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高中语文 相信未来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相信未来导学案

相信未来导学案

《相信未来》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朗读体悟,理清思路,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寻找意象,品味意境,培养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

4.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学习重难点】1、寻找意象,品味意境,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学法指导】诵读、感悟,理解、鉴赏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形象,体悟意境,把握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知识储备】1、走近作者:食指: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革命家庭。

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

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1966-1968年文革前期写出了一批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这些作品在青年中广为流传,影响了后来的一批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文革期间,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因在部队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2、走近时代(背景):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

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在阴云密布的时代,《相信未来》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优秀3篇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优秀3篇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优秀3篇《相信未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本首诗,汲取正能量,模仿优秀小节(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情感,通过短时间的模仿提高写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二、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2、通过模仿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奋斗激情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四、教学时长40分钟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这样一个人,他被誉为中国新诗一人,他是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他是一代诗魂,他的诗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个人是谁?他就是食指。

今天我们就学习食指的《相信未来》。

(板书——相信未来同时ppt展示一页)(二)朗读诗歌师:首先,我们来欣赏朱军跟杨晨的朗诵视频,注意节奏与重音的把握。

(ppt展示第二页)听过两位名人的深情朗诵后,我们自己也来体验一下它的情感——自由读,一会儿同学争取在班上朗读。

生:读师:哪位同学争取在班上给大家朗读?我们再齐读一遍,将自己对诗歌情感的把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文革时期师:文革时期是“非常时期”,这个“非常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在一二节中找出关键词。

生:动笔找(无情、贫困、失望、凄凉)师:对,是无情、贫困、失望与凄凉。

无情是什么与什么之间的无情?生:人与人之间的师:“贫困”“失望”“凄凉”分别又是哪方面的呢?生:生活的贫困……师:(ppt展示)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无情,面对生活的贫困,面对社会的凄凉与精神的失望,诗人吼出了自己的心声,呐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生:相信未来师:对,相信未来,坚定地相信未来。

我们试着体验一番这时代的呐喊。

读前面三节,女生从开始读到“写下:”时,我们一起读“相信未来”生:读……(三)赏析诗歌师:大家配合得很好!诗人常用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在诗的前三节中,诗人是用哪些意象来表现失望、困顿,哪些意象来寄托希望与美好的情感的?(ppt展示问题)自己找两分钟。

相信未来导学案

相信未来导学案

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002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相信未来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2、抓关键词语,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学习重点难点理解并把握诗歌的意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

母亲在行军途中生下他,所以给他起名路生。

食指自幼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

16岁开始创作诗歌。

19岁起向当时的“走资派”“黑帮分子”何其芳学诗。

在此期间,郭路生还写下了被一代人广为传诵的诗歌《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等。

1968年到山西插队。

参过军,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1990年至今在北京福利院接受治疗。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2001年4月28日,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食指和已故11年的海子被授予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

2、食指对诗歌的理解:“即使生活本身是混乱的、分裂的,诗歌也要创造出和谐的形式;即使生活本身是扭曲的、晦涩的,诗歌也要提供坚固优美的秩序,使人们苦闷压抑的精神得到支撑和依托;即使生活本身是丑恶的、痛苦的,诗歌最终仍将是美的,给人以美感和向上的力量的。

”这种由对诗歌的忠直体现出来的忠直,体现了那个时代惨遭摧残的良知,显示出能战胜环境的光明和勇气。

3、食指与朦胧诗食指的诗,尤其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了的杰出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象珍珠,在历史的尘埃中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

“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

”60年代中后期,食指诗歌的出现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现代诗歌在当代中国的第一次复兴。

他的诗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稍后出现的北岛、舒婷、多多、顾城、江河、芒克等为代表的、后来被笼统称为“朦胧诗”的现代诗歌创作潮流。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高一必修)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高一必修)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封钦佩《相信未来》教学案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

2、熟练朗诵课文,背诵前三段。

过程与方法1、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增强学生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走近食指,走近食指心灵。

2、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教学过程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出生在行军路上。

“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后来插队,当工人,参军,在研究所工作。

因在部队遭受过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78年用“食指”笔名,意思是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为“我一度被愚昧之人侮辱、嘲弄和背后指责”。

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他是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有人说,他是一代诗魂,他的诗歌曾深深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

(2)写作背景那是“文革”前夕,在北京一些高干子弟中形成一个“文艺沙龙”――“太阳纵队”,发起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郭世英(郭沫若的儿子),还有牟敦白、张朗朗等,他们经常通宵达旦探讨当时敏感的一些哲学问题和文学观点。

