号计算如下 1JD 桩号 K0+576.125 2JD 桩号 K1+56.883从路线起点A 开始,直线段上每隔50m 加一整桩,平曲线上每20m 加一整桩。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

计算书1:概述1.1 地形情况概述本段落为平原微丘区二级新建公路。

设计车速601.2 设计依据《道路勘测设计》 杨少伟 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2:路线设计2.1道路等级本道路为新建三级道路设计车速60km/h 2.2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 2.2.1 选线原则1)2)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

当必须穿过时,要的工程措施。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2.22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直线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制在宜。

学号:11207234班级:1109053郑航土建学院2)圆曲线①圆曲线最小半径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2曲线的设计主要确定起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③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

④平曲线的最小长度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宜在:1:1:1 到1:2:1之间。

3)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①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大②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③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④符合视觉要求;因此,《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二级公路(6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50m.。

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4)行车视距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目录1. 设计任务、设计依据与地形分析 (1)2. .................................................................... 平面设计2 2.1 路线方案比选 (2)2.1.1 路线方案一的初算: (2)2.1.2 路线方案二的初算: (3)2.1.3 方案的比选: (4)2.2 平曲线要素精确计算 (5)2.2.1 路线转角计算: (5)2.2.2 平曲线要素计算 (5)2.2.3 主点桩号计算 (6)2.2.4 直线、曲线及转角: (6)2.2.5 切线支距坐标计算 (6)3 纵断面设计 (9)3.1 中桩(含加桩)地面高程的读取 (9)3.2 地面线展绘 (10)3.3 纵坡设计 (10)3.4 竖曲线计算 (10)3.4.1 竖曲线要素计算 (10)3.4.2 设计高程计算 (11)3.5 竖曲线计算表填写 (13)4 横断面设计 (14)4.1 路幅组成及尺寸横坡确定 (14)4.3 加宽及超高设计计算 (16)4.3.1 加宽值计算 (16)4.3.2 超高计算 (16)4.3.3 超高值计算 (16)4.4 路基设计表计算填写 (17)4.5 土石方数量表计算填写: (17)4.6 视距验算 (17)结束语 (19)附表:道路勘测课程设计1.设计任务、设计依据与地形分析1.1设计任务完成指定路线的路线设计图标、计算和说明。

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d1 .2设计依据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涉及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使用及限制。

3设计地形分析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平均距离大约为2 0 mm,即实际距离4 0m,可得地形的平均坡度为5.0%,相对高差小于10 0m,为平原微丘地形。

1道路勘测课程设计2.平面设计如图所示:路线的转角为aBACL:L:L 1:1:1,则有:若控制平曲线中SSY180 L n s 2 L 3L RL 2 --------------------ss n R1802 (公式2—1)n R 3LL -------- ss 180L360 R n s RLsn 360 ( 2 可得:)) (1 2.1 路线方案道路勘测课程设计比选2.1.1路线方案一的初算:=26.5。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参考)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参考)

5
第二章 路线方案比选
2.1 路线长度及延长系数
A、B 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为 348.9m,A 为路线起点,B 为路线终点。
方案一: 技术延长系数 =
路线实际长度 A、B点直线长度
=
604.1 = 1.731, 348.9
方案二: 技术延长系数 =
路线实际长度 A、B点直线长度
=
479.746 348.9
平均坡长(米): 151.027
直坡段全长(米): 328.615
直坡段占全长(%): 54.397
曲线段全长(米): 275.493
曲线段占全长(%): 45.603
最小坡长(米): 62.797
最大坡长(米): 95.907
最小纵坡(%): 2.320
最大纵坡(%): -8.023
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米): 1600.000
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米): 1000.000
最小竖曲线长度(米): 76.401
= 1.375
2.2 转角数、转角总和及转角平均度数
方案一:转角数:三个;转角总和 276o54'18'' ;转角平均度数 92o18'06'' 。
方案二:转角数:二个;转角总和193o44'28'' ;转角平均度数 96o52'14'' 。
2.3 平曲线要素
方案一:最小直线长度:40.748m; 最大直线长度:78.755m; 圆曲线最 小半径:30m; 圆曲线最大半径:30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30m; 缓和曲 线最大长度:40m
1.2 路线起讫点
公路等级:四级公路;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0+604.108; 坐标起点高程:2338m;终点高程:2315m。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标准1.1 工程概况1.1.1 路线走向、起讫点本设计为某丘陵地带K0+000-K0+959.686段的初步设计,设计标准为双向双车道二级公路,设计车速40km/h,路基宽10m。

