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媒介议程与政策议程设置相关性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研究——以网红papi酱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研究——以网红papi酱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研究——以网红papi酱为例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

在这个时代,媒体不再是单向传播的工具,而是一个互动的平台,人们可以在上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互动,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取海量的信息。

同时,这个平台也给广告、推销等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遇。

在这个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议程设置理论是指通过对媒体报道、公众关注和政治决策等因素进行分析,探寻社会上的共识性话题以及新闻报道中的话题制定机制的一种理论体系。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是主要的议程设置者,它通过媒介的选择、内容呈现、优先排序等方式来影响公众对于某一话题的关注程度,从而进而影响政治决策。

而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模式已经被完全颠覆。

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民主性质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影响力也从传统媒体向个人媒体转化。

网红Papi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广受欢迎,她的个人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她的短视频中涉及的话题能够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成为社会共识性话题,从而得到更多的媒体报道和政治关注。

这也证明了新媒体环境下,个人媒体也能够对公共议程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内容多样性和碎片化也使媒体无法像过去那样掌控信息流。

在这种情况下,受众的选择性意识非常强,他们会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被媒体硬性安排的话题。

在这种环境下,议程设置更多地变成了一个对话和博弈的过程,而不再是单向的命令。

除此之外,新媒体环境下的各项数码技术也为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公众对于某一话题的关注程度,更好地把握社会共识性话题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快地利用这些话题影响公共决策。

总的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单一的控制者到多种形式的影响力,从单向的命令到双向的博弈,从纯粹的媒体力量到媒体与技术的结合,这些变化都对社会共识性话题的形成和议程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分析

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分析

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介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逐渐崛起,对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介环境下的议程设置不仅涉及到媒体对议程的设置,还涉及到公众对议程的参与与互动。

因此,研究新媒介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舆论引导与信息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议程设置理论概述1、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议程设置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

该理论主张,大众传媒通过选择性地报道和强调某些议题,能够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进而塑造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看法和态度。

换言之,大众传媒不仅能够告诉人们“怎么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想什么”。

自提出以来,议程设置理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随着新媒介环境的出现,尤其是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崛起,议程设置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大众传媒对公众议程的影响,而在新媒介环境下,公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收者。

这种角色的转变使得议程设置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

在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议程设置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大众传媒,而是扩展到了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意见领袖等在内的多元主体;议程设置的方式也从单一的信息传递转变为互动式的、多渠道的传播;议程设置的效果也从简单的议程转移转变为对公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多层次影响。

因此,新媒介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研究需要关注这些新的变化和挑战,探索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环境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也需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的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观点传统议程设置理论,自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在其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经典传播理论的嬗变

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经典传播理论的嬗变

传媒理论24科技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技术正逐渐改变并超越传统媒体的信息交换功能。

手机的出现使交流的时间、空间限制失效,网络传播技术不仅方便了人们生活,更是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

新的传播格局还消解了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壁垒,新媒体下的网状传播格局代替传统媒体下的线性格局,“核裂变”式的几何级数传播方式使人人都能成为一个传播节点,向四周传递消息,每个人都是一个传播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影响世界的可能。

各因素的变化导致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下也有了嬗变。

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的议程设置有利于从宏观角度把握传播效果的变化以及分析导致传播效果变化的因素,从而针对阻碍信息传播的因素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此提高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效果,提高信息到达率以及社会资源利用率。

笔者通过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探究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经典理论的嬗变,为议程设置经典理论提供发展和实践双重意义。

1.“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1.1 “议程设置”的第一个阶段1968年,议程设置的存在被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通过“教堂山镇研究” 最终实证地确认了。

但在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定量研究在因果方向上是有缺陷的。

虽然它确认了媒体议程与公共议程有关,但不能确定谁影响谁。

所以在1972年新的一轮美国大选期间,他们通过跟踪访问证实了议程流向是:媒介议程→公众议程。

并将此观点整理成著作《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出版,标志着这个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正式形成。

[1]1.2 “议程设置”的第二个阶段基于对水门事件中媒体和舆论的分析,郎和他的妻子认为,议题的形成是媒体、公众和政府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结果,他们称之为议题建构理论。

[2]麦库姆斯等人开始关注大众媒体对议题属性所造成的影响。

他们就选举报告的研究得出:大众传媒不仅影响着选民对事物的关注,也影响着选民对问题属性的判断。

从这个角度总结而言,议程的内容皆有描述他们性质特征的不同属性,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报道强调议程的某一种属性而略过其他属性。