食指也曾出入这个沙龙,深受他们思想探索精神的影响。

“文革”期间这个文艺沙龙被查禁,郭世英在1968年4月被北大的造反派“迫害致死”,张朗朗流亡南方,在好友王东白的本子上写“相信未来”四个字。

食指则以此为题,写出这首《相信未来》。

在那个狂热的年代里,当时多数人很迷惘,很失望,食指也很矛盾,但食指认为,年轻、热情、执著总会摆脱现实的羁绊。

2、诵读全诗,要求读出情感,读出信念。

重点诵读前三节,要求当堂背诵。

诵读强调:第一节相信未来第二节相信未来第三节相信未来第三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3、分析鉴赏,揣摩意象。

课堂讨论,多向交流。

问题:仔细阅读前3节,找出诗中的意象。

贫困的悲哀缠绕第二节紫葡萄化为露水鲜花在别人胸怀第三节排浪、大海、曙光问题:体会意象的特征及变化。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
在具体的意象分析后学生已经对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把握所以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即这首诗歌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真切感受诗人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高中语文《相信未来》说课稿和教案

高中语文《相信未来》说课稿和教案

《相信未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相信未来》。

我主要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学理念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获得语感的重要途径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所以我将在以情为基点,以悟为强音,以读为手段,整体把握诗歌的指导下进行我的教学二、说教材《相信未来》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中的吟诵青春版块,该板块意在指导学生在诗歌吟诵活动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激情本文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一个疯狂动乱的年代,而作者却坚定的相信未来,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本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青春有更深的体悟我将用一课时把它上完三、说学情从情感上来说,现在的学生对青春有自己的理解,很难体悟到文革时期那一代人对青春的诠释,因而对这首诗的学习充满好奇心及浓厚的兴趣从知识与能力上来说,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诵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能力,所以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四、说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学生能够分析诗歌意象、语言,感受诗的节奏、韵律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能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能对青春有更深的感悟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来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诗人诗人对未来的坚信,体悟文革那一代人对青春的诠释六、说教法学法教法:点拨法和品读赏析法学法:诵读法,在反复诵读诗歌中读出诗韵,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七、说教学过程综合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展示图片,情境导入我的设想是在播放有些忧伤的音乐的同时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文革时期知识分子遭批斗、上山下乡等图片,然后问学生如果他们身处在那个疯狂动乱的年代,他们会有何感受,以此引入对新课《相信未来》的学习如此导入让学生在看图片和思考中对那个年代黑暗的现实有一个更直观深切的认识体悟,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2、走进诗人,了解背景在课前我将让学生收集作者食指及诗歌创作背景等资料,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来作相关的介绍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对诗人以及文革时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我希望我的学生是主动的吸收知识,而非被动的接受3、朗读诗歌,整体感知我将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朗读诗歌,然后请个别学生朗读,并做简要的朗读指导,接着听名家朗读,最后师生齐读诗歌经过这一系列的朗读之后,学生讨论各小节的主要内容,交流朗读后的感想,思考诗人身处的现实是如何的,为什么诗人那么坚定的相信未来两个问题在此环节安排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并做一定的朗读指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理解诗歌的含义4、品读诗歌,感悟赏析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品读诗歌的三个部分,重点朗读赏析第一和第三部分,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诗歌的三个部分在表达感情时主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二是诗歌选择了哪些意象,并对这些意象做简要的分析,体会意象所表达的意思我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情况下,积极品味诗歌意象的生活内涵;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5、课外阅读,拓展延伸我将带领学生阅读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热爱生命》两首诗歌,进一步走进诗人,感受诗人深沉的感情要求学生任选其中一首诗加以赏析,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设计的目的在于希望学生通过赏析对诗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八、板书设计相信未来食指描绘现实,表明信念意象转换阐明理由,等待评定发出召唤,相信未来直抒胸臆《相信未来》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022届高一语文课前导学案:1.1.2《相信未来》2(苏教版必修1)

2022届高一语文课前导学案:1.1.2《相信未来》2(苏教版必修1)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学校------ 学科------- 编写人----- 审稿人--------《相信未来》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本课诗歌内容,识记字词的音形义,熟读诗歌。

