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彩云《好听的声音》教案

合集下载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小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音乐与生活》,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声音,如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乐器的声音等;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辨别和表达所听到的声音;通过声音游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辨别不同种类的声音,提高听觉敏感度。

2. 培养幼儿用耳朵聆听、用语言表达所听到的声音的能力。

3. 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耳朵聆听、辨别和表达各种声音。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各种乐器、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小鼓、铃铛、沙锤等简单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水流等,让幼儿闭上眼睛,用耳朵去聆听、辨别。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所听到的声音,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乐器,讲解乐器的名称和特点,演示乐器的声音。

邀请个别幼儿上前演示乐器,让其他幼儿猜测乐器名称。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小动物,让幼儿猜测它是谁,并用耳朵去辨别它的叫声。

教师给出答案,并演示该动物的叫声,让幼儿模仿。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组进行声音游戏,让幼儿在组内用乐器模仿各种声音。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模仿方法。

教师邀请各小组进行展示,让其他幼儿猜猜他们模仿的声音是什么。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其他幼儿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的声音》2. 内容:自然界的声音:鸟鸣、水流等动物的声音:狗叫、猫叫等乐器的声音:小鼓、铃铛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让幼儿回家后,用耳朵去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如家人的说话声、电视声等。

请家长协助记录幼儿找到的声音,并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18篇)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18篇)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18篇〕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18篇〕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篇1一、活动目的1、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能区分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假设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1、鼓励幼儿根据生活经历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究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

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展猜测、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

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究用各种方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篇2活动目的:1、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表示的意义2、知道大家不喜欢噪音,愿意在生活中防止发出重重的噪声。

2024年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

2024年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

2024年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音乐启蒙》第三单元《声音的奇妙》,详细内容涉及第一章《声音的认知》和第二章《声音的创造与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声音的来源、种类及特性,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声音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来源、种类及特性;基本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

难点:声音的创意表达和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话筒、卡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小鼓、沙锤、铃铛、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种类的声音,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猜猜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声音的种类、来源及特性。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示范如何用声音表达情感。

学生模仿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声音,为指定场景创作音乐。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来源、种类及特性2. 基本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3. 声音创意表达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声音为一段故事配乐。

答案要求:选择合适的声音,表现出故事的情感变化。

2. 作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歌曲。

答案要求:歌曲要包含基本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体现团队协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团队合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好听的声音》应彩云教案

《好听的声音》应彩云教案

《好听的声音》应彩云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理解《好听的声音》这首歌曲的歌词。

2.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辨认好听的声音。

3.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歌词理解。

2.良好声音的鉴赏和识别。

三、教学准备:1.图片、音乐、机械铅笔等。

2.幻灯片、PPT等。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愉悦地开始今天的音乐课。

鼓励他们分析所听到的乐器和音调,并谈谈自己的情感和感觉。

2.歌曲欣赏播放歌曲《好听的声音》,让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一起唱歌。

然后让学生尝试辨认出歌曲中好听声音部分,向整个班级展示并让每个人都参与。

3.歌曲理解通过教师展示的幻灯片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它所传达的情感。

通过翻译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思,从而更好地唱出歌曲,理解歌曲传达的情感。

4.声音鉴赏让学生尝试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并向班级展示他们的听力。

然后请学生辨认哪种声音听起来更好听,为什么。

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舒适声音的定义和看法。

5.情感表达让学生以歌曲为基础,写下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将其写成诗歌或散文。

鼓励他们将歌曲所传达的情感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

然后将每个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论和反馈。

六、教学总结:1. 通过这节音乐课,学生将能够辨认出好听的声音并表达自己对于良好声音的定义和看法。

2. 通过对于歌曲的理解和歌词的翻译,学生们将更好的理解歌曲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3. 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学生们将理解良好声音对于自身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应彩云小班语言《好听的声音》教案

