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深基坑事故分析及加固处理措施
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及应急措施
►
13:20
19/22
坑内反压和支顶
土钉墙坡面增加泄水孔
13:20
20/22
基坑内加临时支撑
13:20
基坑坡面卸载
21/22
谢谢!
13:20 22/22
►
3 坑底隆起变形过大时,应采取坑内加载反压、调整分区、分步开 挖、及时浇注快硬混凝土垫层等措施;
4 坑外地下水位下降速率过快引起周边建筑与地下管线沉降速率超 过警戒值,应调整抽水速度,减缓地下水位下降或采用回灌措施; 。
13:20 18/22
►
►
►
5 围护结构渗水、流土,可采用坑内引流、封堵或坑外快速注浆的方 式进行堵漏;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回填,再进行处理; 6 开挖底面出现流砂、管涌时,应立即停止挖土施工,根据情况采取 回填、降水法降低水头差、设置反滤层封堵流土点等方式进行处理
13:20
10
10/22
大 连
2004年12月10日20时20分,位于大连三八广场南侧的宏孚旺苑工程基坑 发生坍塌事故,造成煤气中压DN250铸铁管线断裂,引起煤气泄漏并起 火。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导致朝阳街路段交通封闭,煤气管线中 断供气,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生活。
13:20
11
11/22
13:20
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及应急措施
本讲主要知识点
►
1 基坑事故类型
►
►
2 基坑抢险措施
3 抢险措施的适用性
13:20
2/22
深基坑工程事故类型
►
1 基坑支护结构失效,体系垮塌
►
►
2土方开挖及降水引起周边过量变形,导致建筑物及市政设施破坏
3周边建筑物及市政设施损坏引发火灾、爆炸、毒气泄露等次生灾害
深基坑工程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基坑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最新整理基坑坍塌事故的应急措施1、在基坑开挖前,应预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作好基坑抢险加固的准备工作:1〕、落实应急救援小组人员,明确责任;2〕、建立基坑监测信息反应系统;3〕、落实反压材料的来源与运输;4〕、准备止水堵漏的必要材料和设备;5〕、准备加固用的钢材、水泥、砂、编织袋和设备;6〕、了解地下管线阀门位置。
2、当支护结构地面周边出现裂缝时,必须及时用粘土或水泥砂浆封堵。
3、如果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较大,可以采取坡顶卸载或削坡、坑内停止挖土作业、适当增加支撑或锚杆、堆砂包反压坑脚等措施。
4、如果基坑壁漏水、流土,引起坑外地面或道路下陷、建筑物倾斜或坑周管道断裂等时,应采取停止坑内降水和施工挖土、迅速灌注堵漏材料〔如速凝水泥浆液、化学浆液、树脂材料等〕等措施处理渗漏;严重时应立即停止基坑开挖和在坑内回灌水,使坑内外水位平衡,关闭该段管线阀门,用粘土阻塞夯实再加混凝土封砌渗漏和用水泥浆液、化学浆液等材料处理止水帷幕的渗漏。
必要时需补做止水帷幕方可继续施工。
5、如果基坑开挖引起流砂、管涌或坑底隆起失稳,应立即停止坑内降水和施工挖土,采用回填砂包、土包或再加抛大石反压,回灌水以平衡动水压力。
待管涌、流砂停止后,再采用有效方法处理〔如压浆、被动区加固等〕。
6、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或有失稳前兆时,应立即采用以下措施:(1〕、当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但比拟小,无明显大的变形时,应及时对变形局部增加内支撑或锚杆,锚索的补张拉,并增加监测频率。
1/22〕、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有失稳前兆,并明显倾斜时,可立即在坑底与坑壁之间加设斜撑来稳固。
3〕、当因支护结构桩嵌固深度缺乏,使支护结构内倾或踢脚失稳,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在支护结构前堆砂包反压或在被动区打入短桩加固。
4〕、当坑边土体严重变形,且变形速率持续增加时,应视为基坑整体滑移失稳的前兆,应立即采用砂包或其它材料回填基坑,待基坑稳定后再作妥善处理。
5〕、当基坑变形处于危验状态,应马上停止正常施工作业,安排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加固。
深圳某基坑支护事故分析
深圳某基坑支护事故分析摘 要 以某基坑支护出现险情,排除险情为例,对其地质条件,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并提出处理办法,给基坑支护中的勘察、设计、信息化施工、加固提供了参照。
关键词 勘察 支护 险情 深圳市某大厦设计楼高32层,拟建场地呈长方形,占地面积为125m ×108m ,红线用地为136m ×126m ,地下室深度约11m ,红线外均为市政路,市政路辅道下均分布有供电电缆、通信电缆、排水、给水管道。
周边均为7~32层建筑物,其中南边市政路的一侧为三栋七层建筑物,基础均采用天然基础(图1)。
图1 基坑平面布置图1 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场地内揭露的地层按地质成因划分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人工填土、第四系坡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和燕山期侵入花岗岩,与基坑有关的土层为:人工填土:结构松散,厚度约0.3~4.30m;坡积含砂粉质粘土:硬塑,含约10%的沙砾,厚度2.0~6.0m ,平均约3.5m;砾质粘性土,可塑-硬塑,含约20%~30%的石英砾,厚度8~16m ,平均为13m 。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各岩土层计算参数岩土名称重度γ/kN ・m -3凝聚力c /kPa 肉摩擦角φ/(°)渗透系数/c m ・s -1人工填土17.5583×10-3含粉质粘土18.630333×10-5砾质粘性土18.626326×10-5场地内地下水分为上层潜水与下层弱承压水,上层潜水属第四系孔隙型潜水,主要赋存于坡积含砂粉质粘土及砾质粘土中,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小,地下水较为贫乏,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为1.3~2.5m 。
2 基坑支护设计基坑安全等级按二级考虑。
(1)地下水疏排:基坑开挖范围内存在上层潜水,但水量较少,且此范围内的含砂粉质粘性土的渗透系数均较小,故不考虑止水,也不采用大量降水,土方开挖过程中在场地内每20~25m 挖集水坑1个,随开挖深度的增加,逐渐加深集水坑深度。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及事故案例分析(100页,图文并茂)
钢丝绳与钢筋笼之间的夹角不得小
于40°,吊点(吊耳)需满足不少于4倍安 全系数
深基坑工程施工工艺
1、地下连续墙施工
(2)施工步骤
锁扣管安放和顶拔
1、锁口管在钢筋笼下放之前安放,锁口管按设计分幅位置准确就位,锁口管下放后,再 用吊机向上提升2m左右,检查是否能够松动,然后利用其自重沉入槽底土中,并将其上部固 定,背后空隙用粘土回填密实。 2、锁口管起拔采用液压顶拔机,锁口管提拔在砼浇灌2~3小时后进行第一次起拔,以后 每30min提升一次,每次50~100mm,直至终凝后全部拔出。锁口管起拔后应及时清洗干净。
