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4教学教案新人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4教学教案新人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内容】(人教2003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必修)》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二教材的第一课,也是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与学生已学内容,必修一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所联系,也为学生学习必修二的第一单元以及后续内容,如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做出铺垫。

本课内容包含三个子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

【学情分析】5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政治史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对历史时空和历史常识的把握,并具有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

但学生对于史料的解读以及运用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史料,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运用能力,努力做到以生为主,把思考探索交给学生,辅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探讨它与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理解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基本特征,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农民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和影音材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鼓励学生们大胆回答问题,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增强自信的平台。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掌握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优质课教案_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优质课教案_2

《小农经济的产生与解体》导学案【课程标准】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材分析】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产生的基本模式,直接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

到了近代,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开始解体,开启了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新力量、新因素。

【学情分析】学生对小农经济的概念比较陌生,通过教材和大量的图片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学习目标】1.通过图片和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影响。

2.通过材料并结合教材,总结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评价任务】1.说出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影响。

2.说出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小农经济的产生1.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生产方式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根据上面材料一分析,小农经济的产生有哪些条件?朱陈村——(唐)白居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2.根据材料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总结小农经济的影响。

二、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1.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的什么现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统计表2.从以上表格中得到什么有效信息?3.根据以上分析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表现、原因是什么?4.根据以上图片分析并结合解体的表现,分析其影响。

【本课小结】小农经济的产生与解体产生 解体时间:春秋战国条件:特点:影响:。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课兴旺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学法指导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

1.采用列表的方法,识记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化以及精耕细作的突出成就。

2.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开展,认识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体会其根本特点以及影响。

3.从农业起源、内局部工、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根本模式和土地制度等角度归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

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兴旺。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1)概况耕作工具出现青铜农具,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耕作技术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2)影响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场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开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根底。

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春秋战国:人们开场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时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开展。

知识点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的三个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水利工程修建及翻车、筒车的发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对社会的影响、精耕细作技术的表现。

二、能力目标: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及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和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归纳总结、设问探究、演示农业发展过程;明确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明的经济保障;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农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古代农业生产体系: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分布、牲畜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事业的发展耕作方式的进步【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必修二】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及答案

【必修二】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及答案
已相当发达。 2.原始农业 (1)生产工具:石刀、石斧。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刀耕火种的弊端: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人们经常迁徙。 3.商周时期的农业 (1)表现: ①生产工具:耒耜、石锄、石犁及少量青铜农具。 ②耕作方法:a.表现: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b.影响:土地可以
(3)落后性: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4)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劳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和压榨都容易导致
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
4.评价
(1)积极作用: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
积极性;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
贡献。
(2)局限性:①农民的经营规模小,徭役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导致农民起义周期性
爆发。②以土地为社会主要财产的小农经济,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的突出,成为生态环
境恶化的因素之一。
合作探究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最决定的作用。”
材料二 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
关内 河南 河东 河北 山南 淮南 江南 岭南
地区
共计








前期 11
20
16
54
5
4
22
3
135
后期 13
7
2
3
6
13
49
3
96
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
材料三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重庆市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一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全套教案

重庆市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一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全套教案
水利的兴修。 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 【合作探究五】: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诗》唐•李绅 结合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 死”的情况? ①小农经济规模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顽固地 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难以抵御灾荒瘟疫和天灾人 祸。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沉重的封建剥削、徭役及 社会的动荡。
布置作业:及时完成《同步作业》
学生自主完成,并 订正。
师生共同总结,整 理主要内容。
种 板



牛耕
刀耕火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石器锄
铁犁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
技术进步
平提高
灌溉水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条件 特点 作用
教 学 反 思
-4-
-5-
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 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法。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 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 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 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
课题
教 学 目 标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时
1
授课时间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与 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 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教学教案新人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教学教案新人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及耕作方式,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小农经济发展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

提高学生利用唯物史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法。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的概况及特点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比较法【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及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不论是思想学术还是文化艺术及其古代科技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然而这一切的取得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发达的农耕文明的基础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一)阅读课文第一目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了解我国早期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读图P4〗中华农业始祖神农氏:尝百草,找到适合食用的谷物和药草,创制耒耜(识别本课大量图片,理解农业工具在生产中的作用结合中国古代早期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农业发展的意义和特点:(二)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②土地从公有走向私有③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三)特点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③集体耕作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含义:精耕细作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致的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优质课教案_1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优质课教案_10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进而了解中国古代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并找到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锻炼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的演进,从而认识到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4、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认识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生态意义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阅读法、分析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自主学习: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演进历程?2、古代中国的农民主要承担着哪些负担?过重的负担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3、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基本的两个阶级是什么?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什么?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试一试,练一练:1、______说明中华民族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长期以来______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______和___________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_______基础上取得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优质课教案_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优质课教案_7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早起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所有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

本课引言部分分别从上古传说和考古发现两个方面介绍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农业生产的状况。

第一目介绍了中国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农业生产的状况;第二目从铁犁牛耕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三个方面加以介绍;第三目讲述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生活状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历史。

(3)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经济史的掌握难度比较大,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学习历史有普遍较差,因此在讲述经济史的内容,特别是古代经济史时,需要我们尽量联系实际,借鉴浅显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述给学生。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目标导航]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其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概况:耕作工具出现青铜农具,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耕作技术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1)出现:商周时期。

(2)基础:土地归国家所有。

(3)评价: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工效。

2.小农经济(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2)原因: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2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2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学习目标]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其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2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2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学习目标]学测要求高考要求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

