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的三要素
武术基本训练
武术基本训练
1.基本功训练:基本功是武术的基石,它包括对身体的力量、灵敏度、柔韧性和耐力的培养。
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进行体能
训练,如力量训练、柔韧训练和有氧训练,以提高身体的整体
素质。
2.动作训练:动作训练是掌握武术技击动作的关键。
通过练
习各种基本拳法、腿法、步法和身法,能够培养出准确、流畅、协调的武术动作,提高技击的效果和实用性。
3.器械训练:武术器械是指武器和兵器,例如刀、剑、棍、
枪等。
通过进行器械训练,能够锻炼出身体的平衡力、协调性
和武器的控制能力,提高自身的防御和攻击能力。
4.内功修炼:内功是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气功、
内家拳等修炼方法。
通过练习内功,能够提升气血运行的效率,增强身体的抗击力和自愈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
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5.对抗训练:对抗训练是实战技能的训练,通过与他人的实
战对抗,能够检验和提高自身的技击水平和应对能力。
对抗训
练一般分为自由搏击和散打训练,能够使学员逐渐适应实战环境,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6.格斗技巧训练:格斗技巧是武术实战中的关键,它包括攻
防转换、应对技巧等。
通过练习格斗技巧,能够提高战斗能力
和应对能力,使技击更加准确、有效。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太极拳的本质是门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实战性越来越弱,但是我们要正确的练好太极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欢迎阅读!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心静体松是太极拳的练习核心,通过心静体松能提高太极境界,在慢练中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一、松松则气自通,通则力自重,身知松者,功夫纯然,知觉已懂劲,以皮毛触之辨明来龙去脉,转关换势,随来既往,动转由人,变换从势,身动由己,力以从心。
何为松,松既是滚转委劲也,委既是进,着手触之迎而松,由人动静而松,顺其势而松,舒[收]肩则松,藏肘则松,落胯则松,曲膝则松,腹腔内合则松。
很多人觉得太极拳是门高深莫测的武术,因此,有很多人在练习中会有紧张感,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学会放松。
松之无量何为准,一丝不少,一尺有余,寸劲为巧,化劲力竭已变转。
习练交手有不可勉强之松处,头无神领舵无主,手失迎劲被人擒,脚失根基难稳健。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二、阴阳变换再谈阴阳,何为阴阳? 其无根而生动静之机,动之则开,静之则合,刚柔相济方为太极阴阳之母。
何为阴阳变转,有定向的冲击力,轻微触之圆转之力,既改变其原定向力的方向,为阴阳变转,从而得其滚转曲圆之理用。
阴阳变化是太极拳的核心,贯彻整套拳法,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无不包含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变体,动转往复,进退顾盼转弯抹角,技击万端变化,其无非是阴阳变转,以柔化坚之术,遇坚既柔,谓之粘绕,以由人之势,借人之力,柔化其千斤刚劲,此为四两拨千斤之用。
功夫到此方为懂劲,懂劲便领悟腰如杆,肢如枝,杆动枝摇之理用。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三、虚实知阴阳后再谈虚实,一身何处有其虚实,松肩则虚,坠肘则虚,裹裆则虚,曲膝则虚。
虚则并非失去粘领,此为虚中含实,实则并非全然用力尽竭,此为实中含虚,虚为实而蓄,实为虚而发,虚则卸力千斤,实则弹发无量,虚依实,实依虚,互依克,互依交变,无一不可。
武术教学的要求
武术教学的要求
1.注重示范教学,运用多种形式教学
★示范:示范是主体(教师或者教练)将武术技术动作以原本 的“影像”,以真实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的过程; ★示范体:示范者可以是教师、学生、技术录像、光盘、计 算机等媒体; ★对示范的要求:规范、真实;有感染力。 ★人体对信息感知的形式:视、听、触、肢体、心理念动、 人机对话。 ★示范感染力的功效:感染力来自技术动作的攻防意义和艺 术表现。对初学者产生吸引力、引发学者的兴趣,同时还树 立示范者的权威地位。
3.注意事项: ★实战练习中,不能斗狠;身体素质达不到,不能练习难度动作;循序渐进, 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一、武术教学要求有哪些?
