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和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和人格教育一、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一份报告中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得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尤其要具有健全的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
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
在社会日益发展和进步的今天,健全的人格也备受关注和倡导。
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
二、历史教学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传统的历史教学以知识能力为中心,片面强调学生高考分,高升学率,忽视大多数人的发展和提高,这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现代教育理论相悖。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历史课虽然不可能代替心理健康课,但在塑造健全的人格方面有着一种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格教育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塑造广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1 历史教师加强人格修养树立典范教师的思想境界、理想追求、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作为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完善的能力,还必须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实践证明,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胜过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它是一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也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
浅谈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出 , 以身报 国。屈原 自沉泪 罗 , “ 国”苏武 牧 不惜 以身 死 ; 羊 武不屈 ;人生 自古谁 无死 , 威 “ 留取丹心 照汗青 ” 为 “
中华 崛起而读书 ”横 眉冷对 千夫 指”都体 现 了民族精 “ 神 和爱 国精神 ,是我们 中华 民族 之魂 。奋 发 向上 的教 育 : 王勾践卧薪尝胆 ; 越 居里夫妇废 寝忘食 , 潜心研究 ,
一
、
确 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 树立“ 以学生发展 为本”
有个性 、 只知 啃书本 的书呆子 。 二、 重视学生品行教育 。 陶冶学生情操 历史学科本 质上是一 门人文学科 ,它涵盖 了人 类 所 需要 的所有精神 , 最能触及人 的精神世 界 , 对学生 的
人明智, 历史可以 使 人拥有一个 高起点 , 高瞻远 瞩 , 更好地 迎接新 的时代
所面临 的种种 困难和挑 战。而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 我们在历史教学 中过分强调 知识 的传授 ,一切 以分数 为指标 , 忽略 了对学生人格 的塑造和教育 。这导致诸 多
不 良后果 , 造成学 生人 格 中出现 这样那样 的缺陷 : 缺乏 追 求正义公平 的品质 , 遇到 困难 不能克服 , 不能与他人
进人 的发展 。文明礼貌的教育 : 中华 民族 自古 以来就 以
文 明礼仪 之邦 闻名于世 ,虚 席 以待 ” 程 门立雪 ” 倒屐 “ “ “
兴 趣和主动性 , 最有利 于实践与 生活相辅相成 , 最有利 于语文 基本 功和思 想道 德 的培养有 机地结 合起 来 , 最 有 利 于使 学 生有效 地学 到读 写听实 际应用 的真 本领 , 最 有利于通过语 文教学培养 学生 的创新 能力 、独立思 考 和通力合作 的能力 ,以及作为 现代人 的种种 应有 的 素 质 ,而且可能最有效 地消除 当前语 文教学 存在 的种 种 弊端 。因此 , 我们 的语 文文本 教学 , 能将语 文根植 要 于学 生鲜活 的生 活 ,不 失时机地创设 生活化 的语文实 践情 境 ,成功地 引领学生运用 自己的智 慧 “ 诗意地生 活” 。让 每个学生在思 中受到教育 , 思想得到熏 陶 ;每 “ 堂语 文课 都要让学生受 到美 的熏 陶 , 获得美 的亨受 , 具 有美 的追求 。 倘如此 , 语文课便会更 富有诗 意” 沈括 的 。 《 活板》 学 , 首先 引导学 生找 出活 版印刷 “ ” 教 我 活 的特 点, 它解决 了雕版 印刷 的哪些 不足。通过引导 同学们 阅
结合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文明。随着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 经济的发展和兴 盛, 到隋唐时期, 我国的文明传播不仅影响到日 本、 朝鲜, 而且也影响到东南亚、 印度半岛、 西亚、 欧洲和 非洲。 在课堂上讲述这些内容时, 学生的民族 自 尊 心、 信心和自 自 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极大地激励了学 生为祖国和人类做出贡献的向上之心。
信心和自豪感, 加强对学生人格的熏陶, 培养开朗乐
观、 积极向上的性格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沉淀着丰厚的文化底 蕴。正如著名的海外学者杜维明所说:“ 世界上有古 无今的文化很多, 有今无古的文化也很多, 而有古有 今的文化则相当少。 像中国 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
统 直是 简 独一无二的 历史现 + )(e9 自 象。 5) 秦汉以 ,(3 来
格,人 文 上 尽一 子的 任 [2(P7)作为 于 类 化 能 分 责 。 1 17
21世纪的教育 自 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 养成。作为历史教师, 在授课过程中, 更应注意结合
史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 结合历史教学,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自
通过讲授历史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和发展前途的 光明性, 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如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 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资产阶级同顽固 的封建势力反复斗争, 时间漫长, 道路曲折, 但最终
我国的历史长达十几个世纪, 一直是东方文明的中
心, 当中国 迈进封建社会将近一千年的时 西欧的 候,
封建国家才敲响了奴隶社会的丧钟。我国古代科技 发明对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举世闻名 的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四大发明, 在传人欧 洲以 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 后, 致命武器, 也是资产阶 级能够发展的前提, 并给欧洲带来了近代资本主义
折不 回的性格。 三、 结合历史教学, 帮助学生形成不畏挑战、 敢 于拼搏的品质, 推动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格教育
