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

合集下载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精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精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精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背诵并默写诗句。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2.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归园田居》,猜测诗的内容。

2.初读诗句(1)学生自主朗读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诗的韵味。

3.分析诗句(1)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如“归园田居”、“鸟鸣”、“草色”等。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意象,体会诗的意境。

(3)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4.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情感,如“悠然见南山”、“心远地自偏”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情感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5.背诵诗句(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背诵,加强记忆。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其一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的意境。

2.在分析诗句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3.背诵诗句的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作业布置环节,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陶渊明简介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诗歌鉴赏文章。

七、教学建议1.在分析诗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2.在感悟情感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3.在背诵诗句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背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归园田居(其一)讲课

归园田居(其一)讲课
ຫໍສະໝຸດ 4、归去如何?探究
饮酒
陶渊明
我居住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 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请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只要心志高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时,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无意间看见了庐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飞回。 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 想要辨明,却不知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如何看待作者的“归”?
作业
背诵《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学习目标
通过诵读了解陶诗平淡朴素中见真情 的语言风格,体会诗歌中作者超凡脱俗的 节操情趣。
听录音,把握诗歌节奏字的读音
朗读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诵读并思考作者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 光图,选择最喜欢的语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 描绘。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全诗。

2.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3.分析并品味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分析诗歌语言特点,品味诗歌意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一》。

(2)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田园诗人,都有哪些呢?对了,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那么,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对了,他是东晋时期的诗人。

2.诗歌解读(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归园田居·其一》,注意节奏和韵律。

(2)请一位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4)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

3.分析诗歌语言特点(1)请大家找出诗中的对仗句,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请大家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3)请大家讨论一下,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它体现了陶渊明的哪种诗歌风格?4.体会诗人情感(1)请大家结合诗歌背景,谈谈诗人归园田居的原因。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请大家谈谈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感受。

5.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2)我们分析了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

(3)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学会欣赏美好,追求诗意的人生。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读诗歌、分析诗歌语言特点、体会诗人情感等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了《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歌。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单元《田园诗》中的《归园田居·其一》。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的背景、作者陶渊明的介绍,诗句的解析,意境的体会,以及与田园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诗意与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尤其是对田园诗的审美情趣。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把握。

教学重点: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田园诗的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挂图、黑板。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配以轻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田园的宁静与美好,自然导入新课。

2. 背景介绍(10分钟):讲解陶渊明及其归隐思想,介绍诗作的历史背景。

3. 诗句解析(20分钟):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诗句对比:比较诗句中表现出的田园生活与尘世生活的差异。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体会归园田居的心情变化。

4. 艺术特色分析(15分钟):讨论诗中的意象、韵律、对仗等艺术手法,分析其艺术价值。

5. 随堂练习(15分钟):挑选诗句进行现场鉴赏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6. 主题讨论(10分钟):探讨陶渊明归隐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其对当代生活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主要内容:1. 诗人背景2. 诗句解析3. 艺术特色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分析文章。

2. 答案要点:诗句内容解析艺术特色分析诗人思想感情表达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针对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山水田园诗歌》第一节,详细内容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通过对该诗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田园诗歌的特点,感受诗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掌握其诗歌背景、意境及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陶渊明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及其艺术特色。

2. 教学重点:对《归园田居·其一》的深入分析,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陶渊明及其山水田园诗歌的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诗人及诗歌特点。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归园田居·其一》,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详细解析诗歌内容,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山水田园诗歌,进行鉴赏分析,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一首山水田园诗歌的鉴赏,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分享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背景:山水田园诗歌4. 意境:自然、田园、宁静5. 艺术特色:意象、手法、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一首山水田园诗歌,分析其意境和艺术特色。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包括诗歌背景、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分钟)教师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选择做官)是啊,做官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单是物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

我们上学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

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找答案。

自由回答适当引导检查预习二、鉴赏步骤(一)知人论世(3分钟)活动一:造句:陶渊明是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并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适当补充: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

新居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

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士余天,辞官归田,时年41岁。

直至他63岁时去世,再没有出任。

据此可发现,是出任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多次反复。

他之所以三出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二是从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其一。

内容详细解析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诗人对自然和谐、宁静生活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诗歌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品味诗歌中的艺术特色,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归园田居》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归园田居》。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分析诗歌,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针对诗歌的意境、情感等方面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作者:陶渊明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意境:宁静、和谐、自然5. 情感:向往、赞美、归隐6. 艺术特色:清新脱俗、意境高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结构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田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田园生活,激发创作灵感。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田园风光”模块,主要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的背景,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情感,探讨诗人如何通过田园景物描绘表达归隐之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2. 分析陶渊明的写作技巧,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诗人的归隐思想。

难点:对诗歌韵律的分析,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体会田园生活的真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宁静祥和的氛围,进而引入本课。

实践情景:学生闭眼想象,口述自己心中的田园风光。

2. 诗人背景介绍:介绍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和归隐思想。

3.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4. 例题讲解:挑选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进行分析,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随堂练习:学生分析其他诗句的意象。

5. 情感探讨:讨论诗人如何通过田园景物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6. 写作技巧分析:讲解平仄、对仗等基础知识,加深对古诗词形式美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主要意象:东篱、南山、田园、归隐4. 写作技巧:韵律、对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仿写《归园田居·其一》,要求至少运用两种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技巧。

