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3
小学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鹤舞扎龙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鹤舞扎龙人文与社会《鹤舞扎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材分析:《鹤舞扎龙》一课写的是恬静而美丽的朋友丹顶鹤,主要介绍丹顶鹤的习性、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它,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歌颂黑龙江女孩徐秀娟是如何养鹤、训鹤、甚至用年轻的生命保护鹤,激发学生热爱野生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通过对丹顶鹤的生命环境-湿地的介绍,主要写出黑龙江人在保护湿地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绩。
学情分析:本课是介绍丹顶鹤的故乡扎龙,可是孩子们大部分没有看过丹顶鹤,对丹顶鹤的了解也只限于书本和家长、社会上的人们的介绍、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
通过对濒危野生动物丹顶鹤的学习,了解为挽救丹顶鹤人们所做的努力,强化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加深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和谐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丹顶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是丹顶鹤的故乡,名列六大湿地之首。
了解黑龙江省是世界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区之一。
2.了解仙鹤姑娘徐秀娟的感人事迹。
教学重点:丹顶鹤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湿地的简要介绍及徐秀娟的感人事迹。
教学难点:野生动物离学生生活比较远,无法形成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观察图片等方式,拉近这些野生动物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动物朋友的可爱。
教学准备:相关的资料、图片。
教教流程:新课探究:一、大屏幕出示课前预习方案。
1、通过上网、有关地理方面的书籍你都知道了哪些扎龙方面的知识?2、丹顶鹤的外形都有哪些特征和生活习性?3、你知道我们中国的哪些有名湿地?4、学唱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曲。
要求:1、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课前完成这些问题。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你所知道的和同学进行交流。
3、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写出来,到小组内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方案中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已学习的方式来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尽可能的运用独立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运用上网、看电视、去图书馆、找家长们介绍等各种方式进行本课的学习,使在课前就能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
第1课时间在流逝
(教材P40~42)
2.展示:结合学生的调查表,展示事先准备的一些可以用来判断时间的自然现象的图片,并作简要讲解。
3.小结: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探索二: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
1.阅读:出示日晷和圭表的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理解。
2.小结: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仪器有日晷和圭表。
日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变化的规律发明的计时仪器,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探索三: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1.提问:你们看过燃烧的香吗?(预设:有;没有。
)那你们有注意到香燃烧的速度吗?(预设:没有;有,它燃烧得很慢。
)它是均匀地变短呢,还是忽快忽慢地呢?让我们亲自来观察一下吧!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教学提
示:让学生在开始实验前先练习秒表的使用。
)
3.统计:将各小组记录的数据汇总在班级记录表中并投影展
示。
4.提问:观察每组测量的燃香时间,你们有什么发现?(预设:第3组和第4组测量的每一小段的燃香时间差别较大,其他小组每一小段的燃香时间比较接近。
)
5.追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每一小段的燃香时间差别较大呢?(预设:可能是因为读数不准确;可能是因为把香分成四段时没有分均匀;可能是香已经开始烧了,但秒表还没开始计时;……)
6.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粗细均匀,没有风吹等外在干扰因素),燃香变短的速度是均匀的,可以用于粗略的计时。
小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课目的】科学看法:地形包含高原、高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大海、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曲折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察看描绘常有地形的特色。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大海等的地形。
感情、态度、价值观:培育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采集有关的信息。
【教课要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色。
【教课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散布和特色,知道并描绘各样地形地貌的特色。
【教课准备】分组器械:学生预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景色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课过程】一、引入1、教师用课件展现自己到外处旅行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能够感觉到那边的地形吗?你能谈谈它的地形特色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合纠正并增补介绍地形特色。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可以取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能够谈谈那边的地名,有什么特色,地形是如何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沟通展现。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求情楚地形地貌的种类,能简单描述其特色。
2、教师增补介绍。
在学生沟通的基础上增补介绍,联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有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样地形地貌的特色。
平原:宽广平展,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绵延不停的低矮山丘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宽阔,四周以显然的斜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曲折起伏,崇山峻岭;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3、认识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色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答后增补介绍,并填表板书。
地名 ?地形特色4、小组沟通,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沟通,说出地形地貌的种类,简单描绘其特色,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达成上边表格。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
1.小组分享交流:
录音材料: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
台湾岛山地面积大,气候温暖湿润,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经济发达。
“海上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等都是台湾岛的美称。
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生A:余光中为什么这么感慨?学生B:余光中的诗有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大陆和台湾当时是由于政治原因隔绝多年,他非常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
1661年三月,明朝将领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
他们越过台湾海峡,将“赫克托”号击沉。
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
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
— 11 —。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Hale Waihona Puke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一道除法算式,使 学生明确在除法算式中也存在倍数和因数这样的关系,巩固与深化对倍数和 因数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自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在探索交流中, 优化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获得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 倍数与因数 》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倍数与因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倍数与因数》板书
