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与异烟肼所致小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关系的研究
血清microRNA作为肝功能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寻找血清miRNA作为肝癌的生物标志物
miR-122,223,101, 34a,100b,127
miR-21,24-21:在多种肿瘤组织和血清中上调,可能是通用的 biomarker miR-122:肝细胞特异的miRNA,可能是肝癌特异的 biomarker miR-223:在肝癌组织中下调,已有报道在NSCLC血清 中上调
血清microRNA作为肝功能损伤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报告人: 许 建 导 师: 林东昕
中国医学科学院 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肝细胞癌与HBV感染密切相关
Hepatology, 2009
肿瘤的第七项特征:炎性微环境
Nature, 2009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10
血清蛋白分子标志物
特异性 76~94 49 75 No data No data No data No data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08
血清miRNA与肿瘤
Cell research, 2008
血清miRNA稳定性
RNA酶 反复冻融 酸碱处理
miRNA
Cell research, 2008
Oncogene, 2006 Gastroenterology, 2008
技术路线
Specific forward primer
3种miRNA血清中的相对含量
4 3 2 1 0 -1 -2 -3
Controls
HCC
Hepatitis
4 3 2 1 0 -1 -2 -3
Controls
HCC
Hepatitis
血清蛋白分子标志物
灵敏度
AFP(甲胎蛋白)
MicroRNA-146a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中期报告
MicroRNA-146a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及相
关机制研究中期报告
研究背景: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致病菌,感染全球肺结核患者中约有90%。
由于其迅速地逃逸宿主免疫监视的能力,致使免疫系统对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控制存在很多局限性。
因此,有效地控制干预细菌的逃逸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microRNA-146a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寻找新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防治策略。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接种结核分枝杆菌以建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收集小鼠肺脏细胞,分析microRNA-146a的表达及其与免疫因子的关系,同时观察小鼠肺脏病理变化。
研究进展:
目前已完成实验动物的接种及样本收集。
初步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的肺脏病理损伤较重,同时microRNA-146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
此外,观察到microRNA-146a与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但具体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究。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深入理解microRNA-146a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有力的证据,为结核病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微小RNA在急性肺损伤中基因研究进展
微小RNA在急性肺损伤中基因研究进展摘要】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由21~23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作为一种基因表达的负性调节因子,可以调控其靶mRNA稳定性及翻译效率。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指创伤、感染、休克等疾病导致的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弥漫性肺毛细血管内皮肺泡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及炎症损害,ALI/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且不完全明确,近年来大量关于疾病与miRNA关系的文献报导,miRNA 是众多基因的关键调节者,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及展。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miRNA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微小RNA1.microRNA概述早在1993年Lee等就已经发现了22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Lin-4。
近年来,microRNA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microRNA是一类含约21~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其序列高度保守,可以在转录后水平特异性识别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上的相应靶位点,通过抑制或降解特定的靶基因而发挥调节蛋白质合成的作用[1]。
microRNA 作为一类细胞内重要的调控分子,已被发现在多种细胞的凋亡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小分子RNA负调控基因表达,他们积极参与重要的细胞生理过程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如肺癌,肺纤维化,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涉及相关microRNA的改变。
相信随着对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更进一步对microRNA在疾病中发挥的作用的了解,会有更新更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应用于相关疾病。
2.miRNA与急性肺损伤的基因调控急性肺损伤(ALI)是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
异烟肼致肝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异烟肼致肝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王玉鹏;鲍婕【摘要】异烟肼(isoniazid,INH)是化学预防、治疗结核病的重要药物之一,是四大一线抗结核病药物中至关重要的首选药物.一系列研究表明异烟肼具有肝脏毒性,而其肝损伤机制仍未阐明.对异烟肼肝毒性与其代谢物、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的关系进行阐述.综述现阶段潜在的异烟肼肝毒性机制研究,为后续深入揭示该方面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9(037)004【总页数】5页(P289-293)【关键词】异烟肼;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作者】王玉鹏;鲍婕【作者单位】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 230041;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 23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导致的、经呼吸道传染的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尽管近年来已经有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但结核病的发病率依然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我国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结核病发病国,并且是耐药性结核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2]。
抗结核病治疗的一线用药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其中,异烟肼(isoniazid,INH)通过抑制结核杆菌细胞所特有的分枝菌酸合成,使得结核杆菌失去疏水性、耐酸性和增殖能力而导致死亡,是一线抗结核药物中不可替代的首选药物。
但抗结核病药物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肝损伤[3-5],一系列文献报道异烟肼具有肝脏毒性[6],临床资料提示异烟肼的应用可以引起20%左右的患者出现肝功能改变,约1.6%的患者可发展为症状性肝炎使抗结核病的治疗中断,更有较少数患者可引起肝功能衰竭甚至出现严重的肝损伤而导致死亡,但异烟肼的肝毒性机制至今仍未阐明。
笔者对现阶段潜在的异烟肼肝毒性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防治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肝损伤提供新思路。
1 异烟肼代谢物与肝毒性异烟肼是一种容易被氧化的酰肼类化合物,其代谢产物乙酰肼(acetylhydrazine)和肼(hydrazine)被普遍认为与异烟肼肝毒性有关[7],这些毒性代谢产物可在大鼠肝细胞中诱导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的过度产生。
抗结核药物引发的肝损害(全文)
抗结核药物引发的肝损害(全文)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常常使治疗中断或方案更改,导致疗效降低和耐药等,直接影响结核病控制效果。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涉及肝、肾、皮肤、胃肠道、血液及神经系统等,其中药物性肝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肝坏死,甚至危及生命,是历来临床上学习的焦点。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短程督导化疗是目前结核病控制的主要策略。
但其中3个关键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均有潜在肝脏毒性,可以导致药物性肝损害。
肝损害的病理学特征动物和临床研究发明,异烟肼毒性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共价键结合干细胞大分子物质引起干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导致药物性肝损害。
肼作为异烟肼毒性代谢物之一,可以引起干细胞脂肪变性、空泡形成和谷胱甘肽的消耗,多位于门静脉周围和小叶中心区。
利福平可引起一过性高胆红素血症,这并非利福平的毒性作用,而是干扰了胆红素排泄,进而引起肝小叶中心坏死和胆汁瘀积相混合的肝炎,表现为局限或弥漫性干细胞坏死和程度不等的胆汁瘀积并存。
在利福平联用吡嗪酰胺的肝损害死亡患者肝脏中可以发现桥接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局灶型胆汁瘀积、过度肝纤维化和小结节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药物性肝损害可发生在抗结核化疗的任何时期,常常在最初2个月内。
主要表现为乏力、钠差、恶心、呕吐、上腹不适,重者伴黄疸,甚至肝昏迷。
临床表现、生化和组织学改变缺乏特异性,很难与病毒性肝炎鉴别。
终止化疗后肝损害症状会缓解,否则很可能导致死亡。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机制异烟肼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不属于超敏反应,但与患者的体质有关,是不可预测的。
在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个体表现为剂量依赖性,但对于其他患者,任何剂量的异烟肼均不会引起药物性肝损害。
异烟肼的活性代谢产物是大多数特异质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原因,而非异烟肼本身。
异烟肼通过肝脏的N-乙酰基转移酶2(NAT2)的乙酰化作用生成的乙酰异烟肼,后者水解为异烟酸和乙酰肼。
一部分乙酰肼乙酰化成无毒的二乙酰肼,另一部分水解为肼。
异烟肼灌胃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_禄保平
·论著·异烟肼灌胃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禄保平,杨晓娜,许家艳【摘要】目的探索应用异烟肼灌胃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初步阐明其机制。
方法昆明种小鼠 50 只,随机分为异烟肼正常剂量造模组(常量组)、2 倍剂量造模组(2 倍量组)、5 倍剂量造模组(5 倍量组)、8 倍剂量造模组(8 倍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 10 只。
各造模组分别以 90、180、450、720 mg/kg 剂量的异烟肼灌胃,18 h 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并取肝组织进行光镜观察,探索导致明显急性肝损伤的相对合适剂量。
