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课件(共20张PPT)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情感的千回百折、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
节奏的徐疾相间、
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 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712-745)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759-770)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 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 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 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 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 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 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 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 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 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 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这个时期的创作, 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岳》。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 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 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这两年时间里,杜甫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写于这个时 期。
《秋兴八首(其一)》公开课 精品课件PPT
孤舟一系故园心
此时他仍然滞留在他乡,他始终没有放弃回乡
的打算。因此他说,我不能放弃我的船,我随时准 备登上我的船,我要靠它回到故园去,它是我唯一 的依赖和指望,是“孤舟一系故园心”!你看,他 从玉露凋伤的秋天景色写起,他那感发生命的活动 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了他的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
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
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
森的秋意笼罩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
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然后再具体来表现
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
江间波浪兼天涌
三峡江水湍急,奔腾而下。江面上波涛连 天,天空中阴云接地,这都是客观的写实。但 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夔门三峡秋气逼人的阴
晦苍凉的景观,就与杜甫当时时代的背景有了
课文相关评论
朱鹤龄说:前三章俱主夔州,后五章乃
及长安。(《辑注杜工部集》)
陈廷敬说:前三章详夔州而略长安,后
五章详长安而略夔州,次第秩然。(转引自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
研习与思考
《秋兴八首》虽大量写景,但景 中含情,请分析这些景色中所包含的 感情。
咏怀古迹(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一种“象喻”的联系。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混乱之中饱受 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时代的感慨和悲 哀,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当他看到
这“巫山巫峡气萧森”的秋景时,开口就带出
了时代和身世的双重悲哀。
丛菊两开他日泪
作者写完夔州秋色的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的
感情了。菊花开在秋天,所以这“丛菊”回应了诗 题中那个“秋”字。 “他日”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 未来,在这里是指过去。这“他日泪”并不是现在 流下的眼泪,而是说,山上那些黄色和白色的野菊, 一点一点的多么像我去年秋天因思乡而流下的一滴 一滴的眼泪。
《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21页)
杜甫《捣衣》: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 作。
诗人形象地描述了巫山、巫峡及 秋色、秋声,抒发了诗人的忧国 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情、羁旅思乡
之情。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
拓展深入
有人评价说, 杜甫的“悲 秋〞比其他 诗人来得深 沉,你认为 呢?
诗人的忧患层次
个人忧患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
中
诗 唐以前的诗歌及
国
〔 按
〔唐〕唐以近后体诗诗人〔的格仿律作诗。〕
古代
音 律 形 式
词〔宋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小令
诗 歌
分 〕
散曲
曲
套曲
杂剧
古诗分类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古 体 诗
包括:《诗经》、《楚辞》、《汉 乐府》〔《孔雀东南飞》〕、《古 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歌〞〔《长恨歌》〕、〞歌行〞
有“诗圣〞美誉的杜甫,因其生活在唐由盛 而衰的动乱年代〔安史之乱〕,又饱受动乱带 来的离乱之苦,杜诗像一面镜子,照耀出安史 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他成为中国 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
时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 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少尹徐知 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làng州一带。正欲乘 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 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 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 ,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就是他大历元 年〔766年〕秋日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 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大家能想起哪些关于秋的意象?
秋的意象:秋雨、秋夜、秋声、秋叶、秋草、 秋菊、秋梦、秋雁、秋霜、梧桐、西风、木叶、 帘等。这些意象在诗人眼中,都会染上不同的 感情色彩,表达诗人不同程度的哀愁。
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 作。
诗人形象地描述了巫山、巫峡及 秋色、秋声,抒发了诗人的忧国 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情、羁旅思乡
之情。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
拓展深入
有人评价说, 杜甫的“悲 秋〞比其他 诗人来得深 沉,你认为 呢?
诗人的忧患层次
个人忧患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
中
诗 唐以前的诗歌及
国
〔 按
〔唐〕唐以近后体诗诗人〔的格仿律作诗。〕
古代
音 律 形 式
词〔宋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小令
诗 歌
分 〕
散曲
曲
套曲
杂剧
古诗分类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古 体 诗
包括:《诗经》、《楚辞》、《汉 乐府》〔《孔雀东南飞》〕、《古 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歌〞〔《长恨歌》〕、〞歌行〞
有“诗圣〞美誉的杜甫,因其生活在唐由盛 而衰的动乱年代〔安史之乱〕,又饱受动乱带 来的离乱之苦,杜诗像一面镜子,照耀出安史 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他成为中国 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
时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 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少尹徐知 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làng州一带。正欲乘 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仅打消 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 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 ,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就是他大历元 年〔766年〕秋日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 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大家能想起哪些关于秋的意象?
