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你在高原西郊》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纵横谈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纵横谈李掖平 张清华气象恢弘意蕴深厚的时代大作——《你在高原》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山东作家张炜以长达450万字的10卷本小说《你在高原》位居榜首。
作为一部气象恢弘、意蕴深厚、文采斐然的时代大作,其思想艺术价值无疑极为丰富多元。
在此仅就小说本文理想主义者行走的意义与价值进行简要解读。
正如张炜自己所说,《你在高原》是一部“长长的行走之书”。
这里的“行走”不仅仅暗指成书的考察准备和行文书写的艰辛过程,而且还寓指主人公生命和精神的成长历程,以及作家炽热的漫长的不停息的灵魂追寻之路。
在将这部大书命名为“你在高原”时,张炜已把“你”和“高原”设置为一个理想化的存在,它们遥远而富有吸引力,令远离“高原”的“我”渴慕不已,生发出无限的向往之情。
为建构行走的主题,小说特意设置了一个贯穿始终的第一人称叙事者兼主人公“我”——宁伽,依靠其在大地上的无边游荡所相伴相依的个人反思和生命追忆,勾连起整部小说博大精深的精神脉相。
其“行走”的动力源自作者对人类生存命运真诚逼视与诗性观照的大仁大爱、大悲大悯、大德大美之情怀,其行走的姿态不但意味着一种多变的生命轨迹,而且昭示出极为复杂鲜活的生命图景。
第一重意义上的“行走”形态是奔波,它与人物自身的生命轨迹密切相关。
宁伽面临着价值失范的现实世界,怀着一颗焦渴的心,在高校、研究所、编辑部、葡萄园、营养学会等地开始人生的奔波。
这种奔波其实是现实困境逼迫下的退守之旅,隐含着作家难以割舍的现实观照情怀;第二重意义的“行走”形态是游荡,它与生命个体向往自由的文化脉动密切关联。
如果说第一重意义上的“奔走”暗示着生命个体被焦虑所催逼而被动逃奔,体现出一种社会批判或文化反思的立场的话,那么此处的“游荡”,则对应着生命个体与田野自然融为一体的幸福与自由,更是一种远离城市文明的文化坚守,显示出张炜对土地根性的执拗追索。
这种看似保守的文化取向实际蕴含着聪睿的生存智慧和个性化的精神操守;第三重意义的“行走”是漂泊,它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在路上”的精神体验。
已忆·叙说·历史——析张炜《你在高原》
跋涉 穿越蒙 古草原 来到渤 海 湾 ,其 中一 支建 立了 强 大 的莱 子古 国。“ 他们 英勇善战 , 于骑射 。养蚕 、 长 植
桑 , 早发明 了炼铁术 。” 最 秦始皇 当年几次东 巡 , 主要
C Ar RE 1ON ANI BI I S BE n ON AN[ C T L M 1 )C TI M ) C
文艺现场
I R
彳诉 ∥
 ̄ I N A RI S AT O ND C T CIM I
记忆 ・ 叙说 ・ 历史
析 张炜《 你在 高原》
■
姚
亮
“ 这是 一部超长 时空 中的 各色 心 史 , 越久远 又 跨
如 此斑 驳 。但 它 的主 要部 分还 是一批 五 十年代 生人
的 故 事 。” 自序 ) 些 心 史都 是 在 对 零 星 的记 忆 的 叙 ( 这
按 照本雅 明 的说 法 , 记忆包括 “ 愿记忆 ” 非 意 和“
意愿 记忆 ” 概 而言 之 , 个人 的记忆 就 是他 昕 有 的 , 一 经历 。 实上 , 事 并不是所 有发生过 的都有着 同样 的重
要性 ,那些令 我们 不断 回望并给 我们 深远 影 响的往
往是在 内心深 处 留下印痕 的事 件或 情感 。就 宁伽而 言 , 以方便地 划分为家族 的记忆和 童年 的经 历 。 可 前
父母两 大家族 的兴衰 在《 家族 》 里集 中展现 。两
家 的发达 史 , 族 轶事 , 斓 的 爱情 故事 , 家 斑 两个 家族
与革 命 的纠缠 ,家 族对 革命 的信 仰以及 革命 对家族
的背 叛 。细 节绵 密丰赡 , 故事 曲折 有致 , 家族 命运 与
革命 的复 杂纠葛 扑朔 迷离 又启人 深思 。不 必说旁 观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思想突围——试论张炜《你在高原·西郊》中创作立场的转换
收稿 日期 :0 5— 9— 6 20 0 0
作者简 介 : 彭维锋 (9 4一) 男, 东章 丘人 , 17 , 山 北京师 范大学文学院博 士研 究生 , 究方向为文化与诗 学。 研
・
7 ・ 2
维普资讯
我们的疑问在于 : 这种转变是如何完成的? 让我们 回到文本结构本身 , 来实现一种更为
. n , 06 1 . 2 0 u
Vo . 3 No 2 12 .
