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及教育政策法规辅导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试卷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试卷2(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为( )法律关系。
(分数:2.00)A.隶属型B.平权型√C.调整型D.保护型解析:解析: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
2.教师申诉制度确立的法律依据是( )。
(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解析:解析:教师申诉制度是依据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的。
3.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规律、法规以及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 )。
(分数:2.00)A.依法执教√B.热爱学生C.严谨治学D.爱岗敬业解析:解析:依法执教指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规律、法规以及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
4.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 )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分数:2.00)A.高等B.中等C.职业技术D.继续√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等方面的教育,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推动全民终身学习。
5.《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分数:2.00)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试卷3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试卷3(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 )是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A.关心工作B.依法执教√C.为人师表D.自我监督解析:解析:依法执教是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2.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依法治教新时期的是( )的颁布实施。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列不属于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B.有优秀的教师√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D.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4.违反教育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依法承担( )。
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刑事责任D.以上都有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5.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国家B.社会C.学校D.人民政府√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试卷4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试卷4(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教育法所规定的法律责任主要是( )。
A.刑事法律责任B.政治法律责任C.民事法律责任D.行政法律责任√解析:解析:由于教育法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可以界定为是调整教育行政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因而具有行政法的属性,故其所规定的法律责任主要是行政法律责任。
2.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不少教师沿袭了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在从教过程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侵犯了学生的权益,反映了不学法、不懂法、不执法的问题。
依法执教的重点是( )。
A.教育立法B.教育法律的遵守C.教育法学的教育和研究D.各个教育部门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治理教育,依法指挥、组织、管理、实施、监督、参与教育活动√解析:解析:依法执教的重点是各个教育部门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治理教育,依法指挥、组织、管理、实施、监督、参与教育活动。
3.1995年9月1日施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 )。
A.教育职员制度B.专业技术职员制度C.教育技术职务聘任制度D.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依法聘任校长的部门是( )。
A.省级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试卷3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试卷3(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教育部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95年3月18日通过,并颁布实施的。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属于( )教育法律关系。
A.隶属型B.平权型√C.调整性D.保护性解析:解析:平权型法律关系又叫横向法律关系,当事人各方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隶属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
3.下列不属于学校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是( )。
A.学校与政府B.学校与社会C.学校与教师D.学校与家长√解析:解析:学校的法律关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在与行政机关发生行政法律关系;二是学校在与教职工、学生发生法律关系;三是学校在与其他社会组织、公民发生法律关系。
4.教师违法行为的主要法律责任不包括( )。
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违宪责任√解析:解析:教师违法行为的主要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5.班主任李老师在教室后边堆放清洁工具的角落旁边设置了一个特殊座位,离其他同学有几排位置的距离,凡是班上调皮和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就安排在特殊座位听课。
这一做法( )。
A.是变相体罚学生的错误方法,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B.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有效手段C.是既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又履行了教学管理权的有效方法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解析:解析: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他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脸上写字、讽刺挖苦、谩骂、烈日下暴晒等行为。
李老师的行为属于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的必要性
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政策法规也是考试会涉及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巩固与牢记。
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政策指引,教师要学习教育政策法规,以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
那么,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的必要性和要求。
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政策指引,离不开以完好的法制建设作保障。
当我们回顾教育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教育前行的每一步,都无法同“政策的成功”分开,当然我们也把教育的挫折归之为“政策的失败”。
我们既不可设想有脱离教育政策法规指引的(有时也出现政策干扰)教育实践,也不可设想有与教育实践毫无关涉的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
从解决种种教育问题出发,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与法规,毋庸置疑,这些教育政策法规的制订都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必然趋势1.依法治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从依靠政策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的轨道上来,使教育工作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它包括依靠法律、依照法律、依据法律三个方面。
依法治教要求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及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从管理观念上、管理职能上以及管理方式方法上实现两个转变:一个是从过去主要以政策为依据逐步地转移到主要以法律为依据来规范教育工作。
另一个是从过去单一地运用行政手段逐步地转移到依法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管理教育工作。
2.依法治校:是指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依照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管理制度,从事学校管理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和其它与学校有关活动,使学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3.依法执教:是指教师遵照全面依法治教的要求,严格依照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管理制度,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坚持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正确方向。
上述三个方面共同体现依法治教。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 依法治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依法治教是世界各国管理教育的经验。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培训文章本文旨在为准备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的培训。
通过阅读本文,考生可以了解教师招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的要点、难点以及常见题型,为顺利通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一、考试大纲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
