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和教案

合集下载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精品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精品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精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为题,解决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议论文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用心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梳理议论思路,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引导学生用心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学难点:梳理议论思路,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学生怎样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学方法:激发鼓励,引导讨论交流,拓展阅读。

课型:新授课教学用具:复印资料。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提示:请学生自荐表演小品《卖车》片段;读文查词典积累词语思考梳理思路。

【小品《卖车》片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

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 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 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 赵本山:“错。

媳妇答。

”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 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 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资料复印后给学生)二、导入新课师:出题的是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答题的是他的老搭档范伟。

大家边看边想:范伟答错了吗?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生可能会说1:因为他们两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2:因为他们思维的方式也不一样。

3:因为范伟的思路太狭窄,想法也太老套了。

…)师: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五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五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五篇】.篇二一、导入新课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尽相同。

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

今天,我们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自主学习1、你了解作者吗?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

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汲取( ) 不言而喻( ) 持之以恒( ) 驾驭( ) 渊博( ) 3、解释下列词语汲取: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不言而喻:轻而易举:一事无成:三、默读课文,自主探究,思考下列问题:默读是较快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文章娓娓倾谈,字句比较容易进入学生头脑,启发学生心智。

九年级学生已能较好地把握一般默读要求,自然会标好段号,勾画出给自己启发、留下深刻印象、有疑问的语句。

为进一步对话、讨论做好准备。

问题设计:文中句子,我的理解是。

引导: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哪些语句给你启发?你有没有疑难问题?围绕这些语句大家有什么看法。

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可能出现的问题大致如下: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明白生活中的这些道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关键在于“不满足”的心态和“不放弃”的精神。

3、“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偶尔的灵机一动并不能完成创造性的伟大事业,更不能因此请示知识积累,不肯耐心学习,他们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流于浅薄,甚至是胡思乱想。

最终让学生明白要努力求知,为创造准备好“源头活水”很重要。

4、“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有知识只是前提,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

关于“推敲”的典故: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 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 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 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 (见于《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 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寄语:
爱因斯坦说:“全民 族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 挥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 繁荣昌盛。”相信大家 能做一个21世纪富有创造 性思维的人。
自我设计:
咱们教学楼前有一块需要 绿化的方地,准备种上蔷薇、 月季和绿草等其他花草,你能 设计出一幅合理、精美的图画 吗?
三、多角度语言思维训练。
例:生活是一首歌,唱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生活是一朵浪花,撞击着人类梦想的礁石。
思考:“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 的要素呢?”(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1、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 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 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思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 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尽量 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因为:
1、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 是多种多样。
拥有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没有拥有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
区分二者的根据之一是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结论: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做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 关键在哪里?(讨论)
•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 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 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 它的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 发展下去。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意识到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能够通过思考和探究得出不同的答案,学生应用这一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瓶子,询问学生从这个瓶子里能够看到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说能够看到瓶子里的物品,例如水、沙子等,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这个瓶子颠倒过来,学生又能够看到些什么?此时,学生会发现只能看到瓶子本身和一些气泡,无法看到里面的物品。

(2)主体:教师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绝对的,正确答案也不只有一个。

随后,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大白菜到底该切成几片、一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会因为经验和知识等不同而不同等等。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通过不同的思考方式得出不同的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出来,与同伴交流,扩大视野。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体验到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现象,例如让学生穿着眼罩取物品、盲人摸象等实验。

(3)总结: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和实验,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每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方法和经验中得出不同的答案。