二、预习内容:1、下列字形不正确的一组是A、蜘蛛炉台黯然神伤B、睫毛瞳孔长吁短叹C、摇曳灰烬硕果仅存D、曙光笔竿数见不鲜2、下列句子使用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句是A、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他们是寄予感动的泪水?还是轻蔑的讥笑?B、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奋斗一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价。

C、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D、当“文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茫与混乱时,诗人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腐败这股“支流”已经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让舆论对腐败缄默或轻描淡写,写些粉饰太平的文章,必然会削弱传媒的作用。

B、他虽然劣迹斑斑,但瑕不掩瑜,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有好的一面。

C、陈水扁一心想搞台独,这种危言危行令国人唾弃。

D、这家商店原本门庭若市,现在却门前冷落,惨淡经营,濒临破产。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什么对于这种管理混乱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B、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规则。

C、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你出国考察去了。

D、经过老书记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5、与下面的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

A、抬起你的头,大步向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背后。

B、挺起你的胸,昂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背后。

C、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背后。

D、挺起你的胸,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背后。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诗歌《相信未来》的创作背景。

1.1.2 使学生掌握作者食指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1.1.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相信未来》的创作背景介绍。

1.2.2 作者食指的生平简介及文学贡献。

1.2.3 诗歌的文学特点及主题解析。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1.3.2 利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之间的关系。

1.3.3 运用讨论法,分析诗歌的文学特点及主题。

1.4 教学步骤1.4.1 介绍诗歌《相信未来》的创作背景。

1.4.2 讲解作者食指的生平简介及文学成就。

1.4.3 分析诗歌的文学特点及主题。

1.4.4 学生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美感。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韵律分析2.1 教学目标2.1.1 让学生掌握诗歌《相信未来》的结构特点。

2.1.2 使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美。

2.1.3 培养学生对诗歌结构与韵律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诗歌《相信未来》的结构分析。

2.2.2 诗歌的韵律特点及美感。

2.3 教学方法2.3.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2.3.2 利用示范法,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3.3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与韵律。

2.4 教学步骤2.4.1 分析诗歌《相信未来》的结构特点。

2.4.2 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及美感。

2.4.3 学生朗读诗歌,体会结构与韵律之美。

2.4.4 小组讨论,分析其他诗歌的结构与韵律特点。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3.1 教学目标3.1.1 让学生理解诗歌《相信未来》的主题思想。

3.1.2 使学生把握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3.1.3 培养学生对诗歌主题与情感的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诗歌《相信未来》的主题思想解析。

3.2.2 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手法及特点。

高中语文 专题一相信未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专题一相信未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体悟人生十八岁和其他[教学目标]品读文章真诚、感人的语言,体会重点语句的意思。

体验青春美好和父母艰辛,重视主动和父母交流沟通。

[教学重点]创设适宜气氛,促进学生探讨,自主体悟青春及与父母沟通的意义和技巧。

[教学难点]自主体悟课文主旨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课时] 1课时[授课过程]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

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什么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

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每个小标题是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概写十八年的时光流逝,在孩子十八岁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与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1段作者把十八年的光阴感同于昨天和今天的区别,实际上是父母之爱最真切地表露。

但在字里行间,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这份父母之爱当作功绩来叙述,而是在与孩子的对话里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作者对孩子的那种理解与尊重。

第2段延袭了这种写法,“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杂夹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这些话是爱与理解的集中体现。

第3、4段写自己面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和开怀,以一个至友的身份祝贺孩子十八岁生日。

高一语文《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高一语文《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高一语文《相信未来》教学案例主题与背景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其实就是“是什么教什么,教什么是什么”。

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根据文本自身特点,抓住文体的各个要素,遵循各式文体的基本规律。

是散文,要教成散文;教小说,则是小说。

诗歌,自然也要当诗歌教,教成诗歌。

然而,作为人类最纯粹、最精练、最美丽的语言文学样式,人类语言的最高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它的纯粹、精练与美丽,如何带领学生领略这最高境界的魅力,无疑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考验和挑战。

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把目标锁定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

我们认为,由于诗歌本身所有的特点(或魅力),具体到诗歌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学生诗歌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诗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教学过程和方法则更须讲究策略。

本案例想通过对苏教版必修一之《相信未来》课堂教学的探讨,来寻求诗歌教学的一般规律。

实录与随感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相信未来》这首诗。

昨天布置了预习,要求大家练习诵读这首诗,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仔细听,从语速、语调、重音、停顿以及感情的表达几个方面来作出评价,看看与自己的诵读理解有什么不同,哪一种读法好一些。