血牺牲 的精神 , 使我们的感情都得到了升华 , 体验到 革命先烈 为改造 中国而英 勇献身 的革命精 神之 可 贵 。所 以用 正 而 人物 、 正 面形 象 去 感 染 学生 , 从 而激 起 学生 和这些人物进行对照 、向道德范例靠近或认 同的愿望 以及积极 向往 的情绪状态 。从而树立起正 确 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完善人格素质。 3 . 用饱含激情的语 言来感染学生 。社会学 习论 认 为:教师和家长把社会的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有 两条途 径 , 一条是榜样 和示 范 , 另一条是言语教诲 。 教学 的艺术功底 , 重在语 言的感染力 , 讴歌时要 富于 激情 ; 谴责时要寓于愤恨 。让学生融人历史 , 在历 史 中活动 , 真切地感受到历史 的活动场景 , 表达出应有 的情感 。教师充满感情色彩的讲解 以及课 文中道德 榜样 的力量 , 将大大激发学生 的道德情感 , 收到意想 不 到 的效 果 。 4 . 以史 为鉴 , 完善学生的人格。 康德说 : “ 教育 的 目的是使人成为人 。 ” 蔡元培说 : “ 教育是成就人格的 事业 。 ” 借用儒家 的概念来说 , 教育的意义就在于“ 成 人” 。历史知识有着丰富的做人道理 , 道德 与理想的 典范, 古今 中外又何其丰 富。如 “ 匈奴未灭 , 何 以家 为” 的霍去病 ; “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的顾炎武 ; 临终 不忘 嘱托 “ 同志们仍须努力 ” 的孙 中山 ; “ 身无分文 , 心忧天下”的毛泽东 ; “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 来; “ 人 生 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 心照汗青” 的文天祥 ; 也正如孟子讲 的“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 能屈 ” 的品格 ; 像 孔子“ 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 ” 教书育 人 的品德 ; 诸葛亮 “ 鞠躬 尽瘁 , 死而后 已 ” 的忠 于职 守;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幸 福观; 司马迁 “ 人 固有一 死 , 或重于 泰山 , 或轻 于鸿 毛” 的价值观 ; 大禹治水 , “ 三过家 门而不入 ” 的责任 感。 这些都是 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精神遗产 , 是我们 先辈 留下的光荣传统 、 优秀品质 , 是我们后人享用不 尽 的巨大精神财富 。 我们在教学中 , 运用历史人物的 闪光点对照其不 良习惯 , 让择优和汰劣一起进行 , 择 优 的过程就是弥补不足的过程 ,而改正缺点也就是 培养优点 , 促进其人格完善 。 总之 , 高 中历史的人格教育 , 旨在培养学生 的道 德感 、 责任心 , 让他们体验一下崇高 , 体会一下无私 , 认识一下报国 , 能有一种襟怀 , 有一个较为完善 的人 格, 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心 。从修身再到博学 , 有 了学习氛围 , 才能有学 习动机 , 启动 了学 习动力 , 学 习素质 、心理素质才会随之提高。历史毕竟是真实 的, 不似语文虚构 , 不似政治的说教 , 事实胜于雄辩 , 学生不会不为所动 , 而且还会 有所为 。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浅议
莲 鏊 价自己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要在把师生置于 / a 留 . 平等的地位、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 关心学生、 指导学生, 使学生在轻
学生人格养成 的一个外在 的表现方式 就是社会适应 能力的提高。适应是一
个 人 能使 自己与 现 实 相 适 应 并 不 断发 展 的过 程 ,在 个 人 和 由 多 种 因
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中, 可以完好地保持 自己生理 、 心理 和社会 行 性, 达到个人发展 的 目的。 现代社会 的快速变迁 , 为每个人提 出了 的要求。 格健全的人能对社 会环境 采取现实 的态度 , 视人生 , 人 正 适
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 甚至有一些人在课堂上无所事事 , 课外谈情说爱 , 爱慕虚荣, 不
思进取 , 对于前途 、 人生缺乏思考。 在高中阶段 , 如果他们的人格没有得到很好 的塑 造, 加之老师没有责任心 , 自由发展的话 , 任其 可能以后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 因此教 育就承担着很大的责任 。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 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 影 响, 一个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 向性 。
怀等革命家 的光辉事迹 , 培养学生笑对挫折 、 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 。
三 、 务 学 生 的发 展 。 造 学 生健 全 的人 格 服 塑
曾有人说 , 无文化便无历史 , 无历史便无 民族 , 民族便无力量 , 力量 便无 无 无 存在 。 因此担负历史传 承使命 的教 师必 须引导学生积极 、 主动参 与课 堂教学和教 学 内容 的扩展 , 充分发挥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 和主体作 用。 教师应该不 断地扩 展 自 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 多读 书 , 以便于在历史课堂教学 中使历史 内容 能够更好 地服
历史教学与人格培养[论文]
浅谈历史教学与人格培养历史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在一定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正确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
因此,历史及历史教学要为现实服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新世纪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更应具备健全的人格,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经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因此,关于人格的研究和人格的培养的探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历史教学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重要领域。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我国青少年健全人格是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历史教学人格培养情感交流文化和历史放在一起,是做好的结合体。
悠悠数千年,历史的车轮碾过的时间长河,也是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的源远流长的印记。
一个人的文化底蕴深厚,能很好地体现在这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上。
如此看来,学好历史,是人格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学好历史知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历史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个人修养。
历史的学习包括基本概念、历史事件、人物、线索,等等。
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所以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和历史人物在关键事件中的处人处事而带给我们的思考,对学生完善个人价值观、人生观起典范作用,也可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事实依据,更能让学生接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智与勇,来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加深对学生的激励和熏陶,在无声无息中推动了学生人格的树立和完善。
优秀的人格需要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来做保证,这些因素也从精神层面影响着学生们今后的发展。
在教学中,结合“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励志名言的教学,通过汪精卫、奕忻、袁世凯等卖国求荣的遗臭万年的特例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那些英雄人物就是他们的偶像,我们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通过他们这些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来感染学生们。
历史教学要渗透人格教育
要性不 言而喻 。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其人格教育功能远没