浅析网络环境下的议程设置

浅析网络环境下的议程设置

代 ”。 另外 , 由 于 网络 的 开 放 性 、 自 由性 、
匿名性 等特点 , 网络成为 了人们表达观点 重要平 台之一 , 充当 了人们发泄情绪和压 抑的 “ 排泄 阀”, 一些非理性 、 情绪化的言 论浮 出水面。
2 、 议 程 设 置 主 体
么, 多数人 认为事 实是什 么 , 以及多数 人 认为解决 问题 的方法是什么等 问题上 , 报 纸起着很大 的作用① 。被反复引用和印证
议 程 设 置 理 论 是 用 来 解 释 媒 介 有 意 或无 意 构 建 公 共话 题 能 力 的 一 种 理 论 。 该
理论最早见诸 于柏 拉图经典著作 《 理想
国》 一 书 中的 “ 洞穴 理论 ”。 随 后李 普曼 在《 舆论学 》 中, 对柏拉 图的思想 做 了进 直接或间接地引 发其 他因子 的变 更 。 近年来 , 随着信 息技 术 的迅猛发展和互联 网的诞生 , 互联 网成 为 了继三大媒体之后 的 “ 第 四媒 体”。 由
【 关键词 】 议程设置


关 于议 程 设 置 理 论 的 回顾
之一 , 是 传 统 的 媒 介 环 境 下 的产 物 。 根 据 媒 介 生态 学 的 观点 , 媒 介 环 境 中 的每 个 要 素都是互相依赖 、 互 相影 响 、 互相制约 的 ,
出多 个 与 之 相 关 乃 至 无 关 的议 题 ④ 。网 络 时代 , 给议 题 转 化 提 供 了 前 所 未有 的 条 件 与平台 , 加 速 了议 题 的衍 生 。
功 ;但 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 , 却是 惊人地成功② 。 其后 , 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 肖正式提
出了 “ 议 程 设 置 ”这 一 术 语 。 他们 在 《 大

新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影响探究

新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影响探究

公关探索理论版185新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影响探究文/靳史青 位任杰(河北大学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新媒体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通过新媒体平台来接收信息,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对其做出评论参与。

但新媒体平台上反映出的网络舆论真实性与可信度却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正式机构的权威性回应与保障。

传统的政府单向回应性议程设置已然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速度。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网络时代政府与社会民众更好的交互沟通、建设良性公民参与环境,在实现双向沟通的同时,政治系统能否由此完成由传统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向新媒体背景下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转变,实现政策议程创建模式的创新也成为探究方向之一。

关键词:新媒体 公共政策议程设置 公民参与一、概念界定(一)新媒体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长戈尔德马克最早提出“新媒体”这一概念,并将就当时来说最为前沿的媒体技术:电子录像,称作“新媒体”。

由此“新媒体”产生并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发展。

新媒体的概念界定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六种认识:(1)将新媒体置于整个媒体发展过程中进行认识。

这一观点主要贡献在于理清了新媒体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吴水平将当下的媒体分为广播电视出现之前与之后。

于广播电视出现之后的都可称之为“新媒体”。

同时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媒体主要终端载体就是网络与手机。

(2)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对比。

即:与传统媒体不同的媒体都可谓“新媒体”。

同时指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并非存在壁垒、互不交流,而是可以相互交流、互通互联的。

(3)数字技术。

中央数字电视传媒公司王焰认为,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上的媒体,且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数字。

(4)“互联论”。

支持该观点的专家学者将新媒体定义为:在互联基础上实现多对多或点对点传播,具有用户互动等交互功能的媒体形式。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研究——以网红papi酱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研究——以网红papi酱为例

2017年第20期 NEW MEDIA RESEARCH1 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概述议程设置理论是新闻传播界的重要理论。

“议程设置”这一理论假说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著名学者李普曼在1922年发表的《舆论学》一书,李普曼认为,大众不是对外界实实在在的时间做出反映,而是对“我们头脑中图画”做出反映。

可以说,李普曼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最初的原型。

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舆论季刊》的杂志上发表了名为《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研究证明了他们开始提出的假设,大众媒介为政治运动设置议程,影响政治事件的显著度。

简单来说就是,媒介报道什么,受众便注意什么;媒介越重视什么,受众就越关心什么。

在1963年,美国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发表了重要的观点,他在《报业与外交政策》一文中指出:“很多时候,媒介也许告诉人们‘如何想’方面不太成功,但是在告诉读者去‘想什么’方面却惊人地成功。