设计主线由北向南总体走向,路线起始于郑家冲,终点位于魏家铺。

1.1.2 地形、地质等自然地理特征公路工程经过的地区基本为丘陵地区,山体相对高度适中。

路线很大长度经过山区丘陵地段。

沿线土质基本为一般粘性土,沿线旁有毛家冲水库。

1.1.3 沿线施工条件---线路的起点和终点都为人口较多的小村庄组,其周边交通条件较差,零星散布着一些乡村便道,线路及附近区域的山坡谷地均有一般粘性土,可作路基填料。

工程用水可从附近毛家冲水库接入,较为方便,无侵蚀性,可直接作为工程用水,沿线电力充沛施工时电也可就近搭接。

1.2 设计标准1.2.1 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公路等级:二级公路公路类型:新建二级公路车辆荷载等级:公路-II级路基宽度(行车道宽度):10 m(2×3.5)设计车速::40km/h直线最小长度:同向曲线间:6×V=240m 反向曲线间:2×V= 80m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00m 极限最小半径::60m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600m缓和曲线一般长度::50m 最小长度::40m平曲线一般长度:200m 最小长度::70m停车视距::40m 超车视距:200 m视觉所需要的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极限最小半径700;一般最小半径450m凹形::极限最小半径700;一般最小半径450m最大纵坡:7% 最短坡长:一般值为300m;极限值为120m 最大超高:8%路基、涵洞设计洪水频率:1/100第二章平面设计2.1 选线(1)具体选线根据选线原则确定了两套可行方案并在地形图上标出。

详见地形图。

(2)方案比选方案一由所选方案起点,从北向东再向南走起终点直线的上方。

该方案所占农田面积少,避开了下方水库对道路的威胁,对周围整体的环境影响较小。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一.设计任务内蒙古地区,地质情况为亚砂土,山岭区选线,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车速为60 km/h,长度为2km,平面<=4个交叉点,在比例为1:2000的地形图上自行拟定公路的起终点,选取两条以上路线进行比选,确定方案后再进行平纵横设计。

二.选线原则以安排路线纵坡为主导,处理好平面和横断面的布设;尽量少占用田地;为地方交通服务,在合理的范围内,宜多联系一些城镇。

三.选线与比选选线:由于在原有的地形图上存在着一条已经修建的国道,在选线的时候应该考虑避让而不能随意穿过,此外在地形图的中间部位散布着众多的高压线和低压线,为保证通行车辆的安全行驶,我们尽量避免二级公路与电线平行,采取交叉穿过。

同时,在选线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山岭区地形的复杂性,合理避让不良地形,走纵坡相对平缓的地带。

经过充分的考虑,最终选取了一条三交点的路线和一条两交点的路线。

(具体参照平面图)比选:原则: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结果:三交点路线相对于两交点路线更多的避让了不良地形,在纵向上填挖土石方量会小很多。

但相对的,路线长度上三交点路线会较远一点。

由于是二级公路,线型指标的要求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要低,所以我们还是以考虑经济指标为主,最终选取三交点路线。

四.平面线形设计1.1初选两个方案路线起点A点,终点B点,分别选择方案一、方案二如地形图所示。

地形图比例尺1:20001.2路线方案计算JD1:设Ls=100 R=450m JD2:设Ls=100 R=400mJD3:设Ls=100 R=420m起点JD1=557.23m ,JD1 JD2=502.78m,JD2JD3=498.61 ,JD3终点=674.19m。

1.计算的JD1要素: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49.98m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0.9255m切线长T=(R+P)tanα/2+q=111.63m缓和曲线角β。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
综合考虑该地区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工程投资等因素,初步拟定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
线路较长但土方量小,造价低
方案二:
线路较方案一短,但经过较多的丘陵区,挖方量大,且跨越的河段较宽,造价会较高。两方案对比如下表
方案一
方案二
优缺点
优点:
1土方量小
缺点:
1线路略长
优点:
1线路略短
缺点:
1挖方量较大
综合考虑,选取方案一较为合适。
道路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主要技术指标
1
设计车速
km/h
60
2
平曲线
半径
一般值
m
100
极限值
6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路拱≤2.0%
m
600
3
平曲线最小长度
m
4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40
5
最大纵坡
%
7
6
最小坡长
m
120
7
相应纵坡的最大坡长
4%
m
1100
5%
900
6%
700
7%
500
8
停车视距
m
40
9
竖曲线半径
凹形
89379
21138
K0+040
89397
21146
K0+060
89416
21153
K0+080
89434
21161
K0+100
89452
21169
K0+120
89471
21177
K0+140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word文档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word文档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某三级公路设计计算书姓名:原洋洋学号:11207234班级:1109053郑航土建学院道路勘测课程城设计设计计算书1:概述1.1 地形情况概述本段落为平原微丘区三级新建公路。