第 2 卷第 2 3 期
历史与现实之 间的思想突 围
试论张炜《 你在高原 ・ 西郊》中创作立场 的转换
彭 维 锋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7 ) 085
摘 要: 张炜的《 你在高原 ・ 西郊》 是对 自己创作 立场的一次 自我清理 。通过 文本 的结 构、 象及众 多的 意
维普资讯
20 0 6年 6月
哲 Y na N r a nvri ora( hl oh n 学版 c ne dt n ati om l 烟 台师范学院学报i s学社a dSca) i csE io ) U ie t Ju lP ( py 会科 oi S e sy n o l i
隐喻 , 通过对 于历史记忆、 田园记 忆的“ 忆的理想主义 ” 记 的返 回、 寻 , 探 张炜在 矛盾 中建构 了 自己的 “ 实原 现
则的理想主 义” 作原则 , 创 从观念 的写作走 向了生活的写作 , 实现 了 自己艺术思想的一次艰难 的蜕 变与超越 。
关 键 词 : 想 主 义 ; 园 ; 忆 ; 实原 则 理 田 记 现
文本基本包括两条主线 : 一是属于现实发生的文 本叙事 , 即围绕着宁与庄周发生的诸种事件 ; 二是 属于记忆中发生的文本叙事 , 即历史记忆 、 田园记
迈向人生新的高原——简评张炜《你在高原》
这部作品在文学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和顶峰 。
三 、文 学 艺术 上 的 新 的巅 峰
他 手 段所 不 能 比拟 的 。 这 是 因 为 , 文 学 不 仅 仅 是 文 学 , 它 还 有 更 重 要 的 社
张 炜 的 这 十 册 大 集 《 在 高 原 》 , 虽 然 总 体 上 是 一 部 会功 能。揭示现实 ,并为之塑造 一个理想 的世 界,这是文 你 浑 然 一 体 的 长 篇 ,每 册 在 艺 术 手 法 和 文 学 风 格 上 却 是 千 姿 学 所 不 能 放 弃 也 不 应 放 弃 的一 份 历 史 责 任 。 而 张 炜 先 生 的 百 态 ,风 采 各 异 ,令 人 叹 为 观 止 。是 的 , 我 们 很 难 相 信 这 些 姿 态 各 异 的 风 格 与 手 法 , 能 够 如 此 完 美 地 融 合 于 一 部 作 《 在 高 原 》 , 已经 给 了我 们 一个 非 常 明确 的答 案 。 你 张 炜 先 生 的 这 部 煌 煌 巨 著 , 甫 一 出 版 , 在 社 会 上 就
版 社 社 长 何 建 明 用 “ 无 前 例 ” 这 几 个 重 磅 字 眼 来 形 容 该 史 作 品的 整体 出版 。 由 此 可 以看 出 , 《 在 高 原 》 这 部 卷 帙 浩 大 的纯 文 学 你 作 品 , 确 实 是 开 创 了 中 国 当 代 文 坛 的 一个 新 的 高 度 ,成 为 小说 史 上 的 一座 “ 山仰止 ” 、难 以逾越 的新 “ 山 ” 。 高 泰 二 、 “ 者 无疆 ”精 神 的 高 度体 现 行 对 于 这 部 小 说 的 创 作 缘 起 ,张 炜 曾经 表 示 : “ 源 于 它 我 的 挚 友 ( 伽 )及 其 朋 友 的一 个 真 实 故 事 , 受 他 们 的感 宁
匮乏中的繁复与反复——解读张炜《你在高原》系列
原 ……高 原 ……我 总能 感 到穿过 遥 遥 旅途 射 来 的那 为 “ ” 哪里 来 , 我 从 显然 涉及 到历 史 。而事 实上 , 整个
系 列都 一直在 写 “ ” 家族 , 至祖 先 的故事 , 我 的 乃 这在 《 家族 》 《 、 忆阿雅 》 《 的杂志 》 和 人 中有 鲜 明的表 现 ; 而
言 和情节 内容 , 甚至 章节编排 上 。系列小说 虽集 结出
版 于 21 00年 ,但其实 是张炜 前此阶段 创作和 出版 的
一
次全面 总结与 回顾 。 十部小 说 中 , 这 有些如 《 家族 》
和《 的 田园 》 于 旧作 修 订后 的 重版 , 后收 录 在 我 属 而 《 你在 高原 》 系列中 ;橡树 路 》 以单行 本的 形式 , 《 则 和
原、 现实 / 历史 , 等。而事 实上 , 等 恰恰是这 些范畴 的 对 立 冲突 和 矛 盾 运 动 ,起 到 了推 动 小 说 情 节 的 发
则几乎被 全部 移入 了《 家族 》 当中 。 至于 章节编排 上 , 系列 小说 更是错综 繁 复 :你 在 高原 ” 总的 系列 名 , “ 乃 之下 是各 部小说 名 , 而后分 卷和 章 , 下就 是各 个具 再 体 的 中短 篇 名如 “ 亲的海 ” 。 父 等 而事 实 上 , 各个 中短 篇很 多都 可以独 自成篇 , 多 如前面 提 到的 《 亲 的 很 父
似乎 又是理 解的关键 。“ 我的梦 中有个 高原 。在 这条
I 能 第届盾学获作评小 c 八茅文奖奖品论辑
通 向高原 之 路 , 色的苹 果 花纷 纷落 下 来 , 粉 它遮 住 了 我奔波 的 身影 , 我进 入一个 又一个 香甜 的长夜 。高 送 道 目光 ,那 是 她 的永 恒 的 高 原 …… ” 《 的 田园 》 (我 ) “ 先我 一 步站 在高 原上 。我 突 然明 白了 : 为什 么 她 我 忆和 叙述 的回返 中达到 对匮乏 的想象性 解 决 。
《你在高原》读后感
《你在高原》读后感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作者张炜,前后写作20余年完成。
全书共10卷,包括:《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