基坑降水
拆井
降水井封堵
深基坑工程施工工艺
4、基坑开挖与支撑
基本原则
1.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平衡、限时。 2.先撑后挖、随挖随撑、严禁超挖。
3.施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基坑周边区域的堆载。
4.钢筋混凝土支撑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下层土方开挖。 5.采用钢支撑时,钢支撑施工完并施加预应力后,才能开挖下层土方。 6.软土地区分层厚度一般不大于4m,分层坡度不大于1:1.5 。
1、地下连续墙施工
钢筋笼吊装 钢筋笼起吊一般采用两台起重机配合工作,吊机的型号及吊点位置事先进行检算。
要求:1、吊车 主吊负载行走其允许起重力为设备 起重能力的70% 副吊(抬吊)允许起重能力为设备 起重能力的80% 2、扁担梁 钢筋笼幅宽超过4.5m时主吊需要配 扁担梁。 3、钢丝绳 钢丝绳破断拉力需满足6倍安全系数
3、及时降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水位,防止基坑底部发生突涌,确保施工时基坑
底板的稳定性。
降水方法
降水方法 适用条件 土层渗透系数( m/d) 单层轻型 井点 多层轻 型井点 喷射井 点 管井 井点 砂(砾)渗井点
深基坑案例题
题目:某深基坑工程案例分析一、工程概况某国际广场基坑工程位于某市劳动路与体育中心大道交汇的西北角,基坑西侧分布有5栋6层至8层建筑,基坑北侧分布2栋6层建筑,均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冲积阶地,地势呈北高南低势。
拟建建筑物地上30层,地下室2层,基坑支护高度为7.0m至14.0m,分别采用桩锚支护和土钉墙支护。
二、事故描述基坑AB、BC段附近的房屋和基坑坑顶围墙、地面均发现了裂缝,基坑东侧FF1段土钉墙支护区段发生塌方,施工单位用砂土对基坑底部进行了反压。
经调查发现,周边环境破坏和支护体系破坏是该基坑工程的主要事故表现形式。
三、事故原因分析1.周边环境破坏: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地下水位降低造成周围路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事故。
这可能是由于支护结构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导致的。
2.支护体系破坏:主要包括墙体折断、整体失稳、基坑坡脚隆起破坏和锚撑失稳。
这些破坏可能是由于支护结构材料质量差、施工质量不合格或设计参数选择不当造成的。
3.渗透破坏:土体渗透破坏(流土、管涌、突涌)也是导致基坑工程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地下水处理不当或支护结构防渗性能不足造成的。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1.加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类型和参数。
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支护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2.加强地下水处理和控制,防止渗透破坏。
在基坑开挖前,应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水位和补给情况。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控制地下水位在合理范围内。
同时,应加强支护结构的防渗性能,防止土体渗透破坏。
3.加强基坑工程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
在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应设置必要的监测设施,实时监测支护结构的变形、地下水位和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完整版)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液 限
塑 限
塑 性 指 数
液 性 指 数
(m)
W (%)
ρ (g/cm
3)
Gs
e
ωl
ωp
(%) (%)
IP
IL
②2
粘质 粉土
4 30.5 1.90 2.70 0.85
④2
淤泥质 粘土
16 48.6 1.71 2.74 1.37 41.8 22.3 19.5 1.35
淤泥质粉
⑥1
质粘 17 45.2 1.72 2.73 1.30 37.5 21.5 16.0 1.48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2、 杭州地铁深基坑事故的原因分析
2.1 破坏模式分析
根据勘查结果对基坑土体破坏滑动面及地下连续墙破 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并绘制相应的基坑破坏时调查平面图 与施工工况图以及基坑土体滑动面与地下连续墙破坏形态 断面图。
地下工程安全管理
2.3 设计问题
由于基坑设计涉及到多种学科,如土力学、基础工程 、结构力学和原位测试技术等,需要对场地周围环境、施 工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详细了解和掌握, 是一门系统科学,具有复杂性。所以目前基坑支护的设计 方案与措施大多数是偏于保守的,即便如此,如果设计的 人员经验不足,考虑不周,也易引起相应的事故。对522 例基坑事故统计也说明基坑设计的不足,是引发事故的重 要原因。杭州地铁工程在设计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其直接原因是施工单位违规施工、冒险作业、基坑严重超挖;支撑 体系存在严重缺陷且钢管支撑架设不及时;垫层未及时浇筑。监测单位 施工监测失效,施工单位没有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质量事故分析实例摘要:最近几年来,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
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质量事故实例案例一: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
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
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
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
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 以上。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
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
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
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100kN,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 1.4m~2m左右。
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某深基坑事故分析及加固处理措施
的。
3 2 挖 土卸载 导致桩 体倾 斜 .