应彩云小班语言《好听的声音》教案

应彩云小班语言《好听的声音》教案示例文章篇一:《<好听的声音>教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呀?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个充满好听声音的奇妙世界!一、活动目标1. 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 尝试模仿各种声音,感受模仿声音的乐趣。

3. 愿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体验交流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 各种能发声的物体,如瓶子、罐子、铃铛、木鱼等。

2. 录制好的各种声音的音频,如动物叫声、车辆行驶声、雨声等。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老师神秘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法盒子,里面藏着好多好多好听的声音,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小朋友们都兴奋地大喊:“想!”(二)倾听各种声音老师播放录制好的声音音频,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倾听。

“哇,这是什么声音?是小猫在叫吗?”“不对不对,这是小狗的叫声,汪汪汪!”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三)探索声音的来源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各种能发声的物体,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探索。

“小朋友们,你们试试看,敲一敲这个木鱼,会发出什么声音呀?”“咚咚咚!”小朋友们兴奋地敲着。

“那摇摇这个铃铛呢?”“叮铃铃,叮铃铃!”(四)模仿声音“小朋友们,我们来模仿一下刚才听到的声音好不好?”“好呀好呀!”“那谁来模仿一下小鸟的叫声?”“叽叽喳喳!”“那汽车的喇叭声呢?”“嘟嘟嘟!”(五)交流分享“小朋友们,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好听的声音呀?”小明迫不及待地说:“我听到过风吹树叶的声音,沙沙沙的,可好听啦!”小红也抢着说:“我听到过妈妈唱歌的声音,特别温柔!”(六)活动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听了好多好听的声音,还自己动手发现了声音的秘密,是不是很有趣呀?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好听的声音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这就是咱们这堂有趣的课啦,通过这堂课,小朋友们不仅听到了各种声音,还自己探索、模仿,是不是收获满满呀?我觉得呀,声音就像一个个小精灵,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我们用心去听,就能发现它们的存在!你们说对不对?示例文章篇二:《好听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应彩云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应彩云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应彩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具体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好听的声音。

详细内容涉及声音的四个基本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和节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理解好听的声音具有哪些特点。

2. 培养学生倾听、观察、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简单的工具制作好听的声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好听声音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倾听、观察、表达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小鼓、铃铛、木鱼等。

2. 学具:小纸杯、橡皮筋、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声音,引导学生分辨并说出声音的来源,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好听声音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用学具制作简单的乐器,尝试演奏并讨论哪种声音好听。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3. 好听的声音:音调、响度、音色、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简单的工具制作一个乐器,并记录制作过程。

(2)观察生活中哪些声音好听,为什么?2. 答案:(1)制作过程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能积极动手操作,但在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方面仍有困难,需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发现声音的乐趣,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好听声音的特点。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启蒙》第三单元“声音的探索”,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来源,认识不同的声音,学习如何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的声音。

2. 培养学生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表达声音。

教学重点: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声音,了解声音的来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录音机、音乐CD、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鼓、铃铛等)。

学具: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包含各种声音的录音,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描述所听到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三种不同的声音,如小鼓、铃铛和口哨,让学生听辩并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声音,用肢体动作表达这种声音,其他小组猜测。

4. 声音探索(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探索身体能发出的声音,如拍手、跺脚等,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这些声音。

5. 音乐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节奏感强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中的声音。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来源:各种物品、人体等声音特点:高低、长短、强弱等肢体动作表达声音:拍手、跺脚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肢体动作表达你最喜欢的声音,并描述这个声音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声音是流水声,它听起来清脆悦耳,像是在唱歌。

我用轻轻摆动手腕的动作来表达这种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了不同的声音,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声音,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这些声音,并与家人、朋友分享。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应彩云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应彩云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应彩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教材第四单元《奇妙的声音》中的第2节《好听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认识和辨别生活中各种好听的声音,如自然环境中的鸟鸣、水流声,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乐器演奏声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词汇描述声音,如高、低、轻、重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辨识和欣赏生活中各种好听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用简单词汇描述声音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声音产生好奇,培养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辨别生活中各种好听的声音,学会用简单词汇描述声音。

