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一核两翼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摘要]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职业能力相对不足和软技能培养相对缺乏等,由此提出通过深化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外语”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围绕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专业融合、产教融合以及“双创”融合培养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能力、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较高的综合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且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复合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一核两翼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3-0115-04[收稿时间]2023-08-05[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2JGB438);2022年广西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XGK2022032)。
[作者简介]钟明辉(1983—),女,广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算法和信息信号处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同年,国家出台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9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对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等方面提供了具体指导。
鉴于国家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地方高校急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这既是地方高校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是地方高校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发展的必要条件。
据此,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确立了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培养计算机类专业“专业+外语”特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旨在为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2+1+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2+1+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薄弱和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开展“校企合作‘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同时将理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软件工程人才。
关键词:软件工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3-0056-03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日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软件产业的第一资源就是人才,我国软件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一方面学校在竭尽全力地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软件企业却痛感人才的缺乏。
这个缺口除了数量上的不足之外,软件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跟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受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的限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已无法满足软件人才培养的需要。
因此,探索一种新的适应企业需求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一、软件工程专业的发展和现状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在信息产业中,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计算机技术带动了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对工程实践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而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面向理论研究和基础应用,无法满足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
为了弥补计算机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2001年国家教育部新增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的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核心是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是一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学科,目的是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养一批有实力和影响力的行业领先人才。
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
University Education [摘要]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在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设计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三合一”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从而促进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4-0019-03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林平荣张屹薛建民(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广东广州510990)2016年4月April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收稿时间]2015-07-23[基金项目]2012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粤教高函[2012]204号);2014年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粤教高函[2015]72号)。
[作者简介]林平荣(1981-),男,福建漳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2011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政策实施多年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非常重视,一批批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相继立项建设,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质量工程”涉及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1]2010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获广州市属普通高等院校第一批特色专业,同年,又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2010年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作为全国300多家独立学院中唯一的一所软件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科学、客观地将人才培养的主体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即以应用为主,核心是“实践”,目的是“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规范化应用型人才。
软件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实践
软件 工程应用型本科专 业课程建设 改革 实践
宋 武
( 琼 州 学院 电子 信 息工程 学院 海 南 三 亚 5 7 2 0 2 2 )
【 摘 要】 : 本文从应 用型新建本科专业的要求 出发 , 针对软件 工程的课程建设 的课程体 系建设与
