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内容》教学案(师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教案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对选定的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
方法,提高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
能力,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案的内容安排如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播放与诗歌、散文主题相关的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为
新课的学习创造情境。

二、诗歌欣赏
1.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杜甫的《春望》,首先由教师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
节奏和韵律。

2. 分析诗歌的形式特点,如押韵、对仗、意象等,并讲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 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历史时期,理解诗歌深层的含义。

4.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培养创新思维。

三、散文欣赏
1. 选择一篇经典散文,如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跟读,体会散
文的语言美。

2. 分析散文的结构布局,如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组织结构。

3. 讨论散文中的人物描写、景物描绘和心理描写,指导学生如何捕捉文中的细节,体会作
者的情感。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增进交流与合作。

四、课堂小结
总结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强调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和
散文,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如写一篇对所学诗歌或散文的感想,或者模仿文中的风格创
作一篇短文,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PPT课件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PPT课件
❖ 3.同情人民的疾苦
❖ 如:杜 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卖炭翁》
❖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如:杜 甫《登楼》:
❖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 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 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 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 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 例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 梦 令
❖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 答:惜花,惜春,青春易逝的伤感,对一切美好 事物遭摧残的痛惜。
❖ 方法小结:3.依据形象。
❖ 例6.下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如:苏 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 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 如:杜 甫《兵车行》
❖ ⑺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如:屈 原《涉江》
❖3.思乡怀人
❖ ⑴羁旅愁思
❖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例7.(导学案P.77)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意境的把握。

(2)朗读和背诵诗歌。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2)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画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李白。

(2)简介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齐读诗歌,增强语感。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静夜思》。

2. 结合课后注释,深入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撰写一篇关于《静夜思》的诗歌鉴赏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8题(6分)得分情况:全市均分为3.08分,此题得0分的比例为1.72%,1分的为2.90%,2分的为21.86 %,3分的为39.80 %,满分的仅占0.89%。

三分及以下的占了66.28%!三、知识回顾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四、真题体验1、考向一——表达方式(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3分)(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题干信息我的解读分析颔联明确答题区域,紧扣颔联分析说明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方向(表达技巧),“哪些”说明至少应该有两种分值3分一种修辞手法1.5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落日鸟边下: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日落”“鸟飞”皆是动景。

《诗词鉴赏》新版教学大纲(首师版2018)张振鹏首都师范大学

《诗词鉴赏》新版教学大纲(首师版2018)张振鹏首都师范大学

《诗词鉴赏》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诗词鉴赏是一门以中国古代诗词名作为鉴赏对象的选修课。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鉴赏水平,间接培养写作能力,实现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诗词宝库的灿烂辉煌,把握每类作品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特征,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并能写出具有个人见地的诗词赏析文章。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分类情况。

2.理解八大类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

3.熟悉八大类诗词的典范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掌握中国古代诗歌中诗、词、曲的异同点和基本特征,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路径。

5.运用文学鉴赏理论解读古代诗歌作品,并能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当众讲解,能独立写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赏析论文。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章诗词鉴赏路径(理论3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

2.理解鉴赏中国古代诗词的意义。

3.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路径。

4.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古代诗词鉴赏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意境揣摩和语言品味。

理论教学内容:1.1诗词鉴赏路径(理论3学时)1.1.1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

(了解)1.1.2鉴赏中国古代诗词的意义。

(理解)1.1.3诗词鉴赏的基本路径。

(熟悉)1.1.4 诗词鉴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第二章两性恋歌鉴赏(理论3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两性恋歌发展概况。

2.理解中国古代两性恋歌的基本内容。

3.熟悉中国古代两性恋歌名篇。

4.掌握古代两性恋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尝试独自鉴赏作品。

教学重点:各时期经典作品鉴赏教学难点:对作品情感蕴含的探寻和意境的把握。

理论教学内容:2.1两性恋歌鉴赏(理论3学时)2.1.1中国古代两性恋歌发展概况。

(了解)2.1.2中国古代两性恋歌的基本内容。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

2. 诗歌的鉴赏方法:了解作者背景、分析诗歌结构、品味意象、感受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2. 如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准备:1. 诗歌素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为教学案例。