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 数。
像-3、-2、-1、0、1、2、?这样的数是整 数。
9×4=36 36是4和9的倍数 4和9是36的因数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3×5=( ) 8÷2=( )
七、课堂练习
1.填一填。 7×( )=56 16÷( )=8
4○7=28 64○4=16
2.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 )就是( )的因数,( )就 是( )的倍数。 3.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用这个自然数和任意一个自然数(0除外)( ),所得的( )都是这个数的倍数。 4.判断一些数是不是某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列乘法算式,用( )判断;列除法算式, 看( )是否有( )来判断。 如:2×3=6 7×5=35 72÷8=9 54÷9=6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简单电路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教学设计)一、预期学习结果: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条件。
3.能够运用学到的电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电路暗箱。
4.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究有关电路的问题。
探究能力: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连接电路,知道一个连通的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难点:将连通的电路转化为电路图。
三、教学准备:分组材料:电池(1号)、导线若干根、小灯泡1个、电池盒、开关、灯泡座、记录纸1张。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电筒,请学生说在哪些场合见过,引起学生的共鸣,(故作神秘)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师打开开关,电筒亮了)2.谈话:为什么会亮呢?3.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电池、灯泡、开关、导线。
二、认识电池、灯泡的结构1.谈话:对于电池、灯泡,你们熟悉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谁能说出电池一般都是什么样的?灯泡又是什么样的?2.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叙述(估计学生虽然知道一点,但说不清楚)3.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地细致观察电池的正负极和灯泡的结构,同时渗透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三、探究简单电路的构成1.谈话:在认识了电池和灯泡的结构之后,如果老师给你们一节电池、一个灯泡,一些导线,能使灯泡亮起来吗?提醒学生注意灯泡的结构。
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1)灯泡接亮后,及时把连接方法画在记录单上;(2)有几种方法就画几种连接方法,比比谁的方法多;(3)实验记录完成后,组长把材料放到材料桌上,准备汇报交流。
3.学生领材料分组实验,教师下到小组进行指导。
4.汇报交流接亮灯泡的小组展示电路图并介绍是怎么连接的。
(师相机把学生的连接方法板画在黑板上)没有成功的或者经过几次失败才成功的小组谈自己是怎么连接的,其他组帮助他们成功地连接。
5.让失败的小组再次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
6.引导学生比较几种连接方法,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单元以“园地”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本课时主要通过阅读一篇描写大自然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大自然的美景的文章,他们能够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表达技巧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在朗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一些生僻字的认读和理解,对于文章表达技巧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大自然的美景为背景,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来感受语言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生僻字,让学生认读,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这些字词。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的大自然美景。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桂花雨》,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时,人们赏月、品桂花、摇桂花等习俗。
文章通过作者的童年回忆,展现了桂花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中秋节摇桂花的习俗,体会作者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特别是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讲解。
3. 课文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桂花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以及作者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4. 随堂练习:PPT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本课生字词,特别是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和运用,学生跟读并书写。
6.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并家长签字。
(2)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3)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桂花雨中秋习俗:赏月、品桂花、摇桂花作者情感:怀念家乡、怀念童年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并家长签字。
2.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3. 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中秋节摇桂花的习俗,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加强对生字词的讲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下节课进行分享。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五年级(6)班李作栋【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学具准备:习题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举例整数除法,复习方法。
二、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
[插入图片:王鹏和爷爷晨练]请你根据已知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
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三、学习新知(一)探索讨论教师提问: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
分组交流讨论情况:1.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二)尝试体验教师请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
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出示课件:提问:6前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学生交流后明确:先用4去除22.4的整数部分,商5,写再商的个位,余数是2,把2化成2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4合并在一起是24个十分之一,继续除,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6要写在十分位上,所以要在6的前面点上小数点。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简单电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之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电学知识,本节课通过理解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亲手制作简单电路等环节协助学生形成电学印象,为其以后学习研究电学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装扮夜景的彩灯是如何发光的?同时打开小彩灯,让变幻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开始本课时的探索。
向学生展示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等材料以后,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是如何组合的,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等问题。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元件,在电路中起着通电、断电的作用。
最后利用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设计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以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条件;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2、水平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动手制作水平和科学探究水平。
