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文插图,让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语文教学中课文插图的巧妙应用
语文教学中,巧妙应用课文插图,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合理运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篇课文编配的一幅幅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插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一种新奇感、亲切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插图可以将单调的白纸黑字变得形象、生动、活泼。
通过视觉效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提高,那么,学习效率也就事半功倍了。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文本前面的阅读提示,仔细阅读课文和认真观察插图画面,通过观察插图使学生粗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及其艺术价值,借此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感情。
在课堂上合理利用教材插图,适当地拓宽插图的表现面,这样无疑可以让学生动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解读文本的兴趣,其学习自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语文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了,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灵性,学生的思维充满灵性。
二、灵活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教师可借助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材中的有些插图是文本某一片段的特写镜头,但又是课文中心内容的浓缩,这种浓缩性的描写对某些内容在语言文字叙述上往往具有跳跃性,显得含蓄与凝练,形成一种“空白”。
这种“留白”手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
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插图及课文中提到的线索,推测这幅插图前后可能发生的情景,巧妙利用“补白”手法,还原插图留下的“空白”,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爬天都峰》一文配了一幅图。
这幅图主要描绘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与一位素昧平生的小女孩——“我”在天都峰脚下不期而遇,两人面对高耸入云的险峰与形同“天梯”笔直的石阶和铁梯都显得犹豫不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重点内容进行插图补白,随堂练笔。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材插图在小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下将从插图的作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插图的作用1.丰富教材内容教材插图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现教材内容,使得抽象的文字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
在学生阅读文章时,通过插图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和内容,丰富了教材的形式。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美的插图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插图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联想,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插图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片展开联想,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见解。
二、教学中的应用1.辅助教学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插图辅助教学。
在讲解一篇文章或课文时,可以通过插图引导学生对文中情节和人物进行理解和想象,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启发思维在阅读课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充满想象力的插图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插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察觉能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情感一些温馨、感人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插图感受到文章的温暖和美好,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通过插图,学生可以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情感内涵,增加对文学作品的感悟。
三、教学效果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插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精美的插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
通过观赏图片,学生可以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素养。
课文插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
课文插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而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挥一切教学资源。
插图——作为最直接、最方便的教学资源不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摒弃。
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插图这种最直接、最方便的教学资源,不断演绎出语文课堂中的精彩。
关键词:课文插图;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82-01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我们常常注意到,大多数老师在语文教学时很注重对文本的补充和挖掘,但是却很少甚至根本就不用课文中的插图。
怎样运用插图这种最直观、最简便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课文小插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开发和利用。
一、直观性”插图“,演绎“朗读”精彩朗读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语文教学离不开读,而现在的语文教学,教师在“读”上更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可见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一般。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呢?从语文教学本身来看,课堂上,学生能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他们的记忆越深刻,理解越容易。