2. 教学工具:课件、黑板、投影仪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选取的诗歌,让学生实践运用鉴赏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5. 总结提升: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

2. 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感悟文章。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的态度和表现。

九、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

2.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3. 组织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优点和改进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运用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步骤:1. 导学: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高中语文_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课题】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使用日期】【学习目标】掌握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

定标自学【考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包括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主旨内容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一、评价思想内容型评价思想内容是理解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等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概括作者情感和主旨,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高考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体现为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等。

1.常见提问方式: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表现了怎样的情趣?”4.“主旨是什么?”5.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某个典故发问。

2.答题模板步骤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就相关诗句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二、评价观点态度型所谓观点“态度”,是指对事物、人物、社会现实、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观点态度及对人生感悟的倾吐。

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人生感悟或生活理念等观点和态度做出评价。

该考点单独出现的频率不高,往往结合情感等综合考查。

1.常见的命题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这首诗体现了××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答题模板步骤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就相关诗句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步骤二: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合作探究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① [宋]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①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高中生鉴赏诗词教案

高中生鉴赏诗词教案

高中生鉴赏诗词教案
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如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包括诗歌的基本形式、韵律特点、意象运用等;同时,学生应能通过诗词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选取的诗词应当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既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选择唐诗、宋词等不同时期的佳作,让学生感受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风貌。

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教案设计中的关键点。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朗诵、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诗词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教案还应包含评价与反馈机制。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小测验或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教案的设计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基础和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诗词鉴赏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北镇市高级中学2016级诗歌鉴赏——语言教师版

北镇市高级中学2016级诗歌鉴赏——语言教师版

北镇市高级中学2016级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语言【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能力目标:了解并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准确理解诗歌常见语言风格特点。

情感目标:掌握高考对诗歌关键词考查的方式及答题要领。

【教学重点】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式及答题要领。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意思。

【教具媒体】多媒体【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一、考点阐释中国古典诗歌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就要求古典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二、知识链接(一)链接高考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4分)满分答案:①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

②想象别致,意蕴生动。

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二)关于鉴赏语言需要的知识(学生没有)1、推敲字词,看这个词是否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外部特征、内心世界和环境特点。

古代诗歌的语言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人物的内心,因此,诗歌中的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容易设题的地方,那么,在解答鉴赏诗歌语言的试题时,我们就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赏析。

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以妍美的生活意象体现幽怨的情思,要鉴赏其中“打”的妙处,我们不难发现,“打”正是少妇当时的动作,而这个动作又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唱歌的黄莺吵醒美梦的怨和对征战在外的丈夫的无比思念,一个“打”字使生动活泼、娇憨真情的闺妇宛在眼前,平淡之中蕴含神奇。

古诗欣赏教案

古诗欣赏教案

古诗欣赏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古诗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及具体教学步骤等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有条理地进行古诗欣赏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体裁,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体裁。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的图像或播放一段与古诗相关的音乐,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一首经典古诗,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3. 合作学习法:教师分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首古诗,要求学生合作阅读、解读和欣赏,并进行小组展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 展示一幅古代诗人的图像或播放一段与古诗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 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什么?2. 正文- 教师示范朗读一首古诗,并解读其中的态度、意境和表达方式。

-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和解读一首经典古诗,并尝试自己朗读和解读。

-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首古诗,要求小组成员合作阅读、解读并欣赏该首古诗。

-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组内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 拓展-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欣赏更多的古诗,可以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和分享。

- 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和分享。

4.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欣赏对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有什么启示?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诗歌解读和表达能力为主要依据。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抒情方式的种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抒情技巧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 直接抒情的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方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2. 难点:分析和欣赏诗歌中的抒情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诗歌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 新课导入:讲解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4.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进行互动讨论。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诗歌抒情技巧的了解。