考试形式多以客观题和主观题为主,考查范围广泛,难度适中。
二、知识点梳理1、教育学:教育学是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涉及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史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现代教育家的思想。
2、心理学: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心理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
3、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律制度、学校管理条例、教育行政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以备应对相关考题。
4、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理论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考生需要掌握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新课程改革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
5、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知识,以备应对相关考题。
三、考试难点解析1、教育学难点:考生需要重点掌握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如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等,理解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关系,明确教育制度与教育实施的关系。
2、心理学难点:考生需要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特点,了解心理学的各种流派和理论,并能实际运用。
3、教育法律法规难点:考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法律精神,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熟悉各种教育法律文书,如合同、协议等。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解读
1.行政法律责任: (1)行政处分(处分的对象是个人); (2)行政处罚(处分的对象是个人或组织) 2.民事法律责任:个人或组织法人的人身、财产、 知识产权等受到侵犯。(以财产为主要内容的责任) 3.刑事法律责任:行为人刑事违法。
1.单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明知校 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 或者重大财产损失,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可以提出申诉。 (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教师
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
功能
作用
(内在依据)
(外部表现)
1.预示功能——————教育作用
2.强制功能——————保障作用
3.规范功能——————指引作用
4.标准功能——————评价作用
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
一、教育法律规范的概念及结构 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每一部具体的教育法律都是有若干 个行为规则组成的有机整体。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规是 个别与整体的关系。
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 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1.多选: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由( )三个要素
构成的。
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法律制裁
D.法律后果
2.填空:教育法律法规的结构是:法定条件、行为准
则和
。
二、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 (一)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 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1.义务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 “义务”、“禁止”、“不准”、“不得”等字样,在教 育法规中,义务性规范的数量较多。 2.授权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 “不受……干涉”、“有……的自由”等术语。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政策法规)历年真题试卷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政策法规)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判断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2018·山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求( )A.各级政府及时下达升学指标B.适当增加考试次数C.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D.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的依据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条第二款提出,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
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综上所述,C项正确。
A、B、D 项,说法错误,均不符合《纲要》相关规定,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知识模块:教育政策法规解读2.(2018·河北)教师李某在课堂上使用方言授课,这种教学行为( )A.没什么关系,只要教学效果好即可B.不合法,应该规范用语,采用普通话教学C.很正确,充分考虑了与当地学生的沟通问题D.不正确,应规范用语,宣扬我国正宗文化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政策法规解读3.(2016·河北)学校为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应该( )A.让司法机关介入学校的教育B.让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C.聘请从事法制教育的专家或教师来学校充当专职或兼职教师D.让家长更好地完成监护的作用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九条规定,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
学校根据条件可以聘请校外法律辅导员。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在教师招聘中,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并且掌握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
本文将从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的不同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广大教师招聘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1.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理论基础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定义、目标、原则和方法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著名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比如孔子、洛克和杜威等。
通过对教育理论基础的学习,教师能够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守的法律和法规。
教师应该了解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此外,也需要了解一些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政策,因为不同地区的教育管理制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可以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更加规范和合法,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和改革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教师应该熟悉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了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并且掌握最新的教育改革政策。
如今,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包括义务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改革等。
教师需要紧跟教育政策和改革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 教育综合知识除了上述内容,教师招聘考试还会涉及一些教育综合知识的考查。
这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和课程设计等。
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教育评价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熟悉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课程设计则涉及到教师的课程规划和教材选择,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总结起来,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招聘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基础、熟悉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教育政策和改革、掌握教育综合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试卷9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试卷9(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在我国教育法规中,( )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法、基本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析:解析:在我国教育法规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法、基本法。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则为普通法、单行法。
2.教育政策的主体是( )。
A.政党和国家√B.学校C.教师D.法院解析:解析:教育政策的主体主要解决教育政策的所属问题,即明确是谁的政策,是谁制定的政策的问题。
教育政策的主体是政党和国家。