科学家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学生能够通过图案,颜色来获取信息,所以运用图画这种中介手段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增强了直观性,特别是低年级的每篇课文,甚至语文园地的相关内容都配有密切联系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画面充满童趣,而且色彩鲜艳,让人赏心悦目。
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进行看图训练的基础上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对画产生喜爱之情,产生朗读的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小学语文课文插图教学资源的利用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文插图教学资源的利用策略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利用课文插图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插图作用分析插图是语文课本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资源,它可以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材内容,突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具体来说,插图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传递信息。
插图可以通过图像、颜色、形状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课程内容。
2.引导思考。
通过图片的呈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添加情感。
插图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为学生创造情境,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更好地体会故事主题。
二、插图教学策略针对插图的作用,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选择多角度的视角。
选择多角度的视角来呈现图片,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事物的不同侧面和细节,提高学习效果。
2.激活学生想象力。
引导学生自己去想象、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含义,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探索故事背后的含义。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从插图中看出问题,通过多角度思考和探索,可以展开学生的思维世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4.营造情境,创造氛围。
制造一个富有情感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融入故事情境中,更深刻地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以小学二年级的《小鹿的故事》为例,具体说明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1.多角度观察。
将小鹿有关的图片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了解小鹿的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
2.自由猜测。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里的小鹿叫声、表情等自由猜测小鹿的情绪,进一步展开探讨小鹿的内心世界。
4.创造情境。
通过图中的内容展示小鹿的内心情感和经历,创造起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更好地领会故事中的含义。
结语说白了,教学中如何利用插图教学资源,只要遵循上述策略,合理利用,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妙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妙用作者:宋翠英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4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4-0080-01插图,顾名思义,就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
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课本中的插图,以它们艳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插图,能帮助学生轻松地识字、释字、学文,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从而把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地结合起来。
小学生尤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被直观形象的插图所吸引。
充分运用这些插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那么众多的插图有什么作用呢?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插图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物故事、童话故事等方面。
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
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无不引导学生畅游其中而获得审美感知、审美欣赏、审美情趣、审美理念等方面的享受和熏陶。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插图就是对一个主题进行的创作。
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在为学生提供审美享受的同时寓教育意义于其中。
但是插图和课文的表现形式不同。
课文是以语言文字为表现手段,插图是以线条色彩为表现手段。
语言文字所表现事物是抽象间接的,而线条色彩表现事物则是形象直接的。
不懂语言文字的意思,就难以理解课文的内容;而借助插图则可以直接理解事物,借助插图理解课文要比借助语言文字快得多,准确度也要高得多。
小学语文巧借插图激发阅读思维
小学语文巧借插图激发阅读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通过插图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巧借插图激发小学生阅读思维。
一、利用插图来加深理解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利用插图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比如,让学生自己研究插图,理解插图所表达的内容,进而对文本中难懂的词语、句子进行推测和解释,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利用插图来拓展思维插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引出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插图,进行思考和探讨,比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人物在课文中扮演什么角色?”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插图来启发探究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比较有限,常常只是读懂表面的意思。
因此,老师可以通过插图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让学生尝试自己发现一些细节和深层含义。
例如,在课文中出现的某个人物,同时在插图中也有出现,让学生通过插图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利用插图来提升想象力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加生动形象地想象故事情节。