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声音的特点,并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各种乐器(如小鼓、铃铛、木鱼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校园里寻找各种好听的声音,如鸟鸣、水流声等,引导幼儿关注并感受这些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各种乐器,让幼儿亲自演奏并描述所发出的声音。

同时,引导幼儿用画笔、彩纸等学具制作一张关于声音的海报。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制作的海报,互相学习描述声音的词汇。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来源: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声音特点:高、低、轻、重描述词汇:轻柔、嘹亮、悠扬、激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好听声音请幼儿在课后与家人一起寻找身边的好听声音,如厨房里的水流声、街道上的车辆声等,并用所学词汇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水流声:轻柔、潺潺车辆声:嘈杂、轰鸣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对声音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一次“声音之旅”主题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实地感受和探索各种声音,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应彩云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应彩云

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应彩云《小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应彩云》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活动背景: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课件(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1.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我从1数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

(1、2、3、4、5、6…10)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来看看。

师:这是…,这是…?一共几位?(4位)(2)第二次记忆练习: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你们想认识吗?嗯,这次要增加难度罗,只给大家5秒钟,而且我还要倒着数,哎,倒着怎么数?师:好的,我就按照着你们的方法,来倒计时,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来了?准备开始:5、4、3、2、1.师:有谁?一共有几位?(评析:两次记忆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吸引幼儿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教案:《好听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领域,教材为《幼儿园课程标准》中的第二册,第四章《声音的世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不同的声音,如人声、动物声、乐器声等;2. 学习用耳朵仔细听,并用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声音;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用语言描述;2. 培养学生仔细倾听的习惯,提高听力水平;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用语言描述;难点:培养学生仔细倾听的习惯,提高听力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声音的录音带、图片、玩具等;学具:耳朵贴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播放的各种声音,如人声、动物声、乐器声等,然后问学生听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样的声音。

2. 例题讲解:展示各种声音的图片,如小鸟、狗、钢琴等,让学生指出对应的图片,并描述它们的声音。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声音,用耳朵贴纸贴在耳朵上,听组内成员发出的声音,并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所听到的声音。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声音,用耳朵贴纸贴在耳朵上,听组内成员发出的声音,并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所听到的声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声音的世界人声动物声乐器声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并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2. 请家长协助,让学生录制一段自己的声音,如说话、唱歌等,并让学生听一听,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的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各种声音的辨别和描述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听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进一步加大练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声音的产生原理,如为什么小鸟会发出那样的声音,狗为什么会汪汪叫等。

2024年应彩云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

2024年应彩云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

2024年应彩云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一、活动目标1.了解声音的来源,知道不同的物品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提高对声音的敏感度。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教具:各种发声物品(如:铃铛、木鱼、沙锤、笛子等)。

2.录音机、音响设备。

3.图片:耳朵、嘴巴、声音传播示意图。

三、活动过程(一)活动引入1.教师出示各种发声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操作这些发声物品,感受声音的产生。

(二)探究声音的来源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3.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声音的产生过程,如敲击鼓面、弹拨琴弦等。

(三)体验不同声音1.教师播放不同声音的录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音等,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声音。

2.邀请幼儿模仿这些声音,体验声音的变化。

3.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耳朵和嘴巴,了解声音传播的过程。

(四)制作声音道具1.教师发放材料,如塑料瓶、纸杯、橡皮筋等,引导幼儿制作声音道具。

2.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声音游戏,如“猜猜是谁的声音”、“声音接力”等。

2.教师强调声音的重要性和保护耳朵的方法。

四、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声音,提高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

2.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声音主题的作品,如声音画、声音卡片等。

3.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投放各种发声物品,让幼儿自主探索声音的奥秘。

五、活动反思1.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官,让他们在操作、体验中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过程。

