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村庄整治——五河县空心村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
关于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少村庄开始出现空心化现象,即年轻人逐渐迁往城市,老年人留守村庄,产业、服务等资源严重匮乏,导致村庄经济衰退、社会发展滞缓。
为此,国家出台了“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综合治理,重塑村庄发展活力,实现村庄振兴。
本文将从整治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该方案进行详述。
一、整治目标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重塑空心村振兴发展轮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农村社区。
主要包括:(1)提升村庄基础功能。
通过修建公共设施、改善道路交通、完善服务配套等手段,提高村庄的基础设施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村庄生态环境。
(2)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扶持当地特色产业、鼓励农民创业等方式,振兴村庄经济,提高居民收入。
(3)发挥文化价值。
通过保护村庄文物古迹、弘扬民俗文化等方式,重塑村庄文化氛围,提升游客体验度。
(4)增加社区活力。
通过促进社区文化活动、拓展社会服务等方式,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参与感,营造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
二、基本原则(1)分类施策。
因村庄情况和特点不同,需采取因地制宜的整治措施,注重分类推进。
(2)全面覆盖。
所有空心村均需参与整治,实现全覆盖。
(3)生态优先。
整治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倡导绿色出行、绿色生活。
(4)市场导向。
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优化等方面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实效和经济效益。
(5)强化管理。
村庄管理和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强化社会治理、居民自治、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三、重点任务(1)综合整治。
加强村庄环境整治,特别是在垃圾分类、治安等方面加大力度。
(2)产业振兴。
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居民收入。
(3)公共服务完善。
修建公共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提高村庄公共服务水平。
(4)文化传承。
继承和弘扬村庄的传统文化,保护村庄文物古迹,构建村庄文化品牌。
(5)社区活动拓展。
破解空心村问题的建议
破解空心村问题的建议空心村是中国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失、土地利用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解决空心村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有条件的进城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制和登记制,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
2. 发展乡村产业: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提高农村产业集聚度,增加农民收入,吸引劳动力回流。
同时,加强农村产业扶持和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例如,修建通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以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整合资源、强化服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提高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度。
5. 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活动,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需求。
同时,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总之,解决空心村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完善土地制度、发展乡村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加强教育培训等。
这些措施需要相互配合、协同推进,才能有效解决空心村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空心村”现象的科学认识及治理
“空心村”现象的科学认识及治理1 什么是空心村“空心村”具有双重含义:第一,是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主要是指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大批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致使原有村庄剩下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这是一种由于劳动力转移而成现的“空心”;第二,是一种地理意义的“空心”,大量的外出务工者在城镇打工挣钱后回到农村,由于新婚、分户以及考虑到区位等原因在新建住宅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原因,新建住宅大部分集中在村庄外围尤其是公路沿线,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一种地理意义上的“空心”,两种现象交织的空心村现象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
时至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尤其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
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在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过程中,不可能形成英国等“羊吃人”的现代化过程,因此,只能以这种劳动力的缓慢而大规模的转移来实现。
青壮年作为社会成员的主体,其生活和工作的分离,使农村之“心”空去。
因此,从社会学角度来讲,空心村是旧农业社会在当代中国的最后一瞥。
2 “空心村”的危害1/ 8认清“空心村”存在的危害是治理“空心村”的前提。
农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存在巨大的危害:1)土地浪费严重。
“空心村”占用的土地,耕不能耕,用不能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2)破坏农村整体规划,影响建设布局合理、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空心村”现象破坏了农村整体布局,使道路管网、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难以按规划实施,延缓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影响环境卫生。
“空心村”的废弃房屋由于无人居住,所以也无人修缮,有些已经倒塌;4)潜伏矛盾纠纷。
