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计划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学期历史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与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系统地梳理和讲解本学期历史课程的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拓展与延伸: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历史遗迹、文物和历史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案例教学法: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鼓励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其错误。

3.测验与考试: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检测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测验和考试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优质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2.教具: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提高教学效果。

3.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网站、在线博物馆等,拓宽学习视野。

4.其他资源:积极开发和应用其他教学资源,如历史小说、电影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六、教师素养1.专业知识: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历史研究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同时了解与历史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政治、文化等。

2.教育理论:教师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最新(统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最新(统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最新(统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20-20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计划任教班级:任课教师: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计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

结合教材开展丰富的历史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研究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研究。

以学生为主,增强开拓创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对于中学阶段的历史知识和思维方式还不是很适应。

研究中国历史可能会陷入“盲目”状态。

虽然七年级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许多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总觉得历史研究较难,不能够建立知识体系,更无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因此,需要教师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创新历史教学模式,搜集课堂内外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教学技法点拨,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有效途径。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研究统编七年级人教版《中国历史》上册教材。

材融紧扣时代及历史发展趋势,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新增许多有关家国情怀的元素,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历史上册包括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主要讲述“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本单元的重点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和生活状况;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传说中XXX和XXX的发明;XXX的禅让;XXX治水。

本单元的难点是远古人类的生活特征;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作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代表的区别;华夏族的形成以及“炎黄子孙”的由来;“禅让”的含义及对禅让制的评价;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1]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1]

+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胡各庄镇初级中学卢志和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区前列。

三、具体思路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

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一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通过初一上学期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制度、文化等,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 教学内容2.1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内容: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重点:三皇五帝、夏商西周的社会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第二单元:秦汉时期- 内容:秦朝、汉朝- 重点: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 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 重点:三国鼎立、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第四单元:隋唐时期- 内容:隋朝、唐朝- 重点: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第五单元:宋元时期- 内容:宋朝、元朝- 重点:宋太祖、成吉思汗、忽必烈第六单元:明清时期- 内容:明朝、清朝- 重点:明成祖、乾隆帝、鸦片战争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历史学科竞赛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效果。

5. 教学进度安排每周两课时,共36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6课时- 第二单元:6课时- 第三单元:6课时- 第四单元:6课时- 第五单元:6课时- 第六单元:6课时6. 教学资源- 教材:《中国古代史》- 辅助教材:《中国古代史教程》- 网络资源:历史网站、纪录片、图片等7. 教学拓展活动- 组织历史知识竞赛- 观看历史纪录片- 参观历史博物馆以上为初一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生动的历史体验,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历史思维和家国情怀。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6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1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四个班的历史课教学工作,为了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一、关于对教材地位的认识和课时的安排。

本册教材承继了上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介绍了我国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共22课时,另加八节活动课。

二、关于教材知识体系及重点部分的分析。

(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两代)⑴隋唐科举制、⑵“贞观之治”与唐太宗、⑶“开元盛世”和唐太宗及武则天、⑷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的发展、⑸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元两代)⑴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⑵宋代社会生活、⑶辽、宋、西夏、金的并立、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两朝)⑴明请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⑵郑和下西洋、⑶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⑷清加强边境地区的管辖、⑸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三、认知能力及情感、教学目标的培养。

⑴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释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⑶通过学习,增强学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对策与措施。

1、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出的“历史无用论”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穿插联系取证历史学习的“慢性化作用”。

2、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大胆创新的课堂教学。

列如:历史剧表演、历史漫画比赛、历史诗歌朗诵、历史歌曲演唱。

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针对学生学习态度浮躁、懒散的不良习惯,在课堂上加大练习、提问的力度,强化复习频率。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上册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上册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上册教学计划:初一历史上册Unit 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识人类社会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

- 教学内容: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社会的特点;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

- 教学活动:1.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人类社会的特点。

3. 分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

4.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表现,以及练习册上的答案。

Unit 2: 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建设。

-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国家建设。

- 教学活动:1. 利用地图和时间轴,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的兴衰变迁。

2. 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建设。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王朝和帝国的特点和成就。

4.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表现,以及练习册上的答案。

Unit 3: 中世纪的欧洲和世界- 教学目标:了解中世纪的欧洲和世界,认识欧洲的封建制度和世界的贸易往来。

- 教学内容:中世纪的欧洲;欧洲的封建制度;世界的贸易往来。

- 教学活动:1. 利用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欧洲的封建制度和世界的贸易往来。