老师可以适当地利用插图来引导学生想象,或者让学生自己去构思和绘制插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巧妙地利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想象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堂中巧借插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让课堂因插图的合理运用而变得生动起来!
让课堂因插图的合理运用而变得生动起来!东台市台南小学何彩霞关键词: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摘要:在教学中如能灵活、巧妙地运用插图,找准插图与语文知识间的结合点,把知识的学习与插图的理解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能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现代的语文课堂中,经常会看到精美课件的运用,课件以其特有的优势被很多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往往在重视运用教学媒体之外,忽视了课本中原有的一种材料——课文插图。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密切配合课文内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插图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
纵览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种类繁多,生动活泼。
特别是其中所寄之“理”,所含之“情”,所显之“景”,更是品位极高,情趣横生。
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儿童的目光,激发着学生求知的欲望。
在教学中如能灵活、巧妙地运用插图,找准插图与语文知识间的结合点,把知识的学习与插图的理解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能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运用插图的优越性(一)利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汉语拼音是一年级上册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汉字的基础,因此,学好汉语拼音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汉语拼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我不是让学生一味地枯燥地读,而是充分利用插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a o e”三个韵母时,我先让学生看图,学生们一下就被那美丽的画面吸引住了,他们看到了正在啼叫的美丽的大公鸡,正在唱歌的小姑娘以及在河里玩耍的大白鹅。
这时,我进一步问:小姑娘唱了什么呀?大公鸡怎么叫的呀?大白鹅的影子像什么呀?有时候,还没等问题问完,学生就回答了出来,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三个韵母。
浅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巧用
课程篇一、巧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插图是文本内容的浓缩,是静止的直观,它直接诉诸人的视觉,是语言文字形象直观的反映,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材料的感悟。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
小学语文一到二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配有单幅或多幅组合图片。
这些精美的图片编排,体现了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他们往往因喜欢这篇文章的图片而喜欢读这篇文章。
生动形象的图片既能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能启迪他们思维的火花。
二、巧用插图,理解词句许多课文插图是配合学习词句安排的,教学时从图入手,让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效果非常好。
如《三味书屋》一文中的“八仙桌”“戒尺”,对现代学生来说很生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找出其所在位置,认识“八仙桌”和“戒尺”。
同样,《长城》一文中的“射口”“瞭望口”“垛口”,《颐和园》一文中的“横槛”等词,都可以借助课文插图理解。
三、巧用插图,引导学生背诵或复述课文课文的复述与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最好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要多进行此类训练。
为减轻学生负担,应尽可能在课堂完成复述与背诵,但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要想当堂完成训练,学生必有一定困难,我们便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复述或背诵。
如《小猴子下山》,一共有五幅图画,描绘了小猴子下山经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只好空手而归的故事。
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边看图、边复述。
接着,让学生看教学挂图复述课文。
学生既背诵得快,又记得牢。
在复述《小英雄雨来》这篇中篇小说时,我把文章中的插图制作成连续的幻灯片,让学生看图片复述。
看着图片学生流畅地把六部分复述下来。
故事情节完整,感情充沛。
四、巧用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好插图,图文结合,就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比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第一幅长城远景插图。
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这幅图与课文哪一段相符。
低年级语文课堂如何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
低年级语文课堂如何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
有的插图表现出美丽诱人的自然风光;有的插图再现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景;有的插图重现了永不磨灭的历史景象;还有的插图暗示了课文的重点词、句、段。
这些插图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能力、观察分辨力、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借助插图,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喜欢画画是小学生的本性,从插图入手,直接诉诸学生的视觉,给予其鲜明的感受,初步从整体上有个总的印象,然后导入新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先后出示两幅插图,引导学生重点抓住种葫芦人的表情来观察,在让学生以前后的不同表情进行对比,学生就会发现:图1,种葫芦人笑容可掬,沾沾自喜,心中埋藏着无比的喜悦;图2,种葫芦人望着地面感到十分惊讶。
一喜一悲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促使学生深思:同是一个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变化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发现和质疑,引发学生心中继续阅读文本的愿望。
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课文中两幅插图的表情落差,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文本中。
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在阅读时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怕是课文中的生字词。
这就要我们教师借助插图的形象性,因为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从而调动学生认知活动的积极性。