2.通过制作声音道具和参与游戏,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

3.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思考、分享,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重难点补充:一、活动引入重点: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1)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1)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幼儿小班音乐教材第四章《音乐与生活》,内容包括了声音的识别、模仿与创造。

具体涉及声音的来源、声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以及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声音,培养他们的听觉敏感性。

2. 通过模仿和创造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与人合作、分享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模仿与创造。

教学重点:声音的识别,声音与生活事物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各种小乐器、图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小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各种声音,讨论声音的多样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讲解声音的来源,如打击乐器、人的嗓音等。

演示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幼儿分辨声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模仿教师发出的声音,如动物的叫声、乐器的声音等。

鼓励幼儿用小乐器或身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给其他幼儿听。

4. 创作环节(15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好听声音,或画下发出声音的事物。

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模仿作品中的声音。

邀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声音模仿和创造。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的来源声音的特点:高低、长短、强弱声音模仿与创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好听声音请幼儿在课后和父母一起寻找生活中好听的声音,记录下来,并模仿这些声音。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声音探索活动,共同记录和分享。

环境教育: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他们对环境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创作环节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设定重点在于声音的识别和声音与生活事物的联系。

好听的声音教案应彩云

好听的声音教案应彩云

好听的声音教案应彩云好听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 学会欣赏好听的声音,培养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和语音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分辨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

2. 学习正确的发音技巧。

教学准备:1. 随机播放一些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的音频文件。

2. 活动卡片:发音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些好听的声音,如美妙的音乐、鸟儿的鸣叫、小溪流水声等,让学生静听。

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好听声音的特点有哪些,并画出思维导图。

Step 2:发现好听的声音(10分钟)教师播放一些随机的声音音频文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声说出他们认为好听的声音。

教师记录学生的回答,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他们认为这些声音好听。

Step 3:分辨好听和不好听的声音(10分钟)教师播放一些随机的声音音频文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声说出他们认为不好听的声音。

教师记录学生的回答,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他们认为这些声音不好听。

Step 4:理解发音的重要性(10分钟)教师通过情景剧或故事讲解发音准确性对于沟通的重要性,并向学生解释为什么有些声音听起来好听,有些声音听起来不够好听。

Step 5:发音练习(15分钟)教师将活动卡片发给学生,卡片上的各种单词都是一些发音比较难的词汇。

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指令,用正确的发音朗读单词,教师在一旁纠正学生的发音。

Step 6:小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说出他们认为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并回顾与发音有关的内容。

Step 7:拓展延伸活动(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留意自己周围的声音,并记录下自己认为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

之后,学生可以把这些记录反馈给教师或与同学分享。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把拓展延伸活动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并提醒学生下节课要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好听的声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通过发音练习,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音乐启蒙》第三单元“声音的奇妙”,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通过听、唱、做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辨别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

2. 培养孩子们的听觉敏感度,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 通过集体合作,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辨别。

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听觉敏感度,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各种小乐器。

学具:画有不同声音的卡片、彩色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弹奏钢琴,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

(2)教师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听到的声音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画有不同声音的卡片,讲解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2)教师示范如何用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孩子们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小乐器,尝试演奏并描述声音特点。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给予鼓励。

4. 游戏环节(10分钟)(1)教师播放音乐,孩子们根据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进行动作表演。

(2)教师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的表演感受。

(2)教师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以及对应的描述词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画笔画出你心中的好听声音。

2. 答案: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声音特点,画出相应的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的参与度较高,但对声音的描述能力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将引入更多有趣的乐器,让孩子们进一步体验声音的多样性。

同时,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声音特点。

《好听的声音》教案15篇

《好听的声音》教案15篇

《好听的声音》教案15篇《好听的声音》教案1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好听的声音》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听的声音》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亲子间活动的乐趣,增强孩子与母亲积极交往的体验。

