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题答题书写规范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大题答题书写规范

高考物理大题答题书写规范

高考物理大题答题规范一、必要得文字说明必要得文字说明得目得就是说明物理过程与答题依据,有得同学不明确应该说什么,往往将物理解答过程变成了数学解答过程.答题时应该说些什么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1.说明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尤其就是要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求解得题目,一定要注意研究对象得转移与转化问题).2.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得示意图.3.说明所设字母得物理意义.4.说明规定得正方向、零势点(面).5.说明题目中得隐含条件、临界条件.6.说明所列方程得依据、名称及对应得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7.说明所求结果得物理意义(有时需要讨论分析).二、要有必要得方程式物理方程就是表达得主体,如何写出,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1.写出得方程式(这就是评分依据)必须就是最基本得,不能以变形得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就是相当多得考生所忽视得).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应有q v B =m v 2R ,而不就是其变形结果式R =m v qB .2.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用掺有数字得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3.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4.方程式有多个得,应分式布列(分步得分),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而致全错,对各方程式最好能编号.三、要有必要得演算过程及明确得结果1.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从列出得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得计算式,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这样既有利于减轻运算负担,又有利于一般规律得发现,同时也能改变每列一个方程就代入数值计算得不良习惯.2.数据得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3.计算结果得有效数字得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得数据相近,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4.计算结果就是数据得要带单位,最好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作为计算结果(文字式得系数可以),就是字母符号得不用带单位.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得方式有讲究1.“代入数据”,解方程得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2.所涉及得几何关系只需写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3.重要得中间结论得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4.所求得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得舍去.5.数字相乘时,数字之间不要用“·”,而应用“×”进行连接;相除时也不要用“÷”,而应用“/”.五、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1.字母符号要写清楚、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v 、r 、ν”不分,大小写“M 、m ”或“L 、l ”不分,“G ”得草体像“a ”,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2.尊重题目所给得符号,题目给了符号得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如题目给出半径就是r,您若写成R就算错.3.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母多用;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淆.4.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F,摩擦力用f表示,阅卷人一瞧便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5.角标要讲究.角标得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得选用亦应讲究,如通过A点得速度用v A就比用v1好;通过某相同点得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用v1、第二次用v2就很清楚,如果倒置,必然带来误解.6.物理量单位得符号源于人名得单位,由单个字母表示得应大写,如库仑C、亨利H;由两个字母组成得单位,一般前面得字母用大写,后面得字母用小写,如Hz、Wb.六、学科语言要规范,有学科特色1.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阅卷时常可瞧到“牛顿运动定理”、“动能定律”、“四边形公式”、“油标卡尺”等错误说法.2.语言要富有学科特色.在有图示得坐标系中将电场得方向说成“西南方向”、“南偏西45°”、“向左下方”等均就是不规范得,应说成“与x轴正方向得夹角为135°”或“如图所示”等.七、绘制图形、图象要清晰、准确1.必须用铅笔(便于修改)、圆规、直尺、三角板绘制,反对随心所欲徒手画.2.画出得示意图(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应大致能反映有关量得关系,图文要对应.3.画函数图象时,要画好坐标原点与坐标轴上得箭头,标好物理量得符号、单位及坐标轴上得数据.4.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线段得虚实要分明,有区别.●例1(28分)太阳现正处于序星演化阶段.它主要就是由电子与11H、42He等原子核组成.维持太阳辐射得就是它内部得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就是2e+411H→42He+释放得核能,这些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根据目前关于恒星演化得理论,若由于核变反应而使太阳中得11H核数目从现有得减少10%,太阳将离开主序星阶段而转入红巨星得演化阶段.为了简化,假定目前太阳全部由电子与11H核组成.(1)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进程,需知道目前太阳得质量M.已知地球得半径R =6、4×106 m,地球得质量m=6、0×1024 kg,日地中心得距离r=1、5×1011 m,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g=10 m/s2,1年约为3、2×107 s.试估算目前太阳得质量M.(2)已知质子得质量m p=1、6726×10-27 kg,42He核得质量mα=6、6458×10-27 kg,电子得质量m e=0、9×10-30 kg,光速c=3×108 m/s.求每发生一次题中所述得核聚变反应所释放得核能.(3)又已知地球上与太阳光垂直得每平方米得截面上,每秒通过得太阳辐射能w=1、35×103W/m2.