另取昆明种小鼠 90 只,随机分为单纯造模组(40 只)、干预造模组(40 只)和空白对照组(10 只),各造模组以相对合适剂量异烟肼灌胃,其中干预造模组于造模前以甘利欣75 mg/kg 体重连续灌胃 5 d,18、36、54、72 h 后分别检测血清 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水平,并进行肝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探索导致明显急性肝损伤的相对合适时间及可能机制。
结果在探索相对合适剂量实验中,2 倍量组小鼠血清ALT、AST 分别为(101.6 ± 6.3)和(108.1 ± 14.9)U/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30.1 ± 3.6)、(35.3 ± 6.5)U/L 和常量组的(52.8 ± 5.3)、(53.9 ± 8.9)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肝细胞出现广泛的脂肪变性和水肿,肝窦几乎消失;5 倍量组小鼠死亡 7 只,8 倍量组小鼠则全部死亡。
在探索相对合适时间及发生机制实验中,应用2 倍剂量异烟肼灌胃后 18 h,单纯造模组小鼠血清 ALT、MDA 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SOD、GSH-Px 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肝细胞广泛损伤,细胞超微结构显著变化。
MicroRNAs作为药物性肝损伤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421001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第一作者:桂芬芬,女,32岁,医学学士,主治医师㊂主要从事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和临床研究㊂E-mail:507813040@ 通讯作者:周杰斌,E-mail:nhdxzjb@ ㊃综述㊃MicroRNAs作为药物性肝损伤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桂芬芬综述,周杰斌审校㊀㊀ʌ摘要ɔ㊀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全球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挑战和阻碍新药研发的主要障碍之一㊂DILI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目前主要依赖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croRNAs作为DILI生物标记物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以期加深对DILI诊断标记物的认识㊂㊀㊀ʌ关键词ɔ㊀药物性肝损伤;微小RNAs;生物标记物;诊断㊀㊀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5.040㊀㊀Micro RNAs as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㊀Gui Fenfen,Zhou Jiebin.Depart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 Center,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421001,Hunan Province,China㊀㊀ʌAbstractɔ㊀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i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to deal with.DILI lacks specific diagnostic parameters and treatment measures,and mainly depends on early diagnosis and supporting treatment.In this article,we reviewed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n microRNAs study as biomarkers for DILI diagnosis in recent years.㊀㊀ʌKey wordsɔ㊀Drug-induced liver injury;MicroRNAs;Biomarkers;Diagnosis㊀㊀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是三大物质的代谢中枢,在肝脏内进行着氧化㊁还原㊁水解㊁合成等一系列生化反应;肝脏也是药物及各类生化毒素转换和解毒的中心,经常暴露于各种毒性物质之中,因而肝脏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靶器官㊂目前,在人类研发的10000余种药品中,有1100多种药物被报道有潜在的肝脏毒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药物研发面临的主要障碍及药物撤市最重要的原因㊂由于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类处方及非处方药物的使用日益增多, DILI也正成为全球卫生领域越来越严峻的挑战㊂长期以来DILI的早期诊断及预测都是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面临的棘手难题,美国FDA批准了四种经典的肝损伤标记物ALT㊁AST㊁ALP及TBiL用于识别III期临床试验中严重的DILI病例[1-3]㊂然而这些标记物在灵敏度及特异度方面都存在各种不足,即使一直以来被视为肝脏损伤金指标的ALT[4]也有许多缺陷,应用价值广受争议㊂ALT并非肝脏损伤特异性的标记物,ALT在心肌㊁肾脏及肌肉等多种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5],即使在没有观察到肝组织损伤的情况下ALT也有可能会升高,并且对预后判断没有价值[6],如肌肉损伤甚至是静脉营养都可以引起血清ALT升高,从而导致对肝损伤的误判[7,8]㊂此外,ALT对肝损伤的诊断也不够灵敏,仅在严重甚至不可逆的组织损伤情况下才升高[4]㊂故迫切需要更加灵敏和更有特异性的新型标记物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croRNAs在DILI生物标记物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以期加深对DILI生物标记物的认识㊂1㊀MicroRNAs概述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miRNAs 作为一种小型非编码RNA,在翻译水平调控着基因表达,它们与传统的RNA分子不同,miRNAs并不直接编码蛋白质,而是参与体内重要生物过程的调节,包括生长发育㊁内环境稳定及衰老等[5-8]㊂在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中, miRNAs通过互补序列与mRNA相结合,进而通过物理阻碍作用或诱导mRNA降解等途径阻止mRNA翻译成为蛋白质,从而在翻译水平上起到负性调节作用[9,10]㊂在miRNAs的早期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其在线虫发育的过渡阶段中起重要调节作用,随后在对更高级别的真核生物的研究中确认了它们的存在,并确定了它们在正常生理过程中的调节作用[11]㊂目前在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已经发现了数千种miRNA,因其在作为疾病状态标记物以及毒理学研究中组织损伤的特异性标记物方面的良好潜能,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并成为药物研发领域一组重要的分子标志物[12,13]㊂由于miRNA高度稳定,通过分析血浆㊁尿液㊁唾液㊁脑脊液等体液中的miRNA 从而开发相应疾病的诊断试验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14]㊂一些miRNAs在特定的器官中表现出显著的组织富集现象,比如miR-218[15]在脑组织中高度富集,miR-1[16]则在心肌组织中富集并参与心脏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而miR -122则几乎只存在肝脏中,miR-122可以作为肝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标记物[17]㊂更为重要的是,miRNAs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存在高度保守的现象[18],从而使得来自动物实验的数据可能得以外推到人类,因此在DILI动物模型及临床检测中都有成为特异性标记物的巨大潜力,下面将重点讨论miR-122及miR-192在作为DILI标记物方面的潜能㊂2㊀MicroRNAs参与DILI的发病机制miRNAs在DI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十分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表明miRNAs可能参与了DILI的某些病理过程,一项研究发现在用二恶英处理小鼠后,在检测到肝损伤之前,数种肝内miRNAs的表达即发生了改变,表明这些miRNAs可能参与了肝脏毒性反应的始动过程,特别是miR-101a的降低,与此同时部分促炎介质的表达也有所增加,推测miR-101a的降低可能通过促进Cox2的产生从而介导了肝脏损伤[19]㊂也有研究发现当大鼠暴露于对乙酰氨基酚或四氯化碳等肝脏毒性物质中,会导致各种miRNAs表达的改变,由于miR-298和miR-370在调控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推测miR-298和miR-370等分子的表达减低与对乙酰氨基酚的肝脏毒性作用密切相关[20]㊂一些研究还发现,miR-199a-5p能通过降低内质网应激信号蛋白的翻译表达来减轻胆汁酸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肝脏保护作用[21]㊂综上所述,miRNAs可能在药物及化学毒素所致的肝脏毒性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有些miRNAs可能具有有益的保护作用,而另一些则可能参与了药物肝脏毒性的始动㊁炎症反应扩大等的环节,在DILI 的发生㊁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㊂3㊀MicroRNAs作为DILI分子标记物的潜力MicroRNAs最初主要因其在作为癌症检测的分子标记物方面的潜力而得到广泛的研究[22],随后对miRNAs的研究表明,miRNAs还在感染性疾病㊁糖尿病㊁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3-25]㊂miRNAs逐渐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证实了miRNAs在病毒性肝炎㊁自身免疫性肝炎㊁脂肪性肝炎和肝癌等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作为肝损伤标记物的潜力[26-28],其中在DILI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尤其是miR-122及miR-192因其在研究中展示的良好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的关注㊂首个关于循环miRNAs作为DILI标志物的研究于2009年发表,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模型中有25个miRNAs分子的水平明显增加,另外有19个miRNAs在血浆中明显减少,而在健康小鼠的中则没有发生变化,然而并非所有改变的miRNAs都可以作为DILI 的潜在标记物;研究人员进一步探讨了其中的8个miRNAs,其中有3个miRNAs的降幅超过5倍,5个miRNAs的增幅超过8倍;并且它们与血清ALT活性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在增加的5个miRNAs中,其中miR-122和miR-192的增幅分别为474和80倍,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提出这两种miRNAs可作为DILI的新型生物标志物[29]㊂3.1miRNA-122㊀miR-122是肝脏中含量最为丰富的miR-NAs,约占肝脏中全部miRNA的70%,miR-122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并且几乎只在肝脏中表达,因而具有良好的肝脏特异性[30,31],近年来已有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了miRNA-122在作为DILI标记物方面的潜力㊂Park HK在研究对乙酰氨基酚所致的DILI小鼠模型中相关miRNA分子的变化时,发现miR-122是肝细胞损伤早期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在ALT㊁AST以及胆红素尚未升高之前就能检测到其明显的升高;而miR-155和miR-21则升高并不明显,其意义可能在于表征肝脏的炎症活动及肝细胞再生等不同的肝脏生理状态[32]㊂研究表明miR-122对对乙酰氨基酚的肝脏毒性十分灵敏,即使是低于肝脏毒性剂量的药物暴露也能在早期明显增加小鼠血清中miR-122的水平[29]㊂在小鼠模型中的这些发现很快得到了临床研究的证实,使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过量对乙酰氨基酚所致的DILI患者血清中的循环miRNA谱,发现了36个新的miRNA,包括miR-122㊁miR-483和miR-23a等,这些miRNA分子在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患者的血清中富集,这组miRNA表征着肝脏特定的生物学过程并与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相关[33]㊂另一项研究[34]探讨了miR -122作为DILI生物标志物的潜力,研究人员发现在53例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的DILI患者中血清miR-12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更为重要的发现是在住院后的3~7天当miR-122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后,此时ALT水平仍未恢复正常,这表明miR-122的半衰期较短,从而使得miR-122比其他生物标记物能更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生理状态㊂一个十分有趣的病例研究报道了一个非常早期的DILI病例,该患者miR-122水平升高,然而没有任何其他肝损伤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两天后患者因发现转氨酶升高及凝血功能异常而返回医院就诊[35],这些证据都表明miR-122水平是早期诊断DILI的有效标记物㊂除却miR-122的上述优点外,miR-122的水平还与血清ALT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之前在小鼠模型中的研究结果相符[29];然而,尽管miR-122水平与ALT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却与凝血酶原时间及总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关系[34,36],这似乎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miR-122对早期肝脏损伤诊断的灵敏性㊂此外,还有研究表明miR-122具有良好的肝脏特异性,当临床上出现与剧烈运动㊁多肌炎及肌肉损伤相关的非特异性转氨酶升高时,血清中的miR-122水平仍然保持正常,能很好的区分肝脏损伤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转氨酶异常,这表明miR-122比ALT㊁AST等传统的标记物拥有更好的组织特异性[7]㊂除了对乙酰氨基酚之外,miR-122还是克拉霉素[34]㊁中草药[37]等其他药物相关肝损伤的敏感标记物㊂3.2miRNA-192㊀miRNA-192主要因其具有成为各种肿瘤标志物方面的潜能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物标志物的研究;随着对miRNA-192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有大量文献表明其还是DILI良好的标记物㊂有研究表明同miRNA-122一样,miRNA -192也在肝脏组织中富集并在DILI的动物模型中显著增高,血清miRNA-192的水平也与ALT水平及肝组织学表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受到微量肝毒性药物的损伤后miRNA -192在早期即有明显的变化,这比传统的肝损伤标记物ALT 等更为灵敏[29];在该DILI的小鼠模型中,当给予小鼠150mg/ kg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后,在最初的1h小时ALT水平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此时血清中miRNA-192的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升高,继续观察到给药后3小时血清中ALT水平才有了小幅增高,而此时血清miRNA-192的已经显著增高[29]㊂这在随后的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证实,Krauskopf J et al使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患者血清中miRNAs 谱的分布,发现了36个高水平表达的miRNAs,其中就有miR-122㊁miR-192㊁miR-194㊁miR-210和miR-483等5个肝脏特异性的miRNAs,它们与经典肝损伤标记物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后,这些miRNAs分子的水平都有不同水平的下降[33]㊂检测DILI患者血清miRNA-192水平,他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miRNA-192在DILI患者中的水平显著增加了,两组血清中miRNA-192的中位数分别是6.9和0.44,存在显著的差异,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DILI标记物[34]㊂虽然miRNA-192在动物模型及临床研究中都显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然而这些研究都仅涉及对乙酰氨基酚所致的固有型肝损伤,而在特异质型肝损伤中,情况可能有所不同,由于特异质型肝损伤难以通过动物模型及药物临床试验进行预测并且呈非剂量依耐性,因而发展特异质型肝损伤标记物显得尤为迫切[38,39];有研究表明,尽管在固有型肝损伤中,miRNA-192具有与miRNA-122等同的诊断价值,但在特异质型肝损伤中,仅能检测到miRNA-122的增加,这表明miRNA-122在特异质型肝损伤中诊断价值优于miRNA-192[34]㊂研究发现miR-192可能作为敏感度和特异性俱佳的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用于中草药物相关肝损害的诊断[37],似乎表明miR-192的诊断价值在不同病因的特异质型肝损中存在差异㊂此外,还有许多研究探讨了外泌体miRNA作为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潜能[40-42]㊂有研究分析了酒精性肝炎小鼠模型中的外泌体miRNA谱,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有9个miRNA表达异常,研究者进一步使用ROC曲线分析了这9个miRNA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miR-192的诊断价值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高达0.967,显示出优异的诊断价值[43]㊂除了单个的miRNA标记物外,血清miRNA谱在DILI的诊断上可能比单个miRNA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Yamaura使用化学或特殊饲养法建立的大鼠模型检测了急性肝损伤(肝细胞损伤或胆汁淤积)和慢性肝损伤(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中血浆miRNAs的水平,他们的研究表明血浆miRNA的表达谱与肝损伤类型相关[44],最近的研究也表明miRNA谱还可以用于判别不同病因所致的急性肝损伤[45]㊂这些都说明,miRNAs可能是早期诊断DILI的一种灵敏标的记物,并可能参与部分DILI的发病机制㊂4 小结和展望近年来,随着对miRNAs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标记物,miRNA-122及miRNA-192是其中最有潜力的两个,尤其是miRNA-122不仅比传统的标记物拥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甚至在肝脏损伤的超急性期就有显著的增高,是最有可能转换为临床应用的标记物㊂虽然miRNAs 在大量DILI的研究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然而真正将其转换为临床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缺乏简便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㊁miRNAs对不同类型的DILI没有特异性,并且有待于大样本量研究的进一步确认[46-48]㊂总之,miRNA-122及miRNA-192在DILI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推动其转化为临床应用㊂ʌ参考文献ɔ[1]Xu HM,Chen Y,Xu J,et al.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notably elevate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41):5972-5978.[2]Tran T,Lee WM.DILI:New insights int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Curr Hepat Rep,2013,12(1):53-58.[3]Tarantino G,Di MMN,Capone D.Drug-induced liver injury:is itsomehow foreseeable.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23): 2817-2833.[4]Ozer J,Ratner M,Shaw M,et al.The current state of serum bio-markers of hepatotoxicity.Toxicology,2008,245(3):194-205.[5]Lindblom P,Rafter I,Copley C,et al.Isoform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s in human tissues and serum--differential tissue expres-sion using novel antibodies.Arch Biochem Biophys,2007,466(1): 66-77.[6]Mendrick DL,Daniels KK.Biomarkers of drug-induced adverse e-vents.Expert Rev Clin Pharmacol,2008,1(1):81-91. [7]Zhang Y,Jia Y,Zheng R,et al.Plasma microRNA-122as a bio-marker for viral-,alcohol-,and chemical-related hepatic diseases.Clin Chem,2010,56(12):1830-1838.[8]Doi Y,Kubo M,Yonemoto K,et al.Liver enzymes as a predictorfor incident diabetes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the Hisayama study.Obesity(Silver Spring),2007,15(7):1841-1850. [9]Jung HJ,Suh Y.Circulating miRNAs in ageing and ageing-relateddiseases.J Genet Genomics,2014,41(9):465-472. [10]Collins RE,Cheng X.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advances in mam-malian RNAi.J Cell Biochem,2006,99(5):1251-1266. [11]Bartel DP.MicroRNAs:genomics,biogenesis,mechanism,andfunction.Cell,2004,116(2):281-297.[12]Koturbash I,Beland FA,Pogribny IP.Role of microRNAs in theregulation of drug metabolizing and transporting genes and the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toxicants.Expert Opin Drug Metab Toxicol, 2012,8(5):597-606.[13]Ward J,Bala S,Petrasek J,et al.Plasma microRNA profiles dis-tinguish lethal injury in acetaminophen toxicity:a research study.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22):2798-2804. [14]Weber JA,Baxter DH,Zhang S,et al.The microRNA spectrum in12body fluids.Clin Chem,2010,56(11):1733-1741. [15]Sempere LF,Freemantle S,Pitha-Rowe I,et al.Expression profi-ling of mammalian microRNAs uncovers a subset of brain-expressed microRNAs with possible roles in murine and human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Genome Biol,2004,5(3):R13.[16]Chistiakov DA,Orekhov AN,Bobryshev YV.Cardiac-specificmiRNA in cardiogenesis,heart function,and cardiac pathology (with focus 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Mol Cell Cardiol,2016, 94:107-121.[17]Roderburg C,Benz F,Vargas CD,et al.Elevated miR-122serumlevels are an independent marker of liver injury in inflammatory dis-eases.Liver Int,2015,35(4):1172-1184.[18]Pasquinelli AE,Reinhart BJ,Slack F,et al.Conservation of thesequence and temporal expression of let-7heterochronic regulatory RNA.Nature,2000,408:86-89.[19]Yoshioka W,Higashiyama W,Tohyama C.Involvement of microR-NAs in dioxin-induced liver damage in the mouse.Toxicol Sci, 2011,122(2):457-465.[20]Fukushima T,Hamada Y,Yamada H,et al.Changes of micro-RNA expression in rat liver treated by acetaminophen or carbon tet-rachloride--regulating role of micro-RNA for RNA expression.J Toxicol Sci,2007,32(4):401-409.[21]Dai BH,Geng L,Wang Y,et al.microRNA-199a-5p protectshepatocytes from bile acid-induced sustain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Cell Death Dis,2013,4:e604.