如:教学《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时,文中有个生词是“风筝”,对农村小朋友来说,几乎没见过什么风筝,对此较难理解,我就让学生观察插图中“风筝”的外形,让他们知道这是一种鸟的模样的物体,并解释道:这是模仿鸟等各种动物的外形用竹片编织而成的一种玩具。
在它们的外表糊上纸,给它们牵上线,这就成了好玩的“风筝”。
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中,有个动词“扔”,我结合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鱼从河岸上——小男孩的手里——经过一段路线——掉进水里。
浅谈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浅谈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在S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一幅或多幅插图。
这些插图画面丰富、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若能适时、有效的运用,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等有很好的作用,就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重要的唾手可得的教学资源却被束之高阁、置于一旁,成了老师学生遗忘的角落。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发掘课文插图的内涵,将其合理巧妙的运用到课文的理解学习中,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巧用插图,引发思维让学生为插图配“画外音”,是一种颇具趣味、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
如《少年闰土》最后一段写了“我”与闰土依依惜别,用笔十分简略。
让学生观察课文的第二幅插图,老师问:“在这个漫天飘雪的日子,一对好朋友就此分别。
依依惜别之际,两个人会说些什么呢?”继而让学生演一演这幕戏。
通过看图和表演,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心灵世界,感受到“我”与闰土的深厚友谊。
再如《小音乐家扬科》一课,插图中的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
配上音乐,让学生看图来一段“扬科的内心独白”,此时此刻,心灵的感悟取代了理性的分析,不正彰显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吗?我们还可以读写结合,让学生在插图的空白处写一两句话,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丰碑》一文的插图上,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军需处长啊,舍己为人铸就了你伟大的军魂,漫天风雪将你塑成一座晶莹的丰碑。
这座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在这里,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妙用插图,激发兴趣低年级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动画等,并且大部分插图、动画就是声情并茂的故事。
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再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借到了没有?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了,加上课文的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小壁虎去借尾巴的?它说话的态度怎样?它们为什么不借给它尾巴?后来怎么样了?为朗读作了充分的准备。
语文新课标解读及实践:利用课文插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新课标解读及实践:利用课文插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近年来,基础教育的教材设计愈益完善,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精美的插图。
这些插图画面形象直观、充满趣味、富有启迪性,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利用这些插图,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基于文本,巧用插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教改,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效。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利用原则(-)辅助性原则插图的地位决定插图的利用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插图与文本的关系是从属关系、附着关系,没有文本插图就无法单独存在。
插图是作为语文教材文本的补充资源而存在,在课堂中对解读文本起到重要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决定如何使用插图,使用中不能过度、过量。
一定要注意主辅分明,不要造成喧宾夺主、避免学生注意点的偏移,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灵活性原则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数量很多,年级越低插图越多。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其中包含的图画资料琳琅满目、异常丰富。
在不同类型的教材课文中其图片所发挥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插图主要起美化装饰的效果,不是每一幅插图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如教师对每一幅插图不分是否需要,都一一讲解,不仅会占用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还会适得其反,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使用教材插图,一定要遵循灵活取舍、适度使用的原则。
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兴趣取向进行详细的引导、点评、解读。
(三)合理性原则在教材中大部分插图是文本内容的解释说明,也有部分插图是对教材文字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还有一部分插图是彰显文本重难点的。
合理选择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合理选图是有效运用的基本前提。
首先,教师选图必须密切联系文本,应该了解课文插图所要解读的内容,不能出现图文分离的现象。
巧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教学
巧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是文字的补充,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
巧妙利用这些插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具体方法和实例,供教师参考。
1. 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方法:在教学新课时,可以先展示相关的插图,鼓励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例如:你看到了什么?插图中的人物表情传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个场景发生在什么地方?实例:在学习《春望》这一课时,可以展示与春天相关的插图,如花开、鸟鸣等。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联想到春天的美好,从而引出诗歌的主题。
2. 激发想象力实践方法: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根据图画进行自由联想,描述他们看到的场景,或是创作相关的故事。
实例:用插图展示一个小动物在森林中探险的画面,鼓励学生编写一个关于小动物冒险的短故事。
