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在灾害性报道中的导向作用
灾难性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中舆论引导观念的创新——以四川电视台汶川5·12地震年度电视直播报道为例
5 ・ 1 2 汶 川地震 发生 以来 , 作为重 大灾难 性事 件引起 了各方 高度关 注 , 同时
也 因灾害 本身 的突发 性 、 影 响 的长期 性和报 道 的复杂性 , 考 验着 电视媒 体 的应 急体 系和掌控 能力 。作 为本埠强 势媒体 , 四川 电视 台在信 息资源调 度和文 化心 理把 握等方 面具有天 然的地缘性 特质 , 面对受地 震进发 的极强破 坏力 和摧 毁性 影 响 的本 土观 众 , 如 何发 挥 电视媒体 的传 播特 性及本 体优 势 , 实现对 负 面事件 的正面引导 , 建构 良好 的舆论 生态就显 得尤 为重要 。本 文立足 四川 电视 台五年 汶 川5 ・ 1 2 地震 电视 直播节 目, 将其分 为灾 难突 发期 、 灾情 辐射期 和灾 后重 建期 三 个梯 次 , 观察其传 播 实践背 后舆论 引 导观念 的变 化和 更新 , 以期 对地方 电视
手 消息, 建 立 起 灾 情 的全 方 位 信 息 网络 , 这 也 反
映 了四川 电视 台在 区域 信息 收集 机制上 的 良好 架
电视 台新 闻资 讯频 道 在余 震 不 断 的情 况 下 , 中断
常 规节 目播 出 , 充 分发 挥 对新 闻现 场 的接 近 性 优 势, 推 出震情 直 播 报 道 , 同新 华 社 、 央 视等 国家 级 媒体 第一 时 间发 布事实 消息 , 追踪 事件 进展 , 掌握 议程设 置 主导 权 , 快速启 动 的新 闻直播 , 体现 了四 川 电视 台应对 突发 事件 的高效力 。 媒 介 对 时效 的保证 , 使 得新 闻事 件与 媒 介事 件有 机融 合 , 以“ 事实” 为 核心 的新 闻诉 求在 此 时 紧 紧地融 合传媒 的功用 、 责任 , 并通 过外 向的报道 表达 同构 出媒 介事件 的影 响力与组织力 。【 ] 在 以事 实告知 为核 心 的媒介 行动 中 , 广 大记者深入新 闻现 场 进行 播报 , 成 为与 事实 同步发 生 的媒介 事件 , 在 占领信源 高地 的同时 , 极大地 消弭 了与受众 的时空 距离, 满 足了受众信息 知 晓权 , 而“ 媒介 在场 ”的符 号 性传 递 , 不仅 是本 埠主 流媒体 塑造 品牌 、 彰显 责 任 的重 要途 径 , 对 于及 时疏 导灾 民情 绪 , 提 高 与观 众 的贴近性上也发挥 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 ( 二) 现 场呈 现 : 多 点 同构宏 观 统揽 全 域凝 聚
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
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作者:肖枭来源:《艺海》2010年第05期媒体的社会责任在危机来临时既是媒体行动的指南与方向,又是全社会对媒体的期望。
媒体不仅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还要当好人民生命财产守护者,帮助政府和民众克服困难、战胜危机。
然而危机存在若干个发展阶段,在危机的不同发展阶段,新闻媒体承担的具体的社会责任也不尽相同。
根据斯蒂文·芬克对危机生命周期的划分方式,第一个阶段是潜伏期,即有迹象表明有可能发生危机,显然这是量变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发生期,关键性的危机事件突然爆发,而且迅速演变。
第三个阶段是蔓延期,危机的影响在存在的同时逐步扩大。
第四个阶段是衰退期,危机的影响渐渐消退,但仍需保持警惕,以免危机重复。
这四个阶段在大众传媒的作用下交替演绎,展示着危机生命周期的轮回。
下面将分阶段分析新闻媒体在危机的每一个阶段中具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一、危机潜伏期的预警危机潜伏期的特征一般是社会系统或组织较长时间地积累矛盾,使危机处于量变阶段。
这是最容易解决危机的时期,但因没有明显的标志事件发生,而不易被人察觉。
新闻媒体在这时候应该担负起环境监测的职责,起到社会预警的作用。
普利策曾有一个很经典的比喻:媒体就像海上航行的轮船上的隙望塔,当它发现前方的冰山、暗礁时,能够及时向人们发出警报。
在安全的情况下,媒体的这一作用并不一定能够凸显出来,但是一旦遭遇危机,媒体的隙望功能就被放大了。
在危机潜伏期,媒体及早地把可能发生事件的有关信息传递给决策部门,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从而有助于把潜在的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防范危机的爆发;或者即使危机发生也可以让社会有一个心理准备,提升社会的“抗震”能力。
2001年8月,《财经》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发《银广厦陷阱》,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轩然大波。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深入调查,记者在这篇文章中指出,银广厦过去两年股价暴涨的背后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文章发表不久,中国证监会就对银广厦正式立案稽查,多名涉案当事人被移交司法机关,银广厦股票从每股30多元直落到4元多,以16个跌停板创中国股市之最。
浅论灾难性事件报道中新闻评论的重要性_试以_人民日报_玉树地震评论为例
第31卷第8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31, No.8 2011年8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August. 2011, 072~073 浅论灾难性事件报道中新闻评论的重要性——试以《人民日报》玉树地震评论为例刘培培(商丘师范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系,河南 商丘 476000)[内容提要]关于灾难性新闻的报道,越来越透明、及时,汶川地震报道可以说是我国新闻报道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玉树地震报道则是媒体在灾难报道上的又一个突破。
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在玉树地震报道中的评论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分析得出:新闻评论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可以起到引导社会舆论、开展社会宣传的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灾难性事件;新闻评论;《人民日报》[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1)08-0072-02一、灾难性事件报道所谓灾难性事件报道,通常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
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灾难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因而备受各方关注。
灾难性事件是不可预见性的,而且持续的时间往往长短不一,如果处理不当,其危害是严重的,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威胁。
无论什么性质的灾难事件,在其爆发时,会立即引起各界的关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新闻媒介,因为它是社会公众所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
媒体对灾难性事件的新闻传播,贯穿于灾难性事件发生的始终,有时它比身处其中的人更能了解其全貌。
二、《人民日报》关于玉树地震新闻评论的议题分析(一)样本介绍《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它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主张的重任,其中《人民日报》的言论(尤其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等),已成为《人民日报》的一面旗帜,更是受到各级、各界的重视。
以下内容选取了《人民日报》从4月15日到4月28日14篇评论作为议题设置分析的样本,根据危机传播的几个阶段将媒体对玉树地震报道议题设置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分别是灾难突发期、蔓延期和解决期。
浅谈地方电视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以“10.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为例
浅谈地方电视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以“1o.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为例郑德胜(龙岩电视台新闻部福建龙岩364000)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电视媒体已逐渐建立起较强的突发事件舆论导向意识,但在着手进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时,其方法手段仍有待提高。
