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静夜思修改 人教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精选5篇)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光、床6个字。

认识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请学生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1、自由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方法,说说怎样朗读古诗比较好。

三、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画面1、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2、朗读《静夜思》,想象诗歌画面。

四、朗读指导,熟读成诵1、学生自由练习朗诵,教师随机指导。

2、朗读反馈,练习背诵。

五、复习生字1、将生字与音节打乱,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复习巩固要认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竞赛,并评出优胜者。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

六、书写指导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合体字床的组合要合理。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实践活动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还可用图画来展示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案篇2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给同学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课前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小黑板、头饰;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一、导入激趣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中说美妙的夜空。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课《静夜思》-人教部编版(2016)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课《静夜思》-人教部编版(2016)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静夜思》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它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内容。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床前明月光”等形象来表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理解和朗读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朗读节奏:把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尤其是对诗句中停顿和连读的掌握。
-背诵技巧:如何有效记忆和背诵古诗,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举例:在理解“疑是地上霜”时,学生可能会对“疑是”两字的含义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通过直观的图片、动作、故事等多样化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利用提问、讨论、情境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意。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集体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
-运用分组背诵、接龙背诵、歌曲辅助等技巧,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和效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静夜思》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晚上抬头看过月亮,想过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李白如何通过月亮来表达对家的思念。
2.识字写字: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如“床、前、月、光、低、思、故乡”等。
3.理解诗意:引导学生理解《静夜思》的诗意,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静夜思》【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静夜思》【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静夜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意思,掌握文章中的词汇和语句。

2.学会感受诗歌的美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先请学生观察和感受课文《静夜思》。

学生可以自己先默读,然后课堂上朗读出来,看看大家对于这首诗的感受和印象有何不同之处。

2. 独立阅读学生可以自己重新阅读《静夜思》这首诗,认真感受这首诗中的意境,从整体上掌握诗歌的韵律和氛围。

3.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这首诗的认识,也可以自由讨论出每个人眼中的诗歌意境和感触。

期间教师可以适当抛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

例如: - 作者为何在夜深人静时才想到远行? - 为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和“是”很重要?4. 背诵朗读学生可以试着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背诵,并利用朗读的方式感受诗歌的美和意境。

这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5. 诗歌创作在感受这首诗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己尝试创作一首诗歌。

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找灵感,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字句组成自己的小诗。

6. 总结评价在完成以上几个环节后,再回过头来总结整个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效果。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评价这堂语文课的好处和收获,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这节课还需继续努力的方面。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意思,掌握文章中的词汇和语句。

四、教学难点•学会感受诗歌的美和意境。

五、板书设计序号板书内容1《静夜思》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六、教学后记一年级下册语文课《静夜思》中的诗句虽然简洁,但表达的意境十分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意境,不仅让学生对于这首诗歌印象深刻,也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静夜思修改 人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静夜思修改   人教

8静夜思一、文本教学解读《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歌,全诗仅有20个字,描绘了月夜美景和诗人思乡之情。

全诗注音并配以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读诗,借助插图理解古诗,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1.识字写字本课要求认读的9个生字中,“夜、床、思、光、故”是熟字,可借助拼音读一读、联系生活说一说、巧用方法记一记。

“思”是平舌音,“床”是翘舌音。

其他的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如“思”字,读准字音,再组成思念、思想、思考等,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还可回忆学过的带“心”字底的字,引导发现规律:带心字底的字,大都和思考有关。

“床”和“光”的韵母都是“ang”联系生活实际组词,渗透自己整理小床铺的行为习惯教育。

再用熟字加偏旁来记字形“广+木”。

“光”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发光的物体如灯光、波光、烛光;给“夜”组词识记。

认读“举、低、望”三个字,读准字音与理解字义结合识记。

可以用“做一做,猜一猜”的方法识字。

一边做动作,一边猜词语。

如认识“举”和“低”,先认读“举头”和“低头”,这是一对反义词,再引导学生做举头望、低头思的动作,再把词送到诗句中,在语境中认读生字。

认读“疑”字,采用反复出现的方法,认读记忆,组词怀疑、疑问、疑心,读一读,再用“怀疑”说一句话。

要求写7个字,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一观察结构,二观察关键笔画,三观察压线笔。