答: 1.注重示范教学,运用多种形式教学; 2.了解各种拳种风格和特点; 3.提高安全教育意识。
二、练武中如何才能达到健康安全保护的目的
答:通过各种练习,不断适应各种气候、场地、训练强度。
如,
学习武术可强身健体,但是,同时也隐藏着诸多不安全的因素,所以,我 们在武术教学中不能轻视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的契机: 教学前、教学中、课后。
2.安全教育的理念:
以人为本。武术教学中,把安全教育作为武术训练的卫。 3.练武中如何才能达到健康安全保护的目的: 通过各种练习,不断适应各种气候、场地、训练强度。
2.了解各种拳种风格和特点
(1)各拳种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武术,如同浩瀚大海,深不可测;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 心;下武精技,防侵害;中国武术延文明史;中国武术,门派拳种,枝繁叶茂,各拳种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长拳: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凑鲜明; ★太极拳:缓慢柔和、刚柔内含、体松心静、势势相连、形意融合; ★南拳:拳势刚劲、 步法稳固、发力发声、以气催力、手法丰富。 (2)呈现各拳种的风格和特点方法: ★通过教师之间的攻防对练典型的技术动作予以表现。 ★通过技术录像、光盘予以呈现。 (3)注意事项: ★在全面掌握拳种的技术和理论基础上,注意教学精细环节; ★针对能体现特点、风格技术动作进行高水平示范和深入讲解,反复练习。
武术初学者教案:从零开始,轻松掌握武术基本功
武术初学者教案:从零开始,轻松掌握武术基本功。
一、前期准备:武术是一项流传几千年的古老技艺,是需要靠坚持和自觉来达到最终的目标。
所以在开始你的武术之旅前,你需要对自己的身体做一些准备,包括进行适度的锻炼,增强肌肉和塑造身材。
在锻炼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此外,了解武术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找一些书籍或者学习资料进行学习。
二、基本功练习:武术的基本功是武术技巧的基础,也是学习武术的第一步。
基本功包括:基本步法、身法、手法、腿法、气势和内功等。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细节,踏实练习,每个动作都要做到完美无缺。
1、基本步法:基本步法是武术练习的基础,包括平步、步跟、踩单鞭等,要注意步伐稳健,身体协调。
2、身法:身法是武术中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包括踢腿、摔跤、擒拿、推手等。
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身法开始练习,如单腿站立和平衡。
3、手法:手法是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包括拳打、掌击、抓捏等。
初学者要从简单的招式开始练习,多做一些组合动作。
4、腿法:腿法是武术中训练腿部力量和灵活性的基本功,包括跳跃、绕步和踢腿等。
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腿法开始,逐渐提高难度。
5、气势:武术中的气势是一种内在的力量,通过练习呼吸和意念来提高。
初学者可以通过闭眼冥想来提高气势。
6、内功:内功是武术中习惯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力量和反应能力。
初学者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气功、瑜伽和冥想来增强内功。
三、器械练习:器械练习是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刀、剑、枪、棍和杖等。
许多器械都有自己独特的技巧和练习方法,初学者应该在掌握基本功后开始逐渐练习。
四、挑战和突破:武术练习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修炼。
初学者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每天不断地重复练习动作,直到做到完美为止。
只有磨砺出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在实战中游刃有余。
为了检验自己的训练成果,初学者应该经常参加武术比赛和表演,这样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技艺,为以后的挑战和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术教学的三要素
武术教学的三要素—“ 摘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理论分析等方法.论述了在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武术兴趣的三个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学生在体育课上不接受武术是因为对武术不感兴趣,要在体育课上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兴趣应当从意识,攻防含义,保健作用三要素下手。
ﻭ:武术教学;要素;意识;攻防;保健;引言武术教学虽然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依然严重.本人于2004年对渭南师院及其附计200人进行调查表明,仅有15%的学生把武术作为课余锻炼的项目之一,其中没有一个是中学生,有65%的学生不喜欢上武术课,从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不愿意接受这项运动.产生这种结果并非是武术本身的过错,而是我们的教学手段,方法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在武术课上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武术事业蓬勃是我们体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1.武术教学对武术的影响1。
1 武术与武术教学ﻭ武术又称”国术”,是以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武术教学便是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武术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武术技术,掌握武术知识,养**德精神和行为。
武术有着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又有着与其它项目相区别的鲜明个性,动作素材具有攻防属性,并且与传统文化相融和。
它是我们民族的国粹,我们不能让跆拳道,空手道这些外来货将传统体育项目所取代,我们有义务将她发扬光大.广大体育工作者更当为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ﻭ好的武术教学手段,方让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精神的熏陶,培养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逐步养成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和竟者对手,见恶不畏,见强不惧,勇于拼搏,夺取胜利。
明白武术是我们民族的国粹,作为一个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有义务将的武术发扬光大,将它推向世界。
使的武术后继有人,最终走向世界。
武术教学入门教学大纲
武术教学入门教学大纲武术教学入门教学大纲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武术,并有意愿学习和掌握这门技艺。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入门教学大纲,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一、武术基本理论知识武术教学入门大纲的第一部分应该是武术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
包括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分类以及武术与健康的关系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武术基本功训练武术的基本功是学习武术的基础,也是武术技艺的基石。
因此,武术教学入门大纲的第二部分应该是针对基本功的训练。
包括基本姿势的练习、呼吸法的训练、基本步法的练习以及基本招式的训练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功的要领,为后续的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武术技术学习武术技术是武术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最为关注的部分。
武术教学入门大纲的第三部分应该是针对武术技术的学习。
包括拳法、剑法、刀法、棍法等不同武器的基本技术训练,以及套路的学习和实战技巧的训练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掌握不同武术技术的要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四、武术精神培养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武术教学入门大纲的第四部分应该是针对武术精神的培养。