等一会请同学来谈一谈,谈的时候要有根有据,不能笼统地说“好”或“不好”。

点评:诵读,几乎是任何文本的教学过程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般来说,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解决一些文字障碍,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语感,逐渐养成交流表达能力。

对诗歌教学来说,诵读更是举足轻重。

节奏感、形象性、抒情性等,一切尽可由诵读获得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而这正是诗歌学习之始。

然而,诵读要有效果,就必须要有老师的指导,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有时还须讲究诵读的方式,否则一片喧哗过后,学生可能还是一无所获。

所以,正如本课所展示的那样,诵读之前,定下目标,全员参与是何等必要。

这种参与,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而且是思维、情感、审美上的。

一生读(师打断,纠正:诵读内容要包括标题、作者)师:有一个字音要纠正一下:给(jǐ)予。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语文必修一学案相信未来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语文必修一学案相信未来

学习目标:⒈能准确地背诵并默写《相信未来》。

⒉把握通过意象组合或意象的象征义鉴赏诗歌的方法。

⒊把握反复与照(呼)应。

预习思考:1.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灰烬.摇曳.曙.光笔杆.拨.开睫.毛瞳.孔惆怅..给予....轻蔑不屈不挠.矿藏.闪烁.震颤..诞.生崛起..溢.满..栖.息倔强..战栗.翡翠2.知人论世。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6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

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就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刘登翰这样谈食指开始创作的文革时代:在十年浩劫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剩下一种抽象的“阶级关系”;而“斗争哲学”又被视为处理关系的唯一准则。

革命不是在关心人和发展人的个性的轨道上推进,而是把所有尊重、关心和爱护人的美好感情统统当作资产阶级人性论打倒,代之以封建专制的兽性。

诗人黄翔的《野兽》深刻揭示了当时失去人性的暴行,体现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憎恨和坚决与罪恶年代抗争到底的英雄主义精神:“我是一只追捕的野兽,我是一只刚捕获的野兽,我是一只被野兽践踏的野兽,我是践踏野兽的野兽,我的年代扑倒我,斜乜着眼睛,把脚踏在我的鼻梁上,撕着,咬着,啃着,直啃到仅仅剩下我的骨头。

即使我只仅仅剩下一根骨头,我也要哽住我的可憎年代的咽喉。

”《相信未来》出现在知识青年们普遍开始厌倦政治运动、在逆境中重新思索人生价值的特殊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惊醒和呼唤的作用。

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著和热烈,以一种近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不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必须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忍辱负重,向命运挑战,实现生命的价值。

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这首诗在人们的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是“文革”时“地下”诗歌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这首诗歌的独特性在于: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出现的第一首现代社会中不依赖传播媒介,而只依靠人心流传的诗歌。

语文ⅰ人版第一专项版块一(相信未来)精品教案

语文ⅰ人版第一专项版块一(相信未来)精品教案

语文ⅰ人版第一专项版块一(相信未来)精品教案从容说课食指的作品以其优美的诗句、深刻的内涵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妨碍了整整一代人,那种年轻、热情和执著,那种对以后的坚决信念,对今天的学生来讲有着重要的文学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如何精巧设计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知、情、意真切而主动地体验,将是重点。

而解决这一重点,就需要创设适宜的环境,深入文本,形成多重互动对话。

教学重点提升人生境界,增强对以后的信心。

教学难点1.联系实际,品味诗句。

2.结合诗句,提升人生境界。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作业及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朗诵课文,并能背诵前三段。

2.掌握课文中一些写作技巧。

3.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

过程与方法1.学会鉴赏诗句,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探究与活动,走近食指,走进食指心灵。

3.增强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挫折,永怀对以后的执著、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人生追求的教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1968年,一部伟大的作品诞生了。

它用诗歌般美妙的文字,用所蕴含的巨大力量,用闪烁着人类思想精华色泽的内涵,注定要改变许多读者的命运。

它的名字就叫《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

请大伙看屏幕,这是其中特别经典的几句话,请大伙把这些话连缀成流畅的一段话。

多媒体课件显示以下句子:1.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

2.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3.我要笑遍世界。

4.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

5.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6.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生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我要笑遍世界;我要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因为,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

师不错。

是啊,在无情的打击下,在无望的困境中,相信自己,相信以后,是多么重要的力量啊。

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你,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就应该呐喊出自己人生的最强音——相信以后!板书:相信以后推进新课师我们听首正午阳光乐队演唱的歌曲,名字就叫《相信以后》,歌词确实是课文《相信以后》前三节诗句。