“思、光、前”是上下结构,“思”上收下放,“田”字最后一横写在横中线上,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下面的心字底略宽。

“光”字上紧下松。

“前”字中间的长横要长,略往上扬。

“月”的竖撇变成一竖,教月字书写口诀:月在左,变瘦长,月在右,撇穿插,月在下,撇变竖,稳得住!“光”上面部分先写中间一竖,再写左边的点和右边的短撇,中间横压横中线起笔,略上扬。

最后一笔竖弯钩沿着竖中线起笔,整个笔画写得舒展。

“低”和“故”都是左右结构。

“低”左窄右宽,“故”左右同宽。

“低”右边一横压横中线略上扬,最后一笔是“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案(优秀6篇)教学重难点:篇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一年级语文教案《静夜思》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生字“头”,认识新偏旁“攵”。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星星字卡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会背古诗吗?指三四名背。

二、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咱班小〖〗朋友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

小诗人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2、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

(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

今天咱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1)齐读课题。

(2)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重点认读生字“夜”,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组词:安静夜晚思念(3)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三、初读感知,认识生字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要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

1、自己读诗,随文识字。

当你在读诗遇到困难,如有的字不会读,怎么办?(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

)这就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准确认识这些生字宝宝。

2、带拼音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

(1)小老师领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3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篇1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文第六课《静夜思》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为第74—75页。

一、说教材《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1、学习目标a.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亠、攵”。

b.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c.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个同学们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d.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教学重难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和写字3、教具准备远程教育资源、生字卡片4.课时划分:一课时或两个课时二、说教法学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1、正确引导,激发学生良好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课文在时间上跨度大,而一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即使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后,感情仍很淡漠,运用了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够使声画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

通过听觉、视觉的协作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静夜思》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静夜思》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静夜思》人教部编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静夜思》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掌握《静夜思》的内容,能朗读诗歌,体会韵律和节奏,启迪学生的语感。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静夜思》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

•背诵《静夜思》,体会韵律和节奏。

3. 教学难点•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对《静夜思》的理解。

•抓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增强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过程1. 热身•朗读其他简短诗歌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导入•初步了解李白,介绍《静夜思》的背景和作者。

3. 学习与感悟•朗读《静夜思》。

•分段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学生自由朗读,感受韵律和节奏。

4. 听读对照•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学生分组互相朗读,感受集体合作的乐趣。

5. 练习与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静夜思》的感悟。

•分组展示表达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巩固与拓展1.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背诵《静夜思》。

•完成与诗歌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李白的诗歌,拓展对诗歌的了解。

•请学生尝试写一首自己的简短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静夜思》的情感理解力较强,但有些学生在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上存在一定困难。

下一步,我将更多地注重诗歌的朗读和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会添加更多互动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写出了诗人在静夜思考的心情。

本篇诗深受人们喜爱,以其清新、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世世代代的读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贵遗产。

在一年级语文下册中,通过《静夜思》的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静夜思》的基本内涵,背诵并朗读诗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诗意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静夜思》原文,教师准备的解读资料。

2.教具准备: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媒体。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利用图片或PPT展示《静夜思》的背景和内容,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教师介绍《静夜思》的作者李白和诗歌的背景。

3.学生自由阅读《静夜思》。

第二课时:理解与表达1.教师解读《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2.学生分段朗读《静夜思》,教师指导发音和语调。

3.学生跟读、表演《静夜思》,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现力。

第三课时:情感体验1.学生围绕《静夜思》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3.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静夜思》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静夜思》的教学设计,学生对于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丰富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以上是对《静夜思》的一套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于教学有所帮助,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和背景。