试估算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还有多少年得寿命.(估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00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解析】(1)(第一记分段:估算太阳得质量 14分)设地球得公转周期为T ,则有: G mM r 2=m (2πT )2r (3分)g =G m R 2(等效式为:m ′g =G mm ′R 2) (3分)联立解得:M =m (2πT )2·r 3gR 2 (4分)代入数值得:M =2×1030 kg . (4分)(卷面上暴露出来得易犯错误得一些问题:①不用题中给得物理量符号,自己另用一套符号,r 、R 、m 、M 错用,丢掉14分;②对题中给出得地球得质量m 与地球表面处得重力加速度g 视而不见,把G 得数值代入计算太阳得质量,丢掉11分;③太阳得质量M 得计算结果得有效数字不对,丢掉4分.)(2)(第二记分段:核聚变反应所释放得核能 7分)ΔE =(4m p +2m e -m α)c 2 (4分)代入数值得:ΔE =4×10-12 J . (3分)(卷面上暴露出来得易犯错误得一些问题:①数字运算能力低,能导出ΔE =(4m p +2m e -m α)c 2,却算不出ΔE =4×10-12 J ,丢掉3分;②ΔE 得计算结果得有效数字不对,丢掉3分;③ΔE 得计算结果得单位不对,丢掉1分.)(3)(第三记分段:估算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得时间 7分)核聚变反应得次数N =M 4m p×10% (2分) 太阳共辐射得能量E =N ·ΔE太阳每秒辐射得总能量ε=4πr 2·w (2分)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得时间t =E ε (2分)由以上各式得:t =0、1M (4m p +2m e -m α)c 24m p ×4πr 2w代入数值得:t =1×1010年. (1分)(卷面上暴露出来得易犯错误得一些问题:因不熟悉天体辐射知识,大多数考生解答不出来.)[答案] (1)2×1030 kg (2)4×10-12 J (3)1×1010年●例2(18分)图10-1中滑块与小球得质量均为m ,滑块可在水平放置得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得悬点O 由一不可伸长得轻绳相连,轻绳长为l .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与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黏性物质得固定挡板粘住,在极短得时间内速度减为零,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当轻绳与竖直方向得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求:图10-1(1)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得过程中,挡板阻力对滑块得冲量.(2)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得过程中,绳得拉力对小球做功得大小.[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解析】(1)(第一问给分点:12分)解法一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与小球得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对于滑块与小球组成得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12+12m v22=mgl(3分)同理,滑块被粘住后,对于小球向左摆动得过程,有:12m v22=mgl(1-cos 60°)(3分)解得:v1=v2=gl(2分)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得过程,由动量定理得:I=0-m v1可知挡板对滑块得冲量I=-m gl,负号表示方向向左.(4分,其中方向占1分)解法二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与小球得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1-m v2=0(3分)对于小球向左摆动得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22=mgl(1-cos 60°)(3分)可解得:v1=v2=gl(2分)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得过程,由动量定理有:I=0-m v1可解得挡板对滑块得冲量为:I=-m gl,负号表示方向向左.(4分,其中方向占1分)解法三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与小球得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12+12m v22=mgl(3分)又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1+m(-v2)=0(3分)可解得:v1=v2=gl(2分)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得过程,由动量定理得:I=0-m v1可解得挡板对滑块得冲量为:I=-m gl,负号表示方向向左.(4分,其中方向占1分)解法四由全过程得能量转换与守恒关系可得(滑块在碰撞时损失得能量等于系统机械能得减少,等于滑块碰前得动能):ΔE=mgl-mgl(1-cos 60°)=12m v2(6分)可解得滑块碰前得速度为:v=gl(2分)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得过程,由动量定理得:I=0-m v 可解得挡板对滑块得冲量为:I =-m gl ,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4分,其中方向占1分)解法五 由全过程得能量转换与守恒关系可得(滑块在碰撞时损失得能量等于系统机械能得减少,等于滑块碰前得动能):ΔE =mgl cos 60°=12m v 2 (6分)可解得滑块碰前得速度为:v =gl (2分)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得过程,由动量定理得:I =0-m v可解得挡板对滑块得冲量为:I =-m gl ,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4分,其中方向占1分)(2)(第二问给分点:6分)解法一 对小球下摆得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l +W =12m v 22 (4分)可解得细绳对其做得功为:W =-12mgl . (2分)解法二 绳得张力对小球所做得功得绝对值等于滑块在碰前得动能(或等于绳子得张力对滑块做得功),则有:W ′=12m v 12或W ′=12m v 12-0 ( 4分)可解得:W =-W ′=-12mgl . (2分)解法三 绳子得张力对小球做得功等于小球在全过程中得机械能得增量,有:W =(-mg ·l 2)-0=-12mgl (取滑块所在高度得水平面为参考平面) (6分)或W =mgl (1-cos 60°)-mgl =-12mgl (取小球所到达得最低点为参考平面)或W =0-mg ·l 2=-12mgl (取小球摆起得最高点为参考平面).解法四 对小球运动得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mgl cos 60°=0或W +mg ·l 2=0 (4分)解得:W =-12mgl . (2分)解法五 考虑小球从水平位置到最低点得过程:若滑块固定,绳子得张力对小球不做功,小球处于最低点时得速率v 球′=2gl (由mgl =12m v 球′2得到) (2分)若滑块不固定,绳子得张力对小球做功,小球处于最低点时得速率v 球=gl(v 球应由前面正确求得)则绳子对小球做得功为:W =12m v 球2-12m v 球′2 (2分)=-12mgl . (2分)[答案] (1)-m gl,负号表示方向向左(2)-12mgl【点评】①越就是综合性强得试题,往往解题方法越多,同学们通过本例得多种解题方法要认真地总结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与能量得转化与守恒定律之间得关系.