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还提高了写作能力。
3. 理解课文内容实践方法:在学生学习课文后,通过插图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讨论插图与课文之间的联系。
实例: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结合插图展示女孩的遭遇,让学生通过图画理解故事的悲伤情感,从而开展深入讨论。
4. 丰富语言表达实践方法:通过观察插图,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进行描述,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和副词,使语言更生动。
实例:展示一幅热闹的市集插图,让学生描述画面中发生的事情和人物的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热闹”、“悠扬”、“五光十色”等词汇丰富他们的表达。
5. 结合音乐与节奏实践方法:将插图与音乐、节奏结合起来,通过声音的变化来增强插图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可以播放与插图内容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讨论。
实例:展示一个描绘秋天丰收场景的插图,同时播放舒缓的秋天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宁静与丰饶,进而讨论与之相关的诗词和文学作品。
总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插图是教学的一把得力工具。
巧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
巧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摘要]课文中的插图对于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插图的巧用不仅能将文字形象直接诉诸视觉,形成鲜明的感受,还能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情景。
[关键词]插图诉诸视觉知识储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些插图活泼生动、图文并茂,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插图导新课课文中的插图具体、直观、形象,它将文字形象直接诉诸视觉,形成鲜明的感受。
由插图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为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创设了情境。
如果说课文是一个游览的景点,那么插图就是进入景点的导游图。
它既能触景生情,诱发想象,又能因势利导,引人入胜。
如教学《爬上虎的脚》一文时,我从文中的爬山虎彩色插图入手,要求学生注意观看爬山虎的整体形态,再仔细观察爬山虎的脚有何特征,然后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一下。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追问:“面对这样有趣的“脚”,你还想知道什么呢?”由此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课本中还配有不少作者的画像或照片,可借此先认识作者,让学生产生与作者和文本对话的欲望。
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不仿先瞻仰一下先生的面容,让学生体会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
学习《月光曲》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观看贝多芬的画像,简介贝多芬的经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贝多芬创作的交响乐的伟大和他的一颗善良的心。
其实文如其人,巧借插图,可以激发学生了解作家作品的欲望,拉近了学生和作者及文本的距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研读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巧用插图练写作插图还能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由此进行即兴小练笔,往往能激发学生灵感的火花,让课堂变得灵动,为学生创设习作和语言表达的情景。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巧妙运用作者:赵妺姝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22期课标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画图,这些插图对训练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提高小学生的解读能力,陶冶爱美情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能极大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巧妙地运用插图会给小学生的阅读带来无穷的乐趣,会让语文课堂增添无限生机。
因此,教师要恰当地用好插图,让插图焕发光彩。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插图呢?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乐者趣也。
这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得好。
新教材针对儿童认知心理,运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
一、以图导入,引发乐趣插图直观形象,可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造成鲜明的感受,为有效快速地导入课文打开了方便之门。
因此,在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引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和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五下《再见了,亲人》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从第一幅上画的是什么人?第二幅图上画的什么人?从他们的动作、表情看,他们的心情怎样?课文题目叫《再见了,亲人》,她们真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读中看图,激发兴趣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都是声情并茂的故事。
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如教学一下《小壁虎借尾巴》,这课共有六幅插图,先让学生看第一幅图,再结合插图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样学生先有插图的初步感知,学习课文内容有兴趣了。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英语教材中课文的插图,图片精美,细致传神,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
插图就像是英语教学中的调味剂,如果教师善于运用这把金钥匙,就会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使枯燥的语言知识学习变得有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传递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丰富信息,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
利用好插图辅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借助插图,导入故事教学;预测语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辅助学生复述等,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用插图,导入故事教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如能紧扣故事教学目标,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话题,将为整个故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故事教学导入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