2.掌握《静夜思》的文字。

3.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

4.能够描述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和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启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静夜思》的含义。

2.朗读古诗,并感受其中的美。

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义。

2.通过诗句理解作者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课堂上对《静夜思》的学习内容。

2.播放一段关于唐代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生活。

2. 学习《静夜思》1.同学们,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读一遍《静夜思》。

2.师生一起分析《静夜思》中的每一个词语的意义,让学生对诗句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朗读练习1.分组进行朗读练习,要求学生对韵律和语调进行准确把握。

2.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模仿古代文人的朗读风格,体会古诗的韵味。

4. 创作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写一篇关于夜晚的短文或诗句。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作品,可以互相借鉴和启发。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老师观察学生在朗读、分析和创作环节的表现。

2.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夜晚的作文,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

以上是本课《静夜思》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

认识2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静夜思教案教学设计棒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音乐,也可让学生选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方,观察夜空。

教学时间:教学本课用2课时。

预习: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由复习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初读课文,借助汉语读准字音。

1、朗读全诗,对照生字表,在诗中画出来。

思考:全诗有几行,有几句话?(全诗有四行,有两句话。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进行正音。

四、讨论交流,理解诗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1、轻声自由读诗,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质疑。

2、先弄懂“静夜思”每个字的意思。

静,安静;夜,指夜晚;思、思念。

3、然后让学生观看插图:说说诗人在什么时间干什么?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4、让学生结合每个字的意思和插图内容讲讲诗题的意思,(在寂静的夜晚诗人望着明月思念自己的家乡。

)5、学习古诗第一句。

(1)由朗读第一句诗,思考:读懂了什么?(2)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地方。

(3)讨论不懂的词语,再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句意。

(明月指的是明亮的月光。

“光”这里指的是月光。

“疑”是怀疑的意思。

)(4)提问: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明亮的月光的,诗人觉得月光好像是什么?想象一下,/article/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5)同桌互相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6)练习朗读第一句。

(7)总结学习第一句古诗的方法。

引导学生分组学习第二句。

5、学习古诗第二句。

(1)分组学习。

先读句,然后议论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最后将词语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全班进行交流。

结合插图,理解句意。

(“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

“思故乡”就是想念故乡。

全句可以理解为:抬起头来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静夜思》的优秀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静夜思》的优秀教案5篇

【导语】《静夜思》语⾔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的静夜思乡之情。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学⼀年级下册《静夜思》的优秀教案 教学⽬标: 1、通过欣赏古诗了解中秋节全家团圆的含义。

2、感受诗⼈对故乡和亲⼈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古诗原⽂,动画 认知准备:知道⾃⼰的家乡,并且初步了解故乡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 感受诗⼈对故乡和亲⼈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主题引⼊ 孩⼦们知道再过⼏天是什么节⽇? 你们知道这⼀天的⽉亮会有什么变化呢? 中秋节⼤家要做些什么呢?(⿎励幼⼉⼤胆说出⾃⼰的想法) ⼩结:中秋节的⽉亮圆⼜圆,⼀家⼈都在⼀起赏⽉、吃饭、品尝美味的⽉饼,中秋节是阖家团圆(⼀家⼈团圆)的节⽇。

⼆、学习古诗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可是有很多不在⾃⼰家乡⼯作的⼈,没办法回家和家⼈过中秋节,他们⾮常想念家乡,思念家⼈们。

我们古代唐朝有⼀位诗⼈李⽩,他就怀着这种⼼情写了⼀⾸古诗——《静夜思》,我们来听⼀听,看⼀看:(出⽰古诗的动画视频) 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动画⾥的那个⼈在⼲什么? ⼩结:古诗的名字叫《静夜思》,意思是李⽩在安静的夜晚思念⾃⼰的故乡和亲⼈。