3. 观看影片,让学生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艺术。

4.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表现,以及练习册上的答案。

Unit 4: 近代的科学和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近代的科学和技术发展,认识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教学内容:近代的科学;近代的技术;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近代科学的发展。

七上历史教学计划

七上历史教学计划

七上历史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次历史教学针对初中七年级的学生。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史事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学术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的历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远古时期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将会学习到人类的起源、文明的演进、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社会生活对文化和技术的影响等内容。

2.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将会学习到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政治变革、汉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风貌、唐朝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辉煌等内容。

3. 世界中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将会学习到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贵族制度、信仰、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众多事件和人物对当时欧洲社会的影响,如黑死病的蔓延、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的效应和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等。

三、教学安排本次教学将采取以专题为单位的教学方式,每个专题都将涉及到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或事件。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小组讨论、学生报告、图片展示等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为本次教学的安排: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远古时期远古时期中国古代中国古代- 人类的起源、文明演进-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 汉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 人类社会生活对文化和技术的影响- 唐朝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辉煌中间测试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世界中世纪世界中世纪世界中世纪复习-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贵族制度、信仰、经济和文化- 黑死病的蔓延- 马丁·路德的效应- 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期末考试四、教学评价本次教学将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期中测试、期末考试、小组讨论、学生报告和图片展示等。

另外,我们还将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参与和反馈等因素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1)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1)

2016——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孟津县常袋镇初级中学历史组席延飞在本学年,我担任七年级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4个班一共,203名学生,其中1班50名,2班52名,3班51名,4班50名。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

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

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1、教学特点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华师大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6年—2017年第二学年度七年备课组工作计划历史备课组一、教学目标1、完成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内容(隋唐宋元明清的基本史实);2、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历史的兴趣与主动性。

3、探索“高校课堂、翻转课堂”,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任务1、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教师要继续增强学生学习的历史兴趣,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继续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通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逐步形成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探索的良好氛围。

3、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概括、评价等认知活动、4、狠抓“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养。

“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到学生去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单纯的死记硬背,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记忆。

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较学生做人,做有爱心的人,有科学意识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弘扬世界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

5、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

第一、在讲究实效、提高效益的前提下,要求每个老师做到集体备课前必须对本周所备的课作预先的准备(包括搜集典型的材料、明确教学目标,形成初步的教学法、学法),这样研究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上课时落实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课堂上回答问题,参与讨论或表演、讲述相关历史故事,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活动课,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与实践的能力第四、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与供学生复习的复习提纲,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最新版)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最新版)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一: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集体备课记录 2016—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学科第(十五)周集体备课记录一、授课内容: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三单元测试题二、主备人:于春辉三、教材分析: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从教材看,本单元是对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讲述,主要涵盖了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涉及到秦汉时期的历史史实,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广,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本单元重点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复习过程中应通过对比的方式加以比较。

第三单元测试题,是对学生关于秦汉时期历史学习的全面考察,题量适中,难以区分,题型较新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奴均有了一定的认识,本单元重在通过教学活动,令其认识到封建社会大体发展状况,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史实。

通过测试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并学会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目标:第三单元复习:1.掌握封建社会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脉络,主要是秦汉时期的历史史实了解我国秦汉时期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收集、处理、运用资料,提高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学会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的方法。

第三单元测试:1.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重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焚书坑儒、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路线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匈奴与汉朝的民族关系、概括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七、突破措施:复习提纲、测试题等八、教学方法:自主互助合作复习、精讲点拨九、教学过程: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三单元测试题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三:集体备课记录.5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学校:横山二中备课组:历史组长:郜宏涛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1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5次) 2 3 4 5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四:八年级历史大集体备课记录表龙门中学历史集体备课记录表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五:集体备课记录.4 备课活记录学校:横山二中备课组:历史组长:郜宏涛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动七日 1 集体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4次) 2 3 4 5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六:2016—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沧溪中学历史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016—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沧溪中学历史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8)时间:2016-10-26(星期一第1、2两节课)地点:学校图书馆参与者:孙家齐张道龙李玉龙沈波陈飞杜亮记录人:张道龙主要内容摘录:一、初中历史主题研训活动通知:(一)、活动主题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来提高“五严”要求下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二)、活动时间 2016年10月30日(周五)上午8:20-12:00 (三)、活动地点高淳县第三中学(四)、参加对象初中历史中心组成员,初中历史教研组长,全县初三历史教师(五)、活动内容 1、研究课二节(1)《法国大革命》(执教:三中陈长福)(2)《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执教:三中沈广富) 2、说课与议课(1)两位开课教师说课(2)各校参与教师议课 3、讲座(1)《新形势下的初三历史教学模式探讨》(主讲:三中李震)(2)《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主讲:中心沙志援)(六)活动要求各参与教师在活动中要结合两节课例思考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并写出2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七年级上册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成就以及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历史现象的观察能力等。