六、课后作业1. 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抒情方式及技巧。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抒情技巧的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讨论的情况。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教学。

2. 相关资料:关于诗歌抒情方式的学术论文、书籍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资料。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预案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互动讨论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引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直接抒情的技巧与案例分析讲解直抒胸臆的方式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导语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1 一、背景分析:初中古诗词教学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但长期以来,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缺乏一个整体有效的指导,对题型感到混乱,没有掌握一些鉴赏古诗词必要的方法。

作为一线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拨云见雾,总结方法,形成整体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灵性,感悟诗歌妙趣,提升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标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要求:积累、感悟、运用;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复习中需要明确的是感悟和运用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使复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无论是哪一类要求,前提是读懂。

师:同学们,对于古诗词鉴赏老师有这么几个感想,一是课内的古诗词要引起足够重视,由课内再到课外;二是答题的时候不要总想着标准答案是什么,这样会让自己作茧自缚,不敢下手;三是在鉴赏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和灵性,充分读懂、读通诗歌。

师:我们先来品字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生:了却是完成的意思,可怜是可惜的意思。

师:可惜程度还浅了点。

换一个。

生:叹惜。

师:就改成可叹或可恨吧。

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生:“聚”字用的好,群山聚拢来,有拟人效果。

怒字也是一样。

生:我补充一点,“怒”字写出了黄河的咆哮,怒吼。

师:这两个字都表现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师:我们再来说说画面。

《蒹葭》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生:写了蒹葭,白露。

展示了凄清的画面。

师:蒹葭苍苍、萋萋是茂盛的意思,采采是众多的意思,又如何能看出是凄清的画面?生:应该是用蒹葭的茂盛反衬出萧瑟的气氛,“白露”“霜”这些意象还能体现凄清感。

三、教学反思1、让学生在古诗苑中有灵性的成长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

古诗欣赏教案

古诗欣赏教案

古诗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
2. 学生对古诗中的意境和感情表达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难点:
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种风格的古诗;
2. 准备诗词鉴赏的相关知识讲解。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鼓励学生描述图片所表达的意境和感受,并引出古诗的能力。

Step 2 欣赏古诗(15分钟)
教师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并组织学生进行欣赏。

通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请几位学生为大家朗读古诗。

Step 3 学生表达(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看法,并给出理由。

Step 4 诗词鉴赏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并结合具体的古诗进行解析和讲解。

Step 5 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古诗,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

之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的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的教学设计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学设计打印《诗歌鉴赏之意象复习》教学设计十八连山镇雨汪中学:李迎凤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二)培养学生通过意象解悟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一)意象的理解(二)意象的分类(三)通过意象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三、教学难点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情感四、教学准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吹奏葫芦丝让学生说出曲目名字并引出古诗词。

(二)进入课题同学们真棒,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众里学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题还在一片迷茫处”,面对考试,我们该怎么办?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诗歌意象入手,去学习一点诗歌鉴赏的方法。

1. 解释意象的概念(ppt展示)2. 教师通过中外友人看月的对话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象3. 意象的分类有哪些?(ppt展示)(1)表达思乡情切的意象(2)表达送别惜别的意象(3)表达哀怨凄悲的意象(4)表达贞洁气节的意象4.教师出示常见的意象词让学生小组形式交流归纳(让学生齐读)月亮鸿雁青鸟浮云杨柳长亭子规猿猴梧桐乌鸦夕阳流水松梅竹菊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的教学设计5.男女生分组比赛看到这些意象词回忆所学过的诗句看看那组回答的多,并从学生提到的古诗句中挑出一首古诗带领学生分析并讲解鉴赏意象的方法。

以《天静沙·秋思》为例问题(1)这首小令有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3)意象词在这首小令中展现了怎样的画面?(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练习考题,小试牛刀小组交流讨论考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本首词的意象有。

2.意象的特点:。

3.。

4. 词中通过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情感。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 本首诗的意象:。