再次欣赏古诗,帮助幼⼉逐句理解古诗的内容(重点) ⼩结:李⽩看到⾃⼰的床前亮光光的。

看起来好像是在地上结了⼀层霜。

于是,他就抬头来看天上的⽉亮,发现今晚的⽉亮特别的圆,特别的亮。

想起了远⽅的故乡和亲⼈,⼼⾥感到很难过。

三、幼⼉吟诵古诗 引导幼⼉有感情的吟诵古诗,感受诗⼈对故乡和亲⼈的思念之情(难点) 思考:作者为什么看到⽉亮会想起家乡?2.部编版⼩学⼀年级下册《静夜思》的优秀教案 教学⽬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字“头”,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对阅读中华传统⽂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原文静jìng夜yè思sī[唐tánɡ]李lǐ白bái床chuánɡ前qián明mínɡ月yuè光ɡuānɡ,疑yí是shì地dì上shànɡ霜shuānɡ。

举jǔ头tóu望wànɡ明mínɡ月yuè,低dī头tóu思sī故ɡù乡xiān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静夜思》是唐代诗⼈李⽩所作的⼀⾸五⾔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晚,诗⼈于屋内抬头望⽉的所感。

诗中运⽤⽐喻、衬托等⼿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清新朴素⽽韵味含蓄⽆穷,历来⼴为传诵。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教版⼩学⼀年级下册语⽂课⽂第8课《静夜思》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教版⼩学⼀年级下册语⽂课⽂第8课《静夜思》原⽂ 静jìng夜yè思sī [唐tánɡ]李lǐ⽩bái 床chuánɡ前qián明mínɡ⽉yuè光ɡuānɡ, 疑yí是shì地dì上shànɡ霜shuānɡ。

举jǔ头tóu望wànɡ明mínɡ⽉yuè, 低dī头tóu思sī故ɡù乡xiānɡ。

译⽂: 明亮的⽉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轮明⽉,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的家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产⽣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意图》。

⼆、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井是⽊结构⽔井。

古代井栏有数⽶⾼,成⽅框形围住井⼝,防⽌⼈跌⼊井内,这⽅框形既像四堵墙,⼜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说⽂》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个明⽉夜,很可能是⽉圆前后,作者由看到⽉光,再看到明⽉,⼜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那么作者不可能⾝处室内,在室内随便⼀抬头,是看不到⽉亮的。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创新教案第1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静夜思》教学设计【内容简析】这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月夜里所看到的景物和想到的事情。

全诗的大意是:诗人看见床前的银白色的月光,感觉地上好似下了霜。

他抬起头来望着高挂天空的明月,想到自己一人在外,远离亲人,便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家乡来。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

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背诵古诗(背景屏幕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屏幕上的字。

背背喜欢的古诗。

【设计意图】音乐、背景、文字,首先在课前营造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背背喜欢的古诗,引领学生们进入古诗境地,从而给整堂课罩上古诗的氛围。

二、介绍诗人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

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1、屏幕演示:出现李白像,让学生介绍一下对李白的了解。

2、课件演示,介绍李白李白是我国唐代着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

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

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

)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们不但会背诵古诗,而且知晓古诗的作者,了解诗人,喜欢诗人,近而也更加喜欢我们的古诗文化。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静夜思》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静夜思》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静夜思》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2. 认识周生生的作品《静夜思》。

3.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

2. 理解诗句的意思。

3. 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抽象意义。

【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

2. 《静夜思》的课文。

3. 讲台、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静夜思》这首诗,让学生想一想,晚上有什么样的事情会发生?2.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周生生画作《静夜思》,让学生观察图画,并猜测诗歌的内容。

3. 引导学生回忆上课学过的诗句,了解唐诗的特点和风格。

二、学习课文(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分段解读课文,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师生共读(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 将课文分成几段,每段由学生朗读一遍,师生共同欣赏学生的朗读。

四、理解诗句(20分钟)1. 针对课文中的难词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指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为什么作者在晚上写这首诗?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解释诗句的意思。