3.( )是指教育政策监控主体,依据一定的教育法规或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及终结活动进行监督、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A.教育政策评估B.教育政策的执行C.教育政策的制定D.教育政策监控√解析:解析:教育政策监控是教育政策监督与控制的合称,指教育政策监控主体,依据一定的教育法规或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及终结活动进行监督、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教育政策监控是教育政策动态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环节,是整个教育政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4.我国实行( )的学校教育制度。
①学前教育②初等教育③中等教育④高等教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因此,本题选D。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 )。
A.教师职务聘任制度B.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C.教师职务终身制度D.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度解析: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析:解析:教育法律可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基本法律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比较全面地规定和调整某一方面带根本性、普遍性的社会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即为教育基本法律;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一般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个例外),是调整某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
2.在通过其他途径都不能获得满意的救济时,可以通过( )渠道获得充分的补救。
A.校内调解B.教育仲裁C.诉讼救济√D.行政救济解析:解析:诉讼救济指当宪法和法律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人民法院应当对这种侵害行为作有效的补救,对受害人给予必要和适当的补偿,以最大限度地救济他们的生活困境和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基于利益平衡的司法和谐。
3.国家教育法规( )地方教育法规。
A.相当于B.优先于√C.服从于D.指导解析:4.( )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
A.纠纷的存在B.损害的发生√C.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D.侵权行为的发生解析:解析:权利受到损害是教育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如果权利未受损害,就无所谓救济。
5.学校不能对高中生进行( )处分。
A.警告B.记过C.开除学籍D.送去劳动教养√解析:解析: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
因此学校不能对高中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处分。
6.某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三个成绩较差的学生除名。
山西教师招聘:教育政策与法规重点知识二
一类是纵向性的法律关系,一般称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另一类是横向性法律关系,一般称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教育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教育行政过程中发生的关系。这一关系反映的是国家与相对人的纵向关系,其实质是国家如何领导、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在这一法律关系中,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与其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教育民法法律关系是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学校与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个人之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资料:
我国的基本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同年9月1日施行
我国目前公布实行的教育单行法律有5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7月1日施行,2006年9月1日修订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年1月1日施行
六、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和教育法律关系客体。可以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自然人和法人有:教育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者、学生及其他受教育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其他公民等。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是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教育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之一。一般包括物、行为、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教育法必须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2、公益性原则。公益性原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它是指教育事业的过程和结果必须具有社会影响,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3、平等性原则。指人们在教育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平等的承担法律责任,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4、终身性原则。指人的一生应当不断地接受教育,应当在任何阶段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教育应当面向所有的人。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是在选拔优秀人才,确保教育系统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教育基础知识则是考核教师候选人是否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法规等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教育实践等方面探讨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教师候选人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同时,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有助于候选人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二、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教师招聘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国家关于教育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候选人需要了解,学习和掌握有关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学生权益保护等相关法规和政策。
此外,候选人还需要熟悉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责和管理制度等内容。
三、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师招聘考试中能力测评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候选人需要展示自己在实践中应用教育理论和教育法规进行教育活动的能力。
这包括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等。
在准备教育实践方面的知识时,候选人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思考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回答与教育实践相关的考题。
综上所述,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候选人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只有通过对教育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应用,候选人才能胜任教师这一神圣而伟大的职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备考过程中,候选人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育专业书籍、参加教育培训班和进行模拟练习等方式来加强自己的教育基础知识,为考试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总结起来,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教育基础知识是教师候选人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它涉及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教育理论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提供一些典型的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基础试题1: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旨在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传承社会文化,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试题2: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
答案: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而教育方针则是在教育目的指导下,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包括教育的方向、原则、内容等。
心理学基础试题3:请解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能力特征,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逐渐构建知识。
试题4:如何理解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答案: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一生中会经历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危机和挑战。
个体在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后,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反之则可能导致消极的人格发展。
教育法律法规试题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制度?答案: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职业和成人教育制度。