包括武德教育、修身养性、礼仪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培养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五、武术实战训练武术的实战能力是学习武术的最终目标。
武术教学入门大纲的第五部分应该是针对武术实战训练的内容。
包括对实战技巧的训练、应对不同情况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敌人攻击的防御和反击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实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
六、武术文化传承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要点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要点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价值的精神文化传统。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武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武术教学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要点。
一、注重基本功训练武术是一门讲究基本功的运动项目,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功才能进行更高级别的技术训练。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踢腿、握拳、站桩、跑步等基本功动作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续技术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进行武术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开始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术,然后再逐渐引入一些复杂的动作和技术,让学生逐步进阶,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结合实战,强调实用性武术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更多的是用在实战中的。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武术教学的实用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战斗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技术的实战应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方法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集体教学、个别辅导、示范演示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更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一些基本功动作和技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小学体育武术课教案的必备元素
小学体育武术课教案的必备元素小学体育是学生体能运动素质的首要阶段,也是武术教学的非常重要的阶段。
作为小学体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武术教学具有很大的特点和优势。
为了保证小学武术教学的高质量,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案的制作都需要有一些必备的元素。
下面我将介绍小学体育武术课教案的必备元素。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需要在每一节课上达到的核心要求。
小学体育武术课教案制定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态度目标。
技能目标是教师希望学生达到的技能水平,例如:提高拳脚动作的规范性和流畅度;知识目标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武术知识,例如武术起源、流派、套路的基本功;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知道武术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态度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武术过程中,养成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如尊重师傅、拼搏进取、遵守规则等。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展现内容的核心,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能够根据学生情况灵活选取。
在小学武术教学中,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基本动作、技巧、套路等多种形式,如打拳、踢腿、搏击等,同时凸显武术的精神内涵。
通过不同内容的选择,能够启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不断提升武术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教学方法的适宜性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信息交流和互动的桥梁。
小学体育武术课教案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内容和不同学生选择的适宜的教学方法,包括示范教学、引导引导教学等多种形式。
例如:观摩范技术师傅演示,让学生仿效练习;小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互评互鉴,反思提高等。
四、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教学评价是小学体育武术教学的必要环节,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
因此,在小学体育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多元、开放的教学评价”原则,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武术教学要三步走
武术教学要三步走作者:王志勇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08期摘要:在武术教学中,要遵循三个规律,即:遵循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规律;遵循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的规律;遵循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的规律。
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学生互助互练,共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武术”动作、套路过程中的三个转变,达到武术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遵循规律改进巩固提高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8-0136-01武术又称“国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武术教学便是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武术的过程。
武术有着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
又有着与其它项目相区别的鲜明个性,动作素材具有攻防属性,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和。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我们有义务将她发扬光大。
广大体育工作者更当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好的武术教学手段,方法会让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中华精神的熏陶,培养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笔者简单总结了武术教学的三步走方法,达到了一定教学效果。
1遵循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规律,着眼于诱导。
变“苦学”为“乐学”学生在初学动作时。