本文以“10.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为例,围绕如何发挥媒体议程设置功能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地方电视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
关键词:地方电视媒体突发事件媒体议程设置舆论引导“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在多数时间,媒体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地成功。
”这一理论揭示出大众媒介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形成或影响舆论。
议程设置成为媒介舆论引导的一个常用方法。
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介通过建构信息流以使舆论朝有利于舆论控制者方向发展,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地方电视媒体具有接近突发事件发生区域、贴近区域内公众心理的独特优势。
面对地方突发事件,地方电视媒体应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围绕透水事故发生后的”救人”设置了一系列的议题,进行了有目的的报道,正确引导舆论,维护地方政府形象,保障地方群众利益。
笔者对“10.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的报道进行研究,地方电视媒体应该说在运用媒体议程设置这一客观功能时注意避免“推定效果”,一方面考虑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到公众的心理和特点,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
一、突发事件的性质及其议置设置的导向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地方突发事件蕴涵着很大的新闻价值。
浅析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J U N FG N Z OUI S 1 U E O O I LS O R ALO UA G H N rT T FS C A IM l
21年第 2 ( 第 2 期 ) 00 期 总 9
N . 0 0 S f l o22 1 ( e a i No2 ) .9
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的传播已日益呈现多通道 、 全方位的特点 , 特别是手机 、 网络等非传统媒介的出 现与快速普及 , 更是将世界带人信息化、网络化时
度, 使我们的主流媒体继而关注了这一事件。 而事件 发生之后 , 杭州市交警 队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 , 说 明当时肇事车的时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码 , 0 这一说法公布出来后 立即引起 了广大网友更为强烈的关注 ,包括 目 击者 在 内的公 众产 生质 疑 , 为如果 只有 7 的时速 是 认 0码
突发事件包括 自然界突发性的灾难和人类社会 内部 突然 发生 的紧 急事件 。突发事 件 总 的来 说是 在
较短 时 间 内急 速爆 发 的 , 有 一定 普 遍性 的社 会 危 具 机 。那 些造 成 了重大 人员 伤亡 或重 大影 响或 可能 产 生 重 大后 果 的 自然 灾 害 、 安全 事 故 、 大 刑事 案 件 、 重
媒体报道的热点和重点。第三 , 呈现非常规性 , 且破 坏 性 大 , 众 的应 变 能 力 弱 , 公 易造 成 流 言形 成 恐 慌
I l J
。
突发事件对人们 的生产生活可 以造成很大的影 响 , 们 日常 的生 活模 式 可 能被 这 样一 些 突 然 发生 人
的事件 所 打乱 , 事件 的突然 性 会 使人 们 有 种来 不 及
政府和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该做好舆
国家级广播媒体:突发自然灾害中的生命线
国家级广播媒体:突发自然灾害中的生命线【摘要】本文在回顾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中国之声和国家应急电台等媒体的快速反应、报道特色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家级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担当问题,认为作为突发自然灾害中的生命线,国家级广播媒体应沉着应对,以人性化理念为报道之本,坚持办实事践行社会责任。
【关键词】国家广播媒体;应急广播;雅安地震;突发自然灾害;生命线;角色担当一、国家级广播媒体快速反应概述1、第一时间发布地震相关信息灾情就是命令。
“4.20”雅安地震发生后,中国之声新浪实名微博于8:24发布第一条雅安地震相关信息,公布了震源、震级等相关信息,随后随时更新地震相关的最新情况;4月20日8:28中国之声紧急插播地震消息。
随时汇总扫描微信、微博、网络的震区最新信息,在报道内容上横纵辐射。
此外,中国之声不断在微博平台实时发布地震相关信息,并开通寻亲热线。
另外,也可通过微信版“中国之声雅安紧急救援”发送语音消息来进行求助。
同时救援、求助等信息也会在直播节目中增设的“微博热议”板块播出。
2、快速启动应急广播报道程序中国之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报道程序,发挥了广播主力军的作用。
中国之声4月20日10:00开启《雅安紧急救援》特别直播节目;在特别直播中及微博平台以每30分钟两次的频率不断重复中国之声在四川雅安各地接收频率;每隔15分钟就有请此刻主播进行雅安地震此刻最新消息汇总。
每个节目板块基本都会邀请嘉宾做客直播间,传授专业的相关知识,引导灾区听众在黄金救援期内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中国之声长时间地爱心接力,在余震不断的夜晚为雅安彻夜守候。
即便特别直播节目结束后的《千里共良宵》,也是围绕地震而做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抚慰。
3、开拓性的国家应急广播汶川地震后,建立“紧急广播”国家系统的建议就已被提出,在此次雅安地震中被付诸实践,成为应急报道中的革命性举措。
4月22日,国家应急广播在四川雅安地震震中芦山县的帐篷内开播,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这是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首次实践尝试,同时也标志着国家级广播电台在国家应急广播功能方面的全新拓展。
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浅析——以“7·20河南暴雨”为例
第38卷第3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8,N o .32022年5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 a y 2022ʌ收稿日期ɔ2021G09G10ʌ作者简介ɔ王璇(1993-),女,甘肃兰州人,兰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播理论研究.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浅析以 7 20河南暴雨为例王㊀璇(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10)ʌ摘要ɔ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作为危机事件的一种,由于其突发性等特征比其他的危机事件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与反复性.该种危机事件发生时信息的传播容易产生舆论的混乱从而引起民众的恐慌,所以相较其他突发性事件在进行危机传播活动时更需要讲求一定的原则与策略.以 7 20河南暴雨 为例,运用斯蒂文 芬克危机传播阶段分析理论对该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㊁媒体与公众所进行的危机传播进行分析.就分析提出原则和策略上的建议,以期对之后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事件中的危机传播提供一些启示.