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为师,打造“行知小农夫”活动品牌——以七年级段开展“行知
学陶树标杆师陶创品牌
“学陶"树标杆,"师陶"创品牌无锡市水秀中学“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情况汇报多年来,水秀中学在学陶、师陶、研陶、弘陶等方面花了很大力气,学校依托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人上人”育人思想,在广大师生中积极营造尊师爱生的学校和谐氛围,努力建立在尊重、平等、互信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教师学陶、师陶已成为自觉行动。
一、背景与起因近年来,伴随着实施素质教育思想与强化应试教育观念的持续争论,我们发现,许多教育专家和精英们却在课堂教学和育人模式等方面,潜心研究“人本化”教育思想,着重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教育理念。
作为学习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地学校,如何才能够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效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积极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起好实践与示范作用?我校地处城郊结合处,学生生源基本是被各民办学校层层筛选下来的小学毕业生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这两类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部分的还存在着家庭教育的缺失。
有的学生刚步入学校就带有对教育不公平的抱怨,或基本缺乏对学习的兴趣,或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加上学生家庭教育的置后与缺失,造成学校教师与学生情绪对立,学生顶撞教师、家长,不服管教,教师对学生进行责罚、变相体罚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何使学生能接受平等的、优质的公平教育?如何在新形势下树立师德标杆,提高教师素养?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创建学校的品牌效应,践行我校“学生进步、家长放心、社区满意”的办学理念?我校决定在学陶师陶方面继续下功夫研究,创建水秀中学“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
二、理念与做法1、开展学陶师陶活动,有效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无锡市水秀中学是江苏省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基地学校。
多年来,学校始终抓住学陶师陶活动这一主线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法宝。
创建“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以来,学校工会在每年教师节来临之际,都要组织新教师到学校“行知苑”进行“师德承诺”宣誓活动,重温水秀中学“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服务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廉洁从教,乐于奉献;注重身教,为人师表”的师德承诺,以此告戒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贾汪区大吴中学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把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怀和献身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中国的教育改革。
多年来,我校不断循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前行,坚持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
一、践行陶行知思想,打造有魂的学校文化陶行知先生认为:鄙人谓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
在陶行知看来,人会受到文化的影响,而这个文化需要教育去创生;教育自身必须是一种类型的文化,教育还应该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文化。
所谓学校文化应该是指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从内容上讲,学校文化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制度的,也有行为的;从性质上讲,学校文化属于隐性教育,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反映,同时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优秀的学校文化直接有力地影响、改善和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提升学生的涵养品位。
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魂,这个魂就是学校的教育理念。
只有紧紧围绕魂去打造,学校的各种显性文化建设才有中心,各种建筑才有生命,一景一物、一草一木才有思想。
我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注重以魂立校。
学校从科学发展的高度,从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视角,汲取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自主学习、民主管理,确立了自主、民主的教育理念,并据此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体系。
1.围绕教育理念,建设优美校园。
陶行知先生在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曾指出三个办学目标,其中第二个目标就是改进环境,要有美术精神,并指出我们对于四周的环境,最忌是苟安,同流合污,听天由命、不了了之,并主张改造应当秉着美术的精神,运用科学发明的结果来支配环境,使环境出现和谐的气象。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化教育”等有关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积淀出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方法和理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被融入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方式。
一、以生活为基本材料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生活化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本材料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受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和自然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写作文,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让他们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表达的内涵。
