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要点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要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
共同语言: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重要的反映之一。
共同文化: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共同风俗惯: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俗、惯例,是在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
共同心理认同: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中原:发源于中原地域、以黄河和长江为摇篮的古老民族,是中国文明时代的重要开创者。公元前21世纪,XXX的儿子XXX突破由各部落首领选举共主的制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史称夏朝。由部落联盟向民族过渡的过程也已基本完成。在夏朝的基础上,商人、XXX相继建立了本族统洽的王朝:夏、商、XXX、商、周三族到西周时已有了共同的族称,共同的地域观念,共同的祖先观念,共同的经济文化糊口模式,已具有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属性。经春秋战国的民族大迁徙与大溶合,已由多元的原始族群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中原民族共同体。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研究民族关系、民族发展以及国家如何通过政策手段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还与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紧密相关。以下是关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一些试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 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
A. 民族的起源和发展
B.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C. 民族意识的形成
D. 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答案:B
2. 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依据是()
A. 民族平等原则
B. 民族自决原则
C. 民族融合原则
D. 民族自治原则
答案:A
3. 下列哪项不属于民族政策的范畴?()
A. 语言使用政策
B. 文化保护政策
C.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 经济优惠政策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 民族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
A. 保障民族平等
B. 促进民族团结
C.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答案:ABCD
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内容涉及()
A. 民族的起源和演变
B.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C. 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D. 民族政策的法律基础
答案:ABCD
三、简答题
1. 简述民族平等原则在民族政策中的重要性。
民族平等原则是民族政策的基石,它要求国家在法律面前对所有民
族一视同仁,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这一原则有助于消除民族歧视,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关键。
2.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其特点包括:(1)在
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自治机关由当地各民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选择、辨析、论述)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选择、辨析、论述)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一、单选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民族压迫)是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D.对口支援)。
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和谐)。
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D.传承性和变异性)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C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原则性和灵活性)。
D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和平与发展)。
D 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D.长治久安)的中心环节。
D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赵朴初居士)。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绪论
一、中国民族概况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民族共1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千万以上的有:壮族和满族2个民族;人口在千万以下、百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16个民族;人口在百万以下,十万以上的有:傈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撒拉、毛南、锡伯等17个民族;人口在十万人以下、一万人以上的有:布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13个民族;人口在一万人以下、五千人以上的有:独龙、鄂伦春、门巴等3个民族;人口在五千人以下的有:高山、塔塔尔、赫哲、珞巴等4个民族。
少数民族的经济类型:有比较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资本主义产业活动;有主要从事渔业经济的;有的从事原始狩猎经济的;有主要从事畜牧业的;有的民族虽然已过渡到接近汉区的农业经济类型,但仍沿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生产方法;从事渔猎采集的民族。
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封建地主所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还有部分资本主义所有制经济成分;封建农奴制;奴隶制;原始公社制残余。
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地主封建制度的保甲制度;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盟旗制度;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人制度、土司制度。
(完整word版)民族理论与政策名词解释
1、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1分)是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2分)并吸收历史上优良民族观营养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1分)。
2、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问题的总认识,(1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1分),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方法上(2分)。
3、民族: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1分)。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2分)。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1分)。
4、共同历史源渊: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地缘)(2分)、族体渊源(族源)(2分)等。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族体渊源就成为无本之水,如果没有地域渊源就成为空中楼阁。
5、地域渊源:是形成民族的物质条件之一(1分)。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居住生活的地区(2分)。它是民族的生产、生活、繁衍的空间场所(1分)。
6、族体渊源:就是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具有氏族、部落等起源的族共同体(2分)。是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内聚力、凝聚力的关键因素之一(2分)。
7、共同生产方式: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1分)、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2分)、联系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1分)。
8、共同语言: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2分),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1分),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重要的反映之一(1分)。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引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进行探讨,分析其基本概念、内涵和主要内容,并评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
本原理和理论体系。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民族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述的一套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民族的本质、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民族问题的解决办法。
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内涵
2.1 民族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语言、文化、历史、经济和政治利益的群体。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结果,是
阶级斗争、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产物。民族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其对于生存、发展和保护自身利益的需求上。
2.2 民族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的历史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其中阶级斗争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历史上,民族通过不同形式的斗争和交流,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国家和文化。同时,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民族的发展也受到了国际环境的影响。
2.3 民族问题的解决办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是要保障民族的平
等权益和发展空间。这需要通过政策调整,加强民族团结,消除民族主义思想和种族歧视,推动民族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维护民族的共同利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
一、填充题
1.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
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目的
是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