3、情感目标: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相关电路的问题,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2、教学难点:画简单的电路图。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互动法、比较归纳法、观察法等六、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泡1个,灯座1个,1号电池1节,电池盒1个,导线4根,开关1个,实验记录单一张。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串装饰圣诞树的小彩灯(打开开关),同学们请看,小彩灯漂亮吗?生:忽闪忽闪的,非常漂亮。
(齐答)(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实物展示——小彩灯多变的灯光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对灯泡发光的兴趣,让他们保持这种热情,完成本课的探究学习。
)(二)师生互动上新课师:那这串彩灯是怎样亮起来的,需要用到哪些物品呢?生:电源、灯泡和导线。
(齐答)师:现在,每两位同学为一组,每组同学的桌上都摆着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两根导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倍数与因数》,主要内容是倍数与因数的认识和判断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并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二、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具体情境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 能够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倍数和因数。
难点:准确判断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本课程是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程,学生已经学过了乘法和除法,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比较熟练。
但是对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具体情境的联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或物品,例如一个篮子里装着10个苹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老师提问:小明家里有10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分给他的三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个苹果?鼓励学生思考并尝试分配苹果的数量。
-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个朋友分到3个苹果,还有1个苹果剩下,那么每个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是否正确?如果每个朋友分到4个苹果,是否还有剩余的苹果?-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苹果的数量是10的倍数,而每个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是10的因数。
2. 认识倍数和因数- 老师请学生总结并讨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并举例说明。
- 老师进行补充解释,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可以用白板或幻灯片展示相关定义和示例。
- 老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字,让学生判断某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并让学生解释他们的判断依据。
3. 判断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老师介绍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 方法一:观察法。
学生观察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如果能整除,则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面向的学生:小学五年级学科:科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器材: 电池、电池夹、小灯泡、灯座、导线若干、回形针、图钉,课件。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第一课,虽然只是用电池与基本器件连接成简单电路,进行电学的初始研究和学习,却为学生打开了新的领域之门,为其以后学习研究电学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条件;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制作能力;3、情感目标: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知道一个连通的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教学难点:根据电路图组装电路。
四、教学方法:教法:启发法;引导法;学法:“探究——研讨”法、观察法、实验法五、教学过程:本课设计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
提供一个问题情境,从思考“用小灯泡装点起来的树漂亮吗?”这一问题,引发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
第二个环节,用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等元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首先:教师出示一些连接电路的基本材料,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连接方法。
在这个环节里,要让每一位同学都要亲自动手做,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灯泡的内部结构;然后,出示一个开关成品图,让学生制作开关,并把开关连接到电路中。
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是一个由人来控制的,同时使学生明白开关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让所有学生都学会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方法,知道简单电路的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全作意识,在这一环节还要注意关注潜能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优生合理布置任务的能力;最后,再给学生一盏灯,让学生连接到电路中。
这一活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有个提升的过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背景分析五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本单元是《语文园地三》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介绍人物名称的传承和创造。
在这节课中,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传承和创造的概念。
•理解人物名称的传承,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集体备课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人物名称的传承。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人物名称的传承方式。
•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科书《语文园地三》等。
2.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笔等。
3.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开场(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新知(10分钟)•带领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通过案例或故事引起学生对传承与创新的兴趣。
3. 教学展开(30分钟)•分组讨论: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人物名称的传承和创造方式。
•各小组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4. 活动设计(20分钟)•游戏环节: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体验传承与创新的乐趣。
•观看视频:展示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传承的认识。
5. 复习总结(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点名评选:点名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加细致地设计活动环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感。
What would you like 公开课教案优质教学设计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案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A Let’s learn & Role-play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听、说、读、写单词“ice cream ,hamburger, tea . sandwich . salad.”2、能正确的理解、掌握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I’d like ...”能力目标:在对话交流中使学生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培养其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情感目标:1、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
2、将英语和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热爱说英语,热爱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表演Let’s learn 和Role-play 中的对话。