由于“空心村”内的废弃宅基地多年未曾有人使用,到了第三、四代之后,邻居之间的土地界限必然会有些模糊;5)对农村的安全构成隐患——“空心村”中遗留下来的旧房子大多为土木结构,成为火灾的主要源头。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农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为此,特以近年来建设的新村聚居点空心化问题为例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县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原因分析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民新村聚居点30个,涉及农户1328户,其中:新建点16个714户,改建点14个614户。
正在建设有的23个1227户,其中新建点16个974户,改建点7个253户。
建成镇吊脚楼村、镇立山村新村综合体2个123户。
据调查,建成的新村聚居点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点3个,占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点2个,占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点2个,占6.6%;没有空置住房的聚居点23个,占76.8%。
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家外出户增多。
当前,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直接导致了“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
全县大多数村外出务工人员人数高达80%以上,其中举家外出户达30以上。
县20**年建成的镇村聚居点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脚楼村15户47人。
该聚居点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节性外出27人,占总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占总人口的45.9%,该聚居点新建农房常年无人居住9户,占总户数的34.6%,季节性无人居住10户,占总户数的40%。
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
部分外出务工经商先富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城市站稳脚跟后,举家迁往城镇生活。
国家大力推进“一主三化”发展,城镇吸引力增加,各项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等环境条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现象日趋加重。
目前,县镇、镇、镇、镇、镇、乡等6个乡镇都在进行场镇开发,邻近场镇或有能力的农户都在集镇购房。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空心村,通俗地说就是“村无人、田无主、房无人住、路无人走”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谋生,导致一些农村地区出现空心化现象,这也成为当今中国农村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外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到城市发展。
农村地区缺乏职业发展机会,不足以吸引年轻人留下来。
2.土地利用不当。
许多农村出现土地的过度利用或者滥用的情况,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最终导致土地无法利用,出现了“荒地”和“田地无主”的现象。
3.建筑物老化。
一些老年人逝世后,房子变得空无一人,经年累月没有人打理房屋,建筑物日渐老化,成为了“房无人住”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保护农村土地,防止滥用和过度使用,绿化农村地区,提高土地生产率,最大限度支持农业发展。
2.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鼓励创业就业。
政府应该支持农村居民开展各类经济活动,鼓励他们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村旅游业等,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4.加大城乡交流。
提高城乡互动,促进城乡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城市民众了解农村文化,增强他们与农村的联系感,吸引城市人口来到农村。
当然,这样的整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公民的支持和配合。
只有坚定不移地进行综合整治,才能彻底解决空心村问题,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美丽、繁荣。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一、空心村形成的原因1.农村人口外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趋势明显增强。
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发展面临人口荒问题。
2.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缺乏经济增长动力,农民缺乏创业机会和增收渠道,难以吸引年轻人在农村创业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外流和空心村的形成。
3.农田闲置和土地资源浪费:农田闲置和土地资源浪费是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农民将土地用于非农经营,造成大量农田闲置。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占用农田资源,对农民的土地权益进行侵犯,导致土地流转困难,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二、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1.土地调整和整合:通过合理调整和整合农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合作社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产权制度,明确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界定,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3.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特色产业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和利用积极性。
4.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品质,为农民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5.培育乡村旅游业:通过培育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村的产业多样性,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6.加强乡村治理和社会服务:加强乡村治理和社会服务,提高农村的组织能力和自治水平,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增强农民对村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农村空心化是长期以来农村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从根本上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培育乡村产业和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以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