”后来这一论断得到了人们的肯定,被广泛的传播,成为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中心思想,对后来议程设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议程设置理论假说的提出,是对有限效果论的一个修正,改变了长期以来仅仅关注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而忽略认知影响的传统。

议程设置理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受众的作用。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罗杰斯认为,研究者们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实践性的调查研究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他们的研究普遍转到了改进对传媒议程、公众议程和决策议程的测量和数据的计算等方面。

当前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议程设置理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 从网红的发展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2.1 网红现象概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红”成为一个十分流行的词语。

“网红”顾名思义就是网络红人的意思。

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网红”是指借助互联网成名的人。

他们的成名与传统的明星红人有较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渠道的区别。

传统意义上的明星,大多数都是通过传统媒体走红。

议程设置理论的相关研究

议程设置理论的相关研究

议程设置理论从最早的简单假设--新闻报道影响人们对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感知开始,逐步延伸到整个公共舆论的范围进行研究。

作为一个具有深层含义的理论,议程设置的研究领域已经超越了事件议程的范围而扩展到很多新的问题。

从最早的麦库姆斯和肖的查普希尔类型的研究--媒介议程和公共议程的比较开始,总的来说,实证研究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类型1,媒介对主要事件的新闻报道和集合的公共议程之间的比较研究。

除了最早的查普希尔研究,芬克豪泽(Funkhouser,1973)以及帕姆格林(Palmgreen)和克拉克(Clarke,1997)的研究也属于这一类型。

类型2,同样是对媒介议程的研究,但是公共议程的分析单元从全体社会成员转换到个体成员,也就是说,事件议程的排列顺序是由个体决定的。

麦克雷奥德(Mcleod)、班克尔(Becker)和比恩斯(Byrnes)的研究就属于此类型。

类型3,对于同一事件,一段时间内媒介报道和舆论倾向的关系研究。

代表人物是温特(Winter)和伊欧(Eyal)的研究。

类型4,对于同一事件,媒体报道和个体议程中该事件相应的相应的显著性之间的匹配研究。

这种类型的研究引入了实验法作为现场调查研究的补充。

艾英格(Iyengar)和金德(Kinder,1987)的研究就在实验室里证明了议程设置的影响。

实证研究:美国学者芬克豪泽对新闻报道与公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感知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就验证了议程设置理论的部分假设。

他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公众舆论和媒介内容之间,以及媒介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社会异常活跃的十年,重大事件层出不穷。

为了判定受众心目中这十年里的最重要的一些事件,芬克豪斯采用了盖洛普民意测验的结果,向公众提出了“美国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

同时他还统计了十年中三家主流周刊(《时代》、《美国周刊》、《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上每一年出现的各种事件的次数,以此作为媒介内容方面的依据,然后根据美国官方出版的《美国统计摘要》以及其它信息来源,得出一个事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分析媒介对我国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作用【范本模板】

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分析媒介对我国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作用【范本模板】

根据“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分析媒介在我国公共政策议程建立中的作用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赵媛㈠“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观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最早出现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

L。

肖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该理论主要探讨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解释道:就物理视野和和活动范围有限的一般人而论,这种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大众传播,大众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着眼点是传播效果形成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由于传播效果是一个循序发生和深化的过程,认知阶段的效果并不排除对态度和行动产生连动作用的可能性.“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研究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也就是说,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出它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或方面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不管这种“再构成”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

影响和制约报道内容取舍和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时空因素,即在一定时间内需要一定量的内容来填充版面和节目时间;第二是媒介的办报宗旨和报道方针、传播人员的新闻价值和倾向;第三是社会文化规范,即传播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和受众的一般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㈡我国传媒情况我国的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传媒,不但不否认自己的舆论导向作用,而且旗帜鲜明地把引导舆论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

相对而言,舆论导向的含义更为广泛一些,它包含了对社会认知、价值、态度和行动的全面引导。

㈢我国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情况所谓公众议程,就是指一种利益要求和社会问题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从而逐步到达决策中枢的过程。