有得到发挥 。 很多老师感叹历史难教 , 前途渺茫 , 学生不 重视。 我们常常会发现 : 为什么同样的一节 内容 , 同样的
以利用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 教育学生要树立
远大 目标 和坚定的信念 , 把逆境看作 机遇 , 理智 面对一
切 困难 。如 , 在讲述“ 战国七雄 ” , 时 挑选越王勾践“ 卧薪
尝胆 ” 的故事 , 越王勾 践为什 么能 够忍辱 负重 、 卧薪 尝
胆, 就是因为他心 中有坚定的复国信念 。 自古逆境出人 才, 司马迁受 宫刑 而写史 记 , 孙膑被人挖 了膝盖骨 而著 孙膑兵法等 ……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格教育的素材很 多 , 教师要多多挖掘 ,充分发挥其特有而深刻的教育功 能 ,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的重要途径 , 中
学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 ,挖掘教材内容 , 把
都是在危急关头 , 弱势群体携手合作 的光辉范例 。 再者 , 关 于 国共 合作 问题也是一个教育 学生学会合作 的好事
传授知识 与人格教育充分结合起来 , 出具有健康人 培养 格和科学素养 、 能够适应 时代需求 的一代新人 。
“ 读史 以明志” 现在 的孩子 已经习惯于在父母 的羽 , 翼下成长 , 没有 自己的理想 , 没有生活的 目标 , 一旦遇 到 挫折便无法面对 , 消沉也有 、 自杀也有 、 逃避也有 。历史 上有许多著名人物在面对 困难时 , 百折 不挠 , 勇敢面对 , 并最终走 向胜利的彼岸 。 因此 , 在历史教学中 , 教师就可
学生 , 同的老师讲授而效果却大不一样? 不 究其原因 , 我 认 为主要是教师的教学风格 、 教学方法等不同所致。教 学有法 , 教无定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 教学观 念 , 固树立 “ 牢 以学生 为主体 ”注重培 养学生 的 、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塑造学生健全 的人格等现代教育 教学观 。利用 现有的教学条件不 断探索和改 进教学方 法,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 学中可多通过讨 论、 论、 辩 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培养学生善于 思考 , 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 的能力 。如在讲授 中国 发现
谈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关键词 :历史教学;优 良;人格 ;教 育;方法
人格 ,也称个 睦,反映着个 人的内心世 界和精神面貌。它包含个人 的知识 、能力 、 情感 、 意志、 兴趣 、 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 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 、 科 学文化 素质 、心理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 素质 中,人格居 于核心地位 。 适 应未来 社会 需要 的人才 ,必须具备优 良人格 。历史教学 对培养优 良人格承担着重要 的责任 ,在实践 中应做到 以下几点。 结 合历史 知识 教学 , 加 强对 学生 的人格 熏 陶 长期 以来 ,受应试教育 的影响 ,绝大部 分 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 、解惑 三者 的辩证关系 , 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 受具体知识 、理解 概念 、掌握解题方法和步 骤 ,以期考试得 高分 ,却忽视 了对学生人格 的养成教育和建塑 , 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或 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 的人格 缺陷。这些 人格缺 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 康的发展 , 抑制 了内在潜能的发挥 , 也影响 了历史教学 质量 的提高 。费尼克斯说过 :不经学问的陶 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 康的人格 的。借助于 知识 的点滴积累 , 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 的人格 。离开了具体 的知识和环境 ,人格教 育 只能变成空洞 的说教 , 而无法收到应有的 效果 。在教学过程 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
一
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 , 不断对学 生进行人格 熏陶和激励 , 潜移默化地施加影 响 ,达到 “ 润物细无声”的 目的,推动学生
建塑和完善人格。 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 价值观是优 良 人格的重要 特征, 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 自 己的精神动力。在教学 中, 结合 “ 人生 自古 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牺牲我一个 , 幸福后来人” 、“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 诗句的教学 ,通过秦桧 、慈禧太后 、贝当 、 李完 用等 出卖 国家民族利 益而遗 臭万 年 的 知识教学 ,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世界观 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 、崇拜英雄 , 因 而可充分 发挥优 秀人 物的人格 感染力 以 感染之。如介绍 司马迁 、罗斯福身残志坚事 。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的探索
维普资讯
一
致, 更限制 了学生人格的正常发展 。致使 目前青少
的方 法 。先 根据 学 生 已有 知 识 和预 达 目标 , 置 最 近 设 发展 区 , 学 生分 组 备 课 , 后 选 派 几 名 学 生 登 台授 让 然 课, 自己则 充 当学 生 细 心 听 课 , 后 根 据 学 生 反 应 及 最
是人 的整 个 心理 活 动 的 基 础 。 因 此 它 对 人 的影 响 是
在 我 国 漫 长 的封 建 社 会 里 , 一 统 的强 权 政 治 , 大 森严 的等 级 制和 宗 法 制 , 始终 倡 导 “ ” “ ” 忠 、孝 的做 人 准 则 , 杀一 切 独 立 思想 和个 人 意 志 。这 种服 从 尽 忠 抹 的心 理 长期 压 抑和 熏 陶 , 已成 为 民族 的 潜 意 识 , 为 成 人 们 指导 行 为 的 思想 , 以致 今天 许 多人 还 不 尊重 独 立 人 格 , 重视 人 格 教 育 。在 人 才 培 养 上 抹 杀 个 性 , 不 强 求 划一 ; 尤其 在 教 育 管 理 中 过 分 强 调 思 想 统 一 , 动 行
学 中加 强对 学 生 进行 人 格 教育 谈 谈 自己 的认 识 。
一
新 、 度 更 新 , 能 在 国家 现 代 化 建 设 中 发 挥 更 大 更 态 才 好 的作 用 。因此 , 格 素 质不 但严 重 影 响 到人 自身 的 人 健康 发 展 , 而且 将 影 响 到 社 会 的发 展 和进 步 , 国家 现 代化 的进 程 和质 量 。
在历 史教 学 中, 通过树 立 良好教 师形 象, 创设 民主教 学氛 围 , 掘名人人 格素材 , 织 多种集体 活动等途径 , 效加强对 青年 学生 挖 组 有
人格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改 革 教学 方 法
、
局 限于 让 学 生 接 受 具 体 知 识
,
理 解概 念
、
掌握 解 题 方 法 和
要根 据 学 生 的 认 知 结 构 年 龄 层 次 心 理 特 点 加 强 对 学 生 的 人 格 建 塑 教师必 须 引导 学 生 主 动 参 与课 堂 教 学 充分 发挥学 生学 习 的 主 动 『和
维普资讯
叶譬拄
k
避
( 吉林 柳 河 县 柳 南 中 学 吉 林 柳 河
,
13 53 0 0
)
人格
人 的 知识
。
,
反 映 着 个 人 的 内心 世 界和 精 神 面 貌
、 、 、
、
。
它包含个
能 力 情 感 意 志 兴趣 动 机和 信 念 等 多 种 因 素 在 素 质 教 育 四 大 主 题 即 身体 素 质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心 理 素 质 思 想 道 德 素质 之 的 心 理 素 质 中 人 格 居 于 核
,
。
,
以期 考试得 高分
,
,
却 忽 视 了 对学 生 人 格 的 养 成 教 育
或 畏惧困 难
、
主 体作 用
。
个体 自身的 需要
。
