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七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性质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本质。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描述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它们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获得的。

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宏观性质和微观性质。

宏观性质是指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和观察到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形状、质地、透明度等。

这些性质是由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排列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例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是由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金属结构中自由移动。

微观性质是指物质在微观层面上的性质,例如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等。

这些性质是由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性质所决定的。

例如,氧气的密度较大,熔点较低,这是由于氧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通过改变物质的组成或结构来观察和测量的。

化学性质可以分为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速率。

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发生的变化。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III)氧化物,这是一种新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组成。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的速度。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热运动,增加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

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关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密不可分的。

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其化学性质的表现形式。

例如,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决定了其在不同温度下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

物质的溶解度决定了其在溶液中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

此外,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当物质的温度升高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物质的物理性质会发生改变,例如熔点和沸点的升高。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元,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在研究物质的性质时,我们常常会遇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个概念。

虽然它们都描述了物质的特征,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它们通常与物质的形态、状态、组成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首先,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透明度等来确定其物理性质。

另外,物理性质还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来确定。

其次,物理性质是可以被物质本身改变的,而不改变其化学组成。

例如,我们可以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等物理性质,但它们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化学组成。

这意味着物质的物理性质不会引起物质的化学反应。

最后,物理性质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

无论我们是否观察或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都是不变的。

例如,一块金属的质量和体积是固定的,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它们通常与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有关。

首先,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来确定。

只有当物质参与了化学反应,才能观察到它的化学性质。

例如,当铁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会生成铁的氧化物,这是铁的一种化学性质。

其次,化学性质是由物质的化学组成所决定的。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例如,氧气和氮气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最后,化学性质是可以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的。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它的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这意味着化学性质能够引起物质的化学反应。

总结起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物理性质是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是可以被物质本身改变的,是客观存在的。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逐字稿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逐字稿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逐字稿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描述物质本质特征和性质的两种方式。

物理性质一般指物质自身的属性,如密度、电导率、热膨胀系数等;而化学性质则关注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作用和变化,如化学反应的速率、产物的种类以及反应热等。

接下来我们会逐一介绍这两种性质。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体自身的特性,具体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电阻率、导电率等等。

比如,如果我们把金属球放在地上,那么这个金属球就有一个力量将它压在地上。

这个力量通常称为物体的重量,可以通过称重获得。

另外,物理性质还包括热量和温度的性质,比如定义气体的温度和压力,理解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发生反应产生新物质的特性,它反映物质本质上的化学变化。

除了颜色之外,化学反应通常也会导致物质的形状、体积和质量的变化。

例如,一件黄的T恤经过洗涤和晾晒会变得干净明亮,这是物理性质;但如果你将它加入含有漂白剂的水中,那么T恤将改变原本的颜色,这是化学性质。

三、区别根据对物质性质的描述和解释可以发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最大区别是它们关注的物质特征和体验的不同。

物理性质描述的是物质自身的特征和本质特征,而化学性质则关注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作用和变化。

因此,通过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研究其本质特征和特点,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

四、应用举例在实验中,通过物质的颜色、形状、质量、热力学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特性。

同时,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有助于学者们发现新材料、开发新技术等等。

比如,实验中对材料在高温和低温下的反应特征和性质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最佳使用温度和条件,这会对研发新材料和制造工具产生重要影响。

五、总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描述物质的两种方式,在分析物质的特点和性质时彼此互补。

通过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本质上的属性和特性,从而推进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的发展。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单位。

它们不仅存在于化学实验室中,还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对于理解它们的行为和用途至关重要。

化学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种性质都是理解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基础。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化学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它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测量来确定。

1. 密度:密度是物理性质中最重要的一种。

它是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据的空间的大小。

例如,在相同的体积下,铁的密度远高于木材。

密度对于材料的鉴定和分离过程非常有用。

2. 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指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变的温度,而沸点则是指物质从液态到气态转变的温度。

这些温度可以用来鉴别和纯化化学物质。

3.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溶解于溶剂的能力。

它对于研究物质的溶解过程和纯化过程至关重要。

4. 导电性:导电性指的是物质在电场下导电的能力。

一些物质,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其他物质则是绝缘体。

导电性是研究电解质和电导现象的基础。

5. 其他物理性质:还有一些其他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弹性等,这些性质对于鉴别和分类物质也非常重要。