目前,除了采用谈话、唱歌、TPR活动、猜谜语、做游戏等导入方式外,我们觉得借助插图,精心设计导入,同样也能高效地导入故事话题,让课堂教学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英语三下Unit 10 Mocky’s store第一课时故事教学时,第一幅插图,画面呈现许多物品,Mocky正在一块木板上写着字,字还未写完,于是,我让学生猜一猜,他写的是什么?由于之前学生认识了各种商店,如:bookstore, shoe store, flower store, toy store等,学生多数都猜到是Mocky’s store。
我又顺势用英文问学生,这真的是Mocky 的商店吗?语调带着怀疑。
引起学生疑惑。
“那,我们一起到故事里去看看吧。
”我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故事中,顺利地导入了故事教学。
二、巧用插图,预测语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通常采用视听动画、阅读文本等方式直截了当地感知、理解和体验故事。
巧借插图,让童话类课文教学萦绕童话味——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教学为例
F ocus on Subjects学科专$/“统编教材童话故事教学策略新探”研究专辑29!"插图,&童话类*文童(O——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教学为例◎曾桂花观统编低年级教材童话类课文'插图占了课文篇幅的二分之一左右'这些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故事情境。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配有插图的课文比起没有插图的课文来,学生可多获取25%的信息。
既然如此,我们在教学《大象的耳朵》这篇童话时,就可充分、合理、地利用课文插图,让课堂的童话味更浓郁,让学生收获的知识更丰富。
一、扣插图之主角,开课、结课中入文《象的耳朵》这个童话故事的主角是大象,描写的事物是大象的耳朵。
借助插图中大象的e开课、结课,不仅能让课堂教学结构更加严谨完整,也能强调故事主题,加深印象,还能让学生快速入文,不舍离去。
1•借大象图开课,点燃欲望。
教学时,笔者把课本中大象的插图用简笔画画在黑板上,引得学生啧啧称赞。
笔者再借机引入:“曾老师画的?"(生:大象)又指着大象的耳朵:“这是它的?"(生:耳朵)此时,笔者发现多数学生读“耳朵"的“”的[不对,于是就停下来带读指导。
最后再提出今天的学。
这样的导入富有生趣,童话味十足,吸引童心,又与文本内容紧密联系&2•借大象耳朵结课,生热情&如果说好的开始引人入胜,那么好的结尾则让人余味无穷。
课结束后,我们习惯留些作业让学生回家温故&低年级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强,往往需教师和家长督促&如何让童话味驻守在学生心间促使他们自主完成?在第一课时即将结束之际,笔者指着板书上的大象简笔画图,对学生说:“大象看到你们学得这么认真,正冲着你们笑呢!"许多学生乐了,不由自主地向大象挥手问好&笔者再指着大象的'故作神秘地说:“如果你认真成曾老师布置的作业,象呀,说不定还会用它这对[拉着的大耳朵给你呢&"引得学生兴致盎然,喊着一定会努力把作业做好,赢得大象用耳朵给自己点赞&回到板书中的大象图,加深的象耳朵的象,使得整个课堂浑然一体又意趣横生,使得学生期待第二课时的精彩。
巧用课文插图,让课堂小练笔更有效
巧用课文插图,让课堂小练笔更有效作者:邵伟芳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16期摘要:本文利用课文插图这个资源点,旨在通过对插图练笔契机的研究,有效解决课堂小练笔设计的困惑,为学生习作减缓坡度,激起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课文插图小练笔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篇选文都配以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插图。
编者精心创作图画,使课本的文字和绘图相得益彰,水乳交融,显示出整体的美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激活插图,巧用课堂练笔,抓住合理契机进行有效方法的引领,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
一、有情可表时练笔适合于人文性及画面感很强的课文。
阅读教学中,对于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一知半解,而通过巧妙的练习往往能迎刃而解,课堂练笔在这里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插图学通过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灵动的形象。
如《可贵的沉默》一文,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描绘孩子们争先汇报自己的生日情况,他们“得意洋洋”的表情跃然纸上,另外一幅插图的孩子们与之前“兴高采烈”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是描绘孩子们经老师教育后,表现得内疚、自责、惭愧,且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也不一样,课文也没有具体地把当时的场面描绘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
结合单元的作文要求,要学生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于是老师就能利用这幅插图作为小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练习细致地描绘人物的动作、表情,从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样做,还能把单元的习作难度分散,降低了学生单元作文的难度。
二、精彩语言处练笔有的文章写至高潮时,便急锋收笔,看似结尾,却隽永无穷,这就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
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联系文本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续编故事,以放飞思绪,使之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发挥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去年的树》一文,小鸟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歌呢?请你写一写。
让课文插图熠熠生辉的策略
让课文插图熠熠生辉的策略随便翻开一本小学语文课本,我们就会发现,现在的课本插图越来越精美了。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
同样,读者与文本、编者(包括插图的创作者)之间也通过阅读行为这一桥梁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
那么,插图——作为特殊的对话成员就不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被遗忘,精彩纷呈的课文插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插图作为课文的一部分,理应发挥它特有的不可取代的教学功能。
一、让插图鲜活起来——给其命名名字,往往寄托人们美好的情感,传达事物的意韵。
好的名字不仅能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而且能引起人们的遐想。
如本人在《姥姥的剪纸》一课的教学:师:大家看插图,这真是一幅至真至纯的画面。
你们瞧,慈祥的姥姥是多么的幸福,作者小时候也是多么的幸福。
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画面呀!如果叫你给这幅图起名字,你怎么起,并简单地说说理由?(生积极动脑,仔细观察,有的还对照课文默读)生:我起的是《姥姥剪纸》,因为画面上慈祥的姥姥正在为外甥剪活泼可爱的兔子。
生:我起的是《幸福的一家》,因为慈祥的姥姥和外甥愉快、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生:我起的是《心灵手巧的姥姥》,因为姥姥剪啥像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生:我起的是《祖孙情深》,因为姥姥爱外甥,外甥也爱姥姥。