[22]Di LG,Garofalo M,Croce CM.MicroRNAs in cancer.Annu RevPathol,2014,9:287-314.[23]Dahiya N,Atreya CD.MicroRNAs and major blood-borneinfectious viral diseases.Microrna,2014,2(3):212-218. [24]Park SY,Jeong HJ,Yang WM,et al.Implications of microRNAs in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Arch Pharm Res,2013,36(2):154 -166.[25]Dangwal S,Thum T.microRNA therapeutic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dels.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2014,54:185-203.[26]Bandiera S,Pfeffer S,Baumert TF,et al.miR-122--a key factorand therapeutic target in liver disease.J Hepatol,2015,62(2):448 -457.[27]Povero D,Eguchi A,Li H,et al.Circulating extracellular vesicleswith specific proteome and liver microRNAs are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liver injury in experimental fatty liver disease.PLoS One,2014, 9(12):e113651.[28]Yamaura Y,Tatsumi N,Takagi S,et al.Serum microRNA profiles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chronic hepatitis C,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autoimmune hepatitis,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or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Clin Biochem,2017,50(18):1034 -1039.[29]Wang K,Zhang S,Marzolf B,et al.Circulating microRNAs,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9,106(11):4402-4407.[30]Lewis AP,Jopling CL.Regulation and b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liver-specific miR-122.Biochem Soc Trans,2010,38(6): 1553-1557.[31]Lindow M,Kauppinen S.Discovering the first microRNA-targeteddrug.J Cell Biol,2012,199(3):407-412.[32]Park HK,Jo W,Choi HJ,et al.Time-course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iR-122,-155,and-21as markers of liver cell damage,inflammation,and regeneration in 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injury in rats.J Vet Sci,2016,17(1):45-51. [33]Krauskopf J,Caiment F,Claessen SM,et al.Application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o circulating microRNAs reveals novel bio-markers for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Toxicol Sci,2015,143(2): 268-276.[34]Starkey LPJ,Dear J,Platt V,et al.Circulating microRNAs as po-tential markers of human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Hepatology, 2011,54(5):1767-1776.[35]Dear JW,Antoine DJ,Starkey-Lewis P,et al.Early detection ofparacetamol toxicity using circulating liver microRNA and markers of cell necrosis.Br J Clin Pharmacol,2014,77(5):904-905. [36]Starkey LPJ,Merz M,Couttet P,et al.Serum microRNAbiomarkers for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Clin Pharmacol Ther, 2012,92(3):291-293.[37]Su YW,Chen X,Jiang ZZ,et al.A panel of serum microRNAs asspecific biomarkers for diagnosis of compound-and herb-induced liver injury in rats.PLoS One,2012,7(5):e37395. [38]Corsini A,Ganey P,Ju C,et al.Current challenges and controver-sies in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rug Saf,2012,35(12): 1099-1117.[39]Lee WM,Senior JR.Recognizing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current problems,possible solutions.Toxicol Pathol,2005,33(1): 155-164.[40]Bala S,Petrasek J,Mundkur S,et al.Circulating microRNAs inexosomes indicate hepatocyte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in alcoholic, drug-induced,and inflammatory liver diseases.Hepatology,2012, 56(5):1946-1957.[41]Yang X,Weng Z,Mendrick DL,et al.Circulating extracellularvesicles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new biomarker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Toxicol Lett,2014,225(3):401-406. [42]Vickers KC,Palmisano BT,Shoucri BM,et al.MicroRNAs aretransported in plasma and delivered to recipient cells by high-density lipoproteins.Nat Cell Biol,2011,13(4):423-433. [43]Momen-Heravi F,Saha B,Kodys K,et al.Increased number ofcirculating exosomes and their microRNA cargos are potential novel biomarkers in alcoholic hepatitis.J Transl Med,2015,13:261.[44]Yamaura Y,Nakajima M,Takagi S,et al.Plasma microRNA pro-files in rat models of hepatocellular injury,cholestasis,and steatosis.PLoS One,2012,7(2):e30250.[45]Ward J,Kanchagar C,Veksler-Lublinsky I,et al.Circulating mi-croRNA profiles in human patients with acetaminophen hepatotoxicity or ischemic hepatitis.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4,111(33):12169-12174.[46]Lardizábal MN,Nocito AL,Daniele SM,et al.Reference genes forreal-time PCR quantification of microRNAs and messenger RNAs in rat models of hepatotoxicity.PLoS One,2012,7(5):e36323. [47]Lardizábal MN,Nocito AL,Daniele SM,et al.Reference genes forreal-time PCR quantification of microRNAs and messenger RNAs in rat models of hepatotoxicity.PLoS One,2012,7(5):e36323. [48]Wang Y,Tang N,Hui T,et al.Identification of 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s for RT-qPCR analysis of plasma microRNAs levels in rats with acetaminophen-induced hepatotoxicity.J Appl Toxicol, 2013,33(11):1330-1336.(收稿:2021-09-01)(本文编辑:朱传龙)。
微小 RNA-122在异烟肼所致小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动态变化
微小 RNA-122在异烟肼所致小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动态变化宋磊;张中瑞;贺蕾;高丽;史哲;冯福民【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目的:探讨微小 RNA(miRNA)-122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为寻找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昆明小鼠异烟肼( INH)组每日1次 ig 给予2 mL INH (90 mg·kg-1),分别在连续给药1,3,5,7,14,21和28 d 后留取小鼠的血清和肝组织标本。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生化法检测肝组织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肝组织中 miRNA-122表达。
结果药物处理后GPT 和 GOT 呈上升趋势,分别在14和21 d 后明显增加(P﹤0.05);Cu/ Zn-SOD 和 mDA 分别在5 d后呈下降趋势和上升趋势(P﹤0.05)。
给药后 miRNA-122呈整体下降趋势,给药3 d 后 miRNA-122下降明显(P﹤0.05),并在14 d 下降到最小值0.58±0.02。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NA-122和 GPT, Cu/ Zn-SOD,mDA 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0.268和-0.298。
结论 miRNA-122与INH 所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相关,且可作为 INH 所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OBJECTlVE To study the reIationship between microRNA(miRNA)-122 and Iiver injury in-duced by anti-tubercuIosis drugs,and to discover the new biomarkers for earIy diagnosis of this typeof Iiver injury. METHODS mice were given 2 mL isoniazid oraIIy at 90mg·kg-1 . BIood and Iiver tissue sampIes were coIIected at 1,3,5,7,14,21 and 28 d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isoniazid. Serum gI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GPT)and gIutamic-oxaIoacetic transaminase( GOT)IeveI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n automatic biochemicaI anaIyzer. Cu/ Zn-superoxide dismutase( Cu/ Zn-SOD ) activity andmaIondiaIdehyde( mDA)content were detected by biochemicaI method. ReaI-time qPC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expression of miRNA-122. RESULTS GPT and GOT IeveIs were significantIy higher at 14 and 21 d(P﹤0.05)than in the controI. Cu/ Zn-SOD began to decIine whiIe mDA began to increase after 5 d(P﹤0.05). miRNA-122,which progressiveIy decreased after administration,was reduced to the mini-mum 0.58 ±0.02 at 14 d. There were good correIations between miRNA-122 and GPT,Cu/ Zn-SOD, mDA(the correI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370,0.268,and -0.298,respectiveIy),but no correIation with GOT was observed. CONCLUSlON The tissue miRNA-122 profiIe can be used as a sensitive marker for anti-tubercuIosis drug-induced Iiver injury,which couId contribute to the earIy diagnosis of Iiver injury.