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
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
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
族的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
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
民族的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 民族发展 )及民族的问题的途径、
( 方法 )的科学。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
民族的(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
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
作用。
4. 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是民
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的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
的前提和条件。
6.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
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
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
族起源的( 族体)渊源和( 地域 )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生形
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
上的( 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
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第十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创造优厚物质条件,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加速发展各民族的经济,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民族理论政策原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也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第一节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政策。这是根据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和整个国家的情况采取的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一、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少数民族由于遭受国内反动统治阶级、本民族剥削阶级、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的压迫,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束缚,使各民族都处于极度贫困和愚昧落后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成功地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解放,但是自身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同汉族地区发展比较起来,差距还很大。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贫困面大,而且贫困程度最为严重。从贫困面的分布看,列入“八七计划”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中,少数民族贫困县有257个,占43.4%。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地理环境封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滞后,扶贫攻坚的难度较大。
以新疆为例,解放前,新疆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当时的新疆交通运输相当落后,没有一寸铁路,公路也特别少,没有农场和成规模的良田,工业企业几乎全是私营小作坊,新疆只有1 所大学,9 所中学,1355 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全疆文盲率高达90% 以上,人口平均命不到30岁。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民族发展的规律,并形成自己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即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内容:
一、民族概念、民族基本特征
(一)概念:古今中外人们都曾对民族从语言、地域、血缘、习俗、宗教、体质特点上,作过一定的研究。"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二)民族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民族语言、是指一个民族在交往联系中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它是
民族最外露的一个特征。
●共同地域,指一个民族共同居住、生活和生产的地区,民族生存的
地理环境,这是民族形成的客观基础。
●共同经济生活,指民族经济上些联系性和经济类型。
●共同心理素质,指民族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
式及地理环境作用于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现象。
民族的四个特征,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制约。这四个特征是在社会发展中自然形成的,是从物质、经济和文化要素方面提示了民族的本质属性。
二、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民族消亡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的民族特征、差异消失,实现民族
大融合
●民族消亡前,始终存在着民族融合因素。
●民族作为历史范畴,产生于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确立时期,经
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以后逐步地最终消亡。这是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名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论述题)
论述题
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答: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是:
(1)学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
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
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指明了解决民
族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科学的民族观.中国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公民都有一个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再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制定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这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特别是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以及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民族理论,从而把握我国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弄懂它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从而提高我们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同时,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了解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方法,也有助于我们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过程中,明确政治方向,总结经验教训,开拓创新思路,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3)学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我们进行民族研究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第二章 民族
第二节 民族基本特征
四、民族基本历史类型 民族自然(或族体)属性、民族社会属性和民族 生物属性,是民族作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现象、历 史发展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类发展中的种的繁衍现象 所具有的基本属性。
第二章 民族
第三节
中国的民族识别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我国的民族识别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我们党和国家的民 族政策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 理,对我国民族的自然地域、语言文字、经济生活、文化和 心理素质等要素,进行历史的综合考察和分析,科学地确定 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从而使国内各民族能够更好地拥有平 等的地位和享受民族平等的各项权利。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
1
2 3 4 •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三、民族理论学科的性质 民族理论是民族研究学科中一门新兴学科。 它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 理论,为人们观察和认识民族问题提供正确的理 论依据,所以,民族理论是一门理论科学。民族 理论学科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 的完整的反映和体现。
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一个依据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是指一群有共同历史、文化和语言的人们。不同的民族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成为了人们研究和管理多民族社会的重要领域。本文将围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展开讨论。
民族理论是指对不同民族的起源、发展和特征进行研究的学说和观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提出了很多关于民族的理论,如社会认同理论、文化相对论和拉斐尔理论等。这些理论试图解释民族的形成原因、民族认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提供了实证性的研究框架和理论指导。
其中,社会认同理论认为,民族认同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个体通过与群体的联系来塑造和建构自己的身份认同,而群体通过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规范来塑造和维持自身的共同认同。文化相对论则认为,民族认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没有绝对的主观和客观标准。拉斐尔理论则强调了民族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作用,认为民族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民族政策是国家为了处理和管理多民族社会而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在多民族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等,民族政策被视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不同国家的民族政策存在差异,但都以维护各民族的平等、和谐和发展为基本原则。