2、能辨认妈妈的声音,会听妈妈的指令。

【活动准备】1、邀请班级每位家长来参加活动。

2、围裙(口袋里装有故事中小熊、小鸟、长颈鹿、大象等动物粘贴)、磁带、手绢。

3、两排弧形座位,前排坐幼儿、后排做家长。

【活动过程】一、初步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1、教师:“宝宝好,老师穿着什么?”(围裙)“还有谁穿过?”(妈妈)。

“我穿围裙不做饭,它是小动物们的家。

是谁的家呢?”出示小熊并粘贴在围裙上。

2、欣赏故事的前半段,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小熊在干什么?谁起来了?小动物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小熊被吵醒了吗?”幼儿学学小动物发出的声音。

教师:小熊在睡觉,小动物们都没有喊醒,那你们来帮帮忙吧!(幼儿齐声喊:小熊醒来吧!)提问:“什么样的声音能把小熊吵醒呢?”3、完整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母子情感,知道妈妈的声音很亲切、很好听。

提问:“是谁把小熊喊起来的?用什么样的声音把小熊喊起来的?”(幼儿学小熊对妈妈说:“妈妈,我睡得多香呀!”)提问:“为什么熊妈妈轻轻地说话,小熊就醒了?”(因为它是小熊的妈妈,每个孩子对自己妈妈的声音都是最熟悉的。

)二、通过游戏,进一步感受、体会妈妈的声音很亲切、很好听。

1、引用故事情节,和妈妈一起玩:“小熊醒来吧!”的游戏。

幼儿出来扮演“小熊”做游戏,眯着眼睛不出来。

妈妈一个一个地喊:“小熊,快起来!”,宝宝听到自己妈妈的声音就回到妈妈的身边。

2、亲子游戏:找妈妈。

能听声音,寻方向找妈妈。

(1)妈妈对宝宝说:学ⅩⅩ动物的声音。

(2)拉着妈妈的手跳跳:妈妈让宝宝跳几下,宝宝就跳几下。

(3)宝宝蒙上眼睛,妈妈们相互换位置(妈妈起来干活了)。

应彩云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应彩云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应彩云好听的声音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探索》第三章《声音的世界》第二节《好听的声音》。

具体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我们的耳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认识到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存在。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识别和区分不同物体的声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和区分不同物体声音的能力,以及关注耳朵健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录音机、各种物体(如玻璃杯、铃铛、小鼓等)。

2. 学具:小纸杯、棉线、小木棒、各种物体(如塑料瓶、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猜测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学生分享猜测结果,讨论如何区分不同物体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音响和录音机演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如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棉线连接两个小纸杯,传递悄悄话,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互动讨论(5分钟)教师提问:“我们的耳朵很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学生分享保护耳朵的方法,如避免长时间戴耳机、不用尖锐物品挖耳朵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好听的声音》2. 内容: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空气传递保护耳朵:避免长时间戴耳机、不用尖锐物品挖耳朵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体,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并与同学分享。

画一幅关于保护耳朵的画,展示给家人看。

2. 答案:学生观察到的物体声音特点,如清脆、低沉等。

学生画的保护耳朵的画,要求内容丰富、具有教育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应彩云老师小班优质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

应彩云老师小班优质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

应彩云老师小班优质教案《好听声音》精选一、教学内容《好听声音》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教材中第三章“奇妙声音世界”,重点探讨声音来源、声音传播以及不同声音特点。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产生与传播原理,各种乐器音色特点,以及日常生活中声音辨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音基本原理,解声音产生与传播。

2. 培养学生对不同声音辨识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声音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产生与传播原理,不同声音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声音辨识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各种乐器、教学PPT。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课堂上播放不同场景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猜一猜这些声音来源。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声音魅力,激发他们对声音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声音产生与传播:通过讲解教材中例子,让学生解声音是如何产生,以及它是如何传播。

(2)不同乐器音色特点:展示各种乐器,让学生亲自体验乐器音色,讲解各种乐器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模仿乐器声音。