物理性质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室测量以及理论计算来获得。

它们通常涉及到物质的外部特征,而不涉及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种性质涉及到化学变化,也就是物质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1. 反应性:反应性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并伴随着气泡的释放和温度的增加。

反应性是研究物质之间互相作用和化学反应的关键。

2. 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性是物质在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时释放或吸收氧化物或电子的能力。

这种性质广泛应用于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中。

3. 酸碱性:酸碱性是物质在水溶液中释放或接受氢离子的能力。

酸会释放氢离子,而碱则会接受氢离子。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PPT教学课件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PPT教学课件
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铁生锈 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反应 物质的颜色和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大量实验表明:化学变化中通常都伴随着物理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 宏观: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区别
例2.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D )
A.盐酸易挥发
物理性质
B.金属具有导电性
物理性质
C.酒精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
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 化学性质
三、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
表现出 体现于
过 程
化学变化
表现出
体现于
物理性质 物 质 特 性
化学性质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分这两种变化的依据 2.知道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分这两种性质的依据 3.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
可燃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延展性、导电 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分这两种变化的依据 2.知道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分这两种性质的依据 3.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
例3.将下列变化或性质进行分类
A.木材做成各种家具 物理性质
C.湿衣服变干
物理变化
E.氧化镁是白色粉末 物理性质
G.汽油能燃烧
物理变化
B.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物理性质

七年级科学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七年级科学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变化上的区分
物理变化
物质仅改变状态或形状,而不改变本质的过程。例如,水结冰、冰融化成水。
化学变化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其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物质。例如,铁 生锈、燃烧。
应用上的区分
物理性质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许多操作,如 利用物质的熔点来制造合金,利用物质的密度来计算质量等 。
体温的测量。
环境监测
通过测定物质的物理性质,可 以了解环境状况,如空气中的 颗粒物含量和水的透明度。
02 化学性质
定义与特性
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碱 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特性
化学性质通常需要通过化学反应 才能表现出来,是物质在分子或 原子层面上的变化。
常见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组成
分子
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由两个或多个 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原子
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由质子、中子 和电子组成。
物质的应用
物理性质的应用
物质的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物理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用于制造工具和机器,绝缘体用 于制造电线和电缆。
化学性质的应用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化学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酸用于清洁和除锈,碱用于中和 酸性物质。
物理性质通常受到温度、压力、 电磁场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常见的物理性质
状态
物质所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 如水在常温下为液态,冰为固 态。
熔点
物质开始熔化的温度,如冰的 熔点是0°C。
颜色
物质呈现出的特定颜色,如铁 是银白色,氧气是淡蓝色。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优秀PPT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优秀PPT课件

木炭燃烧.avi
实验
当点燃的木炭放入装有氧气的瓶 内时,你看到了什么? 黑色的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 出白光,木炭逐渐消失了。 你知道木炭在燃烧时有什么物质 产生吗? 生成了二氧化碳 木炭燃烧.swf
冰→水,状态变 没有别的物质生成
铁→铁锈, 有别的物质生成
颜色变了,但没有别的物质生成 比较4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木炭→灰烬, 有的没有别的物质生成, 有别的物质生成 有的有别的物质生成。
3、电热丝温度升 高后颜色发生变化 1000℃
3、电热丝温度升 高后颜色发生变 化500℃以下
3、电热丝温度升 高后颜色发生变 化1300℃以上
电热丝通电后温度升高时,可以观察到电热丝 颜色的变化:500℃以下 微红 ,1000℃ 红色 , 1300℃ 白炽状 。由此得到:电热丝温度升高 后只发生 颜色 变化,而 物质不变。
1、用眼睛看一看:“白色”的固态
2、用鼻子嗅一嗅:没有气味 物 3、 把一小截蜡烛放入水中:蜡烛不能溶解于水 理 4、 用直尺或指甲划一划:蜡烛较软 性 5、 用直尺和三角板量一量:蜡烛的直径、高度、 质 近似体积…… 6、 用火柴点燃:部分蜡烛熔化(物理变化) 部分蜡烛燃烧(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5、探究实验: 石灰水有哪些性质?分别属于物理性 质?还是化学性质?用嘴通过玻璃管 向透明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 烛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无色、液体——物理性质,
碱性——化学性质, 变浑浊——化学变化
6、探究实验:给你一烧杯水,一小截蜡烛、一盒火柴、 一根直尺、三角板、以及充分利用你的感觉器官,通过 实验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化学物质无处不在。