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对策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对策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里论的应用对策研究曹明香1廖欢2(1.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9832;2.广东因赛品牌营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9623)摘要:为了让“议程设置”理论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在新媒体语境下得以延伸应用,本文针对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变化提出如何让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依旧得以延伸运用的措施,提出了重视意见领袖,扩大影响范围;重视属性同质,塑造社会共识;利用社交媒介,建设渠道矩阵;关注受众议题,实现议题互动;技术助力传播,提高传播效果等对策,以达到提高传播效果,建立社会共识的目的。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议程设置理论;延伸应用中图分类号:G226文献标识码:A ―、弓I言信息传播时局在新媒体语境下得以重构,传播受众、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变化都赋予了“议程设置”理论新的涵义。

通过把握“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变化,从而了解媒介传播信息的显著性对受众的影响,了解受众对信息文本的解读组建成的"心理图像”,与新媒体最初为受众构建的“拟态环境”是否一致,最后分析新媒体语境下媒介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作用效果。

“议程设置”理论在整个信息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影响受众对社会的认知画像。

“议程设置”在新媒体环境下,与传统时代相比发生了新的变革,由于传受关系的改变,渠道的拓展等因素,都对经典传播学理论带来了重构与解构。

笔者从学术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提出具体措施,为“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下的延伸运用以及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理论延伸的运用对策(一)重视意见领袖,扩大影响范围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主题泛化虽然在给用文章编号:972-892(2021)25-0233-03户提供传播权的同时也为受众赋予了福柯所说的“定义和解释事物的权力”,即话语权。

但这种话语赋权打破了传统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一元话语格局,用户的主体性得以强势回归,多元价值观的表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落实了受众表达权,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每一位受众是否都是理性的,受众的性格、职业、年龄、成长环境、人生观、价值观都不一样,这将会导致媒介素养的良莠不齐。

浅析议程设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

浅析议程设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

2018.4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一、议程设置的起源议程设置理论最初源于政治和战争。

最早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被誉为“独立战争之笔”的托马斯·潘恩就以其小册子《常识》和《危机》,鼓舞了无数誓为独立、自由、民主共和而战的美国青年,在这个过程中,《独立宣言》的撰写人之一——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意识到了思想教化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他曾说:“我们政府的基础是民意,因而政府首先就要保障这一(舆论的)权利;如果要我在有政府而无报纸或有报纸而无政府之间加以选择,我将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这意味着,在议程设置这一学术理论尚未出现的时候,舆论就已经开始发挥其激励人、引导人的重要作用。

半个世纪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也同样在战争宣传中充分体会到了舆论的力量。

1922年李普曼在其经典著作《舆论学》中第一次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的概述,他总结了舆论从何而来、如何形成以及如何产生作用,“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这一观点也成为了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1963年,美国政治家、历史科学家伯纳德·科恩在其《新闻与外交政策》一书中提出了对“议程设置”最有影响力的表述:“在多数时间,报界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地成功”,这更清楚地指出了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也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最直接来源。

二、网络媒体对议程设置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三大特性使其对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它们分别是:渠道容量丰富性、实时性、多元互动性。

“渠道容量”指传播渠道所能传达信息的能力,传统媒体无论是平面媒体的报纸、杂志,还是传统的电子媒体如电视、广播,在一定的传播周期中,其版面、频道、时段、采编人员等传播资源都是既定的,无法无限拓展。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新闻就会因为生存需要或道德标准而删减,因而即使是在新闻真实性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媒体也会为受众营造一种“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的假象,媒体没有报道,受众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自然就认为没有发生。

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分析

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分析

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分析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和分配格局,同时也对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重构产生影响。

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作为政治活动的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影响。

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逐渐由单一宣传转变为协商沟通。

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媒体参与的程度仍然十分有限。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案例两个层面,分析公共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媒体、政府和公众的互动关系。

最后,针对现实问题,提出改善媒体作用于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建议。

关键词:媒体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前言当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时,才会可能形成公共政策议程。

但是社会每天面临的问题非常多,再加之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全部转变为公共政策问题。

这也意味着,客观存在的问题不一定能够得到决策者的认定和重视,也就不一定能够形成公共政策议程。

在我国,能够促进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因素,有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即权力精英)、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事件、公众的热情参与以及媒体。

具体而言,一方面,媒体要成为公众意见和诉求的表达平台,能够反映真实的民意;另一方面,媒体要将公众的反馈传递给决策者,以便为其决策行为提供参照。

尽管媒体能够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的设置,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诸多因素限制其发挥作用。

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因素(一)政治因素无论中外,无论古今,媒体与政治存在天然的关联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鲍威尔甚至认为,政治体系应该包括媒体在内,足见媒体对于政治的重要性。