和建塑
因 而 培 养 出来 的 学 生 或 多或 少 地 存 在 着 这 样 那 样
,
的人 格 缺 陷 我 为 中心
或缺乏追 求进 步 的精神动 力
、
,
,
要 组 成部分 q 学 生 普遍存在的 亡 里 包办代替
,
,
培 养学 生 积 极 的人 生 观
世 界 观 和 价值 观
学生往往Biblioteka 人 格 差 异 等 客观 事 实
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浅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旬干 ) ・ J
新课程 下 中学历史教 学 中的人格教 育浅谈
口
( 征 市龙 河 中学 仪
刘祖 殿
江苏 ・ 仪征 2 10 145)
摘 要 在社会和教 育 日益发展 的今天 , 健全 的人格越发引起 广泛关注和 高度重视 。而历史 学科是一 门基础性很强的人 文学科 , 承栽 着重要的教育功能 , 应该 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本文拟对此作一浅显探析 , 即挖掘教材资源 , 强化人格教 育; 改革教 学方法 , 实践人格体验 ; 高教师素质 , 示人格魅力 ; 提 展 构建评价体 系, 促进人 格养成。 关键词 新课程 历史教 学 人格教育
历史学是认识 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 与人类 在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等方 面的活动密切 相关 , 具有提高 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 是人文社会科学 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历史教 学在普 通中学教育 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 ,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对学 生进行人格教育 , 引导学生形成 健全的人格。历史教师要树立 “ 学 生是历史 课学 习的 主体 ”,“ 史教学 要遵 循学 生的身 心发 展规 历 律” 等观念 , 正视人格教育 的各种因素 , 开发 、 利用周围可供进行人 格教育 的各种资源 ,充分发挥历史课是人格 教育 的主渠道作用 , 帮 助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训 练的同时, 促使他们健全人格 的形成和发展。 1挖掘教材资源 。 强化人格教育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 和技能的主要来 源和途径 ,同时也是 国 家实现教育 目的, 校完 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媒介和工具 。 学 随着 教育改革地不断推进 ,现行历 史教材 的编 写也 体现了与时俱进 的 时代特征 。 从体 例结构 、 内容编排到细节取舍 , 无不体 现了生 动性 、 趣味性 、 知识 性 、 科学 性 、 发性等特 点 , 启 注重 以人为本 , 折射人文 关怀 。 弘扬高 尚美德 , 引导学 生成长 , 较好地符合 当代 学生思想 、 生 理、 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 , 深受学生欢迎 。历 史是一笔宝贵 的 财富。 作为直接施教者 , 历史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 中生动宝贵 的 教育资源 , 领悟教材编写 的精神实 质 , 对学生进行 全面深 刻的思想 教育。历史教材 中有关人格教育 的素材很多 , 如从 “ 卧薪尝胆 ” 的 勾践到 “ 东山再起 ” 的谢 安 ; ? 从 路漫 漫其修远 兮 , 将上下 而求 吾 索” 的屈原 到 “ 骨碎身全不顾 , 留清白在人间 ” 粉 要 的于谦 ; “ 从 还 我河 山” 的岳飞到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的文 天祥 ; “ 从 封侯 非我意 , 但愿海 波平 ” 的戚继光到 “ 天下兴亡 , 匹夫 有责” 的顾炎武 ; “ 从 苟 利国家 生死 以 , 岂因祸 福避趋之 ” 的林则 徐到 “ 自横刀 向天笑 , 我 去 留肝 胆两 昆仑 ” 的维 新人士 谭嗣 同 ; 还有 刘胡 兰 、 董存 瑞 、 继 黄 光、 雷锋 、 焦裕禄 、 繁森等等。教师要多 多挖掘 , 孔 充分发挥其 特有 而深刻 的教育功 能,让 学生 在轻松学 习丰富历史知识 的同时产生 情感 的共 鸣 , 接受 心灵 的洗 礼 , 感悟 人格 的震 撼 , 而为学生健 康 从
历史教学应关注人格培养
历史教学应关注人格培养摘要:长期以来,历史教学都以完成认识性的任务为宗旨,本文指出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实现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的统一,要建立新的教学目的,重视阅读的作用,对传统讲授法进行扬弃,重视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让健康的人格引领学生人生,学会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历史人格培养目的观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宽容心胸、健康心态、高尚情操的最好篇章。
但由于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以完成认识性任务为宗旨,因此在教学目标中设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目标任务,或抽象、或附带,并无真实的地位。
历史教学中应实现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统一。
1. 建立新的教学目的观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了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
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历史教学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是健康人格的养成。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过:“历史教学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
在这三条之中,第一条是最要紧的。
也就是说历史首先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历史教育家赵亚夫先生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为什么要学历史?为了学会做人。
”其实,历史教学与学生的人格教育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倘若历史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感知人类历史发展历程的层面,而不是进一步让学生“吸收世界文化智慧”、“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那么历史教学的效果肯定会黯然失色,究其原因在于它缺失了人文内核。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接受的普及性教育。
它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
我们常常能在启人心智、促人感悟的历史中寻找先人留下的借鉴和启迪:人的本质和价值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什么是健康美好的人性?历史教材总结了无数大至国家兴衰、小至个人成败的经验教训,蕴含着许多可挖掘的人格元素。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
新课标对历史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要求,旨在推动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并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的方面:
1.强调历史思维能力: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等。
教学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融合多元视角:引入多元文化、多元观点,强调历史的多维性。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群体、不同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情况,以及不同历史事件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3.注重历史史诗性和故事性:引入历史叙述中的史诗性和故事性元素,使历史更生动有趣。