裙楼 后浇带 处有 1 桩 发 生 了倾 斜 , 8根 并且 倾 斜角 度超 过 了 1。根 据 文 献 F3 : 于倾 斜 超过 了 1。 0, 2知 对 0的 桩 , 承载性 能 比较差 , 采取局部 加 固措 施 , 是对产 其 应 但 生侧 移 的桩 一方 面应 当找 出产生这 种侧 移的直接 原 因 , 并予 以克服 , 另一 方 面应 当观察桩 是否能 因 自身 的弹性
变形 而恢 复原状 , 不宜 过 早 地 匆忙 加 固 处理 , 应让 其稳 定一段 时 间 。为 此对 现场 倾 斜 桩进 行 了调查 实测 发 现
某政府 办公 大厦 , 主楼 为 2 其 3层框剪 结构 , 楼基 主 础为桩箱基 础 , 楼为桩 基础 。主 楼地下 室底 板标 高为 裙
一
进 行 临时设施 的搭设 , 没有 一份 正式 的土方开 挖施工 方
设计 、 工不 当而 引发 的工 程 事 故屡 有 发 生 , 其是 在 施 尤
具有 软弱土层 的工 程 场地 。在 上 海 、 京 、 州等 沿海 南 苏
软土较 发育 的地 区都发 生 过 深基 坑 支 护工 程 事 故择及计算设计上 , 然后分别对 支护 结构稳定 人 土深度 、 基坑底 抗 隆起稳 定 性、 基坑底 渗流稳 定性 及基 坑整 体 稳定 性 作 验 算 , 而对 挖 土的方案 和止水 帷 幕方 案 则 缺 乏 足够 的重视 。在 实
际基 坑工程 中 , 如果 挖 土不 当 、 际施 工 时 任意 改 动 原 实 设计方 案 、 因对地 下 复杂情况认 识 不足 、 或 考虑不 周等 , 均会造 成止水 帷幕 失败 , 常 会 引起 坑 壁 、 底 涌 水 和 常 坑 管涌、 流砂 现象 , 而诱 发坑 内外 土体 滑动破 坏 , 对相 邻建
某深基坑工程漏水事故分析
前 言
~
~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 0 0 6 — 7 9 7 3( 2 0 1 3 )0 5 ~ 0 2 8 5 — 0 2
一
、
某拟建商业建筑地上 : 2 7层 地 下 4层 ,基 坑 开 挖 深 度 约 1 5 . O m, 基 坑 支 护 采 用 钻 孔 灌 注桩 + 两 道 混 凝 土 内支 撑 , 采 用 桩间旋喷桩作为截水帷幕 。 基坑开挖过程一直存在漏水现象 , 中 细 砂 颗 粒 伴 随地 下水 流 入 基 坑 , 由于 长 时 间 的水 土 流 失 , 导 致 了周 边 地 表 沉 降 、 建 筑 物 裂 缝 及 地 面 塌 陷 。根 据地 下 水 位 的 监 测 结 果 , 笔 者 分 析 了 由于 地 下 水 位 下降 导致 的 地 表 沉
第1 3卷
地 下 水条 件 ,场 地 岩 土 层 富 水 性 及 透 水 性 均 较 强 , 中细
能 会 产 生较 大 的差 异 沉 降 。 由于 基 坑 漏 水 过 程 中 还 伴 随着 漏
砂及 中粗 砂层属强透水层 ,地下水类型主要 以承压水为主 ,
系填土层 ,主要 由粘 性土组成 ,含较多碎石块、砖块等 ,底 部为耕植土 ,欠压实 。 ( 2 )第四系充填层 ,①淤泥质土 ,饱
和 ,流 一 软 塑 ,主 要 由粘 粒组 成 ,夹 有 腐殖 木 和 中细 砂 ,为冲 洪 积 成 因 。② 中细 砂 ,饱 和 ,松 散 一 稍密状 , 主 要 由 中细 砂 石 英 组 成 ,分 选 性 差 ,级 配 一 般 ,冲 积 成 因 。③ 中粗 砂 ,饱 和 , 稍密一 中密 ,主 要 由 中粗 砂 石 英 组 成 ,分 选 性 差 ,级 配 一般 ,
深基坑支护事故分析及对策
1 深 基坑 支护 工程 基本 特征
1需要 基坑支护 的工程主要集 中在大 中型城市 , ) 其施 工的局 限牲大 , 度很大 , 旦 出现 事故 , 响特别大 , 以对基 坑稳 定 难 一 影 所
和变 形 控 制 的要 求 更 严 。2 基 坑 开 挖 与 支 护 是 一 项 技 术 性 很 强 ) 的综 合 技 术 , 基 坑 支 护 事 故 分 析 可 知 , 少 事 故 同 勘 察 、 护 设 从 不 支
深基坑设计与施工 : 基坑实际挖深 1 工程桩采用 40inx 1m, 5 l Y l 401f断面的两节预制混凝土桩 , 5 I Tl F 桩长 3 支护桩采用 锤击式 2m; 预制混凝土桩 , 断面为 3 0F/ ×4 0IT, 5 T 5 II nI Y 桩长 1 . 桩顶设 冠 I 4 5m, 梁, 其上 2m为砖挡墙 。冠 梁与呈方格布置 的水平支撑 梁构成第
下室 , 由此 带 来 在 施 工 期 间 大量 的 深 基 坑 开 挖 和 支 护 的 岩 土 工 程 故的进一步扩大 。3 工程桩采用锤击 预制桩 , ) 导致地 基土 中超静
问题。例如 由于地 层构造错 综 复杂 , 加上设 计方 案不完 善 、 工 孔隙水压 力急剧上升 , 无法 很快 消散 , 施 且 在地 基 中产 生 了强烈 的 ) 渗 压缩 管 理不善 , 在深 基坑 支护方 面会 出现重大 事故 。因此 , 必须加 强 挤 土作用 。4 天津 地 区 的淤 泥多 呈流 塑状态 , 透 系数 小 , 深基坑 的支 护 , 减少事故 的发生 , 最终节约成本 。
中 图 分 类 号 : U4 3 T 6 文献标识码 : A
近几年 , 随着深基 坑支 护工 程越来 越 多 , 出现 了许多 工程 事 乏足够的 了解和分析 , 支护方案存在很 大缺 陷。2 缺 少施工与设 ) 故 。由于城 市兴 建高层建筑的增多 , 而高层 建筑均有 层数 多的地 计的沟通 , 在发现 问题时 没有 及时调 整和 完善 支护方 案 , 造成事
某深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
( 铁 隧 道 集 团有 限 公 司 , 南 洛 阳 4 1 0 ) 中 河 7 0 9
摘
要 : 深基 坑在 施 工 过程 中 , 某 由于 地 质 条 件 复 杂 、 工 工 艺 不 符 合 设 计 要 求 , 致 支 护 结 构 失 效 、 边 建 筑 物 开 施 导 周
2, ) 当开挖 到 9 1 时 , 后 出现 了格 构 柱 和 围 ~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先
护结 构 大 变 形 , 时在 2 同 楼 附 近 桩 体 间 发 生 渗 漏 水 , 而 引起 地表沉 降增 大 , 从 房屋 开裂 。具体 经 过如
下 :