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
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介绍近年来,在中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政府对于空心村的整治力度也越来越大。
空心村,指的是因为人口外流或其他原因而出现的一些村庄内部空旷、人口稀少或者人口规模严重不足的现象。
空心村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农村人口大量外出求生存,另一方面也与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利益分配问题有关。
为了解决空心村的问题,实施整治是必要的。
本文提出空心村整治实施方案,以期让空心村尽快复苏,恢复旺盛的生命活力。
整治目标本次整治的目标是,实现空心村的发展。
具体而言,应该实现以下两个方面:1.空心村人口增加:通过政策引导、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年轻人、企业和企业家前来投资、加盟经营,同时吸引高校学生来村支教、定居等,以人口的增加来达到整个村庄的复苏,为空心村增添新鲜血液。
2.空心村本身建设的改进:主要着力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互联网信息化等方面,将现有的空心村打造成一个宜居、文化和创意产业等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具体而言包括:村庄规划、道路、供水、污水处理、污水排放、环境监测和清理,开发农业资源和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并将产业进行升级改善,引入适合村庄发展现状的产业,以增加就业,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村庄。
实施方案人口增加1.引导年轻人返乡创业:政府可以通过下发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年轻人在乡村创业。
政府可设施行各省、市、县级产业扶持奖励基金,重点奖励创业村庄中的优秀企业和产业扶持。
此外,政府还可设立产业扶贫综合服务站,为农村企业和相关机构提供综合服务,优化公共服务,降低办事成本。
2.发布招商信息:发布招商信息,吸引企业进驻村庄,创业或者办公等。
针对有创业志向的企业家可以提供创业孵化器、产业园等支持措施。
3.介绍高校到村支教:对于年轻大学有去往村庄支教,打造一个“季度制”的支教项目,助力空心村的教育事业的推进,同时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让空心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建设改进1.打造宜居村庄:针对现有的设施缺失和不完善等情况,政府可开展房屋重建、修缮和就9设施投入,完善村庄供水、污水处理、公共卫生等服务。
农村空心村情况及改造的困难分析与对策及建议
农村空心村情况及改造的困难分析与对策及建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呈现出“空心村”的现象,即村庄中建筑物空置率上升,人口外流,农田荒芜等问题突出。
这一现象不仅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滞缓,也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农村空心村现象带来的困难,并提出改造的对策与建议。
一、农村空心村的主要情况农村空心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外流:受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年轻人普遍选择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的外流,村庄中老年人留守,幼儿和儿童规模逐渐减少。
2. 建筑物空置:随着人口的减少,许多农民将自己的房屋闲置,或者将农房出租给外地人。
“空心村”中存在大量空置房屋,影响了村庄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
3. 农田荒芜:农民外出务工后,农田得不到好好耕种,导致土地的荒芜和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
二、农村空心村改造面临的困难农村空心村改造面临以下几个困难:1. 资金问题:改造空心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许多农村财政状况薄弱。
因此,资金问题成为改造的主要困难之一。
2. 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道路、供水、电力等设施建设滞后,给改造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3. 村民意愿不一致:在改造空心村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到村民的意愿不一致问题。
一些村民因为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对改造持保守态度,阻碍了改造进程。
三、改造农村空心村的对策与建议为了解决农村空心村现象带来的问题,采取以下对策与建议: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于农村空心村改造的资金投入,通过政策调整和资金扶持,为改造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可以引入私人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村庄改造。
2.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水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3. 加强村民参与:在改造空心村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增强农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促进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4年城乡融合视域下民族杂居地区空心村治理研究》范文
《城乡融合视域下民族杂居地区空心村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民族杂居地区的空心村问题逐渐凸显。
空心村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特殊现象,其治理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城乡融合视域下,民族杂居地区空心村的治理问题,分析其现状、成因及治理策略,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空心村现象概述空心村是指农村地区因人口外流、资源匮乏、产业凋敝等原因导致的村庄空心化现象。
在民族杂居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空心村问题更为突出。
这些地区往往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空心村成因分析1. 人口外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
2. 资源匮乏: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匮乏,难以支撑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
3. 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业产业比重过大,缺乏多元化产业支撑,难以吸引人口和资源。
4. 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扶持。
四、治理策略探讨1. 产业振兴:发展多元化产业,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水平。
通过引进外来投资、培育本土企业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升级转型。
2. 人口回流: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