难点:运用句型,用英语正确询问他人所需要的东西。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单词卡片、图片、纸盘、头饰四、课型:新授课五、教学设计:Step1 Warming upLet’s sing a song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today ?’设计意图:由英语歌曲带入英语课堂教学,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英语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2 Lead inT; Look at the screen . There are many delicious food . What are they ? (Review the words )S; apples/hot dogs / some milk/bananas/...T;I’d like bananas. What would you like ?S;I’d like....T;What about Sarah ? What would Sarah like ?Do you want to know ? Ss;YesStep 3 PresentationLearn the new wordshamburgerT; Look at the screen . What’s this ?S:hambuigeListen to the video and read follow it .Read follow the teacher .Read one by one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hamburger)SandwichShow the Die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秋季星空》教学设计3
12.秋季星空教学内容:《秋季星空》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秋季星空,认识秋季星空的显著星座。
引领学生对四季星空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星座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1.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星空中的其他星座。
2.能提出对四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书面观察计划;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
3.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星座的神话传说。
教学重点: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星空中的其他星座。
教学难点:能提出对四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书面观察计划;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一、欣赏星空图片,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璀璨的星空,让学生置身星河,教师谈话:神秘而美丽的星空,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你想像科学家那样去解开星空之谜吗?让我们带着无限的遐想,来研究美丽的秋季星空吧。
(教师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学新课活动一:明确观察星空时方位的确定。
1、教师讲解:观察星座时确定方位很重要,我们常常把头顶的方向称为“天顶”,天顶以北称为“北天”,天顶以南称为“南天”。
仙后座和大熊座都是北天比较容易找到的显著星座。
在纸上画星座时,应先在纸上定出方位,一般应与实际观察的方位相对应,如观察北天时,纸的上方为南,下为北,左为西,右为东;观察南天时,纸的上方为北,下为南,左为东,右为西。
2、学生通过亲身示范确定方位:左手所指的方向为西,右手所指的方向为东,上面为南方,下面为北方。
活动二:认识秋季星空中的主要星座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星空图,你能找到北极星吗?学生看大屏幕找星座。
学生观察星空图,相互讨论、交流。
小结:要先找到大熊座,仙后座。
然后找北极星。
课件出示大熊座、仙后座的的“特写”图,加深对显著星座的印象。
寻找北极星:课件出示利用北斗七星和仙后座作线段图找到北极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学设计3
第三课时——“辽阔的疆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
为了便于管理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解] 什么是行政区划呢?举个例子,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个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管理的方便。
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
[板书] 1、三级行政区划
[启发引导]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5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总结归纳] 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
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
这里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区。
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
[转折过渡] 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板书] 2、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和直辖市
[拼图讲解] 教师在黑板上按照课本第7页的顺序,在黑板上用吹塑纸完成中国政区演示拼图。
(学生在教师拼出某个省的同时,在课本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上找出这个省的名称) [教师提问] 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一种的数量是多少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1个香港特别行政区、1个澳门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
[教师提问] 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记住这些名称呢?
(学生讨论、回答)
[转折过渡]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竞赛游戏来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
[组织学生竞赛] 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每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得分。
第一轮:教师在黑板的拼图上任意指出五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
第二轮: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黑板上取下来。
第三轮:教师任意拿出五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判断各是哪一个省区。
第四轮:教师说出任意五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放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
第五轮: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与湖北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黄河的人海口位于哪个省区?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与缅甸接壤的有哪些省区?
[教师简评竞赛结果]
[转折过渡] 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一个小名。
各个省区也有自己的小名,我们称为省区的简称。
[板书] 3、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讲解] 为什么除了全称之外还要有一个简称呢?因为在有的场合使用全称很不方便,比如汽车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区的名称,然后是阿拉伯数字编号。
试想如果车牌写上各省区的全称会很繁琐,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345”这将是多大的牌照呀!所以我们为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都起了一个小名,也就是简称。
[读表提问] 学生读教科书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来的,找到记忆方法。
(学生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常识,分组讨论回答,能说出几个就可以。
)
[出示投影片总结]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中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立。
重点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分布,希望同学们下去后对照地图记住这些内容。
[作业布置]
1、“两湖两广两河山”是指哪几个省和自治区?这句话中的“湖”、“河”、“山”各指什么地方?
答案:“两湖两广两河山”是指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湖”即“洞庭湖”、“河”即黄河,“山”即太行山。
2、以下的谜语,各可猜哪个省级行政单位?
船出长江口();
宝地();
碧波万倾();
银河渡口()。
答案:上海、贵州、青海、天津。
【板书设计】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从世界看中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国土辽阔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3、广阔的海域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5)、陆上疆界和邻国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4个直辖市)
3.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就像开始引入歌曲一样,节奏明快,教师对教学进度的把握游刃有余。
突出的优点是注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与读图的能力密切结合,落在实处,为今后的中国地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生成
1、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幅员辽阔,认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分布,我设计了拼图比赛的活动,每一名同学都比准备一个中国行政区图拼图,比一比谁能的时间最短。
2.为了使同学们课堂上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幅员辽阔,课上出示我国四至点的图片,观察一下四个地方的气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3.量一量、算一算,我国的最东端到最西端有多远?从而加深对祖国土地广阔的理解。
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