与 长江地 表水 有密 切水 力联 系 , 含水 层厚 度大 , 其 水 量 丰富 , 地 上 部 滞 水 的水 位 埋 深 在 0 5 2 8m 场 . ~ . 之 间( 当于标 高 1 . ~ 2 .0 m) 相 9 7 2 。场 地 承压 水 水 头在 2 之 间( 当于标 高 1 . ~2 . 。 ~9m 相 3 5 0 5m)
2 1 围护结构 变形 和 失效 .
施 工 单 位 为方 便 出渣未 及 时 架设 支 撑 , 基 坑 在 开挖到 9 m 左 右 时 , 坑 两 侧 地 表 沿 纵 向 出现 开 基 裂, 土体 纵 向滑 移导致 格 构柱 严重 变 形 , 以至倾 斜 1 m左右 ; 8月 1 日围 护结 构 L H0 3 WP 1的顶 部变 形 最 大 已达 3 . mm, 过 基 坑 报 警 值 ; 工 方 对 第 O8 超 施
钻 孔 桩深 度为 2 桩间距 1 0 7I n, 2 0mm。采 用双 联搅
拌桩对 基底 进行 加 固 , 固深度 为基 坑 底 以下 3m, 加 加 固厚 度为 3m, 间止水 采用旋 喷 桩止 水 帷幕 , 桩 为 10 3 0高压 摆 喷 桩 ( 圆形 ) 摆 喷 体 角 度 1 0 , 半 , 8 。 桩
某深基坑土钉墙塌滑原因分析及加固设计
Tu Yu n & Zh g e o mi an Xu s ng
Ab t a t o l n i d wal r s d a x a ai n s p o t o e ti e p fu d t n p t lc td i s r c :S i al l a e u e s e c v t u p r fr c r n d e o n ai i o ae n e s o s a o s c mp iae tau .W h n t e e c v t n wo k ra h s t e mu d a e ,s i n i d w l o n i e c l o l td sr t m c e x a a o r e c e o t d y ly r o l al al n o e s o — h i h e d lp e n h e ,wh l e w l o n t e ie p e e t r lt ey g e t o z n a eo ma o a s sa d s d s i t al n a o rsd r s n ea v l ra r o tld fr t n.On t e b ss eh h s i hi i a i h o n l s g t e g o o ia o d t n o e f l o i n i d walc n t c o n e st a o fa a y i e lg c l c n i o ft e d,s l al l o s u t n a d t i t n,t e c u e f n h i h i e r i h ui h a s so
维普资讯
基坑开挖常见事故、对策及补救办法
基坑开挖常见事故、对策及补救办法- 结构综合资料基坑开挖常见事故、对策及补救办法深基坑工程施工常出现的事故有:边坡失稳;基底隆起;基坑渗流破坏;基坑突涌;周围地面及邻近建筑物沉陷、倾斜、开裂等问题。
如不及时采取应争措施,将导致周围地面沉陷破坏,邻近建筑物的倒塌,地下设施的断裂破坏等,不仅影响工期,而且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影响周围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因此,深基坑施工中,要特别重视监测周围建筑物、地下设施的安全,预先做好防患准备;当事故出现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加以阻止或补救。
1、常见事故原因分析(1)勘察设计的失误勘察不准确,设计参数取值安全储备不够,计算错误,或忽视基坑的稳定性等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方案的选择、设计与评审工作。
(2)水处理不当水是透发深基坑工程事故出现的另一个高频率因素,特别是高地下水位的砂质土地基更为敏感,由于止水、截水、降水、排水不当或失效而造成的工程事故,不仅量大而且影响范围广,有的大工程基坑因降水不当,引起周围百米外地面和建筑物、管网等沉陷、变形、断裂,甚至危及邻近房屋基础的安全。
另外,基坑顶周围地面排水不当,或遇台风、暴雨、洪水冲刷等因素,也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必须对水慎重处理。
(3)施工因素当施工组织设计欠妥,开挖顺序不当,开挖速度太快;先打桩后即开挖土方;开挖分层过大;土方超挖;施工机械行走震动过大;基坑周围地面堆载土方、机械、材料等超过设计荷载;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未及时封底处理,暴露时间过长;在已完成的基坑内施工人工挖孔桩、冲钻孔灌注桩等工程桩,形成临空面,降低了被动土区的反压力;施工质量低劣或方法不当,造成锚固结构等失稳;相邻基坑施工对本基坑结构的影响等因素,都会引起事故的发生。
这些因素存在施工方法的错误,质量问题,管理问题,是很常见的原因。
(4)其他方面如盲目降低造价,造成锚固结构简易,安全系数小,施工质量低劣;工程监测布点不合理、太少,及监测系统失灵等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深基坑作业事故报告与处置制度(三篇)
深基坑作业事故报告与处置制度是为了保障深基坑作业安全、及时应对事故并采取相应措施的制度。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深基坑作业事故报告与处置制度的简要流程:1. 事故报告流程- 发生深基坑作业事故后,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或工地安全管理人员。
- 负责人或工地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并启动应急预案。
2. 事故调查与分析- 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事故调查与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