设计车速40公里每小时,路基双幅车道,宽8.5米。

道路起点与终点间隔两个村庄(居民聚居点),所涉及道路要尽量靠近村庄(居民聚居点)方便群众出行。

中间必须跨越一条河流(红水河),要做到所修桥梁跨度尽量小,降低造价。

此外,尽量少占适宜耕作的土地,做到保护土地资源。

1.2 设计依据《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60-2004 人民交通出版社2:路线设计2.1道路等级本道路为新建三级道路设计车速40km/h,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m。

2.2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2.2.1 选线原则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

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2.22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1)直线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且避免司机的视觉疲劳造成事故。

在城镇及其附近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4.2平面线形设计计算: 4.2.1交点一计算 ①交点一JD1交点桩号K0+170.62 设计速度 v=40km/h 圆曲线半径R=150m转角 a=40°11′36″=40.21° 缓和曲线长度Lh=0.00切线长T=54.60m 曲线长L=104.67m外距 E=9.637m 校正值J=4.53m②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A.曲线要素计算m R T 60.542`21.44tan*1502tan *===αm R L 67.104150*21.44*18014.3**180===απm R E 637.9)12`21.44cos1(*150)12(sec =-=-=αm L T J 53.467.10460.54*22=-=-=B 主点桩号计算020.116060.54620.17001+=-+=-=K K T JD ZY690.220067.104020.1160+=++=+=K K L ZY YZ355.16802/67.104690.22002/+=-+=-=K K L YZ QZ62.17002/53.4355.16802/1+=++=+=K K J QZ JD4.2.2交点二计算 ①交点二:JD2点桩号K0+321.66 设计速度 v=40km/h 圆曲线半径R=60m转角 a=91°08′13″=91.14° 缓和曲线长度Lh=0.00切线长T=61.06m 曲线长L=95.25m外距 E=25.60m 校正值J=26.87m②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A.曲线要素计算m R T 06.612`14.91tan*602tan *===αm R L 25.9560*14.91*18014.3**180===απm R E 60.25)12`14.91cos 1(*60)12(sec =-=-=αm L T J 87.2625.9506.61*22=-=-=B.主点桩号计算06.260006.6166.32102+=-+=-=K K T JD ZY31.355025.9506.2600+=++=+=K K L ZY YZ68.30702/25.9531.35502/+=-+=-=K K L YZ QZ12.32102/87.2668.30702/2+=++=+=K K J QZ JD4.2.3交点三计算 ①.交点三JD3桩号K0+433.31 设计速度 v=40km/h 圆曲线半径R=90m转角 a=96°01′23″=96.02° 缓和曲线长度Lh=0.00切线长T=99.99m 曲线长L=150.75m外距 E=44.53m 校正值J=49.23m②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A.曲线要素计算m R T 99.992`02.96tan*902tan *===αm R L 75.15090*02.96*18014.3**180===απm R E 53.44)12`02.96cos 1(*90)12(sec =-=-=αm L T J 23.4975.15099.99*22=-=-=B.主点桩号计算:32.333099.9931.43303+=-+=-=K K T JD ZY07.484075.15032.3330+=++=+=K K L ZY YZ70.40802/75.15007.48402/+=-+=-=K K L YZ QZ32.43302/23.4970.40802/3+=++=+=K K J QZ JD4.3竖曲线要素及变坡点处设计高程计算由于本路段为平坦路段,坡度为零,不存在变坡点,因此无需计算变坡点。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横断面测量原理
了解道路横断面测量的基 本原理,包括横断面方向 、宽度、高程等测量要素 。
横断面测量方法
掌握道路横断面测量的外 业测量方法,如水准仪法 、全站仪法等。
横断面图绘制
能够根据测量数据,准确 绘制道路横断面图,为后 续道路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
03 道路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平面设计原则及要素
针对该地区的特点和需求,设 计合适的雨水口、检查井、出 水口等排水构筑物,确保排水 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通过图纸、计算书等形式展示 设计成果,包括排水管道平面 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等, 以及相关的设计说明和计算过 程。
07 总结与展望
课程设计成果回顾
完成道路勘测设计全流程
学生成功完成了从道路选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到横断面设计 的全流程,掌握了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例分析:某地区道路排水系统设计过程
项目背景介绍
排水系统布局规划
排水构筑物设计
设计成果展示
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地形、地 质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规划 、交通状况等社会因素,明确 排水系统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根据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和城市 规划要求,采用合理的定线原 则,确定排水管道的走向和位 置。同时,结合土壤性质和地 下水位等因素,设计管道的埋 深和坡度。
01
设计原则
02
保证行车安全、舒适
符合地形、地物条件
03
平面设计原则及要素
01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02
设计要素
03
直线:用于连接两个转向点,长度需根据设计速度 和地形条件确定。
平面设计原则及要素
圆曲线
用于转向,半径需根据设计速度和地 形条件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系别:土木系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总说明1.1设计概述1.课题名称:某山区一级公路路线设计。