生:我起的是《着迷》,因为姥姥的即兴创作深深地迷住了“我”。
课堂上出现令人叫绝的精彩,审美情趣、审美创造在这里得到了极致的表现,赋予了插图鲜活的生命,更赋予了文本鲜活的生命,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对文本的理解。
可见学生的理解多么深刻,见解多么独特!这是我课前始料未及的。
给插图命名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与文本、插图、老师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的过程。
二、让插图展示内在的神韵——为其配诗所谓神韵就是一幅画的精神所在。
一个画家要想把画画好,就必须发现这种精神,并且使它活泼、自然。
同样,对于欣赏者来说,欣赏一幅画也要善于发现这幅画内在的精神,即神韵。
小小插图用处大
小小插图用处大低年级孩子喜欢阅读,大多是从喜欢读物里的插图开始的,打开低年级语文书,那一张张精美的彩色插图就把孩子们吸引住了。
这些插图形式不同,风格各异,色彩明丽。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所以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还应研究图文关系,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组织教学,发挥课文插图最大的作用。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一、借助插图,培养审美情趣课文的插图,就好比是文字栖息的温暖的家。
孩子们每天打开课文,学习语文,都在感受这优美的故事,享受这美好的世界。
《小小的船》一课中,课题前一幅奇妙的夜景图吸引着每个读文的孩子。
深蓝的夜空中,月儿是小船,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
欣赏着图画,读着课文,不由得让人感叹:多么美丽的夜空,多么神奇的大自然!《胖乎乎的小手》插图是全家人喜气洋洋地称赞兰兰画的自己那双胖乎乎的小手,让学生感受到幸福的一家和兰兰的可爱。
学生从这篇篇课文,幅幅彩图中尽情饱览美,享受美,因为美而从心底深处升起对祖国、对家乡和对大自然的无限爱意。
二、巧用插图,理解课文的内容低年级课文教学一般不做主动性地讲解,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不理解课文意思可以看图画。
一幅准确生动的课文插图,对学生理解文章会起着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尾巴》一课的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将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与插图的内容联系起来,借助图中所画的小动物用尾巴在干什么,让学生来回答它们各自尾巴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纸船和风筝》一课,“飘”和“漂”学生分不清。
我让学生看两幅插图,课文上面是小松鼠在山顶收到风筝时的喜悦,它手里抓着风筝,风筝线一直往下延伸,可见风筝是乘着风飘飞上来的;课文下面的图上画着小熊在山脚下的小溪边,快乐地抱着纸船,一眼就能看出它是刚从小溪里拿出来的纸船,纸船是在水里从山顶“漂”到它这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课文插图,让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作者:张彩琴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02期【摘要】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又对文章进行着重要的补充和诠释。
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图文并茂,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图画。
教师应认真研读插图,将插图作为备课的一部分,找准插图的呈现时机,合理利用插图,在教学中拉近学生、插图和文本的距离,充分发挥插图的功效,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语文;语文插图;教学效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又对文章进行着重要的补充和诠释。
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图文并茂,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图画。
在教学实践中,课文插图将不仅仅是帮助说明课文文字内容的图画,教学中有效利用课文插图,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等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教师应认真研读插图,将插图作为备课的一部分,找准插图的呈现时机,合理利用插图,在教学中拉近学生、插图和文本的距离,充分发挥插图的功效。
我们如何将课文插图应用得更有效,使学生从中获益最大化?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插图的运用谈谈个人的成功做法。
一、巧用插图,导入新课插图是直接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它将文字形象直接诉诸视觉,形成鲜明的感受。
由图引出课文,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通过文图的衔接点为学生迅速有效地进入文本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教学S版教材十一册《29.老人与海》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了课前的彩色插图,让学生先仔细观察,看看大海的海面情况是怎样的?大马林鱼是怎样的?鲨鱼又是怎样的?同学们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也很迫切想知道,于是仔细地观察图画,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我抽了几位中下生回答提问,结果都回答得很准确。
紧接着我继续追问:“老人与凶悍的大马林鱼、鲨鱼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凶悍的大马林鱼和鲨鱼,老人是怎么做的呢?”这样就顺利地导入了该课,自然将学生引入到文本的解读中去,寻找相关的语句来印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巧用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往往是交错在一起的,难点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就能弄懂了。
就好比一根绳子绑着东西,找到绳结的头(难点)一扯,重点就显而易见了。
所以课堂上常常是先突破难点,再凸现重点。
如教学S版教材十二册《26.理想的风筝》一课时,刘老师放风筝这一环节是课文的重点,感悟人物的品质是难点。
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文段,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或画面,之后我出示了文段“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和课文插图——放风筝图,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感受:(师)刘老师望着这只在天上飞舞的纸燕,一句话也没说,他会想些什么呢?(生)刘老师会想这只燕子多可爱,多自在啊;如果我也像这只燕子那样高飞该多好啊;只要我不向命运低头,勇敢、坚强、热爱生活,我一定会像燕子那样快乐、自由高飞。
(师)此刻,刘老师把自己当成了燕子,那他还会把燕子想成谁呢?(生)想成他的学生。
这风筝多像我的学生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他们能和燕子一样高飞,成为祖国的栋梁。
(师小结)你们想得太对了。
这只翱翔的风筝,有刘老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刘老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这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引读)理想的风筝。