秋的意象:秋雨、秋夜、秋声、秋叶、秋草、 秋菊、秋梦、秋雁、秋霜、梧桐、西风、木叶、 帘等。这些意象在诗人眼中,都会染上不同的 感情色彩,表达诗人不同程度的哀愁。
《秋兴八首(其一)》PPT教学课件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 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 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 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 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 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 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 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 死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 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 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 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 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 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 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 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目录
导入新课 作者介绍 时代背景
诗歌鉴赏
层次结构
艺术特色
导入新课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 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 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 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 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我们先看看“诗圣”杜甫和他的诗歌。
秋兴八首其一-优秀课件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望岳》
第2页/共27页
通读诗歌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xì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一、抓题目
《秋兴》——因秋感兴(触景生情), 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 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 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 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第5页/共27页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及注释(“三么”)
第12页/共27页
精析意象
首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
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玉露 枫树林
寒冷 被寒冷的秋露侵蚀伤残
巫山巫峡
阴森萧瑟
露冷枫丹,万物萧瑟
第13页/共27页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 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 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 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 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 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
首联状秋季孤寂肃杀之景,奠定了 全诗肃飒哀残的基调。
第14页/共27页
精析意象
颔联 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
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江间波涛
巫峡中江水波涛汹涌, 大浪连天涌起
塞上风云
巫山的风云阴沉密布, 仿佛接连着地面
一语双关,暗示着时局的动荡不安,国家命运 光景暗淡,作者心情既翻卷不息又阴沉郁闷
《秋兴八首(其一)》ppt
杜甫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前)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19年(时20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 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 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 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2.长安求职期(35—44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因李林甫把权弄 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野无遗贤”), 故终生未成进士。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 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 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 是看
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
的悲壮意境。
第二、表达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诗 主要表达了什么思 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 象把握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 情感的语句。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一、抓题目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 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 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 《秋兴》。 《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他 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 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沉郁顿挫:
全诗感世伤己,感情悲凉,透出的是“沉 郁”;声韵铿锵低回,(押平声韵)似水流 冰下,凸显的是“顿挫”。
沉郁顿挫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 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 蓄
《秋兴八首(其一)》获奖PPT课件
杜 甫
2021
【齐读】学习目标
❖ 1 . 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 2 .从写景、抒情、炼字方面赏析诗歌。 ❖ 3 .理解诗歌主旨,感受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021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
生于河南巩县。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 郎,又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 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 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
江间波浪兼天涌, 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 塞上风云接地阴。 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 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 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 心却长系故园。
2021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
“两座高峰”:李白(浪漫),杜甫(现实)
“两个诗派”: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又称“高 岑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和孟浩然, 又称“王孟诗派”)。
中唐——
韩愈、白居易,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 广为传诵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和杜20牧21 。
江间波浪兼天涌,
【明确】
“兴”就是《诗经》中
塞上风云接地阴。 “赋比兴”的“兴”,即
丛菊两开他日泪, 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
孤舟一系故园心。 感。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2021
《秋兴八首(其一)》PPT教学课件
艺术特色