五、创作诗歌(20分钟)1. 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可以是描述自然的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2. 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创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给学生展示《静夜思》的诗歌和画作,让学生对诗的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创作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和创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8 《静夜思》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8 《静夜思》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8 《静夜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静夜思》的基本意思。

2.掌握古诗《静夜思》的基本语句。

3.能流利地朗读古诗《静夜思》。

4.能完成相关的听、说、读、写训练。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静夜思》的意义。

2.掌握古诗《静夜思》的基本词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一些古代用词。

2.顺利朗读古诗《静夜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古代的诗《静夜思》,请大家先静下心来,听我朗读这首诗。

2. 学习《静夜思》教师:请跟我一起读这首诗,我们先来看看《静夜思》的内容。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教师:请大家跟我一起读这首诗,每个字都要读清楚哦。

3. 分组练习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朗读这首诗给大家听。

4. 理解诗意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们认为诗中的“明月光”指的是什么?“地上霜”又是什么意思呢?5. 学习古词语教师:这首诗中使用了一些古代的词语,比如“明月光”、“地上霜”,请大家尝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

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请教或者向我提问。

6. 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古诗《静夜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我们学习古诗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1.背诵《静夜思》。

2.回答《静夜思》中的“明月光”和“地上霜”分别指代什么?六、教学反思本堂课中,学生对古诗《静夜思》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分组练习和讨论,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诗歌中的意义。

但在后续课程中,需要继续加强对古代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为学生后续的古诗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静夜思》教案(精选10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静夜思》教案(精选10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静夜思》教案(精选10篇)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静夜思》教案(精选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静夜思》教案一年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匕”。

过程与方法: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示范,引导,启发,创设情景学法:练习,朗读,书写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熟读《静夜思》,预习生字。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望着月亮,许多人都会思绪万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

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静夜思》修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静夜思》修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静夜思》修改一、教学目标1.了解《静夜思》的背景故事和传统文化内涵。

2.掌握《静夜思》的诗词内容及意义。

3.提高学生对于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领会《静夜思》的意境和感情。

2.掌握《静夜思》的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静夜思》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2.能够运用《静夜思》中的句子进行表达和创作。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静夜思》的原文、译文和相关图片。

2.板书内容:包括《静夜思》的主题词汇和重点句式。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夜晚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

2.提问:大家在夜晚会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用简单语言表达)3.引出《静夜思》的主题。

第二步:学习《静夜思》1.首先朗读《静夜思》原文,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2.对生词和生字进行解释,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

3.逐句讲解《静夜思》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步: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静夜思》中的意象和情感。

2.每组选择一句或一段进行解读,并进行小结分享。

第四步:创作练习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静夜思》中的意思。

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进行诗歌创作,可以借鉴《静夜思》的表达方式。

六、教学延伸1.通过欣赏其他古诗词,拓展学生对于诗歌的了解和欣赏。

2.让学生尝试背诵《静夜思》,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静夜思》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提高对于诗歌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八、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中的创作练习,写一篇与《静夜思》主题相关的诗歌。

2.鼓励学生背诵《静夜思》原文,加深对诗词的记忆。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以《静夜思》为核心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欣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古典诗词进行拓展,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静夜思一、文本教学解读《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歌,全诗仅有20个字,描绘了月夜美景和诗人思乡之情。

全诗注音并配以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读诗,借助插图理解古诗,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1.识字写字本课要求认读的9个生字中,“夜、床、思、光、故”是熟字,可借助拼音读一读、联系生活说一说、巧用方法记一记。

“思”是平舌音,“床”是翘舌音。

其他的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如“思”字,读准字音,再组成思念、思想、思考等,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还可回忆学过的带“心”字底的字,引导发现规律:带心字底的字,大都和思考有关。