《你在高原》是中外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纯文学著作,于2011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作品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我”幼时因右派父亲而逃入深山一人流浪,历经曲折大学毕业后的诸般经历。
全书描绘了大时代背景下的逃离与寻找,力求展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现状与精神世界,如知识分子的背叛与坚守、农民的淳朴与农村的变异、官员的世故与算计、老一辈的执拗和新一代的矛盾等等。
(一)原罪作品着重突出了以农村与农人为代表的被宰割与被侮辱。
当“我”怀着逃离与寻找的心情一次次奔走在平原时,“我”见证了农村集团化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村民分化和价值观异化,集团的老总高高在上,手下打手无法无天,多数村民无法像“我”一样逃离,只好忍受,只好生活。
仿佛生在农村、活在农村就是原罪,必须承受。
而农村的所谓发展,无不是受城市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民从未掌握过自己的命运。
书中的原罪意味还在于“我”的身世。
“我”的家族在旧社会声名显赫,父亲家是山地望族,父亲自小随国民党政府的高官伯父生活。
父亲在懂事后与外祖父决裂,投奔游击队,在革命成功时被迫亲手杀掉了他的伯父。
革命虽然成功了,他却被曾经的亲密战友怀疑,被扣大帽子,到死再没有翻身。
父亲在建国后几次运动中都遭到批斗,“我”就带着对父亲的复杂情感,流浪一生。
母亲甚至告诫我,永远不要提起父亲的名字,永远不要提起父亲。
(二)我的田园城市的生活、家庭的生活不能让“我”提起兴趣,尤其是和高干的岳父家,永远有一层隔阂。
工作和家庭,事业和爱情,都阻挡不了渴望平原的心。
终于,在仿佛没有止境的自我放逐中,“我”有了自己的一块葡萄园。
园子是从村子里承包的,在几年的生活中,“我”如愿地逃开了城市生活,在葡萄园中劳作。
读张炜《你在高原》
天 然 生物 纷 纭呈 现 , 自在 生 长 , 充 满 坚韧 、 和谐 与神
散 文空间
不屑 的。
闲读 笔记
史不仅 仅 是 大事 记 , 它应 该 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 间 万物 的 心灵
史。
作 家韩 少功说过 , 任 何 一 个 时代优 秀人物 都 不 可能是 全部 , 他 们 的 比例 可能 占到 整 个人 类 的十 分
人,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愿意做 出牺牲的人。
历 史
那 些遭 受残 酷迫 害的人 ,那些惨 死 的灵魂 , 因 美或 善 而受罚 , 凶手 却一 直藏 匿。
历 史就像 一 个 骰子 , 充 满机 巧性 与偶 然性 。人 的命 运 也就被 这样 的机 巧和 偶 然决 定 了。
《 曙光与暮 色》 在十部里是最悲壮的。 令我 多次
微
紫
终 于读 完 了作 家张 炜 的 十卷 本 著作 《 你 在 高 原》 , 断断 续续 用 了三个 月时 间 。中间随 手记 了一 些 零碎 杂感 。
被 侮辱 的 与被损 害的
奇的 美 。
林子 , 果园 , 是 作 品 主人 公 生 长 与 生活 的 大 背
景, 也是他 精神 中的永 恒故 乡。 作 品抒 写 自然 , 既 有
家的精神理想。对弱的, 善的 , 寄予了同情与爱。对
丑的, 恶的 , 投 掷 了满腔 愤慨 。
少数 的优 秀人
永 恒 的 自然
作 品 对 于 自然 生 态有 着令 人 惊叹 的 生机 勃 勃
一
作 品描 述 了一 类思 索 着的人 ,宁伽 、庄 周 、 吕 擎 、小 白…… 。他们 是 一群 追 求 着精神 理 想的 人 。
《你在高原》读后感
《你在高原》读后感《你在高原》(一)《您在高原》是张炜老师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完成的、长达四百五十万字的原创长篇小说《你在高原》。
全书分三十九卷,归为十个单元:《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
去年的某次文学笔会上,学员们就从多角度热议过《你在高原》,有学员提出当下生活节奏如此高速,写作这样一部作品的必要性?也有学员对它的读者群提出质疑?比如,有多少人读完?编辑,据说好几个;评委,据说有评委一天就读完了,四百五十万字,一天,这样的阅读速度让人质疑?张炜老师的小说,以前读过《古船》和《九月寓言》,据说这两部小说在国外一版再版20余次,《古船》还成为目前海外印量最大的大陆纯文学长篇小说。
《你在高原》拆封以后,我顺手拿了摆在书架最外面那本,放在包里随身携带,工作之余抽空阅读。
有人说浮躁的当下:问者不读,读者不问。
因为我有一些阅读感受,故且读且问并记录下来,算读后感吧。
我随手拿起的第一部作品是《家族》。
我在QQ群里讨论过这部作品,有人说,在这十部组成的系列长篇中,《家族》是在思想和艺术分量上最厚重的一部作品;有人说,《家族》写得好,散文一样的语言;有人说,《家族》是一个传奇故事,出场的人物那么多,跨越的时间那么长,不是凡人可以驾驭的;也有人说,作家对“缀章”和“尾声”的使用出神入化!你应该先读《海客谈瀛洲》中的《致海神书》这个尾声,或者读《鹿眼》中的缀章《墨夜独语》,你会发现它们有多出色,简直天才之思!《家族》记述了曲府和宁家这两个大家族的兴衰史,其中还穿插了另一个大家族:战家。
宁家是山里的巨富,平原上的战家花园是另一大巨富。
在宁家老老爷和战家老爷时代,人们拿两家巨富对比。