要深入了解这些化学物质,就需要弄清楚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这两种性质是描述化学物质特性的关键方面,对于理解物质的行为、变化以及它们在各种环境中的应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咱们来聊聊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比如说,颜色就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性质。

黄金那金灿灿的色泽、白银的银白光亮,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再比如状态,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但在 0 摄氏度以下会变成固态的冰,而在 100 摄氏度以上则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还有气味,酒精的特殊气味,汽油的刺鼻味道,这些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密度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像铁的密度较大,所以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而木头的密度相对较小,就显得轻巧许多。

熔点和沸点也是物理性质中的重要指标。

像钨的熔点非常高,可以用来制作灯丝;而液态氮的沸点很低,在常温下会迅速气化。

另外,物质的溶解性也属于物理性质。

盐容易溶解在水中,而油却很难溶于水。

物理性质还包括导电性,像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被广泛用于制造电线;而塑料一般是不导电的,常被用作电线的绝缘外皮。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比如说可燃性,煤炭可以燃烧产生热量,这就是煤炭的可燃性。

再比如氧化性和还原性,氧气具有氧化性,能够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而氢气则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物质的稳定性也是化学性质的一部分。

有些物质很容易分解,比如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就会缓慢分解为水和氧气;而有些物质则非常稳定,像金刚石在一般条件下很难发生变化。

酸碱性也是常见的化学性质,盐酸具有酸性,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钠具有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化学性质还包括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非常小心。

另外,物质的毒性也属于化学性质,像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吸入过多会导致中毒。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化学物质是构成我们身体、大自然和人造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

无论是土壤中的矿物质,还是构成我们身体的营养物质,它们都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这些性质是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物质的基础。

物理性质是描述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特征。

它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来确定。

一些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量、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和溶解度等。

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物质和确定它们的特征。

颜色是物质的一种基本物理性质。

不同的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颜色,这是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和电子构型的差异所导致的。

例如,氧气是无色的,而叶绿素则呈现出绿色。

通过观察和比较颜色,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的物质。

形状是物质的另一个物理性质。

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或气态形式。

固态物质的分子紧密排列,保持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的分子间距相对较大,可以流动;气体的分子则更为稀疏,可以自由运动。

这些形状的差异影响了物质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基本物理性质,表示物质所含有的物质的量。

质量可以通过称量和比较来确定。

不同物质的质量可以用于检测物质的纯度、浓度和反应的进程。

密度是物质的另一个关键物理性质,表示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物质量。

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计算。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这是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排列方式的不同。

密度的测量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纯度、鉴别和分离物质。

硬度是衡量物质抵抗形变和破碎的能力的物理性质。

它可以通过在物质表面施加力并观察形变程度来测量。

硬度的值可以用于比较不同物质的硬度和抗变形能力。

熔点和沸点是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和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

它们是物质特定的物理性质,可以用于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纯度。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熔点和沸点,这是由于它们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差异。

溶解度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溶解于溶剂中的能力。

它可以通过测量在一定温度下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来确定。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物质或化学品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其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在常规物理条件下的性质,如颜色、形态、相对密度、熔点、沸点等,而化学性质则表征了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1. 颜色:颜色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的物理性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来辨别不同的物质。

例如,氧化铁可以呈现红色、黄色或褐色等不同的颜色。

2. 形态:物质的形态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则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3. 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是用来表示物质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它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

相对密度大于1的物质比水密度大,而相对密度小于1的物质则比水密度小。

4. 熔点和沸点: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而沸点则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熔点和沸点,这可以用来进行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二、化学性质1. 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是指其在水溶液中产生酸性或碱性反应的性质。

酸性物质会释放出氢离子(H+),而碱性物质则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

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pH值小于7的溶液为酸性,大于7的溶液为碱性。

2. 活性:活性是指基于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倾向性。

一些物质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而另一些物质则较少或根本不参与化学反应。

3. 氧化还原性:物质的氧化还原性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接受或释放电子的倾向性。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电池、腐蚀等。