二、注重情感教育陶行知主张的注重情感教育理念是“心灵美育”,他认为人的情感对于人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商。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解小说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中的情感,进而理解作者的用心之处。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他们自由地表达情感,增强内心的共鸣和情感沟通,促进他们在情感上的成长。
三、培养实践能力陶行知重视实践教育,认为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或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活动,比如举办朗诵比赛、创作文学作品、举办文学达人秀等,让学生们有机会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激发学生兴趣陶行知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生活化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应当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讨论、趣味性的文学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贾汪区大吴中学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把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怀和献身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并将继续 * 的教育改革。
多年来,我校不断循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前行,坚持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者。
一、践行陶行知思想,打造有“魂”的学校文化陶行知先生认为:“鄙人谓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
”在陶行知看来,人会受到文化 * ,而这个文化需要教育去创生;教育自身必须是一种类型的文化,教育还应该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文化。
所谓学校文化应该是指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从内容上讲,学校文化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制度的,也有行为的;从性质上讲,学校文化属于隐性教育,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反映,同时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优秀的学校文化直接有力地影响、改善和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提升学生的涵养品位。
学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魂”,这个“魂”就是学校的教育理念。
只有紧紧围绕“魂”去打造,学校的各种显性文化建设才有中心,各种建筑才有生命,一景一物、一草一木才有思想。
我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注重以“魂”立校。
学校从科学发展的高度,从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视角,汲取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自主学习、民主管理”,确立了“自主、民主”的教育理念,并据此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体系。
1.围绕教育理念,建设优美校园。
陶行知先生在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曾指出三个办学目标,其中第二个目标就是“改进环境,要有美术精神”,并指出“我们对于四周的环境,最忌是苟安,同流合污,听天由命、不了了之”,并主张改造应当秉着美术的精神,运用科学发明的结果来支配环境,使环境出现和谐的气象。
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升初中德育效果的思路探讨
育No.9 202019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升初中德育效果的思路探讨杨翠香(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建新中学 226200)摘要:陶行知教育理念对于当前初中德育改革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作为初中德育指导和参考,不仅能在实践中塑造学生的品德,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享受生活,还能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文章主要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为参考依据,重点针对如何提升初中德育效果展开分析与探究,旨在不断提升初中德育教育效果,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念 初中德育 应用策略初中学生的思想与思维正处于不断成熟、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给予学生正确的德育教育十分关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学生做人。
”其理论目的非常明确,即教师不应单纯教授课本知识,还需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走向光明正道。
在初中阶段展开德育教育,不仅是顺应新课改要求,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迫切需要。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提升初中德育教育效果,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
”“教师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还要教人知其所以然。
”这是陶行知先生在《陶行知全集》中提出的教育理念。
教师作为学生的人生引导者、班级的灵魂人物,其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极易被学生模仿。
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是非观、思想观。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自己应先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自己先做到;而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也应严格规范自身,绝对不做。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班级卫生问题开始做起,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班级里,看到垃圾应先主动拾起,这样既能起到美化校园和班级的作用,又能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应用