等到了曲家老爷时代,“人们开始拿平原上的两个富豪对比,战家花园和曲府,哪一个更为显赫?”住在大山里依然名声显赫的宁家,因为宁珂,与曲家有了交结,这是历史的安排,也是偶然的必然(“宁珂安慰岳父,不是道路问题,是因为他们的道路如此相近;重要的是组织上的决定,是组织上让自己与曲府联系”)。
知识分子生命之“肴”及其他——品读《你在高原·西郊》
80百家评论 2019年第5期 总第42期知识分子之歌:沉郁顿挫与激昂张扬的交响小说中的曲涴、庄周和曾经的葡萄园主人老宁,均为人文知识分子。
按照传统的看法,典型的人文知识分子,无疑都是深沉的思考者。
他们每每是人类思考行为的主体之一,思考着人类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诸多关系,希望人类与自然之间更和谐、人类社会更美好、自我的精神生活更合理更健康。
他们思考的问题,在普通人看来常常是无关紧要甚至是毫无意义,诸如,我从哪里来?我到何处去?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存在的终极意义何在?何为有意义的生活?什么是值得生活的生活?中国的知识分子又由于其绵延独特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他们与欧美的知识分子有着鲜明的区别。
从孔子的义利之辨到张载的“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①,再到“戊戌六君子”的为民请命舍生取义,能够看出真正的中国式的知识分子无不富有持久的思辨激情、睿智的理性、强悍的意志、坚定的步履、有力的行动。
内在的激昂与外在的沉稳、思想的张扬与行为的内敛看似矛盾而实际上却统一集中体现在某些杰出的知识分子身上。
可以说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既注重逻辑层面的形而上的思辨,也重视生活实际形而下的介入。
纯粹学院派与学究式的知识分子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这也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与欧美知识分子的重大区别之一,即使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大多都有欧美教育或受过欧美文化的熏染。
小说中三人均具有不同于凡人的“众人皆醉内容提要: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西郊》创作跨度长达十年之久,可见作者对该作品重视程度之高。
小说带有浓重的思辨色彩与批判意味,以曲涴与庄周等为代表的两代知识分子困顿与探索、受难与救赎经历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不同时空背景下知识分子或挣扎彷徨或笃定安适的内心世界,而且也表现了不同时期知识分子对爱情和友谊的追寻热情与失落之感。
同时,小说还对照式地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以及对历史的感喟。
仰望《你在高原》
仰望《你在高原》读张炜的《你在高原》,如同真的在攀登一座高原,脚下扎实而艰辛,意志受到磨砺,灵魂得到洗礼,生命因之涅槃。
原以为用不太久就可以读完,可是,真正深入进去了,才发现,皇皇10卷本《你在高原》原来真的是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原,须向藏民朝圣那样,五体伏地,一步一长头,累月经年。
昨天下午,迫使自己沉静下来,继续静静地悦读《你在高原》第四部。
写的是主人公宁伽小时候所经历的苦难和初恋。
和前三部一样,通篇笼罩着浓厚的悲剧氛围,叫人压抑、沉重,总有一种推开门窗或冲将出去歇斯底里呐喊的冲动。
宁家是为革命而背叛阶级、最终却被胜利者抛弃的悲剧家庭,父亲备受摧残含冤而死,亲人们备受蹂躏相继屈辱离世,唯一的后人宁伽长期隐姓埋名,屈辱而倔强的抗争着。
他内心深深埋藏着一个情结,一而再地踏访“东部平原”那片神秘的土地,力图破解苦难的根源。
那是他们一家的避难之地,也是梦魇之地,这片土地养育了他的童年、少年,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恨,也播下了刻骨铭心的爱。
读张炜的这部书好压抑,好沉重。
像看影视剧入戏一样,我在不知不觉中竟变成了书中的主角,宁伽的苦难就是我的苦难,宁伽的不幸就是我的不幸,宁伽的愤怒就是我的愤怒,同样,宁伽的初恋也是我初恋。
当宁伽和他相依为命的发小情窦初开的时候,我和他一样甜蜜;当他们相拥倾诉的时候,我和他一样幸福;当宁伽遭受暴力威胁的时候,我和他一样疼痛;当他们生离死别的时候,我和他们一样心如刀绞……你无法原谅人的丑陋本性,无法理解那样一个时代,甚至对一切都产生怀疑!阴谋、利用、背信、残忍、贪婪、下作、猥琐等等,人之初原来竟如此之恶,只要把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人类的面目竟如此丑陋——可能也包括我们自己。
读这样一部书,我无法用欣赏表达心境,倒像是在手捧《圣经》,跪在圣灵面前涕泗滂沱忏悔:圣明的主啊,请宽恕你不幸的子民吧!如果倒退回40年,没人敢写这样一部书,也没人敢出版这样一部书。
应该感谢这个开放、包容、进步的时代,诞生了这样一部世界级的伟大作品。
你在高原读后感
你在高原读后感高原读后感。
《高原》是一部让人感到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家庭和生存的故事。