高一语文学案:1.2《相信未来》(1)

高一语文学案:1.2《相信未来》(1)

高一语文教学案————《相信未来》
高一语文组刘进喜
【学习目标】
①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理解作品,体会诗人“痛苦的吟哦只为追问光明”之情怀
②进一步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形象
③领会诗歌意蕴深刻的意象,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的基础上来朗读。

【学习步骤】
一、作者与本诗背景
食指,原名郭路生。

1948年出生于山东朝城,生长在一个正统的革命干部家庭里,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了他,起名路生。

小学时就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二、整体感知
【在把握作者的思路基础上一读诗歌】
①1、2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

仔细阅读,找一找所用的意象,体会意
象所表达的意思
②分析第3节前三句比喻的精妙所在
手指--
手掌——
笔杆——
面对困难,信念更强,豪情更浓——
③第4节起诗人的视角有什么变化?“腐烂的皮肉”、“脊骨”两个意象表达什么意思?
④最后一节,诗人放弃了意象的转换,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也是其理想与信念的升华。

发出呼唤,为未来战斗—-决心奋发
三、讨论:诗中反复手法的运用,有何艺术作用?
四、诵读、背诵
五、课外拓展
比较阅读:《热爱生命》(食指)[见《语文读本》(必修二)]
六、总结、作业
【我的思考与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⒈能准确地背诵并默写《相信未来》。

⒉把握通过意象组合或意象的象征义鉴赏诗歌的方法。

⒊把握反复与照(呼)应。

预习思考:
1.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灰烬.摇曳.曙.光笔杆.拨.开睫.毛瞳.孔惆怅
..轻蔑
..
..给予
不屈不挠.矿藏.闪烁.震颤
..溢.满
..诞.生崛起
..战栗.翡翠
..栖.息倔强
2.知人论世。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6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

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就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刘登翰这样谈食指开始创作的文革时代:在十年浩劫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剩下一种抽象的“阶级关系”;而“斗争哲学”又被视为处理关系的唯一准则。

革命不是在关心人和发展人的个性的轨道上推进,而是把所有尊重、关心和爱护人的美好感情统统当作资产阶级人性论打倒,代之以封建专制的兽性。

诗人黄翔的《野兽》深刻揭示了当时失去人性的暴行,体现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憎恨和坚决与罪恶年代抗争到底的英雄主义精神:
“我是一只追捕的野兽,我是一只刚捕获的野兽,我是一只被野兽践踏的野兽,我是践踏野兽的野兽,我的年代扑倒我,斜乜着眼睛,把脚踏在我的鼻梁上,撕着,咬着,啃着,直啃到仅仅剩下我的骨头。

即使我只仅仅剩下一根骨头,我也要哽住我的可憎年代的咽喉。


《相信未来》出现在知识青年们普遍开始厌倦政治运动、在逆境中重新思索人生价值的特殊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惊醒和呼唤的作用。

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著和热烈,以一种近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不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必须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忍辱负重,向命运挑战,实现生命的价值。

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这首诗在人们的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是“文革”时“地下”诗歌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这首诗歌的独特性在于: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出现的第一首现代社会中不依赖传播媒介,而只依靠人心流传的诗歌。

3.鉴赏指津
意象:鉴赏诗歌,要充分理解诗歌的意象。

分开来看,“意”属于人的主观意识(情意),“象”则是客观事物(景象)。

合起来看,“意象”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感情色彩的概念,是体现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具体物象,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物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是“意中之象”。

诗歌大多用意象组合成意境(即画面或场景),从中蕴藏自己的思想感情。

因而,利用意象来揣摩诗人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途径。

因而诗歌鉴赏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理解诗歌景物特色,作品写了什么,从哪个角度,哪个侧面写景,景物有何特色,反映出怎样的氛围;第二步,把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结合起来,“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合作讨论:
一、理解本诗的意象
意象含义表达的思想
蜘蛛网查封炉台
余烟叹息悲哀
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
意象含义表达的思想
紫葡萄化为露水
鲜花在别人情怀
用凝露的枯藤写
凄凉的大地上写
意象含义表达的思想
手指――涌向天边的排浪
手掌――托起太阳的大海
曙光――温暖漂亮的笔杆
孩子的笔体
其中“含义”一栏内容也叫意象的象征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
1.试比较“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与“虽然满是失望悲哀,我仍相信未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全诗多次强调“相信未来”有何作用?
作业:
1.阅读下面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主旨
《热爱生命》
食指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地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惜属于我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赏析】
这首诗写于十年动乱结束后不久的1979年,堪称是《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的姊妹篇。