ʌ关键词ɔ7 20河南暴雨;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危机传播ʌ中图分类号ɔG 206.3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2)03G0125G04A n a l y s i s o fC r i s i s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a n dS t r a t e gi e s i nS u d d e nN a t u r a lD i s a s t e rE v e n t s T a k i n g t h e J u l y 20R a i n s t o r mi nH e n a n a s a nE x a m pl e WA N G X u a n(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a n d M e d i a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i n a n c e a n dE c o n o m i c s ,L a n z h o u 73001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D u e t o t h e u n c e r t a i n t y a n d f r e q u e n c y of s u d d e n 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e v e n t s ,t h e c r i s i s a n d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g e n e r a Gt e d i n th e e v e n t n e e d t o p a y m o r e a t t e n ti o n t o t h e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t h a n t h o s e i no t h e r e v e n t s .B y c o m b i n i n gc a s e a n a l y s i s a nd l i te r a t u r e a n a l y s i s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r i s i s a n d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n d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s t r a t Ge g i e s g e n e r a t e db y t h e J u l y 20H e n a nr a i n s t o r m b y c o m b i n g t h e c o n c e p t sof c r i s i sa n dc r i s i s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g e n e r a t e db yt h e s u d d e n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e v e n t s a n d a p p l y i n g S t e v e nF i n k s c r i s i s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 t a g e a n a l y s i s t h e o r y a n d t h e 5S p r i n Gc i p l e o f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a n d p u t s f o r w a r d 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a n d s t r a t e g y i n t h e e v e n t o f s u d Gd e n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s i no r d e r t o g i v e s o m e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i n t h e e v e n t o f s u d d e n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s .K e y wo r d s :J u l y 20H e n a n r a i n s t o r m ;s u d d e n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c r i s i s ;c r i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㊀㊀近年来,全球突发性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信息传播的错乱㊁谣言四起等往往伴随着该类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所发生.2021年7月中国河南省发生罕见的7 20暴雨危机,该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引发的一系列的信息传播方面的危机使整个社会产生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媒介即讯息 ,在现代媒体技术与手段的发展下,讯息在社交媒体上会迅速传播并不断发酵,但是信息传播速度的提高不能保证信息能精准地传播到每一个目标受众,也不能保证每一条讯息都是准确无误.传播中种类过多㊁速度过快的信息也会产生一些对舆情非常不利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不仅不能使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所产生的信息传播危机得到很好的解决,还会对正常进行的危机传播有负面的影响.所以搞清楚危机事件各时期政府㊁媒体所进行的危机传播,合理运用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才能够避免危机传播中信息错乱㊁冗余等因素所造成的大众不必要的恐慌,减少突发性危机事件中信息传播引发的社会舆论压力.一㊁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与危机传播(一)危机事件与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国内外学者,对危机有不同的定义.国外学者罗森塔尔(U r i e lR o s e n t h a l)将危机界定为: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运行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紧迫,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1].国内学者刘刚在«危机管理»中,把危机定义为一种对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构成威胁,要求组织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关键性决策和进行紧急回应的突发性事件[2].2021年发生的7 20河南暴雨是一场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该危机事件极具破坏性与迅速性,并且不确定性极强,使得我国河南人民的生活㊁生命㊁财产等受到了威胁.(二)危机传播美国女学者费恩 班克斯(K a t h l e e nF e a r n -B a n k s,1941-)认为,危机传播是 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㊁之中以及之后,介于组织和其公众之间的传播 [3].胡百精教授的«危机传播管理»认为危机传播是混乱符号和不确定意义的扩散过程,是信息传播主体与客体失序互动的过程[1].作为危机传播前锋与后盾的政府来讲,做到信息的相对透明与沟通的顺畅是进行的危机传播的核心;而作为公众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是进行危机传播的基础;媒体在危机传播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合理的传播策略来传达政府的声音,维护社会稳定.二㊁7 20河南暴雨中的危机传播模式阶段性理论是危机传播理论在危机管理理论中的借鉴与应用,斯蒂文 芬克在1986年提出四阶段论,该理论将危机传播过程划分为危机潜在期㊁危机爆发期㊁危机蔓延期㊁危机解决期四个阶段.运用阶段性理论对7 20河南暴雨中的危机传播做相对系统的梳理,可以更加完整地了解该危机中媒体㊁政府与大众进行危机传播的模式.(一)危机传播的潜在期:危机传播不只要提前预警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迅速,政府与媒体对于暴雨这种突发自然灾害危机事件可以做到第一时间的报道与预警.2021年7月16日中国气象报道称,河南省气象局启动暴雨四级应急响应,气象部门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应急响应规定做好工作.虽然政府㊁媒体已预警,如前期新华社㊁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在自己的两微信一端上均就灾害给出预警.但是因为前期政府㊁民众对预警不够重视,使得政府和媒体刚开始的危机传播陷入被动,在7 20河南暴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铺天盖地的各种媒介信息㊁报道纷涌而来,公众对政府的救援㊁灾民的安置等都产生了质疑.政府在官方媒体的两微一端立马发布准确的信息:第一时间公布河南该次暴雨的雨势情况,发布求救电话㊁救援信息㊁避难帮助场所等;同时避谣社交媒体上传播的错误信息.危机潜在期是危机传播相对容易的时期,也是更大的传播危机最不容易被发现的时期.所以,政府与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应该随时提高警惕,树立良好危机传播意识,始终防患于未然[4].