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岳麓版历史必修二一轮复习知识点填空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梳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梳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梳理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随着生产工具地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形成并日臻成熟。

2.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所有制,从春秋战国时起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土地国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4.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取得突出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5.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始终是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厂手工业时代。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整体来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之下。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中国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2.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从周到唐的严格限制阶段和宋至明清的放松限制阶段。

周到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军事中心,市场规模不大;宋代以后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乡村可以贸易、打破了时间和经营围限制,出现了夜市草市晓市,政府放松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3.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和工商业繁荣的表现①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厂,占据了主导地位。

③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流通扩大,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④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一轮复习知识点填空.doc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一轮复习知识点填空.doc

1、时期,牛耕和铁农具开始使用。

必修二第一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基础知识点复习2、朝发明,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础定型。

3、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朝发明的, 发明的。

4、我国古代重要的水利灌溉工程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西汉的、o西域特色水利工程。

5、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落后,其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即大规模的6、时期,随着和的进步以及的出现,以—为单位的产生,该经济的特点是、o 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7、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商周时期:制,其性质是。

其瓦解于,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是。

8、战国以来,制确立。

其主要形式有随之而起的是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其危害有、对此,统治者采取等措施,保护经济。

随之土地兼并的兴起,大量的自耕农失去土地,于是出现新的土地经营方式, 时期,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关系相对减弱,得到提高,有利于的稳步发展。

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时期。

10、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1)生产组织形式:经济(2)土地制度:多种所有制并存,是最主要的形式。

(3)农业的生产结构:为主,为辅。

(4 )生产模式: ________________岳麓版必修二第2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

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开始用焦炭冶铁。

2、代丝绸远销欧洲,代出现绛丝技艺。

代棉纺织技术推广,代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3、瓷器是中国的名片。

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南北朝时期,烧成,时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用品;宋代,成为瓷都;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4、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有、、,其中代表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是, 后,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出现了关系。

其中,手工业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满足国家的需要。

5、在商业的发展上,朝出现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周朝实行政策;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商人的主体;时期,陆上和海上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兴盛;明清时期,兴起,大量进入市场,广泛使用金属货币,形成性商人群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关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的学习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有关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

1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2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3(1)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4(2)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春秋战国之后)5(3)经营方式:男耕女织(春秋战国之后)6二、耕作工具和水利建设7(1)古代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石器锄耕(原始社会末期——商周时8期)→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清朝)9(2)三、农业生产方式10(1)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集体耕作1112(2)春秋战国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出现。

出现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铁犁牛耕的出现)13(3)小农经济特点(丛书第2页)14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1516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17③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缴纳赋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面对天灾人祸的脆弱性1819(注意:小农经济因为自给自足所以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它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20所以绝不能说小农经济具有先进性或完善性)21(4)评价22积极性:①农民生活稳定,勉强自给自足,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23②有利于推动农业技术改革,精耕细作,促进封建经济繁荣24③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25局限性:①生产规模狭小、简单性别分工,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26济的发展,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②由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使它容易因天灾或封建剥削破产。

272829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30一、土地所有制度31(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32(2)商周时期以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不允许私自买卖)3334公田私田区别:①公田实际上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3536②公田由村社成员集体耕种,产品缴纳给贵族,私田收获归己。

37(3)春秋战国——清朝末年土地私有制确立过程:①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公田大量抛荒,私田逐渐被私人3839②随着土地私有日益普遍,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40土地的私有权,41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42③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给予土地私有全面43肯定。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产生:原是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特征:(1)区域差别: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有地域差别。

(2)作物结构:北方(黄河流域)以生产粟麦为主,南方(长江流域)以生产水稻为主。

中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农业的发展1、生产工具:*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生产关系的发展:奴隶制集体劳作(与井田制相适应)→个体农耕、男耕女织(与封建私有制相结合)。

3、水利工程的完善:(1)春秋时期:楚国的芍陂;(2)战国时期: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3)西汉:漕渠;(4)西汉王景治理黄河、新疆地区的坎儿井三、全面理解小农经济1、出现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主要是指铁犁牛耕)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

2、产生时间:春秋时期3、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4、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5、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2)封闭性。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极少交换;(3)落后性。

生产工具相对简单,生产技术长期不变,心理状态容易满足。

(4)脆弱性。

生产规模小,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

6、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A 生产力因素:铁犁牛耕的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生产技术的进步;B 生产关系因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自主权,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C 自身的动力: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和产量,促使农业向精耕细作发展;D 政府政策因素:政府重农抑商,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自己自足的自然形态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统治的腐朽、剥削沉重和社会动荡。