试题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享有哪些权利?答案:教师享有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指导评价学生权、参与学校管理权、报酬待遇权、培训进修权等。
教育方法与策略试题7:请简述启发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启发式教学法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其基本原则包括尊重学生、鼓励探索、重视实践、促进创新等。
试题8:如何运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答案:差异化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识别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佳发展。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试卷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试卷2(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是( )。
(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教育法》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
2.在教育法律关系中,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 )。
(分数:2.00)A.主体√B.被监护人C.公民D.未成年人解析: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
3.教育法规中确立的有关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基本制度和原则等,必须符合( )。
(分数:2.00)A.儿童身心发展规律B.我国基本国情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教育内在规律√解析:解析:只有依据教育的内在规律来确立有关的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等,才能更好地发展教育。
4.教师对生病或者受伤的学生救护不力,其行为( )。
(分数:2.00)A.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B.属于不作为侵权√C.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D.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解析:解析: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对相对人具有法律意义的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
教师对学生救护不力,属于不作为侵权。
5.教师规定学生做不完作业不准回家吃饭,侵犯了学生的( )。
(分数:2.00)A.财产权B.人格尊严权C.生命权D.人身自由权√解析:解析:侵害学生人身自由的表现形式有非法拘禁和限制学生、非法搜查学生、非法限制学生表达自由的权利等。
题干中教师不让学生回家吃饭,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6.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 )目标的范畴。
(分数:2.00)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解析: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法律法规)-试卷1(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 )。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C.教师和学生√D.上级领导和教师解析:解析: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自然人,即个人主体;二是机构和组织:三是国家。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
2.教育法律救济的主要方式是( )。
A.调解渠道B.司法渠道C.行政渠道√D.仲裁渠道解析:解析:法律救济的渠道有四种:即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和调解渠道,主要方式是行政渠道,包括申诉和复议。
3.小学生张某因多次偷窃,被所在学校申请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对于这一申请,具有审批权的机构是( )。
A.公安部门B.教育行政部门√C.检察机关D.司法机关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所以小学生宋某的问题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来处罚。
A.学校B.教育主管部门C.家长D.公安机关√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的是( )。
A.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解析: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梳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梳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了解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和原则,掌握我国基础教育相关制度安排、受教育者的权利义务、违反教育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⑴、我国教育的性质:社会主义性质。
⑵、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教育发展的总方向。
(3)、中国的基础教育制度:①学校教育制度。
②义务教育制度。
③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
④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⑤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⑥扫除文盲教育制度。
⑦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⑸受教育者的权利:①、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②、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③、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
④、享有申诉权。
⑤、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⑹、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⑺、违反教育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1、违反教育经费规定的法律责任2、扰乱教育秩序、破坏、侵占学校财产的法律责任3、使用危险教育设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法律责任4、违反国家规定向学校收费的法律责任5、违法办学、招生、举办考试、颁发学业学位证书及向学生违法收费的法律责任6、招生考试中舞弊作弊的法律责任以上六大类14种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主要应负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应负民事法律责任的,同时也要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此外,《教育法》分别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受教育者、教育者享有的权利作了规定,凡侵犯其合法权益而造成损失、损害的,同时违反了《教育法》和《民法通则》的,均应由人民法院依法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的就学制度、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实施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和违反义务教育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及教育政策法规辅导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及教育政策法规辅导一.考试的方式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和时事政治合卷考试,在分数权重中,教育学、心理学约占比重的80%—85%,教育政策法规和时事政治部分约占比重分数的15%—20%。
政策法规和时事政治会以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出现。
十堰市2006年、2007年都在简答题中出现:简答1何谓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2006年,3分),简答题第二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我国实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什么?(3分,2007年);一般不会出现在论述题中。
二.命题的范围(一)教育学部分1.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这类题目,命题范围范较为广泛,复习时应该全面的通读教材,力求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尤其要争取对那些再认类型的题目,即选择题、判断题少丢分数。
不过也有些规律可循,那些个教育发展史上代表人物、标志(代表)性事件、重大的理论出新总会经常会出现在考题中的,例如: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孔子—启发式;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等等。
2.简答题、论述题简答题、论述题一般集中在教学(上、中、下)章节、德育章节、班主任章节和教师章节,因为这些章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息息相关。
例如:十堰市2007年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1.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论述题(4分)试述教师的素养(教师章节)。
武汉市2010年4月考题论述题48.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教学原则)49.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德育方法)四川泸州市2010年4月考试简答题36. 简述我国德育过程的规律。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之“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3)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之“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3)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重视( )教育。
A.0—3岁婴幼儿B.2—5岁幼儿C.3—6岁儿童D.4—7岁学龄前儿童【答案】A。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 —20XX年)》提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XX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2.依据我国《教育法》,取得法人资格的校办产业应由( )。
A.学校承担民事责任B.学校承担连带民事责任C.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D.教育行政部门承担连带民事责任【答案】C。