在国家层面上,民族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各民族的基本权益和人权,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维护社会和谐和多元一体的国家形象。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和实施民族地区自治、双语教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等政策,以及推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等。
然而,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往往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首先,民族政策需要在尊重个体权利和维护国家统一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政策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其次,民族政策的执行需要充分考虑各地区和民族的特殊情况,不能一刀切或者简单搬植。此外,民族政策还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相结合,实现经济繁荣和文化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对于我国社会实际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个多
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的和谐与提升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和学习民族理论,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民族政策,才能实
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
民族政策的意义。
首先,学习民族理论可以加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增强国家凝聚力。学习民族理论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发展需求,
使不同民族之间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有助于打破彼此的陌生感与隔阂。
通过深入了解我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差异,有助于增强各民族对于中华民
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国家认同感,提升中华民
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学习民族理论有助于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了解各民
族的历史、文化与发展需求,可以补齐民族发展的差距,促进民族共同繁荣。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民族政策,为各民族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发展环境,使各民族都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与权益保障。只有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够夯实国家的发展基础,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再次,学习民族理论有助于解决民族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中
国具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学习民族
理论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民族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有助于寻求解决之道。同时,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民族政策,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与融合,减少民族矛盾与冲突,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最后,学习民族理论可以丰富我国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繁荣。中国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
一、填充题
1.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
存在的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
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
族发展)及民族的问题的途径、( 方法)的科学。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
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
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的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
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6.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
的( 族体)渊源和( 地域 )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生形态 )民
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
征 )为基本依据。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
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
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与思考题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小结
第一章绪论:
小结: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民族发展规律、民族问题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整体系统研究方法、抽象归纳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1)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2)是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3)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思考题:
1.请说明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答: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2)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3)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4)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请概述民族理论研究的方法。
答: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1)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2)整体系统研究方法;(3)抽象归纳研究方法;(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定量分析方法等。
3.请概括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答: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1)是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2)是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3)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案
教案标题: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民族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理解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实施原则;
3. 掌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关系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民族理论:
a. 民族的定义和特征;
b. 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解释;
c. 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d. 民族关系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2. 民族政策:
a. 民族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b. 民族政策的实施原则和方法;
c. 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d. 民族政策在解决民族问题和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或案例,激发学生对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a. 分别介绍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b. 分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c. 解释民族政策的实施原则和方法。
3. 学习活动:
a.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个与民族问题相关的案例,并分析该案
例中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应用;
b. 观看视频:播放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
视频进一步理解相关概念和实践。
4. 案例分析:
a.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和建议。
5. 总结与评价:
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的
重要性;
b.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ujinhe51@163.com 2013.3
.wenku.baidu.com
教学计划
第一讲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讲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三讲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四讲 期中考试 第五讲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六讲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七讲 总复习 第八讲 期末考试
.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P1 1、了解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2、了解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 3、理解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
第一节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 P2 二、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 P2
1、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2、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3、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4、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1、民族融合 2、民族融合的特点 P44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
自然的过程;
是民族发展过程与民族接近过程的辩证统一的结
果;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四、民族消亡的条件和一般规律
1、民族消亡的时间、条件 2、民族消亡的
途径、一般规律 3、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
区别
.