教 学改革提 出 了 自己的一 点 见解 , 以期 能对 专业 课程 建设 出一份 力 。
【 关键字】 : 软件工程 ; 课程建设 ; 教学改革
一
、
引言
课程 有 : 软件 工 程 、 软件 测 试 、 U ML需 求 分析 、 嵌 入 式
2 0 1 1年 3月 由国 务 院学位 委 员会 和 国家 教 育 部 开发 等 ; 学生 的 实践 能力 是 通 过不 断 动 手来 是 锻炼 与 联合 下 发 的 《 关于印发 ( 学 位授 予 和 人才 培 养 学 科 目 提 高 的;在 语 言程 序 方 面 开设 了两 门课 程 : C语 言程
断修 订与 完善 。
更 多 时 间放在 学 生 的课 余 补足 上 , 这 样 开设 的专 业主
课 程 体系 建 设 中最 难 的是 两部 分 , 开什 么课 和 各 干 课 、 专业基础课、 专长课合计 3 O门 : 软件 工程 的应 课程 设 置 多少学 分 。作 为计 算 机类 本 科 学 生 , 其计 算 用实 践性 及 应用 型 本科 的 学校 定位 , 实 践课 程 如 实 践
在 最初 的课 程 设 置 中还 设 置 了一 些 有 关 应 用 软 专业, 软 件 工 程 培养 目标 、 培养 模 式 、 课程建设、 质 量 件 的课 程 , 如: F l a s h 、 P S等 , 但 在对 学 习该课 程 后 的学
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摘要:结合具体院校的定位和就业市场调研与分析,确定了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特点,建立了“三维”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型。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两大核心目标”为基础,以“五大模块”为核心的全新课程体系。
阐述了以“四大实践平台”和“it创新工作室”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机制。
该研究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实际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作室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s of graduates and demands for talents in it markets, the authors presents in this paper training a way of training called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help students majoring in programming transfer theoretic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during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ir skills in practice. the study is useful for training it talents in colleges.key words: studio; creative talent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0 引言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增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从而形成了一大批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族和待业族。
高校课题申报:“1+X”证书制度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1+X 人才培养模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
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 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
职教20条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
(2)课题界定:1+X证书制度,并不是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种证书”的简单相加,更不是给院校增加一道就业门槛。
推行1+X证书制度的目的,不是在院校的学习系统之外,设计一个独立的人才评价系统,而是要通过职业技能等级的考评与认证,引导院校改革教育教学体系,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拓宽和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或需要强化的实训,组织开展专门培训。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德国建立的“双元制”(Double training system)。
“双元制”学员一般每周在企业接受 3~4天的实践教育 ,在职业学校接受 1~2天的理论教育。
国家承认的职业教育专业约为350个。
英国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英国实施高职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原多科性技术学院, 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开展职业教育。
应用型本科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余国江.ppt
二、为什么要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
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来组织教学内容
课 程 体 系 分 类
学科本位 课程体系
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 我国现行课程体系主要是学科知识体系 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
能力本位 课程体系
以专业为导向,以职业或行业所需的知识、 技术或技能为中心 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融合起来 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
四、模块化课程的特点 五、模块化课程的特点 4、瞄准行业发展最前沿
传统的教学视教材为金科玉律,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教 材来制定,很多内容跟不上行业发展发展。
如《Java程序语言设计》课程 以前什么都讲,但什么都讲的不深。但从专业发展来看, Java程序语言设计主要在Web应用系统的开发上。 现在,把该门课程拆分,重新组合成两个模块: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模块:主要讲解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 基本操作与编程技术等基础知识,降低学时, 《Web应用系统开发》模块:增加Web知识,突出Web的应 用,学生学习后具备Web应用能力,解决了编码问题。
形态设计基础II 立体形态设计I (5学分)
31
三
设计表现 V 模型工艺 (4 学分 ) 设计工程 技术IV 产品结构 与机构 (4.5学分 )
产品设计 I 产品语 意设计 (3 学分 )
跨专业设 计I 版式设计 (3 学分 )
金工 实习 3学 分
31
第 二 课 堂 6 学 分
体 育 俱 乐 部 教 学 6 学 分
案
中。
基 础 能 力 模 块
(四) 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能力
能力分解
能力要素封装
教学模块
设计表现基础I
设计表现基础II 设计表现基础III 设计表现基础IV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摘要: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软件新技术与新服务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走向了新的历史时期。
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与国家发展需求和业态发展方向相适应,为国家培养一批人工智能时代迫切需要的工程技术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1高校软件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1.1扎实的专业素养任何实践都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进行高校软件工程人才教学培养时就要注重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便高校毕业生未来就业时遇到操作性问题,可以迅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1.2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解决任何问题的关键前提是能够清晰分析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行业特征具体分析问题,理清问题发生的过程,将其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来。
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应用中,需要软件工程专业应用人才具备很强的观察分析能力,才能满足特殊行业的实际应用需求。
1.3触类旁通的知识应用能力根据机器学习领域得出的相关经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新鲜样本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可以理解为对同规律的学习集合数据以外,经过训练网络也能得出适合的输出结果。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毕业后需要面临的应用工作场景,软件工程应用人才对新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是指软件工程应用人才可以通过发挥其自身精通的行业技能,通过分析行业问题之间的共通之处,运用软件工程应用知识触类旁通地用来解决相关行业产生的具体问题[3]。