这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4.跨学科教学:促进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整合,使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地理、文学、艺术等领域联系起来,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5.社会参与和实践: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参与和实践活动,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6.强调信息素养:帮助学生获取、评估和利用各种历史信息,培养信息素养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7.关注全球视野:鼓励学生具备全球视野,理解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联系,培养全球公民意识。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旨在通过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具体实施和教学资源的选择可能因地区和学校而异。
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的历史 教学 ,如何进行人格教育。笔者于此略
谈几点意见。
一
并 着 手 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教 师应 通 过 多 样 的教学 方法 ,引导
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自己各方面能力 ,体验人格情感 ,促进学
生 形 成 健 全 的人 格 。
、
挖掘教材资 源,强化人格教 育。
学 习成绩 , 还要看学生 的道德品质 、 学习能力 、 交流与合作 、
个性与情感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 对教师 的评价主要侧重 于对教师教育教学和教师素质 的
评 价 ,主 要 包 括 教 师 职业 道 德 、是 否 了解 尊重 学 生 、教 学 设
教有定则 ,教无定法 。这 就要求我们的历史 教师一定要 转变传统 教学观念 , 牢固树立 “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 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 格为根本 出发点等现代教育教学观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弃海歹
( 五指 山市 五 指 山中 学 , 海 南
.
五 指 山 52 0 ) 7 2 0
摘
要 : 本文探究中学历史教学 中的人格教育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l 0- 62 ( 0 8 3 0 4— 0 0 8 7 2 2 0 )0— l2 l
关键词 : 历史教学 ;人格教育
计 与实施 、交流与反思 以及创新与合作等,既要看教师 的教
学效果 ,更要看 教师是否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帮助学生以
利用现有 的教学条件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教
育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 中可多通过讨论 、辩论 、答辩 、设 疑等方式激发学 生学 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 ,发现 问题
人格教育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
人格教育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摘要】人格教育,是在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的心理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
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未来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高尚健康的优良人格。
本文通过加强师生交流、充分利用教材和改革教学方法三方面探讨了人格教育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格教育实施【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24-01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给中学历史教育变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作为人文科学的历史教育,从根本上说其实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即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使其认识自我,认识和适应社会,通过历史的濡染和涵化,提高其自身的修养与素质,学会做人。
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因此,对学生人格培养应该落实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格,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呢?一、加强师生交流,尊重学生人格中学阶段历史课的设置和学生的心理特质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学生不重视、不愿学,教材滞后,教师教法呆板,师生沟通少,使得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格外紧张,这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反而会伤了学生人格。
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给他们以自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参与潜能,将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遵纪守时、勤学善思、严谨求实、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蔼可亲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要在把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更有效、更主动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自己。
论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格素养教育的关系
C h i n a E d u c a t i o n f n R o v a … t i o I r ] H … e r a o l u d
论 中学历史教 学与学生 人格 素养教育的关系
李 祥 龙 ( 江苏赣 榆县 罗阳中学 江 苏赣榆 2 2 2 1 4 3 ) 摘 要 :中学历史教育是 以 历史 事例 为依 托对 学生进行人 格素养 的熏 陶。 中 学阶段 的 学生还没 有形成成熟 的世界观 和具 有批 判性 . 辩证 性 思维 能力 , 需要通过 完善正 确的 历史教 育 丰富他 们的 内心世界 , 培养健 全人格 , 让他们 能够以批 判性 、 辩 证性 的思难处理 问题 。 本文 着 力于中 学历史教 学与学生人格 素养教 育 , 对二者 的关 系及其 前者对 后者 的作 用进行 深入 分析 。 并在此 基础上 , 对如何通过提 高中 学历史 教 学 质量完 善 学生人 格 素 养教 育进行 创新 性探 索 。 关键 词 : 历 史 教 学 人 格 素 养 关 系 中图分 类 号 : G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9 7 9 5 ( 2 0 1 2 ) 1 2 ( c ) - 0 1 7 9 — 0 1 2. 2 中学 历史 教 学对 人格 素 养教 育 的作 用 利 于 历 史 教 学 对 于 学 生 人 格 教 育 的 培 养 。 ( 1 ) 广 袤 的 史 学 天 地 丰 富 学 生 精 神 世 如 何 推 进 中学 历 史 教 学 , 以 便 培 育 学 生 健 界。 全 的 人格 , 成 为 中 学 历 史 教 学 新 课 改 的 重 人类史最早开始于5 0 0 万年前 , 人 类 文 要 内容 。 