- 调查和分析结果应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和单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3. 事故处置措施- 在保证现场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故发展,并进行事故现场的救援和伤员救治。
- 恢复基坑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清理事故现场,消除危险。
- 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和公众,告知事故情况和采取的应对措施。
4. 事故责任追究- 对于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应依法追究事故责任,包括工地安全责任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
-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处罚和处置决定,如罚款、停工整改、责令停业等。
5. 事故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深基坑作业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 对参与深基坑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上述流程仅供参考,具体的深基坑作业事故报告与处置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对于深基坑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深基坑作业事故报告与处置制度(二)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深基坑作业事故,减少事故损失,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而建立的。
以下是该制度的要点:1. 事故报告要求:- 任何发生的深基坑作业事故都必须立即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无论事故的严重程度如何。
- 事故报告应包含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人员伤亡情况等相关信息。
2. 事故处置要求:-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现场的安全。
郑东新区某深基坑事故分析
分析, 以引起对 深基 坑工 程 的重视 。
图 1 基坑 平面示意图
l 工 程 概 况
拟建 建 筑 位 于 郑 州市 郑 东 新 区 C D外环 路 的 内 B 侧, 主楼 高 3 层 , 楼 4层 , 下 3层 , 坑 呈矩 形 , l 裙 地 基 面 积 7 × 5m, 5m 5 开挖 深 度 约 1. l 基 坑 周 边 分 布 59n。
摘Hale Waihona Puke 40 1) 5 04 要 : 过 对 郑 东新 区某 深 基 坑 工 程 设 计 、 工过 程 中局 部 塌 方 原 因进 行 分析 , 述 了深 基 坑 支 护 中严 格 遵循 施 工 通 施 阐
图设计进行施工的重要性 , 同时介 绍 了深基坑施 工过程 中应注意的 问题 , 为类似 工程设计 、 施工提供指导。
收稿 日期 :o 8 6 2 2 o —0 —2
作者简介 : 何德洪( 9 8 ) 男 , 17 一 , 工程师 , 注册岩土工程师 , 从事岩土工程勘察 、 设计、 监测及基坑支护、 基础工程施工等工作 。
10 5
城
市
勘
测
20 0 8年
深在 地 面下 1. 7 1m以下 , 要 含 水 层 埋 藏 在 1. 主 7 1~
( 基 坑 支 护 施 工 方 法 是 : 坑 开 挖 支 护 至 4) 基
一
56m开始 施 工 , 置 2排 预 应 力 锚 杆 控 制 桩 身 变 . 设
形, 锚杆 问及 以下 均设置 土钉 ( 护结构 剖面 如图 2所 支 示 )东侧 为减少对 商业 步 行街 后 期施 工 的 影 响 , 用 ; 采
关键词 : 设计与施 工; 深基坑支护 ; 事故分析
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处理措施
深基坑工程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处理措施摘要:深基坑的坍塌事故是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案例,其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性较大,是基坑工程需要重点防范的安全问题。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频发的深基坑坍塌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导致深基坑坍塌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深基坑;坍塌;预防措施;分析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中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相应的深基坑工程数量也越来越多、深度越来越深、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致使深基坑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安全事故,尤其是坍塌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给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带来了诸多问题,也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全面了解深基坑坍塌事故的发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以减少基坑坍塌的可能性,搞好深基坑施工的安全防范。