简单来说,软件工程应用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类推转化能力。
1.4与时俱进的创造能力在过去十年时间里,软件工程的发展速度惊人。
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逻辑学等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且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技术优势带动传统行业的进步。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高职—本科“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践软件工程专业是目前社会上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需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将软件工程专业设置为“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实现了高职“3年就业”和本科“2年深造”的有机结合。
本文将详细介绍软件工程专业“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和效果。
一、模式概述软件工程专业“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在招收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时,将学生分为“3年就业”和“2年深造”两个阶段进行培养。
学生在高职阶段完成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教学,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即可就业;而在本科阶段,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学习和研究,获得本科学位。
二、模式实践1. 高职阶段在高职阶段,学生将主要学习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站建设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还会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来校进行实习指导,使学生对实际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本科阶段在本科阶段,学生将深入学习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了解软件工程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学校会设置更多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还会加强实验室建设,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
三、模式特点1. 教学内容贴合市场需求软件工程专业“3+2”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使学生在高职阶段就已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毕业后能够快速就业。
而在本科阶段,学生将深化专业知识,提升就业竞争力。
2.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和科研项目,学生将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经验。
3. 强化科研导向在本科阶段,学校注重科研导向,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般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巍剑
鲜 鳕 蚵 ຫໍສະໝຸດ 下产 生 的结果 。 一口 天 津科 技 大 学 计 算机 科 学 与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张 贤坤
随着 我 国信息 化进 程 的不 断加 速 ,社 会 对 专 门的 软 件人 。 求 日趋 强劲 ,为此 ,许多 高等 学 校 纷纷 开 设 了 需
力 强 、 质 高 、 心健 康 、 有 创新 精 神 高 级 专 门 人 才 的 素 身 富 原 则 , 善 本 科 专 业 培养 课 程 体 系 , 步 形成 宽 口径 、 完 逐 跨
强, 1 宽, 3径 素质 高 , 较 强 的创 新 精 神 。 这些 模 式 的提 有 出 , 一些 重点 大学 而 言 , 疑是 比较 合 适 的 , 是 , 国 对 无 但 全 其他 一 般本科 院校在 没 有对 自己 的定位 有 一个 准 确而 清
生所 学 内容 基本 与 “ 计算 机 科 学 与技 术 ” 业 一样 , 利 专 不 于专 业发 展 。第一 个误 区的产 生 主要 归结 于 没有 对所 在 学校 进 行 准确 合 理 的定 位 , 导致 所 有 学 校 “ 件 丁程 ” 软 々 业 培 养计 划雷 同 ;第二 个误 区则是 在前 几 年 高校 专业 设 置 中过分 地强 调 “ 基础 、 E 径 、 化专 业 ” 宽 宽 l 淡 的指 导思 想
一
般本 科 院校 作 为我 国 高等教 育的 主力 , 量大 面广 、
大学则 应偏 重理论 研究 , 注重 技术 创新 人 的培 养 。当然 这 里并 是 说 …般 本科 院校不应 该进行 理 论研 究 ,对 于
少数特 别 优秀 的学 生 。可 以通 过其 他途 径 进行 理 沧研 究
( 研究 生教育 为 主1 人才 研 究生 教 育 教育 和一 定 的研究 生教 育1
基于ASIIN认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
基于ASIIN认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作者:谭振华王龙杨璐来源:《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年第12期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往往涉及一些国际认证环节,目的是让专业建设与国际需求接轨,让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中,ASIIN认证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ASIIN认证背景下人才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以及实践效果的检验,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ASIIN认证;应用型本科建设;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软件产业对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人才出现结构性短缺,具体体现在缺乏多层次的工作人员,如设计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以及质量检测人员等,影响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软件行业的培训班,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较为薄弱的问题。
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在这一情况下,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引入到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具有深远意义,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工程实践教育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接触到国际前沿先进信息技术。
ASIIN认证(German Accreditation Agencyfor Study Programs in Engineering, Informatics,Natural Sciencesand Mathematics)是德国的工程、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认证机构,旨在通过对学习计划的评估,确保其符合国际化标准和质量要求,并提供参与者和学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ASIIN的认证标准主要涉及开设课程的理由、课程和内容的教学组织和要求、师资和物质保障、质量保障措施、与教学相关的合作项目等。
“两内两外”相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如何突 出 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成为学 院破解 自我发展难题 的关
键 。 自2 0 0 6年以来 , 学院把实践创新教育 和应用 型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结合起来 ,在 教育教学改革 的实践 中 ,不断解放教育 思 想 , 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 、 转 重学术轻能力 、 重理论轻实 践 、 重课 堂轻课外 的传统 观念 , 总结实践成果 , 形成 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
53
21 0 2年 5期
嵌anxi i唷. ojao I, oyu・高教 = Ga i 砻 Sh a J a
一
教 育 教 学 探 索
生主体 的理念和体系完整 、 可操作性 的原则 , 围绕实践创新能力
的培养 目标 , 把静态 的培养体系 、 动态的实施 过程以及有效的机
3学校 与 业界 合 作 的人 才培 养 路 径 初 步 形 成 .