20教育前沿【摘 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由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适用于现代新课改中,虽然这一理论在很早的时期已经被提及,但是这一教育理论仍然适用于开展教育改革的今天,其中尤其是开展综合实践课。
基于此,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促使当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作用,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教学 陶行知教育理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 应用随着我国新课改在现代教育中的实行和不断深化,促使现代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作为我国开展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对促进现代教学深化改革,推动教育行业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教育理论倡导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发展,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同时提高,在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主要包含了三方面内容,即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和教学合一[1]。
一、生活即是教育生活即是教育主要是由于生活在不断的变化,在生活中也时时刻刻的体现着教育,生活和教育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如果在教育中注重生活和教育,就会出现失衡的状态,并且开展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开展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只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开展教学,学生在枯燥乏味的空间进行学习,长时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
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在活动时间、内容和规模上都存在着不足,最终收获的效果也不够理想,学生无法领略到活动中的风采,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
(二)身临其境将生活即是教育渗透到初中综合实践课中,就需要重视教育和生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将书本中的知识通过有效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个性在综合实践课中得到发展[2]。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生习惯的养成1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生习惯的养成1第一篇: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生习惯的养成1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摘要: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犹如雕刻活人之塑像,所不同的是,艺术家的雕塑像常由一位美术家来完成,而活人之雕塑则是家长和教师来完成的。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好还是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教育专家认为行为教育的“最佳期”是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
因此,教师应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习惯、努力培养学生的耐心、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行为习惯养成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无处不显现出陶先生对于滋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理念。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好还是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教育专家认为行为教育的“最佳期”是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
如何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新生刚入学,我们就要有意识的训练各种良好习惯。
儿童善于模仿,教师要注意示范诱导,让儿童学着做。
如训练学生正确的坐姿,对于坐姿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见成效的,要坚持不懈,每节课都要不厌其烦地叮嘱、训练,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种习惯;带着儿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看书,教给学生读书的姿势;领着儿童看懂书上的插图,并指导他们看图说简短的话,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从一开始就使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
在养成训练的环境熏陶中,老师的示范作用不可估量。
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应率先做到。
平时,我把养成教育的的示范作用落实到细微处,随时接受学生的监督和学习。
每周一升旗仪式,我跟学生一起整齐地列队,共同聆听国旗下讲话;看到校园内的一张废纸,弯腰捡起……这些具体的行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随时都可效仿。
二、细心观察每位学生的习惯。
习惯是长时期形成的,只有将不良的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优良习惯才能得于养成。
走近陶行知,学会用爱滋润乡村学生的心田
走近陶行知,学会用爱滋润乡村学生的心田陶行知提倡的“以爱教育”理念对于农村学生的心灵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是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和成长。
尤其是在农村,孩子们往往面临生活环境的局限和教育资源的匮乏,而这正是他们更需要爱与关怀的地方。
