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圆的认识word教案(9)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6 圆的认识 教案
教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关于圆的认识的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圆的定义、圆的属性(如半径、直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和基本属性,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对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圆形教具:如圆板、圆规等。
2. 直尺、圆规、铅笔等学习用具。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具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圆吗?谁能简单描述一下圆的特点?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介绍圆的属性:半径、直径。
讲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巩固拓展(5分钟)1. 利用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结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圆的定义、属性、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
2. 圆的属性:半径、直径。
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记录下它们的直径和半径,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定义、属性、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的初步知识,感受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特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能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2.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特征。
2.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圆的特征。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特征。
3.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圆桌、圆盘、圆环等,用于直观展示圆的特征。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圆的概念。
3.准备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测量工具,如软尺、绳子等。
4.准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于讲解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车轮、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圆的特征。
2.呈现(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
讲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对圆的特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然后,利用圆规和直尺现场画圆,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验证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圆的特点和优势。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定义、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直径等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
2.学会计算圆的周长、直径,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探索圆的性质。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的定义、特点等。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巩固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
4.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玩具等。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圆的性质。
3.准备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如圆心、半径等。
同时,教师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纸片,让学生亲自测量圆的直径、周长,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点和应用。
2.探究式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
4.讲解法:教师耐心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掌握圆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等。
3.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等概念的介绍,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点。
《六 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认识》第一课时例1、例2,“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组织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
2.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基本特征及圆的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图钉、线、直尺、圆规、圆形纸片、剪刀、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感受圆的美。
2.展示部分生活中与圆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圆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特征。
1.感受生活中的圆形。
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哪里还有圆?展示自己找到的圆形实物,动手摸一摸,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讨论: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的游戏,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又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在摸的过程中感受圆形与其它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为下一步研究圆的周长打下基础。
2.学习圆心、半径、直径自学课本86页关于圆心、半径、直径的知识。
师结合学生介绍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标出相应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写法。
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画圆的过程,说说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在自己所画的圆中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利用多媒体课件,感受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
3.画圆(1)任意方法画圆师生交流画圆的方法。
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2)学习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
《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学习圆的定义、性质、画法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圆的画法,并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的画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圆规、直尺、圆板、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圆板、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新课: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演示新课:通过演示圆的画法,让学生掌握圆的画法。
4. 练习新课: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圆的定义、性质和画法。
5. 讲解新课: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推导过程。
6. 练习新课: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7. 应用新课: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8. 总结新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和性质2. 圆的画法3.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4.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计算题: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掌握。
3. 应用题: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圆的画法,并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圆,理解圆的性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圆规、直尺、绳子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圆形物品、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圆形物品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教师讲解圆的性质: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直径是圆的最长线段,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的认识》教案-最新教育文档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圆,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
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
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l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
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