②要认真地推敲各种解题方法得评分标准,从而建立起自己解题得规范化程序.解题技巧从前面各专题可以瞧出,在高中物理各类试题得解析中常用到得方法有:整体法、隔离法、正交分解法、等效类比法、图象法、极限法等,这些方法技巧在高考计算题得解析中当然也就是重要得手段,但这些方法技巧涉及面广,前面已有较多得论述与例举,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模块就如何面对形形色色得论述、计算题迅速准确地找到解析得“突破口”作些讨论与例举.论述、计算题一般都包括对象、条件、过程与状态四要素.对象就是物理现象得载体,这一载体可以就是物体(质点)、系统,或就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得固体、液体、气体,或就是电荷、电场、磁场、电路、通电导体,或就是光线、光子与光学元件,还可以就是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条件就是对物理现象与物理事实(对象)得一些限制,解题时应“明确”显性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吃透”模糊条件.显性条件就是易被感知与理解得;隐含条件就是不易被感知得,它往往隐含在概念、规律、现象、过程、状态、图形与图象之中;模糊条件常常存在于一些模糊语言之中,一般只指定一个大概得范围.过程就是指研究得对象在一定条件下变化、发展得程序.在解题时应注意过程得多元性,可将全过程分解为多个子过程或将多个子过程合并为一个全过程.状态就是指研究对象各个时刻所呈现出得特征.方法通常表现为解决问题得程序.物理问题得求解通常有分析问题、寻求方案、评估与执行方案几个步骤,而分析问题(即审题)就是解决物理问题得关键.一、抓住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得显性条件,更要抓住另外一些叙述性得语言,特别就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指得就是题目中提出得一些限制性语言,它们或就是对题目中所涉及得物理变化得描述,或就是对变化过程得界定等.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就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得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就是解题得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例如题目中说“光滑得平面”,就表示“摩擦可忽略不计”;题目中说“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与木板相同得速度”等等.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得难度了.●例3(10分)两质量分别为M1与M2得劈A与B,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与B得倾斜面都就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如图10-2所示.一质量为m得物块位于劈A得倾斜面上,距水平面得高度为h.物块从静止滑下,然后又滑上劈B.求物块在B上能够达到得最大高度.[2009年高考·宁夏理综卷]图10-2【解析】设物块到达劈A得底端时,物块与A得速度大小分别为v与v1,由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得:mgh=12m v2+12M1v12(2分)M1v1=m v(2分)设物块在劈B上达到得最大高度为h′,此时物块与B得共同速度大小为v′,由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得:mgh′+12(M2+m)v′2=12m v2(2分)m v=(M2+m)v′(2分)联立解得:h′=M1M2(M1+m)(M2+m)h.(2分)[答案]M1M2(M1+m)(M2+m)h【点评】本题应分析清楚物块从A滑下以及滑上B得情境,即从A滑下与滑上B得过程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在B上上升至最大高度时,隐含着与B具有相同速度得条件.二、重视对基本过程得分析(画好情境示意图)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得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得过程:一类就是碰撞过程,另一类就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得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热学中得变化过程主要有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绝热变化等(这些过程得定量计算在某些省得高考中已不作要求).电学中得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得充电与放电、电磁振荡、电磁感应中得导体棒做先变加速后匀速得运动等,而画出这些物理过程得示意图或画出关键情境得受力分析示意图就是解析计算题得常规手段.画好分析草图就是审题得重要步骤,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得物理过程与确立物理量间得关系,可以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可以就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也可以就是投影法、等效法得到得示意图等.在审题过程中,要养成画示意图得习惯.解物理题,能画图得尽量画图,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分析过程以及探讨过程中各物理量得变化.几乎无一物理问题不就是用图来加强认识得,而画图又迫使我们审查问题得各个细节以及细节之间得关系.●例4(18分)如图10-3甲所示,建立Oxy坐标系.两平行极板P、Q垂直于y轴且关于x轴对称,极板长度与板间距均为l,在第一、四象限有磁感应强度为B得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Oxy平面向里.位于极板左侧得粒子源沿x轴向右连续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度相同、重力不计得带电粒子.在0~3t0时间内两板间加上如图10-3乙所示得电压(不考虑极板边缘得影响).已知t =0时刻进入两板间得带电粒子恰好在t0时刻经极板边缘射入磁场.上述m、q、l 、t 0、B 为已知量,不考虑粒子间相互影响及返回极板间得情况.(1)求电压U 0得大小.(2)求12t 0时刻进入两板间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得半径.(3)何时进入两板间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得运动时间最短?求此最短时间.