教师们应该以爱心和耐心来关怀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使他们在温暖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健康、自信、乐观的农村学生,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拥有坚强的内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陶行知的“以爱关怀”理念,对于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农村,由于生活条件的落后和生活方式的单调,学生们往往面临着各种身心健康问题。
教师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陶行知提出了“以关怀促进健康成长”的理念,鼓励教师们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
只有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
陶行知的“以爱激励”理念,对于农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同样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不应该是强迫式的灌输,而应该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和教育资源的匮乏,学生们往往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们应该充分发挥“以爱激励”的作用,通过赞美、鼓励、引导和树立榜样等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坚持不懈,不断进取。
只有在这样的激励下,学生们才能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拥有更好的未来。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和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城市教育,更适用于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更多地注入爱与关怀,需要我们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需要我们更多地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相信在陶行知的理念指导下,农村教育事业一定能够蓬勃发展,农村学生一定能够茁壮成长,为农村的振兴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践行陶行知乡村教育论心得
践行陶行知乡村教育论心得第一篇:践行陶行知乡村教育论心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践行陶行知乡村教育论》心得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先模,多少教师是踩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
陶行知老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
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首先是服务精神,“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
金钱主义,最是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
”教师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
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买得来。
教师的服务精神是建立在自觉、自愿、自动的基础之上。
金钱是买不到,别人也强迫不了的。
金钱主义是教师的大敌。
陶行知先生一直都警示教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从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言论中我深刻感悟到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悠闲自得的舒适和安逸,作为教师就要努力淡薄名利,淡化物欲,以平平常常的心态上班,踏踏实实的心态干事。
作为教师,遇事应以道德规范为准绳,合乎规范的事就做,违背规范的事不干,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做学生表率。
还要努力做到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按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做,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形象。
为了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致力于培养为人师表的品德。
有人说过,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光明。
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要有火种。
陶先生说过,教师是平凡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要拥有一颗责任心,人生一世,没有人能逃脱这样那样的责任,不管是对工作、对家庭,还是对社会。
只有富于责任心的人,时时处处尽责的人,古人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说法,勤勉尽责是一名工作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每个人的岗位不尽相同,所负责任有大小之别,但要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却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走近陶行知,学会用爱滋润乡村学生的心田
走近陶行知,学会用爱滋润乡村学生的心田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陶森林的化名,他是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陶行知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兴趣,以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改善农村学生的教育状况。
本文将探讨如何走近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用爱滋润乡村学生的心田。
我们要认识到乡村学生面临的教育困境。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较弱,很多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设备落后。
这些都给乡村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障碍。
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我们需要推行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兴趣。
陶行知主张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我们需要关注教师的培养和激励。