2. 意象的特点:。

高中诗歌表现手法赏析教案

高中诗歌表现手法赏析教案

高中诗歌表现手法赏析教案
教案的开头部分应该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为学生构建一个宏观的诗歌知识框架。

可以从诗歌的起源、发展、流派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案应详细阐述本次课程的重点——诗歌的表现手法。

这一部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比喻、拟人、象征、夸张、对比、反复等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

每一种手法都应该配以具体的诗句例子,并分析这些手法是如何增强诗歌表达效果的。

在讲解了表现手法之后,教案需要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诗歌赏析中去。

例如,可以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识别并分析其中的表现手法,然后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案还应该包含诗歌赏析的标准和步骤。

这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如何赏析一首诗歌,包括诗歌的主题、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

通过这些标准的引导,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案还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活动,如创作自己的诗歌、收集不同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教案的结尾部分应该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可以是通过小测验、课堂提问或者作业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高中语文_诗歌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诗歌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简评《古代诗歌鉴赏——锁定信息,把握情感》本课经过精心预设,删除旁枝末节,直接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

以典型真题为例,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三种观点进行评价、讲解,让学生自己领悟到理解诗人心境要抓住题中已给信息:诗题,注释,意象,表情感、行为词句,从而判断诗人情感。

之后又进一步通过比较学生答案,让学生懂得进一步完善答案,规范答题,应对高考。

全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层层递进,是适合高三复习阶段进行的好课。

——济南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丁梅《古代诗歌鉴赏——锁定信息,把握情感》学习效果测评及分析课后以2011年全国大纲卷真题作为测试题,36人都能准确把握住诗人心情是孤独寂寞的,并且都能就上下阕进行全面分析,但有八位同学没有抓住注释中“雁能传书”这一点,得出诗人思亲之意。

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根据课堂上讲授的方法,抓题干,抓信息,根据答题注意事项,完整作答,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一小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容易顾此失彼,不能考虑周全,可能在学习效果上不能立竿见影。

这个结果正符合我的估测。

毕竟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在练习中熟练、领悟、提高。

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效果良好。

不过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比较紧张,最好再加两节复习课,进行知识的巩固。

最后,课堂氛围仍不够活跃,还需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力争改进。

《古代诗歌鉴赏——锁定信息,把握情感》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教授对象是高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还有强烈的畏难心理。

应引导独立的思考。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学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1)从诗歌内容看,读不懂诗歌,不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八年级语文教案二:学习诗歌鉴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教案二:学习诗歌鉴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教案二:学习诗歌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定义及经典诗歌风格特征;
2、学会解读经典诗歌名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用诗歌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定义和风格特征;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学生用诗歌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法;
2、小组讨论法;
3、互动问答法;
4、个人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教师播放几首适当的诗歌,让学生先自己感受一下诗歌的韵律和意境,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2、诗歌的定义和经典诗歌的风格特征
教师讲解诗歌的定义和经典诗歌的风格特征,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和构成要素。

3、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师挑选几首经典诗歌,让学生围绕着诗歌的主题、韵律、情感和修辞语言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解读经典诗歌名句
教师挑选几个经典的诗歌名句,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意和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5、用诗歌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真正意义和力量。

6、课后作业
学生可以写一篇与某首诗歌相关的感性文章,或朗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

六、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们在朗读和写作上也有所提高,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设计2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设计2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设计2。

一、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确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果。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因此,本次教学将分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规划。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备以下的知识:(1)了解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和文化内涵。

(2)学习掌握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格律,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诗歌。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备以下的技能:(1)能够阅读、理解、欣赏和朗读古代诗歌。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诗歌的内涵和形式。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简单的诗歌作品。

3、情感态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备以下的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古代诗歌展开,涉及到古诗的题材、修辞手法、韵律格律等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1、古诗的题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常见题材,如山水、景物、感怀、怀古、爱国等。