大脑皮层兴奋的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表现出做动作吃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并伴有多余的动作,在进行单个动作练习时,注意到手型的转换与变化却忘记了步型的转换与变化;在学组合动作时,不能做到“手眼身步法”的一致;而初学套路时,不能体现身法多变、眼手相随、精神贯穿、劲力顺达、呼吸得法、节奏鲜明这些武术特有的特征,整个套路动作不配合、不协调、动作僵硬。
在该阶段,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在心理上往往表现出焦虑、沮丧、愤懑、兴趣下降。
甚至丧失信心,自认为不是习武之料,在进行练习时感到枯燥无味,没精打采,觉得学习武术是件苦差事,从而疲于应付,生理和心理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武术教学的三要素(一)
武术教学的三要素(一)摘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理论分析等方法.论述了在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武术兴趣的三个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学生在体育课上不接受武术是因为对武术不感兴趣,要在体育课上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兴趣应当从意识,攻防含义,保健作用三要素下手.关键字:武术教学;要素;意识;攻防;保健;引言武术教学改革虽然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依然严重.本人于2004年对渭南师院及其附中共计200人进行调查表明,仅有15%的学生把武术作为课余锻炼的项目之一,其中没有一个是中学生,有65%的学生不喜欢上武术课,从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不愿意接受这项运动.产生这种结果并非是武术本身的过错,而是我们的教学手段,方法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在武术课上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中国武术事业蓬勃发展是我们体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1.武术教学对武术的影响1.1武术与武术教学武术又称"国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武术教学便是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武术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武术技术,掌握武术知识,养成武德精神和行为.武术有着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又有着与其它项目相区别的鲜明个性,动作素材具有攻防属性,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和.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我们不能让跆拳道,空手道这些外来货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所取代,我们有义务将她发扬光大.广大体育工作者更当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1.2武术教学对武术的影响好的武术教学手段,方法会让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中华精神的熏陶,培养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逐步养成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和竟者对手,见恶不畏,见强不惧,勇于拼搏,夺取胜利.明白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作为一个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有义务将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将它推向世界.使的中国武术后继有人,最终走向世界.2武术教学提高学生兴趣的三要素2.1让学生对中国武术有一个正确意识2.1.1从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上了解武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与野兽作战,这使的人们自然的掌握了徒手和简单的武器攻防格斗技能.这是武术的萌芽.中国武术自奴隶社会产生后,经过漫长的历程,直到明代才逐步露出近代武术运动的雏形,明以后首先出现了练功,单舞,对博并重的练习.其次出现了武术为主体,十八种兵器为锻炼器械的技术体系,其三总结出较为系统的武术理论,其四出现了广泛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来促进武术的发展,其五武术的健身价值受到重视.进入清朝,民间武术不断发展,完成了武术体育化进程的过度.辛亥革命后,以武术能强身健体,自卫卫国而形成各种武术会.1928年成立了中央国术馆,规定各地成立下属馆社,1923年,在上海举行了首次"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1949年后,武术沿着体育途径迅速发展.进入八十年代,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武术大发展.1988年亚奥理事会决定采纳武术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而形成现在的规模.现在面临着外来货将取代我国传统文化,使我国武术发展得到抑制.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述我国武术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我国武术的以前和现状.学生对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懂得作为一名有志青年就应该了解武术,学习武术,让武术在中国得到发展,国粹得以延续.2.1.2从武术的运动特点上了解武术运动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也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首先武术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着它的成形,养育它成长,促进它的不断发展,完善.例如运动讲究"刚柔相济",搏斗崇尚"攻中寓防,防中寓攻",这些就是我国古代阴阳学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理论在武术技法中的运用.其次,具有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兼蓄的本质特点,武术的动作素材以攻防性能为本质,兼容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攻防再现指动作具有格杀价值,实战中能发挥攻防效用.表现性指动作体现攻防意向,但不一定具有实战作用,它只表现独特的攻防艺术.其三,多样统一的运动形式特点.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俗称"十八般武艺".其四,整体统一的运动观念特点,在技法上讲究"内外合一",效果上讲究"内壮外强".武术的运动特点可以让人们懂得学习武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爱国的一种体现.经常从事武术锻炼可以锻炼身体,达到"内壮外强",防身自卫.并且可以修身养性,用辨证唯物主义看待事物.学生由于不了解武术才会排斥武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讲述武术的运动特点以便提高其积极性.2.2突出动作攻防含义的运用2.2..1攻防技击性学生的兴趣所在武术以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而存在,攻防动作就是它生存发展的土壤.武术教学大部分是以套路为主,武术教学中,学生对于动作难易程度不在乎,更加关心的是武术的攻防作用,它是否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防身自卫.就象为什么朝鲜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能在我国广泛开展,甚至风靡全球,就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人们对武术感兴趣是因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所以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就应该将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讲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普及推广武术.。
武术教学大纲内容