(二)危机爆发期:危机传播需要具体报道一旦危机潜在期结束,信息传播面临的危机将会彻底爆发,并且过程是不可逆的.这是四个阶段中最短的阶段,但是稍有不慎都会让危机传播发展到很不利的地步.7 20河南暴雨中危机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受到社会很大关注.但是由于危机的突发性,准确的消息的调查考证需要一定时间.网络繁杂的信息使得危机爆发期谣言遍地,大众出现焦躁情绪,一是质疑预警与防范;二是迫切想了解灾区的情况及群众的救援和安置等问题.大量媒体聚焦河南,具体地对河南各地的灾情与受灾群众的现状进行报道.如央视新闻发布7月20日,河南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导致的乘客不幸罹难的具体人数;人民日报官微报道了郑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防汛救援最新情况.为大众提供官方信息,解决信息不透明造成的谣言四起.在危机的爆发期,信息传播的模棱两可㊁混乱无序会造成危机传播的失误.所以要利用现代媒介的便利性具体准确地进行危机传播,让媒体报道更加具体化是危机传播的关键.(三)危机蔓延与恢复期:危机传播需正确引导危机延续的同时也在恢复,危机恢复期通常指危机的 清理阶段 ,危机蔓延期是四阶段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5].面对处于危机蔓延与恢复期的7 20河南暴雨事件,危机传播一刻也不能停息,并且需要正向的引导,才能迅速且高效地解决传播危机问题.在7 20河南暴雨事件中政府迅速给出相应的指示,针对舆论热点及时发布官方消息,防止谣言的扩散和传播;媒体也进行正确引导,不断报道救人抢险,各地捐款捐物的新闻,为此次突发自然危机事件创造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受灾人民战胜灾难的决心.政府㊁媒体所进行的正确舆论引导使得处在危机蔓延与恢复期的信息传播危机进一步得到缓解.(四)危机解决期:危机传播需谨慎对待危机解决阶段,不意味着政府㊁媒体的危机传播完全结束,关于政府后续形象的重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6].虽然河南暴雨慢慢变小,陆续进入灾后重建和理赔阶段,舆论也渐渐淡化.媒体主要就危机事件发布灾害重建和赔偿等消息,最大程度树立政府的正面形象.在新闻媒体上报道一些灾害重建,赔偿等危机解决信息的同时,也做一些预警报道,如在2021年8月21日,媒体还对河南部分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暴雨进行了预警.事实上,危机解决期,危机传播应该更加谨慎.一旦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掉以轻心,会使之后的危机传播变得措手不及,影响危机传播之前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所以媒体应做好由于危机事件折返继续进行危机传播的准备,小心谨慎地进行危机解决阶段的危机传播.三㊁7 20河南暴雨的危机传播原则(一)政府和媒体需要主动承担危机传播的责任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引发传播危机后,政府㊁媒体应该第一时间承担起危机传播的责任.政府部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㊁微信等新闻客户端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指示.官方媒体在互联网上也第一时间承担起了权威报道的责任,对暴雨进行了权威㊁详细㊁准确的报道.如人民日报的官微一直发布第一手危机事件的官方信息,在危机传播中一定程度起到了引导舆论的作用,承担起了作为官方媒体的责任.(二)政府和媒体需要真诚沟通㊁真实报道灾害无情,政府和媒体需要真诚地与群众进行沟通,使突发事件危机传播更加有人情味.任何不真诚的沟通都会导致危机传播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使得传播危机蔓延.在危机传播中,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地方媒体都需要真诚沟通,真实报道灾情与救援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进行虚假㊁夸大的隐瞒报道.媒体在做到真实报道的同时要进一步了解群众迫切需要的信息.在对于这场暴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几乎都是第一时间真实报道了灾情的发展,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与受众进行真诚沟通并且真实报道新闻事实避免谣言的传播.(三)遵循速度第一且报道准确快速处理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是政府㊁媒体危机传播成功的关键,一定要第一时间判断清楚形势,找出危机传播对策.在河南暴雨的危机事件中,政府与媒体合理利用 两微一端 ,迅速及时进行危机传播,尤其是微博避谣机制,往往在谣言发生的第一时间,就粉碎谣言,传播真相.如在网络传播中,社交媒体上流传一则4秒钟的短视频,显示一条巨大的鱼状物体在街区洪水中翻腾,据称是郑州 荥阳海洋馆被冲破,海洋馆中的鲨鱼逃出来 ,媒体和大众立马一起避谣,证实为假新闻,避免再次加重灾情中群众的恐慌.在这场自然灾害危机事件中政府㊁媒体和大众利用现代媒介实现了真正的危机传播的速度第一原则.(四)相互协作,系统运行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㊁媒体与公众进行的危机传播要遵循正确㊁完整的相互协作原则并进行系统运行.在这次事件的危机传播中不仅政府㊁媒体及大众相互协作,政府与政府,主流媒体㊁地方媒体㊁还有其他媒体也相互协作.同时各种媒体深入灾情报道一线,系统报道灾情,对灾情的报道使用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相互协作,系统运行的原则可以使大众系统地掌握危机事件的信息,坚定决心与信心打赢信息危机仗,使受众获得了系统信息,最终使得危机传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五)发布权威性信息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事件的危机传播中,权威信息的发布更能取得大众的信服,媒体发布权威人士的消息报道可保证危机传播具有权威性.如主流媒体发布中共中央总书记㊁国家主席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这次7 20河南暴雨对防汛救灾工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7月21日人民日报直播了中央气象台与河南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等专家解读此次特大暴雨的过程特点㊁成因与未来几天的预报.政府㊁媒体随时用权威证实原则,打消一些由于大众对媒体传播信息不信任产生的恐慌.四㊁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策略分析㊀㊀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的危机传播中需要一定的危机传播策略去更好地进行当下的危机传播,对于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策略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做好政务社交媒体沟通政务社交媒体危机沟通是指危机事件发生前后,政府和公众如何通过政务社交媒体进行沟通[7].平时就要做好政务社交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保持与受众之间的消息畅通与相互信任.这样不管是在河南暴雨还是其他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中,政务社交媒体都可以发挥自己官方媒体的身份优势,传递讯息.有效的政务沟通能让大众迅速㊁准确地获取信息,同时一旦危机事件发生政府也能更快确定危机传播的方向.(二)合理利用意见领袖,强调社会责任危机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策略之一便是要合理利用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因为他们本身具有一定受众,在关于重大自然性灾害事件的危机传播面前,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帮助社会消除一部分传播危机,在社会的危机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危机传播的意见领袖,已经不单单只能查找㊁传播信息,为受众提供观点与建议.他们还需要收集信息,辨别信息的真假,并且引导自己的粉丝.提高危机传播的正向信息的传播速度,促进传播危机的解决.比如在7 20河南暴雨事件发生时很多微博大V转发救援信息,但是其中就有假的求助消息泛滥,看似事小其实很容易引起大众的恐慌,不利于危机传播,所以需要意见领袖先去辨别一下消息的真假.很多媒体的官方微博㊁微信公众平台在这次河南暴雨中也起到一定的危机传播作用,所以在危机传播策略中合理地利用意见领袖,强调社会责任,才能使危机传播更加深入㊁广泛㊁有效.(二)必须时刻保持信息的畅通与准确大量的冗余信息与谣言也会导致危机传播的失败.很多媒体线上传播救援信息㊁灾情中的救人的英雄事迹等一些灾情相关的报道,但是这些信息过多会导致信息的不通畅,对危机传播产生不好的影响.