3.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等方式,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
同时,加强政府与村民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共治共管的治理格局。
5. 土地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等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民族杂居地区的空心村为例,通过实施产业振兴、人口回流、文化传承等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
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摘要: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由于一些地方的整治,加剧了村内大片土地的闲置和村庄向外围的无序扩张,同时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出现严重的"空心村"现象,"空心村"延缓人居环境的改善,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阻碍农业发展,浪费耕地;新农村建设应与"空心村"治理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整治旧村与规划新村、引导部分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等途经整治空心村,促进农村建设。
1."空心村"是"空心化村庄"的简称,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现在已快速发展,呈蔓延趋势。
对于"空心村",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即从农村硬件建设的角度理解,具体是指多年来农村新建住房大多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是无人居住的残败老屋,形成外实内空、外新内旧的现象。
这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转变造成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限制的一种聚落空间形态的异化现象。
其二是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即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理解,具体是指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人城市,村里只剩下老、幼、妇孺人群,造成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现象。
因此,"空心村"是一个具有地理和经济双重含义的概念。
治理"空心村"在对农村宅基地建设问题进行治理的同时还要考虑人口外流带来的诸如留守儿童教育、空巢老人养老等一系列社会。
2.实践目的:本次寒假社会实践主要研究的是关于农村"空心化"现象,研究对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楼底镇邵家庄村,通过对该村近些年的变化,做出一个对农村现状、原因、改造困境以及改造建议的系统报告。
期望调研报告能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用法律和行政力量来推进空心村的改善。
空心村治理方案
空心村治理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地区开始出现空心村现象,这给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有效解决空心村问题,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治理方案。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空心村治理方案。
一、社会方面的治理方案1. 增加农村社区建设力度:加强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建立健全的农村社区组织,促进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
2.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提供良好的培训和福利保障,吸引更多家庭选择农村教育。
3. 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通过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发展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减少劳动力流失。
二、经济方面的治理方案1. 发展农村产业:制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农村资源和优势产业,培育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2. 引导资本流入农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支持农村的农产品加工和企业发展。
通过与城市企业合作或引进城市企业投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3. 实施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大规模农业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同时,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避免激化农民利益冲突。
三、环境方面的治理方案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保工作。
通过建设生态农田和农村绿化,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2. 发展可持续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注重农业循环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
3. 引进新技术和模式:借鉴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加强农村技术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
推广适应农村特点的新技术和新模式,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收入。
结语空心村治理需要多方合力,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农村“空心化”形成原因及其对策探讨
农村“空心化”形成原因及其对策探讨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非农化的推进,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当时的二元社会体制下,空心村的产生有了可能。
在经济,自然,社会文化以及制度与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空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范围越来越广,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我国农村“空心化”这一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形成原因;影响;对策1 引言空心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城镇化过程中发生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在村庄的物质形态中的表现。
对于农村“空心化”,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