优秀的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关键。
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素质。
我们也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激励,让他们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和创造力。
第四,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的教育实践,如“农村教育实验”和“博爱小学”的经验。
通过与城市学校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改善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我们也要注意保留和传承乡村教育的特色和文化。
我们需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农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教育中实现公平是政府的责任。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改善乡村学生的学习环境。
走近陶行知,学会用爱滋润乡村学生的心田,需要我们关注乡村学生的特殊需求,推行综合素质教育,关注教师的培养和激励,借鉴陶行知的教育实践,加强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乡村教育的良性发展,让每个乡村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陶行知乡村教育作文
陶行知乡村教育作文在如今这个繁华喧嚣、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把目光聚焦在城市的高楼大厦、先进科技和丰富资源上。
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把视线转向那广袤的乡村大地,会发现有一个名字如同一盏明灯,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熠熠生辉,那就是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对于乡村教育的那份执着和热情,真的让人动容。
说起乡村教育,我就想起了之前去一个偏远小乡村的经历。
那是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子,要去那里,得先坐好久的车,然后再走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
一路上,我心里都在犯嘀咕:这地方这么偏,教育能好到哪儿去?当我终于到达村子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我有些吃惊。
学校是几间简陋的平房,操场也不大,还坑坑洼洼的。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看到了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
我在村子里住了几天,跟着当地的一位老师体验了他们的教学日常。
这位老师,年纪不大,却有着超出年龄的沉稳和坚定。
他每天早早地起来,带着孩子们一起早读。
那朗朗的读书声,在安静的村子里显得格外响亮。
课堂上,没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老师就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给孩子们描绘着知识的海洋。
他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我注意到,老师会特别关注那些基础薄弱的孩子,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到孩子听懂为止。
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讲了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他居然带着全班同学走出教室,来到了村子旁边的小山坡上。
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在山坡上奔跑着、欢笑着。
老师指着周围的花草树木,告诉孩子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看,这朵小花多漂亮,就像你们的笑脸!”老师笑着说。
孩子们围在老师身边,眼睛里满是好奇和惊喜。
数学课时,老师会用一些身边的例子来讲解难题。
比如,计算家里种地需要多少种子,或者卖水果能赚多少钱。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知识。
除了上课,老师还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劳动。
在学校的小花园里,种上各种蔬菜和花卉。
陶行知教育故事(2篇)
陶行知教育故事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烧香拜佛的红庙成了教室,可是没有孩子们用的桌椅。
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
一星期以后,学校请来了木匠师傅,他闷着头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几个。
陶行知走过来,看见木匠师傅满身是汗,就递给他一杯水,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
‛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
‛‚我可不识字。
‛木匠慌了。
陶行知笑着说:‚我是请你来指导学生做木工的。
你如果教会一个人,就可得一份工钱。
如果一个也没教会,那么就算你把凳子全做好了,还是一文工钱也得不到。
‛木匠显出为难的样子。
陶行知亲切地说:‚不要紧,你不识字我们教你。
我们不会做木工,拜你为先生。
我第一个向你学。
‛说着,陶行知拿起一把锯,对准木板上划好的线就‚吭哧‛‚吭哧‛地锯起来。
第二天,广场上摆着木匠工具,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学做凳子。
有个小朋友嘟囔着:‚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做木匠的。
‛一个大人看见孩子拿起工具,不小心就很容易弄破手,也皱起眉直摇头。
这时,陶行知笑着说:‚我有一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你们看写得如何?‛小朋友都拍手说好,那个大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此,每天孩子们都学做凳子,他们也当‚小先生‛,教木匠师傅认字。
3 个月后的一天,教室里的50 个孩子,都坐着自己做的凳子。
讲台上还有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杠杆、滑车等玩具和仪器。
家长们挤在窗口、门外,信服地点头叫好。
陶行知在讲台前,念起了一首刚写好的诗:‚他是木匠,我是先生。
先生学木匠,木匠学先生,哼哼哼,我哼成了先生木匠,哼哼哼,他哼成了木匠先生。
‛孩子们看看坐在他们身边一起听课的木匠,大家都笑了。
陶行知教育故事(2)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和革命家,他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以其深厚的教育智慧和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理念而著名。
陶行知案例
陶行知案例咱们今儿个聊聊一位大人物,陶行知,这位老先生啊,简直就是教育界的“活菩萨”,用他那颗滚烫的心,温暖了多少孩子的求学梦。