武术教学大纲内容武术教学大纲内容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技巧和哲学内涵一直以来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为了规范和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武术教学大纲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武术教学大纲的内容,以及其在武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基本功训练武术教学大纲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是武术学习的基石,包括身法、步法、拳法、腿法等。
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并培养出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基本功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活性和耐力,为后续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套路演练套路是武术技术的组合和表演,也是武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武术教学大纲规定了不同级别学生应学习的套路内容和要求。
套路演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通过反复练习套路,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套路的精髓和内涵,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表演能力。
三、器械应用武术器械是武术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剑、刀、枪、棍等。
武术教学大纲规定了学生应学习的不同器械种类和技术要求。
器械应用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创造力。
通过器械应用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战斗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身心修养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身心修养的方式。
武术教学大纲强调学生应注重身心修养的培养。
身心修养包括内功修炼、冥想和气功等。
通过身心修养的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意识和专注力,增强自己的体质和抵抗力。
身心修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五、道德教育武术教学大纲强调道德教育在武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道德教育的培养,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道德教育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要点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要点一、注重基础动作的教学武术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基础动作的教学。
比如基本的站立姿势、腿部动作、手部动作等,都是学生掌握武术技巧的基础。
只有打好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更复杂的武术动作。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向学生传授这些基础动作,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可能身手敏捷,学习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可能身体条件较差,学习能力较弱。
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排,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重视武术精神的培养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更是一种精神修养。
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时,要重视武术精神的培养。
比如要求学生在学习武术技巧的过程中要有恒心和毅力,要具备严守纪律、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等武术精神。
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向学生宣传武术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热爱武术,将武术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教学在进行武术教学时,除了注重武术技巧的传授外,还要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教学。
比如可以在教学中结合自卫技巧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学习武术技巧的过程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武术技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武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更加积极地学习。
五、注重团队合作和比赛实践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时,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比赛实践。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技巧的表演和对抗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同时也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
通过比赛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武术技巧的运用,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六、注重安全教育在进行武术教学时,安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武术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项目,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提醒学生在进行武术训练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武术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武术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武术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它通过各种技巧和动作来强化身体、提升意志力和培养团队精神。
在现代社会,武术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体育活动和健身方式,深受人们喜爱。
在武术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提高他们的技能。
1. 基本功基本功是武术学习的基础,包括步法、身法、手法、腿法、站桩和呼吸等。
步法是武术运动的基本环节,主要有前行步、后退步、左步、右步等。
身法指的是身体的姿势、转动和移动等动作。
手法和腿法是武术中常用的攻防动作,需要练习手臂和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
站桩是一种静态的练习,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呼吸是武术练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保持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
2. 招式武术中有许多不同的招式,例如进攻技巧、防御技巧、投技和摔技等。
每一种招式都有其特定的动作和用法,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
进攻技巧主要包括拳、腿、掌、指、肘、膝等多种动作,可以用于攻击对手。
防御技巧则是用来抵御对手的进攻,需要练习各种闪避、格挡和化解技巧。
投技和摔技是武术中常见的擒拿和摔跤动作,需要学习如何利用对手的力量和重心来完成技术动作。
3. 器械武术器械是武术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刀、枪、剑、棍、锏等武器和器械。
学习武术器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器械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
刀、枪、剑等武器是武术中常用的攻击工具,需要学习如何运用它们进行攻击和防御。
棍、锏等器械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长短兵器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 内功内功是武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气功、太极、内家拳等。