程连生、冯文勇等,把相对成新原则、功能转换原则、绝对抛弃原则、人口锐减原则作为界定空心化聚落的4个条件集,将空心化聚落定义为“居住在农村的住户,在空间欲望驱使下逐渐向周边新扩带迁居,导致原聚落成新度下降、非居住房屋增加、废墟面积扩大、人口密度锐减,并与新扩带形成强烈反差的一种聚落形态。
由原来成新度相对均质的聚落,发展为新旧二元结构的空心化聚落的过程”。
这一概念完整而准确地概括了农村空心化的特征。
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和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相互交织的“空心化”的出现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大批农民工的进城, 而且都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力, 剩下的则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 这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空心”;而受前者的影响,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出现,它具有以下特点:随着距离村庄地理空间距离的加大,农庄的质量水平呈现递增状态,村庄的人均占地呈现递减状态,村庄的人口密度呈现递减状态,家庭规模向小型化转变。
本文将以空心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形成机制,以及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2 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分析2.1 当前的现状统计发现,在胡焕庸线东南半壁43%的土地上集中了全国约90%的村庄和耕地。
“空心村”现象成因及整治措施科学分析
“空心村”现象成因及整治措施科学分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面貌也悄悄发生着转变,“空心村”成为我国农村结构的新形态。
“空心村”现象导致大量农宅空置,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些资源的长期闲置,对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人居环境。
针对该现象,笔者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知识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空心村”整治的途径和方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并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的有关精神对流转的方式和作用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详细的实施意见。
标签:空心村土地制度改革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
”这就是“空心村”的真实写照。
农村住宅空心化是中国广大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形态发展到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建房选址多趋向于交通相对便利的公路干道附近,农村建设用地呈外延密集中心空置的趋势。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但受到户籍制度等方面因素的约束,他们保留了原有的宅基地及住宅。
所以,“空心村”也被定义为“是在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的转变造成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限制的一种聚落空间形态的异化现象”。
“空心村”现象已经是现当今农村普遍出现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及生活水平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之一。
一、“空心村”的产生原因“空心村”现象形成的背后有其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为寻找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表格调查、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并对上述信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原因。
首先,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经济发展的产物。
从全球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的历程来看,“空心村”现象是伴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进程而产生发展的。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由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商业构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由于利润和劳动边际生产率低,对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吸引力,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能提供给劳动力较为优厚的待遇,使得农村劳动力在利益的趋势下大量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山区乡镇空心村-调研报告
XXX乡“空心村力调研报告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受交通、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环境等相关条件影响,大虽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使得留在农村的人口都是老弱病残的现象。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耕地空置、乡村空巢、产业空心的“三空”现象也日益凸显,形成“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影响村容村貌,不利于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乡党委、政府统一安排部署,采取走访入户和查阅档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乡“空心村”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基本情况如下:一、全乡基本情况XXX乡位于XX东南部深山区,是XX面积最大且唯一的深山区乡镇。
XX国道纵贯全乡。
辖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由原XX乡、XX乡、XXX 乡合并而成,辖XX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
全乡户籍人口XXX户、XXXXA,常住人口XXX户、XXX人,耕地面积XXX 万亩。
现有贫困村XXX 个,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2016年脱贫XX户XXX人,返贫XX户XX人,未脱贫XXX户,XXXX 人。
2016年人均纯收入为XXX 元。
1 、空心村情况。
调研发现全乡有15个村趋向于“空心村”,分别为XXX XXX XX XXX XXX XX XX(包括5个贫困村:XXX XXXX XXXX ),户籍人口XXX户,XXX人,常住人口XX户,XXX 人。
耕地面积XX万亩,揭荒土地XXX亩,现有大虽房屋闲置、土地揭荒,闲置原因是村民外出打工和村民一户拥有多处住宅。
2、村庄宅基地现状情况。
调查中,没有违规违法私占买卖宅基地问题。
二、“空心村”现象主要现状一是宅基地闲置荒废问题突出。
据统计,XX个空心村中,村内闲置住宅达到XXXX宗以上,占居民点总面积的比例为60%废弃地XXX宗,私搭乱建住宅XXX宗,村内其它空闲地XXX宗。