你听说过“知行合一”不?这就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听起来高深,其实说白了,就是光知道书本上的知识还不够,得动手去做,去实践,这才算是真学问。
他老人家啊,一辈子都在琢磨这事儿,怎么让孩子们不光能读书认字,还能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想当年,陶行知先生走在乡间小道上,看到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一个个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可却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心里头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于是,他决定要干点啥,让这些孩子也能有书读,有学上。
他不像那些坐办公室的大佬,光动嘴皮子不办事儿。
陶行知先生卷起袖子,亲自上阵,创办了乡村学校,还自己当老师,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他说:“教育不是富人的专利,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上课的时候,陶行知先生可不是那种一本正经、板着脸孔的老师。
他爱跟孩子们打成一片,用最简单易懂的话,讲最深奥的道理。
比如讲到“勤劳”这个词,他不会直接念课本上的定义,而是会指着窗外正在耕田的农民伯伯说:“看,那就是勤劳,用汗水换来丰收。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记住了“勤劳”这个词,还明白了它的真正含义。
更绝的是,陶行知先生还鼓励孩子们动手做实验,搞发明创造。
他说:“手脑并用,才是真聪明。
”在他的学校里,孩子们可以自己做玩具,搞小发明,那种成就感,比得了啥奖状都高兴。
就这样,陶行知先生的名字,在乡间传开了。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位好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乡村的教育面貌。
他的学生们,也一个个茁壮成长,有的成了科学家,有的成了教师,还有的成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他们都说,是陶行知先生给了他们知识和力量,让他们有了改变命运的勇气。
如今,虽然陶行知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的前行之路。
每当我们在教育上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总会想起他那句朴实无华的话:“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百年老校发新芽学陶用陶育新知
黄平县新州镇第一小学,位于贵州省黄平县。
该校创建于1903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
学校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求实奋进,开拓创新,践行陶行知先生活教育”核心理念,创建生活教育文化园,使得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校园环境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学陶:教师培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做合一”,这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何践行陶先生的“生活教育”推行 “小先生制”这一教育教学方法论,作为重点研究课题,认真抓好、抓实、抓出了成效。
宣陶:学校建设该校不仅在教师培训上大力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同时在学校建设上,也切实执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学校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深知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学校文化建设领域的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学校致力于认真打造“陶行知生活教育文化园”。
学校的建筑,每一栋楼都有一个特殊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有一个特殊的含义,行知楼、求真楼、思农楼、创新楼……每一栋楼的命名都围绕着生活教育的宗旨,都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完美诠释。
在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间办公室,在墙体、楼道都有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介绍和宣传, 学校的行知尊塑像是近几年竖立的,校方表示,学校将以陶行知雕像落成为新起点,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大力弘扬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以校本培训为立足点,塑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师魂,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方法,指导教学,指导学校师生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生活。
用陶:文化建设该校不仅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同时在师生的教学和生活方面应用陶行知思想,指导师生的行为。
第一,切实履行生活即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重要思想,旨在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生活中进行学习。
实践行知之路厚植教育之根
实践行知之路厚植教育之根作者:吴丹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32期王关付,一级教师,省级思想品德骨干教师,黄平县教育管理能手,全国和谐德育先进工作者。
从教38年,精心致力于学校管理和建设,教育管理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打造“ 行知行”文化,带领集体荣获黔东南州校园文化示范校、全国和谐德育先进实验学校、“ 行知贡献奖”、“ 行知丰碑奖”。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基础阶段的教育犹如树木的根一样,是学生教育发展的起点。
注重根的培植,让根扎得深、扎得宽、扎得稳,树木就会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如果眼睛盯着的,只是树干、叶子、果实,而不去考虑“ 根”的需要,拼命地追肥、浇水,出现虫害后又拼命去杀虫,殊不知肥追多了要烧根,水浇多了要烂根,虫杀多了要死根,这同“ 揠苗助长”一样,最后只会让树木枯萎死亡。
为了找寻教育规律,做好基础教育的“ 育根”工程,黄平县新州镇第三小学(以下简称“ 三小”)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寻找到“ 一条路”和“ 两匹马”,带着全校师生这辆“ 马车”,朝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前行。
这“ 一条路”便是行知路。