作者通过描绘主人公在高原上的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脆弱。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地被故事所触动,也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一些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藏族牧民,他在高原上生活,信奉着藏传佛教。
然而,在一次风雪中,他的家庭遭遇了巨大的变故,他不得不面对信仰、家庭和生存的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种种磨难,也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和勇气。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向我们展现了高原上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需要面对严寒、饥饿和自然灾害的考验。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但他们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这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和感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与此同时,小说也让我对信仰产生了一些思考。
在高原上,信仰是人们生活的支撑和动力,他们相信神灵可以保佑他们,也相信善良和勇气会得到回报。
这种信仰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定不移,也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也让我思考了自己对信仰的态度。
最让我感动的是,小说中展现了家庭的力量和温暖。
在主人公遭遇困境时,他的家人给予了他无尽的支持和鼓励。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爱心,让主人公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也让我对自己的家人产生了更深的感激之情。
通过《高原》这部小说,我对生活、信仰和家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学会了坚持和勇敢,也学会了感恩和珍惜。
这部小说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高原》会一直陪伴着我,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坚强和勇敢。
《论《你在高原》的空间叙事艺术》
《论《你在高原》的空间叙事艺术》一、引言《你在高原》是一部集文学与空间叙事艺术之大成的作品,以其丰富的空间描绘和深刻的叙事手法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该作品的空间叙事艺术,分析其如何通过空间构建、空间转换以及空间与人物心理的互动,来展现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二、空间构建与叙事背景在《你在高原》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空间构建技巧,将不同地域、不同场景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有机地融入到叙事中。
高原的自然风光、古老村落、现代城市等空间的描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丰富而立体的背景。
这些空间不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舞台,同时也为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感表达提供了载体。
三、空间转换与叙事节奏《你在高原》的空间转换非常自然流畅,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空间的流转。
这种空间转换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为叙事带来了丰富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作者通过巧妙地运用空间的转换,使读者在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感波动。
四、空间与人物心理的互动在《你在高原》中,空间与人物心理的互动是作品的一大亮点。
作者通过对不同空间的细致描绘,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使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得以充分展现。