严重的“空心村”如XXX村,现常住人口不足XX人,大虽房屋空置、土地揭荒,造成大虽社会财富和土地资源浪费。
二是村庄建设布局分散杂乱。
村庄建设分散化、空心化、杂乱化的问题比较突出。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为例摘要: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对邯郸市魏县边马乡边小屯村进行了实地研究。
“空心村”是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以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为例,通过分析“空心村”特点阐述其引发的社会危害结合调查研究的方法,我们对“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有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空心村农村发展人口外流一方面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魏县人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大量人员外出工作;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经济机会和种田成本高收益低的现状促使更多的人离开农村走向城市。
对于那些在城市发展较好的人而言,一部分会选择长期留在城市,购置房屋;另一部分返乡人员由于交通方便等原因则较多倾向于在村庄外围建房。
因此,人口的不断外流以及房屋外建等导致许多农村在村中心出现了空心化现象。
一、空心村现状分析1.空心村目前尚未有统一定义,我们通过对魏县边马乡的实地走访,认为魏县的空心村是:在市场化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规划管理体制落后、发展建设缓慢而导致大量农民外流、宅基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进而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并且引发了连锁效应——农业生产空心化、公共服务空心化、基层民主空心化以及社会心理空虚化等的一种村庄表现形式。
2.空心村的特点。
一是人口密度递减,村民年纪两极分化。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农村人口呈现空心化。
典型的就是90后就读的边马小学因外流人员子女在城里就近上学导致农村生源减少已经解散,00后的孩子大都是在几个村合并办学的紫岗小学接受教育,本该在父母身边玩耍的年纪却提早的进入了寄宿制学校,这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是村庄宅基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
一方面,由于外出打工村民人数不断增加,部分老宅基地闲置抛荒,一些居民点长期无人居住;另一方面,由于沿袭了农村传统落后的选居模式,同时受风水、朝向、地势、交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村居大多呈点状布局,自由且分散。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空心村是指农村中的村庄因为人口外流等原因,导致村庄内很多房屋空置,少有居民居住的现象。
空心村的形成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人口外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外流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村庄中人口大幅减少,部分村庄变得空置。
2. 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村中的农户减少,农田减少,不再需要大量人口居住在村庄,进而导致村庄空心化。
3. 岗位流失:随着工业结构升级,农村地区的传统产业逐渐减少或消失,导致村庄里的岗位流失,居民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进而选择外出打工。
为了解决空心村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发展:通过引进新的产业项目,吸引外来资金和人才进驻空心村,增加村庄的经济活力,为村庄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可以发展农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利用当地资源和特色,打造独特的产业发展模式。
2. 优化农村环境:对于空置的农房可以进行翻新和改造,使其适应新的用途,例如改建成农家乐、民宿等。
同样,可以对农田进行规划和整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打造美丽乡村,提升村庄的环境品质。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升级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的生活品质和便利程度。
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村发展。
4. 引导人才返乡:通过政府政策和项目引导,鼓励有志于返乡创业或发展的人才,提供创业支持和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回到农村投身农村发展,推动村庄的振兴。
5. 加强社区建设: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通过村民自治和共建共治,提升村庄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立完善的村庄管理和服务体系,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综合整治空心村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农村居民的共同努力,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多方合作的局面,才能够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空心村现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心村现象的调研发现,农村人口外流和城镇化进程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加强科技和教育建设,以及推动“三同”农村建设计划。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
近年来,农村空心村现象出现了普遍化的趋势,这不仅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空心村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二、调研结果1. 农村人口外流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首先,我们发现农村人口外流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强,农民跑城市谋生已成为最为普遍的一种选择。
农民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人口减少,一些小村庄变得空无一人,长时间无人居住,最终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现象。
2. 传统的经营模式影响了农村发展其次,我们发现传统的经营模式影响了农村发展。
很多农村将土地和房屋分割成小块,通过种植和租赁来赚取收益,这种经营模式不利于农村发展。
由于农民缺乏现代化思维,不愿意进行创新尝试,从而导致传统经营模式的延续,农村发展趋势不稳定。
3. 农村教育水平低另外我们发现农村教育水平低也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垫底、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导致很多农村学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他们选择了到城市去学习和工作,这就加速了农村人口的流失。