[2009年高考·山东理综卷]图10-3【解析】(1)t =0时刻进入两板间得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t 0时刻刚好从极板边缘射出,在y 轴负方向偏移得距离为12l ,则有:E =U 0l (1分)qE =ma (1分)12l =12at 02 (2分)联立解得:两板间得偏转电压U 0=ml 2qt 02. (1分) (2)12t 0时刻进入两板间得带电粒子,前12t 0时间在电场中偏转,后12t 0时间两板间没有电场,带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带电粒子沿x 轴方向得分速度大小v 0=l t 0(1分) 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沿y 轴负方向得分速度大小v y =a ·12t 0 (1分)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得速度大小v =v 02+v y 2 (1分)设带电粒子离开电场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得半径为R ,则有:q v B =m v 2R (1分)联立解得:R =5ml 2qBt 0. (1分) (3)2t 0时刻进入两板间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得时间最短. (2分) 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沿y 轴正方向得分速度为:v y ′=at 0 (1分)图10-3丙设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得夹角为α,则tan α=v0v y′(1分)联立解得:α=π4(1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得运动轨迹如图10-3丙所示,圆弧所对得圆心角2α=π2,所求最短时间为:t min=14T(1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得周期T=2πmqB(1分)联立解得:t min=πm2qB.(1分)[答案] (1)ml2qt02(2)5ml2qBt0(3)2t0时刻πm2qB【点评】在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得偏转问题时,要充分分析题意,结合必要得计算,画出物体运动得轨迹图.为了确保解题得正确,所画得轨迹图必须准确,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做数学中得几何题时就是如何作图得.在解决这类物理题时,也要作出一个标准得图形.三、要谨慎细致,谨防定势思维经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故意多给出已知条件,或表述物理情境时精心设置一些陷阱,安排一些似就是而非得判断,以此形成干扰因素,来考查学生明辨就是非得能力.这些因素得迷惑程度愈大,同学们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犯错误.在审题过程中,只有有效地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才能迅速而正确地得出答案.有些题目得物理过程含而不露,需结合已知条件,应用相关概念与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前不要急于动笔列方程,以免用假得过程模型代替了实际得物理过程,防止定势思维得负迁移.●例5(18分)如图10-4甲所示,用长为L得丝线悬挂着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得小球,将它们放入水平向右得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3mg3q.今将小球拉至水平方向得A点后由静止释放.图10-4甲(1)求小球落至最低点B处时得速度大小.(2)若小球落至最低点B处时,绳突然断开,同时使电场反向,大小不变,则小球在以后得运动过程中得最小动能为多少?【解析】(1)由题意知:小球受到水平向右得电场力qE与重力mg得作用,使小球沿合力得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C点,如图10-4乙所示.由几何知识得:L AC=L(1分)图10-4乙由动能定理可得:F合·L=12m v C2(3分)即mgLcos 30°=12m v C2(1分)解得:v C=43gL3(1分)绳子绷紧得瞬间,绳子给小球得冲量使小球沿绳方向得速度减为零沿切线方向得速度v C′=v C cos 30°=3gL(2分)此后小球从C点运动到B点得过程中,绳子对小球不做功,电场力与重力均对小球做正功,则有:mg(L-L cos 30°)+EqL sin 30°=12m v B2-12m v C′2(3分)解得:v B2=(2+3 3)gL即v B=1、6gL.(2分)(2)绳断后,电场反向,则重力与电场力得合力对小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把小球得速度沿合力与垂直于合力得方向进行分解,如图10-4丙所示,当沿合力方向得分速度为零时,小球得速度最小,动能最小,则有:图10-4丙 v L =v B cos 30°=32v B (2分)其最小动能为:E k =12m v L 2=0、97mgL . (3分)[答案] (1)1、6gL (2)0、97mgL【点评】本题易错之处有三个:①小球从A 运动到B 得过程中,初始阶段并非做圆周运动;②小球运动到C 点时绳子拉直得瞬间机械能有损失;③不能利用合力做功分析出小球后来最小速度得位置及大小.四、善于从复杂得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现在得物理试题中介绍性、描述性得语句相当多,题目得信息量很大,解题时应具备敏锐得眼光与灵活得思维,善于从复杂得情境中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例6(18分)风能将成为21世纪大规模开发得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机就是将风能(气流得功能)转化为电能得装置,其主要部件包括风轮机、齿轮箱、发电机等.如图10-5所示.图10-5(1)利用总电阻R =10 Ω 得线路向外输送风力发电机产生得电能.输送功率P 0=300 kW ,输电电压U =10 kV ,求导线上损失得功率与输送功率得比值.(2)风轮机叶片旋转所扫过得面积为风力发电机可接受风能得面积.设空气密度为ρ,气流速度为v ,风轮机叶片得长度为r .求单位时间内流向风轮机得最大风能P m .在风速与叶片数确定得情况下,要提高风轮机单位时间接受得风能,简述可采取得措施.(3)已知风力发电机得输出电功率P 与P m 成正比.某风力发电机得风速v 1=9 m/s 时能够输出电功率P 1=540 kW .我国某地区风速不低于v 2=6 m/s 得时间每年约为5000 h ,试估算这台风力发电机在该地区得最小年发电量.[2008年高考·北京理综卷]【解析】(1)导线上损失得功率P =I 2R =(P 0U )2R (2分)可解得:P =(300×10310×103)2×10 W =9 kW (2分) 损失得功率与输送功率得比值为:PP 0=9×103300×103=0、03. (2分)(2)风垂直流向风轮机时,提供得风能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垂直流向叶片旋转面积得气体得质量为:m 0=ρv S =πρv r 2 (2分)风能得最大功率可表示为:P m =12m 0v 2=12πρr 2v 3 (2分)采取得合理措施有:增加风轮机叶片得长度,安装调向装置保持风轮机正面迎风等. (3分)(3)按题意,风力发电机得输出功率为:P 2=(v 2v 1)3·P 1=(69)3×540 kW =160 kW (3分) 最小年发电量约为:W =P 2t =160×5000 kW·h =8×105 kW·h . (2分)[答案] (1)0、03 (2)12πρr 2v 3 措施略(3)8×105 kW·h【点评】由本例可瞧出,这类题型叙述较长,但将所给得信息进行提炼后,解析过程并不复杂.所以审题得关键就是认真阅读题意,建立物理模型.能力演练一、选择题(10×4分)1.在北京奥运会场馆得建设中,大量采用了环保新技术,如场馆周围得路灯用太阳能电池供电,洗浴热水通过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等.太阳能产生于太阳内部得核聚变,其核反应方程就是( )A .411H →42He +201eB .145N +42He → 178O +11HC .23592U +10n → 13654Xe +9038Sr +1010nD .23892U →23490Th +42He【解析】各选项中得核反应方程中只有A 中为聚变反应.[答案] A2.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 .随着科技得进步,总有一天热机得效率可以达到100%B .用气筒打气时瞧到气体体积可以任意扩大与缩小,所以气体自由膨胀得过程就是可逆过程C .空调既能制热又能制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D .自然界一切自发得能量转化过程具有单向特性,虽然总能量守恒,但能量品质在退化【解析】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判断选项D 正确.。