共课程平 台 、 学科基础 平台 、 专业教育平 台 、 综合 素质 教育平 台 的“ 台 +模块 ” 平 课程体系 , 各专业以应用性课程体 系设计 、 与业 界联合培养 、 全过程实践教学体 系构建三个方 面为重点 , 修订专
业 人才培养 方案 , 制订培养计划 , 形成统一规范与个性化设计相
1以 实践 创 新 能 力 为 目标 的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方 案 设 计 成 效 .
显 著
外包学 院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软件工程师主讲 。安排学生在位 于
西安高新 区软件 园内的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实训基地进行 为期半
紧密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地方性服务面向 、应用型人才培养
年的实习 、 实训( 采用 日立公司 的实 习、 实训体系 , : 如 兴趣 培养 、 开发素养培养 、 职业要求 培养 , 开发基础 培训 、 目实训 等) 项 及毕 业设计 , 使学生从企业 文化 、 时间管理 、 目管理 、 项 业务理解 、 需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青睐。
然而,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出真正具备实践能力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
本文将探讨并实践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的需求。
2. 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传统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为重点,缺乏对实际应用的培养。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听课、做题、实验等传统教学活动,而实际项目的参与机会较为有限。
学生在毕业后常常会面临实践与理论脱节的问题,无法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了培养具备实践经验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探索与实践方向:3.1 实践性课程设置传统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应增加一些实践性课程,如软件开发实训、项目实践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参与真实的项目,并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实习与实训机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实训机会。
通过实际参与企业项目,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并学到更多实践经验。
企业也可以培养并选拔出合适的人才。
3.3 开展项目驱动的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项目驱动的学习方法。
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学习,通过参与项目的各个阶段,逐渐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模式实践效果评估与反思在模式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与反思,以及时调整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评估的指标和方法:4.1 学生综合能力评估综合能力评估可以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
评估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实践项目成果、实习报告等方式进行。
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培 养模 式改革进行 了研 究与探 索。实践证 明,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提 高 I T应 用型 本科人 才培养质量 , 具 有较 为重要 的意义 ,
改革效果明显。
关键 词 : 课 程置 换 人 才培养
校 企合作
“ 3 + 1 ” 人 才培 养
中图分类号: G6 4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1 o o 4 — 4 9 1 4 ( 2 0 1 4 ) 0 1 — 1 7 9 — 0 2
根据《 国家 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2 0 1 0 — 2 0 2 0 ) } 、 《 黑龙江 省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 ( 2 0 1 0 — 2 0 2 0 ) } 、 《 黑 龙 江省 高等教育强省建 设规划》 等发展战略要求 , 提 高人才培养 质量是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的核心和重点 。
要为 向导 , 以改革创新 为动力 , 以人才培 养模式 改革 为核心 , 以
我 国提 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十余 年来 , 经过教育 部门 、 高 校、 有关 专家和学者 的探 索和努力 , 人才 培养模 式改革 已成 为高 等教育改革 的研究热点 。 几年来 , 黑龙 江科技 大学结合教学服务 型大学 的办学定位 , 以教 学为中心 、 以育 人为根本 , 突出实践 , 科 学确立 了“ 大德育 、 大 工程 、 大 实践” 的三大教育理念 。在“ 三大” 教育理念 的引领下 , 搭建 了 以大 德育为先 导 、 以大工 程为背景 、 以大实践 为途径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 系 ,实施本科学历教育 与 职业 素养教育相 融合 的模 式 , 采 取工程 实践 、 导 师制 培养 、 校企 合作“ 3 + 1 ” 培养和课程置换等 方式 , 坚持 四年 不断线地对学生进 行工程应用 型人才的培养和训练 。同时 ,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专 业、 软 件工程专 业 、 信息 与计算科 学专业等 I T相关 专业 为进一 步贯彻落实 “ 三大 ” 教育理念 , 推进 校企合作 , 开展基于校企课程 置换 的“ 3 + 1 ” 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 , 使学生 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 贯通 , 拓宽 了知识 面 , 培养 了大批拥 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息工程学院近年来坚持 对计算机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 不断探 索应 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创新模 式。 【 关键词 】 软件工程专业; 应用型本科 院校 ; 人才培养
案例大作业完成成绩。进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的改革 . 之所 以把过程 评价作为其重点 . 主要 原因在于对意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的专业 课程来说 . 理论性 知识考试 的重要性 相对 比较弱 . 而在 学习专业课程 的过程 中学生所表现出的较强 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 . 以及通 过课程设计和项 目案例大作业 的完成质量 . 更能体现 出我们 以培养应 用型人才为 目标的达成情况 。对于像 J a v a 程序设计 、 A S P . N E T网站开 发等实践操作性 很强的课程 . 大 多数已经 申请 了考试 改革 . 即期末不 再采取卷面考试的考核形式 。学 院也鼓励逐步将更多 的、 专业性 和实 践性较强 的课程作为考试改革课程进行 申报 这样做进一步突出了过 程评价 的重要性 , 符合软件工程专业 实战型 、 应用 型人 才培养 目 标 的 具体要求 。
科技・ 探索・ 争鸣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j 弓 贺 _ ( 安阳工 学院 计算 机科 学与 信息 工程 学院 , 河南 安 阳 4 5 5 0 0 0 )