【总页数】6页(P569-574)【作者】宋磊;张中瑞;贺蕾;高丽;史哲;冯福民【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3;R978.3【相关文献】1.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J], 尤媛媛; 任鹏飞; 陈永芳2.逍遥散加减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30例 [J], 杨晓明;刘忠达;何媚燕;郭净3.护肝药对抗结核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及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J], 申美荣;黄娟君;蔡婷婷4.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J], 杜云飞;刘景瑞;叶飞翔5.N-乙酰转移酶2慢乙酰化型异烟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1例 [J], 汪慧芳;赵心同;栾家杰;侯为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2 NAT2 参 与 的 乙酰 化 反应 。I 代 谢 中通 过 直 , ) NH
接 和间接途 径 产生 肼 , 接 途径 是 异 烟 肼 的酰 胺 键 直 被水 解产 生异 烟酸 和肼 , 者 可 以进 一 步 乙 酰化 为 后
2 5 至 3 . 不 等[3。很 多 危 险 因素 与之 发 生 . 49 I - ]
前期 物质不 会 蓄积 。相 反 , 在慢 乙酰化 型 , 乙酰肼 从
基 因水平 上 了解 抗 结核药 物性 肝损 害易感 因素 。
1 代 谢 酶 分 类 及 其 作 用
形成无 毒性 衍生 物 二 乙酰 肼 的过程 可 能受 阻 , 有 故 利于 经细胞 色 素 P 5 4 0介 导 的代谢 形 成 毒 性更 强 的 单 乙酰肼衍 生物 。C e h nB等 通 过对 4 6位 结 核病
酒、 乙肝或丙 肝病 毒感 染 , 以及严 重 的肺 部疾 病伴 结
核 等 ] 。对 于抗结 核 药 物 诱 导性 肝 损 害 的发 病 机 制, 当前 的理论 共识是 , 物诱导 性肝 损害 的发 生过 药 程是 由多 步骤组 成 , 括药 物进 入肝 脏组织 , 促反 包 酶
化 为羟胺 形式 , 它是 形成 肝损 害 的中间代 谢物 [ 。 7 ]
结核 病短 程化 疗方 案 , 量临 床研 究表 明 , 中异烟 大 其 肼、 利福 平和 吡 嗪酰胺都 易 引起 肝 损害 的发生 , 特别 是 在联 合应用 时 增加 肝 损 害 的 发生 率 和 严 重程 度 ,
不 同 国 家 报 告 的 抗 结 核 药 物 性 肝 损 害 发 生 率 从
型及 杂合 子患 者体 内 , 烟 肼 与其 代 谢 产 物 乙酰 化 异 异 烟肼 的 比值 远低 于 纯合 子野 生 型 , 为 在 中 国结 认
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作者:于春萍李若飞兰丁璇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09期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药物本身或者药物的代谢产物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的肝脏损伤,以乏力、消化道症状、尿黄、发热、皮疹为主要表现[1],并伴随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酶谱的升高。
常见的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有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代表的解热镇痛药、以氯丙嗪为主的抗精神病药、以异烟肼为主的抗结核药、以伏立康唑为主的抗生素类药物、以何首乌为主的传统中药及以阿糖胞苷为主的抗肿瘤药。
这些药物导致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可通过代谢激活、线粒体损伤、免疫损伤、遗传损伤、溶酶体损伤、胆道损伤等多种途径造成肝脏损伤。
本文综述了常见的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及其致病机制,以为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1.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致病机制1.1代谢激活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进入肝脏的药物代谢需经过两个过程:I相反应(以CYP450酶为主的氧化、还原、水解过程);II相反应(结合反应)。
在I相反应会形成大量的亲电子基和自由基等肝毒性物质,II相反应则通过谷胱甘肽等物质对I相反应中形成的肝毒性物质进行清除。
当机体的清除能力小于肝毒性物质的产生能力时,二者的平衡被打破,导致肝毒性物质在体内的大量蓄积。
亲电性物质可以与大分子物质结合损伤肝脏;自由基可通过脂质、蛋白质、氨基酸、核酸过氧化,造成肝脏损伤。
1.2线粒体损伤线粒体是三羧酸循环和能量产生的主要场所,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肝脏内线粒体损伤则会严重影响肝脏的生理功能。
造成线粒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①氧化应激:药物在代谢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造成脂质过氧化,损伤线粒体。
②呼吸链被抑制:呼吸链被抑制主要表现为电子传递受阻,导致氧的沉积与ATP产生不足,难以供应身体的需求,损伤肝脏。
③线粒体渗透性转变模孔开放,可诱导肝脏细胞凋亡。
④钙紊乱。
⑤自由基造成线粒体DNA损伤。
微小RNAs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s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微小RNAs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引言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
目前,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复杂且耗时的培养技术、低敏感性的检测方法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小RNAs (miRNAs)在结核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潜力。
本文将介绍miRNAs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潜在应用前景。
一、miRNAs的概述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0-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
它们通过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域互作,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等。
miRNAs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
二、miRNAs在结核病诊断中的表达变化研究发现,miRNAs在结核病患者体内的表达模式与健康人存在差异。
一些miRNAs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明显上调或下调表达。
例如,miR-29a、miR-155和miR-27a等miRNAs的表达水平在结核病患者中明显升高,而miR-150和miR-223等miRNAs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
这些不同表达的miRNAs可能与结核病的发生、病程和预后相关。
三、miRNAs作为结核病的生物标志物miRNAs的不同表达模式可以作为结核病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辅助诊断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研究表明,miR-155可以作为结核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表达水平与结核病的病程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另外,miR-30a和miR-146a等miRNAs也被认为是结核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四、miRNAs与免疫反应的关系miRNAs在调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结核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抗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较差,miRNAs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结核病的免疫耐受有关。
研究发现,miR-155可以调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影响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能力。
microRNA与结核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以抗结核药物为诱因的肝损伤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以抗结核药物为诱因的肝损伤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向晓雪,谭正怀,何礼,曾彬,韩瑞伟,邹艳萍,艾佳晨
申请号:CN201910053863.8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CN109528724A
公开日:
201903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抗结核药物为诱因的肝损伤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单独采用利福平混悬液连续灌胃小鼠7‑21天,或者利用利福平混悬液、异烟肼混悬液连续混合灌胃小鼠7‑21天,检查用药后小鼠的指标,当肝脏指数≥8.00%、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90.0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190.00U/L、总胆红素水平≥45.00μmol/L,且采用Metavir分级标准进行肝组织病理评分,每组病理检查样本量为10只小鼠,肝组织病理评分≥15分时,则以抗结核药物为诱因的肝损伤小鼠动物模型构建成功。
本发明的模型构建方法稳定性高,易于推广,重复性好,为中医药治疗抗结核药物引发的肝损伤临床前期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申请人:向晓雪
地址:621099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涪城路18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龚海月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主要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伤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单位"!1!!$&石家庄(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主要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伤的关联性研究查月芳!张广宇!李志惠!李毅!宋海亭!胡连芳!!!摘!要"!抗结核药物在杀灭结核菌的同时(因其特殊的药理学活性使其必然对机体产生毒性(包括对代谢器官的毒性&个体差异所致的变态反应及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多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各种结核病(多种药物的代谢均经肝脏的氧化还原结合反应(此期间易产生活化中间产物(造成肝脏损害(排泄过程易造成肝脏损害(但机制不甚明了(造成临床不能预知损害的发生(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应用(所以迫切需要建立抗结核药物的肝脏损伤模型(研究常用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害的机制(探讨与脂质过氧化的相关性(了解不同抗结核药物组合对肝脏损伤程度(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脂质过氧化反应%细胞色素3$1!#L _3$酶%药物间相互作用!!