3.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性,让学生自己探索和体验。

在实践操作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小组合作、课堂实验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本节课的效果,可以采用主题绘画、小组讨论、个人答题等形式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并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优质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优质课件
是你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 。
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 素呢?”。
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存 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有哪些呢?”。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
它的作用有:①提醒注意,引发思 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 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 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第九页,共十六页。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他 重要的喜剧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历史 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莎士比亚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在 过去的几千年人类历史中,最独领风骚者为成吉思汗,而最 具才华者是莎士比亚。”
第七页,共十六页。
这三个要素在5、6两段中就已呈现,那么 是否能删去7、8两节呢?
* 约翰•古登贝尔克将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 —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创造了印刷
机和排版术。
* 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受器作为试验 对象,发明了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 革命。
第八页,共十六页。
贝多芬
第二页,共十六页。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 轻而易举 )
(2)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
无成就。( 一事无成)
(3)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
实践证明生效。( 行之有效)
(4)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不言而喻
第三页,共十六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

能证明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最佳论据是 商鞅因变法被车裂,伽利略为科学被焚烧,但真理在他们一边。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一次做试验时药品爆炸,但他身上带血从实验室跳出,兴奋地狂呼:“我成功了。” 英国作家克里西初学写作曾被连续退稿743份,但他把这些退稿当作镜子,总结经验 教训继续写作出版了560部著作。 陈景润为攀登数学高峰,演算的稿纸 有几麻袋,失败的次数更是无法计算。
读一读,想一想
重要句子理解一
如果认为只有答案只有一个------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对比论证
01
02
重要句子理解二
理清思路
论 证 过 程 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 拥有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 坚信人人都有创造力 (层层深入)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条件
卡通圣诞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美国实业家
议论文
罗迦·费·因格(Roger von Oech,一般译作“罗杰·冯·欧克”),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家。
01
。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02
作者名片
复习议论文知识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PART.01
1、什么是议论文?
2、议论文的要素
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 主张和看法。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 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 理由和根据。
运用论据证明论 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练习一 填空: 1、本文论述了只要确立 的思维方式,具备 的条件, 坚信任何人都拥有 ,就一定能成为 一个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优秀8篇)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本文的论证方法。

2、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3、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4、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5、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

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莎士比亚说:“思想是自由的精灵。

”,法朗士说:“最难得的勇气,是思想的勇气。

”,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

1、1+1=?2、4+9=?3、5+7=?4、6+18=?附答案:1(里)+1(里)=1(公里)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5(月)+7(月)=1(年)6(小时)+18(小时)=1(天)二、检查预习:恭喜(gōng)根深蒂固(dì)依赖(lài)孜孜不倦(zī)汲取(jí)持之以恒(héng)锲而不舍(qiè)渊博(yuān bó)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qiè):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三、整体感知:1、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分析问题:(3~12段)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公开课课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公开课课件

定义
一种集体思考的方法,通过集思广益,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
步骤
确定议题、召集参与者、自由发言、记录所有想法、评估和 筛选想法。
六顶思考帽
定义
一种思考方法,通过戴上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不同的思考角度。
颜色与思考角度对应关系
白色(事实与信息)、红色(情感与直觉)、黑色(问题与风险)、黄色(乐 观与肯定)、绿色(创新与想象)、蓝色(控制与组织)。
创造性思维对于个人的成长 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能 够帮助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获 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育环境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标准答案和应试 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
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 生独立思考的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教育环境的营造
学校应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倡导多元思维方式的教育环境,激 发学生的创造性。
世界复杂性
由于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 性,同一事物可能有多种 解释和答案。
不同视角
不同的人或从不同的角度 来看待同一事物,可能会 得出不同的答案。
知识限定
受限于我们的知识和经验 ,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事物 的某一面,而忽略了其他 可能的答案。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保持好奇心
对世界保持好奇,愿意 探索未知,是创新思维
课程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了解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概 念、方法和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
掌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技 巧,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