通过分组演讲、朗诵、歌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体验古诗的内涵与情感。

2、古诗的修辞手法通过教学影片、课堂演示、巩固练习等多样化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意义,增加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3、古诗的韵律和格律通过多种课程形式,如课堂展示、练习背诵等方式,对古诗的韵律和格律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格律,从而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由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问题本身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答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2、配对教学配对教学是一种由两个同学互相合作,达到共同目标的教学方法。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

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现代诗歌的解读,是有原理可循的。

鉴赏是一门学问,应该怎么去做呢?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

2、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资料:教学时间:安排两个课时一、导语设计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

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

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现代诗歌鉴赏一现代诗歌的特点1、分行排列押韵,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平缓。

2、饱含真情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儿》中有这样的诗句:莫要跑到外面去,去到外面有人骂,只怪爸爸连累你,乖乖儿,快用鞭子打。

虽然是普通的场景,却表达出极为复杂、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泪下。

3、立意新颖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

”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诗歌鉴赏之——送别怀人诗》教学案

《诗歌鉴赏之——送别怀人诗》教学案
自学
对应课文页数,自主学习“内容情感、常用技法”部分。
【评】

教学指导
送别诗常见的几大意象:长亭古道这类驿站旁的送别场景;水,比如江边渡头,古人长途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有的是水陆的船舟等,或者依靠步行;酒,古人一般设酒宴饯别;柳,与“留”谐音,通过折柳相赠,表达对友人、亲人、爱人依依不舍之情;月,送别之后往往睹月思人。长亭、南浦、柳、芳草、酒、月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自主
合作
探究小组合作完成课本{应用体源自}部分的练习。【评】评
重难点突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句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的姿态。
考情分析
考纲解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通过学习诗歌题材,学生能够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考情分析:学生基础差,理解能力弱,未养成良好的阅读诗文的习惯。
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正如江淹《别赋》所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践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李白提到姓名的赠别诗就有400多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内容与情感态度专题复习教学案教学目标:1.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主旨);2.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能独立归纳,恰当表达;内容要点一、考查方向1.对诗歌内容主题的把握与评价2.对诗歌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与评价二、解题思路如何快速把握诗歌的主旨内容及感情基调1.看作者。

知人论世。

2.抓诗题。

有的古诗的题目就是古诗的诗眼或中心事件。

比如李白《送友人》《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是惜别之情。

3.抓关键词句。

比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语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4.抓诗歌题材类型。

中国古典诗歌有其传统的题材,特定的题材常表达相似的情感。

5.抓典型意象。

常规意象的情感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月”――思乡;“柳”――离别等。

6.抓形象(意象)特点。

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等)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等)两类。

相应景的往往表现相应的情。

不过,“乐景衬哀情”除外。

7.抓注释。

三、鉴赏指导(按诗歌题材类型)㈠边塞诗⑴概念解释:见一轮复习教学案知识点⑵概念延伸:①唐代边塞诗:这一时期的边塞诗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

②宋代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③边塞诗常见意象:参见一轮复习知识点⑶例题指引:【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2012湖南卷)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诗。

(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答案】(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⑷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战城南杨炯塞下曲·其二王昌龄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两首诗歌选择了 ________________等相同的意象,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自然景象。

(2)两首诗都是战争题材的诗歌,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山水四园诗⑴概念解释:见一轮复习教学案知识点⑵例题指引:【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2012福建卷)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分)答: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⑶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送别惜别诗⑴概念解释:见一轮复习教学案知识点⑵例题指引:(07江苏卷)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⑶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㈣咏物诗⑴概念解释:见一轮复习教学案知识点⑵咏物诗特点:①借物寄托、借物抒怀。

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

②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⑶例题指引: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①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②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③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答案参考:①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②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③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⑷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㈤咏史怀古诗⑴概念解释:见一轮复习教学案知识点⑵咏史诗特点:①借古伤今、借古讽今;②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③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

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

⑶例题指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2008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⑷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㈥羁旅记游诗⑴概念解释:见一轮复习教学案知识点⑵例题指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2012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⑶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㈦爱情闺怨诗⑴概念解释:感情或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或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