标准化疗#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应用于临床之时(患者的毒性反应轻(一般情况下均可完成疗程(很少因肝脏损伤而中止(但是复发率较高%随着抗结核药物的不断开发研究(更强更有力的新药#如常用的利福平&吡嗪酰胺$问世(减少了结核病的复发(可是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造成了病情的迁延’但是(临床上在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肝损伤时存在明显盲目性%表现在*不能提前预测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肝脏损害的可能性%+没有确切可行的抗肝脏损害的药物(来减轻损害的发生&发展’所以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药物的肝脏损害机制’药物进入体内(经肝脏复合功能氧化酶(主要是细胞色素3$1!#L _3$氧化或还原代谢后(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等结合或经乙酰化而变为水溶性(尔后由尿液或胆汁排泄(药物经L _3代谢产生的亲电子基&自由基等活性代谢产物(能攻击细胞不饱合脂肪酸(产生以丙三醛#9Y P $为代表的脂质过氧化产物(通过共价结合破坏生物膜完整性及膜上受体和酶活性(改变膜的结构与抗原特异性’亲电子基是通过与肝细胞蛋白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赖氨酸残基的氨基等亲电子基团共价结合(造成肝细胞的损伤’通常情况下这些自由基与谷胱甘肽02,结合而解毒(或由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清除(但当它们大量消耗(体内自由基的产生速度与清除速度失衡(将导致肝细胞中毒性损伤(老化衰亡)&*’可推测脂质过氧化反应在药物性肝脏损害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有一些关于抗结核药物肝脏毒性的多种论述(现综述如下"<!异烟肼%8&*利福平%D &*吡嗪酰胺%Z &对肝脏损害的毒性分析<H <!异烟肼的代谢产物!乙酰异烟肼&肼二者直接或间接引起肝脏损害(在大剂量时除因神经损害外(肝脏损害亦较为明显’9;@J *>D D 等)%("*提出异烟肼的代谢产物乙酰肼一部分在3$1!酶催化下形成活性中间体#乙酰偶氮或乙酰正离子和乙酰游离基$可与肝细胞内的大分子共价结合(或与02,共价结合破坏肝细胞%另一部分继续水解成肼(肼可以直接与肝细胞发生过氧化反应(引起肝脏损伤’当同时存在3$1!酶诱导剂时(异烟肼的代谢产物&活性中间体在单位时间内明显增加(使肝脏毒性明显增大’异烟肼在体内的代谢方式(主要在肝脏与乙酰基结合而灭活(乙酰化过程必须有乙酰转移酶参与(8/乙酰转移酶受遗传基因所控制%根据扩散法的结果认为异烟肼所表现的遗传性状(是由快速#-$慢性#;$两种常染色体的对立基因支配(#-$为快速型(#;$为缓慢型(中间型为杂合子#-;$)$*’董启权)1*认为异烟肼肝炎中#65为乙酰化快者(而中国人大部分属于快型及中间型(而慢型仅占15#%!5(所以因利福平肝药酶的影响提出异烟肼与利福平不宜合用’另外也有人认为乙酰肼形成越快(它变为二乙酰肼速度也快(消除速度也快(快慢乙酰化者消除同样多的乙酰肼(所以认为快慢乙酰化者有同样的肝毒性%V I <A>等)6*观察到肼&苯乙肼&肼苯酞嗪对大鼠肝脏&肾脏的毒性与3$1!%(&介导氧化反应产生的自由基有关(其中肾脏表达3$1!%(&为著(损害亦比肝脏明显’<H I !利福平!因其蛋白结合率高(存在药物的肝肠循环而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同时竞争性抑制胆红素的排泄(利福平易致变态反应(所以其本身即是肝万方数据脏毒性药物(可致黄疸和肝细胞坏死(黄疸发生率达15#S5)S*’单药时较异烟肼的肝毒性大%另外利福平具有诱导肝脏细胞色素3$1!的作用(加重合用药物的毒性或促进与之合用药物的排泄(降低其疗效’王建刚等)#*研究利福平诱导3$1!酶(使异烟肼的代谢加快(乙酰肼的浓度增加(继而大量肝脏毒性物质与生物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损害线粒体膜上的L B%[/P73酶(使细胞内及线粒体内L B%[过多(影响P73的代谢(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H J!吡嗪酰胺的肝脏毒性!早在它发现的初期就为人们所认识(每日一次口服不能耐受(而改为分次口服(疗程亦缩短’因其为半杀菌药(所以经常要与异烟肼&利福平合用(更增加了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肝毒性的发生’李汝安等)’*报道应用含异烟肼&利福平方案抗结核治疗致肝损害率为%14#5%杨洪芹等)&!*报道应用含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方案抗结核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高于应用异烟肼&利福平方案治疗组%方毅敏等)&&*观察1"&例初治结核病患者执行含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方案后出现肝损害%"&例(肝损害率高达$"415’I!药物代谢及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与肝毒性增加的关系药物的生物转化一般均在肝脏中进行(通过肝脏的第一时相"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第二时相"结合反应(然后排出体外’生物转化中最重要因素有"遗传多态性&与其它药物合用&疾病和年龄(这些因素可影响药物的有效性&药理作用和毒性’I H<!细胞色素3$1!#L_3$1!$酶的遗传多态性!指不同基因型所导致的患者个体间药物生物转化的差异(这种不同与可遗传的常染色体隐性特征有关(分为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所表现的毒力亦有不同’外源物进入体内(因L_3$1!代谢活性不同及L_3$1!各家族敏感程度的差异(使L_3$1!的活性和表达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可通过分子诊断学#如分子探针$实验方法鉴定受影响的L_3$1!同工酶的种类(精确了解外源物在代谢过程中对L_3$1!的调控方式%L_3%(&在人及啮齿类动物中主要参与乙醇&丙酮&氯仿等小分子化合物的代谢(可被乙醇等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目前对于药物性肝炎研究最多的为L_3%(&(因为它能在药物代谢过程中活化中间代谢产物或产生一些毒性产物(如亲电子基&自由基&氧基等与肝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共价结合或造成细胞膜与细胞器的脂质过氧化(最终导致肝细胞坏死’戴宁等)&"(&$*曾报道高脂饮食性或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肝脏细胞中(有显著的L_3%(&表达(推测在抗结核药损伤的肝脏细胞中可能亦有显著的L_3%(&表达’I H I!抗结核药物相互作用与毒性关系!改变药物生物转化反应最常见的两种原因是药物对L_3酶的诱导和抑制’酶的诱导和抑制数量有个体差异(诱导剂的剂量(具体的年龄(基因型(合用的诱导或抑制剂(以及肝脏功能都对其有影响’酶的诱导可增加生物转化率(从而降低药物的浓度’当一种药物通过同一种或不同种酶的途径刺激合用药物的生物转化时即发生诱导(但诱导剂对特定L_3酶有专属性’有时(一种药物除可对其它药物产生诱导作用外(也可诱导自身的生物转化’利福平是肝脏和肠中L_3"P$酶的诱导剂(可促进合用药物的排泄(多数条件下需增加与之合用药物的剂量(如"环孢素&口服避孕药和法华令’诱导作用可在治疗的头两天内出现(但通常合成新的酶需要一周多时间(此时可产生最大疗效(诱导作用的起始时间也由药物的@&+%决定(当诱导药物被人体清除和肝酶作用改变时(诱导作用即可逆转’抑制"最常见的抑制作用是竞争性抑制(发生在两种药物以上药物竞争同一种酶时(其临床意义主要由药物的相对浓度和其它多种特异性因素决定’药物可与酶的血红素结合部位进行可逆或不可逆结合(从而抑制其它药物与之结合’当某种药物通过L_3酶代谢为可与酶结合并使其功能不可逆地丧失的活性代谢物时(即可发生抑制(如"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可抑制L_3&P%酶(此酶为茶碱的代谢酶(所以二者合用时(可降低茶碱的清除率’还有一些药物经L_3酶代谢活化后成为抑制性化合物(再与L_3酶形成相对稳定的复合物(使细胞色素处于一种非活性状态(如红霉素可抑制L_3"P$(也可降低茶碱的清除率(均因为茶碱的代谢酶为L_3&P%和L_3"P$’潘淳等)&1*研究了异烟肼对利福平体内药物动力学影响(得出异烟肼对利福平不存在药物间药动学不良交互影响’异烟肼&利福平合用毒性增加为利福平的诱导活性所致’I H J!抗结核药物肝脏毒性的风险因素!前面提到快慢乙酰化型有人种和地区差异(造成药物代谢的毒性不同(这与基因型有关(特定的基因型可造成药物毒性风险的不同%另外年龄&性别&遗传&营养状态&急慢性肝病(能诱导细胞色素3$1!酶的药物或食物(以及接触毒性物质#如"乙醇&烟草&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杀虫剂&油漆&合成材料$的时间等(对该酶的活性有很大影响)&6*’S!年代以来(人们发现在 万方数据炎症和感染时一些药物的代谢受到明显影响(如流感患者(茶碱的消除率明显减慢(而机体在炎症和感染引起的急性期反应中(一些细胞因子如"白介素/& #-R/&$-R/6&肿瘤坏死因子#78.$和干扰素#-8./8$等明显升高(三者在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正较广泛应用(因此它们对细胞色素3$1!酶水平的改变受到广泛关注(不同的细胞因子对3$1!酶的调节作用亦有不同特点)&S*’在健康志愿者中证实(通过注射内毒素#R32$造成内毒素血症#即全身性炎症反应$(血浆中细胞因子78./!&-R/ &&-R/6等明显升高%同时几个3$1!酶的,探针药-安替比林&环乙烯巴比妥(氨茶碱等的代谢速度明显减慢(并且在男女无性别差异)&#*’所以(抗结核药物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各种因素对其代谢的影响(避免肝脏毒性的发生’J!减轻或阻止抗结核药物肝脏毒性的可能性研究概况已有充分证据说明(Y8P&V8P和蛋白质翻译水平及P*V对基因的调控均能影响L_3$1!的表达(不同调控机制所引起的作用与L_3$1!同工酶种类&外源药物的性质有关)&’*’谷胱肝肽#02,$的活性巯基有重要的细胞生化作用(能与多种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结合而起解毒作用(具有解毒&改善能量代谢&清除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药物性肝损害时体内02,的含量普遍降低(02,的缺乏又使肝细胞对氧自由基及其它外源性物质的清除能力降低(加重肝细胞损害)%!*’目前(解毒&保护肝细胞膜&抗自由基药物联用已在临床推广(疗效肯定’7!展望通过抗结核药物代谢的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将更加明确由于个体差异造成的肝脏毒性反应(及有针对性地应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同时在新的抗结核药上市之前(即可确定其生物转化的相关酶(由此可预测药物及药物间相互毒性&诱导及抑制关系(并能确定遗传因素在特殊药物代谢中的作用’这将为临床抗结核药物合理用药指明方向’参!考!文!献&!赵保路4氧自由基和天然抗氧化剂4北京"科学出版社(%!!&4S’/ #!4%!9;@J*>D D U V(7*:C A>;C??:<‘3(+D B J M9(>@B D4-<J C>B?>H;<J;H><J>:G;?:<;B X;H*>)B@;@;?;<C B);H B J>@O D B@:C?"):??;K D>C>D B@;:<@:*O H C B X;<E>@B K:D;@>?4L D;<3*B C E B J:D7*>C(&’S1(&##&$"S!/S%4"!a*IY R(9><A f h(R;_R(>@B D4(G G>J@:G B J>@O D*O H C B X;<>:<@*> *>)B@;JE;J C:?:E B DJ O@:J*C:E3$1!B<H;@?;?:X O E>;<C B@?4U ,B C K;<9>H‘<;=(&’’$(%##1$""’’/"$!4$!孙友乐译4临床药理学4第&版4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重庆"&’#%4%$!/%$S41!董启权4异烟肼与利福平不宜合用4海峡药学(&’’1(S#%$"S$/ S146!V I<A>99(.><A_(a B<A B C V L(>@B D4(G G>J@:G*O H C B X;<>( )*><>D X;<>(B<H*O H C;D B X;<>@C>B@E><@:<C B@*>)B@;JB<HC><B DH C I A/E>@B K:D;X;<A><X O E>>F)C>??;:<4Y C I A9>@B K Y;?):?(&’’6(%$#S$"S"$/S"14S!陈新谦主编4新编药物学4第&"版4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4#!王建刚(王淑英(赵建龙(等4利福平增加异烟肼肝毒性的机制探讨4洛阳医专学报(&’’’(&S#&$"&&/&"4’!李汝安(周庆新(石桂芬(等4利福霉素类药物对肺结核病,+W9阳性者肝功影响4中国防痨杂志(&’’1(&S#$$"&S%/&S$4 &!!杨洪芹(安永茂(李树旺4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异常1&例分析4中国防痨杂志(&’’$(&6#"$"&"6/&"S4&&!方毅敏(陈志成(潘四珍4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结核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4实用医学杂志(&’’S(&"#’$"6!’/6&!4&%!李靖涛(张明磊(朴云峰(等4细胞色素3$1!%(&基因在肝脏疾病中的意义4临床肝胆病杂志(%!!&(&S#%$"6S/6#4&"!戴宁(曾民德(邱德凯(等4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色素3$1!%(&的表达与氧化与氧化抗氧化的关系4中华消化杂志(&’’’(S#%$"&!$/&!14&$!戴宁(曾民德(李继强(等4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色素3$1!=(&的表达与氧化抗氧化的关系4中华肝脏病杂志(&’’’(&’#1$""&%/"&"4&1!潘淳(邓立东(邓航(等4异烟肼对利福平的药动学影响4中国药师(%!!"(6#%$"6’/S&4&6!方新华(杨东亮4细胞色素3$1!与药物所致的肝损伤4肝脏( %!!&(6#&$"$"/$$4&S!吕慧(宋述强4细胞因子与细胞色素3$1!4海峡药学(%!!&(&"#"$"&/"4&#!R;I U(2><H>D K B J*R((3B C M;<?:<P(>@B D4(<H:@:F;<)C>@>B@E><@ )C:@>J@?B A B;<?@@*>*>)B@:@:F;J;@O:G B J>@B E;<:)*><B<H J B C K:< @>@C B J*D:C;H>"C:D>:G J O@:J*C:E>3$1!?I))C>??;:<47:F;J:D:A O( %!!!(&$#S$"&6S/&S!4&’!9:C A B<(74V>A I D B@;:<:G J O@:J*C:E>?3$1!H I C;<A ;<G D B E E B@;:<B<H;<G>J@;:<4Y C I A9>@B KV>=(&’’S(%’#$$&&%’/ &&##4%!!李德昌(谢鸿恩(范红顺(等4凯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4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S6/&S S4#收稿日期"%!!1/&&/"!$ 万方数据。
