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出师表(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出师表

课题出师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1.提醒学生了解诸葛亮及《出师表》的相关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重点)

2.让学生学习本文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难点)

3.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与“知恩图报”的高风亮节。(重点)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现在山东沂水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著有《诸葛亮

集》。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江苏广陵古籍刊印社1990年版)。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

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

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与吴

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

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出兵北伐,希望

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诸葛亮这篇文章原来不叫“表”而

叫“疏”,《三国志·诸葛亮传》有“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的话可证。

后来,梁萧统的《文选》选录本文,始定名为《出师表》,此后一直沿用此名。诸葛亮

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

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和“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文体知识

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表”

此皆良实

..

(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

..得所(形容词做名词,好的和差的,这里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攘除奸凶

..(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名词做动词,长草)

北.定中原(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北)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做动词,发扬光大)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皆良实(这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判断句标志)

倒装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状语后置,应为“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省略句: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诚”前省略主语“陛下”)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后省略宾语“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受”前省略主语“臣”)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同时,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也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书表的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亲贤臣,远小人;

(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亲贤远佞。

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开忠谏之路的前提下,谈执法“平明”,先总提后分述,紧扣“开张圣听”的精神。营中之事,向郭攸之、费祎、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营中之事,向向宠请教。最后提出亲贤远佞。三项建议,既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前提,严明赏罚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

【把握文章主旨】

请仔细阅读全文,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叙述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言辞恳切地向后主刘禅提出三条建议,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他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忠心。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意,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全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感激涕零”等。

2.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他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当时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以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