高考物理答题规范表达(经典)201801

高考物理答题规范表达(经典)201801
这在平时考试,对于笔误 出于同情心理,一般也会 给分,但高考阅卷要求从 笔误出现的那一步后面与 由其推导的结论都不能得 分,所以很不幸,这位考 生由于粗心,最终被只得 了“3分”。
在高考答题中,有两个细节,需 要我们教师要反复给高三的学生 们强调。第一个是答题步骤标号,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阅卷教师很容 易看清解题思路,并且可以让答 题显的很有条理,便于得分。另 一个是结果最好要化简,把结果 写为常见的形式,也便于能得到 相应的分数。图8 列举的这一位考 生的答卷有两个地方需要引起老 师们的注意:一是标号,东一个 西一个,比较随意,不便于阅卷 教师看清解题思路;另一个是结 果没有化简,不是很常见表示, 老师改了两万多份,只出现了这 一种形式的答案,如果不是很细 心,很容易就会误判。
高考物理答题规范表达
规范答题 高分秘籍
高考对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 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 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
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从该考生的解题思 路和结果来看,该生 表面上可以得全分, 但是由于一时的粗 心把第二行 “ ”中的“t” 漏写,
④ 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
讨论,该舍去的舍去.
⑤ 数字相乘或相除时,数字之间不要用“·” “÷”,而应用“×” “/”进行连接;
7、学科语言要规范,有学科特色
① 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 式”、“定则”等词要用准确,阅卷时常可看到 “牛顿运动定理”、“动能定律”、“四边形公式” 等错误说法.
② 语言要富有学科特色.在有图示的坐标系中将位 移的方向说成“西南方向”、“南偏 西 45°”、 “向左下方”等均是不规范的,应说成“与 x 轴 正方向的夹角为 135°”或“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解题格式与规范要求

高中物理解题格式与规范要求

高中物理解题格式与规范要求非选择题(包括实验题、作图题、说理题、计算题等题型)因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包括文字阅读能力、信息收集和整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和文字叙述表达能力在内的诸多学科能力而备受各级各类考试命题者的青睐。

这已是广大一线教师及教研员有目共睹的事实。

如2003年高考物理试题江苏卷中非选择题分值高达110分,其中仅解答题便达89分之多,解答题的数量、分值均创下历史新高。

理综模式下的高考试题,物理非选择题亦占120分总分中的72分,不可小视。

这从而也表明非选择题是将不同能力层次考生区分开来的最重要题型。

然而,当前在各地中学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包括不少思维较敏捷的考生在内,许多理科生在高考后的估分时感觉良好,分数期望值也比较高。

但高考的真实分数又大打折扣,远比自己的期望值低。

这往往令他们不解甚至感到委屈,因为他们确信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并没有什么不对之处。

通过与这样的考生接触交流并结合各地教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进行过多次高考阅卷的老师的经历,发现这主要是考生解题不规范或者说是书面表达不规范,使人看不懂,与评分标准有很大差距所造成的。

不少的高考阅卷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触:一份字迹工整、解答正确、格式规范、作图清晰准确、说理明晰的答卷给人以艺术般的感染力,令人赏心悦目,愉快地评满分;而一份字迹潦草、解答零乱、丢三落四的答卷令人味同嚼蜡。

不耐着性子看吧,于心不忍,于法不容。

看吧,又看不懂。

这样的做法其结果是既丧失了宝贵的得分点又影响批阅教师的情绪。

对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在高考的《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表述。

其中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述”的表述;在“推理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的表述。

这都是国家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

物理非选择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高考试卷上还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物理计算题解题书写与格式的规范性