例如,高原的广袤与寂静,使人物在面对生活的困苦和挑战时显得更加坚韧和勇敢;而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则使人物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感受到压力和迷茫。
这种空间与人物心理的互动,使作品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五、空间叙事的艺术特色《你在高原》的空间叙事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色:首先,作者善于通过空间描绘来营造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其次,作者在空间转换上具有很高的技巧,使叙事节奏紧凑而富有层次感;最后,作者通过空间与人物心理的互动,使作品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这些特色使得《你在高原》成为了一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六、结论综上所述,《你在高原》的空间叙事艺术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通过精心构建的空间、自然流畅的空间转换以及空间与人物心理的互动,成功地展现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读张炜《你在高原》
读张炜《你在高原》作者:微紫来源:《福建文学》2014年第05期终于读完了作家张炜的十卷本著作《你在高原》,断断续续用了三个月时间。
中间随手记了一些零碎杂感。
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最要说的是,作家的目光关注了那些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
只有深入底层,且有一颗悲悯之心,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在这个时代的底层,有多少人在艰辛甚至屈辱地求着生存。
社会权利的不公是多么触目惊心。
在那些阴暗的社会角落,掩藏着多么黑暗的人性。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政治是多么腐败与黑暗。
奢华似乎显示着高贵与优雅,但同时亦是一种罪恶。
一种经过粉饰的罪恶。
是以剥夺与损害另一部分低弱的人为代价的。
作家这支笔没有粉饰太平,美化政治,它是尖锐的,毫不留情的。
作品在说真话,深刻地映射出了这个时代的弊病与危机。
那些美的,善的,寄托着作家的精神理想。
对弱的,善的,寄予了同情与爱。
对丑的,恶的,投掷了满腔愤慨。
永恒的自然作品对于自然生态有着令人惊叹的生机勃勃的描写。
这些文字在作品中占了大量的篇幅。
近乎一部自然志。
在未被人类之手染指的自然中,一切天然生物纷纭呈现,自在生长,充满坚韧、和谐与神奇的美。
林子,果园,是作品主人公生长与生活的大背景,也是他精神中的永恒故乡。
作品抒写自然,既有地质学者审慎与考究的目光,也有诗人般热切的自然情怀。
跟着作家的笔在一片广阔的地理上踏过,足迹跟随他走过一座座山岭与河流,心中可以勾画出那些文字所描绘的大山的走向、形态,河流的起伏,河坝的走向,看到那些拥山而居靠河而生的村庄。
仿佛亲手抚摸过独属于每一片地理上的植物,植丛里活动着的鸣叫着的动物,叫出它们的名字。
故乡的亲切只有自然能永远给予我们。
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是庸俗的,但人与自然的交流却是我们永远的精神的源泉。
唯有自然带给我们永远的辽阔,永远的神往。
诗人,作家,在精神上,都应是自然的歌者,而且这支歌必须发自内心,充满真挚。
作家在随笔中已经写过:那片令人惊叹的林子与果园已经不在了。
论张炜长篇《你在高原》中的神话色彩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零一四年五月
内容摘要
当代作家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的创作凝结了其二十余年 的心血。小说主要描写了一群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在经历了 从肉体到精神的“游荡"与“寻找”之后所展现出来的人性本质。在 这部长达450万余字的小说中,张炜延续了之前创作中对神话的运用 与变形,使小说文本充满了神话色彩。这不仅表现在对神话主题的置 换变形中,同时还包括对神话意象赋予新的意义以及对神话叙事模式 的继承与发展。在《你在高原》的十部平行文本中,每一部张炜都运 用了多线条的叙事手法,这不仅让小说的内容更加广博,同时,也使 小说在现实与虚幻之间自由地转换,充满了神话色彩。
First chapter,to Zhang Wei mythology theme in the book you in
plateau to return and summary,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myths them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in Zhang Wei generated a new
loop\"resurrection\”narrative structure fully shows the better personal
fled and convert to change.