3.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与进度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史前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等重要历史阶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第1-2周:介绍史前时期的人类起源和早期文明,包括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等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以及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

2.第3-4周: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西周的分封制等,以及青铜器、甲骨文等文化标志。

3.第5-6周: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了解诸侯争霸的局面,以及各学派的思想主张,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4.第7-8周:学习秦汉时期的统一和强盛,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及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策。

5.第9-10周:探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民族融合,了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南迁和汉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历史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3.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图片、地图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拓宽历史知识面,提高历史素养。

四、评价与反馈1.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竞赛或演讲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5)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5)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计划,学生将会:1.理解世界历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2.掌握七年级历史上册所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评价和比较不同历史事件和观点;5.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如通过研究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了解不同文化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涵盖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以下内容:1.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人类起源和早期社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早期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世界上的古代文明2.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初兴•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3.第三单元:罗马文明的兴衰•罗马帝国的崛起与扩张•罗马政治与社会制度•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衰落4.第四单元:印度古代的辉煌•印度河流域文明•孔雀王朝的兴起•印度教与佛教的传播三、教学方法和活动安排1.授课教学:通过讲解、示范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释能力;4.视觉呈现:使用图片、地图和视频等视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亲身体验历史文化;6.跨学科教学: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参与讨论和发言的质量等方面;2.作业评价:通过书面作业、小组报告和项目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3.测试考核:定期进行笔试和口试,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4.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成绩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五、教学资源准备1.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2.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3.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相关资料;4.以古代文物、地图等为题材的图片和展示资料。

七年级上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七年级上历史教师工作计划

七年级上历史教师工作计划一、教学内容分析七年级上历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

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历史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尊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史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世界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文明,近代史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关系。

2. 难点: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联系和对比,使学生理解近代史中的复杂国际关系和现代化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教师通过清晰、生动的讲解,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

2. 互动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图表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图片、图表、案例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和实物,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知识。

4. 案例分析教学法:教师通过历史事件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 实物展示:在课堂上展示文物、实物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

3.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历史专著、历史小说等,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

六、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概述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间、空间和文明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变迁和发展。

2. 第二单元:古代东方文明学习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东文明等古代东方文明。

3.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学习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欧洲文明。

4. 第四单…(此处省略了余下部分,数据量已超过限制,敬请谅解)。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行事历2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行事历2

拜城县第二中学教务处工作计划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2016年、2017年是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年,本学期教务处将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奋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

以办“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全面加特长”的学生、造就“精湛加风格”的教师为目标,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契机,以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服务、督查、创新”的功能,强化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

着眼七年级抓基础,着力八年级抓提升,着重九年级抓冲刺。

二、工作目标:1.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强化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年轻教师真正从学习型到创新型、老教师从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变。

2.教学管理精致化,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增强师生的质量意识。

质量目标:各年级均要确保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高位稳定。

3.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崇尚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增强科研意识。

三、工作措施:(一)立足规范求创新,科学管理求“增效”教学管理着眼于“增效”。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学校将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各类制度,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坚持规范、精细、高效的方向,认真执行《阿克苏地区中小学管理规范》,保证管理的常态,优化管理的质态,管理民主,师生参与性强,切实提高管理的效益。

(1)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全课程、上足课时。

不以任何名义分快慢班、重点班,杜绝不规范办学的现象。

严禁随意调课,严禁旷课、上课迟到、随意进出教室等影响教学秩序的不良现象发生,教务处、年级组、督导组进行正常检查,一经发现,进行全校通报批评;对组织教学较差的老师进行诫勉谈话,实行帮扶指导、限期改变,并与考核挂钩。

教师外出学习必须自行安排好课务并报教务处备案,教师病事假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教师外出函授学习须凭通知提前一周报教务处。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掌握历史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3. 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历史的定义和意义- 历史的研究方法- 历史源的分类和利用2. 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隋唐时期的政治与文化3. 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与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影响4.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 古代科技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古代科技在农业、工业、军事中的应用5. 古代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中国历史上的多个帝国-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皇帝与政治家- 帝国崛起和衰落的原因分析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文物和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本教学计划按照每周五节历史课的进度进行安排,每节课45分钟。