物理计算题解题书写与格式的规范性

物理计算题解题书写与格式的规范性在高考物理试卷上对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这种要求较好地考查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在高考试题中,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约60%),单题的分值也很高。

一些考生考后感觉良好但得分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解题书写与格式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

那么,高考对解题书写与格式有哪些规范性的要求,作为考生应如何应对呢?笔者就以近几年内的高考题为例,谈谈物理计算题解题书写与格式的规范性,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书写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每列一个方程式之前所要指出的所列方程的依据,或者在解题过程中要综合前后文之间联系的过渡语言,“必要的文字说明”中“必要”的含义是精炼、简洁,具体的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对研究对象(单体或系统)及其过程或状态的说明,特别是多过程的问题。

对研究对象的说明,如“对物体A”、“对物体A、B组成的系统”等简洁的形式;对研究过程或状态的说明,如“对物体由a运动到p过程”、“物体运动到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物体自p点做平抛运动”、“在数字“0”的最高点时管道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F”等简单明了的说明。

(2)对建立坐标系或选择正方向的说明。

注意要结合题意建立坐标系或选择正方向。

如例题中的“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如图坐标系”等。

(3)对选择的参考系、参考面、零势点、零势面的说明。

如“以地面为参考系”、“以小球运动至最低点为零势能点”、“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等。

(4)对题设条件中未出现的字母、符号的说明。

如“设物体运动到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设运动时间为t,水平射程为s”,又如“所设物理量如图中所示(即将物理量的符号标在示意图、原理图、电路图或光路图中)”。

高考物理解题规范

高考物理解题规范

三、计算题解题规范性要求
规范2: 列式时使用原始公式,没8全国三卷、24题(1)
2018全国三卷、24题(1)
三、计算题解题规范性要求
规范3:字母符号书写不规范! M、m不分;v、r、U不分!
2018全国三卷、24题(1)
三、计算题解题规范性要求
规范4: 解算时,不要使用联等式!
2018全国三卷、25题
三、计算题解题规范性要求
规范5: 最后结果是否带单位:
结果为数字必须带单位; 结果为字母形式不带单位!
2018全国二卷、24题(2)结果 2018全国三卷、25题(1)结果
2019大连双基、13题
三、计算题解题规范性要求
规范6: 列式,不要使用大括号!
2018全国三卷、24题(1)
较好
有问题
二、实验题解题规范性要求
规范5:连接实物图要求!
导线应接接线柱
答题卡不准用修正带、涂改液
先用2B铅笔连,无误后使用水性笔
三、计算题解题规范性要求
规范1: 文字说明要清楚。临界(隐含)条件及结论判 据等,如能正确用文字描述出,也作为给分点!
2019大连双基、18题(2)评分标准
三、计算题解题规范性要求
规范7: 书写应工整,版面布局合理整齐!
2018全国三卷、24题(1)
三一、计算题解题规范性要求
高考物理答题规范性要求:
1、文字说明要清楚! 2、学科语言有特色! 3、书写布局要规范! 4、主干方程应突出! 5、绘制图像要清晰! 6、图文关系需对应! 7、运用数学方式有讲究! 8、各种字母符号要分清!
二、实验题解题规范性要求
规范3: 描点时,使用
应注意题中要求!
二、实验题解题规范性要求

物理大题高考格式

物理大题高考格式

物理大题高考格式
在高考物理大题的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格式规范:
1. 公式书写规范:物理公式要书写正确,符号要统一,单位要明确。

公式中的每一个符号都应该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不要使用未经定义的符号。

2. 步骤条理清晰:解题步骤应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每一个解题步骤都要有明确的思路和目的,不要跳步或者混步。

3. 物理图像使用恰当:物理图像是解答物理题的重要工具,图像要画得准确、清晰,图像中的每个点、每条线都要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4. 结果表达完整:物理题目的解答结果要有完整的表达,包括数值、单位、有效数字等。

数值要准确,单位要统一,有效数字要符合题目要求。

5. 语言表述准确:物理题目的解答过程需要使用准确的物理语言,不要使用未经定义的名词、概念,也不要使用口语化、歧义化的表述方式。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题目: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初始速度为v₀,
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经过时间t,物体速度变为v₀/2,求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

解答:
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时间t内的加速度为:$a = \frac{F}{m}$
2. 根据速度公式,物体在时间t内的速度变化量为:$\Delta v = a \times t = \frac{Ft}{m}$
3. 根据题意,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s = \frac{v_{0} + \Delta v}{2} \times t = \frac{Ft^{2}}{2m}$
综上,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s = \frac{Ft^{2}}{2m}$。

高考物理答题规范

高考物理答题规范

重视答题规范 提高考试成绩——高考物理学科答题规范的教学建议在物理考试中,考生最容易失分的不单纯是某个知识点,还有相应的考试答题不规范。

高考主观题占物理总分的70%,由实验题、计算论述题及选考题组成,重点考查物理的主干知识和学科内综合能力。

卷面解题步骤及其规范化是考生必备的基本功。

从历年的高考阅卷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考生基础不错,但总是因为解题不规范,丢分,这是非常可惜的。