它们影响了整个一代人,当年的许多知青,在生活极其艰难和理想接近破灭时,正是《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地活下去。

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以一种近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不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必须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忍辱负重,向命运挑战,实现生命的价值。

这一切都昭示了诗人那崇高而严正的命题:“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人在另一首《书简》中就曾这样写道:“我们应当永远牢记一条真理/无论在欢乐还是辛酸的日子里/我们的心啊,要永远向前憧憬/这样,才不会丧失生活的勇气……”这首诗在意象的撷取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多选取那些带有痛苦和悲哀色彩的客观物象,如“攀附的葛藤”“凄风苦雨”“荒草野径”“顽石棱角的坚硬” “拦路的荆棘”“冬天风雪”“夏天毒日”等等,这些意象,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诗人的真力弥满,万象归怀;这些意象,借物载情,寓理于形,极具内质和张力,充分构筑了全诗的沉郁悲慨、深沉丰沛的思想和感情的内蕴和独特的审美空间。

本诗承袭食指诗的一贯的艺术风格,悲壮而不悲戚,凝重而不沉重,感慨而不感伤,迷惘而不迷惑,是痛苦中的呐喊,是滴血的呼唤,是含泪的微笑,是一曲顽强奋进的生命之歌!
2.昨天,汶川大地震使很多人在一瞬间失去了亲人、朋友、事业……至今有些人还沉浸在巨大的痛苦里面无法自拔。

今天,我们学习了《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作者对于未来的执著对于生命的热爱使我们感动、振奋。

现在,请你对灾区的人们写些鼓励的话,替他们拭去眼泪,为他们加油鼓劲!(要求:言辞恳切,充满真情和力量,字数200 字)
答案
一、理解本诗的意象
意象含义表达的思想
蜘蛛网查封炉台陈旧贫困生活上贫困但保持乐观
余烟叹息悲哀生活贫困
铺平失望的灰烬抛弃失望
用美丽的雪花写纯洁美好
第二节
意象含义表达的思想
紫葡萄化为露水青春逝去心理上失落但一往情深
鲜花在别人情怀情感失落
用凝露的枯藤写直面绝望
凄凉的大地上写自信执著
第三节
意象含义表达的思想
手指――涌向天边的排浪气魄恢弘目标上用尽全力,执著追求手掌――托起太阳的大海专向远大
曙光――温暖漂亮的笔杆追求光明
孩子的笔体憧憬美好
其中“含义”一栏内容也叫意象的象征义。

二.前者较之后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借意象来表达虽处黑暗却永不言弃,执著相信未来的主旨。

“蜘蛛网无情地查封我的炉台”“灰烬的余烟叹息”,表现了生活的贫困与悲哀,“但我却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则生动表现了自己坚信未来的美好。

而“虽然满是失望悲哀,我仍相信未来”一句过于概括,不够生动形象。

三.使用反复这种修辞,意在强调突出全诗主旨。

在结构上也首尾呼应,使全诗浑然一体。

答案
答案
一、理解本诗的意象
第一节
意象含义表达的思想
蜘蛛网查封炉台陈旧贫困生活上贫困但保持乐观
余烟叹息悲哀生活贫困
铺平失望的灰烬抛弃失望
用美丽的雪花写纯洁美好
意象含义表达的思想
紫葡萄化为露水青春逝去心理上失落但一往情深
鲜花在别人情怀情感失落
用凝露的枯藤写直面绝望
凄凉的大地上写自信执著
意象含义表达的思想
手指――涌向天边的排浪气魄恢弘目标上用尽全力,执著追求手掌――托起太阳的大海专向远大
曙光――温暖漂亮的笔杆追求光明
孩子的笔体憧憬美好
其中“含义”一栏内容也叫意象的象征义。

二.前者较之后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借意象来表达虽处黑暗却永不言弃,执著相信未来的主旨。

“蜘蛛网无情地查封我的炉台”“灰烬的余烟叹息”,表现了生活的贫困与悲哀,“但我却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则生动表现了自己坚信未来的美好。

而“虽然满是失望悲哀,我仍相信未来”一句过于概括,不够生动形象。

三.使用反复这种修辞,意在强调突出全诗主旨。

在结构上也首尾呼应,使全诗浑然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