2 项 目开 发 实 训 课 程体 系概 述
要想解决上述 问题 . 首先要明确应用 型本科 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 目 标. 并且 . 应把重点放 在提升课程体 系对 于企业需求 的针对 性和实 用 性上 . 不断推进和强化 学校与软件企业 间的合作 . 使我们 培养 的应 用 型软件专业人才学科理论 知识扎实 、 专业操 作技能强 . 而且 具备较 高的职业 素质 . 具备软件开发工作岗位要求的职业 能力 我院应用型软件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总体思路是在 软件 工程专 业植入项 目开发实训课程体 系 . 以培养 软件工程师为 目 标. 以软件工 程师职业 岗位就业为导 向.以课程建设 和师 资队伍结构调整为基础 . 培养学科专业基础扎实 、 软件工程技术能力强、 专业技能熟练 、 职业素 质 较高的实用性软件人才 . 实现大部分学生毕业 之后即能顺利就业 的 目 标. 走出一条适合软件 工程专业发展 定位的实用性 、 可操作 性较强 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 的创新模式 软件企业对软件人才 的能力要求 可以概 括为职业素质 、 职业能力 和发展潜力三个方 面 其 中发展潜力是指学生必须具备扎 实的学科专 业知识基础 . 能够在 职业 岗位上保持较强 的学习后劲 : 职业 能力是指 学生必须具备熟 练的专业技术和技能 .能胜任职业 岗位的技术要求 . 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专业 能力 、 英文能力 、 管理能力和 自学能力等方 面; 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必须具有爱 岗敬业精神 、 良好的持续学 习能力 、 沟通合作 能力 和写作表达能力 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 系应 根据软件企 业对软件人才 的能力要求来进行设 置 . 在广泛 了解 当地乃 至全国软件行业对 软件人才需求 的基础上 . 我们将课程体系分成专业 基础课程 、 专业核心课程 和专业特色课程 三个部分 . 课程 体系的建立 和课程的选择注重学生职业能力 、 职业素质和发展 潜力 的培养 。 其 中. 学科专业 基础课程包括高级语 言程序设计 、 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计算机 基础知识课程和计算机 学科 核心基础课程 . 通过开设这些 课程 , 主要 培养学生后续学 习的发展潜 力 : 专业核 心课程包括软件工 程 、 软件设 计、 软件项 目管理等 . 以上课程为后续实践环节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 专业特色课 程分 为 J A V A和. N E T 两个方 向. 两条主线的设定符合 当前 软件行业的就业趋势 . 每个方 向均包括植入的项 目开发实训课程 . 主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等“ 硬” 能力
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培养高质量的软件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1.基础理论知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和软件工程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原理、算法和数据结构等基础知识,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能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软件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等实际操作的技能,能够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开发高效可靠的软件产品。
3.团队协作能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其他成员有效地合作解决软件工程项目中的问题,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4.创新能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应对软件工程领域中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二、培养环节1.课程设置:设置一系列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编程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等。
同时,增加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管理等。
2.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增加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实践的比重。
通过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和实训,使学生了解真实的软件工程项目和企业运作模式,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4.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提供科研项目和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竞赛,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5.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英语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评估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培养情况。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第10卷 第5期大连民族学院学报Vol .10,No .5 2008年9月Journal of D alian N ationalities UniversitySeptembe r 2008文章编号:1009-315X (2008)05-0473-04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宋海玉,李锡祚,郑海旭,王玲芬,王德高(大连民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05)摘 要: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现状,分析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以人本理念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提出并实施了在人才定位、课程观、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环节建设、专业方向设置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人本理念;软件工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I nvest i g a t i o n and Pract ice of C u ltiva ti n g Softwar e Eng i n eer i n g Spec i a lty Ta len tsS O NG Ha i -yu,L I X i -zuo,ZHENG Ha i -xu,W ANG L i ng -fen,W ANG D e -ga o(College of Co mpute r Science &Engi neering,Dali an Nati onalitie s Uni ve rsity,Dali an Liaoning 116605,China)Ab stra ct:I n this paper,aga inst the concurrent sta tus of s oft wa r e engineering specia lty educa 2tion,the existing pr oblem s in ta lent -cultivati on a r e analyzed .S om e m easures to i mp r ove spe 2ciality teaching refor m a r e discussed .And s om e de tailed m easures in ta lents orientati on,cur 2riculu m thoughts,curriculum r ef or 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 m constr ucti on,and s pecialty di 2recti on se tting,et a l a r e p r oposed and put into effect .Key word s:hum an -cente r ed idea;s oft ware enginee ring;undergraduate educati on;curricu 2lu m syste m ;r ef or m 软件技术和软件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培养体系改革工作总结