All in all,Zhang Wei,as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idealism,his direct reference to the myth and the creation,designed to express the
of occurrence,
高原的呐喊——评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
作者: 任相梅
作者机构: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76826
出版物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页码: 31-4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张炜;《你在高原》;家族
摘要:�你在高原》是一部代表了张炜文学追求和文学信仰高度的小说,它有着宏大的构思和深邃的内涵。
本文试图从对家族、人性和故土等三个角度去把握小说的思想内蕴。
同时,还就小说的写作艺术进行分析,并对小说的不足之处进行剖析。
较之张炜以前的作品,《你在高原》推进了"人"的主题表达,作家所坚守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不愿随波逐流的艺术追求,提升了当代中国文学的思想深度和力度。
心灵与艺术的双重跨越——析张炜长篇新作《你在高原·西郊》
心灵与艺术的双重跨越——析张炜长篇新作《你在高原西郊》吴义勤
【期刊名称】《当代作家评论》
【年(卷),期】2003()3
【总页数】1页(P153-153)
【关键词】张炜;《你在高原·西郊》;文学评论;长篇小说;个体;精神体验;生存体验【作者】吴义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G40-012
【相关文献】
1.张炜推出长篇新作《艾约堡秘史》 [J], ;
2.谛听庄严宁静的声音——读张炜《你在高原·西郊》 [J], 邓荫柯;
3.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思想突围--试论张炜《你在高原·西郊》中创作立场的转换 [J], 彭维锋
4.不知所终的旅行--评张炜的长篇新作《丑行或浪漫》 [J], 丁增武
5.拷问灵魂之作——评张炜的长篇新作《柏慧》 [J], 吴义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丑陋的堕落天使——张炜小说《你在高原》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丑陋的堕落天使——张炜小说《你在高原》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阎怀兰【摘要】In Zhang Wei's novel You Are on the Highland, there is a kind of phenomenon that beautifulrnfemale characters change into ugly ones. Facing difficulties to survive, they choose to corrupt their soulsrnby making tools of the body, and converting from victims to oppressors and enjoying the pleasure ofrnreleasing ugly instinct. These female characters have the aesthetic value of pursuing truth, virtue andrnbeauty.%张炜小说《你在高原》中,出现了一批由美蜕变为丑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面对生存的困境,选择了灵魂的堕落,将身体工具化,从受难者爬升为施难者,在美蜕变为丑的堕落中享受审丑本能释放的快感.这类女性人物形象,具有显真、扬善、求美的审美价值.【期刊名称】《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2【总页数】5页(P79-83)【关键词】张炜小说;《你在高原》;女性人物形象;审丑【作者】阎怀兰【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47张炜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在文本展开时,较少前后的变化,往往是好人历经磨难不改其志,坏人变本加厉恶事做尽,而且没有处于好与恶的中间人物。
有论者讲张炜这种艺术手法是“人物的圣洁化和妖魔化”[1],是“二元对立下的邪恶与崇高”[2],美与丑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你在高原》写的是“心的高原”
记者:关于您的创作,人们常用到的几个词是:浪漫、温暖、热烈、诚恳、思辨,这是否也是您在写作中所努力追求的?张炜:这都是我喜欢的好词儿,我真希望自己能是这样。
不过这些元素和品质要在作品中留驻,当然是很高的指标,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我恐怕还不尽具备。
它们更可能是由写作者的生命性质决定的。
我读到这样的作品,心里会非常羡慕写作者。
记者:您在《你在高原》的自序中说,这部书是50年代生人的心灵记录,记录下这一代人的心灵史,您希望传达给读者或这个时代什么?“占领山河,何如推敲山河”,一个作家,该如何用文字来推敲山河?张炜: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经历了一些重要的事件,比如说饥饿年代、“文革”、还有拨乱反正之后的一些事,特别是经历了80年代初关于人生理想的那场大讨论。