第三章 小结与思考题 P47-4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P58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民族间的交往联系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竞争机制影响民族关系的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与协作、互助的协调,促进民族关系发 展
三、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 P30
.
第二节 民族的发展 P31
一、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P32 经济发展 政治发展 文化发展 人口发展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 P34 1、民族属性与民族发展 2、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3、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4、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5、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6、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 怎样理解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 ➢ 什么是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 ➢ 请说明民族消亡的条件和一般规律
.
第四章 民族关系
学习目标:P49 1、了解民族关系的概念 2、理解民族关系的特点 3、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
第一节 民族关系概念
一、民族关系的含义 P49 二、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 三、民族关系的基本性质 四、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 P51 五、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确立 P53
.
第二节 民族关系特点 P54
一、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1、民族利益,民族关系的焦点 2、民族权利,民族关系的测量表 3、民族发展,民族关系的主题
二、民族关系的特点 P56 1、民族关系的历史继承性和延续性 2、民族关系的现实反应性和折射性 3、民族关系的平衡性和合理性 4、民族关系的均等性和公平性
三、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P39 1、民族发展的一般过程 2、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常态发展、异态发展、跳跃 式发展) 3、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
第三节 民族的消亡 P41
一、民族同化及其特点
1、民族同化 2、民族同化的类型 3、民族
同化的特点
二、民族分化、组合 P44
1、民族分化 2、民族组合
三、民族融合及其特点 P44
➢ 什么是民族 ➢ 民族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 ➢ 请说明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与实践
.
第三章 民族发展
学习目标:P27 1、了解民族的产生 2、理解民族的发展 3、理解民族的消亡
.
第一节 民族的产生
一、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P27 1、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 2、民族形成的一般时间和过程
二、民族形成的基本规律 P29 1、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2、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
二、民族六特征理论的特点 P15 (1)(2)(3)
三、民族与宗教的联系 P15 1、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 2、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3、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四、民族基本历史类型P16
.
第三节 中国的民族识别 P18
一、民族识别的必要性P19 1、民族识别是落实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使各少 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 2、民族识别是顺利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 3、民族识别是增强民族内部凝聚力,推动各民族发 展繁荣的重要 条件
首先,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 要。
其次,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 作的需要。
再次,对我们进行民族研究工作,也有重要 的指导性意义。
.
第一章 小结与思考题 P7-8
➢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 民族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 ➢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 请说明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请概述民族理论研究的方法 ➢ 请概况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
第二章 民族
学习目标:P9 1、了解正确的民族定义 2、了解民族基本特征 3、理解中国的民族识别
.
第一节 民族概念
一、西方民族概念的表述 二、中国民族概念的表述 三、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民族概念的表述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 P11
.
第二节 民族基本特征 P13
一、民族的一般特征 P13 其一,共同历史渊源。其二,共同生产方式。其三,共 同语言。其四,共同文化。其五,共同风俗习惯。其六, 共同心理认同。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 P56 1、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2、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3、民族间互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4、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
第三节 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P57
一、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 1、民族关系的一般影响因素 2、民族关系的宏观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的微观影响因素
三、民族理论学科的性质 P3
.
第二节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方法P4
一、民族理论的研究方针 二、民族理论的研究重点 三、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 P5
1、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 2、整体系统研究的方法 3、抽象归纳的方法 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调查研究的方法 6、定量分析的方法
.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P6
二、民族识别的依据 P20 1、民族特征是民族识别的一个依据 2、历史依据 3、民族意愿是民族识别的另一个依据 4、就近认同
三、民族识别实践 P22 1、第一阶段(1950-1954年 2、第二阶段(19541965年 3、第三阶段(1978-1987年)4、恢复、更改民族成 分 P24
.
第二章 小结与思考题 P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