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11不同的声音-导学案-苏教版(2017)

合集下载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不同环境里的植物》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不同环境里的植物》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2、小结: 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3、填写活动手册:把下列植物和它适宜的生长环境连线
(三)、科学活动:比较大叶黄杨和杨树的叶子 1、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比较: ①看一看两种树叶,叶子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②摸一摸两种树叶,感受叶片的表面光滑程度和厚度。 ③观察两种树叶,秋天时会不会变黄。 ④观察两种树叶,冬天时会不会全部落光。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板块三、课堂小结与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有 着密切的关系。在科学探索中,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特点,联系其生 长的具体环境;通过比较,分析植物如何适应寒冷环境,让我们进一 步明确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懂得尊重生命的科学道理。 2.如何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下 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第1课。本课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里的植物, 认识不同植物有适应不同环境的本领,建立植物与环境的整体和具体关 联。本课围绕植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分两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 部分,整体了解不同形态的植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包括两个连贯的活动。 第二部分,具体认识两种植物(大叶黄杨和杨树)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 包括两个递进的活动。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单元的第1课《天然 材料与人造材料》。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 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 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 家批评指正。
5.引导:如果把棉花和腈纶棉分别放到自己的手背上,会有什么感 觉?【提示】棉花和腈纶棉保暖性都好。我们还可以用浸一浸入水的 方法研究棉花与腈纶棉吸水本领。你们觉得该如何实验呢? (暗含着条件的控制,教师引导。)
6.生答师生交流。把同样大小的棉花与腈纶棉的一端放在水里,过一 段时间观察另一端是否有水流出,水量的多少是否不同。 7.引导: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用来观察和区分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就是烧一烧的方法。观察棉花与腈纶棉燃烧时的火焰、烟、时间长 短、灰烬、气味等。如果用烧一烧的方法你们打算如何观察呢?小组 讨论。
板块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能够 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在科学 探究中,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能 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异同。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四、说教学重难点

苏教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总复习及期末练习题

苏教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总复习及期末练习题

2.()的树干里储存水,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

3.仙人柱适合生长在炎热、干旱的()中。

4.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器官,根、茎、

叶属于植物的()器官。

5.木兰、百合、玫瑰等植物的传粉方式是()。

6.植物的()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

7.苹果、枣、冬瓜和蚕豆的种子各有特点,其中()的种子前端有种脐。

8.植物的茎具有输送()的作用。

9.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和适宜的()。

10.果实由()和()两部分构成。

11.物体发声时共同之处都在做快速的()o

12.操场上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能在()传

播;

操场各处都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向()传播。

13.不同动物发声时,振动的器官不同,产生的()也不同。

14.声音的大小叫(),声音的高低叫()o

15.声音进入外耳道后会引起鼓膜的()o

16.()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7.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18.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属于()o

19.塑料的最大缺点就是(),容易造成()污染。

20.金属具有()、()、()等共同性质。2L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用(

)、

()、()等也可以造纸,我们要节约用纸。

22.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玻璃是()材料,是由沙子等天然材料经过加工形成的。