这也是制约一部分优秀生不能得满分、高分的因素之一。

特别是实行网上阅卷后,对解题的规范和卷面的整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题规范化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并且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

因此,狠抓解题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生在规范化解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物理符号使用混乱。

解题中不用题目给的字母,自己另用其他字母;前后设置的符号矛盾或与题目所给符号矛盾;同一物理量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物理量用同一符号表示等等。

如2010年省质检第21题题目中的“R ”已经是静电分析器圆弧轨道的半径,许多学生依然把它作为离子在磁分析器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即把“r ”写成“R ”。

2、字迹潦草做图不用规尺。

书写数据时连笔;涂改后不清晰;小数点不清晰;作图随意导致误差太大,以致扫描不清影响得分。

如2010年省质检第21题电压符号“U ”与速度符号“v ”混淆;字母“q ” 与数字“9”及字母“a ” 混淆。

粒子运动的轨迹图,受力分析图,光路图,电路图等作图不规范,导致影响解题思路或思路阻塞。

3、方程书写不规范。

⑴物理方程没有分步书写。

①写成连等式,中途小环节出错。

如2010年省质检第21题 中 R rR ks R r R E R I P R )()(2+=+==,式中“平方漏写”。

②一步到位写成综合等式。

如2010年省质检第22题中c mv H L kmg H kmg mgH 21)tan (sin cos 111=---θθθ,整个式子全对得5分,若有一处错,则5分全扣。

【高中物理】物理计算题的规范化解答

【高中物理】物理计算题的规范化解答

【高中物理】物理计算题的规范化解答[复习大纲]物理计算题的规范化解答物理计算题可以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高考在“科学综合”测试中,物理部分的物理计算分数非常高,单个问题的分数也非常高。

一些考生在考试后感觉良好,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非标准的问题解决,有太多的分数损失。

要提高物理计算题的得分率,除了要透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具有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外,还必须遵守它的解题规范,形成熟练的解题技巧。

有了良好的规范,使解题过程表述的既简洁又明确,才能提高解题的敏捷性和准确性,减少过失性失分,从而把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充分反映出来,同时有利于阅卷老师掌握平衡,获得客观、完满的评分。

物理问题解决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观念和方法的标准化、问题解决过程的标准化、物理语言和写作的标准化。

在这方面,高考对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要求:“解答应写下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计算步骤。

只写最终答案的人不能得分。

对于有数值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清楚地写上数值和单位。

”具体来说,物理计算问题求解过程和书写表达的标准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题意作出描述物理情景或过程的示意图、图象。

物理学中的图形和图像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

他们将抽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形象化和具体化。

原理图(如受力图、运动过程图、状态图、电路图、光路图等)应大致反映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并使图文对应。

与解决问题中列出的方程式相关的示意图应绘制在卷上。

如果它只是一张分析问题含义的图表,与列出的方程式没有直接关系,则不应绘制在体积上。

有时,要根据主题的含义绘制函数图像,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坐标系,包括绘制原点和箭头,标记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以及坐标轴上的数据。

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解决问题所用的物理量应以字母表示,其含义应以文字或图形说明。