7、评价:(1)优点: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岳麓版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岳麓版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岳麓版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必修二的历史是同学们都要学习的科目,其中有岳麓版的历史。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岳麓版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岳麓版必修二历史知识点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一) 农业的起源1、时间:远古时代;2、地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稻北粟;3、起源: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4、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各地区各民族发展不平衡。

(二)农具的变革1、农具:远古时期:刀耕火种(木耒、骨耜);商周:少量青铜工具,耒耜为主;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出现----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西汉:发明了犁壁;唐代:发明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灌溉工具:东汉、三国时期有了翻车;唐朝时期有了水转筒车。

(三)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上古时期:大禹治水;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秦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郑国渠(秦国)西汉:漕渠、白渠西域:坎儿井(在西域地区的具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王景治河,千载无患(四)耕作方式的演变1、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商周多采用这种生产方式。

2、自耕农经济(或称个体小农经济)条件: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评价:优点:①比较稳定;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弊端:①比较劳苦;②比较脆弱,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都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③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五)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二、土地制度的变迁(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由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夏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考答题的点已标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考答题的点已标出)..

(打★的可能有大题)单元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主要耕作方式进步;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2.早期农作物:北方(黄河流域):粟;南方(长江流域)稻3.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方式的进步①原始社会:石、木、骨器;“刀耕火种”②商周:金石并用,耒耜仍是主要工具;大规模简单协作③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个体的精耕细作,形成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现④汉代的发展: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⑤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⑥灌溉工具:有翻车(三国、人力)、筒车(唐、水力)等3、水利的兴修: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现在都江堰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郑国渠4、土地制度:商周时期:井田制。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春秋时期:(1)井田制崩溃:公田抛荒,私田私有(2)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3)商鞅变法: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全面肯定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二)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丝织业:①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素纱禅衣图片)②宋元:棉花迅速传播,黄道婆改进技术③明代:松江成为棉织中心,棉布成为主要衣料2、冶金业①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②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

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南北朝:灌钢法④燃料:汉代开始用煤,北宋用煤冶铁非常普遍,我国是最早用煤的国家;南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与复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与复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与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0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一)概况1、采集经济——>种植业(1)传说:神农氏(2)产生:①黄河流域,粟麦,半坡②长江流域,水稻,河姆渡(3)影响:定居,五谷2、狩猎—>家畜饲养业(1)六畜和十二生肖(二)特点:1、地理分布:长江黄河流域,南稻北粟2、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生产工具的发展及影响三、水利灌溉(一)发展概况1、上古传说:大禹治水2、商周:井田沟洫纵横3、春秋:(1)楚相孙叔敖修芍陂(2)吴王夫差开邗沟(3)中原使用桔槔4、战国:(1)秦国李冰,都江堰,成都平原(2)秦国郑国,郑国渠,关中平原5、西汉:(1)西域:坎儿井(2)漕渠、白渠,大规模治河工程(王景治理黄河)6、曹魏:翻车7:唐朝:筒车四、耕作方式1、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齐耘”2、春秋:个体农耕,铁犁农耕(1)原因:①生产工具(铁犁)和耕作技术(牛耕)进步②私有土地出现(2)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评价:①是什么?特点+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②积极: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稳定生活,有积极性;社会稳定的基础。