杜甫曾说“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其 实,此言移来评论他晚年所作律诗,倒真恰如其分。 1、章法谨严 2、借景抒情 初看,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 实,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互为依托、融会一体。即便是最 后两句,貌似纯粹写景,实则苍凉的暮色秋声,使人隐约 感受到仿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 3、语言练达 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惊人 死不休”的意愿。他后期所写的一些诗作,往往词句平易 而意象新警,语法奇异而内蕴丰厚,语言精纯圆熟,已臻 出神入化之境。
• 首联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条的景 象,从而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2.颔联又表现了怎样的景致?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 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波浪 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 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 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鉴赏诗歌的方法
• 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么”: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诗句:(三么:写了什么?(意象/意境) 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怎么写?( 写作技巧)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 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 。
文学常识
律诗
• 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依次称首联、颔 联、颈联、尾联。 • 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 中间两联须对仗。 • 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 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韵,一韵到底。
整体感知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jì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uī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刘颖—《秋兴八首(其一)》课件(27张ppt)
❖ 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漂泊的游子听到砧声,就 会回想家庭的温暖,更增添心中无尽的思乡之愁。而诗人仍旅居 外地,听到这声音自然产生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
思考、探究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 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捣衣石
捣衣声、砧声、寒砧 作为游子的作者依然无法回家 给远方的游子、戍边的将士做衣服
落寞、凄苦、思乡、思念
视听结合 虚实结合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普遍
游子、征夫多 社会动乱、亲人离别是常态
家国情怀
捣衣主人内心急 对远方亲人的关切
问题: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 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
江 ❖颔联描绘了这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
波 面贴近。
浪
兼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
天 涌 ,
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 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
塞 的愁绪。
上 风
❖ 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情,
寒衣处处催刀尺,阵阵寒风里,妇女们刀剪尺量,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冬衣, 白帝城高急暮砧 傍晚那急促不断的声音,是从高高的白帝城上传来的捣衣声。
(zhēn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诗句分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1.“玉露”即秋天的露水,为何不用“白露”或者“秋露”? ❖ 以“玉”形容“露” ❖ 写出了露水纯净的颜色 ❖ 写出了露水圆润的形状 ❖ 写出了露水的冰冷 ❖ 比“白露”“秋露”更形象,意义更丰富。
《秋兴八首(其一)》
❖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
思考、探究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 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捣衣石
捣衣声、砧声、寒砧 作为游子的作者依然无法回家 给远方的游子、戍边的将士做衣服
落寞、凄苦、思乡、思念
视听结合 虚实结合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普遍
游子、征夫多 社会动乱、亲人离别是常态
家国情怀
捣衣主人内心急 对远方亲人的关切
问题: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 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
江 ❖颔联描绘了这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
波 面贴近。
浪
兼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
天 涌 ,
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 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
塞 的愁绪。
上 风
❖ 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情,
寒衣处处催刀尺,阵阵寒风里,妇女们刀剪尺量,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冬衣, 白帝城高急暮砧 傍晚那急促不断的声音,是从高高的白帝城上传来的捣衣声。
(zhēn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诗句分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1.“玉露”即秋天的露水,为何不用“白露”或者“秋露”? ❖ 以“玉”形容“露” ❖ 写出了露水纯净的颜色 ❖ 写出了露水圆润的形状 ❖ 写出了露水的冰冷 ❖ 比“白露”“秋露”更形象,意义更丰富。
《秋兴八首(其一)》
高中语文《秋兴八首 其一》课件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陆 游《感秋》)
•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 甫《暮归》)
•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 漏声长。(李清照《行香子》)
捣衣声:单调沉重,常用于表达思妇征人 的相互思念或游子思乡。
朗读、分析、比较、积累
语言 意象(人、事、物) ———— 思想感情
手法
秋兴八首 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
• 玉露凋伤枫树林, • 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 • 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老大伤悲,萧瑟阴森 阴晦动荡,忧国郁闷 思乡不归,无奈凄伤 无家可归,惆怅凄凉
遥远的捣衣声
听独杵捣衣 非是无人助,意欲自鸣砧。 照月怜孤影,乘风送迥音。 言捣双丝练,似奏一弦琴。 令君闻独杵,知妾有专心。
秋兴八首(其一)》课件(共22张PPT)
杜甫
一、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diāo wū sēn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押 首联 yīn 平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声 颔联 xīn 韵 颈联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uī zhēn 尾联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写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4)4月,剑南节度使严 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这促使他决 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 好还乡”,将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 节)暂居住。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 诗歌创作又达到一个顶峰,写下四百多首诗 歌,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局如棋 局反常,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 选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衰败萧瑟 阴沉动荡
抓住描写 景物所用 词语,尤 其是形容
3、诗人抒写了什么情?