2.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其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时空坐标][主要线索]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测试内容及要求] 古代的农业经济1. 了解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

2. 了解古代的水利工程和耕作技术。

3.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使用少,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优质课教案_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优质课教案_5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必修二经济史的学习。

请问大家中国古代经济包括哪些经济部门?农业、手工业、商业。

很好,这三部分再加上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构成了第一单元的框架。

我们今天学习第一课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农业。

教学过程:教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合作自查课前预习案部分内容。

好,接下来时间我们做一个知识梳理,一方面检验大家预习掌握效果,另一方面来解决大家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课本第一部分早期农业,为我们介绍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下的农业。

第一个问题分别说出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农具并根据农具分析耕作方式。

学生:原始社会:石刀、石斧、石犁、耒耜刀耕火种(火耕、刀耕)石器锄耕(耜耕)奴隶社会:耒耜、青铜农具、石锄、石犁石器锄耕(耜耕)教师:何为刀耕火种呢?人们先将树木砍倒,等树木晒干后焚烧,然后用石犁挖坑播种,不做任何管理,等作物成熟后收割。

但是几年之后地力就会耗尽,人们需要寻找新的土地。

距今八九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以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为标志,耕作方式进入石器锄耕阶段,人们可以用耒耜来将土翻的更松、更深,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我们会发现早期农业耕作工具和耕作方式都十分落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学生:生产力水平低下。

教师:此外人们对农业的经营是比较粗放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的为我们介绍封建社会下的农业。

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与早期农业粗放的经营相比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精耕细作。

概念: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致的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采取的一系列先进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学法指导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采用列表的方法,识记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化以及精耕细作的突出成就。

2.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认识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体会其基本特点以及影响。

3.从农业起源、内部分工、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等角度归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1)概况耕作工具出现青铜农具,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耕作技术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2)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预习评价】1.(判断)商周时期,青铜农具是主要生产工具。

(×)2.(思考)“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材料反映的是什么耕作方式?提示刀耕火种。

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时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预习评价】1.(判断)铁犁牛耕始终是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判断)曹魏时期改制的翻车仅仅是一种灌溉工具。

(×)3.(思考)曲辕犁创制于唐朝,直到明清时期仍在使用,这说明了什么?提示我国古代农具的革新非常缓慢。

知识点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条件(1)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特点(1)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

(2)生产目的:主要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3.评价(1)积极作用: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2)局限性:农民的经营规模小,徭役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预习评价】1.(判断)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

(×)2.(判断)“自给自足”中的“足”指的是富足。

(×)3.(思考)《汉书·食货志》记载:“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造成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艰辛的因素有哪些?提示自然灾害,政府的苛捐杂税等。

【图画巧记】汉代画像砖农事图【历史纵横】 (教材第4页)材料说明: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自成体系,特色鲜明;中国古代以种植业为主,并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国的畜养业很早就出现了,饲养的家畜以狗、猪、鸡和水牛为主。

【误区警示】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并未在农业上大规模使用,冶铸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

【图示巧记】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误区警示】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

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概念阐释】精耕细作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易错辨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关系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误区警示】自给自足≠富足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图解历史】古代农耕方式与经营方式的关系主题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史料探究]1.刀耕火种史料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曰火种①。

——《广东新语》注:①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落后。

思考史料体现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提示方式:刀耕火种;实质问题:生产方式极端落后。

2.石器锄耕史料神农氏作,斫(zhuó)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①。

——《周易·系辞下》注:①反映了神农氏的贡献。

思考图片和史料反映了当时的耕作方式是什么?有何意义?提示耕作方式:“耜耕”;意义: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铁犁牛耕史料“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

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①。

”——《淮南子·主术训》注:①反映了对耕牛的控制,这使孩童也能牵牛耕作,节省了人力。

思考史料反映了耕作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提示变化:牛耕出现和推广;意义:利用畜力节省人力,提高耕作效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巨大进步。

[史论形成]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4)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拓展延伸] 对精耕细作的认识(1)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2)它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到元是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3)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名家论史] 铁犁的作用观点:“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铁制工具是最后过渡到农业的必要前提,铁对农业提供了犁,犁完成了重大的变革。

”——恩格斯导读:铁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人类的心血,显现了他们的智慧,同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主题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史料探究]1.小农经济的形成史料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①及生产关系的变革②共同促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③。

——《中国古代史》注:①指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②指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指小农经济形成。

思考依据史料分析古代小农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提示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①。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②。

”——白居易《朱陈村》注:①说明以家庭为单位,男女分工不同。

②体现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封闭性。

思考史料反映了小农经济有哪些特点?提示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小农经济的地位及影响史料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①,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②。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注:①说明小农经济关乎封建统治的稳定。

②说明古代统治阶级尤其注重小农经济的发展。

思考依据史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小农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乎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封建统治者重视小农经济发展;中国古代不断改朝换代使小农经济出现“生死轮回”。

[史论形成] 全面认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1.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2)稳定性和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3)脆弱性:遇到天灾人祸、战乱、苛政,容易破产。

(4)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影响(1)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2)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3)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其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名家论史] 小农经济的地位和影响观点: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导读: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定与否决定了封建统治是否稳定。

一、学思之窗(教材P7)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二、本课测评(教材P7)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1)我国古代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历了由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经历了由产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三、学习延伸(教材P7)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提示(1)利弊得失和影响: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对于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加剧了土地沙化,降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经验教训:一是控制人口增长,二是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