23关于小麦花传粉,我们知道()A.小麦花需

要依靠昆虫传粉 B.小麦花需要依靠风力传粉 C.小麦花可以自花传粉

24不属于果实的一项是()A.黄瓜 B. ±

豆 C.番茄

2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水里的植物都不需

要呼吸 B.水里的植物有一些不需要呼吸 C.水里的植物也需要呼吸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声音的传播》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声音的传播》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声音能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上 5、通过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6、通过游戏等活动探究声波传播的方式 7、初步认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5、小结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 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板块三、拓展提高:传播效果 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把沙子、水和空气按传播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提示】固体>液体>气体 (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二、说学情
经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水平和操作能力 ,有着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对声音的研究也很有兴趣。学生通过 前1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在第二节课中,对于声音 的传播方式,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声音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因此学生对 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有初步的认识。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声音的传播》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 单元《声音的奥秘》的第2课。本课在探究过“声音的产生”后,进而研 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承接本单元前半部分所学内容。声音是日常生活 中很常见的现象,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但对于很多学生 来说,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 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本课通过研究声音在不 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水里的植物》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水里的植物》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二、导入新课 1、你知道这些植物生长在哪里?
睡莲
水绵
芦苇
设计意图:认识水生植物,明确水生植物的科学概念(看图回答)
2、什么是水生植物? 【提示】 某种植物在它生命里全部或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水里,并且能够顺 利的繁殖下一代,我们就称它为水生植物。 (了解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
3、你见过的水生植物,大部分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 【提示】 ★长在水池里 ★长在湿地里 ★长在水岸边 ★长在沼泽里 ★长在湖泊里 ★长在池塘里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所认识,在一年 级下学期也学过《多姿多彩的植物》。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更强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对诸如各种各样的植物“是长在哪里的”“ 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等疑问作出解答。三年级学生对于水里的植物大都 比较陌生,只知道莲和芦苇,其他的知之甚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 导学生认识这些水生植物以及让学生描述水生植物的形态特征。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水生植物的形态特点及其种类 2、知道水葫芦、金鱼藻和莲的内部特殊结构与呼吸的关系 3、掌握水生植物的适应环境的本领 4.通过实验探究水生植物漂浮的奥秘和呼吸的奥秘 5.激发了探索水生植物的浓厚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水生植物的漂浮和呼吸的奥秘
教学难点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环境的结构特点

2021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级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2021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级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2021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级下全册实验报

告单

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年月日

年级班2021 年3 月3 日

年级班年月日

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年月日

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年月日

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年月日

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年月日

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年月日

年级班年月日

年级班年月日

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年月日

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2021 年 5 月8 日

年级班年月日

年级班年月日

年级班年月日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植物结果了》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植物结果了》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4.源自文库物结果了
果皮
果实
种子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观察记录表、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观察记录表、西红柿、黄瓜、小刀。
板块二、导入新课 1.教师携带2株学生栽种的西红柿进教室。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西红柿终于长大 了,你们还记得刚见到它时,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种子)
《植物结果了》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单元的第4课《植物 结果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 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 正。

苏教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三套

苏教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三套

苏教版科学(2017 )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

・、填空题

1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和()。

2 .()和()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3 .我们可以从()、()、()、()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4 . -30摄氏度读作();10摄氏度读作()。

5 .声音是由()产生的,它可以在()()和()中传播。

6 .植物的形态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

7 .()是用来放置气温计等仪器的木箱。它一般都架设在草坪上,箱底距离地面(

米,箱口朝()o

8 .纸片、木片、塑料、铁片这四种材料中吸水性最好的是(),韧性最好的是(

),

硬度最好的是()。

二、判断题

1 .在不同的地方所测量的温度是相同的。()

2 .纸非常便宜,我们可以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3 .声音可以在任何地方传播。()

4 .水里的植物不需要呼吸。()

5 .水瓶树适合生长在气候寒冷的地方。()

6 .塑料制品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三、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用来描述秋季的是()o A.硕果累累 B.白雪皑皑 C.含苞待放

2 .红旗飘动的方向和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A.相反的B.相同的C.相交的

3 .卫生间一般都铺瓷砖,是因为()。A.瓷砖防水性能好 B.物美价廉 C.好打扫

4 .不属于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的是()。A.耐旱 B.抗病 C.根系发达

5 .我们常吃的玉米粒、黄豆、花生仁是这些植物身体上的部分()o A.根B.茎C.种子

四、连线题

陶瓷耳郭棉花天然材料外耳道玻璃鼓膜纸人造材料听小骨布料耳蜗蚕丝听神经产生振动传递振动收集声波产生神经信号报告大脑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天气和气候》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天气和气候》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不同天气、气候图片、视频 学生材料:有关天气、气候的图片
1.同学们,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天气。 2.天气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天气的变化规律,对 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 气候
3.同学们,请你睁开睿智的双眼,带上一颗敏锐的心,拿起一只精妙的 笔一起踏上我们的气象之旅(课件出示动图:气象卫星和卫星云图)。首先, 我要用一段视频打开我们这扇气象之旅的大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 真倾听,并把从中获取的天气信息记录下来(播放天气预报)。 我们从天气预报中获得了未来3天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变化情 况。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1、读图引导 两地区的气温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温度, 红色曲线表示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绿色曲线表示2016年气温变化趋 势;两个地区的降水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 示降水量,蓝色条形表示2015年降水量变化趋势,黄色条形表示2016 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设计意图:以天气预报为切入点,让学生直观感知,天气的变化与人 类有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气候的探究做好铺垫。]