三小是2010年修建的城关学校,前身是一所村级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生源环境落后,一半以上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五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从村级小学跃入城关学校,这也给老师们带来了困惑,如何选择未来的发展之路呢?2011年,由汤翠英老师率领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行动讲师团开进黄平,作了题为“ 弘扬行知真善美,爱满天下铸师魂”的报告。
从专家团的报告中,学校的老师了解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伟大,对他倡导的诸多理念,比如“(教师要)教人求真”“(学生要)学做真人”“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等很是认同,并且认识到,这不也是他们的发展之路吗?他们将行知教育思想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尽力打造校园行知文化,将学校每栋楼都赋予具有灵性的名字,楼、苑、居、阁、宫,尽显其韵;室内外根据其功能,赋予了具有身形的文化,以达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弘扬行知文化,打造特色学校
弘扬行知文化,打造特色学校发布时间:2022-08-02T07:34:32.626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5月总第416期作者:马裕[导读]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于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苏省沭阳县学府路小学223699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于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沭阳县学府路小学以陶为师,认真学习,切实践行陶行知的工作作风、育人思想、改革精神,积极努力地去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特色建设之路。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学校特色建设中国的教育要有中国的教育之根,中国的教师要有自己的灵魂。
陶行知倡导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生活教育,他要求教育要贴近人民大众,要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
“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可以说是中国的教育之根。
让陶行知教育思想发扬光大,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是时代的呼唤;切实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全面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是历史的使命;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关注学生成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一、学习践行陶行知“实干作风”,重构学校精神文化陶行知一生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先后创办了南京晓庄学校、南京安徽公学、上海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重庆社会大学等学校。
陶行知还曾参与了许多教育社团的创办和管理工作。
在这些教育实践活动中,陶行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逐步形成了他的颇具特色的办学思想。
陶行知为育才学校制定的办校方针:创造健康之堡垒;创造艺术之环境;创造生产之园地;创造学术之气氛;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我们可以感受到,陶行知先生心目中的现代学校基本轮廓,与近年来教育界普遍主张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学府路小学的办学和陶行知先生创办学校时有一丝相似之处:2014年8月底我刚到学府路小学,那时的学府路小学只是地基刚刚打好的一片工地,加上三间工房和31名老师,没有一个学生。
坚持学陶师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学陶师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王有春;王方木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教育》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安徽省歙县行知小学创办于1947年秋,是全国最早、全省唯一的一所以"行知"命名的全日制小学,是安徽省陶研会会员单位、黄山市陶研实验学校、中陶会小教专委会团体会员。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导,认真学习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是创造教育思想,提出"三园"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王有春;王方木
【作者单位】安徽省歙县行知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25
【相关文献】
1.学陶师陶,推进素质教育 [J], 王育培
2.学陶师陶深化教改坚持创新打造教育品牌——在陶行知纪念馆新馆开馆暨山海工学团成立7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J], 乐景彭
3.学陶师陶研陶推进素质教育 [J], 陈婕
4.学陶师陶,全面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 [J], 许世桐
5.坚持学陶师陶,促进素质教育 [J], 苏奇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走近陶行知,学会用爱滋润乡村学生的心田
走近陶行知,学会用爱滋润乡村学生的心田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写作家、爱国者、社会活动家。
他经常到乡下去考察教育,对于教育带来的变革有很深的认识和理解。
他提倡的“小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对当时的教育体制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然而,尽管人们很尊敬陶行知先生,但能够真正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贯彻到行动中的人却不多。
我们能够从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中寻找灵感,用爱来滋润乡村学生的心田,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首先,要了解乡村孩子的现状。
许多乡村孩子从小就没有机会接触到宽广的世界,他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从一地的小范围内掌握的。