2.设计要点: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分车道行驶。

本路段为山区,多为高低起伏地貌。

地势较陡。

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车速为80Km/h.地形图比例尺1:20003工程设计依据(一)交通组成建成初期交通组成如下:小客车:3000辆/日中型车:1700辆/日大型车:1400辆/日年交通量增长率6%(二)主要参考文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路基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二章平面线形设计2.1 说明道路选线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设计性强的一项工作。

它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粗略到细致的过程,选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道路选线应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

2.深入调查当地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情况。

3.力求路线短捷及保证行车安全。

4.选线要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行经济的结合原则。

5.充分利用地形,搞好平,纵,横三面结合。

6.道路设计要考虑远近结合,分期修建,分段定级的原则,以取得最佳的用地与投资。

7.要考虑施工条件对定线的影响。

2.2路线平面设计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2. 直线路段应根据地形等因素合理选择,一般直线长度应控制在20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应不小于6v(以米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不小于2v (以米计)。

(v 是设计速度,以km/h 计)。

3. 圆曲线线形设计应尽量采取大半径,当受到限制时,可以首先取一般最小半径,避免极限半径,对于一级公路山丘地形一般最小半径400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路线平面设计
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 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设计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 衡。 2. 直线路段应根据地形等因素合理选择,一般直线长度应控制在 20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应不小于 6v(以米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 不小于 2v(以米计)。(v 是设计速度,以 km/h 计)。 3. 圆曲线线形设计应尽量采取大半径,当受到限制时,可以首先取 一般最小半径,避免极限半径,对于一级公路山丘地形一般最小半径 400m。极限最小半径 250m. 4. 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时,应设置缓和曲线。 一级公路山区地形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100m。 5.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 700 m,最小值 140
⑵求各桩点的设计标高(以道路桩号计算):
K0+750=8.98
K0+790=8.53
K0+770=8.66
K0+810=8.6
K0+778.085=8.72
K0+828.085=8.73
4.调坡 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⑴结合选线意图。将试坡线与 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脱离实际情况 或考虑不周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 ⑵对照技术标准。详细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平纵 线形组合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特别要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 平曲线、桥头接线、路线交叉、隧道及路口码头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 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 减小纵坡度等。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 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符合、 5.根据纵断面图核对纵坡线 核对主要在有特殊意义的横断面图上进行。如选择高填深挖、 挡土墙、重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的断面等。 6.确定纵坡线 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所谓定坡就是把坡度值、变坡 点位置和高程确定下来。变坡点位置直接从图上读出,一般要调整到 整 10 桩位上。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标高由已定的坡 度、坡长依次推算而来。 本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确定了三条坡度线,两个变坡点。 3.2.3 竖曲线要素计算(本次设计采用极限最小半径一般值) 1. (A)变坡点
m。
2.3 平面线要素设计
本路段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 80km/h,地面起伏大,为山区地形,
根据规范规定,除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公路都应设
置缓和曲线。
本设计根据地形图上路线的起始点,定出了一个控制点 JD。
2.3.1 平曲线要素计算
1.JDA 处的桩号为 k0+348.31 转角为 47.69°,取 R=300m。
s
2
3
s
240 R 2
100 2
1003 240 3003
50m
T (R P) tan q (300 1.389) tan 23.85 50 184.14m 2
⑷曲线总长度
L 0
s
2R
180
180 100 2 300 3.14
9.55
L
R 180
(
2
)
2
Ls
300 3.14 180
第二章 平面线形设计
2.1 说明
道路选线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设计性强的一项工作。 它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粗略到细致的过程,选线时应注意以下 几点: 1.道路选线应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 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