问题中给出的字母的含义不能自行改变。

表示物理量的字母应尽可能笼统,通常取自物理量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该字母应与教科书中的形式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面上暴露出来的易犯错误的一些问题:
因不熟悉天体辐射知识,大多数考生解答不出来. ) [ 答案 ] (1)2× 1030 kg (2)4×10-12 J (3)1× 1010 年
●例 2(18 分)图 10- 1 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 m,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
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 O 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
【解析】 (1)(第一问给分点: 12 分)
解法一 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v1、v2,对于
滑块和小球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 2mv
1
2+
12mv22=
mgl
(3 分 )
同理,滑块被粘住后,对于小球向左摆动的过程,有:
1 2mv
2
2=
mgl(1-
cos
60
)
°(3 分)
4.方程式有多个的,应分式布列 (分步得分 ),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而
致全错,对各方程式最好能编号.
三、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
1.演算时一般先进行文字运算, 从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导出结果的计算式,
最后代入数据并写出结果. 这样既有利于减轻运算负担, 又有利于一般规律的发
现,同时也能改变每列一个方程就代入数值计算的不良习惯.
(4 分)
解法五 考虑小球从水平位置到最低点的过程:
若滑块固定,绳子的张力对小球不做功,小球处于最低点时的速率
2gl (由
14 分; ②对题中给出的地球的质量 m 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g 视而不见,把 G
的数值代入计算太阳的质量,丢掉 11 分;
③太阳的质量 M 的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对,丢掉 4 分. )
(2)(第二记分段: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 7 分 )
ΔE=(4mp+ 2me-mα)c2 (4 分)
代入数值得: ΔE= 4× 10-12 J. (3 分)
..
.
绳长为 l .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
止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 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黏性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
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θ=
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求:
图 10-1 (1)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 (2)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 [2008 年高考 ·全国理综卷Ⅰ ]
1.写出的方程式 (这是评分依据 )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
替方程式 (这是相当多的考生所忽视的 ).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应有
mvR2,而不是其变形结果式
mv R= qB.
qvB=
2.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用掺有数字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3.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
2.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
3.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
4.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 (面).
5.说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
6.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
7.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 (有时需要讨论分析 ). 二、要有必要的方程式
物理方程是表达的主体,如何写出,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述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
(3)又已知地球上与太阳光垂直的每平方米的截面上,每秒通过的太阳辐射 能 w = 1.35×103 W/m2.试估算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还有多少年的寿
命. (估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2001 年高考 ·全国理综卷Ⅰ ]
..
.
【解析】 (1)(第一记分段:估算太阳的质量 14 分)
出半径是 r,你若写成 R 就算错.
3.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母多用;一个 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淆.
4.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 F,摩擦力用 f 表示,阅卷人一看便明白,如
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
5.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
解得: v1=v2= gl (2 分 )
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I= 0- mv1
可知挡板对滑块的冲量 I =- m gl,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4 分,其中方向占
1 分)
解法二 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v1、v2,由动
量守恒定律得:
mv1-mv2= 0 (3 分)
对于小球向左摆动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 2mv
2
2=
mgl(1-
cos
60
)
°(3 分)
可解得: v1= v2= gl (2 分)
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有:
I= 0- mv1
..
.
可解得挡板对滑块的冲量为:
I=- m gl,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4 分,其中方向占 1 分)
解法三 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v1、v2,由机
由于核变反应而使太阳中的 11H 核数目从现有的减少 10%,太阳将离开主序星
阶段而转入红巨星的演化阶段.为了简化,假定目前太阳全部由电子和
11H 核组
成.
(1)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进程,需知道目前太阳的质量 M.已知地球的半径 R = 6.4× 106 m ,地球的质量 m=6.0×1024 kg ,日地中心的距离 r= 1.5× 1011 m ,
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 g= 10 m/s2,1 年约为 3.2×107 s.试估算目前太阳的质量
M.
(2)已知质子的质量
mp=
1.6726×
10- 27
kg,
4 2
He
核的质量
mα=6.6458×10-27
kg,电子的质量 me=0.9×10-30 kg,光速 c=3×108 m/s.求每发生一次题中所
六、学科语言要规范,有学科特色
1.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
则”等词要用准确, 阅卷时常可看到“牛顿运动定理”、 “动能定律”、 “四边
形公式”、“油标卡尺”等错误说法.
2.语言要富有学科特色.在有图示的坐标系中将电场的方向说成“西南方
向”、“南偏西 45°”、“向左下方”等均是不规范的,应说成“与 x 轴正方向
I= 0- mv
可解得挡板对滑块的冲量为:
I=- m gl,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4 分,其中方向占 1 分 )
(2)(第二问给分点: 6 分)
解法一 对小球下摆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l+W=
1 2mv
2 2
(4 分 )
可解得细绳对其做的功为: 1
W=- 2mgl. (2 分 )
..
.
解法二 绳的张力对小球所做的功的绝对值等于滑块在碰前的动能 (或等于
I=- m gl,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4 分,其中方向占 1 分 )
解法五 由全过程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可得 (滑块在碰撞时损失的能量等
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等于滑块碰前的动能 ): ΔE=mglcos 60 =°12mv2 (6 分 )
可解得滑块碰前的速度为: v= gl (2 分 )
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1.“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2.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写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 3.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4.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的舍去.
5.数字相乘时,数字之间不要用“ ·”,而应用“×”进行连接;相除时也 不要用“ ÷”,而应用“ / ”.
械能守恒定律得:
1 2mv
1
2+
12mv22=
mgl
(3 分 )
又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m(-v2)=0 (3 分)
可解得: v1= v2= gl (2 分)
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I= 0- mv1
可解得挡板对滑块的冲量为:
I=- m gl,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4 分,其中方向占 1 分)
(卷面上暴露出来的易犯错误的一些问题: ①数字运算能力低,能导出 ΔE=(4mp+ 2me-mα)c2,却算不出 ΔE= 4× 10- 12 J,丢掉 3 分;
②ΔE 的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对,丢掉 3 分;
③ΔE 的计算结果的单位不对,丢掉 1 分. )
(3)(第三记分段:估算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的时间 M
2.数据的书写要用科学记数法.
3.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一般应与题目中开列的数 据相近,取两位或三位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选定.
4.计算结果是数据的要带单位,最好不要以无理数或分数作为计算结果 (文
字式的系数可以 ),是字母符号的不用带单位. 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设地球的公转周期为 T,则有:
mM G r2
=m(2Tπ)2r
(3 分)
m
mm′
g=GR2(等效式为: m′g=G R2 )
联立解得: M= m(2Tπ)2·grR32 (4 分 )
(3 分)
代入数值得: M=2×1030 kg. (4 分)
(卷面上暴露出来的易犯错误的一些问题: ①不用题中给的物理量符号,自己另用一套符号, r、R、m、 M 错用,丢掉
核聚变反应的次数 N=4mp×10% (2 分 )
7 分)
太阳共辐射的能量 E=N·ΔE
太阳每秒辐射的总能量 ε=4 πr 2·w (2 分)
E 太阳继续保持在主序星阶段的时间 t= ε (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