然而,这一范围很小,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寻找更广泛的知识和更高层次的人。
因此,对于这些在乡村长大的学生,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人际圈和知识领域。
这些机会包括学生交流、上网搜索和实地考察等等。
其次,要尊重乡村学生的个性。
乡村学生的人数相对于城市学生较少,他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都有所不同。
如果我们按照历史课本或书本去教学,他们很难学到东西。
我们需要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讨论、活动和互动,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互动能力。
我们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通过多元的方式发掘和激发其特长,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梦想。
最后,我们要为乡村学生提供不断进步的机会。
在纪念陶行知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在教学、环境和机会上致力于改变。
我们应该寻找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使乡村教育不断进步。
在新的工业革命和数字化时代中,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在陶行知先生的时代,教育带来的变革是令人瞩目的。
然而,教育变革的压力从未停止。
我们也应该在这件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乡村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用爱滋润乡村学生的心田。
我们深知,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未来的领袖和决策者,因此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在过程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确保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未来中走向成功的路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加 强 少先 队基本 文 化 建设 , 夯 实 实 施
基 础
品牌是 “ 产品” 和“ 文化” 的统 一 体 , 两 者 相 互 依 存 。在少 先 队文化 建设 中 , 学校 文化 传 统 为其 提
[ 作者简介 ] 杨燕 ( 1 9 8 1 一) , 女, 江苏南京人 , 本科 , 江苏省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教师 , 小学高级。
品牌 。
一
、
“ 行知 小农 夫” 主题 实践活 动 的实施 背景
我校 位 于城郊 结合部 , 占地 面 积 5 4 . 3亩 ( 辖 地
7 6亩 ) , 建筑 面 积 1 0 6 0 0平 方 米 。学 校 前 身之 一 的 五旗 小学 由陶行 知 先 生 亲 自担 任 首 任 校 长 。百 年 风雨 , 师 魂永 继 , 在 陶行 知 “ 千教万 教 , 教人 求真 ; 千 学万 学 , 学做 真人 ” 教育 思想 的哺 育下 , 学校 从行 知 先 生最初 创 办 的小 学 逐 步 发 展 成 九 年 一 贯制 的新
一
因此 , 少 先 队 的基 本 文化 中 , 劳 动技 能 、 素 质 的 培养 也 是 重点 内容 之 一 。小 学 部 设 定 的雏 鹰 奖章 之 劳
样 重要 , 真正地 体会 到 “ 劳 动最 光荣 ” 。
二、 “ 行知小农夫” 主 题 实践 活 动 在 七 年 级 段
动章 , 队员在 争章的过程 中都会在《 成长 的脚 印》
理特点 、 硬 件设施 , 积 极研 究少 先 队校 本课 程 , 打 造
改变 物质 对 象 , 使 之 适 合 自身 需 要 的有 目的 的 活 动, 是人类 生存 和发 展 的最基 本 条 件 。 中华 民族 是 热爱 劳动 的 民族 , 正 是 劳动创 造 了我 们 上 下 五千 年 的灿烂历 史 文化 , 创造 了中华 民族 的传 统 美 德 。劳 动 使人 高 尚 , 是 我 们 生 存 于 世 界 的最 为 神 圣 的 活
杨 燕
( 南京市紫 东实验学校 , 江苏南京 , 2 1 0 0 0 0 )
[ 摘
要] 九年一 贯制 学校 相对 非 九年 一 贯 制 的 小 学与 初 中而 言 , 其 办学体 制 本 身具 有 明显优 势 , 体
现在 学制 上 的一贯 、 办学 目标 上 的一贯 、 教 育教 学教 研 上 的一贯 、 行政 管理 上 的一 贯 。在德 育 实践 中, 以 少
第3 卷第1 1 期
2 0 1 4年 4月
教育 观察
S u r v e y o f Ed u c a t i o n
V0 l _ 3 No . 1 1
Ap r . 2 01 4
以 陶 为师 , 打造 “ 行 知 小 农 夫" 活 动 品牌
-
以七年 级段 开展 “ 行 知 小农夫 ” 主题 实践 活动研 究为例
上有 所记 录 , 能 够有 效地 反 映出该 队员 劳 动方 面 的
的实施 策 略
情况 。其 内容 和需 要 掌 握 的技 能较 符 合 小 学 学 生 的年龄特 点 。如 : 日常 的值 日内容 , 能 为小 树 锄草 , 能 给小动 物 喂食 、 加水等, 并 以 日记 、 作 文 的形 式 记 录。在 升入 七年 级 后 大 队 部 结 合 该 年 级 段 队员 的 身 心特 点 、 身 体 素质 , 把 该 奖 章 的 内容 设 定 为 能 在
型 实验 学 校 。学 校 以 “ 园林 式 ” 校 园为主要特色 ,
马克 思说 过 : “ 任 何 一 个 民族 , 如果停止劳动 ,
不用 说一 年 , 就 是几 个 星期也 要灭 亡 。 ” 劳 动是 人们
配有农 趣 园 、 荷花塘 、 硕 果 园 等景 区 。我 校 少先 队 工 作在 扎 实的 基础 建 设 层 面 上 充 分 发 挥 学 校 的 地
4 0
植树 节种 下一 棵 小 树 、 能在秋天采摘果实、 能 在 初
意识淡薄, 劳动能力差 的现象。对某所重点中学初
一
冬为小树穿上衣服等。每一次活动前需要 队员 自
后 以观察 报告 的形 式做好 记 录 。
( 二) 加强 少 先 队体 验 活 动开 展 , 行 成 实 施 推力
动, 是 每一 个现 代 人 必 备 的基 本 素 质 或 行 为 习惯 。
“ 行知 小农 夫 ” 品牌实 践 活动 。以 “ 知行 合 一 ” 为 指 导思 想 , 让 队员 们 在 实 践 活 动 中体 验 、 初 步 掌 握 树 木种植 、 花 草养 护 、 果 蔬培 育 、 饲养 动 物等 方 面 的技 能技 巧 , 以 日记 、 作文 、 观察 报 告 等 方 式 做 好 记 录 , 并 和其他 队 员 交 流 、 讨论 , 合 作 学 习 。学 生 能 在 活 动 中领悟 到 做人 不 能 只 读 书 、 读死书 , 实践 和读 书
先队为栽体, 充分把握 学校整体资源, 沿“ 团带队、 队带童、 团队携手” 的特 色之路 , 积极打造“ 行知 小农夫”
活动 品牌 , 探 索活 动育人 新途 径 。 [ 关键 词 ] 少先 队 ; 劳动 实践 ; 行 知 小农 夫
[ 中图分类号] G 4 2 4 .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7 1 2 ( 2 0 1 4 ) 1 1 — 0 0 4 0 — 0 2
供 生存 的土 壤和 发展 的动力 , 而活 动 品牌 是 少先 队 文 化建设 思 路 中所 表 现 的 积 极 的、 与 众 不 同 的 方 面, 它是 少 先 队组 织 在育人 功 能方 面 积 累 的一 笔长 效 的无 价资 产 。因此 , 学校 应充 分 发挥 少 先 队组 织 得天 独厚 的教 育 优 势 和 取 之 不 尽 的 文 化 资 源 , 锻 炼、 展 示 自己特 有 的文 化 特 色 活 动 品 牌 , 用 活 动 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