4. 可燃性:可燃性是指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能够发生燃烧反应的性质。

可燃物质在着火点以上的温度下能够燃烧,释放出能量并生成其他物质。

结语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直接影响了我们对物质的认知和使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化学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各种各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本文将就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展开讨论。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

下面我们将分别探讨物质的质量、颜色、状态和密度等物理性质。

1.质量质量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它是物质的基本特征之一。

质量可以通过天平或其他测量器具进行测量,单位通常为克或千克。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质量,这是区分不同物质的重要依据。

2.颜色颜色是物质在可见光中所呈现的色彩特征。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它们对不同的波长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

比如,铁可以是灰色、黄色或黑色,而铜则呈现红褐色。

3.状态物质的状态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的分子之间紧密排列,分子间力较大,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体;液态物质的分子间力较小,分子可以自由流动,但受到一定限制,形成具有一定体积但不固定形状的物体;气态物质的分子间力非常小,分子可以自由运动,形成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体。

4.密度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用于描述物质的紧密程度。

密度的单位通常为克/立方厘米或千克/立方米。

物质的密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状态,如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在常温下呈现液态。

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物质的燃烧性、氧化性和酸碱性等化学性质。

1.燃烧性燃烧性是物质与氧气或高温下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火焰和热能的性质。

某些物质具有较强的燃烧性,如木材和煤炭,而一些物质则不易燃烧,如水和氮气。

2.氧化性氧化性是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

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够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如金属与氧气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

3.酸碱性酸碱性是物质在溶液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具有酸味、能够电离产生H+离子,将蓝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性质;碱具有苦味、能够电离产生OH-离子,能够将红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性质。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8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件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8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件新版浙教版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 性质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新知学习 互动探究 课堂小结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考纲要求: 1.描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举例说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能影响物质的性质。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新知二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定义:(1)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 __物__理____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 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只能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___化_学____ 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 2.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在于物质的性质是否 需要通过____化_学__变_化____才能表现出来。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还可以是:原子、离子。

2、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空隙;②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也就越快。

(4)用分子观点解释:若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总体积将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毫升。

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克服其他分子对他的引力,离开液面进入空气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沸腾的微观解释:一方面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要离开液体进入空气,另一方面,液体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

沸腾比蒸发剧烈得多的汽化现象,同时也认识到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一样)的。

6、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变化了,并没有产生别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注意: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

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第四章第七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分这两种变化的依据。

知道物质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分这两种性质的依据。

2、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四、教具准备铁钉、铁锈、磁铁、氧气一瓶(大试管、带有橡皮塞的导管、棉花、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火柴、高锰酸钾、药匙、)酒精灯、木炭、燃烧匙一只、镊子、石灰水。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探究、对比、讨论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和性质。

如:颜色、气味、软硬、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液体的沸点、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可燃性等。

物质表现的性质是非常广泛的,但不外是两大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板书)如何来判断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我们先来探究下列四种变化,看哪些变化没有别的物质生成,哪些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

(二)探究活动:1、冰山消融(图4——57)讨论: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2、钢铁生锈(图4——59)(学生演示磁铁分别吸引铁和铁锈的实验)讨论:(1)银白色的钢铁和红色的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加以证明。

(2)操作并报告现象和结论。

3、电热丝温度升高后颜色发生变化(图4——58)讨论:黑色电热丝和发白光的电热丝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图4——60)(教师演示)讨论:(1)木炭和氧气的颜色、木炭燃烧的条件、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2)你知道木炭在燃烧时有别的物质生成吗?用怎样的实验来加以证明。

从上述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物质变化时,有些有新的物质生成,如钢铁生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些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如冰山消融、电热丝温度升高后颜色发生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物质变化后有没有别的物质产生可将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板书)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PPT课件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PPT课件
角度1 区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典例6 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盐酸易挥发 B.金属具有导电性C.酒精易溶于水 D.铜能变成铜绿
D
[解析] 盐酸易挥发、金属具有导电性、酒精易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铜能变成铜绿,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举例
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汽油易挥发——物理性质
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挥发——物理变化
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
典例3 下列选项的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 )A.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食物腐败;汽油易燃烧C.植物油可以燃烧;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最后消失不见D.食盐易溶于水;水结成冰
A
[解析]
物质
用途
所用性质
性质类型
天然气
作燃料
可燃性
化学性质
干冰
人工降雨
升华吸热
物理性质