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培养体系改革工作总结第一篇: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培养体系改革工作总结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培养体系改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研究工作总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研究课题小组一、立项依据:本课题属常州工学院教学研究类课题----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培养体系改革课题中的一项分专业的课题,根据常工政(05)144号立项,由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要骨干教师承担。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以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指导思想。
通过对国内外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根据我们学校的特点和所处地理位置的经济发展特性,结合本省和本地区企业的行业状况,构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规格。
建立更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更高的培养目标和新的人才素质结构。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策略研讨,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师资队伍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探讨和研究。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丰富第二课堂,开展有益的业余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项目研究的内容:1.本专业毕业生面对的岗位和任务以及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求的分析报告。
(见本专业毕业生面对的岗位和任务以及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求的分析报告)2.本专业按年度学生知识,能力等评价办法;本专业预备每年度组织本系资深专业老师出一份综合试卷,试题覆盖本年度重要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此来考察学生该年度的知识能力掌握情况。
关于学生能力的评价方法,本专业尝试鼓励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并和本年度开设的重要课程相关的课题,通过多方查阅资料撰写科技论文。
这样可以提前培养学生独立研究思考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目前的就业压力,增强学习动力,鼓励每年度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一次本地大型招聘会,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方向以适应市场变化。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为例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江西理
工大学软件学院为例
曾春水;彭雯
【期刊名称】《教师博览(科研版)》
【年(卷),期】2018(008)007
【摘要】当前新兴科技的不断发展,对软件工程人才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迫切要求高校加快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学校要从培养背景、培养体系、育人模式、发展路径和培养成效等方面对软件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详细的阐述,重点探讨一种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背景+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校企协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总页数】3页(P4-6)
【作者】曾春水;彭雯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以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J], 唐光义;高俊锋;张宏国
2.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 [J], 周石其;吴剑英;吴彩斌
3.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
[J], 王颐; 冯爽爽; 符湧
4.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J], 王颐; 冯爽爽; 符湧
5.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以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类专业为例 [J], 张雪辉;梁彤祥;杨牧南;李声慈;王春明;杨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摘要:针对高校应用型软件培养动手能力弱和职业素养差的问题,重庆文理学院大胆改革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和Aptech 课程体系,将目前软件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软件开发技术植入课程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了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本文介绍了这一改革过程。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高校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市场需求,我校从2007年开始,对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根据软件产业的发展和面向企业需求走校企合作之路,探索出一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校企合作办学两年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效果凸显。
1改革背景
目前我国软件人才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结构失衡[1],具体表现在缺乏软件开发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导致软件企业从高校招聘的人才必须经过几个月的职业岗位培训,才能真正胜任工作。