学习内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调节情绪和提升意志力。
气功是武术中常见的一种内功练习,主要通过呼吸和动作来调节身体的气息和能量。
太极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内功练习方法,通过练习太极拳、太极剑等动作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武术教学方法
武术教学方法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优秀的体育运动项目。
如何有
效地进行武术教学,是每一位武术教练都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武术教学的方法。
首先,武术教学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是武术的基础,包括拳法、腿法、步法、身法等。
只有打好基本功,才能在后续的技术训练中游刃有余。
因此,武术教学应该从基本功的训练入手,注重动作的规范和技术的细节,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武术教学要注重实战能力的培养。
武术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实用
的防身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包括对攻防技巧的训练、对战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等。
只有让学生在实战中得到锻炼,才能更好地掌握武术技能。
此外,武术教学还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武术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会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坚强,不轻言放弃。
最后,武术教学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体质、兴趣、擅长方面都有所
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综上所述,武术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练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实践,不
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只有注重基本功训练、实战能力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教学,才能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工作,让学生们在武术的殿堂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太极拳技击三要素
太极拳技击三要素太极拳技击三要素太极拳技击要素一、力量力量在武术运动中是个综合的概念,是技击者绝对力、耐力、意志力的综合体现。
技击的实施效果是通过力量体现的,一个没有经过太极拳锻炼的人,身体的力量是散乱的、有限的,据有关科学研究表明。
正常健康的男性在十八岁之前力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十八岁以后力量增加变慢,到二十五岁时达到最大力量。
其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通过太极拳锻炼,可以减小力量的衰减,使人体经常保持充沛的体力。
太极拳训练能调动一个人的力量潜能,即是一种肌肉潜能,在螺旋缠丝中使肌肉素质得到改善,增强弹性,收缩力也会明显提高。
其二为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既全身之力在意念的作用下向同一作用点汇集,从而产生巨大的爆发力,在技击中称之为整劲,整劲练成后既可产生多于常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打击力。
太极拳技击要素二、速度太极拳技击对速度的要求与其他武术项目几乎没有区别,可以说太极拳的锻炼是刻意求快的,技击中只有动作神速才能出奇制胜。
为达到“疾迅谁能敌”的技击目的。
太极拳采取了独特的锻炼方式慢练。
因为只有慢练,才能用脑细心体会、分析、领会要领,强化心理意识,增强内功,也便于熟悉劲法径路及其变化,最后使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超乎寻常的应激反应速度。
速度是指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完成某一动作或者通过一定距离的能力,能够训练人们的反应能力。
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快速通过某段距离的能力,称移位速度;人体快速反应能力,称为反应速度;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称为动作速度。
太极拳技击中对速度的要求突出体现在反应速度和动作速。
太极拳技击要素三、技术武术技击技术丰富多彩。
外家拳在技击中讲究闪展腾挪、窜蹦跳跃,快速勇猛,坚刚摧敌。
而太极拳则主张柔中含刚,讲究“皮肉之柔,固如软棉,内气之刚,尤如钢铁”它克敌制胜所采取的战略是以静制动,顺势借力,避实击虚,后发先至。
就是说技击中我要主动迎合粘黏,彼进我退,彼退我进,舍己从人,实现我顺人背出奇制胜。
武术教学的三要素
武术教学的三要素
张建华
【期刊名称】《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依据本人从事武术教学数十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不太接受武术的原因所在,论述了在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三个主要因素:意识、攻防含义和保健作用.
【总页数】2页(P420-421)
【作者】张建华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解读大学班级的“管理三要素”——关于柳传志管理三要素的思考
2.肥料三要素对小麦产量三要素的影响
3.“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观转型--从传统教学三要素到网络教学三要素
4.议论文"三要素"说的再认识——兼述议论文"三要素"研究现状
5.房地产,做好策划大文章:从议论文“三要素”说到房地产策划“三要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术讲究的技巧
武术讲究的技巧
1. 基本功:包括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和基本姿势,是武术技巧的基础,必须掌握。
2. 动作协调:指招式连贯、动作协调流畅,要求练习者动作协调,身体协调灵活,在实战中快速完成各种招式。
3. 招法应用:在不同的战斗环境中,根据对手的情况和场地条件,灵活运用招法,选择最合适的技巧,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4. 武器应用:对于武器使用者,应掌握不同武器的特点和技巧,根据武器的特性灵活运用。
5. 攻防转换:在实战中要善于攻防转换,攻击对手时要时刻留意对方的反击,做好自我保护。
6. 心理素质:武术练习需要有正确的心态,不怕困难,不气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7. 操作规范:武术技巧也要有操作规范,例如体位、呼吸、眼神等方面的细节处理,对提高技巧的准确性和效果至关重要。
中华武术练习功法要素
中华武术练习功法要素
【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宣纯】“精要充沛”是对练武术时精神和气势的要求,须做到精足神满,以体现武术的技击内涵。
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面部,而且在动静运动中都要有所体现。
(图片来自网络)
“气宜沉是对呼吸的要求。
所谓“气宜沉”即“气沉丹田”之意。
长拳一般结构复杂,运动量大,因此需氧量也大,如不善于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就会气促力短,头晕恶心,以致破坏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影响动作的完成和技术发挥。
为此,必须运用和掌握“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法。
“力要顺达”是对劲力的要求,练习武术强调用力顺达,最忌“劲僵力硬”,要做到这点必须掌握“三节”、“六合”之法。
所谓“三节”,上肢为“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如冲拳时,必须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三节都动,才能劲力顺达;下肢的三节为“脚是梢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