制炊具
导热性
物理性质

作导线
导电性
物理性质
思路点拨根据物质用途判断所利用性质的思路首先根据用途分析利用的性质,然后辨别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如果与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等有关,则与物理性质有关;如果与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有关,则与化学性质有关。
方法点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解这类题要先分析选项中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根据概念进行判断:①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是物理变化,常见的是状态、位置、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②有新的物质产生的是化学变化,如燃烧、酿酒、酿醋、呼吸、食物腐败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基本属性,包括质量、密度、体积、形状、硬度、颜色、熔点、沸点、导电性等,这些属性不会改变物质本身的分子结构以及化学成分。

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反映了物质内部分子结构或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下面我们将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更为详细的解析。

一、物理性质1.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衡量物质重量大小的主要指标之一。

物理性质密度直接影响物质的一系列物理效应,如浮力、重力、质量、体积等。

一般来说,物质密度越大,其重力和浮力差距越大,浮力越小,容易沉底。

例如水的密度约为1克/立方厘米,铁的密度约为7.8克/立方厘米,可见铁比水更易下沉。

2.颜色:物质颜色是由物质分子在电磁波谱上吸收和反射光线的结果。

不同种类的物质吸收和反射的光线波段不同,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例如,草绿色表示物质的吸收光线在黄色和蓝色之间,而反射光线主要在绿色波段。

3.硬度:物质的硬度是指物质抵抗形变和摩擦的能力,影响物质的耐久性和耐用性。

硬度随物质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不同而异。

例如,钻石是硬度极高的物质,因为它由碳原子三向共价作用形成坚硬晶体结构。

4.熔点和沸点:熔点是指物质转变为液态的温度,而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不相同,这是由于物质的化学成分以及分子结构不同所导致的差异。

例如,水的熔点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而铁的熔点为1538摄氏度,沸点为2750摄氏度。

5.导电性:物质的导电性是指物质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在电导体中,离子自由活动,电子自由移动。

在电绝缘体中,离子和电子不活动或无法移动。

例如,银、铜、金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木头、塑料等绝缘体则具有很差的导电性。

6.透明度:物质的透明度是指物质对光线的穿透能力。

透明度受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透明玻璃是由无色化合物二氧化硅、氧化铍、氧化硼等制成的,玻璃分子结构均匀,导致光线可以穿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归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归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归纳一、熔化与凝固1、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______态变为 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

______需要吸收热量, ______需要放出热量。

2、根据固体熔化时的特点,把固体分为两类:______ 、______。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______,即有无熔点。

3、晶体举例:金属、食盐、海波(大苏打、硫代硫酸钠)、明矾、石膏、水晶、冰 ____________________。

. 非晶体举例:松香、塑料、橡胶、玻璃、蜂蜡 ___________。

4、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______、______。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 ______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 ______;5、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6、熔点是晶体固液两态的分界温度:当物质的温度大于熔点时为 ______态,当物质的温度等于熔点时为 ______态,当物质的温度小于熔点时为 ______态。

7、记住几种晶体的熔点:冰______ 、海波 ______。

二、汽化与液化1、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液化(也称 ______),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 态的过程叫汽化。

______需要吸收热量,______需要放出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

3、两种汽化方式的比较: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______、______、______5、液体沸腾的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______、______。

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6、沸点是液体 ______ 时的温度,不同的液体沸点 ______,因为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表面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 ______,所以同一液体的沸点在不同情况下也是不同的。

7、记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______、酒精的沸点______ 。

8、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

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四章物质的构成这个单元主要分为8节:1、物质的构成 2、质量的测量3、物质的密度 4、物质的比热 5、熔化与凝固 6、汽化与液化 7、升华与凝华 8、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会以什么状态存在与温度有关。

物质一般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从其中一种状态转变成其他另一种状态。

4.1物质的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说明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例题剖析:1、我们能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一固态物质有什么特点?正解;固态物质中的分子扩散。