毕业学生到软件开发工作岗位上要经历适应期,说明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与软件企业的职业岗位存在明显差距,其根本原因是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软件市场发展所致。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追随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指挥棒,因此在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在研究型大学的指挥棒下,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且泛化[2],重视学科理论知识而淡化项目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不吻合,无法真正培养“实战型人才”,技术步伐也无法跟上高
速发展的软件业,因此固有的人才培育模式难以满足软件产业快速增长的需求。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办的软件工程专业,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应照搬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办学模式,而是应该切合自身发展定位形成具有特色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在遵循统一指导性方案的同时应突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知识结构特色以及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软件专业人才[3]。
1.2教育内容与软件企业需求脱节
国内高校的教育内容与软件企业的实际岗位技能需求存在着差距,毕业生操作水平低,不熟悉软件行业国际标准,外语能力不够,职业素养差,导致每年软件专业的毕业生中只有20%的人能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4],而大部分学生进入软件企业前必须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或必须经过软件企业的职业岗位培训才能适应软件开发岗位工作。
1.3职业素养低
现有软件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只涉及学生学科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硬”能力培养,而缺乏培养学生的非技能层面的“软”能力[5],“软”能力是职业人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即职业化能力。
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无法适应软件开发工作岗位,具体表现在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不强、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善于沟通与协作、自信心不足等。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强化学校与软件企业间的合作,提升课程体系的企业需求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我们培养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学科知识扎实、专业操作技能强,而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具备软件开发工作岗位要求的职业化能力。
2模式改革
我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体思路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专业植入Aptech课程体系,以软件工程师培养为目标,以软件工程师职业岗位就业为导向,以课程开发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培养学科专业基础扎实、软件工程技术能力强、技能熟练、职业素养高的实用性软件人才,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目标,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定位的实用性、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
2.1植入Aptech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
重庆文理学院为探索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从2007年开始与软件企业合作,引入Aptech课程体系植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的课程体系,探索并践行面向职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此增强学生的软件工程师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为了使毕业学生具备软件企业招聘的一年项目工作经验需求,课程体系中设置了26个项目,其中包括2个中型项目和一个毕业设计实践,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将完成近30000行代码,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动手实践,学生具备熟练、规范的编码和调试能力,真正成为有项目开发经验的人。
2.2应用型软件人才的能力要求
软件企业对软件人才的能力要求可以概括为硬能力、软能力和发展潜力。
其中发展潜力是指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能够在职业岗位上保持较强的学习后劲;硬能力是指学生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能胜任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软能力是指学生必须具有敬业精神、持续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软件企业对软件人才的能力要求如图1所示。
图1企业对软件人才的能力要求
2.3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根据软件企业对软件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将课程体系分成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等三部分,注重学生发展潜力、硬能力和软能力的培养。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数学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学科核心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后续学习的发展潜力;专业技术课程包括植入的Aptech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等“硬”能力;职业素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等“软”能力。
职业能力及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2.4课程体系的实施
Abstract: Students majored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have poor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By integrat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Aptech curriculum,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s and Arts reformed its students training mode, which effectively enhanced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echnical skills, making them competent.
Key words: training mode; ability; professional quality; curricul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