第1 页共36 页③局限:A.封闭性,自给自足,狭隘B.分散性,个体小农,难以扩大生产C.落后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D.脆弱性,过度剥削容易使其破产第2 页共36 页第0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所有制(一)原始社会:土地公制(二)商周:井田制,土地国有1、商朝:出现2、西周:最鼎盛(1)概念:(2)实质:名义上是国家公有,实际上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氏村舍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作用:①存进农业的发展②巩固分封制3、春秋:开始崩溃(1)根本原因:生产力提高(牛耕、铁犁)(2)表现:①公田抛荒,②私田私有,③税制改革(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4、战国:商鞅废除(1)法律:废止井田制,全面肯定土地私有制(2)阶级:根据军功培植新兴大土地所有者(三)春秋战国后1、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屯田制2、私有制:(1)君主,(2)地主私有土地,形成的三种方式:公田私有,军功获得,土地兼并(3)自耕农3、土地兼并:(1)汉代: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对应编户齐民制度)(2)北魏:抑制土地兼并,采用均田制(对应租调制)(3)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制土地兼并,(沿用唐朝中期的两税法)(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土地兼并进一步发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4、赋税的来源:自耕农、地主二、农业经营方式【经营方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1、商周:井田制2、春秋战国(1)自耕农,男耕女织(2)雇工:主仆关系,劳役,清中期获得凡人地位(3)租佃:①含义P9 A.战国产生B.汉代比较普遍C.宋代日益普遍化:仅次于自耕农,契约,实物地租,分成租,定额租D.明清进一步发展:货币地租③影响:A.人身控制减弱B.提高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原因: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契约,分成租,定额租,货币地租)C.促进农业商品化第3 页共36 页第0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汉代的四大经济区1、概况:1)山东:崤山以东,中原,最发达的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2)山西:崤山以西,关中+河西、巴蜀,传统的农业区3)江南: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差距大4)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以长城为界分塞内、塞外2、特点:1)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2)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战乱、五逃(天、官、军、钱、愚)2、概况:1)两晋:八王之乱2)中唐:安史之乱3)两宋之际:靖康之变3、影响:1)劳动力、生产工具、技术向江南传播2)民族融合3)文化融合4)丰富人民生活5)北方生态改善,但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三、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1)人口南迁,劳动力增加,生产水平“量”变2)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生产水平“质”变3)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4)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巨大潜力5)统治者重视6)民族融合,人民辛勤劳动2、概况:1)六朝:南方开始赶上北方,南北趋于平衡2)中唐:开始南移3)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明清:南方不仅是农业重心,也是工商业重心3、影响:1)江南经济发展2)南方人口大量增加3)文化重心南移4)南北方之间交通运输业更快发展(隋唐大运河)5)南方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唐朝)4、启示:1)合理利用外来劳动力2)引进先进工具和技术3)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4)领导者要重视发展经济5)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第4 页共36 页第0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生产部门不断地增加,分工越来越细2、生产技术不断地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出现资芽4、三种经营形态并存5、手工业以农业为基础,受农业生产制约6、手工业布局与经济重心南移形成相应变化第5 页共36 页第0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解题】农耕时代,是整个古代社会,直到鸦片战争;这一时期的商业和城市是从属于自然经济的。

高中历史历史岳麓版必修2 综合知识学习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历史岳麓版必修2 综合知识学习 岳麓版 必修2

历史岳麓版必修2 综合知识学习第一单元 1课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注意;▲为重点题型)①种植结构:南到稻北粟②农具改进:耒耜→牛耕铁器(春秋战国)→曲辕犁(唐);曲辕犁节省人力,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③灌溉工具:翻车(西汉)→筒车(唐)④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防洪灌溉—秦国都江堰两汉修治黄河特色井_坎尔井⑤农耕生产组织的演化:从大规模的简单协作→自耕农经济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三大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耕模式日趋完善●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经营方式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①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的形式,(实质为贵族占有。

井田分为公田和私田)②春秋战国:历史进行划时代的变革—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土地国有制变革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牛耕铁器),直接原因: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税制改革表现:开垦“井田“外的私田;公田荒芜结果: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土地国有制③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手段,引起土地兼并的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④经营方式:自耕农经营;田庄式经营;租佃式经营⑤土地经营方式的演变:宋前自耕农经营为主;宋时租佃式经营仅次于自耕农经营,明清时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中的主要形式。

⑥评价租佃式经营:租佃制经营发展反映了土地兼并日趋严重;但佃农对地主超经济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

▲3课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①从战国到中唐: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山东、山西)②两宋之际经济重心让位于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原因:中原人口南迁)③比较北方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不同原因、过程和意义(课本12-13页)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①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工艺精瓒,领先世界。

如:冶铸技术;丝棉织品陶瓷制作②南北朝的灌钢法是世界古代最先进的炼钢法③冶铸燃料进步:煤(西汉开始→北宋普遍);焦碳(南宋开始→明朝普遍流行)④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西周出现—明前期占据主导地位)6大优势和三大劣势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出现—明中期占据主导地位)经营特点:(课本20页)▲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①两次商业高峰,明清商业的六大新特点②▲以唐都长安和宋都忭京为例说出我国古代城市经济的变化(城市布局、管理、功能、对外贸易演绎出新城市)③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社会初期的战国、秦、两汉实行,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小农经济,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继续实行,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新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农耕文明落后于工业文明大势。

高中岳麓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岳麓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岳麓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好问,是好的。

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

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岳麓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岳麓历史必修二知识1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经验教训(1)过渡时期总路线①核心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①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②主要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轻、重等关系③成果:“一五计划”成果图④意义: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3)三大改造:1956年底,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标志:生产资料的公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计划经济建立。

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4)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①中共八大:(1956年)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

②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③左倾错误:表现: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 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④纠“左”举措: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⑤----:时间:1966——1976年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⑥教训: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直接打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第1单元 核心知识点清单