2、扩散在哪种状态的物质中进行得最快?A、固态B、液态C、气态D、无法判断正解:C4、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排列和运动。

5、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4.2 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重、难)①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衡量的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8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案浙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8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案浙教版(2021年整理)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店口镇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8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店口镇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8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店口镇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8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4。

8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结合实例说明2.能解释什么是化学性质,什么是物理性质,并能说出某一事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教学重难点: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难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课中助学:一、预习反馈二、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周围的物质总是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和物质的物态变化等。

我这里也有一些变化,你能说出这些变化的现象吗?三、展开1.冰山消融现象: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体积变小,颜色由白色转变为无色2.钢铁生锈现象:有新物质铁锈生成,颜色由银白色转变为红棕色,形状由块状转变为粉末状3.电热丝升温现象:温度从低到高,颜色由灰黑转变为白色,亮度变亮了。

活动一:用磁铁吸引铁和铁锈请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活动二: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混合请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教师补充、总结:根据这几种变化的现象,包括自然界中的许多变化,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两大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怎么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怎么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怎么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物理性质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

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

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怎么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助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

一、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性、碱性。

1、可燃性: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或制品进行有焰燃烧的能力。

如木材燃烧就是可燃性。

2、助燃性:可燃物能在某物质中燃烧,就说这种物质具有助燃性。

如氧气助可燃物燃烧就是助燃性。

3、还原性:还原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比如氢气与氧气反应,氢气体现还原性。

二、物理性质:溶解性、熔点、沸点、凝固点、挥发性、颜色、导电性、导热性。

1、熔点:物质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

2、沸点: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3、挥发性:挥发性是指可挥发的性质或状态,挥发的性质和状态,挥发性是指化合物由固体或液体变为气体或蒸汽的过程。

化学性质判断方法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目标一: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自学P 149)
1.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_______变化,没有________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_______生成的变化
【练习1】在下列几种变化过程后的横线上填上“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①菜刀生锈: ②久置苹果腐烂: ③蜡烛燃烧: ④玻璃烧制成花瓶: ⑤月相的变化:
【练习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鸡蛋变臭 B. 酒精与水混合 C. 石蜡熔化 D. 液体蒸发 【练习3】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A. 变化时物体的形状是否改变 B. 变化时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C. 变化时是否有光和热产生 D. 变化时物体的状态是否改变
目标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比较(自学P 149—150)
【练习4】:下列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酒精有刺激性气味
B 、酒精能燃烧
C 、酒精在常温下呈液态
D 、酒精为无色液体 【练习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具有熔点是金属的一种化学性质 B. 物理性质一定是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到 C.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D.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虽然不同,但可能同时发生
【练习6】阅读下文,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概念分别填入空格中。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这是_____________,当降温加压时,它就变成一种固体,这是____________,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______________。

【练习7】下列是关于石蜡的性质和变化的叙述:(1)石蜡质软,(2)石蜡受热熔化,(3)石蜡有可燃性,(4)石蜡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这些叙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第二课时)
物质的酸碱性
1. 酸性物质:食醋(酸性较弱),硫酸,盐酸,硝酸
碱性物质:小苏打,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洗涤剂
2. 强碱和强酸都具有很强的性,故使用时要小心。

【练习1】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一旦沾上皮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布擦去
B、立即用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C、立即用布擦去,再用大量稀硫酸冲洗
D、立即用纱布包扎治疗
物质的酸碱性的测定
1. 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用指示剂
【结论】:酸使色石蕊试液变,碱使色石蕊试液变。

2. 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pH试纸的测量范围。

pH<7 物质呈性,pH值,酸性越强
pH= 物质呈性(蒸馏水)
pH>7 物质呈性,pH值越大,碱性
【练习2】:判断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可以用;比较物质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

某同学对一些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如表所示,则呈酸性
【练习3】土壤的酸碱性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已知某地的土壤显酸性,参考下表,
A.小麦
B.油菜
C.西瓜
D.甘草
【练习4】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PH=0的物质
B、PH=5的物质
C、PH=7的物质
D、PH=12的物质
【练习5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

要消除这种症状,可以在叮咬处涂抹()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液
D、食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