“床”和“光”的韵母都是“ang”联系生活实际组词,渗透自己整理小床铺的行为习惯教育。

再用熟字加偏旁来记字形“广+木”。

“光”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发光的物体如灯光、波光、烛光;给“夜”组词识记。

认读“举、低、望”三个字,读准字音与理解字义结合识记。

可以用“做一做,猜一猜”的方法识字。

一边做动作,一边猜词语。

如认识“举”和“低”,先认读“举头”和“低头”,这是一对反义词,再引导学生做举头望、低头思的动作,再把词送到诗句中,在语境中认读生字。

认读“疑”字,采用反复出现的方法,认读记忆,组词怀疑、疑问、疑心,读一读,再用“怀疑”说一句话。

要求写7个字,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一观察结构,二观察关键笔画,三观察压线笔。

“思、光、前”是上下结构,“思”上收下放,“田”字最后一横写在横中线上,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下面的心字底略宽。

“光”字上紧下松。

“前”字中间的长横要长,略往上扬。

“月”的竖撇变成一竖,教月字书写口诀:月在左,变瘦长,月在右,撇穿插,月在下,撇变竖,稳得住!“光”上面部分先写中间一竖,再写左边的点和右边的短撇,中间横压横中线起笔,略上扬。

最后一笔竖弯钩沿着竖中线起笔,整个笔画写得舒展。

“低”和“故”都是左右结构。

“低”左窄右宽,“故”左右同宽。

“低”右边一横压横中线略上扬,最后一笔是“点”。

“故”要写得紧凑,注意笔画穿插,右边是反文,四笔写成,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床”是左上包围结构。

广字头横不宜过长,木字撇捺要舒展。

“乡”是独体字,有两个撇折,第一个撇折沿竖中线起笔,第二个撇折的折笔略上扬,两个撇折基本平行,转折处基本对齐。

3.朗读古诗。

古诗教学,重在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分四个层次进行朗读指导一读,读准字音。

开展自读、小伙伴互读、指名读,集体正音。

二读,读出节奏。

用间隔线“/”先画出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的时候在间隔线处要停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读,读出韵味。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押“ang”韵,读“光”“霜”“乡”的时候字音可以适当延长,还可配合手势起伏,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

四读,读中想象。

借助音像等媒体,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陶醉其中。

4.积累背诵。

在正确朗读、有节奏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当堂练习背诵古诗。

(1)借助画面,引导背诵。

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试着背诵一、二两句。

(2)理解诗意,引导背诵。

理解关键字词:“疑”是怀疑的意思;“地上霜”形容月光就像霜一样洁白。

师描述: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进屋内,诗人李白抬头望着窗外明月,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他忍不住轻轻吟诵起《静夜思》,学生试着背诵。

(3)配上动作,引导背诵。

想象诗人看月思乡的情景,表演着背诵。

(4)唱古诗,唱出趣味。

跟着音乐学唱诗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5.迁移运用,拓展阅读。

学生以“我是小画家”“我是小诗人”“我是邻居小孩童”多重角色再次走进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练习说话。

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夜、思”等9个生字;学写“思、床”等7个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片、音乐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领会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古诗,认读生字1.读诗题“静夜思”,识记“夜”和“思”。

(1)出示月亮形状的字卡:月亮出现在夜空,认读生字“夜”。

(2)“夜”可以组哪些词?(夜色、夜晚、月夜.......)。

(3)月夜很美,月夜很静,这时候人们会思念亲人,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思”,说说“思”可以拆成哪两个字?要点:“思”由“田”和“心”组成。

渗透加一加,分一分的识字方法。

带心字底的字你还学过哪些?发现了什么规律?(想、忘、怎)要点:带心字底的字和人的思想、心情有关。

2.自由读古诗,圈画生字词,自由认读文中生字。

认识“床、故、光”三个字(1)我当小老师教你来识字。

请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提示:“光”和“床”韵母都是“ang”(2)我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提示:“床”是由“广+木”合成;“故”是“古”加反文旁,都是熟字加偏旁。