本 人 根 据 多 年 历 史教 学 经 验 , 对于 明史最 早 开始 于7 0 0 0 年前, 我们 华 夏 民族 也 如 何完 善 中学 历史 教 学 以 便 培 养 学生 健 全 有着5 0 0 0 年 的 历史 。 在 历史 的 长 河 中 , 有 为 的 人格 素 质 做 了创 新 性 的探 索 。 民族 存 亡 凛 然 就 义 的 英 雄 豪 杰 ; 有 为 国家 历 史 学 是 一 门 具 有 浓 厚 的 人 文 化 气息 兴 旺 励 精 图治 加 以 改 革 的 仁 人 志 士 ; 还 有 和 灵 活性 的 学 科 , 在 教 学 模 式 上 可 以 采 取 坚 持 真理 、 不 畏 权 威 迫 害 的 英 勇 智者 。 这 些 多样 的方 式 , 以 增 添 历 史 课 堂 的生 动 性 。 例如, 在 讲 解 中 国近 现代 史 时 , 采用“ 穿 历史的学 习要进行 多角度分析思 考 ; 它 具 史 实 、 人 物都 是 为 学 生 传 递 正 能 量 , 丰 富 学 有思 维 方 式 批 判 性 和 灵 活 性 的 特 点 , 它能 生 精 神 世 界 , 培养学生健全 、 主 流人 格 素 养 越 时 空 ” 的方式情景 再现。 模 拟 巴黎 和 会 , 够打破 固定的思维模式 , 多 角 度 分 析 事 物 的 好 素材 。 在 辩 论 之 前 引导 学 生 通 过对 历 史 的学 习 , 对 同 学 多 方 分 组 进 行 谈 判 辩 论 。 与 其 本 质 之 间 的 内在 关 系 , 以 理 性 的 情 感 于 优 秀 的 、 崇高 的 、 对 人 类文 明 作 出贡 献 的 学 生 们 要 分 组 整 理 资 料 , 辩 论 的 过 程 里 学 深 刻 体 会 到 和 辩 证 的思 维逻 辑 形 成 对 人 类 发 展 的整 体 行 为 加 以肯 定 , 对 于 阻 碍 人 类进 步 、 不 顾 民 生 能够 通 过 生 动 的 情 景 再 现 , 记忆。 族大义 的反面行为加 以否定 。 从 而 形 成 正 近 代 中国 “ 弱国无外交” 的耻辱。 从而 , 激 发 确 的 是非 观 念 , 弃恶扬善, 并 鼓励 他 们 树 立 学 生 的 爱 国 主 义 情 怀 。 在 历史课 堂上 , 还 可 以 激 发 学 生 的 创 2 中学历史教学 与学生人格素 养教育 远 大 理 想 , 引 导他 们 培 养 高 尚 的 人格 , 以这 提 出 假 设性 问题 , 引导 学 生 对 历 的关 系 些 优 秀 的 历史 人 物 为 楷 模 , 报 效祖 国 、 奉 献 新 性 思 维 , 2. 1两 者关 系概 述 社会 。 史事件进行深 入思考 , 从 对 历 史 事 例 的 学 人 格 素 养 是 一 个 人 整 体 的精 神 面 貌 和 ( 2 ) 多元 的思 考 角度 培 养 学 生 批 判 性 思 习 提 升 到 总 结 历 史 观 点 的 高 度 , 并 在 这 个 价值 取向 , 是 区 别 于 他 人 独 立 而 稳 定 的 思 维 。 ’ 假设 讨论 的 过 程 里 , 锻 炼 学 生 的 批 判 性 和 维方式和心理特征 。 它 可 以 通过 实践 活动 , 历史学是以“ 人与社会” 为 研 究 对 象 的 创新 性 思 维 。 比如 , 太平 天 国运 动 如 果 成功 以行 为 方 式 表 现 出来 。 人 格 素 养 具 有 形 成 社 会 科 学 , 很 多 历 电事 件 或 者 历史 人 物 都 了 , 会 不 会 改 变 近 代 中 国 的屈 辱 命 运 ; 没 有 过 程 的 多 变性 、 即 成 之 后 的 稳 定 性 和 指 导 具 有 阶 级 局 限 性 和 I 时 代的复杂性 。 历 史 学 袁 世 凯 窃 取 革 命 果 实 , 辛 亥 革 命 是 不 是 能 通 过 这 行事 的功能性 。 人 格 素 养 在 形 成 过 程 中 容 的 这 一 特 点使 得 中学 的 历 史 教 学 必 须 用 多 够 领 导 近 代 中 国 走 向独 立 与 富 强 ; 学 生 可 以认 识 到 即 便 这 易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 , 需 要 批 判 性 思 维 元 的 思 考 角度 去 分 析 同一 个 历史 事 件 或 者 些假 设性 的 讨 论 , 但 是 由于 历史 的 阶 级 局 限 性 提供 合理科学 的思考方式 , 以 及 积 极 的 正 同 一 个 历 史人 物 , 只 有这 样 才能 得 出 正 确 、 些假设成 立 , 面 的事 例 丰 富 精 神 世 界 。 所 以 人 格 素 养 教 理 性 的 结 论 。 和外 界 多 种 因 素 影 响 也 改 变 不 了 这 些事 件 育需 要 有 大 量 先 进 、 积极 、 符 合 主 流 价 值 观 比如 , 在 讲 解 中 国 近 代 历 史 的时 候 , 我 最终 的结 局 。 这 些 假 设性 的 讨 论 不 仅 让 学 的正面 “ 英雄 ” 占领人们的精神高 地 , 同时 国 最 后 一 次也 是 规 模 最 大 的 农 民 起 义 一 太 生 了解 一 个 历 史事 件 是 由于 多 个 原 因综 合 更 重 要 的 是 让 学 生 在 讨 论 的 过 程 需 要 有 一 种 辩 证 性 的 批 判思 维 作 为 引 导 , 平 天 国运 动 被 慈 禧 重 用 的 汉 臣 曾国 藩 、 李 造 成 的 , 历 史学 是人 文学科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它具 有 多学 科交 融 化 的 特 点 , 它 从 古 至今 , 从 自然 科 学 到 社 会 科 学 相 互 综 合 、 相 互 渗 透, 形成渊博的知识体系 , 它具 有认 知 结 构 多样化的 特点 , 历 史不 是 孤 零 零 的 一 个 国 家或者 一 个民族的发展 史 , 它 是 整 个 世 界 互 相联系 , 有机结合具有整体性 、 因果 性 、 和 发 展 性 的 人 类 文 明进 程 , 这 就 要 求 对 于
谈谈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才, 不仅要有健康 的体魄 、 实的科 学文化知识 、 扎 而且要有 良好 的心理素质 , 尚、 高 健全 的优 良人格 , 即积极的人生态度 、 进取的 奋斗精神 、敢于抗挫 的意志 品格和团结协 作的交往 水平 等优 良
的人 格 特 征 。
二 、 革教 学方 法 , 改 引导 学生建塑 优 良人格
2 0 年 1 月 08 1
育
郭庆和
江苏省 句容市二圣中学, 江苏 句容 2 20 14 0
(uO,) Clt. utN0 mN18 a.0 i O v2 e9 y4 1
历史 新课 程其 旨在统一 “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 法 、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程功能“ , 课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
下面结合 自己的思 考和实践 ,谈谈在历史教学 中如何对学
生进 行 人 格 教 育 :
一
、
结 合历 史知识 , 强对 学生 的人格 教育 加
历史教材总结 了无数大至国家兴衰 ,小至个人成败 的经验 教训 ,蕴涵着许多可挖掘的人格教育元素 。例如伟大诗人屈原 “ 长太 息以掩涕兮 , 民生之多艰 ” 哀 的忧 国忧 民之情 ; 天祥 “ 文 人
. —
读教材及有关 的历史资料 , 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 提 出问题 、 思考问题并解决 问题 的能力 。在教学中 , 当让学生 适 对历史事件和人 物进行评价 , 对有关人物活动 、 历史题 材的艺术 作 品进行专题评 述 , 自己设计图表 、 整理知识 、 构筑知识框架 , 有 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 的独立人格 。 新课程要求教 师要 改变过去 “ 满堂灌” 的教法 , 重视培 养学 生 的学习能力。实践证 明从 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人手是一种行 之有效 的好办法。 因为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 的期待和感悟 , 也是人 格教育 的一种 自我体验过程。 新课程指出 :阅读教学是教师 、 “ 学 生、 文本之间对话 的过程 。 也就是说在阅读文本过程 中, ” 教师和 学生是平等的。 教育不 能脱离人 的内心感 受 , 特别是在解读历史 事实过程 中, 历史 的距离感更增添 了建构文本意义的多元性 , 教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要明确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关系,掌握实施人格教育方式的途径。
首先要挖掘教材内容,其次要创设教学情境,第三要营造课堂氛围,第四要提升教师人格。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人格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67-01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是依据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和历史教学内容特点,借助历史学科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通过历史教学促成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构建,在促进学生知识生成和能力养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历史人格教育具体表现为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感、历史意识、成就动机,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的人格得到提升和发展的教育。