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如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自己画一个圆,并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利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草坪的面积,或者设计一个圆形的活动场地等。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研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研究价值,提高数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图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复旧知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回忆常见平面图形)提问: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2.揭示课题演示:一个小球,小球的一端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住绳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提问: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圆)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2、探究新知(一)讲授例11.课件出示例1提问:这些都是糊口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学生上计较机点出圆)提问: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圆吗?(学生纷纷回答)3.尝试画圆谈话:先打开课桌上的信封,挑选你喜欢的工具画一个圆。
提问:在刚才画圆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圆和以前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尝试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教学例21.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课件)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
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办法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
(板书:定长)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圆的认识 (教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 苏教版
圆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学生将建立起对圆的直观和理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圆的直观和理性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圆模型。
2. 学具:A4纸、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存在,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概念。
3. 讲解:教师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1. 板书圆的认识2. 板书内容:圆的基本特征、半径、直径、圆心、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探索圆的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圆周角定理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六《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2.应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究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圆的定义和常见性质,如直径、半径、圆心、圆周长、圆面积等;2.圆和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如线段、角等;3.圆的应用,如测量、建筑、美术等。
难点:1.字母符号与几何意义的联系;2.圆的概念初始认识容易过于直观化,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符号化的认知;3.圆的应用需要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教师用多媒体或板书,呈现圆的定义和形状特征;2.通过讨论或问答,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圆。
第二步:探究圆的性质1.由圆的定义出发:从实物或图形中理解和定义圆心、半径、直径、弦、正切、切线、圆周和圆心角等几何概念;2.利用实物或几何图形,探究圆的性质,如圆心角、弧长、圆周角、周长和面积等;3.进行相关例题练习,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圆的基本性质。
第三步:与其他几何图形联系1.搜集展示几何图形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其他图形的定义和性质;2.引导学生探究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如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等;3.引导学生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如求直径或弦的长度等。
第四步:圆的应用1.引入与圆相关的实际场景,如建筑、舞蹈、美术等;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圆的性质解决相应难题;3.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将所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中。
第五步:练习、反思与总结1.课堂练习:巩固所学概念和技能;2.反思与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3.作业:布置相应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常规检测:课后老师布置作业,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检查并及时反馈。
2.开放性评价: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口头报告和展示,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圆的认识 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圆的认识苏教版教学内容: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了解圆的形状特征,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
2. 让学生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能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形状特征,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它们的含义。
2. 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圆形的实物,如硬币、瓶盖等。
2. 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等。
3.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圆形物体,如硬币、瓶盖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圆的特征,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每组用两根绳子分别拉成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观察并记录圆和正方形的特征。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3. 教师讲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含义,并板书。
三、画圆(10分钟)1. 教师演示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讲解画圆的步骤。
2. 学生分组实践,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画圆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圆的认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圆形的花园、计算圆形的面积等。
2.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板书设计:1. 圆的形状特征2. 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3. 画圆的步骤作业设计:1. 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观察周围的圆形物体,记录它们的特征。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6 圆的认识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道圆的定义、性质和最简单的计算方法;2.能够准确地画出圆和半圆;3.了解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的概念;4.能够利用已知信息计算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5.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圆的计算方法;2.如何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圆的知识。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圆的概念和性质•通过白板或幻灯片展示圆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大声朗读圆的定义,引导学生明确圆是由一个点向我们看来无限远处的点所描述的轨迹。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圆的重要性质,如圆心、半径和直径等。
2. 绘制圆和半圆•按照具体步骤绘制圆和半圆,让学生理解具体绘制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实际的圆和半圆来深入理解绘制的过程。
3. 计算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讲解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不同物理量的含义。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圆的计算方法,如已知周长计算直径、已知半径计算周长等。
4. 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圆形草坪的面积等。
五、教学评价1.参与绘制的圆和半圆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准确。
2.对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是否熟悉。
3.是否能准确地利用已知信息计算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圆的应用是否准确。
六、教学拓展1.探讨圆的切线和切点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扩展圆的运用,如利用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word)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圆是小学数学惟一一个曲线图形,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平面图形。