1、近年来发生的深基坑的典型事故及浅析事例一:某广场基坑周长约340m,原设计地下室4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7m。
在靠近宾馆的基坑顶范围,一台钩机,一台泥头车及一台吊机正在工作,基坑坍塌时,基坑西南角的临建内人员由于未能及时逃走,造成5人受伤,6人被埋,其中3人被消防队员救出,另3人不幸遇难的重大事故。
经调查该基坑南边坍塌原因是超挖:原设计4层基坑17m,后开挖成5层基坑20.3m,挖孔桩成吊脚桩;超时:基坑支护结构服务年限一年,实际从开挖及出事已有近三年;超载:坡顶泥头车、吊车、钩机超载;地质方面的原因是岩面埋深较浅,但岩层倾斜。
设计单位仍采用理正软件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复核、设计,而忽视现场开挖过程中岩面从南向北倾斜,倾角约为25°的实际状况。
施工过程中发现岩面倾斜,南部位移较大后,曾对部分区域进行预应力锚索加固,加固范围只是南部西侧的20m~30m,加固范围太少。
事例二:某大厦基坑施工阶段,基坑面积约6300m2,负一层工地中央凹陷处的西北角基坑发生局部坍塌,塌方面积约400m2,有6名工地人员在施工,基坑底部离地面约10m深左右的基坑内重复着抹灰、劈砖、砌墙工作,为打地基桩柱做准备,倾泻的泥土堆离底部约2m高。
关于深基坑局部滑移后的破坏与处理措施的简要分析
关于深基坑局部滑移后的破坏与处理措施的简要分析摘要:本人全过程参与了该项目的工程建设,包括本次基坑事故的全过程后续加固工作,事故发生后,通过查阅各方面的资料、组织各方讨论、专家论证,最后采取了安全、经济、合理、有利工期的加固方案,并在后续施工中不再出现安全事故,且不影响整体的工期,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基坑支护概况:该项目基底面积约9万平米,局部两层地下室,单层地下室开挖深度约4米,两层地下室深约8~10米,上盖有多层裙楼,也有高层塔楼,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基础底下的地质为软土地基(填砂+素填土+淤泥+粘土+砂层+岩层),其中淤泥厚度20~30米厚,基坑支护形式:单层地下室采用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做悬臂式支护,二层地下室采用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止水+两层内支撑做对撑支护,浅基坑内采用搅拌桩加固,深基坑内采用满堂式搅拌桩加固,钻孔灌注桩长度为穿透淤泥层,长度约30~35米。
二、事故介绍:本次事主要是北侧东北角深基坑下支护桩出现位移过大,导致踢脚滑移断裂,造成坑内坑内土体隆起、坑外市政道路下沉,两层共10根内支撑出现不同程度断裂,坑顶冠梁向坑外倾裂。
事发时刚好已下班,基坑内没有工人施工,故没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初步估计约4000万,属于较大事故。
三、应急处理措施:业主第一时间将事故情况上报给政府相关部门,现场第一时间设置警戒线,加强该区域的保安工作,严禁人员靠近事故发生区域,防止基坑再次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在政府的组织下,连夜召开事故的安全性分析及应急处理措施,组织专家论证等相关工作,专家组一致同意采取坑外道路卸载,坑内回填的应急处理措施。
四、基坑事故原因分析:根据相关的检测资料、第三方监测资料、周边市政道路施工资料等判断,出现本次基坑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施工质量问题,同时跟彩虹路同步堆载,基坑开挖后未及时浇筑垫层有关,主要如下:1、支护桩存在偏位、短桩(桩长不满足设计要求,未穿透淤泥进入持力层)、缩颈、断桩、桩身完整性差、支护桩未按设计锚入冠梁等质量缺陷;2、高压旋喷止水桩存在短桩、断桩、桩身完整性差、水泥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缩颈等质量缺陷,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3、坑内加固水泥搅拌桩存在未按设计根数施工、水泥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短桩等偷工减料现象及质量缺陷;4、冠梁及内支撑梁存在截面尺寸、钢筋加工及安装锚固等达不到设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深基坑事故分析及加固处理措施侍尧锋(江苏前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苏金湖211600)摘 要:对施工问题引起的深基坑工程事故进行技术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基坑工程事故采用的主要处理措施。
分析了事故的原因,为类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贯穿裂缝桩;倾斜桩;缩颈桩;偏位桩;断裂桩中图分类号:TV5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08)04—0190—041 概述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迅速发展,深基坑开挖日益频繁,而建筑场地日趋复杂,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越来越重要。
目前各地对深基坑的开挖虽有一些经验,但在施工中仍然出了不少问题。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涉及到几门学科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地基基础工程中的热点和难点。