危机传播成功的关键在于时刻保持信息的畅通和准确,所以这就需要媒体里专业的人从大量消息中筛选出准确有用的信息并且立刻发布出去,否则会形成信息的冗余,使得消息真假难辨.如在灾情期间微博及时建立专项小组进行救助信息的筛选,将相对准确的求助信息发送出去.越是在这种信息杂乱无章的时候越要保持传播信息的畅通与准确,危机传播才更有效率.五㊁总结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危机传播过程需要随机应变.由于突发性自然灾害危机社会关注度高,在此类事件的危机传播中运用危机传播原则和策略时应该更加注意方式与方法,要因时㊁因势而变.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的原则与策略方面我们应该更加注意真实㊁准确传播信息,创造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ʌ参考文献ɔ[1]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2]刘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3]C o o m b s,WT.C h o o s i n g t h e r i g h tw o r d s:T h e d e v e l o pGm e n t o f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s e l e c t i o no f t h e a p p r o p r iGa t e c r i s i sr e s p o n s es t r a t e g i e s[J].M a n a g e m e n tC o mGm u n i c a t i o nQ u a r t e r l y,1995(8):447G476.[4]上官酒瑞.互联网+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300.[5]余玉花.科学防范现代危机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384.[6]温琼娟.美国危机传播研究八大理论流派[C]//第六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国家品牌 社会资本与文化软实力论文集,2013:300G324.[7]谢起慧,彭宗超.基于T AM的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危机沟通机制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5):106G112,100.[责任编辑:王敬儒]。
新闻媒体在少数民族地区突发性自然灾害中的应急作用--以海原、汶川地震为例
人资社科 Human Resources & Social Sciences新闻媒体在少数民族地区突发性自然灾害中的应急作用——以海原、汶川地震为例袁帝航 蔺轩 杨正文 郁晓娜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10742056)。
摘要: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对于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损害较之其他地区更为严重。
而在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系统中,新闻媒体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对海原、汶川两次地震中新闻媒体的表现进行了比较,试为有关部门健全完善相关灾害应急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媒体;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灾害;应急截至2012年底,我国的三级民族自治地方占到了国土总面积的64%。
而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地震开始,先后发生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地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泥石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地震、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震等,频繁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也给当地的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破坏。
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应急能力,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百姓生活,对于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系统正处于一个逐步健全完善的阶段。
自然灾害应急指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灾难进行准备、响应、缓解和恢复,是防灾减灾的出发点①。
新闻媒体在这个系统中主要充当了预警者、监控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贯穿从常备预案到具体实施再到随时改进的整个应急管理流程。
而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要发挥好新闻媒体的应急作用,又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海原概况及新闻媒体在海原地震中的基本表现海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总县人口的70%,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外出务工渐渐改变当地长期以第一产业为主体的结构,但并没有使当地经济实力发生大的改观。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海原县居民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观念也较为落后。
地方台对灾难性报道的多维度探析——以南平电视台相关报道为例
椿 震创 耱 买践
D GN N C U B 实 探 — 新 采 ON A H AN O 务 讨 — 闻 编
地方台对灾难性报道 的多维度探析
一
以 南平 电视 台相 关报 道 为例
孟建 忠
(南平 广 播 电视 台 福 建 南平 33 0 ) 5 00 能力和职业精 神 的试金 石 。从 南平电
权威媒体 来得早些 , 但明显还是 带有滞 后性。地 方媒体报道 事’ ’ 重要性的判断 ” 也就说媒体对议题 的关注程度 与 及其 。
2 年 9 ( 8 ) i 鸯喜 o 第 期 总 5 东 撬 1 1 第期
受众 对问题 的重要性 的认识程度 呈正相关 , 媒体对 某一议题 也 可以改变受众 对问题 的重要性的认识。深度 报道是对受众 的报道越 多 , 受众认 为该 问题越重 要。反之 , 那些媒体关注较 的认 知程度 的强化 。在 灾难事件 中, 动态新 闻可 以达到 新 闻
视 台对“ 民生事件” “ 郑 、 南平泥石流 事件 ” 灾难 新闻的报 道 , 等 大体可 以看 出国内地 方 电视 台对 灾难新 闻报道 的基本情 况。本文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 , 讨地方电视 台灾难 探 新闻报道 的多重 维度 ,旨在为地方 电视 台做 好重 大灾难性 事件 报道提供理论和 实践
少 或 不 关 注 的 问题 , 众 就 会 认 为 它 不 重 要 。 尽 管 受 众 属 性 的时效 性 , 是往 往达不到新 闻的深层性。 因此灾难新 闻采 受 但 ( 包括 受教 育水平 、 介接触 程度 、 媒 思维 能 力等 ) 会对该 理论 用 深度报道是新 闻传 播的必然要 求。在深 度报道 中 , 记者 通 提 出 质 疑 , 是 从 长 期 的综 合 影 响 来 看 , 程 设 置 理 论 有 着 过 收集 众多 的背景 资料 , 事件 进行分析 、 但 议 对 解释和 判断 , 明 说 明显 的传 播 效 果 。 事 件 的 原 因及 影 响 , 能够 更 加 全 面 地 呈现 事 件 的来 龙 去 脉 。
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媒体责任
深入事发现场 ,尽快 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原因、 现场人 员伤亡 情况和经济损失 、事件进展及善后情 况,并和
面 对 灾 难 ,媒 体 该 以什 么样 的心 理 , 担 当 什 么 样 的 责 任 ,把 具 有 权 威 性 的信 息 和 新 闻现 场 所 发 生 的真 实 情 况 ,做 到 如 实 握 什 么 样 的原 则 ,做 什 么样 的报 道 , 这 是 每 一 个 采 编 人 员 必 地 反 映事 实 。
报道,应把握哪些原则?肩 负怎样 的媒体 责任和社会责任?这是每一位媒体从业人员值得 思考 的问题。 关键 词:灾难性 ;原则 ;媒体 责任 中图分类号:G2 62 0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7. 12( 0 2)1—0 80 6 28 2 2 1 00 4 —2