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按照历史学科的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是依据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借助历史学科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在促进学生知识生成和能力养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1、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关系《历史课程标准》把人格教育放在历史教育的重要地位。
《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让我们明确了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知道中学历史课程并不是定位于历史的专业教育,而是公民教育。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通过学习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更好地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作为基础教育历史教学,其总体功能是要从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转变,教育目标则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现出来。
历史之所以能育人,其一切要素,皆围绕着养成人格这个核心命题,历史知识是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依托。
2、实施人格教育方式的途径2.1 挖掘教材内容教材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进行人格教育的。
从历史教学中探求人格教育
问 题 , 励 他 们 奋 起 直 追 。 对 “ 生 ” 帮 助 他 们 改 进 学 习 鼓 差 要
方 法 , 他 们 的 要 求起 点 要低 , 对 他 们取 得 的每 一 点进 对 并
难 的 巨 大 精 神 力 量 , 是 推 动 我 们 今 天 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 也
建 设 的 宝 贵 财 富 。总 之 , 历 史 教 学 , 不 能 停 留 在 历 史事 在 决
强 民 族 自信 心 和 历 史 使 命 感 , 为 重 要 的 是 , 史 能 展 现 尤 历
历 代 贤 哲志 士 的人 格 魅力 , 利 于 健 全学 生 的人 格 。 有
中 国古 代历 史上 有许 多人 格 典范 : 予可 谓 “ 大节 孔 临 而 不 可 夺 ” 君 子 ” 孟 子 称 其 为 “ 贵 不 能 淫 , 贱 不 能 的“ , 富 贫
的身 心 健 康 。而 历 史 教 学 是 提 高 学 生人 格 素质 的重 要 途 径 , 过 学 习掌握 历 史 知识 , 以让学 生 增加 人 生 智 慧 , 通 可 增
品 质 : 考 问题 要 注 意 历 史 事 件 的 纵 横 向联 系 , 确 理 解 思 准
和 把 握 历 史 材 料 和 人 物 言 论 的 深 层 含 义 及 对 社 会 发 展 的 意 义 , 广 度 和 深 度 挖 掘 自己的 思 维 , 养 自己 的创 新 思 从 培 想 , 待 历 史知 识 有 自己 的独 到 见 解 , 其 他 学 生 刮 目相 对 让 看 , 高 自己 的人格 魅 力 。 提 第 四 , 教 学 中 , 定 要 做 到 因 材 施 教 。因 材 施 教 是 培 在 一 养 学 生 独 立 人 格 的 教 学 前 提 之 一 。但 要 让 每 个 学 生 都 能 找 到 适 合 自 己才 能 发 展 的 空 间 , 必 须 正 视 学 生 中 存 在 的 智 就
中学历史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与健全人格培养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过去的科学,它研究着人类的演变、社会的变迁、文化的传承。
中学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人类的历史进程,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教学的目标1.1 复杂性思维的发展历史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推理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培养复杂性思维,了解事物的多面性、矛盾性和相互联系。
1.2 培养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从中培养判断力。
1.3 培养文化自信和历史意识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信心。
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和文化自觉,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二、历史教学的内容2.1 习得人类的历史进程历史教学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历史进程,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通过了解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学生可以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过程。
2.2 培养研究方法和能力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史料,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2.3 弘扬中华文化历史教学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心,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三、历史教学的方法3.1 情景教学历史教学应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模拟、讨论、辩论等活动,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
3.2 多媒体教学历史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
3.3 探究式教学历史教学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研究中,通过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与人格教育
作者:郑继贤
来源:《学周刊·上旬刊》2014年第05期
摘要:历史教学不应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培养。
健康人格的培养也同样是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历史教师应认识到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中的显著优势,把人格教育与培养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达到学习与学做人的统一,让健康的人格引领学生学会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历史教学健康人格教育
一、中学生人格现状调查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中学生的智力水平、情感体验和知识经验等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但由于传统教育的长期影响及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中学生依赖性比较强,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的心理尚未真正成熟,情绪易于波动,意志比较脆弱,认知容易扭曲。
而且,巫正鸿老师通过对400名中学生人格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中学生:(1)在学习和生活态度方面:有奋斗目标,但有一部分学生在奋斗过程中遇到困难易动摇,甚至采取逃避态度。
(2)在评价自己方面:参与管理社会的热情不高。