三、解决方案1. 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现代化农业为了改变农村空心化现象,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现代化农业。
需要引导农民进入大规模农业、生态农业的轨道,通过地租收益等方式支持农民参与现代化农业,在农村中引入新科技,发展新型种植业、新型养殖业等现代化农业模式。
同时要推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实现整个农村的农产业链协同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空心村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出路—以永州市金盆镇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空心村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出路—以永州市金盆镇为例摘要:“空心村”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乡村示范整治工程进程中,特别是乡村振兴中碰到的普遍现象。
许多闲置不住的破房子和危房,不仅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影响了村容村貌、村民关系、安全稳定。
如何加快改造“空心村”,已经成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文章从当前“空心村”现状及成因分析入手,找出了当前农村“空心村”改造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乡村振兴出发,探索提出改造“空心村”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空心村改造乡村振兴一、金盆镇的“空心村”现状和成因分析金盆全镇17个行政村,据调查,17个村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空心村”现象,约占全镇的100%,完成或正在进行空心村改造的只有1个村,不到10%。
全镇一户多宅和旧房无人居住现象较严重。
金盆镇陈继村全村有9个小组,户数320户,总人口1420人,村庄面积4.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3亩,人均耕地面积0.42亩。
已建新房户251户,建房后未拆除旧房的有240户,已拆除32户,占应拆除16.2%,村庄240户旧房,其中206间无人居住,占85%,倒塌占17%,全镇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因此,空心村改造都迫在眉捷,群众要求强烈。
从表面上看,“空心村”是农民在村外新建住宅而导致老宅闲置和破落的过程,但通过调查发现,它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1、规划因素。
村庄建设规划严重滞后,我镇绝大部分村庄至今尚未编制规划,多数村干部规划意识淡薄,对规划不了解、不关心。
“人往高处走,房往好处建”的心理使村民纷纷到村庄外围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去建房,有些村干部怕得罪人,不想管也不敢管,镇政府没有专门的管理力量,时间一长,老村逐渐变“空”。
2、政策因素。
一户一宅的宅基政策没能落实好,修了新房不拆老房,占了新基不退老基,村内大量旧宅基闲置浪费也无人监管,“挪窝”不“腾笼”的现象相当普遍。
而且,由于对空置户缺乏相应的对策,户主不处理别人也不好干涉,要想盘活老宅基难度很大。
空心村治理方案
空心村治理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即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村庄几乎变成了空荡荡的“鬼村”。
这种情况既损害了农村发展,也影响到了农民群众的生活。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空心村治理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I. 概述空心村治理方案旨在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空心村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该方案将通过整合资源、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素质等多方面措施来实现。
II. 整合资源1. 土地整治通过对空心村土地的利用规划和统筹管理,使之恢复生机。
包括清理废弃房屋、整理农田、改善道路交通等,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和形象。
2. 资金整合利用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和农民自筹资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村庄建设。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带动农村经济增长。
III. 发展产业1. 农村合作社建设鼓励农民组建农村合作社,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模式,提升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2. 乡村旅游开发充分利用农村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
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景区等,吸引城市居民前往观光、度假,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IV. 改善基础设施1. 交通建设加大农村公路、水路和电力网络建设力度。
确保村庄和城市之间的畅通交通,提升农民出行和物流条件。
2.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获得感。
修建农村医疗中心、学校、图书馆及文化娱乐场所等设施,满足农民基本需求。
V. 提升农民素质1. 人才培养鼓励农村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
开展农民培训计划,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知识,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 环境教育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增强农民环境意识。
组织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倡导垃圾分类、水资源节约等环保行为,共建美丽乡村。
VI. 财政支持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空心村治理工作的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 究导 刊
EC 0N0MI S C RE EARC GUI H DE
No 1 20 .9, 08
总第 3 8期
S ra N _8 e i1 o 3
城 乡统筹发展背景下 的村庄整治
五 河县 空( 中共 五 河 县 委党 校 , 徽 五 河 2 3 0 ) 安 3 30
的合理流转 , 少制度规定和政 策指导 , 缺 加之缺乏有效 的市 场调节机制 , 助长 了多 占地 、 占好地 、 占地、 早 超标建房行为。 8 . 执法环节有 问题 。 部分执法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 碍于情 面或迫 于压力 。 不是依 法按规 办事 , 是丧失原 则 , 而 滥用 职
摘
要: 由于规 划滞后 等 多种现 实原 因, 特别是土地的比较效益低 下, 造成农村 大量 空心村和严重浪 费土地现
象, 这与保护 土地的基本国策是相背的 , 也是与可持 续发展相背的。村庄改造要放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考虑 , 充分尊重农 民的意愿, 积极 引导 , 学规划 , 科 分步实施 ; 既要抓 紧时间, 又不能一蹴 而就。
2 乡分治制度使得 土地价值贬损 . 城 城乡分治制度 , 形成城市居民的“ 多项特权”而进城农民工 .