第一周: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课程1:历史的定义和意义- 课程2: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历史源的分类第二周:灿烂的中华文明- 课程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课程4:先秦时期的思想与文化第三周:灿烂的中华文明- 课程5: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课程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社会第四周:灿烂的中华文明- 课程7:隋唐时期的政治与文化第五周: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程8: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 课程9: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与交通要道第六周: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程10: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影响第七周: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 课程11:古代科技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 课程1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第八周: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 课程13:古代科技在农业、工业、军事中的应用第九周:古代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课程14:中国历史上的多个帝国- 课程15: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皇帝与政治家第十周:古代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课程16:帝国崛起和衰落的原因分析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情况。

七年级历史计划上

七年级历史计划上

09———10学年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

6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

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

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

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奸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三,教材分析本书的编写,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牙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的前提下,突出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三、转变千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课时安排本书分为四个单元,叙述我国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初一上历史个人工作计划

初一上历史个人工作计划

初一上历史个人工作计划在初一上历史学习中,我计划着认真学习历史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发掘历史的魅力,培养历史学习兴趣。

一、认真听讲,积极思考1. 在历史课堂上,我会认真听讲,做到专心致志,不走神,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历史知识,不错过任何重要内容。

2. 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尊重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与大家一起探讨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勤奋笔记,做到及时复习1. 我会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笔记,把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都记录下来,在课后及时整理,进一步强化学过的内容。

2. 我还会根据老师的引导,对历史知识进行适量的整理和笔记,做到将知识点完整、清晰地呈现在笔记本上,以便学习和复习。

三、积极参与,主动学习1. 我会积极参加历史知识竞赛、文化知识大赛,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增强自信心,丰富学习生活。

2. 我还会积极借阅与历史相关的书籍、杂志,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故事,开阔自己的认知范围,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四、多阅读历史故事,增长见识1. 我打算多读一些历史小说,历史故事,了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伟大事件,让历史更加生动有趣。

2. 我还计划多了解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博物馆、遗址、古迹等,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五、参与历史社会活动1. 我希望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历史社会实践活动,走访老一辈人,了解历史的传承,感悟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

2. 我还希望能够通过学校的历史社团小组,学习历史绘画、历史手工制作,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

以上就是我在初一上历史学习中的个人工作计划,我将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好学习任务,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历史爱好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在本学期要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过程与方法:
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

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

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本册课本根据课程标准,采取时序与主题相结合的体系,即根据中国古代史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自古至今地讲述历史;同时围绕表现每一历史时段突出特征、又适合中学生特点的主题进行叙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古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连绵不断、源远流长。

自夏朝以来的王朝体系,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古代文明连续发展的轨迹,这是一种国情。

本册的四个单元,对应了课程标准中的四个主题及其内容标准。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后世发展的眼光来概述原始社会的历史。

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联系前后的知识,综合性的看问题。

第二个单元“国家的产生或社会的变革”,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科体系,回避了学术界近年来讨论比较激烈、争议比较大的社会形态的划分问题,同时又提示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明成就和社会变革。

第三个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侧重于秦汉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而对于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发展与衰亡、东汉的兴亡等传统教科书必讲的内容。

第四个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实际上是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

政权分立是社会分裂动荡的反映,是消极的,但分裂动荡中又包含一些积极的因素,客观上为民族交往与融合提供了土壤。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四、教研教改
1、教研重点:
根据本学期学科知识和学校领导的教学研究决定,本学期的教研重点仍然是“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和实践。

2、教研措施:
(1)制定计划、学习理论:
认真学习“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抓好课堂四环节,研究教学方法。

做好学期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

明确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教育教学责任。

(2)遵守制度、严格执行
认真完成常规工作,并且定期定时检查:开学初提前两周的备课量,平时提前一周的备课量。

不用旧教案、不照抄别人的教案,教案要体现个性化,突出个人的教学特点。

及时做好每节课的反思,适当做好反思记录。

时刻准备把常规课当公开课上,随时接受领导的检查。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认真参加教研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认真听课,评课,上好公开课,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4)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撰写论文、申报课题。

提高科研意识与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开端引趣,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

3、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

4、拓宽知识,发展学习兴趣
5、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6、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1、与实践结合。

2、教学手段多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
4、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5、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6、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三)、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四)、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通过月考和单元检测,及时查漏补缺。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六、辅导措施
1、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差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坚持培优扶困工作,每周不少于二次。

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7.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8.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学困生加以学习。

9.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

10.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能力。

11.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2.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七.业务安排及教学进度
业务活动安排
周次内容组织
八、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新
授复习过关合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