建筑基坑工程中,人们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支护结构的形式选择及计算设计上,然后分别对支护结构稳定入土深度、基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基坑底渗流稳定性及基坑整体稳定性作验算,而对挖土的方案和止水帷幕方案则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实际基坑工程中,如果挖土不当、实际施工时任意改动原设计方案、或因对地下复杂情况认识不足、考虑不周等,均会造成止水帷幕失败,常常会引起坑壁、坑底涌水和管涌、流砂现象,而诱发坑内外土体滑动破坏,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安全使用造成影响,甚至会危及主体工程地基及桩基的安全。
随着基坑工程的增多,由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不当而引发的工程事故屡有发生,尤其是在具有软弱土层的工程场地。
在上海、南京、苏州等沿海软土较发育的地区都发生过深基坑支护工程事故。
事故的发生影响了建设投资,有的还要赔偿,而且拖延了工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分析了某深基坑多种类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加固处理补救措施。
2 施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某政府办公大厦,其主楼为23层框剪结构,主楼基础为桩箱基础,裙楼为桩基础。
主楼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3.5m,裙楼地下室底板标高为-6.5m,裙楼与主楼之间设有后浇带。
建设场地原为一水塘,后经回填而成。
自然地面下2m为杂填土,2m以下均为淤泥土,属于典型的软土。
大厦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桩径为426mm,桩长为22m、20m。
施工时主楼裙楼土方一起开挖,当挖至后浇带下层土方时,挖土机进入裙楼基坑,致使部分轴线上32根桩断裂,随即停止机械挖土,采用人工挖土。
同时对挖好土方的桩进行低应变动测,结果表明:贯穿裂缝桩有25根,106根缩颈桩,74根桩完好。
裙楼后浇带22根桩除东、西集水井有4根完好外,其余18根因其倾斜太大,无法测试,后予以挖土接桩和补桩处理。
同时对全部桩进行现场实测检测,发现该批桩还存在其它一些质量问题,如断面尺寸不够、桩顶沉入标高低与设计标高、桩沉入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较大、桩体外部露筋严重等问题。
由此可见本工程桩基质量问题的特点是种类多、数量多,甚至于一根桩体上交错有几种质量问题。
因此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每一根桩体调查勘测,然后根据实际的调查情况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3 施工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3.1 施工准备仓促本工程中标时已接近年底且工期紧,因此中标后只进行了简单的施工准备就仓促开始土方开挖,边施工边进行临时设施的搭设,没有一份正式的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没有认真针对土层进行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因此施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出现问题也是必然的。
3.2 挖土卸载导致桩体倾斜裙楼后浇带处有18根桩发生了倾斜,并且倾斜角度超过了10°,根据文献[2]知:对于倾斜超过了10°的桩,其承载性能比较差,应采取局部加固措施,但是对产生侧移的桩一方面应当找出产生这种侧移的直接原因,并予以克服,另一方面应当观察桩是否能因自身的弹性变形而恢复原状,不宜过早地匆忙加固处理,应让其稳定一段时间。
为此对现场倾斜桩进行了调查实测发现其原因为:在裙楼与主楼基坑开挖后,裙楼与主楼基坑面高差达7m 之多,而群楼与主楼交界处的淤泥体未经加固处理,此处的淤泥由于自重作用而流向主楼基坑,流淌的淤泥土对裙楼后浇带处桩产生一种类似于土体中动水力的力,使桩体向主楼基坑倾斜,并且使裙楼后浇带板下土体脱空,具体见图1。
根据上述原因知桩不会因自身的弹性变形而恢复原状,故应当制定加固方案。
同时在开挖裙楼后浇带土方时由于挖土机野蛮开挖,施工队人员为了方便施工,将挖土机直接开到基坑内,致使挖机重量全部压到灌注桩上,桩基因上部荷载过大而造成后浇带处有32根桩断裂。
图1 主裙楼基坑开挖示意图3.3 沉管灌注桩桩位偏移过大,桩顶标高不到位在对现场倾斜桩进行调查实测时发现在裙楼后浇带1/J 处有3个承台9根桩的桩位有偏差,最大达750mm 之多。
同时有多根缩颈桩,经分析后知其原因为:一开始沉管时就有偏差,另外,桩架不稳,沉管不垂直,沉管过程中产生偏差。
再次,预制桩尖不居中,沉管过程中因沉管尖端导向水平偏斜而引起桩位偏位。
由于桩位偏位会引起群桩形心偏移,与结构上部荷载重心不重合,使单桩受力不均匀,承台产生附加弯矩。
这是设计所没有考虑到的,故必须进行处理。
另外,在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沉管上拔速度过快,使沉管上半段混凝土量充盈不足,加之钢筋笼有阻碍粗骨料的架空作用而减少截面尺寸。
同时在沉管过程中因沉管的振动挤压作用,迫使桩周高含水量土体严重液化,土层孔隙水压力骤然升高,以致超过桩体混凝土的自重压力,使孔壁土体回涌,对桩体产生围压,当围压过高时,即造成缩颈,再有,混凝土塌落度大小也会直接影响成桩质量,一般塌落度大小应在80~100mm 。
在基坑开挖后,随即进行凿桩处理,待桩凿完后测量标高时发现已有部分桩标高低于设计标高,后经调查知是由于测量人员在测量放线时失误造成的,对此部分桩也要进行接桩处理。