如踢腿时,必须是“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三节贯通,才能使劲力顺达:做上下肢互有牵连的动作时,如弹腿冲拳,就必须通过腰为媒介,使脚、膝、胯的力量传递到拳上去,使上下六节贯通一气,才能用力顺达。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要点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要点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当今社会依然不可忽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而要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将武术教学做得更好,关键在于明确教学要点,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浅谈一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要点。
一、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二、注重技术动作的细致讲解和示范在武术教学中,技术动作的细致讲解和示范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详细地讲解每一个技术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同时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引导学生模仿,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正确姿势和呼吸方法。
只有通过细致的讲解和示范,学生们才能充分理解武术动作的精髓,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做到技术动作的正确和标准。
三、注重身心调控的训练武术培养的不仅是学生身体的力量和灵活性,还有身心的控制能力。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身心调控的训练,教导学生通过呼吸法、精神集中等方法来调控自身的情绪和状态,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
只有身心调控到位,学生们才能在武术训练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注重武术精神的培养武术精神是武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讲解武术的历史渊源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武术观念和价值观。
教师还应该通过武术实践活动和训练课程的安排,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责任心,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只有通过武术精神的培养,学生们才能在武术训练中更好地坚持不懈,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
五、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在武术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训练中的安全状况,并通过技术讲解和示范,提醒学生注意动作的规范和姿势的正确。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还要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根据学生的身体状态和能力水平,科学设计训练计划,避免学生在训练中出现意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0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教育家2008年5月第5期圈武术教学的三要素.张建华(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摘要】依据本人从事武术教学数十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不太接受武术的原因所在,论述了在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三个主要因素:意识、攻防含义和保健作用。
【关键词】武术教学I意识I攻防;保健武术教学的改革,虽然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有所改观,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本人从事武术教学已有23年.仅从2006—2007、2008年第一学期的学生选修课比例中。
选修武术人数:2006年是2190,2007年23‰、2008年是20‰,可以看出多数学生不愿选修武术课,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是我们的教学方法上还存在有不合理的因素.还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就这一课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l武术概念与武术教学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
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
在原始社会.武术这一概念的实质是人们狩猎活动中的“博击”.春秋战国时称为。
技击”。
汉代称为“武艺”并延用到明末。
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中的。
偃闭武术”,。
阐扬文令”是偃武修文之意。
这里的武术,泛指军事技术,一般称为。
技击”和。
武艺”.民国初期称“国术”、“功夫”,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武术.武术教学就是教师传承给学生武术的过程。
学生从中学会武术技术,掌握武术知识,养成武德精神和行为。
武术本身就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所以它具有体育项目的共性.那就是健身性。
武术又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
它具有独特的鲜明个性.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
武术无论是动作的本质内,还是演练时的精神意念,一般都具有攻防含义,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将它发扬光大,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贡献。
2武术教学中的三要素2.1让学生对武术有一正确认识,2.1.1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性。
武术的技击性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在古代军事斗争中。
得到迅速的发展,在现在武术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它是我国人民从实践中将零乱的攻防技击术不断综合发展并用套路形式提炼出来的技术体系。
它能询通原始狩猎技术、古代军事技术、武术运动技术的内在联系,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本质属性。
2.1.2武术的运动形式是对抗格斗和套路演练,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抗格斗和套路演练两种基本运动形成.它们平行存在.相互补充,对抗格斗是武术攻防技术在双方直接对抗中的应用,套路演练是武术攻防技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体现,两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抗性练习.可以提高攻防技术,具有强健体魄,防身自卫价值;通过套路练习,即能掌握一定的攻防技能,又能熟练地展示武术的艺术性,具有观赏审美的价值。
2.1.3武术的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和宗法思想的影响,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地融汇了易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军事学、美学、养生等多种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
它内涵丰富,寓意深邃,即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性,又有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运动中的智慧结晶。
2.2突出武术攻防含义的运用2.2.1攻防技击性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武术是以攻防动作为重要内容而存在,攻防动作就是它生存发展的土壤,武术教学大部分是以套路为主.学生对于动作难易程度不太在乎.而关心的是武术的攻防作用。
它是否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防身自卫。
就象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一样,它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广泛开展,甚至风靡全球,就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