当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全国上下到处都在寻找真理,人人都在设计人生道路。
从目前看,中国单独追求物质的欲望非常强势,在这种状态下,回头想想那个年代,就会觉得像在梦里一样,不可思议。
所以我们每每回到那个场景,就回到了一场激越的、慷慨澎湃的大梦之中。
所以对应今天的时代,这种种回溯是特别有意义的。
这部长卷写了100年的历史,也就是从革命党人一直写过来,直到今天。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接近今天,笔墨也就越重越浓。
所以它不仅是一个反思过去、追忆既往的回忆性作品,而更多是一个全面展现当下中国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好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是亲历者,是参与其中的人。
一些人在那场壮怀激烈的行走中,有各式各样的遭遇,甚至付出了生命。
我是目击者,也是行动者。
我想告诉给大家的一个事实就是:我们都是有承诺的人。
我们当中有的人一直在践诺,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这不是大话,而是事实如此,这让我们今天的人不得不去面对。
有的人真的付出了太多,这些必须得到记录,不然就对不起昨天和未来。
所以这样的写作对我来说,也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记者:说到您的创作,总离不开浪漫和理想。
如果说《秋天的愤怒》《古船》还是一个直面现实发声的张炜,那么,从《九月寓言》《外省书》,到后来的《丑行或浪漫》《刺猬歌》,一个理想主义的张炜就更为读者所熟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你在高原·西郊》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张炜的作品,《你在高原·西郊》是比较喜欢的一部,用一个初涉文学者崇拜的眼光去读这部作品,撇开历史的因素,它首先表现了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现代人的痛苦,摆脱这种痛苦的方式便是离开城市,独自去流浪,去自然中寻找城市的钢筋水泥所不能给予的东西,吸引我的便是这种流浪情节。
这是一群流浪者的故事,无论是“我”、曲涴还是庄周,都主动或被迫流浪,所不同的是我们流浪原因的不同,但所寻求的结果是相同的。
“我”对城市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因为它隔断了我和乡村的联系,表面上看我流浪是因为是“我”唯恐被城市机械麻木的生活所俘获而失去最初那份生活的真诚,事实上是流浪是因为“我”一直在寻找父亲的踪迹,这是血脉的延续,更是对历史真实的探求。
曲涴的流浪更多的是历史迫害所致,他的流浪不仅是为了摆脱非人的折磨,更是为了身心的自由,在自然的野地里,老人实现了这种奢望,张炜最终以老人死于苍茫的大山而结束了他的一生,在张炜看来,在自然的怀抱中安静的死去无疑是这位受尽折磨、妻离子散的老人最好的归宿了。
再说庄周,他渴望一种自由奔走的游荡,他的逃亡来源于社会对弱者的偏见造成的误会,但他以无力澄清这种误会,只能选择流浪或逃。
在我看来,张炜笔下的流浪者都是在寻求一种美,这种美不仅是自然、野地的美,也是人性的美,这些美是在世俗、冷漠、自私、虚伪的城市和社会中是看不到的。
曲涴那美丽温柔、摒弃世俗偏见与他勇敢结合的妻子--淳于云嘉、庄周逃亡过程中遇到的流浪女人—冉冉,“我”在流浪过程中遇到的女孩加友,这些女子都是流浪汉心中最美丽的人,她们有的出身卑微并境遇坎坷,但这些善良、真诚的女子值得流浪汉们为她们付出所有。
这些流浪者其实都是背负着冤屈在流浪的,“我”背负着父亲的冤屈、曲涴背负着文革的冤屈,庄周背负着被诬陷杀人的冤屈,冤屈的背后是什么?是对历史的反思,是对不公控诉,是对强权的无声的反抗。
但即使是流浪,这些流浪者也摆脱不了世俗的迫害,“我”看着加友遭受周子一伙的蹂躏却无能为力,连自己也身陷囹圄;庄周加入“敢死队”用血汗赚来的钱却被强盗掠走;曲涴连生前寻得一处无人打扰的小窝也成了奢望。
这些背负冤屈的流浪者本不想离群寡居、颠沛流离,但人性的丑恶使他们只能选择独自去流浪,在流浪中寻找一份宁静,精神的家园也尚有安息之地,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原来肉体的流浪和心灵的流浪有着微妙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些流浪者心灵的安息之地或许就在那片纯净的野地上,但作者的心情是矛盾的,因为他笔下的流浪者其实是找不到这样可以栖息灵魂的场所了,所以死亡或离别是最终的选择了,曲涴在自然的怀抱中永远长眠,庄周不得不面对与冉冉生离死别的现实,“我”则带着累累伤痕离开加友回到城市,这些流浪者最终没有找到灵魂栖息的家园,人生的创伤只能让时间去治愈了。
读《你在高原·西郊》时我想起了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王安忆在纪实中回忆城市生活,在虚构中追溯家族的历史,而张炜则是在纪实中追溯家族的历史,却发现其实历史是永远无法用事实证明的,所以他虚构了“飞脚”等的故事,“其实那不过是传说”,连“我”的母亲都无法证实故事的真实性,更何况“我”呢?张炜其实是在虚构一个个关乎历史事实的故事,妄图借这些故事寻求历史的真相。
“一个人总是要经受冷酷无情的世俗生活的煨煎、经历了漫长艰辛的逃亡之后,才能真正潜藏于内心,那是他自己的角落。
”《你在高原·西郊》里的人物正是寻找这种逃亡之后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角落,这片角落虽然并没有明媚的阳光,却充满人性的璀璨,所以,张炜穷其一生所追求的,或许正是这种历尽坎坷后某片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角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