反观我国,亦是如此。

在计划经济时代,媒体通常被冠以“党的喉舌”的称号,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

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全能政府”逐渐向“有限政府”转变,媒体能够享有更大的话语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秉承其公共属性,同时也使其影响公共政策议程的设置成为可能。

从收容遣送办法、食品安全法以及房屋拆迁条例重新修订的实例中可以发现,媒体通过对相关事件的报道,客观上发挥了影响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效果。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1972年,马尔科姆·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概念,指的是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

41年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传统的传播模式被颠覆,议程设置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本文从议程设置过程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四个方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环境受众参与一、“议程设置”的理论背景“议程设置”概念源于李普曼1922年出版的《舆论学》一书。

在该书中,李普曼将柏拉图“洞穴人”的思想引申,认为“我们就像这些囚犯一样,也只能看见媒介所反映的现实,而这些反映便是构成我们头脑中对现实的图像的基础”。

①在此基础上,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受众所认识的世界是由媒介参与构建的虚拟世界,这肯定了媒介影响受众的力量。

然而,“议程设置”仍是一个模糊的、还未成型的概念,但早期思想已经萌芽。

在40多年以后,1963年伯纳德·科恩出版了《报纸与外交政治》一书,该书的一些论述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成型打下了基础。

书中提到:“在多数时间,报界在告诉人们怎么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

”②这一论述堪称早期议程设置思想的经典表述,并几乎被所有涉及议程设置理论的论著所引证。

但科恩的论述还仅仅停留在假设层面,正式提出“议程设置”这一具体概念并予以证实的,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马尔科姆·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

他们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时媒体的报道进行了专门的分析研究,并在1972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

这一成果的问世标志着议程设置理论的正式诞生。

该理论最基本的观点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

议程设置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变迁

议程设置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变迁

议程设置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变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适用于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理论是否依然适用于网络媒体?很多研究者认为,在网络传播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将会发生变化。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具体事例来验证这一观点,研究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传播中的不同影响。

网络媒体中的议程设置现象以“芙蓉姐姐”现象为例,“芙蓉姐姐”借助网络平台,生产和传播自己的各种信息吸引公众眼球,从而使这些信息具备了“显著性”,逐渐成为大众议题,并提上了大众的“议事日程”。

另一个“无名小卒”胡戈仅以一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短片而名噪一时,之后他又推出《春运帝国》、《鸟笼山剿匪记》等恶搞片来娱乐网民,也受到了网民热捧,胡戈同样给大众设置了“精彩的议程”。

以上事例表明,在网络媒体时代,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拥有制造大事件的权利,都可以成为潮流的引领者。

因为新兴的网络媒体给了他们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且自己就是编辑就是把关人。

传统媒体一直在严格把关,在为受众设置“议事日程”,而网络媒体改变了议程设置的主体,在这里受众也可以成为“议题”的设置者。

1.网民成为议题设置者在网络的议程设置中,公众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吸引和影响其他网络受众,并在共同的认知中逐渐形成大致相似的看法,从而赋予这一事件以重要性和显著性,形成网络议题。

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这样的媒体上发布、接收以及交流信息。

在这里,网民被赋予了更大的表达权,他们可以就各自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评判在网络上设置议程、反映社会议题。

此外,设置网络议题的网民不再受到某些限制或是把关,在网络时代,网民就是“把关人”。

这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因为在传统媒体中,信息的发布与刊载要受到编辑的层层把关,以及要符合媒体的宣传政策等等。

网络媒体的自由性、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受众可以自己设置议程。

2.网络受众参与议题讨论,互动性加强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与自由性使受众很方便地参与到网络议题的设置中来,并且,随时随地进行议题讨论,把个人对于议题的观点即时传送出去。