人们对武术感兴趣是因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所以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武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将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讲出来.还要示范给学生观看,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晋及推广武术。
2.2.2武术套路中攻防含义的体现。
在武术教学中,不应一昧强调动作规格,使学生感到武术枯燥泛味,因为绝大部分学生从前没有接受过武术基本功的系统训练,很难达到动作规格要求,所以在传授武术技法时,将其攻防含义渗透进去,使学生在熟悉动作攻防含义及方法技巧的前提下.去理解.品味武术,加深记忆,掌握动作要领。
2.2.3武术对练是攻防含义的审美表现。
武术对练是两人以上按照固定动作进行攻防的套路练习。
有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对练能全面体现武术的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点。
它的运动核心是围绕体现各种实用技击的攻防性,既有实战中的技击美.又有套路演练的艺术美和形体美,它不仅从形式上保持了武术的原貌,突出了武术在攻防上的价值,而且对于武术套路的实用性理解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武术教学中,适当加强一些对练,擒拿与反擒拿,可以使学生在武术对练中体会武术的攻防,对武术产生兴趣,这对于提高武术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3突出武术的健身功能和作用2.3.1增强身体素质:武术运动不仅是形体锻炼.更为重要的是使人的身心得到了全面锻炼。
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
尤其是武术的许多功法都注重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因此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等都有很大的作用。
2.3.2提高防卫能力:武术具有技击的特点。
通过套路和格斗练习.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学会各种踢打、摔、拿、击、刺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技术。
若进行系统的,持之以恒的练功,就能增长功力.抗击摔打。
克敌制胜,具务防身自卫的能力。
2.3.3磨炼意志.培养道德情操:习武者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勤奋刻苦,果敢顽强和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
中国武术重礼仪.讲武德.通过练武习德,养成尚武崇德,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
不凌弱逞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2.3.4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武术内容丰富,理论博大精深,功夫艺无止境,人们在练武时可以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交流体会,增进友谊,武术以其形式,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动作造型的艺术性,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武术运动对人体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经常练习武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少年儿童和青年从事武术锻炼能促进生长发育。
健美体格,老年人从事武术锻炼能推迟,延缓人体机能衰老的过程,达到延年益寿的健身目的.固科学教育家2008年5月第5期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421黼美美蘸甜美噩噩蒙臻噩噩噩蕊嚣美嚣惹酬甍甍蔼舞嚣蘸鎏舞蒙裂骶嚣曩蒙惹舞舞惹《舞舞嚣蕊噩噩蕊嚣如何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积极性葛学(贵州省毕节市朱昌中学贵州毕节551700)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
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耍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
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想就在体育课中如何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
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
例如:他们看到.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正在作各种活泼的游戏,一场激烈的精彩的足球赛在进行着时,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即直接的学习动机。
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
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
譬如:一个饥饿的人吃饱了以后.对食物的兴趣就消失了。
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
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
例如:冬季,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看到天气寒冷,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活动,也有一些同学由于懂得了锻炼身体的好处,懂得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因此,他们能克服天气寒冷的困难而努力上好课.了。
由此可见.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
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还要要求学生把锻炼身体同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身体好与学习好的辩证关系,启发他们为实现“四化”而锻炼身体,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树立他们从“要我学习”变为。
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启发和引导他们。
但是.正如我们在实践中看到的那样,我们还应注意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法,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
例如:学生注意老师指挥学生做操而发出的口令.就是学生对刺激物的反映。
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西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
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
例如: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
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
譬如:有的同学对长跑这个教材并不感兴趣。
但由于。
长跑”是“达标”的一项指标。
而“达标”又是评“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当。
三好”学生的愿望而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上好“长跑”课了。
在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把学个从被动注意引导问主动注意上来。
例如:教纵箱分腿腾越时.先可在纵箱的远端贴上胶布一条,作为明显的标志.引起学生的被动注意,经过多次练习,学生有了肌肉感觉.知道了手必须撑到箱的远端,才能完成好这个动作。
因此.引起了他们的主动注意。
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提示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注意。
例如:教学生“前滚翻”时.可通过提示学生低头、团身、抱腿等口令,引起学生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合理分配的注意.使之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