(1)找直接抒情的词句 秋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故园心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思乡之苦,孤独抑郁之情
4、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 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节度使 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 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 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秋 兴》就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 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安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 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 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 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秋兴八首(其一)(共16张PPT)
第六页,共16页。
颔hàn联:3、4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 风云接地阴。
颔联象征寓意,写望中的巫峡景象,骇浪滔 天,阴云匝地,暗寓时局动荡和心潮翻卷,象征 着国运黯淡和心情沉闷。
这里没有情字点拨,但通过滔天波浪、接地 风云与社会动荡、战争风云的同构联想 (liánxiǎng),就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当时杜甫胸 中正翻腾着忧国忧民的滚滚心潮。这是融情入景 ,也是象征抒情。
杜甫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其内 容的深厚博大,表现手法的蕴藉沉著,又形成了“沉郁 顿挫”的风格。
有《杜少陵集》。
第三页,共16页。
时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 夔kuí(今四川奉节)州时所作,共八首,是组诗, 这里选录第一首。唐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少尹 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làng州一带 (yīdài)。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 ,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 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 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 就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 。
秋兴:因秋天而感发情怀。
第四页,共16页。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wū xiá)
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概括(gàikuò)本诗的情
感内容杜甫写作(xiězuò)此诗时, 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国家局 势尚未安定,回归长安的心愿 仍无法实现。诗人面对深秋的 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抒写了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 不能东归故园的悲哀。
第二页,共16页。
颔hàn联:3、4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 风云接地阴。
颔联象征寓意,写望中的巫峡景象,骇浪滔 天,阴云匝地,暗寓时局动荡和心潮翻卷,象征 着国运黯淡和心情沉闷。
这里没有情字点拨,但通过滔天波浪、接地 风云与社会动荡、战争风云的同构联想 (liánxiǎng),就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当时杜甫胸 中正翻腾着忧国忧民的滚滚心潮。这是融情入景 ,也是象征抒情。
杜甫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其内 容的深厚博大,表现手法的蕴藉沉著,又形成了“沉郁 顿挫”的风格。
有《杜少陵集》。
第三页,共16页。
时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 夔kuí(今四川奉节)州时所作,共八首,是组诗, 这里选录第一首。唐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少尹 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làng州一带 (yīdài)。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 ,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 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 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 就是大历元年(766年)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 。
秋兴:因秋天而感发情怀。
第四页,共16页。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wū xiá)
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概括(gàikuò)本诗的情
感内容杜甫写作(xiězuò)此诗时, 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国家局 势尚未安定,回归长安的心愿 仍无法实现。诗人面对深秋的 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抒写了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 不能东归故园的悲哀。
第二页,共16页。
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正式完美版
秋兴八首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主题影响
杜甫在《秋兴八首》中表达出的深沉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诗 人创作的主题和灵感来源。
艺术手法
这组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也被后世诗人广泛借鉴和模仿,如象征、隐喻、意象等手法的运用,对后世的诗歌创作起 到了推动和启示的作用。
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主题资源。
学习艺术手法
02
秋兴八首(其一)所采用的象征、借景抒情等手法,为后来的诗歌
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借鉴。
感悟诗歌意境
03
通过对秋兴八首(其一)的深入感悟,可以领略到诗歌所营造的深
远意境,从而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秋兴八首(其一)可以作为重点篇目,讲解其主题思 想、艺术手法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启发式教学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秋兴八首(其一)的主题和艺术 特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以及同时期的诗歌作品,通过比较阅 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文学素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秋兴八首(其一)的影响与 评价
后世对秋兴八首的评价
高度赞誉
后世对杜甫的《秋兴八首》评价 极高,认为这组诗歌情感深沉, 艺术造诣高超,是杜甫诗歌的代
表作之一。
深入解读
许多学者和批评家对《秋兴八首》 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研究,从主 题、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进
行了细致的分析和阐释。
广泛传播
由于《秋兴八首》的艺术价值和 深刻内涵,这组诗歌在文学史上 被广泛传播,成为脍炙人口的名 篇,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5.1《秋兴八首(其一)》 课件 (共26张PPT)
《秋兴》是他旅居夔 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 有八首,“玉露凋伤枫 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2020/2/9
题解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020/2/9
巫山巫峡
巫山巫峡
2020/2/9
分析首联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首联写了哪些具体景物?
明确:玉露、枫树林 、巫山、巫峡
2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凋落的枫树林,巫山巫峡萧瑟阴森,使人的悲凉心 绪油然而生,这里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营造了阴森、 悲凉、萧瑟的氛围,表达了悲伤、凄凉的感情
2020/2/9
诗歌欣赏方法 情感:情乃诗之胚 景物:景乃诗之媒 景物+情感=意象
清·无名氏: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 遭际,暨其伤感,一时荟萃,形为慷慨悲 歌,遂为千古之绝调
2020/2/9
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
•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所谓“ 春女善怀,秋士易感”。如:曹丕的《燕 歌行》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 露为霜。”
•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 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 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
2020/2/9
• 1“丛菊两开” 后作者为何流泪?表达作者什 么样的感情?
丛菊两开,两年过去,因为战乱还未回家而流泪。由忧国转入 了个人情感,表现出思乡之情
2“孤舟”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给人什么样 的感受?