“光”是常见字,扩词识记。

(3)我要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字。

组词:床大床、小床、木床光灯光、烛光、波光故故乡、故事、故宫造句:我的小床被我收拾得很干净......要点:渗透联系实际识字的方法,培养讲卫生爱护物品的好习惯。

认识“举、望、低”三个字,做一做,猜一猜。

(1)老师做动作,小朋友猜词语:老师做举手、抬头、低头的动作,学生说相关的字词。

(2)同桌相互做一做,猜一猜。

(3)自己边做动作边读词语。

(4)出示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次认读。

认识“疑”字。

(1)玩汉字小魔术变一变:“疑”加上两点水变成“凝”,比较认读疑——凝。

(2)练读词语:怀疑、疑心、猜疑。

3.大屏幕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9个生字,全部会读的小朋友在生字表旁边画五角星。

板块二:多种方法,指导朗读1.将字宝宝送到诗句中,学生自由连读诗句。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用间隔线标出诗歌的节奏,教师大屏幕出示画好的节奏,学生对照修改。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指名读,提醒在标有间隔线处稍作停顿。

4.引导发现古诗的第一、第二和第四行最后一个字韵母都是“ang”,指导学生读“光”“霜”“乡”三个字字音可稍做延长,“月”读得短一些,并配以手势起伏,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

板块三想象画面积累背诵1.指导看图,引导背诵一二句诗。

要点:看图,指导学生练习说话,诗人站在窗前看到了______________以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嘴里念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屏幕出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提示:“疑”是以为,怀疑的意思;“地上霜”形容月光像霜一样洁白。

练习背诵一二两句月夜之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霜”是冷天才会出现的,这里一个“霜”字写出了孤独秋夜的凄冷。

体会感情,练习朗读、背诵三四句。

提示:明月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情不自禁地又念起了这样的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加上动作,表演背诵。

3.播放音乐,学生学唱这首诗。

板块四迁移运用拓展阅读1.我当小画家。

根据诗意画一幅月夜图,把图的内容说给家长听,请家长给自己打星。

2.我是小诗人。

用诵读或吟唱的方式,用声音表达自己的理解。

这是一个多么宁静的夜晚,我站在窗前……3.我是邻居家的小孩童。

以旁观者的角度说说月夜下的诗人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今晚的月亮真圆啊,我看见一位诗人站在窗前……4.拓展阅读:用学得的方法诵读李白的《关山月》或《月下独酌》,想象画面,交流诗的大意。

板块五学会观察,指导写字1.学会观察结构。

“思、前、光”是上下结构。

“思”上收下放,“前”上疏下密,“光”上下均等。

“低”和“故”都是左右结构,“低”左窄右宽,“故”左右均等。

“床”左上包围,“乡”是独体字。

2.学会观察关键笔画。

“思”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要有弧度。

“前”字的长横要写得长,略上扬,“光”字上面部分先写中间再写两边。

3.学会观察压线笔。

“床”里面的木字一横压横中线写,略上扬。

“乡”第一个撇折沿竖中线起笔,第二个撇折为上扬,两个撇折基本平行,转折处基本对齐。

4.师范写“思、乡、故”。

5.学生临写,相互评议,集体评议。

要点:渗透观察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资源链接(一)语文知识押韵是指诗句间最后一个字韵母部分的重复。

押韵的目的除便于记忆外,主要是为了方便吟诵和歌唱。

诗歌一般是偶句押韵,诗歌在《诗经》时代,一般是句句押韵,或一、二、四句押韵。

参考:李达五《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重庆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6—7页(二)内容注解“疑”怀疑的意思;“地上霜”形容月光就像霜一样洁白。

参考:《唐诗三百首》中国少儿出版社,2019年第1版,66页(三)拓展阅读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关山月李白李白花间一壶酒,明月出天山,独酌无相亲。

苍茫云海间。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举杯邀明月,长风几万里,对影成三人。

吹度玉门关。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节选《唐诗三百首》,中国少儿出版社,2019年第1版,56页,54页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编写人:安徽省铜陵市开源小学钱桂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