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几点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几点建议
作者:许建国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12期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为什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往往是源于内在的、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发生的,参与式学习首先是对具体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在此基础上生成学习议题或暴露学生思维的弱点,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探究资源,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自主查找大量的信息,并对找到的信息进行深度的加工提炼为规律,这样建构起来的物理知识将是灵活的知识.
1主动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实际,在“知识”上留有余地,要主动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只要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他们是乐于探究,而且能够探究出成果,体验探究获知的乐趣的.
1.1借助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任何一门学科最强大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物理学科而言,生活现象和实验就是打开物理学科大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金钥匙.物理实验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个实验,用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物理教师要重视创新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教师科学合理和令人信服的演示实验,学生自己的合作探究实验,一旦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深深地爱上实验、爱上物理,就不会出现知识死记硬背从而导致的怠学现象,使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物理,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乐趣,真正做到“快乐学习”.
例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导入,制作一个“回力魔筒”,让它沿不太陡的斜面滚下,看一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演示后学生感到奇怪:滚下来的圆筒还会滚回来,而且还反复地滚来滚去?原来筒里面有两根橡皮筋中间拴着一个重物.为什么这样的结构就会产生这种奇特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兴趣的大小,对教学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若能经常保持有一定强度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就能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想要学习.
1.2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很多的奇特现象都可以通过物理学知识来解释.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奇特现象来导入新课,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恍然大悟,让他们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上.
例如,在和学生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找例子,而不是直接授课,学生举了“针头比较尖”、“菜刀的刀刃比较薄”、“货车的轮胎往往比较多”、“图钉的两头形状不同”等实例,在此基础上和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探究,控制压力、接触面两种因素进行实验,学生们最开始的猜想源自于生活相关的现象和内容,而这些猜想对不对呢?竟然还可以进行实验,而且不同情况下都包含着相同的物理本质,探究过程显得异常激动,师生双边活动很好,学生思维得到充分调动.
学习物理知识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适应于社会.课堂上和课后都应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自行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只有尝试到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生活与实验是学好物理的两个拳头,不可或缺,而且联系到一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惯性”这个概念,学生学习时是有难度的,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感性认识,可以将生活与实验有机地联系到一块.教师可以将一装满水且留有气泡的透明塑料瓶拧紧盖后水平放在桌面上,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瓶突然向左运动时,气泡向什么方向移动?当水瓶突然停住时,气泡又向什么方向移动?”待学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他们都兴奋起来,忙着问:“怎么回事?”学生的思维被自然地调动起来.
2优化教学手段,多元化刺激学生感官
一堂优秀的物理课不可能从头到尾只采取一种教学方法,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往往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教法并进行优化组合.
2.1科学使用多媒体,丰富教学视听资源
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寻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统一规律的思想方法是物理学的本质特征,是物理教学首先要体现的.教师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把握教学内容中每个重要物理问题的提出、研究解决过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最后转化为学生感兴趣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来探究问题的答案,尝试自己解决或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多媒体教学等)展示或重现物理学家的探究过程和思想方法,给学生以启迪.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和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自主建构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效学习.
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要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2.2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教学信息处理的效率
信息技术能使实验信息处理高速化和智能化,一些通用软件(如Excel)的数据处理界面非常接近实验数据的分析方式,数据以图表的形式显示,有利于分析实验数据.如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用记录表中的数据创建Excel数据表,生成点线图,有助于学生发现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发挥传统实验与信息技术各自的优势,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3倡导合作学习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教学法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适应小组合作教学法的教学方式.结合小组教学法来计划自己的教学任务.小组合作教学法中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们有信心,大胆地去尝试这种教学方式并且慢慢地去适应.对于学生而言,在小组合作中,脱离了对老师的依赖性,要自己慢慢去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同学们进行更好的沟通合作,学会在与同学们的合作中交流学习经验.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照本宣科,则学生记住的仅仅是结论,而且容易忘记,学生对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情感提升和科学素养的养成.笔者认为这个内容就非常适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影响小车滑行距离的原因,在控制变量和实践的过程中,观察现象:“相同的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行滑下,在不同表面的水平面上,停止在不同位置.”很自然地生成几个问题:
问题1:几次实验,小车达到斜面底端的速度是否相同?
问题2: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经过的路程不同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结合实验现象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总结出“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经过的路程越长”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理:
推理1:如果再有一个比木板更光滑的平面,小车将如何运动?
推理2:如果小车从斜面滑下后,紧接着在一个完全没有阻力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将停在何处?
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推导出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