3.学校( )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A.可以B.不得C.特别情况可以D.经批准可以【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到20XX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 )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 )。
A.11.220%B.11.230%C.1220%D.1230%【答案】A。
5.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A.全社会B.学校C.家庭D.教师【答案】A。
6.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答案】B。
7.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B.沟通和合作C.培训和流动D.交流和互访【答案】C。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及教育政策法规辅导一.考试的方式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和时事政治合卷考试,在分数权重中,教育学、心理学约占比重的80%—85%,教育政策法规和时事政治部分约占比重分数的15%—20%。
政策法规和时事政治会以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出现。
十堰市2006年、2007年都在简答题中出现:简答1何谓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2006年,3分),简答题第二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我国实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什么?(3分,2007年);一般不会出现在论述题中。
二.命题的范围(一)教育学部分1.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这类题目,命题范围范较为广泛,复习时应该全面的通读教材,力求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尤其要争取对那些再认类型的题目,即选择题、判断题少丢分数。
不过也有些规律可循,那些个教育发展史上代表人物、标志(代表)性事件、重大的理论出新总会经常会出现在考题中的,例如: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孔子—启发式;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等等。
2.简答题、论述题简答题、论述题一般集中在教学(上、中、下)章节、德育章节、班主任章节和教师章节,因为这些章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息息相关。
例如:十堰市2007年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1.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论述题(4分)试述教师的素养(教师章节)。
武汉市2010年4月考题论述题48.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教学原则)49.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德育方法)四川泸州市2010年4月考试简答题36. 简述我国德育过程的规律。
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0分)37. 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四川省2010年4月考试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40.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答案要点:(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1.5分)(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1.5分)(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1.5分)(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1.5分)4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答案要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5分)(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5分)(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5分)(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5分)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原则。
答案要点:(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原则;(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7.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答案要点:(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
(4分)(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
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
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
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
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3分)(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
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3分)(4)联系实际。
(3分)(二)心理学部分1.与教育学知识一样,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范较为广泛,复习时应该全面的通读教材,同样只要对那些历史上代表性的人物,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尽心理解记忆,这些方面就会少失分。
例如: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遗忘曲线);瑞士—皮亚杰—儿童发展的阶段论,顺应与同化;美国—马斯洛—需要的层次理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桑代克(的学习论)—刺激与反射(其公式为S→R);2.简答题、论述题心理学部分的简答题、论述题一般集中在:行为动力、认知过程、智力与创造、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等章节,这些章节的内容是与学生的学习与健康成长密切相关,老师如果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就难以把握教育学的关系。
天津市4月考题论述题(10分)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论述题(8分)1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理论)(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强化学习动机(5)合理地组织竞赛(6)正确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7)加强归因指导。
2008年武夷山市考试论述题(10分)依据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谈谈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学习?(三)案例分析题有些地方在试题中会出现案例分析题,但都是依据上述教育学、心理学重点内容进行命题,答案要点也主要是依据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一般在德育问题、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教育观问题方面较为常见。
因为属综合应用类试题,因此,答题过程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都会涉及到。
例如:武汉市2010年4月考试案例题案例分析题50.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
校长找其谈话,她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答案要点提示: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职业道德问题)51.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室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
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
学生一次次摔跤一次次又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
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信心十足的又投入学习中。
结合教育学理论分析案例。
52.小明平时学习挺好,但是一到考试发挥就很不理想,他很沮丧,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老师,你该如何去帮助他?德育的原则来看: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从德育方法来看:实际锻炼法。
(德育方法问题)2008年武夷山市考试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案例:一位教师在下课铃响过后的1分钟,突然听到有学生叫了一声“下课了” 。
这位教师听到后感到有失面子,于是向班级学生追问:“是谁说的?”没有学生承认。
该教师就抓住一位平时也会叫的同学,说是他叫的。
该同学说:“不是,我没叫过。
”教师一把拉起该同学要到办公室去。
由于一个要拉去一个不让拉去,教师与这位同学就这样冲突起来了……请你运用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答案要点①教师的拖课行为本身就是错的;②不尊重学生;③教育方法简单粗暴;④违反相关的教育法规;⑤没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答出4个要点可得8分,阐述2分)(教育观问题)2.面对学生上课睡觉,以下两位老师采用不同的做法:一天下午第二节课,小明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老师A迅速走过来,“啪”用力在课桌上拍了一下,气冲冲的说:“怎么,困了回家睡去,躺在床上比在这舒服,睡一年也没人管你。
现在就可以走,我不稀罕你这一个学生。
”说完,就走回了讲台。
小明抬头瞪着他的背影,慢慢的低下了头,没有再睡觉,更没有听课。
老师B正在上课,一位同学打磕睡,老师B笑呵呵走过去,用手指敲敲他的桌子说:“快别睡了,再睡我可要唱《霍元甲》的主题歌了。
”说完还真唱了起来:“‘睁开眼吧!小心看吧!’我唱的对吗?”学生都被他逗笑了,连打磕睡的同学也来了精神,专心致志的听起课来。
请你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原理分析两位老师的做法。
案例2:①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同,两位老师都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3分)②对两老师做法的具体分析,能够有理有据;(4分③能从两老师做法中得到启示;(3分)(德育问题)3.案例:六(1)班有个女生,高××,原本是一位活泼开朗、好动有个性的学生。
近一段时间来,王老师发现她情绪低落,言语少了,笑容少了,常常一个人发呆,上课老是走神,回答问题经常是不知所云。
王老师第一次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她否认了。
王老师又观察了几天,她没有什么起色,而且在交上的作文里,错字达15%。
王老师在批语中给她指出:“错别字太多”。
本子收上来了,王老师打开一看,没想到她竟在批语“错别字太多”的后面加上了一个破折号并写上“是吗?”而且打了个很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