社会生活不可 能总是平 安无事 , 自然现象 也不可能永远 闻事 实 要 真 实 ,新 闻报 道 中 的每 一 个 细 节 和 事 实都 要 符 合 客 风和 日丽 , 灾害性突发事件常常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不 期而至 , 观 实 际 。李 希 光 在 谈 到 好 新 闻 时 说 :“ 好新 闻 首先 要 准 确 ,所 它带给人们的是对生命的损害和扼杀、 对物质的破坏和 改变 、 有 的新 闻都要核实 。 这 就要求媒体记者要对报 道中的每一 个 ” 对环境的摧残和毁 灭。更带给人悲痛、恐慌、焦虑和不安 。 人物 、地 点、数字 、细节都要认真核对 ,报道 由政府发布的
实真 相 、为 受 害 者 主 持 正 义 的 强烈 的责 任 心 。20 0 6年 5月 1 8 目山西 左 云 煤 矿 有 关 负 责 人 恶 意 瞒 报 , 最初 煤 矿 上报 5名 矿 工被 困 ,最 终 核 实 5 矿 工 被 困 , 1 遇 难 。20 年 7月 7名 7人 01 l 7日广 西 南丹 特 大 矿 难 ,如 果 不 是 《 民 日报 》和 新 华 社 等 人 媒 体 记 者 冲破 各种 艰难 险 阻 , 一 层层 撕 开 这起 被 严 重 捂 掩 的
对《人民日报》四川地震报道的分析
公益广告。这些举措使得《人民日报》在这场空前的灾难面前 权、增强了民众对政府和媒体的信任感、加强了民族团结。随
做到了前期和后期报道衔接紧密、内容全面,最大可能地满 着震中伤亡人数的不断增加,报纸不断跟进报道,而不是讳
足了 受众的 知情权, 增强了 人民对 政府、 对党报的 信任感 。
莫 如深。
=、突 破以 往。 真正 的信 息透 明化
<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各大媒体 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关于抗震 稳定的关系。”^有一些观点认为:政府的信息公开尤其是把
救灾的各种信息。总体来说,<人民日报》在这次报道中有以 一些与社会及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治安问题、重大事故、
下几点值得称道:
重大灾难等等向全社会公开会造成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其
一、前 期报道及 时、后期 报道全面。 报道醒目 突出
105
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
Oi 、I GNAN CHUANBO 学术平台一个案研究
中先生 说过:“灾害 不是新闻,抗 灾救灾才是 新闻。”中国 媒体 在这次抗震报道中真正做到了与政府的危机管理相结合, <人民日报》以党和政府的救援工作为引导、以灾区的民情抗 震救灾为重点,在新闻舆论引导上起到了稳定民心和鼓舞士 气的作用。相较以前灾难性报道中以党和政府在灾难中的作 为和成绩为报道重点的做法,在此次地震报道中,<人民日 报》 把险 情、 民情 与政府 的救 援放 到了 同样重 要的 位置 ,并 且 开辟了抗震科普知识专区,为读者提供实用知识、帮助受灾 的人们 消除紧张情 绪。
地震,将重大灾情及时告知受众。这天的《人民日报》将重点 信息的不透明尝到了很多苦果 ,比如在SARS事件中媒体的
放在及时报道灾情和中央部署救灾工作上,并在第一时间公 迟缓反应和瞒报造成的不良影响。
灾害性新闻报道中媒体的错位与再定位
JU N L F U A A S E I V C T N L E H I L OI, O R A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A I. E O H N NM S M D O A I A C NC C F A O T G
害性报道 中的媒体错位 现象 , 媒体应 明确传播职责 , 更新 观念 ; 应针对 国情 , 实现灾害性新 闻报道的再定
位 , 而更好地发挥媒体在报道灾害性事件时缓解各 方矛盾 、 从 降低社会 恐慌以及减少不 良效应 等方面的
重要作用 。
[ 关键 词] 灾害性新 闻报道 ; 媒体错位 ; 舆论引导
害引 出全 面 的社会 危机 。
道 固然 可 以形 成舆 论 合力 , 是 在有 限的媒 体 但
资源 里 , 种舆 论 引 导 的规 模 效应 必 然会 牺 牲 这
( ) 体 的集 体失语 三 媒 在某些 较为严 重 的灾 害 性 事件 发 生 后 , 造
其 他信息 , 响 信 息平 衡 。长 时 问 的信 息 轰 炸 影
有 转 变媒 体 观 念 , 能从 根 源 上解 决 错 位 的 问 才
题 , 媒 体 报 道 灾 害 性 新 闻 事 件 的 方 式 拉 人 将
正轨。
容 易给 人们 的心 理和 精神 造成 压 抑 , 利 于人 不
们全 面地认识 现实 , 加剧 人 们 的恐 慌 心理 。这 种 一 味地 炒作 , 还往 往 以牺 牲新 闻真实性 为 代 价 , 时报 道 的客观性 也值得 怀疑 。 此
( ) - 灾后 报道及结 果告知 型报道
从 央视 、 京 电视 台 、 北 上海东 方卫视 有关暴 雨 、 涝等灾 害的报道 可以看 出 , 日常 的新 闻 洪 在 节 目中 , 害性 报 道仍 表 现 为 “ 灾 结果 告 知 型 ” 。 诸 如领导视 察灾情 、 访受 灾市 民住 宅 、 走 相关 部
汶川地震中媒体表现反思
汶川地震中媒体表现反思作者:张志伟来源:《新闻世界》2009年第01期【摘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
由此铺开了一场中国突发新闻领域规模最大的遭遇战和突击战。
本文作出了回顾和反思。
【关键词】汶川地震突发事件媒体报道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
作为媒体,无法避免地要经受这场大震和这种大痛的考验,如何在大痛中传递大爱,如何在谣言中廓清真相,如何在创伤中凝聚力量……回顾这场灾难中媒体的表现,可以说是有得有失。
总体上表现优秀,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为今后更好地进行灾难报道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一、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的优秀表现汶川地震是从来没有过的特大灾难,对此众多媒体的报道也是史无前例的。
很多媒体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表现出反应迅速,报道客观、权威、翔实、充分,为党和政府及受众提供了全面的灾情资讯,再一次彰显了媒体的舆论功能、服务功能与权威公信,对提升国家形象、树立党和政府威望、凝聚全国人民向心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一)信息公开快速、透明。
快速反应能力是一个媒体综合实力的表现。
自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易等网络媒体在2时35分就率先通告地震信息。
随后,中央电视台在2时50分就对地震情况作了报道,紧接着很快展开了长时间的大型直播报道。
以往我国媒体信息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强,严重影响了我国媒体与国外媒体的竞争。
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增强了信息公开性和透明度,这使我国媒体能够放开手脚和国外媒体竞争,并能在竞争中获胜,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世界报》在头版头条刊文指出,面对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新闻媒体在整个报道过程中采取了过去从未有过的方式。
英国《金融时报》说,汶川地震是中国形象嬗变的信号,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正试图改变既往隐瞒或公布迟缓的做法,以期掌权舆论的主导权。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相对透明和及时的灾情信息发布使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地震没有造成明显的社会恐慌,各地秩序基本正常。
地方主流媒体应对突发事件强化舆论引导力探析——以近年南平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为例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地方主流媒体 舆论 引导 力
重大 “ 发事件 ” 突 是指那 些突然 发生 、 带有 异常性 质 、 人 们 缺 乏思 想 准 备 , 成 或 者 可 能 造 成 严 重 社 会 危 害 , 要 采 造 需 取应 急处置措施予 以应对 的 自然 灾害、 事故灾难 、 公共 卫生 事 件 和 社 会 安全 事件 等 。突 发 事 件 不 光 会 影 响 到 当地 党 委 政 府 的 形 象 , 会 影 响 到 市 民 的 生 活 、 会 的发 展 和 稳 定 。 也 社 近年来 , 随着 经 济 社 会 的快 速 发 展 和 自然 生 态 环 境 的 变 化 , 类 突 发 事 件 正 呈 现 出 由偶 发 到 频 发趋 势 。一 方面 , 各 当前 我 国 正 处 在 社 会 转 型 期 , 场 经 济 程 度 进 一 步 提 高 , 益 趋 市 利 向多 元化 , 政治体 制改革 的速 度相对 滞后 , 类矛盾 不断 而 各 显 现 , 当一 部 分 矛盾 又 一 时 无 法 得 到 疏 解 , 终 累 积 酿 成 相 最 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冲突 ; 另一方面 , 人们不按科 学规律 的“ 开 发建设 ” 对 自然 的过度 索取 , , 使得生态 环境发 生变化 , 与 人 自然的和谐 失衡 , 造成 自然灾害频发。 据新华社消息称 ,0 0 2 1 年 上 半 年 , 国 自然 灾 害 受 灾 人 口 25亿 人 ( )因 灾 直 接 经 全 . 次 , 济 损 失 2 1 . 元 , 半 年 我 国 自然 灾 害 呈 现 出 “ 大灾 害 1 39亿 上 重 频繁发 生, 灾害损失巨大” 等特点。[ ^ 这 两年 , 平 陆续 发 生 了 医 闹、 屏 桥 桥 面 塌 陷 、3 2 ” 南 玉 “ ・3 特 大凶杀案、6 1 ” 大洪 灾等一系列在全 国都有较 大影响 “・8特 的 突发 事 件 。事 件 发 生 后 , 级 各 类 媒 体 云 集 , 时 各 类 真假 各 同 信 息通 过 网 络 论 坛 、 博 客 和 手 机 Q 等 各 种 方 式 迅 速 传 开 。 Q 在 这种 媒 介 生 态 环 境 下 , 为 地 方 主 流 媒 体 该 如何 应 对 日趋 作 “ 常态化 ” 的突发事件 , 如何 扬长避短 , 发挥 自身优势 , 强化舆 论 的 引导 能 力 , 效提 升 引 导水 平 呢 ?笔 者 认 为 , 了 严格 遵 有 除