2.深入调查当地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情况。 3.力求路线短捷及保证行车安全。 4.选线要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行经济的结合原则。 5.充分利用地形,搞好平,纵,横三面结合。 6.道路设计要考虑远近结合,分期修建,分段定级的原则,以取得最 佳的用地与投资。 7.要考虑施工条件对定线的影响。
⑴缓和曲线长度 L
旅客感觉舒适得:
Ls
0.036
V3
R
.0036
803
300
61.44m
行驶时间不过短得
Ls
V 1.2
80 1.2
67m
取 Ls 为 100m。
⑵圆曲线内移值 P
L L P
2
s
24R
4
s
2688R3
1002 24 300
1004 2688 3003
1.389m
⑶总切线长
L L q
置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为 2500m,大于本设
计的圆曲线半径,所以需设置超高。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
方式,超高缓和段与平曲线缓和曲线相重合。
但是由于水平有限故本次课程设计不考虑超高,对此表示遗憾。
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
3.1 说明
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称为纵断面。它是道路设计的重要设计因 素之一,它主要反映路线的起伏和地面的情况,把道路的纵断面与平 面图组合起来,就能够完整的表达道路的空间位置和立体线形。 在任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称为该处的施工高度,施工 高度的大小即决定了路堤的高度或路堑的深度。
⑴计算竖曲线基本要素 竖曲线长度 L=R =2000×(0.03+0.0075)=75m
切线长度 外距
T=L/2=270/2=37.5m E=T 2 /2R=37.52 /2×2000=3.516m
竖曲线起点桩号:K0+770-37.5=K0+732.5
竖曲线终点桩号: K0+770+37.5=K0+807.5
ZH—直线与缓和曲线的交点,HY—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交点,QZ
—圆曲线终点,YH 圆曲线与缓和曲线的交点,HZ—缓和曲线与直线
的交点。
(a) JDa
K0+358.31
—T
184.14
ZH
K0+174.17
+LS
100
HY
K0+274.17
+ (L-2LS)
151.327
YH
K0+425.497
+ LS
竖曲线起点桩号:K0+400-135=K0+265
竖曲线终点桩号: K0+400+135=K0+535
⑵求各桩点的设计标高(以道路桩号计算):
K0+270=16.08
K0+415.497=17.61
K0+290=16.58
K0+430=17.50
K0+320=16.96
K0+450=17.28
K0+349.834=17.28
变坡点桩号为 K0+390 设为凸型竖曲线标高为 19.7m,两相邻路段
纵坡为i1 3 % ,i2 -3% R=4500m。
⑴计算竖曲线基本要素 竖曲线长度 L=R =4500×(0.03+0.03)=270m
切线长度 外距
T=L/2=270/2=135m E=T 2 /2R=1352 /2×4500=2.025m
ZH=K0+515.497
HY=K0+615.497
YH=K0+778.085
HZ=K0+878.085
QZ=K0+696.791
2.3.2 超高加宽设计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两
段平曲线半径均大于 250m,故不需要设置加宽。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不设
LAB=375.4747m
Ls=100
p=1.4124m
q=50m
T=191.335m
β=9.71°
L=362.588m
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一级公路山岭区平曲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其中圆曲线长度为 162.588m,满足最小长度的要求。
(6)五个基本桩号的确定如图: 图中:T—切线长,LS—缓和曲线长,R—圆曲线半径, —转角,
K0+465.497=17.08
K0+360=17.50
K0+470=16.96
K0+380=17.63
K0+490=16.58
K0+390=17.68
K0+510=16.08
K0+410=16.075
2. (B)变坡点
变坡点桩号为 K0+770 设为凸型竖曲线标高为 8.3m,两相邻路段
纵坡为i1 3 % ,i2 0.75% R=2000m。
3.2 纵断面设计
3.2.1 设计原则 1.新建一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在 设有超高加宽的地段,其设计标高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的边缘标高。
2.纵断面图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圆滑的线形, 避免短距离内起伏频繁。相邻纵坡的坡度代数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 的曲线半径。 3.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最大纵坡为 5%,当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 情况限制时,精技术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 1%,各级公路的长路堑 路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 0.3%(以不小于 0.5%为宜)的纵坡,当必须设计平坡或小于 0.3%的纵坡时,其边沟 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4.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其最小坡长 250m,最大坡长限值根据纵坡 坡度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4%时为 900m,5%时为 700;根据本设计 实际情况:坡度为 4.08%时最大坡长为 900m。 5.变坡点处应设置竖曲线,形式为二次抛物线,因为在应用范围内和 圆形几乎没有差别,所以竖曲线半径均为圆曲线半径表示。 6.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 4500m,极限最 小值 3000m;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 3000m,极限最小值 2000m, 竖曲线一般值 170m,最小长度 70m。 7.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应合 并成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 8.考虑平纵结合,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与竖 曲线,最大合成坡度大于 10.5%。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合成坡度不应 大于 8%。 9.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要求综合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