新媒体环境下属性议程设置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属性议程设置研究

4、改变行为倾向:最终,属性议程设置还可以通过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 和判断,改变他们的行为倾向和行为选择。
在新媒体环境下,属性议程设置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新的 特点和问题。首先,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使得属性议程设置更加复杂和困难。 传统媒体时代,属性议程设置者通常是专业的传媒机构,而现在,任何人都可以 通过新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使得属性议程设置的主体变得多元化, 也增加了属性和议程之间的关联度和复杂性。
其次,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过载问题也给属性议程设置带来了挑战。海量信息 使得受众难以分辨和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影响了属性议程设置的效果。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属性议程设置的特点和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加强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特点和规律的认 识,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筛选能力,从而避免被错误或虚假信息所误导。
1、引导公众:通过大量报道某些属性,提高公众对这些属性的度和敏感度, 从而影响他们的认知和判断。
2、构建特定形象:通过选择特定的属性进行报道,为相关主体构建特定的 形象和身份,从而影响公众对其的认知和态度。
3、强化或弱化特定观点:通过突出或隐匿某些属性,可以强化或弱化特定 观点和立场,从而影响公众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在这个案例中,政府通过属性议程设置引导公众突发事件的原因、损失和应 对措施等关键属性,强调了政府的作用和责任,提高了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属性议程设置还有助于加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了政府 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属性议程设置的作用仍然重要,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 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通过加强教育、专业素养和监管机制等措施,进一步 提高属性议程设置的效果和质量。未来的研究也应该新媒体环境下属性议程设置 的演变规律、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等问题,为提高信息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念发展研究

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念发展研究

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念发展研究王溪(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 要:美国的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其进行查普尔希尔研究时,针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发表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概念,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许多学者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和媒介环境出发,对“议程设置”理论进行了研究与创新,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议程设置”理论在现实的应用中也表现出了新的内涵和特点。

关键词:议程设置;网络时代;新特点一、议程设置的理论框架(一)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和作家李普曼在他的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到,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传播媒介选择、加工信息并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拟态环境中,拟态环境是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1]。

这被称为是最早的关于“议程设置”的思想描述。

1988年,美国学者麦克斯威尔·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进行查普尔希尔研究时发现,媒介突出强调的选举议题对公众判断选举议题重要性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麦库姆斯和肖将这种现象称为“议程设置”理论。

媒介突出强调的事情也会作为大事反映到公众的心智中,媒介给予事件的关注度越高,那么公众也会越重视。

“议程设置”理论最核心的观点时媒介对公众的态和世界观发生作用。

(二)议程设置的三个层次议程设置理论经历了从传统议程设置到属性议程设置再到网络议程设置三个层次的理论发展。

在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中,媒体是议程设置的主体,拥有绝对的权力,新闻媒体是连接现实环境和公众认知的桥梁,媒体设置的议题直接影响了公众对周围事件重要性的判断,大众媒体虽然不能决定公众怎么想,但可以决定人们想什么事情。

该理论着眼于认知层面的效果,媒介通过突出报道某件事或者忽略某件事来改变公众对于事件重要性的认知。

从这个角度看,大众媒体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将众多信息进行归纳、筛选,对于那些符合媒体自身价值标准的信息会通过整合后传达给公众,并且通过增加报道频率和曝光度的方式来改变公众对周围大事的判断。

论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议程设置问题

论新媒体时代的媒体议程设置问题

信息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98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媒体正跨入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基于传统媒体的传播学研究遇到了挑战。

在传统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是非常受重视的传播效果理论。

但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环境的变化使得议程设置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该文将着力探讨媒体议程设置在新媒体时代的变化以及在增强议程设置效果方面的对策措施。

1 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新挑战1972年,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首先明确提出议程设置理论。

此后,又经过不同学者的研究,议程设置理论逐渐成为重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大众传媒“不仅可以让公众想什么,还可以让公众怎么想。

”按照议程设置理论,大众传媒可以利用其社会影响力,通过有选择的发表新闻报道和评论来影响社会大众的“所思所想”,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

而这种对新闻报道与评论的选择与把关,就是“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理论是基于传统媒体时代而提出的传播效果理论。

该理论强调了大众传媒在影响社会舆论方面的主导作用,而社会大众只是被动接受舆论信息的“乌合之众”。

但这种状况在当前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发生了变化,因此使得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

第一,新媒体的发展使得议程设置的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社会大众议程的设置者主要是大众传媒。

但在新媒体时代,媒体议程的设置者不仅包括大众传媒,还包括数量众多的网络媒体。

在网络媒体中还包括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个人化的自媒体。

这些使得议程设置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向。

第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议程设置的媒介多样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议程设置所利用的媒介主要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品种与数量相对较少。

但在新媒体时代,社会上的传播媒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向,能够参与议程设置的媒介不仅包括传统媒体,还包括数量巨大的网络媒体。

探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

探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

探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作者:刘烨来源:《传媒论坛》2019年第15期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传播信息快、容量大、范围广、渠道多等特性颠覆了许多原有的新闻传播理论。