例: 生活是一首歌,唱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生活是一朵浪花,撞击着人类梦想的礁石。 生活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请仿照例句,再写两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生活是一首歌,唱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生活是一朵浪花,撞击着人类梦想的礁石。 生活是一份试卷,写满了人生的功过是非。 生活是一把伞,承受着人生的风风雨雨。 生活是一支笔,描摹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生活是一团线,编织着人生的纵横交错。 生活是一条路,布满了人生的荆棘坎坷。
(4)答D。因为D是惟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 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 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由于背景的不同,考 虑问题角度的变化,知识 积累的差异等原因,事物 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问题: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 有几个角?
4- 1= 3
4- 1= 4
4- 1 = 5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下列算式成立吗?
1、1+1=24 (1年+1年=24个月) 2、3+3=2 (3个月+3个月=2个季度) 3、9+3=1 (9个月+3个月=1年) 4、30+30=1 (30分钟+30分钟=1小时) 5、8+16=1 (8小时+16小时=1天)
生活是一场戏,上演着人生的喜怒哀惧。 生活是一张照片,记录着真实的市井百态。 生活是一个调色板,调试出人生的多姿多彩。
生活是一支梭,穿透了人生的层层壁垒。 生活是一棵树,结满了人生的累累硕果。 生活是一场梦,模拟着人生的虚虚实实。 生活是一幅画,临摹出人生的曲折漫长。 生活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间的善恶美丑。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 费 因格
看一看:图中是什么?
每一种事物都可以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 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美)罗迦· 费· 因格
罗迦· 费· 因格1948年生,当
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 一.他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 论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
关于“推敲”的典故: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 “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 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 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 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 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 《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 酌字句,反复琢磨。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 心、有毅力。锲,雕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 本文论述了哪几个问题?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3) • 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4-8) • 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 9-12) • 怎样成为有创造性的人(13)
• 达尔文:鸡从森林来到人家再发展 到马路,这是优胜劣汰的进化法则。
• 爱因斯坦:小鸡的成功=勇敢的穿 越+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 拿破仑:不想过马路的鸡不是好鸡。 • 阿基米德:只要给我一条马路,我 就能让小鸡走过去。
• 科学老师: • 体育老师: • 数学老师: • 语文老师: • 英语老师:
是否人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呢?
认识伟人(1):

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共53页PPT资料

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共53页PPT资料
• (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 语) 。
• 引用论证:
• (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 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如引用 的是典故就属于引用论证)
议论文语言特征: 准确性 严密性 逻辑性 生动性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 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 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 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 著作有《当头棒喝》、 《创造性纸牌》等。“唯 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 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 人”是他的名言。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 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 来证明论点 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 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技巧: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 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 章的说服力(引用论证)
• 类比论证:
• 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 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
一, 基本结构:
•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
• 结论——结尾部分 (解决问题)
一、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论据 1 、论点:
论证
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 (正确、鲜明)
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 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 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 明中心论点的。
2、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
(一)、看题目 (二)、看开头 (三)、看结尾 (四)、看中间 (五)、自己归纳
二、论据: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 史实。
②道理论据 某种正确的理论、 名言警句、公理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3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3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Lesson 13 "more than one correct answer to t hings" in Chinese volume 1 of grade 9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篇章2: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3、篇章3: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篇章1: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

二、设计思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阐述“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从直观的图形入手,娓娓道来,亲切平易。

既是对读者思维的启迪,又不强加于人。

本文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可以帮助点燃师生理性的火苗,激发学习议论文的兴趣。

同时本文有着清晰的思路、恰到好处的事例和道理论证、强大的说服力,是一篇很耐揣摩的说理文,也是一篇学习议论文的经典范文。

在教学本文时,我首先从兴趣入手,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观点毋庸置疑,然后让学生在文中筛选信息,结合以前学过的议论文知识,了解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并能指出一定的论证方法,最终使学生建立“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自信,树立在生活中活用知识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精选4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精选4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4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篇一教学思路:利用故事、图形等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紧扣“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的重点,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观点。

教学目标:1、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构想:情境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学的苏轼《题西林壁》。

让我们一起来背一下呀。

(生背)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什么?(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3、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先进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板书)二、初读课文。

(找出观点)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

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结性的语句。

(学生默读)师:作者在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生答:“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较重要的。