3.4 施工管理问题在挖土的过程中,施工队人员对有关施工技术要求是不清楚的,在此情况下,施工管理人员就要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对施工方案作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操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减少施工失误。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技术交底后,施工管理人员还要在现场对施工工作进行跟踪检查监督,实行动态管理,随时发现纠正问题。
因而此次质量事故也暴露出了施工管理中的问题。
4质量事故补救措施4.1 断裂桩的补救措施对于断桩原则上进行接桩处理,但有的裂缝部位很深,挖土难度很大,故只对裂缝在基底标高下4m 以内的桩进行接桩处理,方法为:采用内径1000mm ,2m 长混凝土套管沉入土中取土。
混凝土套管内按图断面要求支模浇灌(图2)。
对裂缝部位很深的桩,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在裂缝桩的周围,水泥土桩的水泥掺入量为15%,直径为500mm ,桩长视土层情况而定,约为7~11m ,在每根裂缝桩的周围有6~8根水泥土搅拌桩。
具体要求见搅拌桩加固图(图3)。
对断裂桩,根据动测结果,断裂部位在-7.5~-10.62m 处,以下部位桩完好,故处理时,先将断裂桩挖出并截断,用1m 内径混凝土套管作套模,校正,管外回填2m 深砂石1∶1垫层,管内接钢筋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浇注后上部用粘土回填,按规范要求分层夯实,并作土壤密实度试验。
图2 断桩接桩方案图 根据实测,混凝土桩顶不到位的桩普遍低500mm左右,对此类桩全部进行接桩处理(图4),具体做法为:将桩顶挖出约长300mm ,凿出150mm 钢筋,清除松散混凝土,按原设计同等数量配筋,再浇混凝土,混凝土等图3 搅拌桩加固图图4 低于标高桩的接桩方案图级提高一级。
根据文献[1]知:锤击(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的桩径允许偏差为-20mm 。
结合本工程实际,考虑到裙楼桩基存在许多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会对群桩的整体承载力有所削弱,故对桩径不足的桩需要进行处理。
由文献[3]知,一般桩径不够的部分都发生在桩身上部混凝土保护层内。
故在承台设计标高下1m 内,将混凝土凿毛,再套模浇注成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断面。
对缩颈桩,认为此类桩结构完整,直径稍有变化,而且都分布在各个承台内部,对总体承载力影响很小,故可不作处理。
但对目测到的缩颈桩,剥去上部混凝土保护层,在套模浇注混凝土以满足设计断面要求。
4.2 偏位桩的补救措施根据文献[1]知:对群桩中的边桩允许偏差为70mm ;对群桩中的中间桩允许偏差为150mm 。
故对超出允许偏差以外的桩,将该承台相应加宽处理或加宽梁底断面,具体加宽多少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处理:对承台范围内桩最大偏位小于50mm (含50mm )时不作处理;对承台范围内桩最大偏位为50~150mm (含150mm )时,在偏移方向相应加长,加长的长度为此偏移方向的最大偏位;对承台范围内桩最大偏位为大于150mm 时,在偏移方向相应加长,加长的长度为此偏移方向的最大偏位,并对加长方向的受力钢筋等级提高一级。
4.3 补打预制桩裙楼后浇带处有18根桩发生了倾斜,其中有9根已经卧倒,完全丧失了承载力,拟对这9根桩采用补打预制桩方案,其余9根采用接桩;同时在1—M 轴放线时发现Q -C T4承台有4根桩偏位严重,对其也要补打预制桩,并相应加大承台,原灌注桩作废。
具体处理如下:补打的预制桩选用400×400的预制商品混凝土方桩,混凝土标号为C35,上下节采用焊接。
由于挖土施工时,后浇带土体流失比较多,为满足下一步打桩要求,此处土方必须回填。
在回填至-7.00m 左右时,改用道渣铺设至承台底标高- 6.55m 处。
打桩机采用25kN 锤重的延轨式柴油打桩机,考虑到桩机较重和塔吊底起重量,先将设备分件吊入坑内就近组装,然后按一定顺序施工,完成后就地拆件分别吊出坑外。
防止在打完桩后,桩机从已打好的桩上行走,再次影响预制桩的质量。
打桩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塔吊有专人指挥。
打桩采用“双控”,即控制贯入度和标高。
贯入度(最后10击)为20~30mm ;桩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2m 。
4.4 施工过程中对加固补救方案的调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桩的处理经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同意在以上处理意见的基础上作了一定的调整:有5根桩采用搅拌桩加固时,搅拌机无法就位,考虑到这些桩在承台中间及桩位准确,故对此类桩不作处理。
搅拌桩加固贯穿裂缝桩时,原方案拟在桩周打入8根搅拌桩,但由于实际施工时,按8根无法实打,后改为7根桩。
Q -12轴的C T9A 根据动测结果该承台有几根4m 以上深度贯穿裂缝桩,需搅拌加固,但考虑此承台其它桩体也存在较大质量问题,决定改为沿承台长向通长打入4排搅拌桩加固地基。
裙楼后浇带1/J 处有3个承台9根桩在处理时发现其桩位偏差多达750mm ,确定此9根桩为废桩,对此9根桩采用补打预制桩方案。
5 结束语根据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及调整方案,纠正了部分工程桩的偏位及倾斜率,弥补了外露缩颈及桩顶标高不够的缺陷,加固和修复了桩的裂缝等,使裙楼桩基达到设计的要求,另外接桩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达到方案要求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