明确: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
孤单,飘泊无依靠, “孤”写出了漂泊无依的苦况 兼天涌的波浪突出了孤舟的渺小与脆弱,一条孤舟系于岸 边,江面又是如此的宽广,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无靠,漂泊之 感。 2020/2/9
2020/2/9
题解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020/2/9
巫山巫峡
巫山巫峡
2020/2/9
分析首联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首联写了哪些具体景物?
明确:玉露、枫树林 、巫山、巫峡
2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凋落的枫树林,巫山巫峡萧瑟阴森,使人的悲凉心 绪油然而生,这里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营造了阴森、 悲凉、萧瑟的氛围,表达了悲伤、凄凉的感情
2020/2/9
诗歌欣赏方法 情感:情乃诗之胚 景物:景乃诗之媒 景物+情感=意象
清·无名氏: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 遭际,暨其伤感,一时荟萃,形为慷慨悲 歌,遂为千古之绝调
2020/2/9
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
•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所谓“ 春女善怀,秋士易感”。如:曹丕的《燕 歌行》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 露为霜。”
•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 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 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
2020/2/9
• 1“丛菊两开” 后作者为何流泪?表达作者什 么样的感情?
丛菊两开,两年过去,因为战乱还未回家而流泪。由忧国转入 了个人情感,表现出思乡之情
2“孤舟”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给人什么样 的感受?
明确: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
孤单,飘泊无依靠, “孤”写出了漂泊无依的苦况 兼天涌的波浪突出了孤舟的渺小与脆弱,一条孤舟系于岸 边,江面又是如此的宽广,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无靠,漂泊之 感。 2020/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写
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 “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 树是枫林,反而在萧索中见出了富丽景象, 格调颇为劲健。而言“气萧森”,则非但 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 联蓄势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来自少陵草堂杜 甫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 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 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 似的,天地一片阴沉。已见两度菊开,都流了思 乡之泪。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 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 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 愈加深沉……
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思念之心
一直牵系于岸边孤舟,希望有一天能扬帆
启航,顺流东下。“丛菊两开”谓花开有
时,“孤舟一系”伤归乡无期,以两幅图
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
的无奈与凄伤。
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 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 言接地而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 气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 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漂零。而“他日 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 思于万里。
杜甫诗三首
杜甫(712~770), 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 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 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 史”,他亦被称为“诗 圣”。诗风沉郁顿挫,有 《杜工部集》。
★杜 甫
19岁----33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34岁始困守长安求仕。 44岁才获得参军的官职。一个月后,安史乱 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恢复 官职,又因直谏被贬。 47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 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 郎。53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 滞夔州二年。56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 带,58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 舅,行至耒阳时病死。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
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 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 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 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收束, 余意绵绵。
任选一联分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 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 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 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 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 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 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 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 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 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惊涛骇 浪,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样的景物又形 象地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危急,并从中流露出 了一股忧国忧民的愁绪。这句诗既是悲自然 萧瑟之秋,更是悲人生老大之秋和国运衰落 之秋,诗人把自己深刻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 中,情景和谐统一。
颈联:
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 “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 树是枫林,反而在萧索中见出了富丽景象, 格调颇为劲健。而言“气萧森”,则非但 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 联蓄势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来自少陵草堂杜 甫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 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 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 似的,天地一片阴沉。已见两度菊开,都流了思 乡之泪。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 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 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 愈加深沉……
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思念之心
一直牵系于岸边孤舟,希望有一天能扬帆
启航,顺流东下。“丛菊两开”谓花开有
时,“孤舟一系”伤归乡无期,以两幅图
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
的无奈与凄伤。
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 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 言接地而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 气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 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漂零。而“他日 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 思于万里。
杜甫诗三首
杜甫(712~770), 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 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 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 史”,他亦被称为“诗 圣”。诗风沉郁顿挫,有 《杜工部集》。
★杜 甫
19岁----33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34岁始困守长安求仕。 44岁才获得参军的官职。一个月后,安史乱 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恢复 官职,又因直谏被贬。 47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 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 郎。53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 滞夔州二年。56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 带,58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 舅,行至耒阳时病死。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
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 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 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 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收束, 余意绵绵。
任选一联分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 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 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 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 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 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 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 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 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 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惊涛骇 浪,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样的景物又形 象地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危急,并从中流露出 了一股忧国忧民的愁绪。这句诗既是悲自然 萧瑟之秋,更是悲人生老大之秋和国运衰落 之秋,诗人把自己深刻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 中,情景和谐统一。
颈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