议程设置在新媒体环境下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本文就议程设置趋向多元化、议程设置方式发生变化、议程设置效果不确定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形成全媒体意识,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增强新媒体把关人功能;以人为本,关注受众需求等三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议程设置;变化;网络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5-00-02一、引言美国传播学家麦库斯姆和唐纳德·肖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传统媒体的选举报道以及对选民影响的调查进行了研究,并于1972年发表了名为《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的文章,正式提出议程设置理论。

它的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于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二、议程设置的新变化(1)议程设置趋向多元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主体、形成渠道、内容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

在传统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主体是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的专业新闻传播媒体,而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平台,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限模糊,甚至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议程设置的主体就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而是包括各种传播渠道中的组织、群体以及个人,以媒体和网民为主。

例如,微博大V发布的每条内容,就是他的粉丝关注讨论的内容。

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微博大V进行了议程设置,而他就是该议程设置的主体。

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个能够引发全民关注的议程大多是由多个主体共同推动设置的。

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形成渠道也呈现多元化。

传统媒体时代就只是通过报纸、广播以及电视来进行议程设置,而在新媒体时代,我们除了传统媒体外,还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化媒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及今日头条等新闻APP平台和新闻网站发布信息,形成议题。

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

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

78学术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以翟天临事件为例刘小琳(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滁州 233100)摘 要:议程设置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的著名传播效果理论,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飞速发展,中国的传媒生态格局发生了许多变化,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嬗变。

本文旨在以翟天临事件为例,揭示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作用机制和新的特点,并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环境;翟天临事件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078-02一、引言议程设置理论由麦克斯维尔·E ·麦克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其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该理论主要观点为:大众传播可以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影响人们对当前大事及其重要程度的认知和辨别,大众传播媒体报道量越大的问题,会被公众认为是当前越重要的问题。

[1]新媒体产生于新的技术支撑体系,相比传统媒体呈现出更多新的因素。

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发生嬗变,其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理论呈现出主体泛化、议题内容多样化、渠道多元化及议程流向变化等新特点。

[2]二、翟天临事件与议程设置(一)事件分析翟天临是中国内地的一名影视演员,在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收获众多观众好感,其在微博发出北京大学博士后录取通知书,更是圈粉无数。

然而他却因为在直播中不知知网为何物而被怀疑学历掺水,网友质疑其论文涉嫌严重抄袭,并且挖出他曾经谎报高考分数的采访视频。

一系列事件接连发生之后,四川大学将翟天临论文风波列为学术不端案例,北京电影学院也成立了翟天临事件调查组,经调查认定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情况并撤销其博士学位。

翟天临事件一时成为公众密切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并且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生动的反面教材,引起教育部和各高校对学术不端问题的重视和对学术界不正之风的整治。

翟天临不知知网的事件在网络直播中提出,引发广大网友纷纷点击、转发、评论,在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中持续发酵,随后传统媒体也对该网络热议话题进行评论、跟进;与此同时,关于翟天临学术不端及造假的其他情况被网友扒出,促进翟天临事件继续发酵,引发更多社会关注,掀起全民热议。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议程设置的变化与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议程设置的变化与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议程设置的变化与特征作者:张媛来源:《科技传播》 2017年第16期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议程设置的变化与特征张媛兰州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本文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介议程设置进行了观察和思考,发现在互联网时代,媒介进行议程设置仍然可能,并且符合受众的需要。

媒介议程设置具有溢出效果显著、铺垫效果减弱、议题周期更短等特点。

关键词新媒体;议程设置;变化特征中图分类号 G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3-0001-02议程设置理论由麦库姆斯和肖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即“媒介虽然不能决定人们怎么想,但却可以决定人们想什么”。

通过在短期类对某一议题的大量重复性报道,该议题就会成为普通公众关注与讨论的对象。

随着研究的发展,媒体技术的提升,议程设置的效果从最初的“决定想什么”发展到了“影响人们怎么想”。

媒介通过对内容的取舍;报道排版中所安排的篇幅与位置;对报道框架进行认知上的建构以及对事件感情基调的确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们“怎么想”。

与此同时,新媒体赋予了公众更多的自主权利,新媒体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众多的信息发布渠道使得传统媒体的强势地位一去不复返。

我国基础教育日渐普及,受众媒介素养增高,媒介直接设置议程显得更为困难。

建构社会舆论主流,构建国民意识是我国媒体必须担当的职责。

在此种情景下提出本文问题,即我国传统媒介设置公众议程有何变化,呈现了何种特征?1 传统媒介环境下的媒介议程设置传统媒介时期,议程设置主体往往是掌握媒介资源的新闻编辑与记者,受众作为传受者的身份仅仅体现在二级传播中,即作为媒介设置议程的扩大推行者,传播更多符合议事日程的信息,推进议题设立。