其他组员猜测是哪种乐器,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对不同音色辨识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声音需要介质传播2. 不同乐器音色特点弦乐器:如小提琴、吉他,音色优美、悠扬木管乐器:如长笛、单簧管,音色清脆、明亮铜管乐器:如小号、长号,音色雄壮、激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观察家里或学校里声音,选择一种最感兴趣声音,记录下来,并描述这个声音特点。

2. 答案示例:我选择我家楼下鸟叫声。

这种声音清脆、悠扬,每天早晨都能听到,让人感觉充满生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对声音有更深入解。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互动性。

2024年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

2024年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

2024年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一、教学内容《好听的声音》选自2024年小班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世界》,具体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种类、声音的传播、生活中的声音。

本节课将围绕声音的产生和种类展开,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认识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各具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2. 培养学生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激发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种类。

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生活中声音的辨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设备、各种发声物体(如铃铛、鼓、木鱼等)、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首儿歌,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

2. 知识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展示各种发声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的种类:教师播放不同种类的声音,让学生分辨并了解声音的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种类:音调、音色、响度3. 声音的传播:声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的三种声音,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答案:示例1:汽车的喇叭声,特点:响亮、急促;示例2:鸟叫声,特点:清脆、悠扬;示例3:流水声,特点:轻柔、持续。

2. 作业题目:为什么敲击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答案:因为不同的物体振动频率和振幅不同,导致发出的声音音调、音色和响度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种类,培养了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提高学生对声音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音乐领域,以《好听的声音》为主题,通过聆听和表现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幼儿体验音乐的魅力。

教材涵盖《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小班音乐教学的相关章节,如:1. 音乐的基本元素;2. 乐器的演奏方法;3. 音乐的表现力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听辨并说出不同乐器的名称和特点;2. 培养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能力;3. 引导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辨别并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木鱼等),音响设备,投影仪;2. 学具:幼儿音乐教材《好听的声音》,学生座位表,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首动听的乐曲,让学生猜猜是哪种乐器演奏的,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声音特点;2. 乐器的认识:教师展示各种乐器,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名称、外观和演奏方法,并现场演示;3. 音乐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4.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简单的乐谱,让学生试着演奏,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5. 音乐游戏:教师设计一个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乐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乐器名称;2. 板书乐器特点;3. 板书演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乐器及其特点;2. 请学生尝试演奏课堂上学到的乐谱;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拓展相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小班音乐教案《好听的声音》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应彩云老师小班优质教案《好听的声音》1

应彩云老师小班优质教案《好听的声音》1

应彩云老师小班优质教案《好听声音》一、教学内容《好听声音》选自幼儿小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各种乐器声音、模仿乐器声音、创编简单节奏三个方面。

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识别并模仿各种乐器声音。

2. 培养孩子们节奏感,能创编简单节奏。

3. 提高孩子们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学会识别各种乐器声音,并能进行模仿。

难点:培养孩子们节奏感,创编简单节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乐器(如小鼓、铃铛、木鱼等)、音乐播放器。

2. 学具:画有各种乐器图案卡片、彩色笔、节奏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着各种乐器进入教室,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名字。

然后,我演示每种乐器声音,让孩子们模仿。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我出示一张画有乐器卡片,让孩子们说出它名字,并模仿它声音。

(2)我播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分辨出其中乐器声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一种乐器,让他们自由创编节奏,并进行展示。

我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在创编节奏过程中感受,并对他们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贴上各种乐器图片,旁边标注乐器名称。

2. 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节奏棒,展示简单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乐器,并模仿它声音。

2. 答案:孩子们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乐器,画出乐器图案,并模仿其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对乐器认识有很大提高,但在节奏创编方面还有待加强。

下次教学中,我会多关注孩子们在节奏创编方面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好听声音”,如水流声、鸟鸣声等,并进行模仿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特别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是例题讲解深入程度,接着是随堂练习互动性,是作业设计创意性和拓展延伸实际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

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