”)师:对,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

三、研读课文(理清关系)1、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优秀5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优秀5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优秀5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2、掌握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3、培养学生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难点:掌握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具准备: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练讲结合一、导入新课由苏轼《题西林壁》导入:(学生集体背诵《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板书)二、整体感知1、了解文体(教师简介)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就是对人或事物、社会现象、问题等表明自己的立场、意见、观点。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强调:在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立场之前,首先要了解议论的话题。

)2、正音辨形让学生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注音和说说字、词的意思。

如果有学生不会的教师再作讲解。

如:恭喜、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渊博、锲而不舍。

.3、明确话题:浏览1—3段,思考:文章开篇,从作者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作者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学法指导一: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模式”和“方式”的不同,以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明确: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如果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就容易让人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倡导要有创造性思维。

师总结:可见,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创造性思维。

三、理清脉络跳读4——12段,思考: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法指导二:注意设问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作用——往往出现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而后交流发言)明确:(1)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2)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3)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四、分析内容1、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这篇课文首先用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引出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告诉我们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接着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证了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因素,然后再用道理论证论证了任何人都具备创造力,关键在于是否关注普通的想法或是闪念,并推敲和充实,最后总结上文,得出我们要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的结论。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前两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本文的开头的图形为题,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

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再从正面说。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介绍我们常常认为事情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实际上,在有些情况下,答案是多维的,因为事物总是有很多的层面和不同的角度。

本教案将介绍13个例子,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在某些情况下,事物的答案可以有多个;•训练学生寻找答案的多维途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13个问题问题一:魔方怎样才算是完成了?一个魔方有6个面,每个面有9个小块,它们可以转动,使得每个小块最终和其它同面的小块颜色相同。

但是,一个魔方的完成并不只有一种方式。

让学生找到不同的完成方式,并思考有什么不同的解法可以用来完成魔方。

一棵树可能意味着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不同内涵。

在美国,圣诞节的时候,人们会在家里摆放圣诞树,这被认为是圣诞传统的一部分。

但是,在另一些文化中,树有不同的含义,比如代表自然界中不同的神灵,或者代表吉祥和健康。

学生可以研究不同文化中树的意义,展示和比较它们的故事。

问题三:一道数学题一个数可以被分解成几个质数的乘积,例如,数字6可以被分解成2 × 3。

但是,一个数可能会有不同的分解方式,比如数字12可以是2 × 2 × 3,或者是2 × 6。

学生可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找到一个数字,它有不同的分解方式总数有多少种?问题四:举例说明相似的重要性学生可以想象两个房间,它们的面积相同,而且都有一个窗户和一扇门。

但是,其中一个房间里的电话、电视、洗衣机和沙发的摆放位置与另一个房间不一样。

请学生考虑以下问题:这两个房间仍然相似吗?为什么相似重要?问题五:名词有它的形状和意义学生可以想象一件衣服,这件衣服有它的形状和颜色,但是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此。

同样的,像车、桌子、笔和饮料一类的名词也是如此。

学生要讨论每种事物的形状和颜色之外,它们还有什么含义和特点。

在不同的时间,人们对相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事物正确答案不只一个
教学目标: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汲取(ji2):吸取。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
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入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zi1):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qi4):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二、导入
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本文的开头的图形为题,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出示四种图形。

不看课文,清说出“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来”,并说明理由。

讨论并归纳:
(l)答A 因为A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

(2)答B 因为B是惟—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3)答C 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

(4)答D。

因为D是惟—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

结论,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的。

三、初读课文,自主先学,整体感知
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说“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论题,如何分析,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展示交流
1、提问: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说明了很多人都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3.提问: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讨论并归纳: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会止步不前。

4,提问: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提问: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
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两个汉例。

讨论并归纳:(1)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_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2)罗兰·布歇尔不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6.提问: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讨论并归纳: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

7.提问:“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8.提问: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9、提问:按议论文三段式结构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
一、提出问题。

(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二、分析问题。

(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三、解决问题。

(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10.提问:本文用什么顺序论证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

四、活读课文,探究延伸
辩论:语文阅读题,按一种答案评判是否正确?
五、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