由于媒介资源的有限性,媒介设置公众议程较为简单,媒介舆论场、民间舆论场、官方舆论场三者重合率极高。

传统媒介环境下,媒介设置的议题更偏向于掌握了大量信息资源的政府、企业、知识精英。

由于传统媒体的信息采编主要来自于记者的寻找,掌握了丰富信息资源的政府、企业、精英们时常作为媒体的信息源,这就导致媒介报道的新闻时常集中于这些信息富有者,因此社会弱势群体的形象和诉求时常在报道中缺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 t Po l i c y Ag e n da u nd e r t he I n t e r n e t Env i r o nm e n t
Ze n g Ru nx i
Du Hu a n x i a
( 1 . S c h o o l o f J o u r n a l i s m a n d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o n g q i n g 4 0 1 3 3 1 ;
策议 程存 在某种程度上的断裂 ; 网络媒 介的 出现 弥补传统媒介议 程局 限性 , 议 程设置 主体 更加 多元 , 议程 流 向发 生
变化 。研 究建议 , 网络媒介议程和传 统媒介议程 互动融合 , 共 同推进政 策议程 构建。 关键词 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 媒介议程 政 策议 程 文献标识码 议程设置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1 9 6 5 ( 2 0 1 5 ) 1 1 - 0 1 1 1 — 0 6 D 0 3 5
Tr a d i i t o n a l me d i a a g e n d a ha t n t h e n e w me d i a a g e n d a h s a a g r e a t e r i n lu f e n c e o n he t p o l i c y a g e n d a ;n e w me d i a a g e n d a nd a ol p i c y a g e n a d t o
Ab s t r a c t : Wi t h he t d e v o l e p me n t o f I n t e me t e n v i r o n me n t ,Ho w t O i mp a c t o n he t po l i c y a g e n d a - s e t t i n g o f he t me d i a ?I n t h i s p a p e r , we f o c u
s t u d y f o u n d t ha t h e ̄a t d i i f o n l a me d i a a g e n d a a n d he t a g e n a d o f he t n e w me d i a h a v e a p o s i t i v e r o l e i n p u s h i n g f o r wa r d he t p o l i c y a g e n da .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1 9 6 5 . 2 0 1 5 . 1 1 . 0 2 1
An Re l a t i v i t y Em p i r i c a l Re s e a r c h o f t h e Ef fe c t o f he t Me d i a Ag e n d a t o
s o me e x t e n t he t f a u l t e x i s  ̄.Ne w me d i a a p ea p r s t o ma k e u p he t l i mi at t i o n s o f he t t r a d i i t o n l a me d i a a g e n d a .I t s u g g e s t d e ha t t n e w me di a a -
o n he t s e s u b j e c t s , s u c h a s e mp i r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o f a g e n d a d a t a o f i n t e me t me d i a ,  ̄ a d i i f o n l me a d i a a g e n d a, heN t PC d a a t a n d r e l a t e dd at aT h e
2 . C e n t e r f o r P u b H c O p i n i o n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 H u a z h o n g U iv n e r s i y t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Wu h n 4 a 3 0 0 7 4 )
( 1 . 重庆大学新 闻学 院 重 庆 4 0 1 3 3 1 ; 2 . 华 中科技大学舆情信 息研 究中心 摘 要武汉 4 3 0 0 7 4 )
互联 网环境 下, 媒介对政策议程设 置效 果有何 影响?对网络媒 介议 程数据、 传 统媒介议 程数据 和政策议程
数据进行 实证 , 研 究对 比网络媒介议程及传 统媒 介议 程对政策议 程设置效果 。研 究发现 , 传统媒 介议程 和 网络媒介 议程 对政 策议 程具有正向推进作用 , 传 统媒 介议 程较 网络媒介议程对政策议程 的影 响更为显著; 网络媒 介议程 与政
第3 4卷
第 1 1 期




2 0 1 5年 I 1 月
J OURNAL OF I N I ELUGENCE
Vo 1 . 3 4 No .1 1 NO V. 2 01 5
互联 网环境 下媒介 议程 与政 策议程 设 置
相 关 性 实 证研 究
曾润 喜 杜 换 霞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