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根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首先通过生活情境,感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再通过欣赏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以及用手摸,得出圆的定义。
接着通过用实物画,发现不能控制圆的大小引出圆规画、介绍圆规画的过程中点拨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并通过画,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最后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局部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半径求直径或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能用圆规画出半径大小的圆或直径大小的圆。
-1-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知道圆的各局部名称,掌握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根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先由创设动画设疑导入课题,感受圆与之前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不同。
然后通过触摸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再联想到生活中的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苏教版 (9)
圆的认识教材说明:《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几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及低年级对圆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情分析:圆是一种常见的曲线图形,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已经对它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不一定科学。
从学习直边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学习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合作交流,初步掌握圆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教学重点:1.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与关系。
2.学会画圆。
教学难点:画出规定条件的圆。
学具准备:直尺、圆规、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中创造“圆”1、游戏引出“圆”师:图上小朋友在干嘛?那我们也来一场套圈比赛,奖品是企鹅一只,比赛规则:站在距离“企鹅”3米处套圈,套中者为胜。
如果让你先来套你会站在哪儿呢?学生思考。
师:用红点表示企鹅的位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米。
老师应该站哪?你可以站哪?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所站的位置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距离企鹅三米远的地方)这些点越来越多它会形成一个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设置一个游戏,直接引出圆,使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对圆心、径等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建立了点密集成线的空间观念,对学生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2 、介绍圆心、圆周、圆内、圆外师:刚才所画的圆中,企鹅所在的点是圆的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师:你们围成的这条线是这个圆的圆周,也叫圆上。
同学们你们会站这里吗(指圆外)这里距离企鹅超过3米了,在圆外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课方案课题:《圆的认识》执教时间: 2017 年 4 月28 日课时:1 课时执教人:马毅【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在察看、绘图、操作等活动中感觉并发现圆的相关特色;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说一些平时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察看、绘图、比较、猜想等活动,进一步累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加强空间观点,发展数学思虑。
3.感情与态度目标: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感觉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育应用数学的意识。
【要点、难点】教课要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色,学会用圆规绘图。
教课难点:概括圆的特色【教课过程】一、铺垫孕伏1.复习旧知讲话: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平面图形,认真想想有哪些常有的平面图形?(学生回想常有平面图形)发问: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由线段围成的,有极点)2.揭露课题课件出示:圆发问:圆是由什么围成的?有什么特色?(学生反应)引入:对,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研究新知(一)表象认识发问: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圆吗?(学生回答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有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圆吗?(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发问:在方才看到的图形中,你有没有发现圆和从前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尝试谈谈自己的感觉)指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没有极点。
(二)着手操作,认识圆心1 、师:将老师散发的圆片对折,翻开,再换一个方向对折,再翻开。
频频折几次。
(学生操作)2、发问: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学生议论反应)3、师指引概括:这些折痕订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 O 表示。
(板书:圆心O)(三)着手操作,认识半径1、发问:同学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红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我们凭眼睛预计的,能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并记录下你所量的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科书93—94页。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控索出圆的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圆
师:孩子们今天刘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究圆的特征,好吗?
你们的学具都带齐了吗?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你带的学具的哪个面是圆的?
其实圆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老师也给同学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
(课件显示)圆真的太美了,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所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那究竟什么是圆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圆,闭上眼睛摸一摸它的面和边,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师:对,圆是由封闭的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板书)
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二、画圆
1、师:那怎样画一个圆呢?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工具先试着画一个
圆。
师视,先提问的物体描圆的,再提问用圆规画圆的学生。
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
对于用圆规画圆的同学,师让他们介绍画法:那由你说,老师画好吗?
两脚分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你们同意这样画吗?
师小结:我们画圆要三步完成:1是……2是……3是……
2、请同学们再用圆规按这三个步骤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师:画好了吗?在画圆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①针尖要固定好。
②圆规两脚的距离不要变化。
③用力要均匀。
)
三、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画圆,其实刚才针尖固定的这一点和两脚叉开的大小我们数学中都有固定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94页,自学例2,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或句子。
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学生说出半径的定义是,师引导:这个圆中的线段是半径吗?
出示:
学生说出直径的定义是,师引导:这个圆中的线段是直径吗?
2、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四、探究圆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各部份的名称,下面让我们继续来研究圆的特征。
拿出准备好的圆片用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策略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验证过程,小组长做好记录。
2、学生汇报:你用了什么策略?有什么新发现?
如果学生没有说出同圆这一前提,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圆启发:它们的半径相等吗?
五、练习巩固
师:刚才大家通过努力又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特征,看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探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让老师来考考大家?
1、出示练习十七题。
(填表)
2、判断、并说明理由。
3、按下面的画求画圆:①半径3cm②直径3cm
展示学生画的圆。
4、用圆规创作图画。
师:圆在美化生活方面还有重要地位,看刘老师用圆规创造了一幅可爱的卡通图片。
孩子们,你们也想试一试吗?那就发挥想象,用圆规创作出更美的图画吧!
六、全课总结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用了什么方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