答案示例:2. 体会日记:写一段日记,描述自己心中理想的田园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推荐阅读:推荐其他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的作品。

2. 课后活动:组织田园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耕文化,加深对田园生活的理解。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案:《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自《红楼梦》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主要内容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识和一见钟情,以及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感和追求自由的心态。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能够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3. 学生能够领悟到作品中所反映的封建礼教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对于《红楼梦》这部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重点: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红楼梦》第一回的文本。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曹雪芹的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文本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自读《红楼梦》第一回的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情节。

三、人物分析(20分钟)四、主题探讨(15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封建礼教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五、实例分析(10分钟)板书设计:1. 《红楼梦》第一回主要情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识和一见钟情。

2.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反封建、追求自由、感性与理性并存。

3.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温婉、敏感、才情出众。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其一》的人物分析短文,不少于300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人物分析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组讨论,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这是理解作品主题的关键。

贾宝玉是一个具有反封建、追求自由心态的人物,他对封建礼教持有反感,同时又充满了感性与理性并存的特质。

林黛玉则是一个温婉、敏感、才情出众的女性形象。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

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2024学年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其一)》优质公开课课件38张

2024学年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其一)》优质公开课课件38张

拓展延伸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 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
——叶嘉莹 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 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 丑的矛盾。
——张铨锡 陶渊明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品。
——鲍鹏山
(1)“拙”的本义 是“笨”,引申义 是“原始的、本真的”,与世 俗的技巧相对。 (2)“ 守拙 ”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 俗的潮流。
“归园田”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在当时的情形下,陶渊明是被别人视为愚拙、傻帽的典型加以嘲 讽和打击的,但他毫不畏惧,淡定自守,且特地写入诗中加以歌 颂、炫耀,颇显特立独行的魏晋风度。
课前导入
在400年前,一位大诗人通过他的作品《哈姆雷特》中的 主人公哈姆雷特喊出一个哲学问题:“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 一个问题。”这是剧中主人公在人生抉择中发出的天问。
其实早在1600年前,中国的一位大诗人就喊出过类似的问 题:“是出仕还是归隐,这是一个问题。”
他在人生的抉择之路上发出追问,他是谁呢?
特点:恬静 幽雅 空阔 朦胧 意境:静谧、淳朴、自然 心境:追求淡泊恬静的生活
鉴赏画面
景物描写手法
诗人在描绘田园风光时,沿怎样的写景顺序来呈现?
田园 风光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远人村 墟里烟 狗吠 鸡鸣
静近 无声
动远 有声
白描
①远近结合(先近再远) ②动静结合 ③视听结合(声色并列)
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景交融)
2.彻底悔悟。对前事的无奈与追悔,也表明了从官场回归 园田之意。
3.也许,是一种托词。
3.归去何处?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doc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doc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doc一、教学内容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章节:第五单元《归园田居》(其一)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的鼻祖。

2. 诗歌内容讲解:诗句的意义、诗句的修辞手法、诗句的表达技巧。

3. 诗歌主题探讨:回归自然、追求自由、田园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 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3.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义、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诗歌的意义和主题的深入探讨。

重点:1.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2. 诗歌的背诵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投影仪2. 教学PPT学具:1. 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2. 笔记本3. 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入,让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2. 作者背景介绍:简单介绍作者陶渊明,让学生了解其生平及田园诗的特点。

3. 诗歌内容讲解:逐句讲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探讨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7. 诗歌背诵: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2. 诗歌内容讲解3. 诗歌主题探讨4.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 请逐句翻译《归园田居》(其一),并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1. 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田园诗的鼻祖。

他的田园诗以描绘田园风光、表现农村生活为主题,具有朴实无华、自然率真的特点。

归园田居其一_(公开课)PPT课件

归园田居其一_(公开课)PPT课件
1
陶渊明
又名:潜 字:元亮 东晋著名诗人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 “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五柳先生”(自号)
早年: “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2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 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 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 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 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 田园诗歌。
近景
远 近
结 合
村庄 炊烟 远景
结 合

动 狗吠 鸡鸣
有声衬无声
白描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白描
白描又叫简笔勾勒,原是中国画 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 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 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 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 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3、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10
4、归去如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1
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 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3
注意字音:
羁(jī) 拙(zhuō) 宅(zhái) 荫(yìn)
暧 (ài) 墟(xū)
樊(fán)
归园田居
思考: 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题眼是哪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俭朴 空阔 清幽
安定 和谐
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 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白描
静 动 方宅 榆柳 村庄 狗吠 草屋 桃李 炊烟 鸡鸣 近景 远景 有声衬无声
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景交融)
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自由、安逸、喜悦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赏析诗歌内容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领会诗 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田园诗人” 开创田园诗一体 “靖节先生” 私谥
“五柳先生” 自号 “隐逸诗人” 41岁辞官归田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zhuō m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yì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n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fán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返璞归真
题眼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
“尘网”
“樊笼”
比喻
官场 (厌恶 不满)
为何而归
·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 厌恶 悔恨
· “守拙归园田”
保持自己精神的自由和独立
归向何处
园 田
白描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