异烟肼对结核患者肝损伤的临床调查研究
异烟肼对结核患者肝损伤的临床调查研究陈飞【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异烟肼对结核患者肝损伤的情况.方法:统计收治并随访的242例应用异烟肼治疗的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患者用药治疗前及随访三月后肝功能检查结果.结果:242例结核病患者应用异烟肼治疗的过程中,有4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情况,其中29例患者在用药一月内出现肝功能损伤,16例患者在用药后一个月至三个月内出现肝功能损伤.结论:异烟肼在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中会对患者肝功能造成先后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大部分患者在用药一月内出现,因此在临床应用异烟肼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患者肝功能情况,避免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3(022)024【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异烟肼;结核患者;肝损伤【作者】陈飞【作者单位】安徽省利辛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利辛,236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但全身其他多个脏器也可累及[1]。
随着社会的关注以及医学的发展,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
但是结核的发病率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在抗结核的治疗中,部分患者因为在抗结核的治疗过程中由于抗结核药物造成的的严重肝损伤而不得不停止治疗。
异烟肼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其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之一便是严重的肝损伤[2]。
此文将回顾性研究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对结核患者肝损伤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两年间收治的242例应用异烟肼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并记录患者用药治疗前及随访三月后肝功能(ALT及AST)检查结果作此次研究的临床资料。
242例患者均为初次发病的肺结核患者无全身其他脏器受累,其中男性患者108例,年龄在36~57岁之间,女性患者134例,年龄在33~59岁之间,242例患者在用异烟肼治疗前,肝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
异烟肼致线粒体损伤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异烟肼致线粒体损伤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研究进展郭瑶雪;邓晔;李春;贺蕾艳;彭文兴【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年(卷),期】2015(50)3【摘要】近年国内外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是各种肝损伤(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脂肪肝等)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而在药物性肝损伤发展过程中线粒体也起着重要作用。
异烟肼是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抗结核药,但在治疗过程中常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结核病的治疗。
研究发现线粒体损伤是异烟肼肝损伤发生发展中关键一环,异烟肼及其毒性产物肼可通过激动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线粒体呼吸链中酶的活性;干扰细胞能量代谢及对线粒体膜产生攻击等方式使其功能异常,最终导致线粒体损伤,进而启动细胞凋亡程序。
本文将对线粒体在异烟肼致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从亚细胞水平解释异烟肼致肝毒性的机制,为阐明异烟肼的肝毒性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总页数】5页(P356-360)【关键词】异烟肼;药物性肝损伤;线粒体功能异常【作者】郭瑶雪;邓晔;李春;贺蕾艳;彭文兴【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剂科;中南大学临床药学研究所;中南大学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相关文献】1.异烟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 [J], 杨学敏;刘鹏园;杨开宁;高伟;王占坤2.异烟肼致药物性肝损伤大鼠肝脏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生长停滞DNA损伤基因的表达及双环醇的干预作用 [J], Peng Xinyi;Luo Xinhua;Yang Qin;Cheng Mingliang;Han Bing;Xie Rujia3.异烟肼致小鼠肝损伤的建模及线粒体靶向药物MitoQ的干预作用 [J], 吴银霞;陈成伟;傅青春;程明亮;张懿4.N-乙酰转移酶2慢乙酰化型异烟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1例 [J], 汪慧芳;赵心同;栾家杰;侯为顺5.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中药分类及药物性肝损伤162例临床分析 [J], 张雪明;陆建春;薛源;薛焕俊;史建国;易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结核药物肝毒性对血浆miRNA分子表达的影响
抗结核药物肝毒性对血浆miRNA分子表达的影响叶长根;谢平;刘亮明;白茹;陈彩萍;朱伟星;赵晖;王迎迎;汪妍妍【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34)002【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毒性(ATDH)对患者血浆中微RNA (miRNA)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对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用药前和发生ATDH后的血浆标本进行miRNA芯片检测.对存在差异性表达的miRNA分子,采用Real Time-PCR进行验证.应用互联网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对经证实存在差异性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采用PANTHER蛋白分类系统查找靶蛋白基因本体(G0)功能分类.结果ATDH发生后,血浆中共筛选出22个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性表达的miRNA分子,表达上调和下调的miRNA各11个.Real Time-PCR验证结果显示:ATDH发生后,患者血浆中显著上调的miRNA有5个,分别为miR-378i、miR-125b-5p、miR-1224-5p、miR-194-5p和miR-34a-5p;下调的miRNA有3个,分别为miR-1260a、miR-338-3p和miR-4286.结论 ATDH发生患者血浆中存在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性表达的miRNA分子,这些分子的存在可能与ATDH的发生有关.【总页数】8页(P154-160,164)【作者】叶长根;谢平;刘亮明;白茹;陈彩萍;朱伟星;赵晖;王迎迎;汪妍妍【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感染科,上海20160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感染科,上海20160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感染科,上海20160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感染科,上海20160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感染科,上海20160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感染科,上海20160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感染科,上海20160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感染科,上海20160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感染科,上海20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相关文献】1.小分子药物CX-3543对胆管癌QBC939细胞中c-Myc相关miRNA及miRNA 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J], 彭健;仇凯;岳春燕;陈杰;吴静2.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血浆MiRNA-4284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J], 吴秀欣;张惠勇;张凯3.非综合症性唇腭裂血浆miRNA与血浆外泌体miRNA的表达差异研究 [J], 王俊伟;杨学财4.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血浆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及其功能分析 [J], 闫秋爽;王阳;魏鑫岳;魏蔚;马骏;郑芳5.抗结核药物肝损伤与无肝损伤患者化疗前血循环miRNA分子的差异性表达 [J], 叶长根;孙水林;白茹;朱伟星;陈彩萍;谢平;赵晖;涂文娟;高得勇;刘亮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iRN A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miRN A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杨静(综述);董剑(审校)【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5(000)008【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9~22个核苷酸、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的单链非编码RNA[1]。
1993年起,Lee等[2]和Reinhart等[3]先后在秀丽隐杆线虫中发现lin‐4和let‐7可以负向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迄今,已有24000多个miRNA被收录并注释,而且数量逐年递增。
研究表明, miRNA在细胞死亡与增殖、癌症发生与发展和疾病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现代医学和诊断技术不断进步,结核病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最新统计,目前,全球结核感染者约占总人口的1/3,每年有800多万人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并有140多万人死于该病。
虽然结核分枝杆菌和宿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已广泛研究,但对相关RNA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