【直接打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第1单元 核心知识点清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核心知识点清单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一、精耕细作1.生产工具——生产力的主要标志(1)农耕工具(2)灌溉工具曹魏:翻车 唐:筒车★耕作方式:2.水利工程——农业环境的改良上古:大禹治水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两汉:漕渠、白渠、治理黄河、坎儿井3.经验总结——农学著作(1)贾思勰《齐民要术》 (2)王祯 《农书》(3)潘季训《河防一览图卷》 (4)徐光启《农政全书》4.生产组织的小型化--个体农耕出现(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千耦其耘”①含义:大规模简单协作的方式②原因:生产力的落后(2)春秋以后:(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原因: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私有土地的出现特点:A.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落后性)C.自给自足。

(封闭性)评价:积极:A.较稳定,自给自足,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B.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经济发展。

消极:A.规模小,性别分工简单,难扩大再生产;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经济发展。

(落后性)B.较脆弱,遇天灾人祸,易破产;(脆弱性)小农经济的地位:A.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B.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土地制度(一)、废井田、开阡陌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井田制确立特点:①一切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②分为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和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春秋:井田制开始瓦解原因:根本: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广(生产力提高)直接:各国的税制改革(齐: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4.战国: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确立——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二)、多种形式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的发展)1.形式:君主所有:宫廷掌握,君主私人开支自耕农所有:农民自有,自耕自收地主所有:官僚地主掌握,佃农租耕2.土地兼并(1)原因: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2)危害:①国家赋税收入减少②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荡(3)措施:均田、限田(均田制:封建土地国有制)(4)概况:①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②明清:买卖土地,广占田地日益普遍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历程:①战国:产生②汉代:较普遍③宋代:仅次于自耕农④明清:普及全国原因: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必然结果;人多地少;商品经济的发展★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生产力: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并日益完善3.生产关系: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是其特点之一4.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5.经营方式:租佃式经营是小农经济的重要补充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二、手工业经营形态:1、家庭手工业:(1)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2)影响: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档必修二第一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基础知识点复习1、时期,牛耕和铁农具开始使用。

2、朝发明,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础定型。

3、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朝发明的,发明的。

4、我国古代重要的水利灌溉工程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西汉的、。

西域特色水利工程。

5、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落后,其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即大规模的6、时期,随着和的进步以及的出现,以为单位的产生,该经济的特点是、。

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7、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商周时期:制,其性质是。

其瓦解于,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是。

8、战国以来,制确立。

其主要形式有随之而起的是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其危害有、对此,统治者采取等措施,保护经济。

随之土地兼并的兴起,大量的自耕农失去土地,于是出现新的土地经营方式,时期,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关系相对减弱,得到提高,有利于的稳步发展。

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时期。

10、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1)生产组织形式:经济(2)土地制度:多种所有制并存,是最主要的形式。

(3)农业的生产结构:为主,为辅。

(4)生产模式: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岳麓版必修二第2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

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开始用焦炭冶铁。

2、代丝绸远销欧洲,代出现缂丝技艺。

代棉纺织技术推广,代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3、瓷器是中国的名片。

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南北朝时期,烧成,时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用品;宋代,成为瓷都;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4、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有、、,其中代表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是,后,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出现了关系。

其中,手工业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满足国家的需要。

5、在商业的发展上,朝出现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周朝实行政策;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商人的主体;时期,陆上和海上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兴盛;明清时期,兴起,大量进入市场,广泛使用金属货币,形成性商人群体。

6、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王朝一贯的经济政策,兴起于时期,兴起的原因是,该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在在封建社会末期尤其是明清时期阻碍了,导致中国落后于。

7、明清两朝是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表现在农业上的领先,的扩种,的引进;在手工业上占据主导地位;在商业上,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商业资本活跃;在城市上,兴起。

8、随之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在时期在江南的一些手工工场中出现了以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但由于的经济结构占据主导地位,、、等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其力量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无法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这也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9、“海禁”闭关政策是明清两朝为了而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措施,该政策阻碍了的发展,阻碍了,是中国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10、近代前夜的危机指的是西方通过和完成向近代国家的转变,而中国在政治上厉行,经济上加大的力度,阻碍的成长,思想上实行,外交上,严重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必修二第3讲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1、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原因: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精神动力:条件:主观:客观:过程:(按时间顺序)航海家王室支持路线影响:对欧洲: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转移到;加速了的衰落和的崛起;开始了早期的。

对美洲、非洲:殖民灾难对世界:的雏形开始出现;人类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以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