这样紧扣课题,让学生自然地理解文章重难点之一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同样是结合这幅放风筝插图,我还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段“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图文结合,让学生充分感悟了刘老师的“笑”,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动作、语言,从而体会刘老师乐观、积极、坚强,敢于挑战命运,热爱生活的品质,达到了对难点的突破,也抓住了文章重点。
再如教学S版教材十一册《29.老人与海》一课时,为了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我再次充分利用了文中老人紧紧勾住马林鱼的彩色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老人的哪个动作深深地打动了你?——“紧紧拉住勾丝”,顺势我让学生走进文本找到描写勾丝的句子:“紧握钩丝”“竭力拉紧钩丝” “拉住钩丝不动” “急忙抓住钩丝”“拼命地拉紧钩丝” “不断地收紧钩丝”,随后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老人紧紧地拉住勾丝这个动作持续了多长时间?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圈划表示时间的词句:“天还没大亮” “四个钟头以后”“夜深了” “太阳升起来了”“又是一个夜晚到來”“第三天”“两个钟头以后” 。
老人三天两夜长时间地坚持紧紧拉住勾丝与大马林鱼搏斗,那种不言放弃、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就这样深入人心了。
三、巧用插图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学完后需要学生复述,学生仅凭记忆,难以完整地复述。
如果配有插图,遗忘的内容自然想起,学生就能较准确、有条理、有重点地把课文复述下来。
如教学S版十一册《26.将相和》一课时,我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出示故事“完璧归赵”和故事“负荆请罪”的插图,让学生看图讲述故事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做到有条理、语句连贯地把故事复述出来。
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读课文,比较自己复述故事的文字与课文故事的异同,使学生逐渐达到牢记故事内容的目的。
在教学S版第八册《15.舞动的北京》一课时。
教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北京奥运会会徽,问:“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学生1:我看到了印章、汉字。
学生2:我看到了“京”字好像一个人在翩翩起舞。
学生3:我看到了我们的国粹——京剧。
学生4:我看到了运动员奔跑的情景。
学生5:我看到了中国人向世界朋友的热烈欢迎。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领学生直奔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这样学生更深刻了解会徽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了祖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长此下去,学生说话、表达的能力将变得更加流畅、清楚。
不仅能创造性地运用词汇,用词适当,更好地复述文本,而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利用插图,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爱想象是小学生的特点,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给他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图上能看到的东西外,还要启发学生想象图上没有出现的东西。
或者把图上的内容做一假设、变换,让学生想象新的条件下的新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如教学S版十一册《9.老人与海鸥》一课中,我是这样提问学生的:假如你是海鸥,站在老人的遗像前会说些什么呢?学生1:老人啊,我们不想离开你,昔日您为我们喂食物,我们每天都等待着您的到来,可是今天你怎么就离开了呢?冬天的早晨,您呼唤着我们的名字,那熟悉的声音是多么让人怀念,今天怎么就没有听到呢?学生2:我们不想离开您呀,好想念您的声音,为什么您要离开我们,回来好吗?老爷爷,让我们再一次飞给您看吧,您好好安息吧。
老师又问:“如果你就是一群海鸥中的“独脚”,你会对老人说什么?”学生这样回答:“老人谢谢您,虽然我的脚有残缺,但您却一点也不会嫌弃我,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给我吃的喝的,我会永远记住您的……”在教学S版十一册《7.望大陆》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出示了学习链接中于右任老先生的图片,设置这样的问题:认真观察,从老先生的神态中你知道老先生此时此刻在想什么?有的学生说:“在有生之年不能到大陆和亲人团聚,真遗憾啦!”有的学生说:“有家不能回,亲人不能见,这种凄凉孤独的生活真痛苦啊!”有的同学说:“祖国大陆和台湾何时能统一呢?真希望这天早日到来呀!”……学生的想象自然地融入了诗歌情境之中,深深感受到了于右任对祖国和故乡的思念之情、爱国之情。
这样的想象训练既满足了学生爱想象的心理,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利用插图,训练学生朗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在语文课本上,有许多插图往往画出了课文中最感人、最摄人心魄的一瞬间。
教师可利用这些插图,配之以生动语言的描述,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情境,或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让学生和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后,再指导朗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S版十二册《19.船长》一文结尾时,我出示了船长屹立在舰桥上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我是这样启发的:所有的人得救了,面对随着“诺曼底”号即将沉没的船长,被救的妇女想起了船长的两次命令——(引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六十人全部就出去!”“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深情地说——(思考、表达);克莱芒想起自己在水中挣扎时船长的话——(引读)“快救克莱芒!”,感激地说——(思考、表达);船员们想起了危急时与船长的那段对话——(引读)“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被海水淹了。
”“火呢?”“灭了。
”“机器怎样?”“停了。
”自豪地说——(思考、表达);“玛丽”号上的所有人都感慨地说——(思考、表达)。
在教师设计的课文情境中,学生四次读、思、说后,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形象,就深深地屹立在学生心中了。
然后,我再带着学生读最后一段话。
此时的学生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朗读更是声情并茂。
有了插图的牵引,课堂的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表达踊跃,领悟深刻。
当然,课文插图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作为教师,我们应很好地利用好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它的作用,让课文插图走近孩子,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总之,插图不是一种摆设或点缀,它已成为语文教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等待我们去充分挖掘、合理开发。
参考文献:[1]尹轻敏.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2016.1[2]趙春玲.让插图“活”起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教学策略研究,2011.5[3]沈素明.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教师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