却不能获得城市“ 户口” 并得以分享。 但是 , 由于务工所得大于务 农所得 , ] f 仍纷纷背井离乡飘入城市, 土地就相对贬值了。 3 . 农地产 出低 、 农业效益不高 , 也使得 占用耕地建房的机 会成本低下 . 从而导致 “ 空心村” 的蔓延
人物仗势欺人 霸地多建房 ,平 民百姓请客送礼争地抢建房 , 结果是到处乱建房。
二、 实质原 因是土 地 比较 效益 太低
1 . 土地非 自由转让 和使用受限导致土地 比较效益低 宪法第 1 0条规定 ,农村和城 市郊 区的土地除 由法律规 “ 定属于国家所 有的以外 , 属于集体所有 ” 。其 内涵就是 : 土地 在政府强制保 护下 , 农户只有承包 经营权 , 没有所有权 , 不能 自由流动和改变用途
三、 村庄整 治 的困难
第一步上报 3 个 自然村 中, 2 最多置换 近 20亩 . 0 村均近
7 0亩。 对已确定置换的 21 1 亩 , 261 占 1%) 于 9 . 5 除 2 . 亩( 0 用
6旧宅基地纠纷多 。一些农 民的旧宅基地 . . 或是祖传 下
来的 , 或是 与人 串换 的 , 大都很不规则 , 因采光 、 通风 、 排水 、
3 信思想在作祟 。许多农民迷信 听信风水先生的胡言 谜 乱语 , 舍弃老宅破屋 , 以满足 自己占风 水 、 摆阔气 、 高人一等 或“ 想致富 , 临公 路” 的狭 隘心理 , 纷纷在村庄道 路出 口旁 田
地 里修房 , 导致东边三两家 , 西边 五六 户 , 村中空 闲一大 片 , 路修至 明 儿盖至 叨 儿 。 05 05
权, 随意审批 , 致使一些有钱大户买通干部 挑地乱建房 . 头面
利用 , 成农 民建房的盲 目性 和随意性 , 闲置 的旧宅基地 造 被 随之不断扩大 。
2 . 错误认 知宅 基地 。农 村土地集体所有 , 事实上形成 但 无偿 、 无限期 、 流动使 用的特征 , 无 不少农 民觉 得“ 土地是我 的, 建房我说算 ” 想在哪儿建在哪儿建 ; 。 想怎么建怎么建。 用 群众的话说 , 打地基不管高低 , 开门窗不论 东西 。
4 . 公用设施不配套 。老村庄无统一规划 , 宅基布局乱 , 房 屋 问隙小 , 出路狭窄 。村 内道路 “ 泥化” 水 ,岗地 “ 晴天一把
刀 , 天一 团糟 ” 雨 .沿淮 “ 晴天 走路 满身 灰 , 雨天走 路半 身 泥”加 上旧房大多院落较小 , 的已成危 房 , ; 有 原址翻建没有 太大价值 , 于是搬到村外 ,挪窝” 腾笼 ” “ 不“ 造成农 民多 占地。 5节约_ 地没意识 。宣传贯彻不到位 , 民节约用地 意 . 珥 J 农 识不强 。 一些人片面认 为 , 土地是集体 的, 建上房屋就变成 自 己的, 于是千方百计多 占宅基地 。
五河县 位于淮河 中下游苏皖交接处 , 面积 1 8 K 辖 0 M, 5 1 5乡镇 2 3个行政村 , 2 村庄 占地 16 M:人均 占有村庄土地 3K . 0 4亩 , 高于户均 03 . 3 远 . 3亩的宅基地标准。由于五河是个欠 发达的农业县 , 村庄 内脏 乱差严重 , 随处可见“ 空心村” 。 1 . 规划滞后惹 的祸 。现 在农 民手里有钱了 , 房屋 更新 换 代速度加快 , 越建越好 , 越建越多。由于规划滞后 , 或虽有规 划但执行的不好 . 或规划不科学 , 忽视 了对 旧宅基地 的改造
时, 高了惹人 闲言 , 遭人忌恨 ; 了对己不利 , 低 心里别扭 。 7制度设计不完善。现行法规对农 民住宅 占地只以户均 . 为限, 不以人均 为限, 给农民多 占地提供 了较大空间 : 对宅基 地的闲置 、 抛荒无相关法律条文来限制 : 于不支持 、 对 配合建 设用 地整理的农户也没有相应 的处理 、 惩罚措施 : 对宅基地
收 稿 日期 :0 8 0 — 5 20 — 7 1
作者简介 : 杨大柱(9 2 ) 男, 16 一 , 安徽五河人 , 办公 室主任 , 高级讲师, 从事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 学发展观 以及县域经 “ 、
关键词 : 乡; 城 统筹发展 ; 河县空心村 ; 五 村庄整治
中 图分 类 号 :3 7 F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6 3 2 1 20 )9 0 6 — 2 17 — 9 X(0 8 1 — 04 0
一
、
村庄现 状及 成 因
出路 、 向等实 际问题 , 房 左邻 右舍经常发 生矛盾。翻建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