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荷兰:上半叶是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之称。

其殖民的主要方式有:和。

英国:下半叶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其殖民帝国的崛起主要采取的方式有、、、。

3、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是以为主要目的,推动了开始形成,为西欧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给殖民地带去了深重的灾难。

4、英国之所以能够确立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主要是因为英国较早的确立了但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战胜荷兰体现了对的胜利。

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必修二第4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纪年代——)条件:政治:直接、根本条件:成就:棉纺织业:1765年的发明,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动力:1785年,改进蒸汽机。

交通运输革命:年美国人发明;年英国人发明。

完成:世纪中期,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影响:飞速发展,人类进入;进程加快;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列强殖民扩张加剧,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纪年代——):特点:与紧密结合;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

成就:标志:(1866年德国人发明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此外电动机、电灯、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等)交通运输:的发明与运动(1886年发明,1903年发明)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876年发明;1895年发明)化学工业:影响:获得飞速发展,人类进入;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从根本上改变了;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组织;列强加紧扩张,最终形成。

3、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成为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时的企业规模较小,企业主既是,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垄断,企业规模空前,由高级人才负责管理,实现了企业和的分离。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进程:开始形成:(16世纪)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方式:、、原因和途径:——开启——原动力——主要手段——技术手段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必修二第5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原因:根本:的冲击直接:表现:开始解体;逐步被卷入成为了列强的;开始出现,主要有和。

2、近代工业的起步——洋务运动时间:目的:发起阶层:口号:“”指导思想:旗号:前期后期成就:创办军事工业:1861年,创办第一家军事工业,标志近代工业的起步;1865年创办的是规模最大的一家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创建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评价:积极: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消极:单纯引进不变革不能使国家富强。

3、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产生:时间:世纪年代前后原因:列强的经济侵略,经济开始解体;企业和企业的刺激代表企业:影响:早期思想兴起(2)初步发展:时间:原因:清政府放宽了的限制;热潮收回运动推动特点:集中于和通商口岸;轻工业为主;双重压迫(、)、夹缝生存、发展缓慢影响: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发起和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4、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春夏秋冬)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春天”:(1)时间:(2)原因:①建立(提高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的热情;政府鼓励实业,倡导使用)②列强放松了③群众性的运动(3)表现:发展迅速,重工业也有一定程度发展。

(4)影响:①运动兴起②阶级开始壮大,为中共成立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民族工业发展“火热的夏天”:(1)时间:(2)原因:国民政府基本实行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3)影响:为战争提供了工业基础民族工业走向“萧条的秋天”:(1)时间:(2)原因:日本的侵略和掠夺(方针:)(3)表现:①工矿业“”或“”②控制沦陷区的和③实行管制④掠夺劳动力(4)影响: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受阻民族工业的“寒冬”:(1)时间:抗战胜利后,统治时期(2)原因:三座大山的压迫(本国封建势力、外资、)5、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从产生与发展看,,从产生环境看,产生于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地区从产业结构看,集中在,重工业基础薄弱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必修2第6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与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式服饰的冲击,出现和两种中西合璧的服装。

2、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发出《》,结辩陋习废除。

3、时期,不缠足运动开展起来。

4、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显示、等文明精神。

5、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

6、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的冲击、的发展、的推动。

7、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铁路,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是铁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8、1872年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

9、1896年设,标志近代邮政业起步。

10、1877年在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11、1892年创刊的是近代影响最大的报纸。

12、1905年,中国人自行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必修2 第7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过渡时期(年- 年)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政治保障:经济基础:外部借鉴:路线保障:年的提出(一化三改、同时并举)(2)实施:年实施,年超额完成。

(3)特点:优先发展(4)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初步形成合理的初步建立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2)内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形式:过程: - -工商业的改造:政策:过程:个别企业的到全行业的(3)意义: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基本确立,为开辟的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1、中共八大:关于的科学论断,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2、以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年)使倾错误迅速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引起年- 三年经济困难。

3、面对经济困难局面,年,党中央提出的方针来调整“左”倾错误,年底,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文革时期(年- 年)倾错误发展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补:1956年-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核心问题是和问题。

我们应吸取的教训有:经济建设必须从出发,必须遵循,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的发展,一定要坚持为中心。

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第9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改革1、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列宁逝世后,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通过开展、和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体制,即,该模式实行单一的,排斥的计划,用手段管理经济。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苏联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了,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这种违背和超越发展水平的模式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开始了以改变这种模式的为目的的改革。

3、比较苏联的三大改革: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第10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1、与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周期性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现象严重,使得与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原因),而美国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使矛盾加剧,成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