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以汶川地震和康定地震为例
——以汶川地震和康定地震为例
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霞
(作者单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广播影视局)
摘 要:四川省作为我国西南腹地重要的省份,在政治经济上具有重要作用。该区域位于喜马拉雅 - 地中海地震带上,导致 四川虽然属于天府之国, 但自然灾害不断, 而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八条地震带其中三条范围内 : 鲜水河地震带、 金沙江地震带、 理塘地震带,并发生过十几次 7 级及以上的地震。所以,如何运用广播电视在各类灾害中帮助受灾群众,逐渐成为地方广电重要 研究对象。 关键词:广播;新媒体;抗震救灾
57
人会根据自我情感进行选择,注重重要 信息,排除无关信息。而电视通过减少 分众传播可以有效的让观众集中在抗震 救灾上,将重要资源集中在最重要的方 面,在这一点上四川省各地市级广电中 心明确了抗震救灾的优先权、甚至是唯 一权,只有将生命高于一切,才能让正 面热点化解负面热点。 3 广播电视持续报道利于中国形象塑造 在 2014 年的康定地震中,新媒体也 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由于新媒体缺 少公信力,容易形成谣言。不利于抗震 救灾后期持续报道。而广播电视作为老 牌媒体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其现场报道 及后期报道利于形象塑造。区域电视台 拥有最真实的记录和持续报道,在汶川 地震过后的三年里和康定地震的两年来, 每次到纪念日时,广播电视都会推出有 关抗震救灾的专题活动,报道后续建设 家园,让其具有了塑造四川形象、塑造 中国形象的新功效。此外,电视令人难 忘,比纯粹语言更容易唤起观众情感反 应,同时所记录的时间要比微视频要长, 有利于系统性的讲述整个事情的走向与 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快速 发展,虽然移动网络逐步取代了广播电 视的作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 也正在逐步的取代了传统媒体,然而当 面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时候,失去网络等 通信方式的时候,广电作为传统媒体的 顶梁柱,一定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 电视带领观众了解现场,让广播成为灾 区有效的媒介。
论汶川地震报道的经验与启示
“5.12”汶川大地震,以其震级之高,破坏性之大将会在中华民族灾难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迹。
然而在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的消极情绪很快便得以缓解,并迅速转化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积极行动,这其中新闻媒体可谓功不可殁!事实证明,这次我国新闻媒体的震灾报道获得了巨大成功。
正如李长春同志所指出,“汶川大地震以来,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决贯彻中央决策,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及时、准确、权威、生动、丰富地宣传报道抗震救灾斗争,唱响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主旋律,掌握了社会舆论的主导权,积极影响了国际舆论,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1]汶川地震报道留下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报道及时、信息透明、事实准确是制胜法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新闻媒体果断快速地做出反应,及时透明地公开信息,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从而成功地把握了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迅速地组织起了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强大舆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局面。
因此可以说,“报道及时、信息透明、事实准确”是这次震灾报道的制胜法宝。
5月12日14:45,即在大地震发生17分钟后,在当时对震中、震级和损失情况尚不知晓和把握的情况下,新华网便开始滚动发布震灾消息。
紧接着,各大网站也在第一时间转发此条新闻。
新华社播发的英文快讯领先于所有外电,比法新社早6分钟,比美联社早8分钟。
第一张地震图片也由新华社在地震发生28分钟后迅速发出。
而地处灾区的成都广播交通台在14:55就已进入直播状态。
中央电视台在地震发生32分钟后即15时,在新闻频道口播第一条新闻;15:02插播“突发事件”片头,并播报了汶川地震的消息;15时20分,打破原有节目安排,推出汶川地震直播;22时,新闻频道和第一套综合频道并机直播"抗震救灾"特别节目,滚动播出抗震救灾有关消息和工作进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19时起在“中国之声”中推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反映和报道灾情与救灾工作。
快速 准确 有序 求变——地方台灾害性事件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入 的报 道 , 要知 道 灾情 对 他们 可 能 产 生的 影 响 . 需 需要 知
道 当 地 政 府 正 在 做 些 什 么 等 诸 多 方 面 的 内 容 , 一 切 是 区 这 外 媒 体 , 括 央 视 在 内 的 大 台 很 难 做 到 详 尽 报 道 的 。 而 赖 包 以本 地 生 存 的 地 方 台 , 管 在 消 息 的 发 布 方 面 滞 后 , 内 尽 但 容 更 为 详 细 却 弥 补 了 这 一 空 白 。 在 灾 害 报 道 中 . 方 台 收 地
l 高宣 质 专 提 传 量 栏
实践与创新
f
{
心理 的 接 近 性 。在 重 大 的 自然 灾 害 中 , 千 丝 万 缕 的 人
的讲 话 , 细分 析 多渠道汇 集而来 的信 息 , 仔 综合 整理 , 调整
际关 系 . 总会使 方 圆数百 平方公 里的 当地群 众与 灾区 的人
提 传质 专 高宣 量 栏l
实 践 与 创 新
快 速 准 确 有 序 求 变
— —
地 方 台灾 害性 事 件 报 道 的 实 践 与 思 考
口 戴 晓 文 刘 昌 衍
我 国是世 界 上灾害频 发 、受灾面 广 、灾 害损 失严重 的
国 家 。 面 对 频 发 的 自 然 灾 害 , 为 地 方 主 流 媒 体 的 电视 台 , 作 如伺 有效 地做 好报 道 ,鼓 舞群 众与 灾害 作 斗争 的信 心 . 的 确是 ~个亟 待解 决的课题 。
平 日里铸 就 的 “ 言 ” 慎 品格 , 时 在观 众 的心 目 中, 以权 此 却 威、 可靠而 受到信 赖。如 6月 2 1日下 午 6时 3 0分 . 河唱 抚
地方媒体如何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需做好组织与管理
《地方媒体如何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报道需做好组织与管理》摘要:重大突发事件可以分为“天灾”和“人祸”,(1)需要强有力的组织管理,首先,在事件发生时,组长要和大家一起讨论确定报道的主题和重点,并做出相应的重大报道策划2008年以来,我国接连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雪灾、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事故、手足口病、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组织上尚不够成熟,虽然各家媒体都竭尽所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暴露了我国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薄弱和落后。