小学科学11《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小学科学11《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小学科学11《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而本节课的《不同的声音》是该教材中的重要一课,主要介绍了声音的形成、传播和特点,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声音,并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形成和传播过程,认识不同物体和不同方式产生的声

音的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物体在不同方式作用下产生的声音,并进行简单实验,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传授声音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声音的传播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

观察和探索。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声音,如汽车的鸣笛声、风铃的声音等,让学生激发对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等方式,引入声音的基本知识,包括声音的来源、

传播方式和特点等。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需要介质传播。

3. 学习任务(15分钟)

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a. 观察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教师提供一些不同的物体,如铃铛、木鱼、笔、

石头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特点。

b. 实验观测声音传播:教师设置实验,如在容器中放置一个钟摆,敲击钟摆,

苏教版(2017)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动物与植物》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2017)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动物与植物》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

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

第4单元《动物和植物》目录

第4单元《动物和植物》单元概要分析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世界是物质的”是设计本册教材的核心思想。在认识了石头与泥土、水、空气之后,本单元的设计围绕地球环境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展开。神奇的大自然中存在着无数多姿多彩的动物和植物。一年级学生也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动物和植物的感性经验。本单元的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观察、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形成有关动物、植物的初步概念,认识到动物、植物也是组成自然界的基本物质。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引导学生对动物、植物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它们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

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废弃物,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年级科学课不同的声音教案

三年级科学课不同的声音教案

三年级科学课不同的声音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了解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2. 能够区分和描述不同的声音。

3. 发展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2. 区分和描述不同的声音。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声音来源,如钟声、鸟叫、汽车喇叭等。

2. 不同的声音资源,如铃声、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等。

3. 实验材料:空瓶子、橡皮筋、小铃铛等。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声音来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们平时都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探索声音来源: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平时可能遇到的不同声音来源。

2. 分享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列举的声音来源,并与全班一起讨论。

观察不同的声音:

1. 准备不同的声音资源,如铃声、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等。

2. 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倾听。

3. 引导学生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如响亮、柔和、高低不同等。

实验探索声音:

1. 准备实验材料:空瓶子、橡皮筋、小铃铛等。

2. 分发实验材料给学生,并指导他们进行实验。

3. 实验步骤:

a. 将橡皮筋固定在空瓶子的口上。

b. 拨动橡皮筋,观察并描述产生的声音。

c. 将小铃铛放入空瓶子中,再拨动橡皮筋,观察并描述产生的声音。

总结与归纳:

1.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的声音来源和特点。

2. 提问学生:你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回到家中,观察和记录家中不同的声音,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导学案-苏教版(2017)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导学案-苏教版(2017)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学习目标】

1.知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化;

2.知道将不同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混合或分离固体的例子;

4.能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量混合前后固体的质量和体积。

5.能通过观察、比较,对测量中固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做出解释。【学习重点】

通过测量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活动,认识到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的空间变化。

【学习难点】

通过讨论并使用不同方法分离不同固体混合物的活动,认识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固体混合物分离开。

【学习准备】

材料准备:黄豆、绿豆、玉米粉。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一)思考引学。

生活中有哪些情况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

(二)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固体混合前的质量_______混合后的质量。

2.固体混合前占据的空间_______混合后占据的空间。

二、问题探究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1.在下图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如何测量固体的体积?和液体体积的测量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固体混合以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小了

三、拓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其他固体的混合现象呢?