(3)适应社会能力方面:处理事情有一定的果断性,但也存在着优柔寡断的毛病。
(4)人际交往范围较窄。
针对学生的这些人格弱点,教师应进行针对性的人格教育,以免其被逐步放大,甚至导致错误的认识定向和严重的人格障碍。
尤其是近年来,中学生犯罪频频发生,自杀、或上网成瘾导致犯罪现象层出不穷。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加强教育改革的力度,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僵化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也是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
二、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方面的优势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说过:“历史教学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
在这三条之中,第一条是最要紧的。
也就是说学历史首先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1]可见,历史教学与学生的人格教育密不可分,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强大的感染魅力和促进作用。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发挥历史学科在学生人格教育方面的特殊优势,并在历史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格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这也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教育工作者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这是历史课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而且,历史材料中蕴
含了人文主义,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历史上鲜明的人物和事件来感染和熏陶学生,用不同的历史范例来引导学生。
如司马迁秉笔直书,林则徐忧国忧民,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抗日英雄的奋斗等。
它们所包含的人格培养的内容是别的学科所不能及的,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教师的思想境界、理想追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和作用。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除了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善良的品性,无私奉献的精神,刚正不阿的品格,顽强奋斗的意志。
这样才能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
因此,教师要自觉加强人格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典范。
《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也明确指出了“身教重于言教”的意义,即如果不能正自己的身,是无法正其他人的身的。
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在《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一文中提到,夏丏尊曾经有一段使人吃惊的记述:“我担任舍监职务,兼修身课,时时感觉对学生的感化力不足。
他(指李叔同)教的是图画、音乐两科。
这两种科目,在他未到之前,是学生所忽视的,自他任教以后,就忽然被重视起来……这原因一半是他对着二科实力充足,一半也由于他感化力大。
”[2]这种人格背景,就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力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
(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格教育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度责任感和爱国之心。
历史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有关于历史责任感和民族精神的历史史料。
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同时,应注重发掘其中的教育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之心。
如学习戚继光的“封侯非所愿,但愿四海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民族气节和报国情操,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意义。
其次,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
”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充足的学识,更要有优秀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
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用具有坚强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历史事例来教育学生。
如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司马迁本人也是在受到肉体、精神双重折磨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写作了18年才完成巨著《史记》。
通过诸如此类的史实教
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反应方式来对待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从困难与挫折中吸取教训,运用发散性思维,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增强信心与恒心,使意志品质得到升华。
再次,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挖掘教材、搜集资料、恰当的引导来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应该用鲜明的史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追求科学与真理的情感。
青少年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涉世未深,对很多复杂的社会现象抱有天真的幻想,或者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脾气浮躁。
因此,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如玄奘到天竺,靠的就是信念和理想的支撑。
又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抛弃外国的优越物质生活回到祖国。
再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淡泊名利,心系民众;两弹元勋邓稼先不畏艰苦,默默奉献。
这一个个鲜活的、动人的事迹能够深深感染和打动学生,是很好的学习典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塑造精神与灵魂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做出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努力。
历史教育者应该时时将学生的人格培养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
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应用自己火热的心,去碰撞学生的心灵,产生出灿烂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巫正鸿.中学生人格现状分析与思考.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S1).
[2]丰子恺.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
[3]司马迁.报任安书.
(责编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