阐明miRNA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扮演的角色,有助于更透彻地了解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为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3页(P1132-1134)【作者】杨静(综述);董剑(审校)【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402360;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4023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相关文献】1.外周血 miRN As 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研究进展 [J], 刘书中;李子全;李政垚;王以朋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J], 高瑞霄;孙晓晨;唐亮3.干细胞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作用研究进展 [J], 郭旗;张田;袁廷勋;李倩4.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J], 刘蕾;杨易;徐金瑞5.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自噬的作用及宿主自噬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J], 王永;姜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组(70只)予以INH(180mg/kg)灌胃处理,实验组分别在给药后的0.25、0.75、 1.5、6、12、18、24h和对照组24h留取10只小鼠的血清和肝组织标本。 (2)实验方法: HE染色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 和AST水平;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miR-122和miR-155表达。 ( 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数据分析,数据以 x 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法,相关性分 析采用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慢性毒性实验: (1)实验对象:除实验组每天予以 INH(90 mg/kg)灌胃, 其中实验组分别在连续给药后的 1D、3D、5D、1W、2W、3W、4W 和对照组 4W 留 取小鼠的血清和肝组织标本,其他同急性毒性实验。 (2)实验方法:组织病理学、 ALT 和 AST 检测同急性毒性实验,一般生化分析法检测 CuZnSOD 和 MDA 的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吸附法检测 MT 和 MRPS11 蛋白表达水平; miR-122 表达水平检测同急 性毒性实验。 (3)统计分析:同急性毒性实验。 结果 1)急性毒性实验: (1)肝组织病理学:给药后的 0.25h,可见少量肝细胞肿胀, 随给药时间的变化并逐渐加重。 (2)ALT 和 AST:小鼠血清中 ALT 和 AST 在 0.75h 出现显著性变化,且两者均上升到最大值。 (3)miR-122 和 miR-155:给药后 miR-122 整体呈下降趋势, 0.25h 即开始发生显著性下降为 (56.50±27.77) %, (P<0.05) ; miR-155 呈上升趋势, 0.75h 开始出现显著性上升( 11.25±1.43 )倍。 ( 4 )相关性分析: miR-122/miR-155 比值与 ALT 和 AST 均呈负相关性(r=-0.356,r=-0.246;P<0.05) , 且与肝组织病理学评分有很好的负相关性(r=-0.779,P<0.01) 。 2)慢性毒性实验: (1)肝组织病理学:连续给药后的第 3D,显微镜下可见少量 肝细胞肿胀,胞浆稀疏。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肝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加重。 (2 ) ALT 和 AST:两者分别在 2W 和 3W 出现显著性变化。 (3)CuZnSOD 和 MDA:与对照 组相比 5D 发生了显著性变化。 (4)miR-122:给药后整体呈下降趋势,第 3D 表达开 始下降(88.72±5.15)%(P<0.05) 。 (5)MT 和 MRPS11: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均在第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联合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学位论文,学校 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采用影印、缩印或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公开、检索和交流。
作者及导师同意论文公开及网上交流的时间: □ 自授予学位之日起; □ 自 年 月 日起。
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摘
要
摘
目的
要
采用 INH 诱导的小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模型,观察 miR-122、miR-155 及
氧化损伤指标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 miR-122、miR-155 及氧化应激在抗结核药物性 肝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关系, 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 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急性毒性实验: (1)实验对象:昆明小鼠,对照组(10只)给予生理盐水,
-I-
万方数据
河北联合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D 出现变化, 且在 2W 分别下降到最小值 (908.68±152.87) pg/ml 和 (9.72±1.31) pg/ml (P<0.01) 。 (6)相关性分析:miR-122 与 CuZnSOD、MDA 和 MT 存在相关性(r= 0.240,r=-0.311,r=0.415;均 P<0.05);MRPS11 与 CuZnSOD,MDA 和 MT 存在 相关性(r=0.313,r=-0.250,r=0.366;均 P<0.05) 。 结论 急/慢性毒性实验中, miRNA 与 ADLI 存在相关性, miR-122 低表达和 miR-155
高表达均与 ADLI 发生发展有关,miR-122/miR-155 比值有望成为 ADLI 早期诊断标 志物,且 miR-122 可能通过调节 MRPS11 参与 ADLI 中的氧化应激反应,为 ADLI 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图 7 幅;表 14 个;参 188 篇。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异烟肼;microRNA;microRNA-122;microRNA-155; 氧化应激 分类号: R183.3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Medicine by Song Lei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Supervisor: Professor Feng Fumin
论文评阅人:匿 名 匿 名
论文答辩日期:2014 年 6 月 4 日 关 键
词 : 抗 结 核 药 物 性 肝 损 伤 ; 异 烟 肼 ; microRNAs ; microRNA-122 ; miccoRNA-155;氧化应激
唐山
河北联合大学
2014 年 6 月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Involvement of MicroRNA in Isoniazid-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
中图分类号:R183.3 U D C:
论文编号:HBLH2014-807 密 级: 公 开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icroRNA 与异烟肼所致小鼠抗结核 药物性肝损伤关系的研究
作者姓名:宋 磊 学科名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学习单位:河 授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单位: 单位: 答辩委员会主席:张建新 主任医师 学习时间:3 年 研究方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提交日期:2014 年 4 月 29 日
June, 2014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独
创
性
说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 作及 取得 的研究 成果 。尽我 所知 ,除 了文中 特别 加以 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 果,也不 包含 为获 得河 北联合 大学 以外其 他教 育机 构的学 位或 证 书所使 用过 的材 料。与 我一同 工作 的同志 对本 研究 所做的 任何 贡 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 2014 年 4 月 27 日
- II -
万方数据
摘
要
Abstract
Objectives We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miR-122/155 and the indexe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liver injury in mice, by the administration of isoniazid, a first-line antituberculosis drug. And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miR-122/155 and oxidative stres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ti-tuberculosis liver injury (ADLI), which could make a contribution for searching a new biomarker and pathogenesis of early ADLI. Methods 1)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1) Animal experiment: Blood and liver tissu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0.25, 0.75, 1.5, 6, 12, 18, and 24 h after administering INH (180mg/kg)(n = 10 per time point/treatment group) and physiological saline (n = 10, control group). Blood and liver tissu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ver time, after administration. (2)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malin-fixed samples were embedd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fo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LT and AST level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n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iR-122/155 were detected by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3) Data analysis: The data are expressed as mean ± S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NOVA.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Pearman. Differences with P<0.05 were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2) Chronic toxicity experiment: (1) Animal experiment: Animal treated the same as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In addition, blood and liver tissu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1D, 3D, 5D, 1W, 2W, 3W, and 4W after administering INH (90mg/kg). (2) Experimental methods: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LT, AST and miR-122 were determined the same as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CuZnSOD and MDA levels were determined using by biochemical method. The protein of MT and MRPS11 were detected by ELISA. (3) Data analysis: The same to acute. Results 1)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1) Histopathology: The livers of the INH-treated mice exhibite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since the 0.25h time point. (2) Serum biochemistry: The serum ALT and AST levels at 0.75h after INH administration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ose at the other time points. (3) Changes in tissue miR-122/155: The miR-122 levels began to decline at 0.25h (56.50±27.77)% (P<0.05). The miR-155 levels began to decline at 0.75h (11.25±1.43)fold (P<0.05). (4) Correlations of biochemistry change: The b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pathological score and ratio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