【学习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化,知道了将不同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精炼反馈】

一、填空

1.泥土是土壤、沙子、小石子、各种昆虫、腐殖质的______。

2.把黄豆、玉米粉和绿豆三种固体混合在一起之后,占据的空间明显变______。

3.固体混合前后,一般来讲质量不会发生变化,但是体积会变______。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不同的音调》优质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不同的音调》优质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不同的音

调》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音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研究认识高音调和低音调;

3. 能够通过听觉判断音调的高低;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课文:《不同的音调》;

2. 录音设备及音乐片段,包含高音调和低音调的片段;

3. 音乐乐谱,包括高音调和低音调的示范;

4. 乐器,如小提琴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高音调的音乐,然后问学生是否能够感受到这种音乐是高还是低音调。

-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听到的音乐特点,如音高的高低等。

2. 研究

- 分别播放高音调和低音调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和区分两者的不同。

- 向学生展示高音调和低音调的乐谱示范,指导他们理解音符的上下位置与音调的关系。

- 在乐器示范中,演示高音调和低音调的差别,鼓励学生亲自尝试演奏。

3. 实践

- 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段乐谱,要求他们根据乐谱的指示演奏出正确的音调。

- 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可通过听觉判断表演的音调高低是否正确。

-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事物中可能出现的高音调和低音调,鼓励他们举例说明。

4. 总结

- 概括研究到的知识点,如音调的定义、高音调和低音调的特征等。

- 鼓励学生回顾整个研究过程,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 以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为结束,让学生回答正确的音调是高还是低。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对音调的理解程度;

2. 根据小组演奏和听觉判断的结果,评价学生是否准确把握音调的高低;

3. 提供个别辅导和反馈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音调的理解。

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目录

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单元概要分析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声音对于地球上的动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声音,整个世界便会沉浸于一片静寂当中,动物将失去感知环境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随时随地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里,无论是否在感知或愿意感知,声音都客观存在,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声音现象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帮助儿童了解、认识外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单元围绕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声音的特征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感悟、研究、认知声音的奥秘。

声音无疑是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甚至“充耳不闻”的,从婴儿时期就早已“耳熟能详”了。但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很多人对此缺少思考,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他们对声音现象、变化过程的知识积累不足,形象思维缺乏,概念模糊。本单元通过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解答声音的产生、传播与变化这三大疑惑,用活动体

验纠正偏见,也为初中学段学习声音规律提供知识基础与实践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声音现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本单元的探究活动采用了显性化的方式,让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声音“现身”,使声音“看得见”,以及听得见声音在各类物质中传播等,让学生感受到看不见的东西也具有客观存在性,并且学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其终身发展服务。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科学探究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的声音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2.区分音调和音量。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2.能利用不同的音调和音量制作简单乐器。

科学态度:

1.能够感受声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3.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具体的因素有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认识生活中一些噪音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方法。【学习重点】

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学习难点】

区分音调和音量。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南

(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声音的强弱叫______。

2.声音的高低叫______。

3.声音的_____与用力的大小以及离发声物体的远近有关。

4.声音的_____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3.发出高音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出低音的物体呢?

4.朵朵利用小皮鼓和三角铁做实验,探究音量大小。请完成以下试题:

(1)用力小一点敲击,音量____;用力大一点敲击,音量_____。

(2)距离远一点敲击,音量____;距离大一点敲击,音量_____。

(3)实验表明,音量强弱跟______和______有关。

5.一组长短、粗细、材料相同的广口瓶,装入不同量的水,用小棒依次敲击,你会发现声音有什么不同?

6.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获得了一个对声音的较完整的认识。

【精炼反馈】

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通过控制噪声源、装隔音或吸音屏障等方法可以降噪。()

2.发出低音的物体通常是薄的、细的、短的、紧的。()

3.声音的音量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4.校园里有美妙的琴声、读书声。()

5.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6.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影响听力。()

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物体的()决定的。

A.长短 B.粗细 C.振动幅度 D.松紧

2.要使橡皮筋发出较大的音量,就要把橡皮筋()

A.绷紧些 B.放松些 C.使劲弹 D.与耳朵距离近些

3.用力敲音叉,我们听到的声音就()

A.强 B.高 C.弱

4.在演唱中,男高音和女高音是()的不同表现。

A.音量 B.音调 C.音高 D.音色

5.下列关于保护听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远离噪音 B.勿乱挖耳 C.戴耳机长时间听歌 D.带耳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