重大突发事件的特点及报道要求重大突发事件可以分为“天灾”和“人祸”。
“天灾”系指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水、暴雨、冰雹、地震、海啸、雷击、瘟疫等。
“人祸”,是指人类社会主观因素造成的灾祸,小至交通事故、工伤事故,抢劫、杀人等各种犯罪活动以及恐吓、爆炸、纵火、投毒、政治谋杀、拐骗或劫持人质等恐怖主义破坏活动的个别案件;大至全社会范围甚至国际间的突发性重大事件,诸如: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治安骚乱、社会动乱,乃至武装冲突、局部战争,以及危及整个人类生存的环境危机和核危机等。
1.重大突发事件的特点(1)突发性和可预警性。
重大突发事件虽然是突发的,但是可以通过预警机制进行预警。
(2)事件重大,影响深远,牵涉面广,危害性大。
(3)持续时间长。
重大突发事件一般持续时间都较长,一般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个月之久。
(4)阶段性。
重大突发事件一般分为酝酿期、爆发期、扩散蔓延期和减弱消失期四个阶段。
2.重大突发事件对报道的要求(1)需要强有力的组织管理。
重大突发事件影响面广、影响深远、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要求报道的跨度长,人员、物资的投入多,这就必须进行科学地组织和管理,否则就会陷入混乱状态。
(2)需要进行重大策划。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不仅需要大量的新闻资讯,而且需要大量的深度报道,这就必须进行良好的策划。
(3)根据事件的不同阶段调整报道的主题和重点。
地方媒体灾难性报道创新评议——以《哈尔滨日报》对雪灾及地震报道为例
地方媒体灾难性报道创新评议——以《哈尔滨日报》对雪灾
及地震报道为例
张秀巍;张鸣霄;张强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从2008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到5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接连发生的重大灾难,一次又一次地引发了新闻大战。
在这场争战中,远离“主战场”的后方地方媒体,是报道链条的最末端。
然而,《哈尔滨日报》用全新报道思维模式、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不仅极大地满足了本埠受众的知情权,而且传递了“南北相连,共渡难关”的人间大爱。
【总页数】1页(P41)
【作者】张秀巍;张鸣霄;张强
【作者单位】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晨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
【相关文献】
1.对外传播中灾难性事件报道的分析和思考——以《中国日报》2008年雪灾报道为例 [J], 邱敏
2.新媒体为地震报道带来新变化--以《南方日报》两次地震报道对比为例 [J], 梁坤
3.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党报军事报道创新路径选择与实践——以《新华日报》为例[J], 陈月飞
4.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党报军事报道创新路径选择与实践--以《新华日报》为例[J], 陈月飞
5.论新媒体与地方党报的主题宣传报道创新——以信阳日报社为例 [J], 向炜[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讲解 , 告诫市民: 现在 的泄洪是为备战 可能来到的洪水准备库容 ,属于主动泄 洪 ,流量是安全的 ,最大流量也只达到
19 洪 水 的 流量 , 上 支 流 温 德 河 的 9 5年 加
信息 公 开 : 化解 矛 盾
平 息恐 慌
报》 《 、江城晚报》 人民电台、 、 经济 电台和 电视台纷纷打破常规 ,第一时间突出报 道了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和市水务集团的 通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访谈 。用大量 检测数据和事实告诫人们 :供水全面恢 复, 江水并未受到污染 , 全市的饮用水完 全有保障。同时 ,刊播相关部 门发 出的 通知 ,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发布了 对市商务局 的采访 , 明全 市瓶 装水 货 说
的 7 0 个 原料 桶 冲 进松 花 江 , 逢 全 0 0多 恰
洪水过来引发意外事件 ,吉林市政府决
定临江门大桥和吉林大桥封闭 ,禁止通 行 。泄洪 消息传来,由于市 民不了解具 体 的流量 , 停水 、 停电 、 区有洪水倒灌 市
等谣言再次袭来 ,一些人开始争购瓶装 水、 馒头面包等食 品, 自发转移到城外 并 高地 , 引发了市民的第二次大面积恐慌 。 面对这样形势 ,吉林市市属各媒体
80 30立 方 米 , 还 差 30 秒 0 0多 立 方 米 /
秒。 即使达到设计最高警戒线 , 还距现在
的江 堤顶 端 垂 直 距离 26 . 5米 。 全市 水 电
顶之灾 ,汹涌的洪水沿着松 花江的直流
温 德河 很 快 逼 近吉 林 市 ,城 区通 往 永 吉 县的温德河桥霎时被洪水 吞没并冲毁 ,
2 1 7月 2 00年 7日吉林 省吉林市 所 属永吉县等地遭受 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
水 的袭 击 ,县城 口前 镇 在短 短 3小 时 内 变 成汪 洋 泽 国 。而 口前 镇距 吉 林 市 主城 区 不到 2 公 里 , 着 口前镇 几 乎 遭 受 灭 0 随
流量 , 即使下大雨 , 也不过 是 50 0 0立方 米 / ,距离 城 区防 洪设 计 的最 高限 秒
采 编 点击
地 方 媒 体 在 灾 害 性 报 道
中 鞴 的
10 0 ) 30 0
口赵格 致
( 北师 范 大 学传 媒科 学 学 院 , 东 吉林 长春
众所周知 ,关于重大 自然灾害的灾
情 及抗 灾 救 灾 报 道 , 由于新 闻事 件重 大 、
仅是 如何抗 击正 在永 吉等地肆 虐 的洪
地方媒体对 2 1 发生在当地那场 特 00年
大洪水灾害的报道 ,总结归纳一些带有 规律性 的做法 ,对地方媒体在灾害性报 道中的导向作用谈几点不成熟的感悟。
些无 良商贩把瓶装水价格由 1 元多涨
到 6元 ,由此引发了市 民的大面积恐慌
情绪。 面对 这 种严 峻 形 势 , 吉林 市《 城 日 江
一
用 ,是摆在灾害发生地媒体 工作者面前
的 一个 严 肃 课 题 。
迅速调整报道计划 , 广电媒体滚动播 出,
平面媒体 不惜 版面—— 从泄洪的作用 、 安全性 , 到近期 的天气预报分析 , 同时与
19 的 洪 水形 势 作 对 比分析 , 方 位 5年 9 全
拙文试图通过吉林省吉林市的几家
媒体对灾害性报道 的成功与否,将直接
影 响 到 当地 抗 灾】 作 的 成 败 和灾 区的社 : 会 稳定 。因 此 , 种 意 义 上 来说 , 在某 如何 发 挥地 方 媒 体 在灾 害 性 报道 中的 导 向作
市因维修设备而停水 。一时间 ,谣言四 起, 人们纷纷传说松花江水受到污染, 不 能饮用了,结果造成 了抢购矿 泉水和食 品风潮。很快 , 商店 、 超市的各种矿泉水 在一天多 的时 问内 ,几 乎被抢空货架 。
影响力强 、 波及面宽 , 历来 是官方倾心 、
媒体用心 、 受众关心的焦点 , 其报道的深
度、 度、 广 及时性 、 准确性更 为社会各 界 所普遍瞩 目。 同样不可否认 , 灾害发生地
绪和可能因恐慌而引发的其他事件 。如 何化解 突发 的舆论危机 ,就成 了吉林市 所属各媒体 的又一突出任务。 首先是洪水将 口前镇 内两个化工厂
供应正常, 食品储备充足 , 调运能力非常 强大 , 不会对市民生活构成影响等等。 由
源充足,储备量是平时的 3 以上。这 倍 样, 很快稳定 了人们的情绪 , 抑制 了第一
轮恐慌。 不 料 , 天 后 又一 轮 恐慌 袭 来 。 两 7月 3 日, 了 预 防 更 大 的水 灾 , 花 江 防 0 为 松 汛 总 处 决 定 松 花 江 上 所 有 电 站 开 闸 泄
采 编 点 击
时事新 闻在地 市党 报 中发挥 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 , 而要办好时事新 闻版 , 时 事编辑的素养和工作作 风是一个很关键 的因素。根据多年来分管时事新 闻编辑 工作 的经验和体会 , 笔者认 为 , 作为地市 党报 的时事编辑 ,除 了具有高度的政策 理论 水平 、过硬 的业务水平和渊博的知 识外 , 还要具备耐心 、 心和精心 。 细
民生 报 道 : 民众 关注
不 可 或缺
纵观各级媒体对吉林市这次特大洪 灾的报道 ,我们不难看 出其报道重点是
各有侧重 的。作为灾害发生地 的各家媒
洪, 腾出库容 , 缓解上游来水的压力。预
定3 O日下午 2点开始放流 , I、 白L 红石 、 J
6 6
‘ 心市 人 I 报 } 国
水, 救灾 区人 民 于危 难 。而且 , 同样 不 可 忽 视 的 是居 住 在 下 游 的吉 林 市 民恐 慌 情
丰满 等 水 电站 同时 开 闸泄 洪 ,松花 江吉 林 市 区段 泄 洪量 ,到 夜 间将 逐 步 加 大到 4 0 立 方 米 / 。同 时 ,为 防 止 泄洪 70多 秒
于稿件编发及时 ,所述 内容翔 实可信具
有说 服力, 让谣言止于公开 , 很快市 民的 情绪再次被平息下来 。
城区松花江水位急剧上涨。 此时 ,中央和省级媒体 的报道重点
大 多是 灾 害 的程 度 、 围 、 情 发 展 趋势 范 汛
以及吉林省 、吉林市党政军 民如何组织 抗洪救灾和灾 区人 民在如何进行 自救等 情况。 然而,这时的吉林市所面临的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